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概述

法律概述

法律概述
法律概述

第一章法律概述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法的作用、特征及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的效力,会分析简单的法律关系

重点:法的作用、效力

难点:分析法律关系

学时分配:3学时

导入:

你如何理解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在讲授基本知识之前,先分析这样一个案例,学校对学生的处理是否恰当、合法:

某初中生马超,学习成绩不好,守纪情况也差。一天,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将一个价值三百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超作出三点处理决定:一是给予警告处分;二是照价赔偿吊灯;三是罚款三百元。(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均没有感到什么不妥当。该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以此事为案例,大谈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性)

对此做法,你认为是否妥当?为什么?

学校对马超的处理意见并不都是合法的,一、二条处理意见是合法的,但对学生课以罚款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因为行政制裁分行政处分和处罚两个方面,而实施行政处分和处罚的单位是有明确要求的,国家特定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处罚权如工商、税务、治安等机关,而学校只有行政处分的权力,可以对学生处分(纪律处分),但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

∵因为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行政法律行为,是隶属关系之间的双方,上对下实行如医院对医生、学校对学生教师,机关对工作人员,处分类别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开除、免职;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行政法律行为,具有公共行政意义,由特定行政机关实行如治安机关进行的拘留、劳动教养、罚款、没收财产等。∴罚款是行政处罚,只有特定国家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学校不是行政机关,而且学校对学生是隶属内部行政行为,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96年《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而且还规定,在实施时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该案例处罚实施的依据是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但有些规章制度的内容本身就是违法的,当学校管理者将违法治校当成依法治校时,谬误会更大。

观点分析:“有些校长认为依法治校就是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然后严格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任何人包括校长在内都不能违反,这样似乎就达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而学校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实则此观点虽不算完全错误,但至少是片面的,因为依法治校的一个首要要求是合法性,依法治校的法律依据必须是由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学校自制的规章制度必须以此为依据,不能与之相违背,否则便不合法。如果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有不合科法律要求的条款,那么,对规章制度执行得越坚决,违法现象反而更严重。

思考:不知法会怎么样?不知法至少会导致两个不良结果,一是因不知法而违法管理学校,二是因不知法而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学习的目标有两点:一能正确理解依法治教,知法守法;二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总体而言,本门课程只是基本普法,达不到当律师的水平、高度。

因此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粗浅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法律基础知识和教育法律基础知识。大体包括这么几章:1法律概述;2宪法;3教育法概述;4学校与校长;5教师与学生;6教育行政法律问题分析;7教育中民事法律问题分析;8教育中刑事法律问题分析

第一章法律概述

一、法律的概念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特征处会提及)保证实施的,反映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反映阶级性)意志的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确认、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我们从认识关键词来了解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自来就有的吗?是有了人类社会就产生、存在的吗?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法律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原始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调整氏族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是自发形成、世代相传的原始习惯,老人带孩子、饲养牛羊,妇女采摘、男子狞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逐渐形成,因为剩余产品增多,有人多有人少,多者想更多而且要想法设法维持住原有财产,这时开始出现阶级,为维护利益不受侵害、损失并扩大、占有,代表新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奴隶主阶级要求建立一套特殊的暴力机构——国家,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领导并要求有一种只反映其意志和利益

的新的行为规则,以国家强制力迫使社会成员一律遵循,以确认和维护新的所有制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阶级统治秩序,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最初的法律,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谁拥有受教育权、财产继承—土地、奴隶人身自由)而来的,也是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是国家把某些原有的有利奴隶主阶级统治的习惯加以认可,或者对某些旧习惯注入新阶级内容,付之普遍约束力,迫使人们遵循,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初出现的不成文法。

1、国家

国家应为国家特定的机关,不同级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就决定了法律的效力(法的形式、教育法渊源都会提及),也决定了法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法律专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意义上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通常指成文法(制定法)。就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而言,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教育法》、《教师法》等。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泛指一切法律规范,包括国家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国家认可的其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等)。除此之外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部委制定的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市级人代会及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等都属于广义的法律范畴。如国务院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育部发布《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上海市11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通过《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

2、规范

即规则—行为规则,主要是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关注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思想、意识。法律规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权利),应该做什么(义务),禁止做什么(责任),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合法不合法的标准,法律规范既指引人的行为并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也是警戒和制裁违法行为的根据。法律正是通过“可以、应该、禁止”这三种规范来调整人的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

