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止血中草药

止血中草药

止血中草药
止血中草药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目录

1 概述

2 凝血机制

3 实验

4 药剂分类

5 中药药理

止血药 - 概述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止血药 - 凝血机制

止血药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近十几年来,以从蛇毒提取的止血酶类为主要成分的生化类止血药在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并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1、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

2、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用时要小心选择病人,必须明确有纤溶功能亢进,否则会将出血性疾病转变成致命的血栓病。对老年病人特别要小心。对有血栓性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

4、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除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额较大,剂型以冻干粉剂居多。据中国药学会相关统计,中国医院用止血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5亿元/年,年平均增长率4.59%,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用药水平,约有200家企业的产品参与止血药市场竞争。2004年根据全国16家抽样医院止血药销售金额推测,血凝酶的份额达33%,抑肽酶占15%,氨甲环酸占16%,凝血酶原复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止血药 - 实验

止血药

1、促进及抑制凝血作用实验法:

①凝血时间测定法。凝血时间的测定是观察中药对血凝机制有否影响的主要试验法。如发现中药提取物对凝血时间有所影响,可进一步考虑其他实验。所以本法也是筛选中药的常用筛选法。常用方法有玻片法及试管法。例如湖南医学院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氯化钙的促凝血作用。仿照上法,可进行大黄石灰水的止血作用试验。采用本法测定时,除比较正常动物与服药动物凝血时间的差异外,对测试中药可设几个剂量组,并可采用已知中药或合成药作为阳性对照组。如止血环酸或止血芳酸注射液,可作为对照药,另设一组。

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法。本法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的试验法。

③中药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关凝血因子的影响。在研究中药止血作用机制时采用。本法也是研究抗凝血药的常规筛选法之一。

2、纤维蛋白溶解实验方法:测定中药对纤溶过程的影响,也是发现凝血药和抗凝血药的重要试验方法。因为用药物干扰体内的纤溶过程,可以发生凝血或抗凝血的作用。一般先用全血或血浆凝块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然后再进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3、血小板功能实验:包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集实验。二者均有体外测定法及体内测定法。一般采用体外测定法。

4、血小板血栓实验:本法可反映整体动物血流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其血栓结构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此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除受药物作用外,也和血流速度。血小板数有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受到药物抑制时,血栓重量较轻,故从血栓重量,可测定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可用此法研究活血化瘀药的作用。

止血药 - 药剂分类

止血药

常用的止血药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三种:

1、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3、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简称抗纤溶药)。现分别介绍如下:

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有:

1、安络血,又名安特诺新,主要通过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使断裂的毛细血管回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鼻出血、咯血、血尿、视网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安络血常与维生素C合用以产生协同止血的作用。成人口服安络血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儿童减半。肌注安络血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减半。

2、脑垂体后叶素。本品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加压素能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使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由于肺小动脉收缩,可减少肺内血流量,降低肺静脉压力,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的血栓形成而达到止血。本品还可用于门脉压增高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500毫升中缓慢滴注。

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有:

1、维生素K1,是参与肝内凝血酶原合成的必要物质。故本品适用于由维生素K 缺乏所引起的各种出血疾患,如低凝血酶原血症、阻塞性黄疸及胆瘘患者手术前、新生儿出血性素质。由于本品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故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胆道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有解痉止痛作用。

2、止血敏(止血定),可增加血小板数量,并可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加速血块收缩,还可增强毛细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故可用于防治外科手术出血、紫癜,以及脑、肺、肝、消化道、泌尿道、眼底、齿龈等的出血。

抗纤溶药物有:

1、6-氨基己酸,对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达到止血目的。常用于外科手术出血、妇产科出血及肝硬化出血等。

2、抗血纤溶芳酸(氨甲苯酸),止血原理与6-氨基己酸相同,但效果比之强4~5借,对一般性渗血效果较好。

止血药 - 中药药理

止血药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况下既能在血管内不断流通,也能在损伤的局部发生凝固止血。当病理情况下,上述平衡被破坏,或发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体内凝血)。止血过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重要因素。如外伤出血,则见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破裂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及“凝血因子”,而组织液及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而参与血凝过程,于是血块形成,出血停止。另外,当纤维蛋白形成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经激活因子(组织激酶、尿激酶)作用而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纤维蛋白分解,将血管内的血块溶解,以恢复局部血流畅通。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现将血凝过程及血块溶解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以图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在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

止血中药具有加速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中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机理。凉血止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化瘀止血药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证;温经止血药用于阳(气)虚不摄之出血证;收敛止血药用于虚证出血和日久不止之出血病证。

