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资料

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众多肉眼不可见,个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3.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是一种快速的特定DNA片断扩增技术,它通过分别与双链目的DNA序列两个3’端互补的寡聚核苷酸引物,由Taq DNA聚合酶从5’-3’进行一系列DNA聚合反应,扩增目的DNA的技术。

4、微生物对人类环境的影响答:(1)微生物菌种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中的而重要成员。(2)微生物是环境中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3)微生物是环境中无机物的重要转化者。(4)微生物是参与环境污染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积极分子。(5)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通过水体、空气、土壤、食品等环境媒介广为传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6)在特定环境中,微生物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有可能助长大气温室效应。

5、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自身特点、治理环境、污染与监测环境)

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分解者,对维持生态平衡重的物质循环、分解生物遗体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毒物质,对污水处理、自然界自净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微生物的一大特点是代谢类型的多样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几乎都可以找到能使之降解或转化的微生物;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塑料等环保替代产品的应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废渣及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在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6.微生物包括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两类;在细胞型微生物中又包括有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类。【填空】

7.生物三域是指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这是沃斯及其同事1977年根据对代表性细菌类群的16S rRNA碱基序列进行广泛比较后提出的。

8.真细菌细菌含义的界定

中文中“细菌”一词,有时泛指全部原核微生物,有时专指原核微生物中的真细菌,有时又仅指真细菌中的一部分微生物,它们外形与结构最简单,对生活要求不复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关系至为密切。本书中的细菌,是针对最后一类细菌进行介绍。

9.细菌的常见形态细菌以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大形态为主

10.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构造(不变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

特殊构造(可变部分)包括:如荚膜、伞毛、芽孢、孢囊等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结果如细菌细胞变为深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常用G 表示度和结构不同,导致其细胞壁对染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不同所致。P16 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传递信息

(6)是鞭毛固定的场所

11.荚膜的主要成分因菌种而异,主要成分为多糖,有的也含多糖或蛋白质。产荚膜的细菌菌落通常光滑透明,称光滑型(S型)菌落,不产荚膜的细菌菌落表面粗糙,称粗糙型(R型)菌落。荚膜可作为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另外,产荚膜细菌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形成和沉降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2.芽孢相当于一个休眠体。

13.细菌的群体特征:五颜六色;湿润;较粘稠,易挑起,较透明,质地均一,正反面颜色一致,突起、边缘。有(无)鞭毛的菌体;有(无)荚膜的菌体;有(无)芽孢的菌体;(看录象)意义:微生物分离、纯化、育种、选种、鉴定、计数。

14.放线菌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与孢子丝。基内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

15.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16.真菌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且以无性繁殖为主。

17.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成分,核酸也要么是DNA。要么是RNA,两者仅其一。病毒粒子是指一个结构与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一般是由核酸(DNA 或RNA)和蛋质组成,少数病毒含有脂质和多糖等物质。

18.噬菌体入侵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复制、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裂解(释放)

19.微生物的分类方法:经典分类法、化学分类法、数值分类法、分子遗传学分析法P66 细胞形态构造和行为水平的鉴定属于经典的分类方法

后三者都是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20.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原理和常见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于不良环境中,如干燥、低温、缺氧、黑暗、营养饥饿而使微生物代谢速率极为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至于死亡。

各种菌种保藏方法简介如下:

1、培养物传代保藏法这是将微生物菌种不断的在新鲜培养基上(中)转接传代或专性寄生微生物不断的在新的寄主组织中转接传代。

2、干燥保藏法对于那些产生芽孢的细菌、形成孢子的放线菌和霉菌等都可用此法保藏。

待细菌培养物形成大量芽孢、放线菌和霉菌形成孢子后接入经酸洗、灭菌、干燥的砂土混合物中,真空干燥后,石蜡密封。砂土也可用其他材料如硅胶、瓷球、滤纸片、明胶小片、曲料、麦粒等代替。或直接转接入灭菌试管或安瓿小瓶中再干燥后封口。制作后置冷凉干燥处或低温处。此法菌种保存时间较长,可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

3、低温保藏法低温保藏即是将已培养生长良好的固体斜面培养物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一般用4℃冰箱即可,也可置于液氮(—196℃)或其它低温环境,如在培养物上面覆盖一层灭菌冷却的石蜡油则效果更好。置冰箱(4℃)保藏的菌种宜3个月左右转接一次,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

21、培养基的概念:是指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课件】

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而人工配制的营养物质。【书本】

培养基的分类

(1)按成分来源划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特点:为化学成分的性质与含量完全了解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定培养基。重复性较好,但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微生物的代谢、鉴定、菌种选育、遗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天然培养基的特点:以天然有机质为主要成分,化学组成不能确定,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能满足很多营养缺陷微生物的需求,成本较低,但重复性不如合成培养基。(2)按物理状态划分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表面,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和保存等方面。半固体培养基:硬度较固体培养基低,常用于菌种鉴定、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及噬菌体效价测定。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常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代谢等基础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3)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