1)法律文件的构成:

一般而言,一部具体的法律文件总是由法律名称、立法依据和目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法律技术性规定(如授权解释规定、实施日期、制定机关、发布机关、废止项目等)部分组成。法律规范是法律文件的核心内容和主体,执行法律实际上是执行法律规范。以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法律名称)

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和目的)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法律概念)

第六十二条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法律技术性规定)

第六十三条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法律技术性规定)

第四十八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法律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法律规范)

2)法律规范的构成:

需要明确的是,法律规范不等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载体,但并不是所有法律条文都是法律规范。一些只表达立法依据、立法目的、法律概念、原则、技术性规定等内容的条文,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不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有些学者称之法律规范三要素。

法定条件是把法律规范同生活状态联系起来的部分,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行为准则是对权利和义务作出安排,规定可以如何行为,应当如何行为、禁止如何行为;法律后果有时也称制裁,是指对违反这一规则将采取的国家强制性措施,而遵守规则时所获得的表彰奖励。在一个具体法律条文中,三者不一定同时出现。如《教师法》33条1款: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法定条件是在一些方面成绩优异的教师,法律后果是学校要给予表彰或奖励。行为规则虽没明确指出,实际上是教师应该在某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教师法》35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定条件是侮辱、殴打教师,构成犯罪的,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是法律后果,属于制裁的后果,在逻辑上行为准则就是禁止侮辱、殴打教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5条: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业:分析《义务教育法》中下列法律规范中的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

第十条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

彰、奖励。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第五十六条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行为准则的性质,规范可分为禁止性法律规范、义务性法律规范和授权性教育法律规范。

禁止性法律规范指直接规定人们不得作为某种行为。文字表述上一般有:不得、禁止、不准等词汇。《义务教育法》16条:禁止体罚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23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特点是对行为规则有明确规定,对违反者给予应有制裁。

义务性法律规范是人们必须作为一定行为。对人们义务的规定,及应当作为、必须作为的规定都是义务性法律规范。文字表述上一般有:必须、应当、义务等词汇。如《教师法》11条2款: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6条: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所在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在24小时内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31条:学校有条件的,应当依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学校责任保险。6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授权性法律规范指人们有权作为一定行为。特点是既不禁止人们作为一定行为,也不要求必须作为一定行为,而是授权可以作为也可以不作为。如《义务教育法》17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代会常委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这就是授权性法律规范。《教师法》7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教育教学权。有的教师主动申请当收发人员或教辅人员也是可以的。

作业:对每种规范各举2个例子,要求①至少来自三种教育法律法规,②标明法名、条款,③雷同者无成绩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根据法律的特征,分析校纪是不是法律?)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律基本特点之一首要表现在法律形式上来自国家,任何法律规范的产生都要经过国家的制定或认可。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立法程序创制某种行为规则,并赋予其法律效力。也包括修改和废止。制定的结果是产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8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教师法》,对教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适用范围遍及全国。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校纪一般只对本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适用范围狭窄,因此不是法律,而且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认可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承认某些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行为规则(如习惯规范、宗教戒律、道德规范、政策等)具有法律效力。如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国家对香港的教育法律法规的承认就是认可。以往案例都这么判,没有明文规定,是习惯法、认可。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这也是法律规范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事人们并不是不想去做(去银行拿别人的钱、娶漂亮女孩、一夜暴富等),而是不敢去做,内心惧怕因触犯法律而受到制裁。因此人们守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怕其强制性,违法者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法律规范无强制力作保障,如果违反了法律而不受到制裁,法律就失去了权威性,就不成为法。

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是有组织的强制,它由整个国家机器,特别是由行政机构、警察、监狱直至军队而保障实现的强制,因而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法律强制一方面表明作为整个社会正式代表的国家对于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还具有特殊的组织性和保障性。也因为慑于法的制裁,有犯罪未遂、中止,反面的有伪证、假口供、推卸责任等。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可以—权利,应该、禁止—义务

从内容上看,任何法律规范都直接或间接地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一般来说,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体现着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可以采取的行为;义务体现着主体为满足他人或社会利益必须做或不做的行为。法律的核心内容就是有关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尽管法律中的许多规范本身并没有直接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但它们最终都是围绕着权利和义务展开,并为了实现权利和义务而设置的。

