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

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

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

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⑤“厄尔尼诺”现象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⑤

C.全部D.只有③

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或通入)下列物质后,小球沉到水底的是()。

A.HCl B.NH3

C.浓H2SO4D.浓HNO3

5.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 .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1 mol Cu 和足量稀HNO 3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pH =1的溶液中,Fe 2+、NO -3、SO 2-4、Na +不能大量共存

D .铁溶于稀HNO 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 +8H ++2NO -3===3Fe

2++2NO ↑+4H 2O

7.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B .实验室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NH 3

C .实验室可用CCl 4检验NO 2和溴蒸气

D .在常温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的

8.(2012鞍山质检)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铜片、银片、铁片、铝片分别置于四个小烧杯中,然后分别加足量的浓硝酸,放出NO 2气体最多的是( )。

A .铜片

B .银片

C .铁片

D .铝片

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 .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 mol·L -1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 mol·L -1稀硫酸反应

B .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 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C .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D .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该反

应原理可用“较强酸H 2CO 3制弱酸H 2SiO 3”来解释

1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同一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B.NH3(H2O含酚酞)产生喷泉得到红色溶液

C.SO2(品红稀溶液)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D.HCl(AgNO3溶液)产生喷泉得到白色悬浊液

12.关于硝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与浓盐酸一样,在空气中出现白雾

B.硝酸见光分解和受热分解产物相同,都是NO2、O2和H2O

C.NO2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所以NO2是硝酸酸酐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

13.(2012四川理综)(17分)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制取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

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 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14.(2012山东青岛高三质检)(1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适量的铜片和过量的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欲使反应现象更明显,应向小烧杯中加入________。

a.粗铜片b.纯铜片

如果反应中加入的是含少量铝的粗铜,则反应中会形成无数微电池。请写出微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工业上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气体,常使用NaOH溶液。欲使NO和NO2被充分吸收,则NO和NO2的体积应满足________。(NO+NO2+2NaOH===2NaNO2+H2O)

a.V(NO)>V(NO2)

b.V(NO)<V(NO2)

c.V(NO)≤V(NO2)

15.(2012江苏化学)(12分)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一定条件下,NO与NO 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解析:欲使小球沉到水底,则需使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减小,故只有通入NH 3。

5.C 解析: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NO 因与空气中的O 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 2,同时还含有N 2,所以想得到较纯净的NO ,必须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6.C 解析:A 项,NO 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O 2氧化为NO 2;B 项,

n (NO)=1 mol ×23=23mol ,N (NO)=23

N A ;C 项,pH =1时,NO -3氧化Fe 2+;D 项,溶液变黄,Fe 被HNO 3氧化为Fe 3+。

7.B 解析: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此反应常用于检验蛋白质,A 正确。NH 4Cl 分解生成的HCl 和NH 3遇冷又生成NH 4Cl(在试管中凝结),B 错。NO 2不溶于CCl 4,Br 2易溶于CCl 4,根据CCl 4层的颜色区分红棕色气体是NO 2或是Br 2,C 正确。在常温下,稀硝酸能氧化铜,而浓硫酸不能氧化铜,由此可推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D 正确。

8.A 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同质量的Cu 比Ag 放出的NO 2多,Fe 、Al 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

9.B 解析:A 项在硫酸酸化条件下,NO -3继续氧化铜屑;C 项是因为粗锌与稀H 2SO 4会形成原电池,加速反应;D 项为非水溶液中的反应,不能用来解释。

10.B 解析:A 项使淀粉变蓝的是Cl 2置换出的I 2;C 项溶液中还可能有SO 2-3;

D 项是因浓硫酸与Cu 常温下不反应。

11.A 解析:CO 2既不溶于NaHCO 3溶液,也不与NaHCO 3溶液反应,故不产生喷泉,A 错;NH 3(H 2O 含酚酞)极易溶于水(1∶700),产生喷泉得到红色溶液,B 对;SO 2(品红稀溶液)易溶于水(1∶40),产生喷泉,并且SO 2使品红稀溶液退色得到无色溶液,C 对;HCl 与AgNO 3溶液反应,产生喷泉得到白色悬浊液(AgCl),D 对。

