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控技术(一)

汽车电控技术(一)

汽车电控技术(一)
汽车电控技术(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选用教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下》,冯崇毅、付百学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编:于京诺,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汽车电控技术简明教程》,郗沭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王遂双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潘旭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与装置》,皇甫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汽车理论》,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构造》,陈家瑞,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1. 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2. 电控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及技术要求

3. 汽车主要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 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5. 典型电控系统控制策略及系统设计

一、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现状

汽车电控技术包含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电控系统的工作目标就是提高汽车的整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其发展历程可为: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汽车电控→智能汽车。

目前汽车电控化和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汽车研发、生产水平和汽车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汽车电控技术也已成为国内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0~70年代)主要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如晶体管调压器、晶体管点火装

置。

第二阶段:(70~90年代)主要是将控制技术、微处理器及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用于解决机械系统无法解决的复杂控制问题,如发动机喷油和点火的精确控制。

第三阶段:(90~00年代)强调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主要是将汽车各电控系统进行集成、对整车综合性能进行优化。

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汽车控制系统网络化、故障诊断远程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并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如无人驾驶技术、驾驶辅助技术、智能交通

技术等。

微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及节能的重视给汽车电控技术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今,安全、节能和环保已成为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电控技术和人工智能已成为解决上述汽车技术难题,促进汽车工业进步的有效手段。

近些年,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驾驶员可以随时得到汽车运行参数、道路状况信息,可以优化出行路线、实现自动驾驶和故障远程处理等,从而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交通拥堵。

二、汽车电控系统开发流程:

1、开发目的:确定系统功能、结构及应用前景。

2、技术指标:系统应达到的性能指标。

3、技术路线:V字形开发流程。

4、工作内容:系统结构、控制策略、程序运行可靠性、系统调试及标定。

5、现有基础:技术储备、开发手段、市场资源、协作单位能力。

6、时间进度:对开发工作进行分解,制定进度表和节点验收内容。

7、人员安排:提出人力资源需求及调配。

8、资金预算:制定开发成本,资金使用计划。

9、经济分析:对开发成果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

10、风险预测: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预案。

11、项目总结:对开发过程形成的技术文件整理归档、生产准备。

汽车电控系统基本组成:

1、传感器:它是将汽车工况和状态等物理量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该信号可以作为控制系统的反馈量或显示系统的输入量。传感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传感器。在传感器选型时还应考虑传感器量程、灵敏度、非线性度和动态响应及成本。

2、控制器:它负责对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整形、滤波和运算处理,做出实时的判断,输出控制指令。汽车用的控制器要选用汽车级控制器芯片(16位、32位),控制器硬

件设计要考虑其工作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控制程序编写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3、执行器:它是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完成相应的控制动作,将控制参量迅速调整到设定值。执行器有电磁式、电动式、液动式、真空助力式等。执行器选择要考虑工作可靠性、功率消耗、动态响应、安装条件及成本等因素。

三、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1. 发动机及传动系

(1)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及调节:解决发电机供电电压不稳定问题,目前汽车电器供电电压为12V和24V,发电机输出电压与发电机转速成正比,而发电机转速随发动

机转速变化,因此需要一个稳压电路,以保证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2)电子点火(晶体管):系统分为有触电点火、无触点点火和直接点火系统。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点火系统中断电器触点的磨损和烧蚀现象、点火能量损失、点火提

前角多参数控制和点火顺序等问题。

(3)废气再循环控制:将发动机尾气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然后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可以降低尾气排放指标(NOx);同时可以提高混合气温度,改善

发动机冷启动性能。

(4)汽油机燃油喷射控制:通过采集发动机转速、负荷及进气温度等信号控制电磁喷油器的喷油时间和喷油顺序,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

(5)发动机综合控制(空燃比、点火、废气再循环、怠速、爆振、喷射等),综合解决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及排放指标的问题。

(6)巡航控制:ECU根据设定巡航车速和汽车行驶阻力,通过调节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使发动机输出力矩与车辆的行驶阻力平衡,保证车辆恒速行驶、以减轻驾驶员工

作强度、提高行车安全。同时也为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提供基础技术平台。

2. 安全方面

(1)ABS电子防抱制动控制:由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随车轮滑移率变化,而且在滑移率为15-25%期间附着力存在最大值,因此,可以控制车轮滑移率来实现汽

车制动性能的改善,解决制动过程出现的甩尾、制动距离过大和制动跑偏等问题,

提高行车安全。

(2)ASR驱动防滑控制:其原理与ABS相同,两系统可以共用传感器和执行器,但控

制算法和控制过程不同,首先 ASR只能在驱动轮上采用,解决方案也比ABS多,例如,为了控制驱动轮滑移率在给定范围,可以进行驱动力、制动力和差速器锁止控制,以解决汽车在低附着路面及坡路汽车行驶时驱动力打滑的问题。

(3)ESP电子稳定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车身运动状态信息,协调控制汽车各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以及方向盘转角,把汽车从危险运动姿态调整到安全姿态,避免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4)主动悬架:为了提高车辆在不好路面上行驶的乘员舒适性以及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系统采集车身振动和车身运动状态信息,调节车辆各悬架刚度和阻尼力,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电机驱动助力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降低转向系统成本和整车能耗。

(6)电控安全气囊(SRS):系统检测汽车纵向减速度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将发生碰撞事故,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及时控制气囊打开,保护乘员人身安全。

(7)雨刮器自动控制:雨天行驶时汽车前方视野与雨量大小和车速有关,系统根据上述信息自动调节雨刮器工作频率,改善雨天驾驶时的能见度,提高行车安全。(8)车身高度自动控制:汽车悬架的偏频与车辆行驶舒适性有直接关系,偏频与悬架刚度成正比,与簧载质量成反比。大型旅游客车空载和满载时簧载质量相差较大,因此为了解决客车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问题,系统要根据簧载质量变化调节悬架刚度,以保持悬架偏频不变。

(9)轮胎气压报警:用于解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由于轮胎过热可能出现爆胎事故。(10)防盗报警:一种是防止非法进入车内的防盗系统,另一种是防止非法启动车辆的防盗系统。在钥匙上加装电阻或遥控器改变通讯频率,可以防止车辆非法启动。

加装振动和红外线报警装置可以防止非法进入车内。

(11)行车间距报警:加装测距雷达可以防止撞车事故,提高行车安全。

(12)车灯自动控制:自动切换远近光灯使用,汽车前照灯可以跟随方向盘转动,解决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的安全性问题。

(13)汽车自动空调:解决车内温度控制问题,提高行车安全。自动空调系统是由压

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普通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压缩机转速成正比,