4、法律是一种对社会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效力具有普遍性,表现在对人的效力范围而言,法律适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成员,在形式上不分阶级、阶层、个人社会地位、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别而要求一律平等适用;对空间的效力范围而言,法律适用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的行为;对时间的效力范围而言,法律适用于先后不同的行为。对于法律之外的其他社会规范而言就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这样的普遍效力。

三、法律的形式、体系及种类

(一)法律的形式

当代中国法律的形式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主要包括:

1、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通过特殊程序(特定机关提案、多少次修订确定、达到一定人数通过颁布有严格要求)制定和修改的,它综合性地规定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受教育的权利义务、劳动的权利义务、一夫一妻制、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即全国人代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作业:教育法律有哪几部?写出这几部教育法律的名称、颁布的时间、部门、实施时间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在法律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如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等。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教育部、卫生部、商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有权发布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如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现阶段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另外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颁布实施,这就是俗称的半个立法权。如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市的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有这种立法权。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根据宪法、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代会,有权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人代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代会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县价值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6、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代会制定通过的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律。迄今为止,人国人代会已经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指根据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特别行政区内施行的法律。依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享有自己的专属立法权,可以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此外有的特别行政区还保留有其他一些法律的形式,这些法律除同基本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做出修改者外,均予以保留。

7、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中央军委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和军区,可以根据法律和军事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军事规章。

8、国际条约和协定。

是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就政治、经济、贸易、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确定其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国际条约和协定发球国际法律范畴,对于加入条约、签订协定的国家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具有约束力。

(二)法的体系

一个国家的所有法律构成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体系,法的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即法的部门。根据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法律调整的方法,当代我国法的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部门。

1、宪法。宪法是我国法的体系的主导部门,它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宪法性规范不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方面,而是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治安、民政、工商、文教、卫生、税务、财政、交通、环境、边境等各方面的行政管理。行政法所调整的是隶属型的行政关系,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交通肇事中闯红灯—司机交罚款,逃逸—刑事追究

3、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典型特征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的关系是平权型的而非隶属型的。占宅基地、财产继承、造谣生事…

4、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家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抢劫、诈骗、谋杀…

5、行政诉讼法。诉讼即打官司,诉讼法是关于诉讼(打官司)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也有人将行政诉讼法归到行政法之中去。

6、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程序。

7、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有关刑事诉讼的程序。

这七大法律部门中,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属于实体法,也称为“主法”,它们从事实关系上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

的权利和义务。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统称程序法,也称“审判法”、“手续法”、“助法”,是规定实体法运用的手段即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诉讼法提保证各种实体法实现的必要条件。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法律责任的具体确定、被侵害人的权利的恢复和弥补都离不开诉讼过程,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公正、合理,对确认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有重大作用。因此,程序法在法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反映了一国法制的状况和法律文化的水平。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者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通常首先要有实体法,才能使程序法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同时,只有严格依照程序法所规定的手续办事,实体法才能得到正确实施,发挥它的威力。

思考:教育法属于七大法律部门中的哪一个部门呢?教育法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调控,这种调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行政行为实现的。因此,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可以界说为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法律规定规范的总称。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法可以说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

但从教育领域存在的众多法律关系看,并不只有单纯的隶属型的行政法律关系,还存在众多的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如学校与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关系、学校内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因此,教育领域中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关系应当由民法加以确认和调整。此外,教育领域中也会因违反教育法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刑事犯罪案件。

(三)法律的种类

以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可以将法律规范或法律制度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对法律的一般分类是: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类的。成文法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指习惯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实体法指主要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宪法。程序法指为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规定的程序方面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根本法是宪法的别称,规定了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职权等内容,在一个国家中占据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制定的依据。普通法是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它规定国家的某项制度或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根本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所作的分类,一般法指在效力范围上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即对一般的人或事,在较长时期内,在全国范围普遍有效的法律。特别法指对特定主体、特定事项、特定地域或在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律。

5、国内法和国际法

这是根据创制主体和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国内法是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该国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法律。其主体一般为个人或组织,国家只能够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国际法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国际组织等主体之间通过协议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其主体主要是国家和国际组织。

四、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即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具体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对什么具有约束力。法律什么时间生效,是否颁布就有效力?外国人是否适用于中国法律?