12.C 解析:3NO 2+H 2O===2HNO 3+NO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HNO 3的酸酐是N 2O 5。

13.答案:(1)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NH 4)2SO 4+Ca(OH)2=====△2NH 3↑+2H 2O +CaSO 4

②B

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 3+

H 2O NH 3·H 2O NH +4+OH -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5V 1∶7(m 1-m 2)

(5)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解析:(1)仪器a 是圆底烧瓶。(2)连接导管,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轻轻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①仿照NH 4Cl 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NH 4)2SO 4+Ca(OH)2=====△CaSO 4+2H 2O +2NH 3↑。②浓氨水与固体

NaOH 混合即可制得氨气,且两种物质混合就无法控制反应随关随停,不需要选用C 装置,选用B 装置即可。③固体NaOH 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 3的挥发,溶液中OH -浓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都使NH 3+

H

2O NH 3·H 2O NH +4+OH -向逆反应方向即生成NH 3的方向移动。(4)

由反应前后氧化铜减少的质量即可求得氨气被氧化生成水的质量为98(m 1-m 2)g ,其

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8(m 1-m 2)mol ;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V 122.4×2 mol ,则氨分子

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V 122.4×2 mol ∶18(m 1-m 2)mol =5V 1∶7(m 1-m 2)。(5)未参加反

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小。可以选用只吸收水分而不吸收氨气的药品(如碱石灰等)及相应的装置。

14.答案:(1)①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 ②小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③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 ④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2)a 2H ++NO -3+e -===NO 2↑+H 2O

(3)反应体系密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4)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为NO 气体

(5)c

解析:(1)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NO 2+H 2O===2HNO 3+NO 、2NO +O 2===2NO 2,使大烧杯内压强减小,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2)加入粗铜片可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铜、铝、浓硝酸形成原电池,硝酸根在正极得电子。(3)该装置的优点是反应体系密闭,对环境无污染。(4)NO 遇空气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来检验NO 的存在。(5)根据反应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和NO +NO 2+2NaOH===2NaNO 2+H 2O ,为了保证气体被完全吸收,则V (NO)≤V (NO 2)。

15.答案:(1)c (N 2O 3)c (NO)·c (NO 2)

(2)使尾气中的NO 、NO 2被充分吸收 Ca(OH)2

(3)排放气体中NO 含量升高 产品Ca(NO 2)2中Ca(NO 3)2含量升高

(4)3NO -2+2H +===NO -3+2NO ↑+H 2O

解析:(2)气体上升,液体下降,这样气液接触充分,使尾气被充分吸收;分析加入的原料及生成物,只有Ca(OH)2微溶于水,Ca(NO 3)2易溶,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OH)2。

(3)当n (NO)>n (NO 2)时,NO 过剩;当n (NO)<n (NO 2)时,NO 2过剩,剩余NO 2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NO 3)2。

(4)依据化合价守恒,NO -2生成NO 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NO -2中氮

元素的化合价也一定升高,可能生成NO -3或NO 2,但在水溶液中NO 2会与水反应

生成NO -3,所以最终产物为NO -3,补上H +及H 2O 配平即可。

16.答案:(1)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放热

(3)浓硫酸 生成的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NH 3

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1NH4Cl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氨的催化氧化,首先要制备NH3和O2,可得出装置1的作用:制备NH3和O2。在装置2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

(3)利用装置3除去H2O及未反应的NH3,在装置4中NO被氧化为NO2。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5)装置5是制备NH3和O2。

