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Word版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Word版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Word版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Word版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2、控制胃内容物返流使病人采用半卧位,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3、使用硫糖铝替代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因此应合理使用,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二、切断传播途径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洗手。2、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液等呼吸道治疗设备的污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等进行更换消毒,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3、隔离措施对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人或携带者必须隔离。对高危病人如器官移植、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四、护理工作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2、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

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3、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4、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5、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切开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时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2020实用】医院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 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严格执行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构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实用医院制度 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 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热烈欢迎三甲评审工作组莅临检查指导 全院参与,共创“三甲”。 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誓过三甲

重症肺炎的诊断规范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 10 ×109 / L 或< 4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 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 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 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 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 2<60mmHg, 氧合指数( PaO 2 /FiO 2 ) <300, 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 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⑥少尿: 尿量<20mL/h, 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 中晚发性发病( 入院>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400mL) 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250 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12kPa( 90mmHg) ; 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

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5052354.html, 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 作者:袁玉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043-01 “上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也就是普通感冒,是鼻腔、喉部和咽部等发生的急性炎症的总称。上感在广义上指包括普通感冒、喉炎、病毒性咽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组成的疾病;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具有自限性的特征,但存在较高的发生率。 每年成人可发生2~4次,而儿童则会每年发生6~8次。该病不受时间限制,在冬春季节相对较多。 其中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占70%~80%,而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20%~30%。另外如淋雨、受凉、过度疲劳、气候突变等会降低呼吸道或局部防御能力的各种因素也会为从外界入侵或原已在上呼吸道存在的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加快,促使该病发生。免疫功能低下、老幼体弱、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都是易感人群。 1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普通感冒。发病比较急,起初表现为咽痒、咽干或烧灼感,起病数小时或同时会伴随鼻塞、打喷嚏、鼻涕清水样等症状,会出现咽痛现象,还可能会因耳咽管炎对影响到听力,也可能有声嘶、流泪、少量咳嗽、呼吸不畅、味觉迟钝等情况。通常不表现出发热或全身出现症状,或只有轻度头痛、畏寒或低热情况。 (2)病毒性咽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主要表现为咽部有灼热感及发痒,没有持久性疼痛,也没有突出表现。声嘶、咳嗽时疼痛、讲话困难等都属于其临床表现症状,常伴随着发热、咳嗽或咽炎等现象。 (3)疱疹性咽颊炎,一般表现为发热、咽痛明显,大约持续一周。通常在夏季发作的情况较多,儿童较常见。 2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的區别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内在存在一定联系,人体上呼吸道抵抗力会在感冒后明显下降,因此而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解读

https://www.doczj.com/doc/395052354.html, 欧洲呼吸学会 诊 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 www bronchoscopy cn https://www.doczj.com/doc/395052354.html, 张杰

简要介绍2005年12月欧洲呼吸学会(ERS)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 病协会(ESCMID)共同颁布了“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包括了3种最常见的社区成 人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慢塞肺疾病急重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 既往CAP指南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临床证据不 充分,且仅限于CAP,较少提及AECOPD的诊治。2005年 ERS与ESCMID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回顾分析了近4000 篇 文献,共同修订了这个指南,并在这个指南中首次推荐了 AECOPD的诊治方案。

国内解读的文章 何权赢: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的启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6~657。 曹彬,蔡柏蔷: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 指南》简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 指南》简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0):717~720。 张静萍陈佰义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临床微 张静萍,陈佰义: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临床微 生物与感染病学会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 南的修订,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南的修订中华内科杂志)1030~1034。

解读内容门诊处的相关问题 LRTI处理的相关问题 LRT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LRTI在门诊的治疗 住院LRTI处理的相关问题 CAP AECOPD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 LRTI的预防 非疫苗接种预防LRTI 疫苗接种预防LRTI

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1

关于加强今冬明春学校、托幼机构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区卫生局: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等)的流行高发季节,11月份以来我区多间学校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根据XX市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做好我区今冬明春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应对聚集性疫情,严防重大疫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的门诊管理,落实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基层防保机构除通过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系统疫情监测网络发现疫情外,还必须积极与教育部门紧密沟通合作,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和信息上报工作,密切留意学生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主动搜索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二、认真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医疗单位应组织学习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处理原则,切实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准确、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定期分析辖区及周边地区的疫情动态,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加强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 督促学校、幼托机构等人口集中的单位积极采取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措施的落实,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注意保暧和休息。加强室内的通风和换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有病及时就医,以减少相互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四、增强易感人群的免疫力,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和使用其它预防药物 重点对集体单位开展流感疫苗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小学生、托幼儿童是重点对象。此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预防。 附件: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流行性感冒工作指引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提倡半卧位,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3)用硫糖铝防治消化应激性溃疡,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4)呼吸道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抽取引流,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 (5)对外伤、高危手术者采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6)用大环内酯抗生素破坏和减少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它抗生素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7)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药敏指导下选择有效抗生素。 2、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1)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 (2)接触病人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