由于压缩机转速随发动机转速变化,因此当压缩机转速较高时,汽车行驶车速也

较高,汽车的散热能力也增大,所需要的制冷量减少,这样就存在当车辆需要的

制冷量与压缩机能提供的制冷量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车内温度恒定就出现了自

动空调系统,目前在调节车内温度时有以下方法:a、调节外部空气进气量;b、

压缩机间断工作;c、压缩机排量连续可调。第c种方法是最有效和节能方法。

(14)自动导航系统:目前导航系统多数采用GPS系统,这是由美国提供的全球定位系统。中国也在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已开始对亚太

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导航系统需要发射24颗同步通讯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上,以保证在地球上任意位置的GPS接收器都能同时收到4颗卫星

信号,从而确定接收器的地理坐标。为了实现自动导航还需要电子地图,目前

国内许多公司从事电子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以完成电子地图的制作,为客

户提供最新版的电子地理信息。

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1、控制系统集成化:如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整车综合控制系统,提高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及降低排放。控制系统集成化可以使整个系统简化,有利于对复杂系统多变量、多目标的综合协调控制。但系统集成需要运算能力更强、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因此微处理器也从8位、16位、32位发展到64位。

2、信息传输网络化:由于汽车上电子装置数量增多、汽车电路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减少连接数量、现代汽车广泛采用车载网络技术,将过去的一线一用的专线制改为一线多用制。利用车载网络可以将汽车各控制单元、传感器、仪表和执行器连接起来,从而构成汽车内部的控制器局域网,实现各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电气节点和导线数量,增加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根据网速不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将总线协议划分为A、B、C三大类,A(LIN总线)类是面向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一种低速网络,主要用于后视镜、灯光控制及电动车窗等。B类(低速CAN)应用于独立模块间的数据共享,如汽车舒适性、故障诊断和仪表显示等。C类(高速CAN)用于实时闭环控制的多路数据传输,如发动机、ABS和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等控制。

3、汽车和交通的智能化,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级辅助驾驶等功

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汽车行驶路线最佳选择和自动驾驶。

4、电控系统设计模块化,是指为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不同产品,不需要对每种产品进行单独设计,而是精心设计出多种模块,将其经过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新的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五、电子控制技术发展动力

1. 国家法规:如环保、油耗、安全、电磁干扰等

2. 市场竞争:国内各合资品牌竞争,国产车与进口车的竞争,

3. 特殊用户:如F1赛车、拉力赛,高端用户特殊需求,军用车辆等。

六、电动汽车电控技术*

1、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1)动力系统架构:电机前置、电机后置、分布式电机驱动、轮毂电机等。

(2)动力系统匹配:根据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匹配电机、电池参数及数量。

(3)整车控制策略制定:动力模式、经济模式、常规模式、再生制动模式、跛行模式和故障模式等。

(4)控制系统边界划分:确定通讯方式、通讯协议、接口定义等。

(5)整车模型建立:整车、电机、电池组和测试工况等。

(6)控制策略的仿真测试:控制策略门限值优化、测试工况选取、评价指标制定等。(7)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控制器硬件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等,委托专业公司完成控制器硬件制造,但公司应具备硬件测试能力;软件流程图设计,子模块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及目标程序生成等。

(8)控制策略在环测试:真实的控制器、真实的控制程序、整车为模型、加载测试工况等,检验控制策略、控制器硬件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9)控制系统台架试验:电机、电池组、电动附件和其他低压电器均为实际装车件,用测功机模拟车辆行驶负载,在台架条件下测试整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程序运行的可靠性。

(10)控制系统实车调试:静态调试:确定系统各部件信号传输是否正常,车辆是否准备就绪;动态调试:车辆在规定载荷下按照国标进行各项测试,调试控制参数使车辆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2、动力电池及管理BMS

(1)确定电池类型、容量、节数和连接方式。

(2)确定电池箱数量、控制功能(加热、通风、绝缘和均衡)、测量参数(单体电压、总体电流、电压、电池箱温度等)、与整车通讯协议等。

3、驱动电机及控制

(1)确定电机类型、容量、参数、布置方式、

(2)电机冷却方式及冷却系统设计。

(3)电机控制功能及与整车的通讯协议。

4、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问题

(1)动力电池低温性能;(2)电池的比能量;(3)快速充电及网络建设;(4)电池组的一致性;(5)电动车启动性能;(6)再生制动协调控制;(7)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8)北方冬季车内加热和除霜除雾。(9)电动车防水及绝缘。

第二章汽油机点火系统

第一节汽油机传统点火系统

汽油机点火系统是影响汽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传统机械式有触点点火系统为基础,点火系统的电子化经历了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两个发展阶段。

发动机点火系统作用:在合适的时刻产生点火时序控制信号,并通过对点火线圈的充放电控制使发动机上的火花塞产生点火高压,点燃发动机气缸内已经压缩的可燃气体,使发动机能够顺利启动做功,且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能够连续、准确地提供点火脉冲。

一、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组成:

(1)蓄电池:为12V或24V铅酸电池,容量为30Ah,45Ah和60Ah,用作是给点火系统提供点火能量。

(2)点火开关:车辆启动按钮或钥匙转动到启动挡,作用是接通点火系统,使其开始供电。

(3)点火线圈:初级线圈匝数较少、次级线圈匝数较多,这样可以将初级侧的电压升至较高的电压。

(4)断电器:它是一个高速开关,发动机曲轴通过定时皮带驱动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转动可以顶起断电器触点,使点火线圈初级断开,次级线圈产生高压脉冲,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发动机曲轴转动两周,凸轮轴转动一周,断电器触点开关4次(4缸发动机),点火线圈初级产生4个电压脉冲。

(5)配电器:配电器转动也是由凸轮轴驱动,它的作用是将点火线圈次级分别与各气缸上的火花塞连接,把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的高压脉冲传送到火花塞,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

2、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定时皮带驱动凸轮轴转动,凸轮角数与发动机汽缸数相同,凸轮轴转动会顶起断电器触点开关,断电器触点开闭时点火线圈初级进行储能,当断电器触点打开时点火线圈初级产生电压脉冲,此时配电器正好转到与某一气缸的火花塞连接,这样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的高压脉冲被传送到气缸火花塞上,在火花塞电极间施加高压脉冲,当火花塞极间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击穿混合气而产生放电现象,气缸中的混合气体燃烧,发动机开始工作。启动时发动机由起动机拖转到70rpm,这时混合气膨胀做功,发动机才能靠自身动力转动,此时通过一个机械装置可以使起动机与发动机自动脱开。