(一)时间效力:时间效力指法律规范的有效期间,指何时开始生效,何时终止生效和法律对它颁布之前的事项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1、生效时间: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公布之日起生效。如90年4月25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90年2月20日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二是法律颁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学习,或做一些准备工作后,开始生效。如《教育法》是由8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95年3月18日通过,同日发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规定“本法自95年9月1日起施行”。

生效时间具体形成有以下几种:一是法律条文中自行规定生效时间;二是由法律制定机关另行发布专门文件规定开始生效时间;三是在没有明文规定生效时间时,按照惯例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终止生效:引起终止生效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届满;二是原有法律的规定与新的法律规定之间发生冲突。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后,该条例最后一条规定废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两个部门规章;三是法律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被调整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如每年关于高考的一些规定,在当年高考和招生工作结束后一般就会自动失效。

终止生效的形式可以分为明示废止(指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和默示废止(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在事实上被废止)两种。

3、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新法律可否对它颁布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问题有效。如果适用,则该法律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无溯及力。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一般通行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是调整人们现在行为的规则,在未公布之前,人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因而谈不上去遵守的问题,因此一般说来,法律只适用于其生效后的事实和关系,不适用于其生效前,即不溯及既往;二是作为法律不溯及以往的补充,许多国家同时还认为法律规范的效力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于既往行为,即所谓“有利追溯的原则”。如果教育法律规范

的内容涉及刑事法律规范,其溯及力按照《刑法》规定处理,无溯及力。但《刑法》又规定,在新法颁布前,某种行为旧法认定为犯罪,新法认定为无罪或罪行较轻时,有溯及力,按新法处置,即从轻原则。如果教育法律规范的内容涉及民事法律规范,按《民法通则》规定无溯及力,即从旧原则。

(二)空间效力: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约束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具体表现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中央国家机关,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即国家强制力到达的地方就是法律生效的地方;二是地方国家机关在宪法和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规章等在制定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有效;三是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也可以根据情况,规定法律规范只适用于其管辖的部分区域。如有些虽然由中央一级立法或国家机关制定,但往往只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或特定地区。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为了保护国家和本国公民的利益,许多国家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也规定本国某些法律具有域外效力,即法律在其制定国管辖领域以外具有约束力。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教育法》中关于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定等教育法律规范具有域外效力。

(三)对人的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一国法律规范可以适用的主体范围,对哪些主体有约束力即对什么人生效的问题。具体讲,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有如下四方面。

1、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2、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以外,原则上也应该适用于中国法律。但存在着中国法律与所在国法律的关系问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如到国外定居的中国公民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应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如果定居国义务教育年限长,则以定居国为主,如果没有中国年限长,则以中国为主。同时在国外接受义务教育,中国没有支付学费的义务。

3、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适用中国法律。即除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都应遵守中国法律。但有些情况非常复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外国人不能在中国取得教师资格,不能在中国的国有独资学校、国内其他举办主体举办的非合资学校里当校长,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可以在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中任校长。

4、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和公民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五、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并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同事关系、政党内部关系等等,一般不由法律调整,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而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学校与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因为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故属于法律关系。夫妻关系,婚姻法就有规定,属于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划分为隶属型和平权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以行政法律关系最为典型,平权型法律关系以人事法律关系最为典型。在教育领域中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甚至还存在刑事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对处分不服,而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或市教育局申诉,学校与教师、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是隶属型行政法律关系;如果教师因体罚学生致死,教师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则是刑事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客体、权利与义务

(一)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称作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包括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任何一种法律关系,没有权利人和义务人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不只是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如幼儿)才会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他一些组织和个人也可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因为教育活动包括兴办教育、管理、实施、接受教育、参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活动涉及到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和几乎每个家庭和公民。

主体分三类:一是自然人,即个人主体。公民是自然人中最基本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公民都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成为个人主体;二是集体主体。一类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它们在职权范围内活动,能成为宪法关系、行政法关系、诉讼法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三是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某些重要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既可以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刑法关系的主体,又可成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二)客体:也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对象(标的)。没有客体,权利与义务就失去目标。但并不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客观对象都能成为客体,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利益的并得到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客观对象如物或行为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成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思考:甲乙两人有矛盾,甲造谣说乙偷了他家2000元,客体是?(财物)甲打了乙,客体是?(人身健康)