营养组分。加富培养基:指在培养基中加入额外营养物质,满足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需要,使其生长繁殖较其他微生物迅速以逐步淘汰其他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或不添加特定化学物质以选择性的促进某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指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根据代谢产物与指示剂的反应结果区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碳素来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自养型及异养型两大类;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光能营养型(利用光能)及化能营养性(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氧化作用所产生的化学能)两大类。

根据碳素来源与能量来源的不同,并兼及电子供体的不同情况,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与化能异养型4种营养情况。

23.化能异养型碳源与能源均来自有机物,它们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能量,利用其中一部分供给自己合成作用所需

24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营养物质额运输可有多种途径,包括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

25微生物的能量转换有三种途径:(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3)光合磷酸化

26.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形式。

三种呼吸类型:共同点:氧化还原反应区别点:电子最终受体,氧化基质发酵—最终电子受体为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好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O2。无氧呼吸—以除氧气以外的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

27.能量、还原力与小分子前体物通常称为细胞物质合成的三要素,也是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

卡尔文循环总的反应式:6CO

2+12NADPH?

?

?→

?和酶

ATP C

6

H

12

O

6

+12NADP+

28.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的优缺点和原理

稀释平板计数法:

取定量的稀释菌悬液,用平板法涂布培养。由于一个菌落通常由一个菌体长成,因此可通过计算菌落数而推算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平板法的优点是对设备要求不高,测定结果

均为活菌数,但结果的获得所需时间较长,而往往因样品菌体分散不充分,使结果偏低。显微镜直接计数:

将菌液制成染色涂片,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十个以上视野的菌数,取平均值。根据定量菌液在玻片上均匀涂布所占面积及视野面积,换算出每毫升原菌液中的菌数。直接计数法方法简单、速度快,计数直观。但由于计数时活菌和死菌都包括在内,结果偏高。

29生长曲线的概念: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菌数测定,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成的曲线图,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分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

30.恒浊连续培养:是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以控制培养液中菌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31.中心法则:关于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被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转移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即(1)DNA?→

?DNA(复制)(2)DNA?→

?蛋白质;第二类在特殊情况下的遗传信息转移,即(1)?RNA(3)RNA?→

RNA?→

?DNA(反向转录)(3)DNA?→

?蛋白质

?RNA(复制)(2)RNA?→

第四章

1.微生物变异微生物的变异是指微生物子代的表形特征与其亲代的表形特征发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子代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所引起的,即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一种稳定和可遗传的变异。

2.基因重组可分为自然发生和人为操作两种。在原核微生物中自然发生额基因重组方式主要有细菌结合、转导、转化等方式;在真核微生物中有有性杂交、准性杂交、酵母菌

2um质粒转移等。人为操作的方式有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手段,主要用于构建新菌株。

3.构建新菌株的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三种。

第五章

1.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

2.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比较根际外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及生活上有明显不同,表现出一定特异性

3.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典型实例

1.互生关系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分解菌(维生素分解菌供给固氮菌碳源和能源,而固氮菌供给纤维分解菌源)

2.共生关系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共生所形成的地衣是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3.寄生关系如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G-菌体内

4.拮抗关系

第六章

1.碳素循环的基本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一般途径

(1)碳素循环主要包括空气中的CO2经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以及有机物被分解成CO2回归到空气中,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循环。

(2)光合作用在地球表面已存在十几亿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合成了大量的有机物。其中有一小部分由于地质学的原因保留了下来,形成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等宝贵的化石燃料,贮藏在地层中,当其开采利用后会生成大量CO2。地壳中的碳酸盐被工业开采,如烧制水泥,石灰时,也可产生CO2。此外当火山爆发时也可使地层中

一部分碳释回大气中。

2.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一般途径:(1)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

(2)简单有机物的有氧分解

2.1完全氧化:简单的有机物被各类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吸收进行细胞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2.2不完全氧化:微生物不完全氧化有机物生成有机酸类。许多好氧或兼性氧微生物在氧的供应不很充足的环境中生活,不能彻底氧化基质,而有中间产物的积累;甚至在氧的供应并不缺少,而由于氧化过程中个别反应速度不一致时,也可有些中间产物暂时累积。(3)简单有机物的无氧分解及甲烷的生成

3.1简单有机物的无氧分解:糖类及其他简单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中,由厌氧菌或兼性厌氧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或无氧呼吸进行分解。