二、汽车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及布置方式

1、具有足够高的点火电压,为了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火花塞电极间的电压应达到20kV以上。

影响点火电压的因素:

(1)当混合气压力较高时,气体密度相对较大,需较高的点火电压;

(2)当混合气温度较低,混合气不容易点燃,因此需较高的点火电压;

(3)当火花塞温度超过混合气体温度时,需要的击穿电压可降低30%~50%;

(4)火花塞中心电极为负极时,击穿电压可降低20%;

(5)火花塞间隙和形式,火花塞电极间隙增大,击穿电压升高;火花塞电

极较细或电极表面有沟棱时,所需的击穿电压较低;

2. 具有足够大的点火能量,工作时应保证50-80mJ的点火能量,起动时,

应产生大于100mJ的点火能力。

影响点火能量的因素:

(1)蓄电池:环境温度越低、电池使用时间越长,蓄电池所提供的能量越小。

(2)火花塞状况:表面有积碳、烧蚀时会损失点火能量。

(3)导线漏电及绝缘:高压线漏电、点火线圈绝缘等级下降等都会损失点火能量。

(4)触点状况:断电器触点和配电器触点磨损和烧蚀都会损失点火能量。

3. 具有适当的点火时间和顺序

﹡四缸机工作顺序1-3-4-2.

﹡六缸机工作顺序1-5-3-6-2-4.

工作区间,最佳点火提前角是在气缸压缩行程到达上止点前10~15°。

4. 发动机点火线圈布置形式:

(1)独立点火:每个气缸有单独的点火线圈(B、C级车采用)。

(2)分批点火:两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一个为有效点火,一个为无效点火)(A级车采用)。

(3)集中点火: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用凸轮控制次级线圈与每个气缸的点火花塞的通电(货车采用)。

5. 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

(1)混合气浓度较高,其燃烧较快,此时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2)当进气温度较低时,燃油雾化较差,混合气燃烧速度较慢,此时应

增大点火提前角。

(3)发动机温度较低时,应提高混合气浓度、减小点火提前角。为了使

发动机温度快速升高,希望有部分燃烧在发动机做功行程完成,此

时可能使点火提前角为零度。

(4)混合气压缩比越大,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高,混合气燃烧速度越快,此时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5)汽油辛烷值越高的汽油抗爆性好,发生爆震时的点火提前角较大,

因此可采用较大的点火提前角。

(6)火花塞数量多,点火能量大,可以快速点燃混合气燃,因此可减小

点火提前角。

三、影响点火线圈次级电压的因素

1. 发动机转速越高,点火线圈次级电压下降越快。

发动机转速越高,断电器凸轮转动也快,断电器触点的开闭周期缩短,点火线圈储能不足,次级线圈电压下降。

2. 发动机汽缸数越多,点火系统次级电压下降较大。

在发动机转速一定时,汽缸数多,断电器凸轮角数增加,在相同时间内,断电器触点闭合、打开周期缩短,点火线圈储能时间缩短,次级线圈电压下降。

3. 火花塞积炭,未燃烧的汽油或机油粘附在火花塞绝缘体上,在高温作用下而形成积炭,积炭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它相当于在火花塞电极之间并联一个电阻,消耗一定的点火能量。

4. 灭弧电容,电容在触点断开时,可以起到灭弧作用,延长触电寿命;但电容过大会使触点断开时,电容放电时间延长,使初级电流变化减小,造成次级线圈电压下降。

5. 触点间隙,间隙过大,相同转速下触点闭合时间短,初级电流较小,次级电压降低。

6. 触点的接触电阻,理想状态为触点无接触电阻,但由于触点表面有腐蚀、氧化后,会有一定的接触电阻,使初级线圈电流减小,次级电压下降。

7.高压线长度和漏电也会影响点火电压。

四、传统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

1. 工作可靠性差:由于发动机工作时触点高速打开闭合,使触点磨损较快,造成触点

表面有烧蚀、氧化现象,导致点火能量下降和丢失点火脉冲。

2. 点火电压不稳定:当发动机高速工作时,点火线圈储能不足,次级线圈电压下降较

大,可能达不到点燃混合气的电压要求。

3. 点火能量较低:传统点火系统是靠触电打开闭合来提供点火高压,用提高初级电流

来增大点火能量的方法会使触点烧蚀加剧,一般情况点火线圈初级电流﹤5A。

4. 点火能量对火花塞积炭比较敏感。

5. 断电触点工作将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

6.高压线长度将降低点火电压和能量。

7. 点火能量受蓄电池状态影响较大。

第二节电子点火系统

一、基本组成

1.点火信号发生器

2.点火控制器

3.点火开关

4.点火线圈

5.火花塞

该点火系统是在传统点火系统基础上用点火控制器取代断电器,用点火信号发生器确定点火时间,实现无触点点火,消除了断电器触点磨损和烧蚀给点火带来的不利影响。

特点:1)用晶体管的导通、截止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通断。

2)用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确定点火时刻和点火顺序。

二、工作原理:

对于4缸汽油机而言,发动机曲轴转动2周,分电器转动1周,点火信号发生器将产生4个点火脉冲信号,此信号经放大处理后,控制串联于点火线圈初级回路的点火控制器(大功率晶体管)导通和截止,通过配电器及高压线将点火高压送至火花塞,点燃气缸中的混合气。

此方案解决了断电器触点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但系统没有解决高压线带来的点火能量损失和点火提前角优化控制问题。

三、点火系统主要部件

1. 点火信号发生器

(1)磁电式点火信号发生器

组成:永久磁铁、导磁转子、导磁铁芯、感应线圈。

永久磁铁、导磁铁芯、感应线圈安装在活动底板上,可由节气门处的真空度和发动机转速来调节点火提前角。导磁转子有与发动机汽缸数相同的凸台,导磁转子随发动机凸轮轴一

起转动,转子转动时闭合磁路中的磁阻变化会使感应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则在感应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势,所产生的电压脉冲与发动机汽缸数对应,该电压脉冲经整形放大后用于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的通断。

特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应用广泛。但发动机高转速时会丢失点火脉冲信号,低速时点火脉冲信号幅值较低,控制精度下降。

(2)光电式点火信号发生器

组成:发光元件、光敏元件和遮光转子,遮光转子的缺口数与发动机汽缸数相同。 工作原理:分电器轴转动时,遮光转子转动,其缺口周期性通过光线使光敏元件导通,控制电路会间歇导通和截止,从而产生与曲轴位置对应的电压脉冲。

