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夹死人物管首赔”要立法

“电梯夹死人物管首赔”要立法

“电梯夹死人物管首赔”要立法
“电梯夹死人物管首赔”要立法

——发舆情回放6月30日“电梯夹死人物管首赔”要立法

说NO的说YES的差点吵起来

人大立法会上,质监局长任小铁舌战立法专家、物管企业代表

南都讯这可能是广东立法史上最尖锐的立法辩论。电梯夹死人,安全责任谁负?现在广东有49.7万台电梯,广东正在为电梯安全立法,有草案建议物管企业来承担首负赔偿责任,引发了各方激辩。

会场上省住建厅代表从法理到实践提出异议。现场法官、法学教授、人大代表几乎一致呛声,引章据典,证明其违反各种上位法,超越地方立法权限,挑战法律权威。

其实这并非纸上之争。

电梯安全首负责任已由一纸红头文件在粤推行,推动此项改革者正是省质监部门。这遭遇了物管企业的反对。

面对众多反对声音,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在会场一一接招,提出上位法对过错追究等存在很大缺陷,造成现在常常不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在场每位都是乘用人,我们在座的哪个人出了事,你看看你找谁,我们再来看看。”

更有趣的是,利益成为正反双方的靶子。物管企业认为质监推动此事有部门利益之嫌。任小铁也不示弱,强调防止部门立法,更要防止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干预。任小铁还说了一句“重话”———“因为利益干扰而得不到通过的话,我觉得是广东立法的重大挫折或者是一个悲哀。”

而住建厅与会代表在发言最后也郑重提出:“每一次有深度的改革,要释放政策红利,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真正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利益

物管:造成事故多为维保单位

在广州、东莞试点时,很多物管企业都签了电梯首负责任。

昨日会场,物管企业披露了他们的无奈:他们必须得签首负责任,因为不签,(质监部门)就不给他们电梯年检。物管直言他们的应对办法是:在试点中已有企业与电梯维保企业签合同,首负责任得由维保企业负,不然就另选其他企业来维保。把责任转嫁出去。

会场上,来自省物管协会、深圳物管协会、富力物管企业代表都认为,让物管负首责超出了物管企业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有的边界,物管难以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而且有失公平。甚至直批这是维稳政策,不是立法政策。

物管代表纷纷吐槽造成事故多为维保单位,并给出数据称“8成的电梯事故都是因为维保不及时造成”。

富力物业总经理张万和则现身说法,该企业用的维保单位是世界500强,1台电梯维保费900元/月。即便如此,物管巡视电梯发现断骨现象,而且已经很久,维保单位本应15天内发现问题。他还经常发现维保人员随便查看就全部打钩。

深圳物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阳直言,他们认为该草案虽然是

专家建议稿,但是有非常明显的部门立法的嫌疑,而部门立法嫌疑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行业保护在里面,力呼在立法过程中,一定要排除行业和部门的保护利益主义,要真正公平来考虑所有方责任。

质监:立法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

随后质监、电梯制造、维保等方面代表把物管企业的意见逐一批驳。

“你说的1电梯维保费900元/月肯定有水分,现在的电梯维保基本是200-300元/月。”省特检院总工程师罗志群直接呛声张万和。

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也发了连珠炮,企业发现维保人员连机房都不进就出检验报告的问题,“你向监管部门报告没有?你为什么不报告?这样的维保公司,我们要坚决取缔。”

对于物管企业会转嫁责任给维保企业,任小铁认为,这恰恰构成责任追溯链条。

对于部门立法的嫌疑,任小铁也回应:“在立法中,要防止部门立法,更要防止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干预。”他认为,防止利益干预,恰恰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因为利益干扰而得不到通过的话,我觉得是广东立法的重大挫折或者是一个悲哀。”

会上有物管企业直言自己只是业主的保姆。任小铁认为,不能把自然人跟法人的责任混淆起来。法人的责任跟自然人是不一样的。

对于维稳的说法,任小铁回应:“这确实是社会稳定,维稳有什么不好?维稳就是维护消费者权益。”