(3)加强对共用器械如呼吸机气路管道、喷雾器及其它器械的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灭菌,并做好对共用器械的终末消毒。 3、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 (1)术前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并指导和协助术后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 (2)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 (3)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4)加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大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隔离,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者也应进行隔离。 (5)对粒细胞缺陷者和器官移植者采用保护性隔离。 (6)对特殊人群可试用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Y干扰素、抗内毒素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拮抗剂等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世界范围内呼吸道感染是严重的医疗问题, 占发病率和死亡率的10%,占抗菌素使用的75%。 1.呼吸道正常菌群 口腔: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厌氧球和杆菌、白念珠菌。 鼻咽部: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嗜血拟杆菌属、厌氧球菌、白念珠菌。 2.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葡萄球菌: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腐生、溶血等30余种),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株对现有所有β内酰胺药物耐药 肠球菌属:耐药 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李斯特菌 厌氧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 不典型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军团菌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糖不发酵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真菌: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卡氏肺孢子菌 病毒 3. 肺炎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含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 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4.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 肠杆菌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假单孢菌,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金葡菌,军团菌 5.经验性抗菌药物选药依据:(1)院内或院外感染最可能的致病菌(2)本地区及所在医院细菌的耐药性动态(3)所选抗菌药物对可能致病菌的有效性(4)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基本知识(5)是否已用过抗菌药物,无效的原因(6)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7)有无肝、肾功能减退。 6.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分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多肽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 7依据PD/PK的抗生素分类: (1)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两性霉素B,杀菌取决于峰浓度(2)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菌作用与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3)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长:阿奇霉素,碳青霉烯类,唑类抗真菌药,时间依赖且PAE或T ?较长

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与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与治疗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探讨头孢噻肟钠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6月的360例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及治疗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回忆、整理、归纳、对比等方式对治疗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以提高下呼吸感染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治疗风险。结果显效280例,约占患者总数的77.8%;有效33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94.2%;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1例。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多会用到抗生素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症用药是确保治疗有效性的根本,同时要注重基础治疗的配合,以确保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下呼吸道感染;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症状;用药效果;治疗安全性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占比例最大的为肺炎。发病时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当前,由于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因素复杂,用药也较为多元化,有效的选择用药是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根本。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4年1月~6月的360例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及治疗进行观察、记录,并對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164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28±1.3)岁。临床中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咳嗽、发烧、声音嘶哑等症状。 1.2方法针对患者病情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坚持基础的祛痰、平喘、止咳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适当运动。并从中抽取100例患者进行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均采用静脉注射,用药严格遵照医嘱,A、B组患者病情程度、用药疗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用药办法。 2结果 以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含量为评判标准,其中治疗效果明显的28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含量均恢复正常,这部分患者约占患者总数的77.8%;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有效果、有好转,这类患者有33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94.2%;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1例,约占患者总数的6%。 A、B组治疗效果件表1,表2。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2、控制胃内容物返流使病人采用半卧位,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3、使用硫糖铝替代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因此应合理使用,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二、切断传播途径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洗手。2、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液等呼吸道治疗设备的污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等进行更换消毒,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3、隔离措施对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人或携带者必须隔离。对高危病人如器官移植、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四、护理工作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2、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

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3、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4、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5、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切开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时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建立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患者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人肺。 (6)吸氧患者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h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人。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

进排痰。手术患者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预防控制制度 1、各科室应当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工作规范,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关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工作措施。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总务部门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雾化器等附件应达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管路最低处,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应24小时更换。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8、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罩,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9、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10、怀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当尽快采取痰液送微生物培养,发现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控制要点分析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控制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控制要点。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我市中心医院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总结该疾病的特点,对控制要点进行研究。结果通过总结该疾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已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其中在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4.7%,平均住院时间(12.5±4.7)d。结论早期了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并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病情的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point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3to-2016 in Februa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ference objects. Resul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given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35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patients were controlled,and has cured,the cure rate is 100%,of which 2 ca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fection rate was 4.7%,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12.5±4.7)d. Conclusion E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an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Characteristics;Control points 近些年来,临床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这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是主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种[1]。本文主要将来我院就诊的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总结该疾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到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4.6± 2.7)岁;其中在临床症状方面,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中发热有20例,咳嗽30例,呼吸急促10例,腹泻或者呕吐5例,伴有低氧血症1例。 1.2方法 1.2.1临床特点该疾病的发病特点主要由以下几点:①传播途径多样:该疾病可以通过飞沫、尘埃、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该疾病也

