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几点共融性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几点共融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5330926.html,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几点共融性

作者:李卓龙金鑫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8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扎下根来,形成中国气派,是因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相互共融的内容。它们都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都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都主张从实践出发的认识观,都反对禁锢言论、主张言论自由,都反对社会的两级分化,都认为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学中国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D044)。

作者简介:李卓龙,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金鑫,长江大学学生处处长、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49-02

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所产生、发展的时代和地点,孕育它们的社会背景、生产力都大为不同,它们的阶级立场亦大相径庭,这些造就了两者存在相互对立的部分。但是任何事物间的对立都是相对的,有对立就存在同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就是因为有这种同一性存在。本文旨在探讨两者间相容的内容来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一、它们都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又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它不是一成不变、通治百病的教条,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一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标榜自己的理论永远正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把它看成在一定条件下正确且需结合变化了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这种不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的理论品质在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显露的淋漓尽致。列宁观察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形势和俄国特殊的国情,没有机械、教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论断,而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指导下应运而生。

与马克思主义类似,儒家注重时变、讲究因地制宜,有容乃大。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之时者”,这是说孔子切合现实、与时俱进。“圣之时者”是那种既能守经志道、坚持理想又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合宜手段的圣人。儒学是一个自产生以来就被不同时期的儒学家调整、发展的学说体系,其间也融合了许多其他派别的思想。儒学最初是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