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知识网络:

二.考纲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一、复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

线与垂直。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

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

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注意:当我们说a 、b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

我们说a 、b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a ≠)、b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b =λa

(1)对于确定的λ和a ,b =λa 表示空间与a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λa |,当λ>0时与a

同向,

当λ<0时与a

反向的所有向量。

(3)若直线l ∥a

,l A ∈,P 为l 上任一点,O 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 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

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满足等式 =a t

+ ①

其中向量a

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在l 上取a AB

=,则①式可化为 .)1(OB t OA t OP +-= ②

当21

=

t 时,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 ).(2

1OB OA OP += ③ 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 的中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线问题。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或a

在α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记作a ∥α。注意:向量a

∥α与直线a ∥α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对x 、y ,使.b y a x p

+=①

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

,y x +=④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y x ++=⑤

在平面MAB 内,点P 对应的实数对(x, y )是唯一的。①式叫做平面MAB 的向量表示式。 又∵.OM -=.,OM OB MB -=代入⑤,整理得

.)1(y x y x ++--= ⑥

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 ,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 就在平面MAB 内;对于平面MAB 内的任意一点P ,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或不共线三点M 、A 、B )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 、A 、B 、P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

有序实数组x , y , z , 使.c z b y a x p

++=

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

{}

R

z y x c z b y a x p p ∈++=、、,|

,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量a 、b 、c 生成的,所以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

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

概念;⑷由于0

可视为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

着它们都不是0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z y x 、、,使.OC z OB y OA x OP ++=

6.数量积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a OA

=,b =,则角∠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b a ,

说明:⑴规定0≤??b a ,≤π,因而??b a

,=??a b ,;

A

a

⑵如果??b a ,=2

π

,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意图(1)、(2)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

图(1)中∠AOB =??,, 图(2)中∠AOB =-π??,,

从而有??-,=?-?,=-π??,.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b a b a ,cos 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b a

?。

即b a ?=??b a b a

,cos ,

向量AB 方向上的正射影在e

:

B A e a e a ''=??=?

,cos ||

(4)性质与运算率

⑴??=?e a e a

,cos 。 ⑴()()a b a b λλ?=? ⑵a ⊥b

?b a ?=0 ⑵b a ?=b a ?

⑶2||.a a a =? ⑶()a b c a b a c ?+=?+?

(三).典例解析

题型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例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a b

的关系是不共线;②,,,O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A OB OC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O A B C 一定共面;

③已知向量,,a b 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a b a b c +-

,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对于①“如果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a b

的关系一定共线”;

所以①错误。②③正确。 题型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例2、如图:在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11C A 与11D B 的

交点。若AB a = ,AD b = ,1AA c =

,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

C1

向量是( )

()A 1122a b c -++ ()B 1122a b c ++ ()C 1122a b c --+ ()D c b a +-21

21

解析:显然=+-=+=111)(2

1

AA B BB BM 1122a b c -++ ;答案为A 。

点评:类比平面向量表达平面位置关系过程,掌握好空间向量的用途。用向量的方法处理立体几

何问题,使复杂的线面空间关系代数化,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向量相等,与向量的加法.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3、已知:,28)1(,0423p y n m x b p n m a

+++=≠--=且p n m ,,不共面.若a ∥b ,求y x ,的值.

解: a ∥b ,,且,,0a b a

λ=∴≠即.42328)1(p n m p y n m x λλλ--=+++

又p n m

,,不共面,.8,13,4

22831=-=∴-=-=+∴

y x y

x 点评:空间向量在运算时,注意到如何实施空间向量共线定理。

例4、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斜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C 1BD.证明:记,,,1AA ===则

CC DC AB +=+=-

=-=+=2

1

,21,111∴11AB DC =+=+,∴1

1,,

DC AB 共面.∵B 1?平面C 1BD, AB 1//平面C 1BD.(四)强化巩固导练

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F 是侧面CDD 1C 1的中心,若1AA y x ++=,求x -y 的值.解:易求得0,2

1=-∴==y x y x 2、

在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AC 与BD 的交点,若=11B A a ,=11D A b ,=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B 1相等的向量是

( A )。A .-2

1a +2

1b +c B .2

1a +2

1b +c C .21a -2

1b +c

D .-21a -2

1b +c 3、(2009四川卷理)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 是侧 棱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B BM 和所成的角的大是 。解析:不妨设棱长为2,选择基向量},,{1BC BB BA ,则1112

1

,BB BC BM BA BB AB -

=-= A

C

D A

B

05

2202205

22)

21

()(,cos 111=?++-=?+

?->=

c os θ.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已知异面直线l 1、l 2,AB 为其公垂线段,C 、D

分别为l 1、l 2上的任意一点,为与共线的向量,则||

|n .5.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为,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且P o ∈α,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是d |

|n .

第二课时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21a a a )

,,(321b b b

(1) a ±b = (2) λa = .(3) a 2b = . (4) a ∥b ? ;a ⊥b ? .

(5)模长公式:若123(,,)a a a a = ,

则||a == .

),,(),,,(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 ,= .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 . 4、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定义为 。如何求直线的方向向量? 5、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为 。如何求平面的法向量? (二)典型题型探析 题型1:空间向量的坐标

例1、(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a 1,a 2,a 3),b =(b 1,b 2,b 3),它们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 A. a :|a |=b :|b | B.a 12b 1=a 22b 2=a 32b 3C.a 1b 1+a 2b 2+a 3b 3=0 D.存在非零实数k ,使a =k b

(2)已知向量=(2,4,x ),=(2,y ,2),若||=6,⊥,则x+y 的值是( ) A. -3或1 B.3或-1 C. -3 D.1

(3)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

A. =(1,2,3),=(3,0,2),=(4,2,5)

B. a =(1,0,0),b =(0,1,0),c =(0,0,1)

C. a =(1,1,0),b =(1,0,1),c =(0,1,1)

D. a =(1,1,1),b =(1,1,0),c =(1,0,1) 解析:(1)D ;点拨:由共线向量定线易知;

(2)A 点拨:由题知?????=++=++024*******x y x ????-==3,4y x 或???=-=.1,4y x ;

(3)A 点拨:由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

点评: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除了数量积外就是考查共线、垂直时参数的取值情况。

例2、已知空间三点A (-2,0,2),B (-1,1,2),C (-3,0,4)。设a =,b =,(1)求a 和b 的夹角θ;(2)若向量k a +b 与k a -2b 互相垂直,求k 的值. 思维入门指导: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以及垂直条件的应用,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所要求的结果. 解:∵A(-2,0,2),B (-1,1,2),C(-3,0,4),a =,b =,∴a =(1,1,0),b =(-1,0,2).