1992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题 第1卷(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A 电石CaC2 B 冰晶石Na3AlF6 C 萤石MgF2 D 石灰石CaCO3 2、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烧瓶, 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②③⑤ B ③⑥⑦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 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 漂白的草帽久置与空气中变黄 D 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 子个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③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CO、H2、CH4 B H2、O2、Cl2 C CO、O2、H2S D SO2、NH3、CH4 6、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为 A n(A-N+8)/(A+16) B n(A-N+10)/(A+16) C (A-N+2) D n(A-N+6)/A 7、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 B 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少 C 溶液的[OH-增大 D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8、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10、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1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得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30%得溶液时,可采用适宜的方法是 A 常压蒸馏 B 减压蒸馏 C 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 加压蒸馏 1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13、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CO2。若测得N2和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4、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醋酸和小苏打溶液反应:H++HCO-3=CO2↑+H2O B 硫氢化钠的水解:HS-+H2O==H3O++S2- C 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nO-4、K+、Na+、SO2-4 B K+、Na+、AlO2-、Cl- C Cl-、NH+4、Mg2+、NO3- D Ba2+、K+、S2-、SO2-4 16、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5KCl+KClO3+3 H2O C 3H2O2 +2KcrO2+2KOH =2 K2CrO4+4 H2O D 3CCl4+K2Cr2O7=2 CrO2Cl2+3COCl2+2KCl 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 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18、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 比为A 1:2 B 2:1 C 1:1 D 3:2 19、下列各组物质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 H2SiO3⑤Mn2O7HMnO4,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③④ 20、将体积都为10L、PH值都为3 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毫升和b毫升,测得稀释 后溶液的PH值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A a=b=100ml B a=b=1000ml C ab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1、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溶液:①O2②Cl2③SO2④CuSO4,能使溶液PH 值减小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都生成氯气0.15mol C 在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D 少量CO2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198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198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原子量:H—1 S—32 C—12 O—16 N—14 Na—23 一、(共25分) 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本小题不给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漂白粉 B.冰、水混合物 C.汽油 D.铝热剂 2.下列式子中真实表示分子组成的是() A.NaCl B.SiO2 C.MgSO4D.P4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来提纯物质的是() A.蒸馏 B.萃取 C.重结晶 D.滴定 4.下列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A.Cl B.S C.Br D.F 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烷与乙烷 B.丁烯与丁二烯 C.丙醛与丙酮 D.乙醇与丙醇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7.反应:A(气)+2B(气)2C(气) -Q达到平衡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平衡不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慢,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8.A升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摩尔铝离子,则此硫酸铝溶液的摩尔浓度是() A. B A M B. 2A B M C. B 2A M D. A 2B M 9.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化合物是() A.FeCl2 B.Al2S3C.CuCl2D.Mg3N2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以上三种叙述都正确 11.原子核外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一组原子是() A.H、Al、S B.B、F、N C.Li、H、P D.Mg、Cl、O 12、下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C6H5ONa B.Na2CO3C.Ca(OH)2D.NaAlO2 13.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的是() A.K+B.Ar C.S2-D.Cl- 14.下列物质加入氨水中,既能使氨水的电离度增大,又能使溶液的PH值降低的是() A.少量盐酸 B.少量烧碱 C.少量NaCl固体 D.少量NH4Cl固体 15.某阳离子M 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 A-x-n B.A+x+n C. A+x-n D.A-x+n