“斗”法

专家:这么规定,法官没法判

现场有5名人大代表、法官、法学教授旗帜鲜明提出反对。他们分别列举了与特种设备安全法法规不一致,与侵权责任法相抵触、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等规定,更重要的是,这个规定超越了地方立法的权限。

他们都是常年跟法律打交道的专家。省高院民一庭审判长金锦城直言,这么规定,法官没法判。第一,超越地方立法权限,首负责任涉及民事赔偿责任,按照立法法,地方立法无权就民事基本制度作出规定。第二,该条款缺乏依据,找不到一部法律规定包含电梯维护管理单位要承担第一赔付责任。第三,法律规定不一致。此前12年前,最高法院就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若两者不一致,容易造成难裁判。“不是说你通过追偿就圆满了,你要把谁拉进来先承担责任,拉谁必须要有依据。”

身为律师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的陈舒、朱列玉也反对物管首负责任。陈舒认为,物管与业主通过委托合同确立责任。按照合同法律406条,规定了物业管理人有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应该承担责任。

质监:上位法本来就有缺陷

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基本没有从法理上来反驳而是打“情”字牌———“我们国家立法过程中,恰恰非常欠缺或者非常弱地站在消费者权益来看问题。”任小铁认为,因为很多相关责任方强调你首先查清责任。商家常常以受害人的身份出现,让你去找批发、生产,去找

过错方,导致消费者放弃维权。

任小铁认为,中国上位法对过错追究、无过错追究存在很大缺陷,造成现在不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民法通则才200条左右,而法国民法通则3000多条,广东应创新。

责任

住建:物管都是小微企业

一名来自广东省住建厅与会代表发出反对声音。现在6000多家省物管协会的指导单位正是省住建厅。南都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此前在红头文件出台前,省住建厅一直持反对意见,但是反对意见没有得到最终采纳。

参会的省住建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卿文峰受省住建厅厅长王芃的委托发言。“对于广东省电梯安全条例设立首负制度的立法缺陷和不足,我厅态度一直是明确的。

卿文峰认为,从法理上看,电梯安全事故中的责任承担方式违反了立法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规定,应当根据电梯生产、安全、违法、建设使用的不同主体分别合理界定。

其次物管首负责任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广东7000多家物管企业,90%的公司属于微小企业,也就是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以下。电梯事故赔偿往往数额巨大,绝大多数物管企业无法承担赔偿金。

质监:首负责任不等于最终责任

任小铁则认为,要明确使用管理人就要承担使用管理的责任。其

次,不能把过错责任与安全责任相混淆。安全责任很有可能没有过错,或者说什么责任都没有但是也要赔偿。所有的产品都合格,不等于不出安全事故。“我敢说航天飞机起飞前所有都是过关的,但是一样要死人,它是安全责任,安全出了事,受害人就要得到赔偿。”

此外,他认为,不要把首付责任与最终责任相混淆。首负责任不等于最终责任,首负责任只是及时为消费者提供救助渠道。

对于物管企业弱小无法承担赔偿责任的说法,他也不同意。他举例,民用航空中,一个航空公司可能规模很小,租飞机,还得检测维保。消费者出事找谁,只找航空公司。因为他直接与消费者构成关系。

任小铁也吐苦水,全省49.7万台电梯,监管人员才500多人,700多家维保单位怎么管?

建议

鼓励所有电梯的所有权人来购买第三方责任险。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

所有电梯都要购买强制保险,能够及时救治受害人。

———省高院审判长金锦城

背景

广东有近50万台电梯,占全国1/3。近年来各类电梯致死致残事故频发引发关注。去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点题,要为电

梯安全立法,回应社会的关切。

该条例委托给了华工、广外分别起草建议稿。昨日这两份建议稿接受立法专家评估。核心点就是电梯发生故障后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是否应当由电梯使用管理人承担首负赔偿责任。

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特意安排的一场立法评估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法官、律师、物管企业、维保企业、检验机构代表。还有分管物管企业的住建部门代表,分管电梯维保人员、电梯安全的质监部门代表,对专家建议稿发表个人意见。

与此前很多评估会专家发言波澜不惊不同,这场会议观点分歧非常大,正反意见都很强势。

实际上,2012年电梯首负责任改革就从广州、东莞两市开始试点,去年省政府以粤府函的形式下发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在全省铺开后,矛盾就更为激烈,物管企业反对声音非常大。