(1)cos θ|

|||b a 520

01?++-=-1010,∴a 和b 的夹角为-1010

(2)∵k +=k (1,1,0)+(-1,0,2)=(k -1,k ,2),

k -2=(k+2,k ,-4),且(k +)⊥(k -2),

∴(k -1,k ,2)2(k+2,k ,-4)=(k -1)(k+2)+k 2-8=2k 2

+k -10=0。则k=-25

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k -2)=k 22-k 2-22=2k 2

+k -

10=0,解得k=-25

,或k=2。 题型2:数量积

例3、(1)已知向量a 和b 的夹角为120°,且|a |=2,|b |=5,则(2a -b )2a =_____.

(2)设空间两个不同的单位向量a =(x 1,y 1,0),b =(x 2,y 2,0)与向量c =(1,1,1)的夹角都等于4π。

(1)求x 1+y 1和x 1y 1的值;(2)求的大小(其中0<<π)。

解析:(1)答案:13;解析:∵(2a -b )2a =2a 2

-b 2a =2|a |2

-|a |2|b |2cos120°=224

-225(-2

1)=13。(2)解:(1)∵||=||=1,∴x 21+y 21=1,∴x 22=y 22=1.

又∵与的夹角为4π,∴2=||||cos 4π

=222

2

2

111++=26

.

又∵2=x 1+y 1,∴x 1+y 1=26

另外

x 21+y 21

=(x 1+y 1)2-2x 1y 1=1,∴2x 1y 1=(26)2

-1=21.∴x 1y 1=41

(2)cos<,1x 2+y 1y 2,由(1)知,x 1+y 1=26,x 1y 1=41

.

∴x 1,y 1是方程x 2

-26x+41=0的解.

∴???????-=+=,426,42611y x 或???????+=-=.426,42611y x 同理可得???????-=+=,426,42622y x 或??????

?+=-=.426,42622y x ∵≠,∴???????-==+=

=,426,4261221y x y x 或??

????

?+==-==.426,42

61221y x y x

∴cos=426+2426-+426+2426-=41+41=21

.

∵0≤<,>≤π,∴<,>=3π

。评述: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题型3:空间向量的应用

例4、(1)已知a 、b 、c 为正数,且a+b+c=1,求证:113+a +113+b +113+c ≤43。

(2)已知F 1=i +2j +3k ,F 2=-2i +3j -k ,F 3=3i -4j +5k ,若F 1,F 2,F 3共同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从点M 1(1,-2,1)移到点M 2(3,1,2),求物体合力做的功。

解析:(1)设=(113+a ,113+b ,113+c ),=(1,1,1), 则||=4,||=3. ∵2≤||2||,

∴2=113+a +113+b +113+c ≤||2||=43. 当1131

+a =1131

+b =1131

+c 时,即a=b=c=31

时,取“=”号。

(2)解:W =F 2s =(F 1+F 2+F 3)221M M =14。 (三)、强化巩固训练

1、设、、c 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①(2)-(2)= ②||-||<|-| ③(2)-(2)不与垂直 ④(3+2)(3-2)=9||2

-4||2

中,是真命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答案:D

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③因为[(2)-(2)]2=(2)2-(2)2=0,所以垂直.故③假;④(3+2)(3-2)=922-42=9||2

-4||2

成立.故④真.

2、已知O 为原点,向量()()3,0,1,1,1,2,,OA OB OC OA BC ==-⊥ ∥OA

,求AC .

解:设()(),,,1,1,2OC x y z BC x y z ==+--

∵,OC OA BC ⊥ ∥OA

,∴0OC OA ?= ,()BC OA R λλ=∈ ,

∴()()30,1,1,23,0,1x z x y z λ+=???+--=??,即30,13,10,

2.

x z x y z λλ+=??+=?

?-=??-=?

解此方程组,得7211,1,,101010

x y z λ=-===。

第三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强化训练

一、复习目标: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通过本课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理解和掌握上述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自测 1.有4个命题:

①若p =x a +y b ,则p 与a 、b 共面;②若p 与a 、b 共面,则p =x a +y b ; ③若MP =x MA +y MB ,则P 、M 、A 、B 共面;④若P 、M 、A 、B 共面,则MP =x MA +y MB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B )。A.1 B.2 C.3 D.4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D )。

A.分别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则这两个向量不是共面向量

B.若|a |=|b |,则a ,b 的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同或相反

C.若向量,满足||>||,且与同向,则>

D.若两个非零向量与满足+=0,则∥ 3.若a =(2x,1,3),b =(1,-2y,9),且a ∥b ,则( C )。 A.x=1,y=1

B.x=2

1

,y=-2

1 C.x=6

1,y=-2

3 D.x=-61,y=2

3

4.已知A (1,2,3),B (2,1,2),P (1,1,2),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当QA 2QB 取最小值时,

点Q 的坐标是 . 答案 ??

? ??38

,34,34

5.在四面体O-ABC 中,OA =a ,OB =b ,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 (用a ,b ,c 表示). 答案 2

1

a +4

1b +4

1c

(二)、典例探析

例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中,设1AA =a ,=b ,=c ,M ,N ,P 分别是AA 1,BC ,C 1D 1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1)AP ;(2)N A 1;(3)MP +1NC .