特点:结构简单、信号电压不受转速的影响、工作需外加电源、抗污能力差。

(3)霍尔元件式点火信号发生器

霍尔效应:将某种半导体元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在其相对两边施加恒定电流I ,则在其另外两边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

H H R U I B d

=? H R ——霍尔系数,d ——基体厚度

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中电流I 不变,磁感应强度B 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点火脉冲信号。

特点:响应频率高,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好。

2. 点火控制器

基本要求:对点火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点火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准确可靠地控制串联在点火线圈初级的大功率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使点火线圈次级适时产生点火高压脉冲。在控制时要求三极管打开快速,关断彻底。

附加功能:闭合角可控功能电路,初级回路电阻控制电路,停车断电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低速推迟点火功能等。

四、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

1. 组成及特点:

该点火系统主要特点是采用整流升压器提高电火线圈初级电压,从12V 提高到300-500V ,利用电容储能放电,提高了点火系统的动态响应。

特点:1、次级电压稳定

2、对火花塞积炭不敏感

3、点火线圈工作温度低

4、能量损失小

5、火花持续时间太短,1~50s ,电感式1~2ms 。

第三节计算机控制汽车点火系统

传感器控制器点火控制装置优点:1、系统可以实现点火提前角的多参数调节;2、消除传统点火系统中分电器中各运动部件的磨损。

一、组成:

1.电源,12V或24V

2.点火线圈,15-20kV

3.分电器可根据发动机工作顺序,将点火高压依次送到各缸火花塞。

4.传感器、曲轴转速、曲轴位置、进气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运行参数。

5.控制器,根据发动机运行信号,按事先设置的程序计算出最佳点火提前角,并发

出点火指令。

6.点火控制模块,用于功率放大、驱动点火线圈。

二、原理:

发动机运行时,ECU不断采集发动机转速、负荷、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等信号,并根据ROM中存储的相关程序和数据,确定该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并向点火控制模块发出点火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回路的导通和截止,在点火线圈次级将产生高压脉冲信号,高压脉冲信号通过分电器和高压线送至各汽缸的火花塞,点火能量被瞬间释放,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此外在带有爆震传感器的点火提前角闭环控制系统中,ECU可根据爆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爆震是否发生,合理调节点火提前角,使发动机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三、功能:

1.可以实现多参数点火提前角控制;

2.可以对点火线圈储存能量进行控制。

3.可以有效防止爆振发生。

4.便于实现发动机集中控制。

四、点火提前角控制

点火提前角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指标。

点火提前角控制属于多变量求解问题,很难找到控制模型。其主要因素(转速、负荷、温度、进气压力等)与点火提前角的关系曲线可通过实验法获得,并将此数据存入计算机中,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查表得到最佳点火提前角。

计算公式:

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启动时固定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由发动机负荷、转速确定

取暖修正

稳定怠速修正

启动后

修正点火提前角空燃比反馈修正

过热修正

爆振修正

1. 固定点火提前角,一般为10°。发动机启动时,用固定点火提前角或不提前。

2. 基本点火提前角

(1)怠速时基本点火提前角,a. 当空调工作时,由于发动机负载增大,所以应调高发动机怠速,并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8°,以利于发动机工作稳定。b. 空调不工作时,基本提前角定位4°,因此对应上述两种情况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应该再加上固定点火提前角10°,分别为18°、14°。

(2)正常工作时,基本点火提前角是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信号,通过查表得到最佳点火提前角。

3. 点火提前角的修正量

(1)怠速修正,发动机温度较低,混合气燃烧较慢,点火提前角应加大,随发动机温度升高,提前角应逐渐减小;当发动机达到工作温度后应加大点火提前角。

(2)行车修正,汽车行驶时,如果发动机过热,应加大点火提前角;如果发动机有发生爆振趋势时,则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3)空燃比反馈,如果使用较大的空燃比控制时,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反之,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五、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LI),直接点火系统

直接点火系统是将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直接与火花塞相连,取消分电器和高压线。实现全电子化点火系统。六缸机点火顺序为:

1-5-3-6-2-4

图5-16,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电子配电方式示意图。

点火方式:单独点火、双缸点火、二极管配电点火。

1. 单独点火配点方式可将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火花塞顶上,取消分电器和高压线,点火性能好,控制电路复杂。

2. 双缸同时点火配点方式,是两汽缸工作相位相差360°的火花塞共用一个点火线圈,一个汽缸在压缩行程点火,另一个在排气行程点火,由于排气温度较高,易产生火花,所以无效点火能量损失小,但它保留了点火线圈与火花塞之间的高压线,有能量损失。

3. 二极管配电点火方式,特点是4个汽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但点火线圈为双初级,双初级的特殊点火线圈利用4个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交替完成对1、4缸和2、3缸的配电过程。该方式中采用的点火线圈特殊,发动机气缸数应是4的倍数。

曲轴位置传感器不仅可以测量曲轴转过的角度,而且可以给出判缸信号,用来计算出某一气缸的上止点位置。

该传感器有3个线圈组成:G1信号波峰出现时表明6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附近;G2信号波峰出现时表明1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附近;N e为转角信号。在实际工作中控制电路有点火成功确认信号,若5次无确认信号,则停止喷油,发动机停止工作。

第四节发动机爆震控制

发动机工作时如果汽缸压力和温度异常升高,有可能使混合气自行燃烧,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种现象为爆震。爆震会对发动机部件造成损坏和产生较大的噪声,采用爆震控制可以有效防止爆震的产生。

点火提前角越大,越容易产生爆震,发动机最大转矩点出现在爆震界限附近,如果将发动机工作点控制在爆震附近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在装配废气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上,发生爆震的可能性会增大,故应采用点火提前角闭环控制,同时也可以控制废气量,来避免爆震的发生。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宽带共振压电式爆震传感器,用爆震信号识别电路可以得到爆震信号电压的峰值,再与爆震基准值比较,用爆震信号峰值超过基准值的次数来评价爆震强度。

爆震控制只是在发动机点火后且可能发生爆震的范围内使用,如小负荷时一般不会发生爆震,点火提前角进行开环控制。

为了防止导线或传感器失灵,系统内设置有安全电路,点火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安全电路将点火时刻推迟,并发出警报信息。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概况