3.2甲烷的生成:简单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可被微生物转化生成甲烷,此作用称为产甲烷作用。

3.氮素的生物循环示意图

一.微生物转换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

(一)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

(二)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体中的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无机质化为氨态(三)氨态氮在有氧条件下,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四)硝酸盐由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分子态氮,逸散到大气中。

(五)空气中的分子态氮,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还原为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物。二.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释放出氨的过程。

三.硝化作用:氨经过微生物(亚硝化细菌)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硝

化细菌)的过程

四.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情况喜下经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

五.生物固氮作用:微生物利用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的过程

4.无机元素循环与转化的一般途径

(一)无机物的有机质化

(二)含无机元素有机物的分解

(三)无机物的氧化与还原

(四)无机物的溶解与沉淀

第七章.

1.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叫生物降解。

2.生物转化:通过微生物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3.微生物有降解与转化物质的巨大潜力微生物的一大特点是代谢类型的多样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几乎都可以找到能使之降解或转化的微生物。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迅速发展,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参与到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的阵营中去。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自然界中原本不可能存在可作用于它们的微生物和酶系,因而可能大量积存于环境中而造成污染。但是不少证据指出,微生物正学着对付众多的陌生的人造化合物。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微生物能逐步改变自身条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它们可能通过自然突变形成新的突变种;也可以通过形成诱导酶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后一种情况,则是更为普遍的现象。产生了新酶系的微生物,具备了新的代谢功能,从而能降解或转化那些原来“陌生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的降解性质粒,是对

陌生化合物的一种重要调节系统。

4.可生物降解性:是指化合物被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及其难易程度。可分为可生物降解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不可生物降解物质。

5.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般途径(1)矿化作用: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矿化作用是彻底的生物降解,即终极降解,可从根本上清除有毒物质的环境污染。矿化作用过程包括包括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脱羧、脱氨基、水解、脱水和裂解等生化反应,都是在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质都是酶促反应。

(2)共代谢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它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

6.微生物共代谢作用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1)微生物靠降解其它有机物提供能源,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改变化学结构,但并不能被用作碳源和能源,他们必须从其他底物获取大部或全部碳源和能源。

(2)靠其它微生物协同作用,如农药二嗪农的嘧啶基环,需链霉菌和节杆菌共同协作才能降解,各自单独存在则不起作用。

(3)需经别的物质诱导才能产生相应的酶系。如一种铜绿假单胞菌要经正庚烷诱导才产生羟化酶系.使长链烷烃羟基化为相应的醇。

7.影响微生物降解转化的生态学因素

(一)物质的化学结构

(二)共代谢作用(三)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四)微生物降解或转化污染物后生成的中间体或终产物

第八章

1.污水中化学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危害

特点: 种类多、成分复杂多变、物理化学性质多样、可生物处理性差异大等.污水引起水体缺氧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水体功能。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H2S、NH3、低级脂肪酸等有害或恶臭物质。

2.常见污染物浓度指标

(1)全需氧量(TOD)指水中全部有机物在被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无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

(2)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所有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均包括在内。

(3)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指微生物在足够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4)总有机碳(TOC)指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

(5)总氮(TN)指污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含氮量,指表示污水被氮污染的综合指标。(6)总磷(TP)指污水中所有含磷化合物的总含磷量,是表示污水被磷污染的综合指标。

3.污水处理的一般技术途径

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或生物处理法。

根据处理对象与程度,污水处理可分为

一级处理:主要通过过滤、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粗大固型物及部分悬浮物。

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基础上,主要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三级处理:使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净化,使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去除率达98%以上。

4.简述有机污水生物处理的生化过程。【简答】

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质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内。通过微生物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微生物体(好氧菌约40%~60%、厌氧菌4%~20%)。另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如为厌氧性处理,则分解不完全,且有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等产生),同时释放出微生物生长与活动所需之能量;此外,还存在微生物本身细胞质被氧化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自身氧化或内源呼吸。当污水中有机营养充分时,微生物细胞大量合成,内源呼吸不明显;但当水中有机物消耗殆尽时,内源呼吸就成为供应养分与能量的主要来源。

5.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相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气的条件下是污水进化的生物学方法。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能力。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十分复杂,除大量细菌以外,尚有原生动物、霉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还可见到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等。

6.活性污泥絮状体的作用(又称菌胶团的作用):(1)有机物的吸附或黏附及其分解(2)金属离子的吸附(3)防止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食(4)增强污泥的沉降性,有利于泥水分离。

7.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1)促进絮凝:有的原生动物能分泌黏液,促进生物絮凝,从而改善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特性。(2)进化作用:大部分原生动物是动物性营养,能够吞食游离细菌和微小泥粒,有利于改善水质。(3)指示作用:根据出现的原生动物的种类可以判断活性污泥的状态和处理水质的好坏。在活性污泥的运行初期,微型