思考:买卖光碟,价钱很便宜,出现了问题,光碟是不是客体?买卖假币中买卖双方也发生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被法律确认和保护故不构成法律关系,买卖的行为与物品不能成为客体。当然还有贩卖盗版光碟、卖淫嫖娼等。

客体一般包括三类: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和行为

1、物质财富:简称物。既可以表现为自然物,如森林、土地、自然资源;也可以表现为人劳动创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既可以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

物可分为动产与不动产。不动产指土地、房屋、其他建筑设施,如学校的场地,办公、教学、实验用房及其必要的附属建筑物;动产指资金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金包括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社会捐资等,表现形式为货币及其他各种有价证券,如支票、汇票、存折、债券等。

2、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的财富,前者也称智力成果,在教育领域中主要指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成果,各种有独创性的教案、教法、教具、专利、发明等。后者即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财富包括公民(如教师、学生、其他个人主体)或组织(如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身体健康、生命等。

3、行为:指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一定行为可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成为客体。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作为、学校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法律关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行为。如学校制止教师体罚,教师保护学生安全但没有保护的行为(下面案例可分析法律关系:一学生在校内厕所受人攻击导致昏迷,操场打球的教师听说后,说不是我班学生后置之不理,出现两种法律关系:被打者与打人者民事法律关系,被打学生与教师间法律关系)

学校、教师、学生的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及这些主体依法进行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都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三)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的实质是要确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与义务为内容,法律关系也不存在。

法律上权利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表现为权利人可作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并能要求义务人实施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一切法定权利,国家都以强制力给予保障,当法定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法律保护。

法律上义务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表现为义务的承担者即义务人必须依法实施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一切法定的义务,不论是积极义务(作为),还是消极义务(不作为),国家都以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当义务的承担者拒绝履行其应尽义务时,国家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其履行,甚至要求义务的承担者负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如适龄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拒收劝退就是不作为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表现在1是同一行为:在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对一方当事人来讲是权利,对另一方而言就是义务。如债权与债务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指向都是一个客体;2是不能总是一方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主体都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3权利与义务具有交叉性。受教育既是人的权利与是义务;教育教学既是教师权利也是义务;管理学校既是校长权利也是法定义务。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指出主体、客体、对应的权利与义务?

杜某,男,19岁,93年10月因其结伙打架,被甲中学开除,之后转入乙校学习。94年10月22日晚9点左右,窜入甲校男生宿舍,在9:20—10:30期间内,先后强行进入10个寝室,口称借钱,出言不逊,利用威胁、恐吓手段,向十几名学生索要人民币110多元,对不拿钱者拳打脚踢。一名已经入睡的学生被打得头痛难忍、耳鸣不止,当晚在同学护理下去区、市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花掉医疗费、车费700余元;另一名学生左腮被打一拳,致使面颊内侧被牙垫破;还有一学生左眼被打青,造成眼内淤血。事发后,学校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各有关部门,三天后区公安分局将杜某收审,责令其退还了强行索要的人民币,赔偿了伤者的医药费和其他费用,并处以15天拘留。

此案例涉及多个主体:杜某、受害学生、治安管理行政机关都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皆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中杜某、每个受害学生为个人主体;治安管理行政机关为集体主体。

从杜某与受害学生法律关系看,杜某和受害学生间是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都为主体,受害学生为权利主体,有权利要求杜某不侵犯自己的财产权与人身权,杜某是义务主体,有义务不侵犯他人财产权与人身权。但杜某向受害人索要人民币并将人致伤,客体为学生的财产(100多元人民币)和身体健康。杜某违反了禁止性规范,应对受害学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具体方式是:返还财产,即退回要的100多元钱;赔偿损失,赔偿医疗费和相关一些费用如营养费等。

从杜某与治安管理机关的法律关系看,都为主体,治安管理机关是权利主体,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权利;杜某为义务主体,有不扰乱公共秩序的义务,客体就是公共秩序,具体就是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杜某与治安管理机关之间属于隶属型行政法律关系,杜某应对公安机关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具体方式就是接受行政拘留15天处罚。

案例中涉及两种法律关系,但该案件属于行政案件而不是民事案件,因为民事赔偿责任是因扰乱公共秩序、侵害人身权利而导致的,民事责任依附于行政责任,行政责任为主,民事责任为次。《行政处罚法》7条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指出主体、客体、对应的权利与义务:

某中学为给初中一年级新生做校服,经本校胡老师推荐,由胡老师的邻居钱某承担了加工任务。钱某自称是某时装公司的服装设计师,在该时装公司不知道的情况下,她以该时装公司的名义与该中学达成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规定,由学校出布料和加工费,由该时间公司将布样加工成合格成衣,然而钱某交未将布样交该时装公司加工,她本人也根本不是该公司的设计师,只是与该公司的一些工作人员认识而已。钱某将布料裁剪后交给他人加工,结果学生试穿服装皆短而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经钱某修改后仍不合适,学校在家长的压力下要求退还布料和加工费,钱某对学校要求臵若罔闻,任何诉讼外调解措施已不能奏效,最后学校不得不诉至人民法院。

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钱某、时装公司。从钱某与学校的法律关系看,属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是权利人,钱某是义务人,有义务加工出合格成衣,侵犯了合同。客体是合格成衣与合同。从钱某与时装公司关系看,也是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钱某是义务人,时装公司是权利人,钱某侵害了时装公司的名称权,应承担民事责任。是典型的民事案件。

六、法律责任

指法律关系主体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一种因果关系。法律责任也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国家运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对违法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和谴责,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法律关系主体在关系中的地位的不同,教育法规定了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有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如招生考试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出卖假文凭、乱开假证明,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乱收费、乱发奖金财物、违反现金管理制度等。

现行的教育法的相当一部分是以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一方,调整教育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具有行政法属性,违反教育法的行为就带有行政违法性,所以行政法律责任是违反教育法最主要的一种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民事法律责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的规定,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这是一种以财产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学生在校期间或学校组织校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因校设备不良、制度不严、管理不善、保护不力等造成事故,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的违反教育法的行为,同时又触犯了刑法,达到了犯罪的程度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方式是刑事制裁即刑罚。如《义务教育法》16条:对下列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侵占或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情节严惩的;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情节严惩的。

上述三种责任可以并处,对体罚学生严重的教师,可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七、法的价值目标

幻灯显示:法的价值目标在于促进富有正义、效率的秩序的形成,即其有三目标:秩序、正义/公平、效率。

法的价值即法的意义,法有什么作用呢?或者说没有法会怎么样呢?没有法会不工作、烧抢杀,为所欲为,任意的民主也就是没有民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所以法的第一点价值即秩序,这也是最基本的作用。

秩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对秩序的追求是法的首要价值目标。但问题是:一所学校井然有序就能说明该校管理者依法治校的水平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达到秩序的途径不止一种,专制也可以达到秩序,民主法制也可达到秩序,如一个学校领导很专制,捐款要求捐600元或者捐一个月工资,也有政府截留工资、津贴盖大楼的,反映迟迟不给答复。这种井然有序也可能是奉行高压政策的结果。法律不能只以秩序为惟一的价值目标。它还有正义/公平、效率两个价值。我们常说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损坏赔偿这就是正义/公平问题,公安系统总有打黑攻艰战,为什么打黑,强买强卖、收保护费、逼迫从事不良工作等,不公平会导致混乱,会导致秩序的破坏。人们往往从两方面关注正义(公平)问题即付出的是否公平和得到的是否公平。如果一所学校在评职称、分房子时不公平,就会造成混乱,破坏平和的工作秩序。高校评职称看学历、工作年头、教学工作量、学术能力(论文、课题立项),博士,发表国际论文六篇没评上职称,评上的是什么样人?

效率是速度、结果,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亦即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追求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讲求效率的社会才是发展最快的社会,一个社会不追求效率必然陷入停滞、落后的状态。

秩序、公平、效率三者相互作用、影响。秩序、公平、效率三者间的关系如同:效率关注怎样制作一个又大又好的蛋糕,公平关注怎样合理分配蛋糕及制作蛋糕的责任的合理负担,秩序关注蛋糕的制作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分蛋糕时不至于发生混乱。就秩序、公平、效率三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秩序是社会制度最基本的价值,它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环境。公平作为社会重要价值,关注的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具有调和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向心力,缓解社会张力的意义。效率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价值,关注的是社会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机会或利益,提高社会的发展速

度和社会管理水平。法律通过对以利益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秩序、公平和效率的实现,法律是使社会走向秩序化、公平化、效率化的重要手段。依法治校的目标追求也在于此,如果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了秩序化、公平化、效率化,那么这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就是最高的。秩序、公平、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所学校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准。