为什么这一规定在立法时遭遇这么大的争议,因为若立法通过,它将从现在的改革亮点、政府性规范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条例。一旦从立法形式上确立,影响重大。

其实,省人大法工委在4天前已开过一次评估会,因为争议太大,再次召开评估会。

采写:南都记者薛冰妮

(载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1月10日A08版)

电梯惊魂,首负责任谁来担?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电梯已成为每天上下楼的必需工具,当人们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承受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忧。电梯造成的事件屡有发生,据数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达40多起,万台事故率为0.26。然而在事故发生后,受害乘客追责之路往往非常艰辛,赔偿也常遥遥无期。

惊心动魄!电梯惊魂一再上演

2014年9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男生乘坐综合教学楼C4电梯,不慎被卡在电梯轿厢窒息身亡。一个月后,深圳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田背花园,一对夫妻从家里出来在11楼乘坐电梯,不料电梯发生故障,轿厢仍停在4楼。电梯门打开后,妻子踏空掉入电梯井,坠至停在4楼的电梯顶上,致其身上多处骨折,所幸并无生命危险。

同年12月,四川一名男子在10楼干完活准备下楼,电梯门打开了,电梯却停在11楼,他没注意,就直接跨了进去,坠下十楼身亡……

这只是无数电梯事故的一些缩影,但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谁能想到,危险就隐藏在家门口那台每天使用的电梯中呢?根据广东省各地电梯应急求助中心提供的数据,在广东省50万台电梯中,每天平均就有200人被困,虽然从数字上看,几率并不算高,但一旦遇上,对当事人或许就是致命的隐患。

隐患一旦酿出事故,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应当找谁处理?是物业公司?是维修公司?是电梯制造商?还是政府监管部门?

物业是否应承担首负赔偿责任

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广东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专家建议稿评估会,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专家、政府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电梯使用人、维保单位等各方代表出席会议。该条例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个立法基地起草,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者要先行承担赔付责任,即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首负赔偿责任”。

会议现场争辩激烈:反对一方认为,首负责任制的建立没有上位法依据,与侵权责任法相抵触,物业公司既不是电梯生产者、安装者、保养者和使用者,让物业公司承担首负责任有失公平;赞成一方则认为,电梯使用管理权者对电梯使用负有管理义务,理应承担首负责任,首负责任并非全部责任和最终责任,而是促进各方尽职尽责、减少事后责任主体间的扯皮的关键,只有确定首负责任,才能减少事后责任主体间的扯皮,构建起事故发生后的责任链,从而追究安装企业、维保企业、生产企业的责任并进行保险理赔。

广东是全国电梯保有量第一大省,截至2014年12月,全省电梯总数为51.4万台,占全国电梯总量的1/6。电梯作为广泛使用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怎么进行有效监管改革?电梯首负责任该谁来承担?这不仅仅是摆在政府部门,更是摆在社会大众面前的一道深刻的思考题。

对此,《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电梯事故责任主体与普通安全保障责任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业主委托物业公司对电梯进行日

常管理维护,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物业公司会委托维保公司进行电梯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样一来,电梯事故责任主体就有两个:物业公司和维保公司。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业主没有与维保公司签订维修保养协议,电梯事故发生后,业主就不能直接向维保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只能向物业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同时,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消费服务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不论是从违约责任角度,还是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物业公司都是电梯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羊城晚报记者刘珊

高层声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落实企业首负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要建立企业首负责任制,倒逼生产经营者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对上游供货、下游经销严格审查把关,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

人大代表呼吁

广东省人大代表徐嵩:生死关头,物业是最佳责任首负人。

电梯安全条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不特定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不要受到电梯事故的伤害,以及万一受到伤害,如何得到及时有效救