动物出现的规律是先出现以有机物颗粒为食的鞭毛虫和肉足虫;随着细菌增值,开始出现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随着菌胶团的增加,固着型纤毛虫代替泳动纤毛虫;污水处理里正常运转时,以有柄纤毛虫为优势。

8.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及微生物学过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以其曝气方式的不同,有普遍曝气法、完全混合曝气法、逐步曝气法等。目前采用较多的时完全混合曝气法。此系统由初沉池、生物反应器和二沉池组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主要在曝气池内被微生物降解而去除。

9.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求

(1)养料(2)氧气(3)温度(4)pH(5)有毒物质

10.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指以生长在固体表面的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的净化原理:生物膜的表面,总是吸附着一层污水称“附着水”,外层为能游动的自由流动的污水,称“运动水”。当附着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氧化分解时,附着水层中有机物浓度随之降低,而运动水层中浓度高,因而发生传质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不断转移进去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所消耗的氧,沿着空气、运动水层、附着水层而进入生物膜;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和CO2等,沿相反方向释出。

11.沼气发酵三阶段五菌群学说

第一阶段:发酵产酸阶段。是将复杂有机物如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经微生物水解成单体,进而发酵生成简单化合物,如脂肪酸,醇、醛等。同时也可有乙酸、氢气、二氧化碳产生。此阶段由初级发酵菌群引起。

第二阶段:产乙酸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中产生的脂肪酸、乙醇等简单有机物转化为乙酸、氢气及二氧化碳等。此阶段由产氢产乙酸细菌及同型产乙酸细菌等两类菌群参与。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是将乙酸(包括甲酸)、二氧化碳、氢气等转化为甲烷。此阶段

包括两类产甲烷菌群。

12.在沼气发酵中包括两类细菌:氧化氢的产甲烷菌和利用乙酸的产甲烷菌。

13.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一、生物脱氮技术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硝酸态氮在厌氧条件下,可被反硝化微生物利用,逐步还原成为分子态氮而进入大气中。生物脱氮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氮的一种技术。

(二)硝化—反硝化菌的培养

(三)影响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1.影响硝化作用的因素(1)硝化菌数量及污泥龄(2)溶解氧(DO )(3)温度(4)pH值(5)营养物质(6)毒物

2.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1)营养物质(2)溶解氧(3温度(4)pH值(5)营养物质(6)毒物

(四)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

1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2.温度 3.PH值4.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浓度5.碳源6.污泥龄

第九章.

1.堆肥的微生物过程(重点)

(1)发热阶段:初期可溶性有机物和易分解有机物、有机质分解迅速,释出热量,发热阶段温度一般为15-45℃,时间一般为1-3天。此段微生物以中温好氧细菌和丝状真菌为主。

(2)高温阶段:堆肥温度升高到50℃以上进入高温阶段,此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开始强烈分解。高温阶段温度一般为50-70℃,时间为3-8天。

(3)降温阶段:此时,中温微生物又称为优势种。残余物质进一步分解,腐殖质积累不

断加大,堆肥进入腐熟阶段。降温阶段的时间一般较短,1-3天内即可完成。

(4)腐熟阶段:此阶段堆肥物质逐步进入稳定化状态。一般为20-30天。

细菌、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放线菌、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细菌、真菌。

2.影响堆肥的主要因素与控制

1.通风供氧2.含水率3.温度4.其他影响因素(1)有机物含量与碳氮比:(2)颗粒度(3)pH

3.废气的生物处理主要影响因素1.湿度 2.温度 3.Ph 4.其他因素

4.生物吸收法(重点)

生物吸收法的工艺一般由废水吸收段和悬浮液再生段两部分组成,相应的装置为吸收设备和再生反应器。见书P266。

废气吸收段的工艺过程为废气从吸收设备下部进入,向上流动与由吸收设备顶部喷淋而下的生物悬浮液在填料层接触,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和氧转入液相并被微生物吸收。净化后的气体从上部排出。

悬浮液再生段的工艺过程为吸收了废气污染物的生物悬浮液从再生反应器底部流入,通入空气充氧,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从液相中除去,再生后的悬浮液又从吸收设备顶部喷林,反复循环进行。再生反应器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

第十章

1.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生态环境修复为正常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2.原位生物修复和易位生物修复各自的特点

原位修复:不需要移动污染物而进行的生物修复。其特点为原地进行,无需挖出土壤和

运输,运行成本低,采用土著微生物或经驯化的微生物处理。

易位修复:许多情况,尤其污染程度高时,单纯采用原位修复往往达不到预定要求,这时就需要采用易位修复的方法,把污染的土壤从污染环境挖出,通过采用固相法或泥浆反应器处理。其特点为可在受污染初期限制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减少受污染范围,但运输、挖掘费用较高,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发新的污染或因挖掘造成土壤生态结构的破坏。