燃油喷射技术最早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赛车发动机。1954年奔驰公司在高档汽车上使用了燃油喷射技术,1968年,德国大众公司首次将博世公司的D 型燃油喷射系统用于轿车。1972年博世公司又研制出L型燃油喷射系统。1986年通用和福特公司又推出了单点喷射式汽油喷射装置,目前在售车辆均使用发动机电喷系统。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高成(1937-),男,陕西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发展方向的评估和规划.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高 成1,邱 浩2 (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安全性、节能、减排和舒适娱乐性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争相加大对这4个方面的研发力度.本文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6个专业汽车电子研发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动力性、环保、车载通讯、信息娱乐、半导体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开发上.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将不可阻挡地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汽车电子;安全;环保;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TK9;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0)01-0033-07 在过去10年里,汽车工业发生了2个显著变化,一是增长的基点正在从经欧美市场向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地区市场转移[1].数据显示,2007-2012年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汽车产量的89%;二是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有研究表明,1989年至2010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目前每部新车的IC 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400美元左右.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2].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又应该如何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本文就全球一些专业的汽车主体厂商和零配件厂商进行专业分析,展望未来20年汽车电子方向的发展趋势. 1 德尔福:绿色、安全和通讯是 汽车电子的未来 德尔福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 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1)环保型.全球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3].目前有许多选择方案,其一就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在公路驾驶时,其燃料经济性比汽油发动机提高30%~40%;其二就是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应用有许多结构,但都涉及一个小型电池组、一个电子控制器及一个可以使汽车发动机在停车时自动关闭并在发动机自动重起前对汽车进行再次电动加速的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达30%~40%,并降低碳排放达60%.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而且范围已拓展至电动汽车或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可以在纯电动驱动的情况下,行驶更长的距离.最后,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气缸压力传感和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 )等系统,以在经济性和汽油发动机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都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2)安全性.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安 201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No.1, 201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训指导书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训指导书

实训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认识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总体组成; 2.区分与识别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 3.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实训课时: 2课时 三、实训器材 1、工具:常用工具1套。 2、设备:桑塔纳2000轿车AJR型发动机、别克电喷发动机故障实训台各一台,桑塔纳2000和丰田皇冠轿车整车各一辆。 四、原理与应用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示意图 1.电动燃油泵 2.燃油滤清器 3.活性炭罐电磁阀 4.活性炭罐 5.带输出驱动级的点火线圈 6.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7.喷油器 8.燃油压力调节器 9.节气门控制组件10.空气流量计11.氧传感器1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3.爆震传感器14.曲轴位置传感器15.进气温度传感器16.发动机控制单元 电喷汽车的发动机控制,是由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来完成的,其主要功能

是控制进气量与喷油量的空燃比、喷油时刻与点火时刻。除此之外,还控制发动机的冷热车起动、怠速转速、最大转速、废气再循环、二次空气喷射、爆震、电动燃油泵、故障自诊断以及给其它电控系统发送状态信号等功能。其工作性质是采集发动机各部位的工况信号,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计算确定最佳喷油量、最佳喷油时刻和最佳点火时刻。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是一种信号检测与转换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的各个部位,其功能是: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各种电量参数、物理量和化学量等,并将这些参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电量信号输入电控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俗称电脑,简称ECU,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开关输入的信号参数,对喷油量、喷油时刻和点火时刻等进行实时控制。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其功能是:接受电控单元的控制指令,完成具体的控制动作,从而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丁志盛叶挺宁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 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 燃油喷射控制;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

当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发展的影响

当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发展的影响 摘要:汽车自发明以来就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要求,汽车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掀起了新的制造业革命,节能、环保与安全成为新的主题,大量的新技术也陆续应用到汽车上,使汽车更具现代化与智能化,汽车在极大限度降低对人类负面影响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振兴,汽车行业对科技水平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就强烈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汽车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文章就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一些重点应用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主题的要求,汽车技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节能、环保与安全成为全球的新的话题,大量的新型电子控制技术也很快的应用到汽车上,汽车正逐步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如今的汽车上都是动辄数百个电子元件,数以捆计的汽车线路控制着汽车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全面覆盖汽车行业。如今的汽车先进的技术都与电子技术挂钩:如电喷发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控车身稳定系统、电子显示屏及电控悬架等。汽车大都配备了一个电脑—ECU来调节整个汽车的运行,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了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传统的汽车电路主要是能量的转换,当代的电子技术主要在于汽车整体的控制。 在未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仍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控制精度、控制范围、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多方面会有较大突破。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

汽车电控制动系统新技术简介

电控制动系统简介 一、电控制动系统的发展 1.概况 在汽车发展初期,制动器的作用较小,因为驱动系的摩擦系数很高以致车辆不制动也足以减速下来。随着功率和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密度的不断加大,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便开始考虑如何制造出相应的制动系统以符合更高的驱动和驾驶性能的需要。汽车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主动安全性以避免发生事 故,并充分发挥车辆的动力性能。随着电子学和微电 子学的不断发展,开发能够对紧急情况做出足够快速 反应的系统成为可能。电控制动系统的“鼻祖”是ABS, 该系统自从在1978年开始大量投入生产后,一直在不 断地改进并增加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主动参与到 行车过程中,以提高行车稳定性。目前,这类系统已 经发展为各种辅助驾驶员驾驶的系统,如驱动防滑系 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等。制动辅助系 统(如图1所示)在紧急情况下对驾驶员的制动进行 加强,在保持车辆操纵性的前提下,达到最短的制动 行程。 ABS发展历史: 1950年飞机着陆装置中开始开发并使用。 1954年美国福特林肯轿车最先使用法国飞机用 ABS。 1970年林肯、凯迪拉克等高级轿车开始使用(后轮控制式)ABS。 1978年奔驰450SEL和宝马7泵列使用博世公司的4轮控制式ABS。 1984年日本车开始使用ABS。 1990年韩国车辆开始使用ABS(选装)。 至今ABS已成为轿车上的常用装备。 2.现代电控制动系统种类 现代轿车电控制动系统种类繁多,不同车型安装的制动系统的种类与作用也不相同,给维修人员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 现将较常见的几种电控制动系统作简单介绍,图2为电控制动作用示意图,各系统的具体内容在第一篇各章详细讲解。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SC+ (T) 自动平衡防滑/循迹(加速防滑及轮胎抓地控制系)(宝马) ASD防滑差速器控制系统(奔驰) 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奔驰、大众、奥迪) BAS辅助制动系统(奔驰/宝马) CBC弯道制动控制系统(宝马) DBC动态制动控制系统(宝马) DSC动态行车稳定系统(宝马)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及检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QF1006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授课单位:汽车团队 学分: 4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与定位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性质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能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以及零部件的检修,熟练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检测、诊断与维修方法。本课程功能模块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1.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电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现代的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排除。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拆装、检修能力; 2、合理使用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常用工具、量具; 3、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 4、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 5、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 6、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 2.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于高级工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情景,完成一个教学情境,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而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课程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就是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进行归纳、整合、实训,并对应其所学专业的重点不同,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2.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会收集和使用相关的汽车维修资料; 2、掌握发动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3、掌握配气机构构造与检修方法; 4、掌握汽缸体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5、了解冷却系构造与检修方法; 6、了解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7、掌握常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8、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构造及其结构原理; 9、熟悉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原理; 10、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新技术知识; 11、能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2、能熟悉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3、能熟悉辅助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 14、掌握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 2.2 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展及意义