助。我们在现实中经常发现一件事情如果是集体负责,往往就是没人负责,所以在生死攸关生命稍纵即逝的事情上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负责人,要有个龙头、抓手,他应当承担及时组织抢救的义务,事故等不得所有可能的责任主体开会讨论、鉴定分清楚责任后再来抢救!作为电梯的管理人,他就在现场,他最熟悉电梯及其周边的情况,他也最清楚应该去找哪个有资质有能力的机构来实施具体的抢救措施(比如维保公司是谁、联系附近的医院、派出所在哪等等)。因此他最有条件也最有能力来承担这个及时组织抢救的义务。找其他任何人都来不及也不现实,从设计、制造、购买、安装、维保,一直到所有权人,这些都不现实,都不在现场,特别是所有权人分散,比如说小区全体业主,事故现场根本就没办法找。维保公司也是一样,维保公司往往是管理者物业公司选择的分包商,即使是小区业主,维保公司是谁、如何联系往往一无所知,更不要说事故的受害者了。

网民热议

●我们平时坐飞机出了事故,是航空公司承担首负责任;搭车出了交通事故,是车主承担首负责任;乘电梯出了安全事故,当然也是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首负责任。因为他们都是使用权者。

●电梯首负责任不好担,但必须有人担。争论要有,真理越辩越明。法律也必须实施,越快越好。

●别怕首负责任,可能存在误解,首负责任并非首要责任。承担首负责任后,使用管理者有权向造成电梯事故的相关责任者追讨相关

损失。

知多D

什么是电梯使用管理者“首负责任”?

【首负责任=先行赔付】当电梯发生事故或者故障并造成损失时,电梯使用管理者对受害者损失进行先行赔付。

【首负责任≠最终责任】使用管理者承担第一赔付责任后,有权对造成电梯事故或者故障的生产企业、安装企业、维保企业和检验单位进行追偿。当事故责任认定为其他环节责任或者首负责任者能够证明为其他环节责任时,就实现了责任的转移,“首负责任”变为“代偿责任”。

【引入保险救济】电梯使用管理者可以投保电梯公众责任险,因电梯事故或者故障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代为承担赔付责任,垫付相关费用。

【明确“首负责任”的意义】推动电梯安全责任链条的建立,促使电梯使用管理者在聘请电梯维保单位时严格把关,并对电梯维保进行监督。同时引入社会保险机制,提高事故救助能力和赔偿速度,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载于《羊城晚报》2015年3月5日A9版)

“出事找物管,物管找保险,保险找原因”,广州电梯已100%确权,投保率达八成

省质监局长力排众议力挺电梯物管首负制广东正在为电梯安全立法,电梯出事该不该由物管负第一责任?上周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专门就“电梯首负制”召开立法评估会,现场变成了一场激辩会,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几乎是一人“舌战群儒”,力挺首负制。其实,广州早在2012年试点推行首负制,来自广州市质监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电梯确权率100%,投保率80%。广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首负制正是广州电梯试点改革取得成效的突破口。

新快报记者罗琼实习生马丽云

质监局长: 立法应从消费者角度看问题

立法评估会上,与会发言人士共15人,其中11人持反对意见,反对首负制的11人有律师、法官、人大代表及物企代表。

多名法律界人士认为,首负制与侵权法等上位法相抵触,并且超越了地方立法权限。物管企业代表们则抛出了更为尖锐的观点—物管不过是小区的保姆,工资(指物管费)微薄,哪能承受电梯出事带来的巨额赔偿?首负制是不是为了维稳、为了保护某些部门的利益?

质疑如同连珠炮,但任小铁则却淡定接招,一一反驳:

——上位法本来就有缺陷,立法应该从消费者角度看问题;

——首负制促使物管找保险公司当“靠背”,消费者出事找物管赔,物管再找保险赔;

——至于利益?立法要防止部门利益,更要防止利益集团的干预。

小区物管:实行电梯首负制后责任大了

作为全省电梯安全检查改革试点的广州,已推行首负制两年。有物管企业透露“推行之法”:不签订首负制合同,质监部门就不给年检,不年检,就停梯。

实践中,有物管公司跟维保公司签订协议,将责任转移;更多的物管公司则是为电梯投保,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广州星河湾小区物管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该小区的268台电梯已全部购买商业保险,去年发生了两次困梯事件,保险公司都及时给予赔付。

“从物管公司角度来看,首负制推行后,责比权大。”海珠区保利百合花园物业服务中心经理徐学梅表示,该小区电梯已实施全天候可视化监控,电梯安全情况直接跟物管人员的工资考核挂钩,负担加重,物管费并没有因此上涨。

延伸阅读

电梯是否也应“交强险”?