3.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一)生物扩增菌株(二)培养法(三)生物通气法(四)生物翻耕法(五)植物修复

4. 易位生物修复的方法:(一)泥浆反应器法(二)预测床法(三)堆制法(四)生物堆层修复技术

5.原位-易位联合生物修复(一)冲洗-生物反应器法(二)土壤通气-堆制法

6.生物修复的应用(一)农药污染的生物修复(二)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三)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1.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2.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十一章

1.环保型微生物制剂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后制成含活菌体或菌体内特定物质的产品,应用于环境,起到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及保护环境的作用。

目前已开发应用的环保型微生物制剂主要有:微生物降解剂、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塑料等。

2、单细胞蛋白是指在各种基质上通过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担子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为了区别动植物蛋白,称微生物蛋白质或单细胞蛋白。

74、单细胞蛋白的经济生物学特性

(1)单细胞蛋白营养极为丰富(2)微生物世代周期短,生产效率高(3)生产原料极广,有利于消除环境污染。(4)可以工业化生产,不与传统农牧业争地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讲解

第一章土的组成 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 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15、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组配)常用测定方法:①筛分法:用于粒经大于0.07mm的粗粒组。 ②沉降分析法:用于粒经小于0.07mm的粗粒组。 筛分法试验:①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自上而下孔经由大到小的标准,筛称干土重,即可求得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②通过计算可得到小于某一筛孔直径土粒的累积重量及累计百分比含量。 沉降分析法:土粒在水中的沉降原理。土粒的下沉速度:土粒形状、粒经、密度、黏滞度。 16、粒经累计曲线:横坐标表示土粒粒经,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经的土重含量。 判断:曲线较陡:表示粒经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级配不良。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 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3、毒性反应:主要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蓄积过多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发生灭活,使进入体循环有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 为首关消除。 5、反跳现象: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所出现的症状,使病情加重的现象。 6、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药酶的合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7、药物半衰期: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8、耐受性:有少数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9、生物利用度:是指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度。 10、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1、治疗指数: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此值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大。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又被重吸 收进入血液经肝门静脉再次进入肝脏,称为肝肠循环。 13、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亦称为过敏反应。 14、安全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围,此围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小,安全性越大。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二、填空 1、药理学研究的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 学 2、药物的体过程包括_吸收、_分布、代和排泄_四个基本过程。 3、药物慢性毒性的三致反应是: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5、肾上腺素激动α1受体使皮肤、粘膜和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 6、写出下列药物的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心得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 7、癫痫小发作首选_乙琥胺_,大发作首选_苯妥英钠,精神运动性发作以_卡马西平_疗效最佳 8、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大依次可出现镇静__、_催眠_、抗惊厥和_麻醉_等作用。 9、传出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10、兰中毒致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首选苯妥英钠,致心动过缓时首选阿托品。 11、冬眠合剂是: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12、可致低血钾的利尿药有高效能利尿药和中效能利尿药两类。 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14、可致高血钾的利尿药有螺酯和氨苯喋啶等两种。 15、硝酸甘油抗急性心绞痛的给药途径为:口腔黏膜吸收和皮肤吸收;作用特点:1.扩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 量、2.舒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3.重新分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膜血液供应、4.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的损伤。 16、可待因可用于_镇咳_其主要不良反应是_成瘾性_。 17、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效能、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18、地西泮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和镇静催眠作用以及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和抗癫痫作用。另外它还有中枢 性肌松作用。 19、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药,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等。 20、 一酰胺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_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_是_繁殖期_杀菌剂。

2016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药理学(必背)

第一部药理学 第一单元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1、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 2、药物进入经胸最常见的方式(脂深性跨膜扩散)。 第二单元拟胆碱药 一、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 作用:直接作用于受体。 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用途:治疗青光眼。 二、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 作用:影响递质的代谢。 兴奋骨骼肌、胃肠、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率;对抗筒箭毒碱和阿托品的作用。用途:重症肌无力。尿潴留。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三单元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阿托品+AchE复活剂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第四单元抗胆碱药 一、阿托品 作用:1、对眼睛: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2、解除平滑肌痉挛 3、抑制腺体分泌 4、解除迷走神对心脏的抑制。 5、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提起抗诉乙酰胆碱 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用途:1、虹膜捷状体炎 2、内脏绞痛 3、全身麻醉前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 4、缓慢型心律失常 5、感染性休克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二、山莨菪碱 三、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药 第五单元拟肾上腺素药 一、a和b受体激动药