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物时,要注意防止过用留瘀,变生他患。

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七、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复方有胶艾汤、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散、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上述止血方药,已有部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止血的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止血药 - 常用中药

止血药

三七

《本草纲目》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别名:参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广三七。

处方用名:三七。

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量:3-9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三七有缩短动物的凝血时间及缩短凝血酶元时间作用。

2、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时,能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

3、护肝作用:能促进肝糖元的积累。

4、抗生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小蓟 circium setosum/herba cirsii/ 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kitam.。C.Segetum

止血 hemostasis/hematischesis

小蓟

小蓟叶片呈黄绿,全缘微波或缺刻,

刺毛较小金黄色,甘凉止血清下焦。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莱CePhalanoplos segetum (Bge.)Kitam.或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Kitam.的全草。

[产地]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产。

[采收] 夏季花期采割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材形性] 刺儿菜茎呈圆柱形,具纵棱及白色柔毛,断面中空。叶互生,叶片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或微齿裂,具针刺,两面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生于茎顶,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刻叶刺儿菜叶缘羽状深裂。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炮制] 小蓟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拌去泥沙,和清水喷洒湿润,焖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约0.6-0.9cm小段,晒干。

小蓟炭取净小蓟段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翻炒至表面约七成显炭黑色,存性,并见有火星,喷淋少许清水,灭净火星,微炒干,取出摊晾。炒炭后可增强其止血的作用。

[成分] 全草含刺槐素--7一鼠李糖葡萄糖甙、芸香甙、原儿茶酸、咖啡酸、氯原酸等;刺儿莱并含生物硷、皂甙。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肝经。

[功用] 凉血止血,消散痈肿,利尿。用于尿血、崩漏、咯血,鼻衄、血淋、疮痈、湿热黄疸、肾炎、高血压。

[处方名] 小蓟小蓟炭

[用量、用法] 9—15克,鲜品30-60克,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 1.以生用为宜。2.不宜久煎。

[保贮] 放木箱或袋内置干燥处通风处。

按:湖北、湖南、广东有时将大蓟的根(见大蓟)作小蓟用。

仙鹤草

《滇南本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别名:脱力草。

处方用名:仙鹤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吕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常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叶、地榆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

用量:9-30克,大剂量用60克。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仙鹤草浸膏及仙鹤草素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收缩周围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还能增加血小板数量。

2、驱虫作用:仙鹤草根及冬芽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主要作用于头节,对颈节及体节也有作用;仙鹤草茎叶可抑制阴道滴虫。

3、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及

《本经》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

处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苦、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胃、肝经。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用,即乌芨散。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

用量: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蒲黄

《本经》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

处方用名:蒲黄、炒蒲黄、酒炒蒲黄、蒲黄炭。

药用部分:花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心经。

功能:收涩止血, 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地榆

《本经》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

处方用名:地榆、地榆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可用于诸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证。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合用;治血热崩漏,可与生地、黄芩、炒蒲黄、小蓟等配伍;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2、是治疗烧、烫伤的要药,常用生地榆研细粉末麻油调敷。

3、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症,单用本品煎浓汁,纱布浸湿外敷。

用量:9-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侧柏叶

《别录》

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及叶。

别名:柏叶、扁柏叶。

处方用名:侧柏叶、侧柏炭。

药用部分:嫩枝及叶。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止咳祛痰,乌须发。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各部位出血证。可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伍生地、生艾叶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或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侧柏叶末与红枣浓煎代茶或制成片剂。

3、用于血热之头发早白,常与制首乌、生地、女贞子等合用。

用量:9-15克。

小蓟

《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莱的全草及地下茎。

处方用名:小蓟、鲜小蓟、小蓟炭。

药用部分:全草及地下茎。

性味:甘、凉。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消散痈肿,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因本品尚有利尿之功,故擅治尿血,常与蒲黄、木通、滑石等南用。

2、用于热毒疮痈。可单用内服,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敷。

用量: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

白茅根

《本经》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

处方用名:茅根、白茅根、鲜茅根。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膀胱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尤以尿血为佳,单用力弱,常配伍生地、侧柏叶、小蓟、蒲黄等同用。

2、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治肾炎水肿,常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治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常与车前草、木通、瞿麦等配

伍;治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金钱草、栀子等配伍使用。

3、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

茜草

《本经》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村植物茜草的根。

别名:茹蘧、活血草。

处方用名:茜草、茜草根、茜草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经。

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尤以血热崩漏最为常用,常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血滞经闭,单用力薄,常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等,常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用量:9-15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