毕业论文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展及意义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级 xxxxxxxxxx 姓名 x x x 指导老师 x x x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年月日

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展及意义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左右。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于汽车的负面作用,即“噪声与污染”、“能耗”和“车祸”(据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因“车祸”导致的年均死亡人数已超过30万!)三大矛盾,人们以已越来越感到不能“掉以轻心”了,于是千方百计地依靠科技寻求出路,将汽车与现代电控技术相结合,在解决汽车“三大矛盾”方面取得了巨大和可喜的成功,并促进人类社会从“汽车必然王国”向“汽车自由王国”转移。与此同时,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大发展,使得现代汽车变成一种“知识高度密集型和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产品”。 本文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发展、发展趋势及意义,以及电子技术为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诸多的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电子控制;节能;环保;安全;舒适。

前言 (1) 1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应用 (1) 1.1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应用概述 (1) 1.2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在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和净化性方面的应用 (2) 1.3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在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应用 (2) 1.4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在提高信息技术、通信能力及娱乐方面的应用 (2) 1.5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在提高安全性、操纵方便性方面的应用 (3) 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3) 2.1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初级发展阶段 (3) 2.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3) 2.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 (3) 2.4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第四阶段 (3) 3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 3.1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 3.2 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 4 汽车电控技术的意义 (4) 4.1 节能、环保 (4) 4.2 安全 (5) 4.3 平顺、舒适 (5) 4.4 高效、便捷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试题一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综合试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和。 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和。 3.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点火系统及辅助控制等四大系统。 4.无分电器点火线圈与一般点火线圈不同,其与没有连接,为互感作用。 5.采用旁通方式测量的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与主流方式测量方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将和安装在旁通气道上。 6.节气门体可分为、半机械式和节气门三种。 7.V.A.G1552诊断仪功能中的Interrogate fault memory中文含义是。 8.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和三部分。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按喷射时序分类可分为、 和三种。 10.电控共轨喷射系统中有一条公共油管,用向共轨中泵油,用电磁阀进行压力调节并由压力传感器反馈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A、良好的起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 B、加速性能好 C、功率大 2.火花塞属于点火系统当中的()。 A、执行器 B、传感器 C、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3.以下哪项是汽车起动困难的机械方面的原因()。 A、汽缸压缩压力不足 B、高压火不足 C、个别重要传感器有故障 4.当汽车处于早期故障期也就是汽车的磨合期时,此时的汽车诊断一般是()。 A、总成损坏 B、材料老化 C、机械磨损 5.泵喷嘴的结构柴油控制系统,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喷嘴像泵的结构 B、泵油柱塞和喷油器合成一体 C、压力小于传统式的 6.汽缸内最高压缩压力点的出现在上止点后()曲轴转角内为最佳。 A、20°~25° B、30°~35° C、10°~15° 7.影响初级线圈通过电流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 A、发动机转速和温度 B、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 C、发动机转速和负荷 8.电子控制柴油机系统在加注燃油时不小心误加汽油,会造成()损坏。 A、喷油器 B、高压泵 C、低压泵 9.发动机不能起动,无着车迹象时,应首先进行()。 A、检查喷油器及电路 B、检查高压火花 C、解码仪读取故障码 10.锥体形涡流发生器存在于以下()空气流量传感器中。 A、叶片式 B、卡门旋涡式 C、热线式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选或错选不得 分,少选1个扣1分,共15分) )

汽车电控题库及答案

汽车电控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底盘上发展,主要包括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车轮防滑电子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技术。 2、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主要包括对离合器、变速器各种差速器的主动控制,其 中对离合器和变速器的控制主是减轻驾驶负担,提高行车安全性,提高行车安全性;而对差速器的控制则主要是为了协调车轮运动关系,防止车轮滑动。 3、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体现在动力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中,以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轻和灵的矛盾,在各种使用工况下,期望获得更加理想的控制效果。 4、对于21世纪初期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将围绕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主题展开,其中动力优化控制系统、安全驾驶检测与警告系统、自动防追尾碰撞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及汽车线传控制技术,将是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 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 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 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第二阶段为1957 —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 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 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电子控制的新阶段。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 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3、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 点? 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 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位置控制方式,用电子控制的电液式或电磁式

发动机电控单元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沙颂NO:1 单元标题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元件识别课时 2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致远206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AJR发动机上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 知识目标 (1)熟悉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 (2)了解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3)熟悉AJR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及主要电控元件安装位置 素质目标 (1)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3)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锻炼组织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解决问题; (5)培养良好的5S习惯:①SEIRI(整理);②SEITON(整顿); ③SEISO(清扫);④SEIKETSU(清洁);⑤SHITSUKE(自律) 任务与案例任务1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及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任务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任务3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任务4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元件的安装位置;任务5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熟悉AJR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2)能够正确识别AJR发动机上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难点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解决办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动手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增强学 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台完好的发动机台架;(4)学习工作单