(一)肾上腺素 用途:心跳骤停; 抗休克; 支气管哮喘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麻、制止鼻粘膜出血和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室颤 (二)麻黄碱 用于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 二、a受体激动药 (一)去甲肾上腺素 用途:休克和低血压,用于药物中毒致低血压 上消化道出血 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 急性肾衰。 (二)间羟胺 三、b受体激动药 (一)异丙肾上腺素 用途:心室自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 II、III房室传导阻滞 支气管哮喘 休克 (二)多巴酚丁胺 用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 四、a、b、DA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 用途:用于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 充血性心衰:用强心甙、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心衰 急性肾衰常合用利尿药。 第六单元抗肾上腺素药 一、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苄胺唑啉) 用途: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 休克(感染性、出血性) 充血性心衰和急性心梗 防治手术时发生高血压危象 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用途: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急性心梗早期 甲亢(辅助用药) 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 偏头痛 禁忌证: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我不是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土力学复习资料整理.doc

填空: 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和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三相体系二 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由曲线的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 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对于粒径大于0. 075mm的粗粒土,可用筛分法;对于粒径小于0. 075mm的细粒土,可用沉降分析法(水分法)。 土的颗粒级配评价: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粒径级配曲线:颗粒级配曲线的越陡,说明颗料粒径比较一致,级配不良。相反,颗粒级配曲线的越缓,说明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土中水按存在形式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结合水可细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含水量试验方法:土的含水量一般采用“烘干法”测定;在温度100?105°C下烘至恒重。 塑性指数1P越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槊性指数定名土类按槊性指数:Ip >17为粘土;10 3|,时,lL>0, 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当3在3p和3|,之间时,Il,二0?1, 土体处于可塑状态。粘性土根据液 性指数可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及流塑五种软硬状态。 土的结构和构造有三种基本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及絮凝结构。 影响土的击实(压实)特性的因素:含水量影响、击实功(能)的影响、土类及级配的影响。 人工填土按组成物质分类: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三类。 有效应力原理,即有效应力等于上层总压力减去等效孔隙压力;其中,等效孔隙压力等于孔隙压力与等效孔隙压力系数之积,等效系数介于0和1之间。 饱和的有效应力原理:(1)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加孔隙水压力之和;(2)土的强度的变化和变形只取决于土中有效应力的变化。 压缩系数。1.2给土分类:1); ai.2<0.1 MPa1为低压缩性土;2) 0.1 MPa-y0.2vO.5MP广为中压缩性土;3) (7I.2>0.5 MPa*1属高压缩性土。 分层厚度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选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 弟切破坏而位置: 抗剪强度指标c、(P值的确定:粗粒混合土的抗剪强度c、(P值通过现场剪切试验确定。 地基破坏形式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 荷载效应组合: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地基基础方案类型: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进行稳定性验算内容:1.基础倾覆稳定性验算;2.基础滑动稳定性验算。 摩擦桩的传力机理:大部分荷载传给桩周土层,小部分传给桩端下的土层 水中基坑的围堰工程类型:土围堰、草(麻)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地下连续墙围堰。 桩基础组成:多根桩组成的群桩基础。 桩按受力(承载性状)分类:竖向受荷桩、横向受荷桩、桩墩。 桩基础按设置效应分类:挤土桩、部分挤土桩、非挤土桩。 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分类: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 我国主要的区域性特殊土类型: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和冻土。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详解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 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表现。 5、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者胆汁排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8、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9、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10、排泄(excretion):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11、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之间的循环。 12、一级动力消除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3、零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即恒定的速率,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的量不变。 14、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aaction):凡是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17、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8、解离常数K D:是指引起50%最大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浓度。K D与药物-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成反比,K D越小,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亲和力越大。 19、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 D的负对数(-lgK D)为PD2,PD2值与药物和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成正比。 20、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即它们能够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的现象。 21、内在拟交感活性(ISA):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阻断β受体外,对β受体亦有部分激动作用的活性,这种作用较弱,通常被β受体阻断作用掩盖,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可减少由于β受体阻断而导致的支气管收缩、心衰和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22、膜稳定作用:是指药物抑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膜稳定作用在常规剂量下并不显著,只有在过量时才比较明显。 23、镇静催眠药:是一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24、癫痫(epilepsy):是由脑组织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运动、感觉、意识、精神异常,反复发作,发作时伴有异常脑电波。 25、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总论名词解释及题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过程中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从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和保健药。对药物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适应证、用法、用量均有严格规定,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引起药理效应的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兴奋: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提高的现象。 抑制: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降低的现象。 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引起的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 又称为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 选择性:是指很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 或器官作用微弱或无作用的现象。