201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 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木炭燃烧 D、糯米磨粉 28、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9、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A、BaCl2 B、CaCO3 C、K2CO3 D、NaCl 30、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蔗糖 C、植物油 D、大理石 31、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钙 B、甲烷 C、碳酸 D、二氧化碳 32、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33、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0 C、-1 D、-2 34、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KCl B、NaOH C、NH4Cl D、BaSO4 35、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 36、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 ?点燃2NaCl ??CaCO3+ CO2↑+ H2O B、2Na + Cl2??→ C、2Mg + CO2? ?点燃2MgO + C D、AgNO3 + NaCl →AgCl↓+NaNO3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及word解析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 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答案】D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 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他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选D 2.氰酸铵(NH 4OCN)与尿素[CO(NH 2 ) 2 ]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他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选C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232Th 230Th的质量分别是232,230 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的平均值,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 60 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 【答案】A 【解析】A项变化客服的都是分子间力,正确,硅和C50的融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分子间力, B项错误,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离子键,C项错误,溴和汞的气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分子间力金属键,D项错误,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 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 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和OH- B.CO和N 2 C. HNO 2 和 NO 2 - D.CH 3 +和NH 4 +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 相似。由此可推测 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BeBr 2 高 D.不与NaOH溶液反应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CH=CH 2 (g)+2 H 2 (g)→CH 3 CH 3 CH 2 CH 3 (g)+236.6 kJ CH 3-C≡C- CH 3 (g)+2 H 2 (g)→CH 3 CH 2 CH 2 CH 3 (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氮的循环 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应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课标2大纲北京上海广东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 Y3+C.Y3+Z2―D.X+Z2― 4.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5.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B、CrO42―、Br―、Cl― C.Br―、Cl―、CrO42―D、Br、CrO42―、Cl― 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7.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 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 填写姓名。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 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 94与U P 239 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 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 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 NH 4+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 测BeCl 2

2013年上海高中化学会考试卷(含答案)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跳墙那些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 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其余各大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硫B.氯C.铝D.镁 2.下列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N2B.Cl2C.Br2D.I2 3.钼可用于制导导弹,钼的同位素94Mo所含的中子数是 42 A.42 B.47 C.52 D.94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aOH B.CH3COOH C.H2O D.CO2 5.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物质是 A.KI B.I2C.KIO3D.HI 6.不属于石油分馏产品的是 A.石蜡B.天然气C.汽油D.沥青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 B.SO2C.Cl2D.HCl 8.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下列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溴B.硫化氢C.品红D.氢氧化钙 9.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氯化铵溶于水D.氢氧化钠溶于水 10.分离苯和水,应选用的装置是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11.25℃时,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 A.2 B.5 C.9 D.12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2(g)2HI(g),0~5min内H2的浓度减少了0.1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用HI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min)]为 A.0.01 B.0.04 C.0.2 D.0.5 13.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是 A.锌电极是正电极 B.锌电极得到电子 C.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D.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存在大量H+、Br—和C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 A.OH—B.Ag+C.CO32—D.NO3— 15.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铝溶液反应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16.右图是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B.生成1molHCl(g)需吸收92.3KJ的能量 C.H2(g) + Cl2(g) →2HCl(g) + 184.6KJ D.H2(g) + Cl2(g) →2HCl(g) + Q (Q>184.6KJ) 17.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 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 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NH 4+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BeBr 2高 D.不与NaOH 溶液反应 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3 CH 2 CH 3(g )+236.6 kJ CH 3-C ≡C - CH 3(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3(g )+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0. 右图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教案-新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 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第1课时 【复习】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 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 赏析:考察核素与同位素,Pv 与U 是不同元素,不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不同。U P 238 94与 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选择D 。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 .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赏析:考察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而变质。选择A 。 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丙烯 D .1,3-丁二烯 赏析:考察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关系。高分子是聚乙炔,单体是乙炔。选择A 。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赏析:考察作用力类型。石蜡→液体石蜡,破坏范德华力;液体石蜡→石蜡蒸气,破坏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是裂化反应,破坏共价键。选择B 。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升华 B .萃取 C .纸上层析 D .重结晶 赏析:考察溶解度概念。升华与熔点、沸点相关,与溶解度无关。选择A 。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 .碱性:KOH>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K C .酸性:HClO 4 >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Al 赏析:考察元素周期律。相对原子质量:Ar>K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选择B 。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 .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 .CH 3+和NH 4+ 赏析:考察微粒中的电子数。CH 3+和NH 4+电子数不同,前者8个,后者10个。选择D 。 8.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 .熔融态不导电 B .水溶液呈中性 C .熔点比BeBr 2高 D .不与NaOH 溶液反应 赏析:考察晶体类型。从材料分析,BeCl 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水解使溶液呈酸性,熔点比BeBr 2低,能与NaOH 反应。选择A 。 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3(g )+236.6 kJ