一、任务描述(5′) 1、告知:课程性质、目标、总体安排、考核方式等; 2、告知: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任务实施(70′) 1、设置情境,布置任务 (1)设置情境 学生为新进员工,初次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定期维护,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①检查汽车发动机主要电控元件安装与线束连接情况; ②拆装电控元件线束插接器,并进行线束通断性测量; 教师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员工的管理、培训、考核;实训室为维修车间。 (2)布置任务 任务1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及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任务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任务3 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任务4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元件的安装位置; 任务5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2、学生知识和技能准备(教师讲授) (1)电控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 故障自诊断系统等。 (2)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包括喷油量控制、喷油时刻控制、断油控制和燃油泵控制; 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控制(点火时刻控制)、点火能量控制和爆震控制; 怠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怠速稳定性控制和学习控制等; 排放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活性炭罐蒸发控制系统(EVAP)、三元催化转换器(TWC)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等; 进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进气通道可变系统、谐波进气增压控制系统(ACIS)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等; 故障自诊断系统利用电控单元不断的监测发动机传感器信号及执行器的电路,当发现故障 时,会将故障信息以故障码的形式储存在存储器里,同时点亮仪表盘上的故障指示灯进行警示。 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读取故障码来查找发动机故障信息。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L型和D型;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连续喷射和间歇喷射; 间歇喷射分为同步和异步喷射;同步喷射又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 (4)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和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为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汽油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汽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 器等组成。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稳压箱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集及答案复习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类:按喷射方式(连续、间歇喷射)、按有无空气量计(D型、L型)、按喷射位置(进气管喷射、缸内直接喷射)按喷油器的数目(多点喷射、单点喷射系统)、按各缸喷油器的喷射顺序分(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按有无反馈信号分(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 单点喷射系统是利用节气门开启角度和发动机转速控制空燃比的。单点喷射是在节气门上方装有一个中央喷射装置。27.单点喷射又称为节气门体喷射或中央喷射。 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进气道喷射和缸内喷射,多点喷射是在每缸进气门处处装有1个喷油器 同时喷射喷油正时的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作功行程的缸为基准。缺点是由于各缸对应的喷射时间不可能最佳,造成各缸的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顺序喷射正时控制其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定各缸工作位置。 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空气流量计确定喷油时间 8.一般在起动、暖机、加速、怠速满负荷等特殊工况需采用开环控制。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是对喷射正时、喷油量、燃油停供及燃油泵进行控制。 10.燃油停供控制主要包减速断油控制、限速断油控制 1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12.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电脑指令喷油 13.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装用的空气滤清器一般都是干式纸质滤心式。 16.各种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基本相同,都是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脉动阻尼器组成 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有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子系统组成。 电动燃油泵分类:按安装位置不同分(内置式【具有噪声小、不易产生气阻、不易泄漏、安装管路较简单】、外置式【串接在油箱外部的输油管路中】)、按其结构不同分(涡轮式、滚柱式【主要由燃油泵电动机、滚柱式燃油泵、出油阀、卸油阀,输油压力波动较大,在出油端必须安装阻尼减振器】、转子式侧槽式。)按照触发油泵运转的信号来源分(油泵开关控制、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 燃油泵概述:安全阀作用:【避免油管破裂或燃油泵损坏】、燃油泵中止回阀:【为了发动机熄火后密封油路,以便发动机下次起动更加容易】燃油泵工作只能使燃油在其内部循环,其目的是防止输油压力过高油泵转速控制方式:【利用串联电阻器、利用油泵控制模块控制】燃油泵的控制电路主要ECU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开关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三种类型。 19.脉动阻尼器的功用是衰减喷油器喷油时引起的燃油压力脉动,使燃油系统压力保持稳定 2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电磁式、霍尔式、光电式三种类型 26.对于喷油器一般要进行喷油器电阻检查、喷油器滴漏检查、喷油器喷油量检查 34.发动机起动后,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之前,ECU根据冷却液温度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48、空气流量计组成分类分类【叶片式、热式、卡门旋涡式】 20.热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元件是热线电阻可分为热线式、热膜式 21.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其检测方式可分为光学检测方式;超声波检测方式 57.EFI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接通ECU和其电源间的连线,其功能防止ECU电路的电压下降 节气门体组成分类组成【节气门、怠速空气道】、作用【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进气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分电位计式、触电式和综合式三种

汽车电控技术(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选用教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下》,冯崇毅、付百学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编:于京诺,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汽车电控技术简明教程》,郗沭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王遂双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潘旭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与装置》,皇甫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汽车理论》,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构造》,陈家瑞,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1. 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2. 电控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及技术要求 3. 汽车主要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 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5. 典型电控系统控制策略及系统设计 一、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现状 汽车电控技术包含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电控系统的工作目标就是提高汽车的整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其发展历程可为: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汽车电控→智能汽车。 目前汽车电控化和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汽车研发、生产水平和汽车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汽车电控技术也已成为国内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0~70年代)主要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如晶体管调压器、晶体管点火装 置。 第二阶段:(70~90年代)主要是将控制技术、微处理器及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用于解决机械系统无法解决的复杂控制问题,如发动机喷油和点火的精确控制。 第三阶段:(90~00年代)强调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主要是将汽车各电控系统进行集成、对整车综合性能进行优化。 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汽车控制系统网络化、故障诊断远程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并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如无人驾驶技术、驾驶辅助技术、智能交通 技术等。 微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及节能的重视给汽车电控技术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今,安全、节能和环保已成为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电控技术和人工智能已成为解决上述汽车技术难题,促进汽车工业进步的有效手段。 近些年,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驾驶员可以随时得到汽车运行参数、道路状况信息,可以优化出行路线、实现自动驾驶和故障远程处理等,从而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交通拥堵。 二、汽车电控系统开发流程: 1、开发目的:确定系统功能、结构及应用前景。 2、技术指标:系统应达到的性能指标。 3、技术路线:V字形开发流程。

汽车电控新技术与维修行业分析

汽车电控新技术与维修行业分析(刘杰) 摘要: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与汽车有关两大热点问题。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动力好、操作方便、行驶安全、乘坐舒适,并且更重要的是节能、环保,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方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是现代汽车新技术的核心正在快速发展中,呈现了电脑化、智能化、多样化态势。现代汽车被喻为“四个轮子的电脑”。汽车维修企业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者,应该主动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才能在的激烈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汽车;电控;新技术;维修行业 一、汽车电控新技术 现代汽车是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其中的电子控制技术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上的电控系统主要有:电子燃油喷射系统(EFI) 、电控点火装置(ESA)、废气再循环控制(EGR)、怠速控制(ISC)、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防滑控制系统(ASR)、电子控制悬架系统(ASS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AT)、电子助力转向(EPS) 、巡行控制系统(CCS)等。 汽车电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中枢(ECU)、驱动器和控制程序软件等组成,大体可分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综合控制系统,车身电子安全系统,信息通讯系统四个部分。 (一)发动机电控新技术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装置是根据各传感器测得的空气流量、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及工作温度等参数,适时调整供油量,保证发动机始终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分为单点喷射(SPI)、多点喷射(MPI)和缸内直接喷射3种型式。缸内直喷当前电控燃油喷射中的前沿技术,其喷油器安装在气缸盖上,工作时直接将汽油喷入气缸内进行混合燃烧。直喷技术的实现大大降低了汽油机的油耗,动力性能更为优越;配合其他机构使高空燃比稀燃技术得以实现。 2、电子点火控制系统 由微处理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器等构成。该装置根据传感器测得的发动机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点火时刻的调节,使发动机保证在最佳点火提前角(ESA)下工作,输出最大的功率和转矩,降低油耗和排放。目前出现了一种无分电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 ~ 2011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授课教师:计端 课程所属系(部):汽车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 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96 学分:5 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 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 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 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