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或消除疾病症状所进行的治疗。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主要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所发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急性毒性:指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服用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 为过敏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或 反跳现象。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或基因缺陷有关。反应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药物依赖性:是指连续使用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 求现象。可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土力学复习资料

:正常毛细水带、毛细网状水带、毛细悬挂水带三种。:不固结不排水 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形式有: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刺入剪切破坏;,小于某粒径土的百分含量y 与土粒粒径x 的关系为y=0.5x ,则该土的曲率系数为1.5,不均匀系数为6,土体级配不好(填好、不好、一般)试验土样体积60cm3,质量300g ,烘干后质量为260g ,则该土样的干密度为4.35g/ cm 3 。为300g ,恰好成为塑态时质量为260 g ,恰好成为液态时质量为340 g ,则该土样的液性指数为0.5,自然状态下土体处于可塑状态。流速度为0.1m/s ,该土样的渗透系数为5×10-8 m/s ,则当水在土样中流动时产生的动水力为2×1010 N/m 3。2m ,宽1m ,自重5kN ,上部载荷20kN ,当载荷轴线与矩形中心重合时,基底压力为12.5kN/m 2;当载荷轴线偏心距为基础宽度1/12时,基底最大压力为18.75kN/m 2,基底最 小压力为6.25kN/m 2。工程上常用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来描述土的颗粒组成情况,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层的自重应力时应当用有效重度。可用塑性指数来衡量。用液性指数来描 水在砂性土体中渗流过程中,渗流速度与水头梯度成正比。动水力指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土的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土的有效应力控制了土的变形及强度性能。: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 答:土的密度ρ=m/v ;土粒密度ρ=ms/vs ;含水量;ω=m ω/ms ; 干密度ρd=ms/v ;饱和密度ρsat=(mw+ms )/v ;浮重度γ’=γsat-γw ;孔隙比e=vv/vs ;孔隙率n=vv/v ;饱和度 Sr=vw/vv 。答: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和级配;含水量;原始密度;粘性土触变 、液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怎样测定?答:1.塑限:粘性土由半固态变到可塑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用“搓条法”测定;2.液限:粘性土由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用“锥式液限仪”测定;3.塑性指数:液限与塑性之差。4.液限指数:IL=(ω-ωp )/(ωL -ωp ), 天然含水量用“烘干法”测定。?其测定方法有哪些?答:1.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能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 2.测定方法有: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大型 有哪几种确定方法?答:1.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2.确定方法有:现场载荷试验;理论计算;规范法。 及冻胀现象对工程的危害?答:1.其主要原因是,冻结时土中未冻结区水分向冻结区迁移和积聚的结果;2.对工程危害:使道路路基隆起、鼓包,路面开裂、折断等;使建筑物或桥梁抬起、开裂、倾斜或倒塌。 ,可能出现怎样的工程危害,试根据所学土力学知识说明危害成因及处理方法?答:1.基坑开挖采用表面直接排水可能发生流沙现象;原因是动水力方向与土体重力方向相反,当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0时,处于悬浮状态而失稳,则产生流沙现象;处理方法为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施工。 2.路堤两侧有水位差时可能产生管涌现象;原因是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动水力作用下被水流 带走;处理方法为在路基下游边坡的水下部分设置反滤层。前许多都出现了下述现象:路面松软、开裂、冒泥(翻浆)。试根据所学土力学知识说明现象成因及影响因素?答:成因主要来源于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影响因素如下:1.土的因素:土粒较细,亲水性强,毛细作用明显,水上升高度大、速度快,水分迁移阻力小,土体含水量增大,导致强度降低,路面松软、冒泥;2.水的因素:地下水位浅,水分补给充足,所以冻害严重,导致路面开裂;3.温度的因素。冬季温度降低,土体冻胀,导致路面鼓包、开裂。春季温度升高,土体又会发生融沉;。 地基荷载是否为基底压力?请说明原因?答:不是。1.由于桥墩基础埋置较深,基础底面荷载是作用在地基内部某深度处;2.因此计算附加应力时应去除基础所占空间处原有土体自重的影响, 即计算桥墩基础下的地基附加应力时应用P 0计算;3.P 0=p-γD (p-基底压力,γ-土体重度,D-基础埋深)土坡、粘性土土坡的坡高是否受限制?请说明原因?答:1.砂性土土坡的坡高不受限制;根据土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砂性土的安全系数为:K=tan Φ/tan β,所以只要坡角不超过其内摩擦角即可,与坡高无关;;2.粘性土土坡的坡高受