八、法律与政策

政策是一定的阶级处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调整各种关系的路线、方针、规范和措施的总称。政策对一定阶级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政策按照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从政策制定的主体划分,有国家政策、政党政策。从内容分,有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两者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政策为先导,政策是法律制定的依据,法律的制定和颁布都应体现当时的国家和执政党政策的总体精神法律也常常由一些经过检验比较成熟的政策转化提升而来;法律的实施通常要借助于政策尤其是执政党的政策的推进,如《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在00年9月23日发布,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02年财政部、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批准收取教师资格认定费的复函。

区别:1、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立法权限和创制程序均有严格而复杂的规定。相比之下,政策的制定则出于多门,有政府政策和政党政策,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总政策和具体政策,公开化政策和非公开化政策等等。与法律相比较,有些政策制定并非很严格。

2、规范形式不同:法律通常由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容必须以规则为主,而不能仅限于原则通过性规定。而政策则通常采用决定、决议、指示、宣言、命令、会议纪要、党报社论、领导人讲话等形式,其内容比较原则、概括,很少以具体的条文来表述。如三个代表的讲话、八荣八耻、反腐倡廉等

3、实施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政策则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及党的纪律等来保障实施。

4、约束对象不同:法律约束的是公民、法人和国家机关的行为,而政策则并非对每个公民都有约束力,其约束对象是特定的。

5、稳定程度不同: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一经制定颁布就不能朝令夕改,而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内容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并常常随社会形势变化而进行调整。

6、效力不同:法律虽然常常以政策为依据制定,但一生效,便高于政策。

教学辅助材料:义务教育法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宪法的概念及相关条款,明确宪法的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公民基本权利

学时分配:2学时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2、特征:与普通法律相比较,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宪法规定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问题。如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央及地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国旗、国徽、首都等,这些内容都是我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普通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如婚姻家庭法主要是规定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刑法主要规定什么是犯罪及对犯罪行为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普通法律是由宪法派生出来的。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在进行日常立法时,必须依据宪法的规定、原则或精神。任何普通法律如果与宪法的规定、原则或精神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或全部无效。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国公民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三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普通法律。为了保证宪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稳定性,因此对它的制定、修改程序的要求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是由最高权力机关或由专门机构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在《宪法》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代会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的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代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代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的基本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一条一款: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或者说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代会制度:是宪法所确立的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体。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地方代表大会或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代会产生受人代会监督,对人代会负责,人代会对人民负责。

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我国宪法规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这表明我国采用的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全国性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还可以实行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可以包容特别行政区,利于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可以包容经济特区,加速经济发展。

4、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基本经济政策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通常指具有特定国籍的自然人。《宪法》33条规定:凡具有国籍的人都是公民。

2、公民权=人权:人权是资产阶级提出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基本权利。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权,较重要的是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一犯罪时,常常听宣判中提及“剥夺政治权利”说的就是管理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相应也消失了。教师法:判刑的人取消教师资格。

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宪法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表明社会主体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并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必要时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强制性手段协助实现其权益。

基本权利有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有对夫妇接一个骚扰电话17年,说两人中有第三者,追查17年购置了录音电话、高倍望远镜,最后查出是女方小时邻居的妻子有偏执性精神病,夫妇两人下岗女儿性格孤僻—不宽容、出版自由、示威自由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企业中为残疾人设岗编、休息权-节假日工作工资加倍、获得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权)

海德公园演讲角SPEAKER CORNER,能不能新闻说领导人家属贪污受贿,能不能上课期间随意行走,能不能随意出入中南海找领导反映情况?中共党员不能信教

基本义务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决定着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表现为负有义务的人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者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这种责任是必须承担的,否则将由国家机关强制承担或受到相应的处罚。基本义务有五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义务;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服兵役义务;依法纳税义务;

(三)国家机构

1、国家主席:是我国元首,是国家机构组成部分,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公民,由全国人大选举。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主要行使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誉权。主席与副主席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都是5年,同时宪法规定,主席与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2、人代会

A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居最高的法律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职权有: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生活中各项重大问题;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等。

常设机关是常委会,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经常性的国家立法机关,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并接受监督。

B地方各级人代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据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市辖区的人代会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每届任期3年。地方各级人代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职权有: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审查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选举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省、直辖市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等。