新快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广东曾经以广州、东莞试点经验,向国家建议将电梯保险纳入强制保险范围,但此建议并未获得采纳。

目前,全省电梯安全监察改革工作已在多个城市铺开,为电梯购买商业保险也成为主流措施之一。立法评估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也提出,让电梯险仿效交强险的模式,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并设立“电强险”。

对此,杨延晖称,广州有电梯10万多台,而机动车保有量为300万台,两者比例为1:30,“放眼全国,比例差距将更大,‘电强险’不具备普遍性。”但他透露,广州下一步将推动电梯保险向制造、维保、使用等多个环节延伸。

广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确权是改革的最难点

首负制已倒逼电梯行业形成责任追溯链

广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延晖解释,“不签约不年检”的实质,就是进行电梯确权,即明确涉及电梯各环节的权责关系。杨延晖说,这是整个改革中的最难点。

他说,广州有10万多台电梯,运行情况极其复杂,“有的电梯在房改房小区,没物业管理,自降自落;有的电梯因为业委会矛盾,久久得不到维修;有的电梯刚被开发商建好就抛弃,而物管还没进场。”

首负制被他视为解决确权问题的利器。“我们去巡查,碰到‘无主梯’(没有明确电梯管理者的电梯)就查封,群众就向我们投诉,我们要求他们确定电梯管理者,不确权,不使用。”

据市质监局统计,目前全市电梯确权率已达到100%。杨延晖介绍,电梯确权后,定检由电梯使用者负责,质监部门只需专心做好抽查工作就好了。2013年及2014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拨付1900万元专项资金,让质监部门按30%的比例对全市电梯进行综合抽查。2014年度电梯抽查中,不符合项发现率为15.8%,同比下降46.76%。

确权也促使电梯安全领域建立社会救治机制。保险公司在广州推出电梯责任险,一部电梯一年缴纳100元保费,即可获得最高100万元赔付。据市质监局统计,目前保险覆盖率已达80%,公共场所电梯达100%。

“可以说,首负制是电梯改革的基础。”杨延晖说。“电梯一出事,受害者找物管,物管找保险,保险找原因,首负制倒逼电梯行业形成责

任追溯链条。”

立法专家认为试点证明首负制可行,但写进法律仍需细虑

改革应于法有据明确责任边界

“重大改革需于法有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教授朱最新表示,广东省确定广州为电梯安全检查试点后,广州随即出台了《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这也是广州试点能够顺利推进的有力依据,符合法治精神。

朱最新也是起草全省电梯安全条例的立法专家之一。他提交的草稿中建议,电梯使用单位在电梯事故发生时有组织排险、救援等责任。“试点实践证明首负制可行,但要写进法律,就应当明确责任边界,大

包大揽并不可行。”朱最新说。

广州试点成果

1.全市电梯确权率100%。

2.在用电梯责任险覆盖率80%,公众场所电梯达100%。

3.全市电梯原厂维保率达50%,比改革前上升100%。地铁轨道交通的电梯原厂维保率达100%。

4.电梯维修将有更多资金渠道。《广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两种电梯紧急情况纳入维修范围,包括电梯冲顶、蹲低等严重隐患以及质监部门认为是有维修需要的。

(载于《新快报》2015年1月12日A04版)

网友求解电梯事故“理赔难”怎么破,委员、代表建议——

立法明确物管承担“首负责任”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电梯已成为许多人每天上下楼的工具。但人们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要承受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忧:据全省各地电梯应急求助中心不完全统计,全省约50万台电梯,平均每天有200人因电梯事故受困。

那么,电梯事故发生后,受害者该找谁追责?——物业公司?维修公司?电梯制造商?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对此,网络上各方观点一直争论不休。9日,记者连线广东两会会场,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认为,电梯的管理者即物业公司,应当承担起电梯事故中的“首负责任”。

焦点

遇事故物管要先行赔付?