药理学复习、总结很好。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绪言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 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4.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药物学阶段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药理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 F.W. Serturner(1783-1841)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宁(1820),阿托品(1831);德国微生物学家P. Ehrlich(1906)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 N. Langley(1905)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药等。我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3.药理学从实验药理学到器官药理学,进一步发展到分子药理学;并出现了许多药理学分支如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三)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新药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品新药研究过程分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四)学习药理学的参考书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200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7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1998. 4.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 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New York, 2001. 附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处方药 (1)疾病必须由医生或试验室确诊,使用药物需医师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⑵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吗啡类、中枢性药物等。 ⑶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肿瘤药。 ⑷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s, 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 ) 二、药品名称 1. 中文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名称) 2.英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M) 3. 商品名(trade mark name) 例:中文名:普萘洛尔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恩得来,萘心安,inderal , angilol, cardinol.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2.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4.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和效应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及记忆口诀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及记忆口诀 药理学重点总结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1.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4.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小编知道大家通过药理学重点总结这篇文章已经对药理学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药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药理学归纳总结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表现。 5、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以上内容是对药理学名词解释的重点总结,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记忆药理学知识,口诀是什么? 你必须要要掌握的药理学记忆口诀抑制胃酸分泌药: ①、胃酸分泌机制:内源性组织胺、胃泌素和乙酰胆碱与胃粘膜壁细胞组织胺受体、胃泌素受体和乙酰胆碱能受体结合后能刺激胃酸分泌; ②、壁细胞分泌H+,是通过H+-K+-ATP酶将细胞内H+泵出细胞外。 ③、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与组织胺H2受体结合,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阻断胆碱能M1 受体,H+泵抑制药(奥美拉唑)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皆能抑制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药理学复习题(总结版)

●1.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用? ●2 ●3试述为什么临床上用小剂量而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大剂量阿司匹林可促进血栓形成1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栓素A2合成,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2大剂量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了前列还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他的合成减少可以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壁中PG合成酶高,因此临床上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可治疗~~~~~ ●4简述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急救用药?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他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与他们一直PG生物合成有关,因PG合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肾上腺素治疗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比较ACEI类药与AT1受体拮抗药的优缺点?ACEI类药阻止AngII生成,使血管扩张,醛固酮释放减少,心血管重构减少,有利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保存缓激肽活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肌缺血,增敏胰岛素受体可治疗CHF和心肌梗死,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缺点;首剂低血压,咳嗽,高血压,低血糖,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损伤A T1-R拮抗药,直接阻断AngII与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使血管下降,可治疗高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治疗CHF,抑制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防止心血管重构,无缓激肽堆积,与ACEI相比,不可起咳嗽,低血糖等症状缺点;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抗心肌缺血作用.不能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无胰岛素增敏作用.故不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6 根据上述两药优缺点讨论这两类药是否合用?为什么?A T1受体拮据药不抑制ACE,不能产生缓激肽增多(不引起咳嗽,无胰岛素增敏作用);ACEI类药引起咳嗽.AT1-R拮据药阻断AngII作用更完全,但缺乏对心血管保护作用;ACEI作用特点与AT1-R拮据药刚好相反,两药合用疗效更佳 ●7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药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2允许作用3抗炎作用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5抗休克作用6其他作用(1)退热作用(2)血液与造血系统(3)中枢神经系统(4)骨骼(5)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1严重感染或炎症2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3抗休克治疗4血液病5局部应用6代替疗法

中药药理学总结(考试重点)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6)镇静作用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土力学复习资料(整理)知识讲解

土力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力学的概念是什么?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及土工试验,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和长期稳定性、物理性质的一门学科。 2.土力学里的"两个理论,一个原理"是什么?强度理论、变形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 3.土力学中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哪四个?应力、变形、强度、渗流。 4. 什么是地基和基础?它们的分类是什么? 地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分类: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结构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埋深分为:深基础、浅基础 5.★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①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特征值,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即满足土地稳定性、承载力要求。 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即满足变形要求。 ③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久性。 6.若地基软弱、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如何处理?需对地基进行基础加固处理,例如采用换土垫层、深层密实、排水固结、化学加固、加筋土技术等方法进行处理,称为人工地基。 7.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区别? 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3~5m),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反之,若浅层土质不良,须把基础埋置于深处的好地层时,就得借助于特殊的施工方法,建造各种类型的深基础(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 8.为什么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其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基础工程的特点主要有:①由于基础工程是在地下或水下进行,施工难度大②在一般高层建筑中,占总造价25%,占工期25%~30%③隐蔽工程,一旦出事,损失巨大且补救困难,因此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的性质与工程分类 1.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2.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3.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黏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土的粒组: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画图: <——0.05——0.075——2——60——200——>粒径(mm) 粘粒粉粒| 砂粒圆砾| 碎石块石 细粒| 粗粒| 巨粒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颗粒级配表示方法: 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书本P7 表2.2和图2.5 判断土质的好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