中药治疗肺炎方剂有哪些

中药治疗肺炎方剂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中药治疗肺炎方剂有哪些*二、如何进行肺炎检查*三、得了肺炎吃什么好 中药治疗肺炎方剂有哪些1、中药治疗肺炎方剂有哪些 1.1、中药处方一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1.2、中药处方二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2、成人肺炎早期有哪些症状 2.1、有大部分的肺炎患者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就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咳痰以及胸口疼痛等症状,还有少数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咯血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在这些症状出现之后患者还会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的症状表现,要是患者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患有了肺炎。 2.2、还有的肺炎患者在属于病毒性的肺炎,这种疾病大多都

是由于多种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支气管肺炎疾病,这种疾病大多都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其临床症状表现也是比较轻微的,患者的早期症状只会出现干咳、发热、呼吸困难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表现。 3、肺炎患者日常如何护理 3.1、一般护理:嘱病人卧床休息,病室要求空气要新鲜,温度达18~20℃,湿度为60%,环境要清洁舒适,开窗通风时应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高热的病人机体代谢增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3.2、高热期的护理:高热时,首先给予物理降温,可用水袋冷敷前额或用50%的温水酒精擦拭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每次擦拭20分钟左右,待半小时后测试体温,并记录于体温记录单上。酒精擦浴时应用温度为37℃的酒精,稍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同时要注意遮盖病人,以免受凉。 如何进行肺炎检查1、血常规:其中包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故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机体反应状态及预后。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60百分之;病毒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学会相应的预防知识和护理技巧。 2.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主要加强体育 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 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 3.积极防治各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等,按时预防 接种。 4.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 离患儿。 5.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过冷过热,鼓励 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 2、促进舒适保持室温18~20℃,湿度50%~60% 以减少空气 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保持口腔及鼻孔周围的清洁,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以免影响呼吸。鼻塞者可用麻黄素溶液于喂奶前15分钟滴鼻。 3、发热的护理发热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每4小 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为超高热或高热惊厥史者须1~2小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有高热惊厥病史者则应及早给予处置。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有 呼吸困难者,应少食多餐,并供给充足水分。 5、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及精 神状态,有无皮疹、恶心、呕吐、烦躁等,以早期发现某些传染病的前驱期症状,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咽部充血、水肿情况,可给于雾化吸入。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预防控制制度 1、各科室应当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工作规范,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关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工作措施。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总务部门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雾化器等附件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

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管路最低处,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应24小时更换。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8、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罩,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9、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10、怀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当尽快采取痰液送微生物培养,发现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比例最大的病种。 按照解剖部位来分,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上呼吸道包括了鼻、咽部和喉部。 感染的发展多数按照由浅及深的规律,一般先是感染鼻咽喉,如果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支气管,再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肺泡 鼻、咽、喉——————支气管——————肺泡 在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感冒: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感冒是指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的一组综合症群,其实在医学上是没有“感冒”这样一个术语的。“感冒”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我对照了一下,我认为,感冒实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急性鼻炎(流涕和喷嚏)为主要症状。 咽喉发炎:这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也没有这样的术语的。儿科医生看病是必看咽喉的,如果他看到咽喉部红肿,说明咽喉有炎症,有些医生就会很通俗的说咽喉发炎了。其实,咽喉只是上呼吸道的一个部分,就象冰山露出水面的一

角,看不到的部分,也是一样有炎症的。所以咽喉炎实际也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两种通俗的说法“感冒”和“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涕、喷嚏、咳嗽。 其中发烧是最多见的症状,往往家长也最紧张。如果一个婴幼儿因发烧来就诊,作为医生,我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因为最常见。 所以,今天的重要内容就是发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感染,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原因,作为家长,不需要全部知道。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病毒和细菌,这两种是最常见的,当然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 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多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感染主要是见于免疫缺陷、病程很长和滥用抗菌素的病例,很少见。 作为家长,要重点认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两种主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