解 (1)∵P 是C 1D 1的中点,∴=1AA +11D A +D 1=a ++2111C D =a +c +21=a +c +2

1

b . (2)∵N 是BC 的中点,∴A 1=A 1++=-a +b +21=-a +b +21=-a +b +2

1

c . (3)∵M 是AA 1的中点,∴=+=

21A 1+=-21a +(a +c +21b )= 21a +2

1

b +

c ,

又1NC =+1CC =

21+1AA =21+1AA =21c +a ,∴+1NC =(21a +21b +c)+(a +21c )=23a +21b +2

3

c . 例2、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MN ⊥AB ,MN ⊥CD ;(2)求MN 的长; (3)求异面直线AN 与CM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 设=p , =q ,=r .

由题意可知:|p |=|q |=|r |=a ,且p 、q 、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

=-=

21(+)-21=2

1

(q +r -p ),

∴2=21(q +r -p )2p =2

1

(q 2p +r 2p -p 2

)=2

1(a 2

2cos60°+a 2

2cos60°-a 2

)=0. ∴MN ⊥AB,同理可证MN ⊥CD.

(2)解 由(1)可知=2

1

(q +r -p )∴||2

=2

=4

1(q +r -p )2

=41[q 2+r 2+p 2+2(q 2r -p 2q -r 2p )]=41[a 2+a 2+a 2+2(22a -22a -2

2a )] =4

132a 2

=

22a . ∴||=22a,∴MN 的长为2

2a. (3)解 设向量与的夹角为θ.

∵=2

1(+)=2

1

(q +r ), =-=q -2

1p ,

∴2=21(q +r )2(q -21p )=2

1(q 2

-21q 2p +r 2q -2

1r 2p ) =2

1(a 2

-2

1a 22cos60°+a 2

2cos60°-2

1a 2

2cos60°)=2

1(a 2

-42a +22a -42a )=2

2

a . 又∵||=||=a 23,

∴2=||2||2cos θ=a 232a 2

32cos θ=22

a . ∴cos θ=32, ∴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为32

,从而异面直线AN 与CM 夹角的余弦值为3

2.

例3、 (1)求与向量a =(2,-1,2)共线且满足方程a 2x =-18的向量x 的坐标;

(2)已知A 、B 、C 三点坐标分别为(2,-1,2),(4,5,-1),(-2,2,3),求点P 的坐标使得=2

1(-);(3)已知a =(3,5,-4),b =(2,1,8),求:①a 2b ;②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 ③确定λ,μ的值使得λa +μb 与z 轴垂直,且(λa +μb )2(a +b )=53. 解 (1)∵x 与a 共线,故可设x =k a ,

由a 2x =-18得a 2k a =k|a |2=k (414++)2

=9k ,∴9k=-18,故k=-2. ∴x =-2a =(-4,2,-4).

(2)设P (x ,y ,z ),则=(x-2,y+1,z-2),

=(2,6,-3),=(-4,3,1),∵=2

1(-).

∴(x-2,y+1,z-2)=2

1

[(2,6,-3)-(-4,3,1)]=2

1(6,3,-4)=(3,2

3,-2)

∴????

???-=-=+=-2223132z y x ,解得???????===0

215z y x ∴P 点坐标为(5,21,0). (3)①a 2b =(3,5,-4)2(2,1,8)=332+531-438=-21. ②∵|a |=222)4(53-++=52, |b |=222812++=69,

∴cos 〈a ,b 〉=b b a a ? =69

2521?-=-2301387.∴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为-2301387.

③取z 轴上的单位向量n =(0,0,1),a +b =(5,6,4).

依题意()()()???=+?+=?+530b b b a a a a μλμλ 即()()()()???=?+-++=?+-++53

4,6,584,5,230

1,0,084,5,23μλμλμλμλμλμλ 故???=+=+-531829084μλμλ 解得??

???==211μλ.

(三)、强化训练:如图所示,正四面体V —ABC 的高VD 的中点为O ,VC 的中点为M.

(1)求证:AO 、BO 、CO 两两垂直; (2)求〈DM ,〉.

(1)证明 设=a ,=b , =c ,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 则=31(a +b +c ),=6

1(b +c -5a ),

=

61(a +c-5b ), =6

1

(a +b -5c ) ∴2BO =361(b +c -5a )2(a +c -5b )=36

1(18a 2b -9|a |2

) =

36

1

(1831312cos60°-9)=0.∴⊥,∴AO ⊥BO ,同理AO ⊥CO ,BO ⊥CO , ∴AO 、BO 、CO 两两垂直.

(2)解 DM =DV +VM =-31(a +b +c )+21c =61(-2a -2b +c ).∴|DM |=()2

2261??

?

???+--c b a =21,

||=()2

561?

?

?

???-+a c b =

2

2

,DM 2=61(-2a -2b +c )261(b +c -5a )=41,

∴cos 〈,〉=

2

2

214

1

?=

2

2

,∵〈,〉∈(0,π),∴〈, 〉=45°. 补充: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点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则2

的值为( C )A.a 2

B.221

a C.241a

D.

2

4

3a

2、已知A (4,1,3),B (2,-5,1),C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B AC =3

1

,则C 点的坐标为( C ) A.)2

5212

7

(,,-

B. )233

8(,

,- C.)3

71310(

,,- D. )2

32725

(,,-

3、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度都为1,且两 两夹角为60°. (1)求AC 1的长;(2)求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

解 记AB =a ,AD =b ,1AA =c ,

则|a |=|b |=|c |=1,〈a ,b 〉=〈b ,c 〉=〈c ,a 〉=60°, ∴a 2b =b 2c =c 2a =2

1.

(1)|1AC |2

=(a +b +c )2

=a 2

+b 2

+c 2

+2(a 2b +b 2c +c 2a )=1+1+1+23(21+21+2

1)=6, ∴|1AC |=6,即AC 1的长为6.