据了解,广东是全国电梯保有量第一大省,截至2014年12月,全省电梯总数为51.4万台,占全国电梯总量的1/6。

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广东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专家建议稿评估会,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者要先行承担赔付责任,即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首负赔偿责任”。

会议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辩:反对一方认为,首负责任制建立没有上位法依据,与侵权责任法相抵触,物业公司不是电梯生产者、安装者、保养者和使用者,让物业公司承担首负责任有失公平;赞成一方则认为,电梯使用管理权者对电梯使用负有管理义务,理应承担

首负责任。

对此,省政协委员、法律专家王晓华认为,针对专项问题的立法,要看有没有“上位法”,也要看其有没有违反法律精神。广东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探索电梯安全立法,并没有违反《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精神。

省人大代表周小萍也十分赞成关于电梯安全首负责任制的立法。她说,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负责电梯的日常运行管理,其间的检测、保养、维修都由其负责联系电梯厂家或者维保公司,其中的情况物业公司是最清楚的,应该是电梯安全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不能没有先河就不去做,况且个人维权力量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要从他们的利益为出发点去考虑。”

不过,王晓华提醒,首负责任并不等同于首要责任或最终责任,“事故责任厘清后,如果是生产厂家或者维保公司的责任,那么就由他们来赔偿”。受害人获得赔偿后,承担首负责任的物业方有权向真正的责任人追偿,使自己免遭损失。

呼吁

加强电梯事故保险配套

相比法律层面的争论,作为电梯乘用人的网友更关心自身利益的保障。“我们最关心的是(出了事故)能不能及时得到赔付,一受伤马上就能得到救助。”有网友表示。

如果物管不承担起先行垫付赔偿的责任,那么消费者该如何从保险渠道得到救助?

曾两次遇到电梯被困事故的网友徐女士发帖称:“传统的电梯第三者责任保险对于一般常见、多发的电梯安全事故,如电梯设计和生产原因造成事故、维修保养期间事故、管理人员操作过失事故等均不予赔偿;并且如果所发生电梯事故的责任方认定不清,保险公司往往以‘不能确定依法赔偿主体’为借口拖延赔偿和事故索赔流程。”

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专家郑奋明认为,作为法人的物业公司维权力量远大于业主个人,如果由物业公司代替业主来进行追偿,将有利于推动电梯事故保险配套的完善。

据了解,广东目前正在全省推广电梯责任保险示范项目。该项目将电梯所有人、使用人、管理方、维保单位的责任都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内,无论电梯事故最终的责任方是谁,示范项目都可以先行赔付,不需要等事故责任分清再理赔;并打破传统的“谁投保、谁受益”的惯例,让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化解电梯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赔偿争议、责任主体扯皮、共同责任分摊等“理赔难”困境。

南方日报记者戎飞腾

(载于《南方日报》2015年2月10日A09版)

广州率先推行“电梯首负制”两年,电梯确权率100%,投保率80% 连续5年无电梯乘客死亡意外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林实习生欧阳丹瑜

电梯出事,该不该由物管负第一责任?上周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广东省电梯安全条例》专家建议稿评估会,提出了使用管理者的“第一赔付责任”。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几乎是一人“舌战”高举反对旗的11名律师、法官、人大代表及物企代表,力挺首负制。

电梯出事找物业,物业找保险,保险找原因,倒逼电梯行业形成责任追溯链条……2012年,广州就作为全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城市,推行首负制。广州市目前拥有电梯10万余台,占全省1/4,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四位。市质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电梯确权率100%,投保率80%。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首负制正是广州电梯试点改革取得成效的突破口。

正反交锋

首负制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上周五,广东省人大法工委专就“电梯首负制”,举行立法评估会。与会发言人士共15人,11人反对。

多名法律界人士认为,首负制与侵权法等上位法相抵触,并且超越了地方立法权限。

物业企业的代表则抛出更为尖锐的观点,物管不过是小区的保姆,工资(指物管费)微薄,哪能承受电梯出事带来的巨额赔偿?首负制是不是为了维稳、为了保护某些部门的利益?

质疑如同连珠炮。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则淡定接招,一一反诘:

——上位法本来就有缺陷,立法应该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