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 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教学内容及过程: 知识讲授: ※1、概论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2、底盘方面的控制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 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 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 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60S 机械式 67S K,KE,D,型 73S L型 79S 集中控制 80S TBI 83S 单点,a/n

汽车电控技术发展

汽车电控技术发展:混动车电动车的未来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正式公布。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也将在近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国产化发展路线也将确定。 相比国外的新能源汽车进程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之前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众多厂家都纷纷表示要推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等新能源车型,但由于技术原因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都没有推出来,但,随着《通知》的颁布,相信新能源时代汽车时代即将绽放。 想必,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都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就目前国际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出来看,其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可替代能源三大方向上,其中,最受人关注的还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而这两种车型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电控技术。要了解这些新能源汽车,我们应该先了解其技术因素。为此,本文在这里就对这两种新能源车型原理做一个简单介绍。 油电混合动力车——发展快速,技术层面参差不齐 说起油电混动动力车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已经在国内上市很久的丰田普锐斯就是最早推出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早在1997年普锐斯就已经在日本上市销售,而在2006年普锐斯正式引入中国国内,历经4年时间,期间本田思域混合动力、F3DM等混动车型也慢慢的跃入人们的眼帘,混合动力车型也慢慢的为人们所接受。由于处在技术过渡阶段,目前,这种车型的数量在新能源车型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F3DM 思域混合动力 通常意义上的混合动力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包括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利用电能来减少汽油(或柴油)的消耗是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的方式:利用电动机瞬间高扭矩输出的特性,弥补、改善车辆启动、加速时能量消耗大的问题。同时,利用减速、刹车对电池进行充电,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

汽车电控单元

电控单元的具体功能有: ①喷油控制根据发动机进气量和转速,计算基本供油量,并根据压力和温度等信息进行修正,向喷油器发出喷油指令。 ②排气净化控制根据排气管中氧传感器的信号,自动调整供油量,精确控制空燃比。 ③点火控制根据发动机温度和负荷,计算最佳点火提前角。 ④怠速控制根据水温、气温及各种附件的负荷,控制怠速转速。 ⑤其他控制增压、冷起动、爆震、废气再循环、变缸工作转换、车速限制、自动变 电控单元的作用 电控单元(ECU)是电控系统的核心,安装在轿车右前轮罩后板处,主要由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供电电源电路及各种接口电路组成。 当整车供电后,ECU开始不断地定时检测备传感器及开关信号,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发动机各工况下的最佳供油量、最佳点火正时、最理想的怠速等。经输出驱动电路完戚对喷油器、点火组件、怠速直流电动机和空调系统的控制。 ECU还不断地对电控系统中各零部件的功能进行随时检测。一旦发现故障,立即将故障源以代码 的形式存储在ECU的指定单元中,并且根据故障的类型决定系统是否进入“跛行”状态。与此同时,令“发动机故障警报灯”点亮,告诫驾驶员应尽快维修。ECU是工作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指挥过程:“思考”、“指挥”,最终“确认”。 ECU就是发动机控制系统,Engine Control Unit,这是ECU的全称,ECU就是用来对发动机进行管理的。这个小东西每辆车上都会有,并且不管你开是的奔驰、宝马或者飞度、QQ它都是发动机上的重要部件。这东西没有好坏之分,不影响整个车的性能和价格。但如果要改装的话特别是对于有涡轮的车来说,改装ECU便可提升50%左右的性能。对于如何改装ECU会在以后的文章里为大家详解。 在1967年之前,汽油机的供给系统是由化油器来供油的,这与今天的电喷发动机原理完全不同,化油器利用节气门前后的压力差吸油,不仅无法精准地控制燃油补给量,更制约了汽车动力性和环保性能的提升。 电喷系统的工作特性在于“定量、定时”喷射燃油,发动机需要多少燃油,在什么时刻喷入,这与发动机的转速、空气流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还牵涉到水温、机油压力等各种各样的参数,这么多参数如何进行处理,并向喷射系统发出喷油指令呢?这就需要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介入了,ECU应运而生。 简单地说,ECU就像一台家用电脑,都是由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存储单元ROM+RAM组成。只是ECU的CPU无法像我们的电脑一样达到高速处理,一台车用ECU主频仅需数10KHz足矣,现在来说即使是再高性能的ECU也无法达到家用电脑的处理速度。输入/输出接口I/O等同于电脑的显示器、

汽车电控技术详细教案知识交流

部门:汽车工程系班级:13汽营汽车电控技术 项目:汽车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课时:2课时时间:第10周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汽车悬架系统概况 ·悬架系统的类型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点: ·了解悬架系统概况 ·熟悉悬架系统的类型 ·掌握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用·掌握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本讲主要内容: ·汽车悬架系统概况 ·悬架系统的类型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条件: 教材、悬架实物、常规教学工具 本讲教学要求 ·简介·悬架系统概况 ·重点讲解·电控悬架系统的功用、结构和原理 教学重点:·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控悬架系统的功用、结构和原理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解辅助教具

本讲教学内容:汽车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复习回顾电控自动变速器结构、功能 (针对自动变速器通过学生模拟4S店销售进行回顾) 实物展示 邀请学生亲自感受普通悬架 剖析普通悬架减振器原理分析不足引新课导入:汽车悬架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其什么作用?现代悬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求呢? 概述 汽车悬架是车身或车架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与轮胎共同作用,缓冲和吸收来自车轮的振动,使汽车平稳行驶。 (2)将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及其力矩传递到车身。 (3)将车身支承在前后车桥上,并保持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几何关系。 传统的悬架系统主要由弹簧、减振器、稳定杆等组成。为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要求悬架做得比较软。以满足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但这将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而使车身位移增大,这种位移的增大会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带来十分不利影响。反之,为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要求悬架要有较大的弹簧刚度和较大的减振器减振阻尼,以限制车身过大的运动。但这又会导致车身产生较大颠簸,从而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因此,传统的悬架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不断在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中寻求妥协。尽管近年来传统悬架在结构上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采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使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传统悬架仍然受到诸多的限制。如最终设计的悬架参数(弹簧刚度和减振器减振阻尼等)是不可调节的,使得传统悬架只能保证汽车在一种特定的道路和速度条件下达到性能最优的匹配,并且只能被动地承受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而不能根据道路、车速的不同而改变悬架参数,更不能主动地控制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 讨论:先进悬架具备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