(2)1BD =b +c -a ,=a +b ,∴|1BD |=2,|AC |=3,

1BD 2AC =(b +c -a )

2(a +b )=b 2

-a 2

+a 2c +b 2c =1.∴cos 〈1BD ,AC 〉

6

6. ∴AC 与BD 1夹角的余弦值为6

6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夹角和距离

一.考纲要求:

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空间的夹角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节的考查主要有以下情况:(1)空间的夹角;(2)空间的距离;(3)空间向量在求夹角和距离中的应用。

预测2010年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察将侧重空间向量的应用求夹角、求距离。课本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求距离这方面内容的讲解,而是加大了向量在这方面内容应用的讲解,因此作为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用向量方法处理有关夹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题型上空间的夹角和距离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第一课时 空间夹角和距离

(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

1.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D B A C α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

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

有αθ≤;

(3)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一个平面上的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一定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④利用某些特殊三棱锥的有关性质,确定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的位置:

a.如果侧棱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

b. 如果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或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

c. 如果侧棱两两垂直或各组对棱互相垂直,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4)二面角的范围在课本中没有给出,一般是指],0(π,解题时要注意图形的位置和题目的要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①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

,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斜面面积和射影面积的关系公式:θcos ?='S S (S 为原斜面面积,S '为射影面积,θ为斜面与射影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为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当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有困难时,如果能找得斜面面积的射影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2.空间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到直线a 的距离为点P到直线a 的垂线段的长,常先找或作直线a 所在平面的垂线,得垂足为A,过A作a 的垂线,垂足为B连PB,则由三垂线定理可得线段PB即为点P到直线a 的距离。在直角三角形PAB中求出PB的长即可。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点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常用求法①作出点P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②转移法,如果平面α的斜线上两点A,B到斜足C的距离AB,AC的比为n m :,则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之比也为n m :.特别地,AB=AC时,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③体积法

(2)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异面直线b a ,间的距离为b a ,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常有求法①先证线段AB为异面直线b a ,的公垂线段,然后求出AB的长即可.②找或作出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则直线

a 到平面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

b a ,间的距离.③找或作出分别过b a ,且与b ,a 分别平行的平面,则这两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b a ,间的距离.④根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只存在于直线和平面平行之间.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间的距离。 (4)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为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以上所说的所有距离: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都是对应图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所以均可以用求函数的最小值法求各距离。

3.空间向量的应用 (1)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a 、b 是两异面直线,是a 和b 的法向量,点E∈a,F∈b,则

异面直线 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d =

(2)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已知AB 是平面α的 一条斜线,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 A

到平面α

的距离为d =

(3)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4)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这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将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b

E

如图,有两个平面α与β,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1n 与2n ,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角跟法向量1n 与2n 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所以首先必须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要求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先求这个平面α的法向量与直线a

的夹角的余弦a ,易知θ

a

或者

a 2

(三)、基础巩固导练

1、在平行六面体ABCD —'D 'C 'B 'A 中,设'CC z 3BC y 2AB x 'AC ++=,则x+y+z=(A )

A.

6

11

B.

6

5

C.

3

2

D.

6

7 2、在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M 是棱DD 1的中点,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P 为棱A 1B 1上任意一点,则异面直线OP 与AM 所成角的大小为( C )

A.

4

π B.

3

π

C.

2

π

D. 与P 点位置无关

3、如图,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E 、F 分别是AB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C 与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 )

A.

33 B. 32 C. 31 D. 6

1 4、 如图所示,直二面角D —AB —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1)求证:AE ⊥平面BCE ;(2)求二面角B -AC -E 的大小; (3)求点D 到平面ACE 的距离。10、(1)略(2

) (3)

第二课时 用向量法求空间夹角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一、复习目标: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3、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一)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题型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E 为棱AB 的中点。

求:D 1E 与平面BC 1D 所成角的大小(用余弦值表示)

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

则()2,0,0A 、()2,2,0B ,()0,2,0C ,

()12,0,2A ,()12,2,2B ,()10,0,2D ,()2,1,0E ,()12,2,2AC =--

, ()12,1,2D E =- ,()0,2,0AB = ,()10,0,2BB =

。 不难证明1AC

为平面BC 1D 的法向量, ∵

111111cos ,A C D E A C D E A C D E

==

。 ∴ D 1E 与平面BC 1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9

3

。 题型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2、(09年高考试题)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侧棱AA 1=2,D 、E 分别是CC 1与A 1B 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求A 1B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余弦值表示);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为C ,设CA =2a ,则A (2a ,0,0),B (0,2a ,0),D (0,0,1),A 1(2a ,0,2),E (a ,a ,1), G (

221,,333

a a ) ,

∵ ()

2,,333

a a GE =--- ,

()0,2,1BD a =-

,222033

GE BD a =-= ,

∴ a =1,()

112,,333

GE =--- ,()12,2,2A B =--

∵ GE 为平面ABD 的法向量,

且111cos ,A B GE A B GE A B GE

==

。 ∴ A 1B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3

2

。 反思归纳:先处理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夹角间的夹角转化为线面角。

E

F

O

题型3:二面角

例3、(08年高考)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平面ABCD ,PA =AB =a ,E 为BC 中点。

(1)求平面PDE 与平面PA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用正切值表示); (2)求平面PBA 与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延长AB 、DE 交于点F ,则PF 为平面PDE 与平面PAD 所成二面角的棱,∵PA⊥平面ABCD ,∴AD⊥PA、AB, PA∩AB=A∴DA⊥平面BPA 于A ,

过A 作AO⊥PF 于O ,连结OD ,则∠AOD 即为平面PDE 与平面PA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易得

25tan =

∠AOD ,故平面PDE 与平PA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

5; (2)解法1(面积法)如图∵AD⊥PA、AB, PA∩AB=A, ∴DA⊥平面BPA 于A, 同时,BC⊥平面BPA 于B ,

∴△PBA 是△PCD 在平面PBA 上的射影, 设平面PBA 与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大小为θ, cos θ=S △PAB /S △PCD =