上海市黄浦区2013年高考二模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化学试卷2013.4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I-127 Be-9 Na-23 Mg-24 Al -27 K-39 Ca-40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物质的存在、获取和应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溴、碘元素虽然在海水中含量较低,但人类获取溴、碘还是来自海洋资源 B. 饮用水可以用明矾、漂粉精来净化,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 煤干馏是为了获得锻炼烯烃 D. 脂肪与石蜡都可以通过石油分馏获取 2. 下图是某反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对该过程的相 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有一种物质过量 B. 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生成了两种产物 3.下列化学表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晶体 B. 的电子式 C. 乙烯比例模型 D. 碳原子中能量最高电子的电子云图 4. 已知(,其中“aq”表示“溶 液”),关于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Q值与实际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无关 B.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若其他条件不变,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反应热将大于Q kJ 5.一定条件下,有关下列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硫、硫化氢都可与溴水反应 B. 乙醇、乙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C. 碳酸所对应的钠盐都只能与酸反应 D. 淀粉、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晶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周期、同主族非金属单质熔沸点都是第三周期大于第二周期 B. 的沸点高于,是因为键能大于键能 C. 高熔点的固体如果不是离子晶体、则一定为原子晶体

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S 与金属反应 Cu: Fe:表现性 与非金属反应 O2:,表现性 H2:,表现性 与强氧化剂反, 应(如浓硫酸):表现性 与热的强碱反应(如NaOH溶液):3S+6NaOH=====2Na2S+Na2SO3+3H2O,既表现性又表现性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硫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认识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O、S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4.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5.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理解SO42-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6.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高考预测】 氧族元素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硫及其化合物硫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试题常以化工生产或环境保护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和计算。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 SO2、H2S、SO32-的还原性;O3、H2O2的强氧化性; 3. 环境保护,消除硫的氧化物污染的综合应用。 一硫单质 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___________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物的硫主要以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硫的物理性质硫俗称________,是一种____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____,微溶于________,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3.硫的化学性质 例1、(2013·上海化学·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X Y A SO2 H2S B Cl2 CO2 C NH3 CO2 D SO2 Cl2 【答案】B 二硫的氧化物 1.SO2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 △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As-75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Pu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u 238 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Pu 238 94与Pu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Pu 238 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 23894与Pu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Pu 238 94与U 23892是两种不同的元素,Pu 23894与Pu 23994的质子数相同(质 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 正确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 .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氢硫酸、硫酸亚铁、苯酚均具有还原性,露置于空气中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过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H2O 、CO2反应而变质,所以选A 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 能力大幅度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丙烯 D .1,3-丁二烯 答案:A

2013年高考真题----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凃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试务必将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8 Na-23 S-32 Ca-40 Fe-56 Ni-59 Cu-64 Br-8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1.D【解析】地沟油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二者点燃时都能燃烧,A项错误;地沟油、矿物油均属于混合物,二者没有固定沸点,B项错误;地沟油、矿物油二者的密度均比水小且都不溶于水,与水混合都浮在水面上,C项错误;加入足量NaOH溶液,矿物油不发生反应,液体混合物分层、地沟油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甘油、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混合液不分层,D项正确。 2.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2.C【解析】氰酸铵属于铵盐,是离子化合物,A项错误;尿素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氰酸铵与尿素的分子式均为CON2H4,因此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而氰酸铵与尿素属于化合物,D项错误。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3.D【解析】Th有质量数为230、232的两种同位素,因此无法确定Th的质量数,A项错误;不知230Th与232Th的丰度,无法确定Th的相对原子质量,B项错误;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而232Th转化为233U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项错误; 230Th与232Th互为同位素,二者化学性质相同,D项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