/2

θ=450

即平面BAP 与平面PD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45°。 解法2(补形化为定义法)

如图:将四棱锥P-ABCD 补形得正方体ABCD -PQMN ,则PQ⊥PA、PD ,于是∠APD 是两面所成二面

角的平面角。

在Rt△PAD 中,PA=AD ,则∠APD=45°。即平面BAP 与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45°。 (二)、强化巩固训练 1、(2007年,北京卷高考题)如图6,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

323

1=

AA ,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 BD =。求二面角B AD B --1的大小。(略去了该题的①,③问) 2、(06四川卷)已知球O 的半径是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A 、B 两点和A 、C 两点的球

面距离都是4π,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3π

,则二面角B OA C --的大小是( )

(A )4π (B )3π (C )2π (D )23π

1、解析:(1)取BC 的中点O ,连AO 。

由题意:平面⊥ABC 平面11B BCC ,BC AO ⊥,∴⊥AO 平面11B BCC , 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6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323,

0,0A ,)(0,0,23B ,)(0,0,29

D ,

)(0,323

,231

B , ∴)(323,0,29-=AD , )(0,323,31-

=B , )(0,323

,01=BB ,

由题意 ⊥1平面ABD , ∴

)(0,323

,

01=BB 为平面ABD 的法向量。

设 平面D AB 1的法向量为 ),,(2z y x n =,

则?????⊥⊥B n AD n 1

22, ∴ ?????=?=?00122B n AD n , ∴ ?????=-=-03233032329

y x z x ,即 ?????==x z y x 3323。

∴ 不妨设

)23,1,23(

2=n ,由

2

1232

3

32

3

|

|||,cos 212121=

?=

?>=

得 60,21>=

60。

评析:(1)用法向量的方法处理二面角的问题时,将传统求二面角问题时的三步曲:“找——证——求”直接简化成了一步曲:“计算”,这表面似乎谈化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实质不然,向量法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

(2)此法在处理二面角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二面角的具体大小问题,如本题中若取

)2

3

,1,23(2---

=n 时,会算得

21

,cos 21-

>=

时为锐角、直角,有时也为钝角。所以在计算之前不妨先依题意判断一下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然后根

C B 1

B

O A 1D

C 1

z

A

y

x

据计算取“相等角”或取“补角”。

2、解析:球O 的半径是R=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A B 两点和,A C 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4π

,则∠AOB ,∠AOC 都等于4π,AB=AC ,,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3π,∠BOC=3π

,BC=1,过B 做BD ⊥AO ,垂足

为D ,连接CD ,则CD ⊥AD ,则∠BDC 是二面角B OA C --的平面角,BD=CD=22

,∴∠BDC=2π,二面

角B OA C --的大小是2π

,选C 。

第三课时 用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一、复习目标: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距离;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距离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3、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二、重难点: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求空间的距离应用。探究题型,掌握

解法。

(一)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题型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如图2,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

,底边长AB 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

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

B

(C

(D (0,0,2)S

。DB ∴=

,CS = 。

令向量(,,1)n x y = ,且,n DB n CS ⊥⊥

则00n DB n CS ??=???=??

,(,,1)0(,,1)2)0x y x y ??=?∴??=??

,00x y x y +=???-+?

?

,x y ?=?∴?=??

,(n ∴= 。 ∴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为: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章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知识网络: 二.考纲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命题走向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章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章的考查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10年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

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第一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一、复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二、重难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析类比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最新考纲要求及新课标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积极参与。 学生阅读复资P128页,教师点评,增强目标和参与意识。 (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学生完成复资P128页填空题,教师准对问题讲评)。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 注意:当我们说a 、b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 行直线;当我们说a 、b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a ≠)、b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b =λa (1)对于确定的λ和a ,b =λa 表示空间与a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λa |,当λ>0时与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把空间平行于同一平面且长度相等的所有非零向量的始点放置在同一点,则这些向量的终点构成的图形是( ) A.一个圆 B.一个点 C.半圆 D.平行四边形 答案:A 2.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关于1AC 的表达中错误的一个是( ) A.11111AA A B A D ++ B.111AB DD D C ++ C.111AD CC D C ++ D.11111 ()2 AB CD AC ++ 答案:B 3.若,,a b c 为任意向量,∈R m ,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 b c a b c ++=++ B.()a b c a c b c +=+··· C.()a b a b +=+m m m D.()()a b c a b c =···· 答案:D 4.若三点,,A B C 共线,P 为空间任意一点,且PA PB PC αβ+=,则αβ-的值为( ) A.1 B.1- C. 1 2 D.2- 答案:B 5.设(43)(32)a b ==,,,,,x z ,且∥a b ,则xz 等于( ) A.4- B.9 C.9- D. 649 答案:B 6.已知非零向量12e e ,不共线,如果1222122833e e e e e e =+=+=-, ,AB AC AD ,则四点,,,A B C D ( ) A.一定共圆 B.恰是空间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心 C.一定共面 D.肯定不共面 答案:C 7.如图1,空间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及对 角线长都是a ,点E F G ,,分别是AB AD CD ,,

的中点,则2a 等于( ) A.2BA AC · B.2AD BD · C.2FG CA · D.2EF CB · 答案:B 8.若123123123=++=-+=+-,,a e e e b e e e c e e e ,12323d e e e =++,且x y z =++d a b 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 ) A.51122--,, B.51122 -,, C.51122 --,, D.51122 ,, 答案:A 9.若向量(12)λ=,,a 与(212)=-, ,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8 9,则λ=( ) A.2 B.2- C.2-或 255 D.2或255 - 答案:C 10.已知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413)(251)(375)A B C --,,,,,,,,,则顶点D 的坐标为( ) A.7412??- ???,, B.(241),, C.(2141)-,, D.(5133)-,, 答案:D 1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AC BD ,的交点,则1C O 与1A D 所成角的( ) A.60° B.90° C.3arccos 3 D.3arccos 6 答案:D 12.给出下列命题: ①已知⊥a b ,则()()a b c c b a b c ++-=···; ②,,,A B M N 为空间四点,若BA BM BN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A B M N ,,,共面; ③已知⊥a b ,则,a b 与任何向量都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④若,a b 共线,则,a b 所在直线或者平行或者重合. 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二、填空题 13.已知(315)(123)==-,,,,,a b ,向量c 与z 轴垂直,且满足94==-,··c a c b ,则c = . 答案:2221055?? - ??? ,,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1)求证:M为PB的中点; (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1)设AC∩BD=O,则O为BD的中点,连接OM,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证明OM∥PD,再由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可得M为PB的中点; (2)取AD中点G,可得PG⊥AD,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PG⊥平面ABCD,则PG⊥AD,连接OG,则PG⊥OG,再证明OG⊥AD.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GO、GP所在直线为x、y、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BD与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大小可得二面角B﹣PD﹣A的大小;(3)求出的坐标,由与平面PBD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可得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设AC∩BD=O, ∵ABCD为正方形,∴O为BD的中点,连接OM, ∵PD∥平面MA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MC=OM, ∴PD∥OM,则,即M为PB的中点; (2)解:取AD中点G, ∵PA=PD,∴PG⊥AD, ∵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PG⊥平面ABCD,则PG⊥AD,连接OG,则PG⊥OG, 由G是AD的中点,O是AC的中点,可得OG∥DC,则OG⊥AD. 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GO、GP所在直线为x、y、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PA=PD=,AB=4,得D(2,0,0),A(﹣2,0,0),P(0,0,),C(2,

(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 A⊥平面ABCD,P A=AB,M是PC上一点,且BM⊥PC. (1)求证:PC⊥平面MBD; (2)求直线PB与平面MBD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连接AC,由P A⊥平面ABCD, BD?平面ABCD,得BD⊥P A, 又BD⊥AC,P A∩AC=A, P A,AC?平面P AC, ∴BD⊥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PC⊥BD. 又PC⊥BM,BD∩BM=B, BD,BM?平面MBD, ∴PC⊥平面MBD. (2)解方法一由(1)知PC⊥平面MBD, 即∠PBM是直线PB与平面MBD所成的角. 不妨设P A=1,则BC=1,PC=3,PB= 2. ∴PC2=PB2+BC2,∴PB⊥BC,又BM⊥PC, ∴sin∠PBM=cos∠BPC=PB PC=2 3 = 6 3, 故直线PB与平面MB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3. 方法二以A为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

不妨设P A =AB =1, 则P (0,0,1),B (1,0,0),C (1,1,0). 由(1)知平面MBD 的一个法向量为PC → =(1,1,-1), 而PB → =(1,0,-1). ∴cos 〈PB →,PC → 〉=(1,0,-1)·(1,1,-1)2×3=63, 故直线PB 与平面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3 . 2.如图,已知△DEF 与△ABC 分别是边长为1与2的正三角形,AC ∥DF ,四边形BCDE 为直角梯形,且DE ∥BC ,BC ⊥CD ,点G 为△ABC 的重心,N 为AB 的中点,AG ⊥平面BCDE ,M 为线段AF 上靠近点F 的三等分点. (1)求证:GM ∥平面DFN ; (2)若二面角M -BC -D 的余弦值为 7 4 ,试求异面直线MN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延长AG 交BC 于点O ,连接ON ,OF . 因为点G 为△ABC 的重心, 所以AG AO =2 3,且O 为BC 的中点. 又由题意知,AM →=23AF → , 所以AG AO =AM AF =23, 所以GM ∥OF . 因为点N 为AB 的中点,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 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PQ =u u u r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u u u r 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 PQ n n ?u u u r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u u u r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u u u r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① 先求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若为锐角角即可,若为钝角,则取其补角; ②再求其余角,即是线面的夹角. 3.面面夹角(二面角) 若两面的法向量一进一出,则二面角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法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供参考)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知识点复习: 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 2. 在计算空间几何体体积时注意割补法的应用。 3. 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关系的证明要注意转化: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4.求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可平移至同一平面;也可利用空间向量:cos |cos ,|a b θ=<>= 1212122 222 2 2 1 1 1 222 |||||| a b a b x y z x y z ?=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斜线上找到任意一点,过该点向平面作垂线,找到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则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便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也可利用空间向量,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 AB m AB m β?= (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3)二面角: 方法一:常见的方法有三垂线定理法和垂面法; 方法二:向量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 m n arc m n θ?=或cos ||||m n arc m n π?- (m ,n 为平面α,β 的法向量). 5. 求空间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定性”; (2)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 AB n d n ?= (n 同时垂直于两直线,A 、B 分别在两直线上); (3)求点面距: || || 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3)线面距、面面距都转化为点面距。 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积与表面积 例1:已知一个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组合体,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教案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2)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3)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重点与难点: 用向量方法解决线面角、二面角问题 教学过程: 1.利用空间向量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及公式为: 异面直线所成角 设分别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则 2.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方法及公式为: 线面角 设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3.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及公式为: 二面角)1800(00≤≤θθ 设 分别为平面 的法向量,则θ与 互补或相等, 注意: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2)求出相关点的坐标。(3)写出向量坐标。(4)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5)转化为几何结论。 例1:已知三棱锥P -ABC 中,PA ⊥ABC ,AB ⊥AC ,PA=AC=1 2AB ,N 为AB 上一点, AB=4AN,M,S 分别为PB,BC 的中点. (1)证明:CM ⊥SN ;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线面与面面垂直、线面角的求解以及几何体的计算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设P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y,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M(1,0, 12),N(12,0,0),S(1,1 2,0) (1) 111(1,1,),(,,0), 222 11 00 22 1 (II)(,1,0), 2 (,,)CMN 022,(2,1,2) 1021 -1-22|cos |= 22 32 SN CMN CM SN CM SN CM SN NC a x y z z x y x a x y a SN =-=--=-++=⊥=-=?-+=??==-??-+=??<>=? 因为所以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令得因为所与平面所成的o 45角为 例2: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 ∥AB ,EF FB ⊥, 2AB EF =,90BFC ∠=?,BF FC =,H 为BC 的中点。 (1)求证:FH ∥平面EDB ; (2)求证:AC ⊥平面EDB ; (3)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求解的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 ,,//,,,,,,,. ABCD AB BC EF FB EF AB AB FB BC FB B AB FBC AB FH BF FC H BC FH BC AB BC B FH ABC ∴⊥⊥∴⊥=∴⊥∴⊥=∴⊥=∴⊥ 四边形为正方形,又且,平面又为中点,且平面 A E F B C D H G X Y Z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5278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 )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λλ=∈ 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λλλ+=+)( 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 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λ= <=>)1(=++=y x OB y OA x OC 其中 (4)与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 ± 4. 共面向量 (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 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 y 使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y x AP +=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 5.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 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完整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如图,在四棱锥V-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L底面ABC (1)证明AB丄平面VAD (2)求面VAD与面VD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丄底面ABCD AB骑, BC=1 , PA=2, E为PD的中点. (1)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平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 离.(易错点,建系后,关于N点的坐标的设法,也是自己的弱项)

3. 如图,在长方体 ABCD-ABCD 中,AD=AA=1, AB=2,点E 在棱 AB 上移动. 证明:DE 丄AD; 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 A 到面ECD 的距离; 7T 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 D — EC- D 的大小为-(易错点:在找平面DEC 的法向量的时候,本 来法向量就己经存在了 ,就不必要再去找,但是我认为去找应该没有错吧 ,但法向量找出来了 , 和 那个己经存在的法向量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计算结果很得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4. 如图,直四棱柱 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B // CD , AB = 2DC =2, E 为BD i 的中点,F 为AB 的中点,/ DAB = 60° (1)求证:EF //平面 ADD 1A 1; ⑵若BB 1 ~2-,求A 1F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N : 5 题到 11 题都是运用基底思想解题 5.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AB=BC=CD AB 丄BC, BC 丄CD , AB 与CD 成60度角,求AD 与BC 所 成角的大小。 (1) (2) (3) A B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中档大题规范练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2,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B =BC =1,O 为AD 的中点. (1)求证:PO ⊥平面ABCD ; (2)求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 (3)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 63?若存在,求出PQ QD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PD =2,O 为AD 的中点, 所以PO ⊥AD ,因为侧面P AD ⊥底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2)解 以O 为原点,OC ,OD ,O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B (1,-1,0),C (1,0,0),D (0,1,0),P (0,0,1). PB →=(1,-1,-1),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u =(x ,y ,z ),CP →=(-1,0,1),PD →=(0,1,- 1). 则????? u · CP →=-x +z =0,u · PD →=y -z =0,取z =1,得u =(1,1,1), B 点到平面PDC 的距离d =|BP →·u ||u |=33 . (3)解 假设存在,则设PQ →=λPD → (0<λ<1), 因为PD →=(0,1,-1),所以Q (0,λ,1-λ), 设平面CAQ 的法向量为m =(a ,b ,c ),

则????? m ·AC →=0,m ·AQ →=0,即????? a + b =0, (λ+1)b +(1-λ)c =0, 所以取m =(1-λ,λ-1,λ+1), 平面CAD 的法向量n =(0,0,1), 因为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 63 , 所以|m·n||m||n |=63 , 所以3λ2-10λ+3=0, 所以λ=13或λ=3(舍去),所以PQ QD =12 . 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2,E 为AB 的中点,F 为D 1E 上的一点,D 1F =2FE . (1)证明:平面DFC ⊥平面D 1EC ; (2)求二面角A —DF —C 的大小. (1)证明 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1,0,0),B (1,2,0),C (0,2,0),D 1(0,0,2). ∵E 为AB 的中点, ∴E 点坐标为(1,1,0), ∵D 1F =2FE , ∴D 1F →=23D 1E →=23 (1,1,-2) =(23,23,-43 ), DF →=DD 1→+D 1F →=(0,0,2)+(23,23,-43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知识点总结 知识网络: 知识点拨: 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及相关的运算律仍然成立.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都是平面向量在空间中的推广,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则是向量由二维到三维的推广. 2、当a 、b 为非零向量时.0a b a b ?=?⊥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这是运用空间向量研究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关键,通常可以与向量的运算法则、有关运算律联系来解决垂直的论证问题. 3、公式 cos ,a b a b a b ?<>= ?是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各种角的基础,用这个公式可以求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但要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在取值范围上的区别),再结合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等.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用来描述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概念,通过研究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计算问题. 5、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0a b a b ?=?⊥.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 (4)线面垂直 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5)面面平行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6)面面垂直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 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利用公式cos, a b a b a b ? <>= ? , 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 0, 2 π ?? ???, 故实质上应有:cos cos,a b θ=<> . (2)求线面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φ,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其关系是sinθ=| cosφ|.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个面内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 7、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 (2)点与面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②求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要求的点面距

利用空间向量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222212121()()()PQ x x y y z z =-+-+-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0022 Ax By C A B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教学反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教学反思 本部分是高三理科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在空间的推广,又是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的延续,努力使学生将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空间向量为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立体几何初步”侧重于定性研究,本章则侧重于定量研究)。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向量是一个重要的代数研究对象,引入向量运算,使数学的运算对象发生了一个重大跳跃:从数、字母与代数式到向量,运算也从一元到多元。向量又是一个几何对象,本身既有方向,又有长度;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一个桥梁,是一个重要的数学与物理模型,这些也为进一步学习向量和研究向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利用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点,要让学生体会向量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用向量来表示点、线、面及其位置关系 一、现将原大纲目标与新课程目标进行简单的比较:

《标准》中要求让学生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

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类比与归纳),体验数学在结构上的和谐性与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见识一个数学概念的推广可能带来很多更好的性质。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是基本要求,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新老课程相比,该部分减少了大量的综合证明的内容,重在对于图形的把握,发展空间概念,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计算问题,这样的调整,将使得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理解数学的细想方法和本质方面,更加注意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应用,重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生活中应用数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本章从数量表示和几何意义两方面,把对向量及其运算的认识从二维情形提升到三维情形。这是“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过程。 本章以立体几何问题为载体,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和向量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再次渗透符号化、模型化、运算化和程序化的数学思想。主要要思想方法是: (1)类比、猜想、归纳、推广(让学生经历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能灵活选择向量法、坐标法与综合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一课时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教学要求: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是:⑴如何把已知的几何条件(如线段、角度等)转化为向量表示; ⑵考虑一些未知的向量能否用基向量或其他已知向量表式; ⑶如何对已经表示出来的向量进行运算,才能获得需要的结论? 2. 通法分析: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⑴利用定义a ·b =|a ||b |cos <a ,b >或cos <a ,b >=a b a b ??,可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或夹角 问题; ⑵利用性质a ⊥b ?a ·b =0可以解决线段或直线的垂直问题; ⑶利用性质a ·a =|a |2,可以解决线段的长或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二、例题讲解 1. 出示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BC ⊥,OB AC ⊥.求证:OC AB ⊥. 证明:·OC AB =·()OC OB OA - =·OC OB -·OC OA . ∵OA BC ⊥,OB AC ⊥, ∴·0OA BC =,·0OB AC =, ·()0OA OC OB -=,·()0OB OC OA -=. ∴··OA OC OA OB =,··OB OC OB OA =. ∴·OC OB =·OC OA ,·OC AB =0. ∴OC AB ⊥ 2. 出示例2:如图,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内,线段AC α⊥,线段BD ⊥AB ,线段'DD α⊥,'30DBD ∠=,如果AB =a ,AC =BD =b ,求C 、D 间的距离. 解:由AC α⊥,可知AC AB ⊥. 由'30DBD ∠=可知,<,CA BD >=120, ∴2||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CA AB +·CA BD +·AB BD ) =22222cos120b a b b +++=22a b +. ∴CD 3. 出示例3:如图,M 、N 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 棱'BB 、''B 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MN 与'CD 所成的角. 解:∵MN =1(')2CC BC +,'CD ='CC CD +, ∴·'MN CD =1(')2CC BC +·(')CC CD +=12 (2|'|CC +'CC CD +·'BC CC +·BC CD ). ∵'CC CD ⊥,'CC BC ⊥,BC CD ⊥,∴'0CC CD =,·'0BC CC =,·0BC CD =, ∴·'MN CD =122|'|CC =12. …求得 cos <,'MN CD >12 =,∴<,'MN CD >=60. 4. 小结:利用向量解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把线段或角度转化为向量表示式,并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去计算或证明.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学生

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0a b a b ?=?⊥.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 (4)线面垂直 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5)面面平行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6)面面垂直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 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利用公式cos ,a b a b a b ?<>= ?, 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2π?? ? ??, 故实质上应有:cos cos ,a b θ=<> . (2)求线面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φ,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其关系是sin θ=| cos φ|.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个面内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 7、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 (2)点与面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材分析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材分析 一、内容安排 本章是选修2-1的第3章,包括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以及用空间向量解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向量为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解决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问题的非常有效的工具。本章以平面向量的学习为基础,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然后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习用向量方法处理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主要特点 1. 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充分利用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自己将平面向量中的概念、运算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推广到空间,既使相关内容相互沟通,又使学生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促使他们体会数学探索活动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对向量的整体认识水平。空间向量的引进、运算、正交分解、坐标表示、用空间向量表示空间中的几何元素等,都是通过与平面向量的类比完成的。在空间向量运算中,还注意了与数的运算的对比。另外,通过适当的例子,对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三种方法,即向量方法、解析法、综合法进行了比较,引导学生对各自的优势以及面临问题时应当如何做出选择进行认识。 2. 突出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根据问题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把问题中涉及的点、线、面等元素用空间向量表示出来,建立起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然后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研究相应元素之间的关系(距离和夹角等问题);最后对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作出解释,从而解决立体图形的问题。 3. 用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用了大量的“探究”、“思考”等,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例如,在对空间向量的各种运算与相应的平面向量运算的异同的比较与证明、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定理的推导及向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推广、如何对各种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恰当的向量表示和坐标表示、如何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等,都用“探究”、“思考”等方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背景分析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讲义

高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 一、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坐标运算 1.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和向量a ,且设i 、j 、k 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则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a xi y j zk =++ ,则称有序实数组{,,}x y z 为 向量a 的坐标,记着p = . 2.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若123(,,)a a a a = ,123(,,)b b b b = ,则112233(,,)a b a b a b a b +=+++ , 112233(,,)a b a b a b a b -=--- ,123(,,)()a a a a R λλλλλ=∈ , (2)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 .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2.数量积:即 ?=332211b a b a b a ++ 3 .夹角:cos ||||a b a b a b ??==? 4.模长公式:若123(,,)a a a a = ,则||a == . 5.平行与垂直: 112233//,,()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 00332211=++?=??⊥b a b a b a 6.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 则||AB == , 或,A B d = 【典型例题】例1 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a OB b == , OC c = ,点M 在OA 上,且OM =2MA ,点N 为BC 的中点,则MN = .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 (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 (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 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 A =AB =1,BC =2. (1)求证:EF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 AD ⊥平面PDC .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 2,1,12, F ? ????0,1,12,EF =? ?? ??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 (1)因为EF =-1 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 又AB ?平面P AB ,EF ?平面P AB ,所以EF ∥平面P AB .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 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 又AP ∩AD =A ,AP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所以DC ⊥平面P 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DC .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 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 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