3、人民政府

A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每届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职权有: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决定,命令的发布权;行政措施的规定权;向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提出议案权;对所属各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和监督权;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对外事务的管理权;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B地方各级政府

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对本级人代会及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也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领导。

4人民法院:是国家法定审判机关,专门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

人民法院基本上以国家行政区划分的。人民法院系统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包括: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指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等专门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

5、人民检察院

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维护宪法和法律统一实施的一种权力,通称为检察权。专门执行法律监督,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行监督,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市、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审判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

6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我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

教学辅助材料:宪法

第三章教育法律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法的广义与狭义概念,掌握教育法的层次、原则,初步了解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学重点:教育法的层次、原则

教学难点:教育基本制度

学时分配:2学时

一、教育法: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立法机关直接根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关系的教育基本法,即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即狭义的教育法。

广义教育法,也称教育法规,指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狭义的教育法,还包括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关于教育的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及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或协定等规范性文件。此外教育专项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非教育专项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范性内容,也属于广义教育法的范畴。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是教育法?

二、教育法的渊源

教育法的渊源不是指法的历史渊源、理论渊源、政治渊源等等,而是指教育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包括教育法的创制方式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渊源是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部委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等。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国全部立法工作的基础和根据,一切规范性文件皆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只有全国人大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权。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渊源19、24、46、89、107、119条等等,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目的任务、结构系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对少数民族、妇女和有残疾的公民在教育方面予以帮助,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了学校的教学用语,规定了宗教与教育的关系,这些都是各种形式和层级的教育立法的主要依据和最高依据。任何形式的教育法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便是违宪。

2、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教育法律又分为两种形式:基本法和单行法。

基本法律一般由全国人大制定,它比较全面地规定和调整某一方面带根本性、普遍性的社会关系。95年3月18日通过、95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教育法》即为教育基本法律。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法。

单行法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但86年《义务教育法》是个例外,由全国人大制定,06年修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是调整某类教育关系或规定某一具体教育问题的法律,有《学位条例》(80年2月12日通过,81年1月1日起施行)、《义务教育法》(86年4月12日通过,86年7月1日起施行)、《教师法》(93年10月31日通过,94年1月1日起施行)、《职业教育法》(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单行法如与基本法违背,则修改或撤销。

此外,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发布的关于教育的具有规范性内容的决议和决定,也属于教育法律的范畴,与教育法律有同等效力,如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就属于此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由于和教育密切相关,法律效力相当于教育单行法.

3、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针对某一类教育管理事务发布的行为规范,而不是针对具体事件和具体问题做出的决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二种发布方式:一是由国务院直接发布,如《残疾人教育条例》(94年8月23日发布)、《教师资格条例》(95年12月12日发布)都是由国务院直接发布的;二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发布,如《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就是92年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也是这样发布的。教育行政法规不论采取哪种发布形式,其效力都是一样的。

4、部委教育规章。部委教育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主要是国家教委)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内所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相对于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而言,部委教育规章的数量是很大的,三者在数量上呈金字塔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是由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依宪法和《地方各级人代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代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拟定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皆有权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如《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澳门教育制度纲要法》

具有从属性:不得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区域性:仅在本行政区域生效,无域外效力;操作性:据实按需立制,调整的法律关系更明确、更具体,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

6、地方性教育规章。也称政府教育规章,由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的效力低于同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辽宁省教育督导规定》

7、教育国际条约和协议

是由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签订的有关教育问题的条约、协定、议定书等规范性文件,及我国宣布加入的国际公约。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在中外双边、多边或国际间建立法定的教育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些国际条约和协议对国内机关、团体单位公民个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如《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与学位的地区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等。在与国内法不一致时,除声明保留的外,一般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和协议。

以上所列是我国教育立法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所讲的教育法是广义的,它不仅指95年通过的《教育法》,而是指一个庞大的、包括不同层级在内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中,既有中央所立的法,亦有地方所立的法;既有立法机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立的法,也有行政机构(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所立的法。

问题:新法效力是否一定大于旧法?

一般而言,在法律效力上,坚持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后定法优于先定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中央立法高于地方立法,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高于同级政府立法。(部委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两者效力等级关系目前没有确定,出现不一致,按行政诉讼法53条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可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做出解释或者裁决。)

三、教育法的体系

教育法的体系,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一个相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整体。它是教育法按照一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组成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的主要方面的,不同层级、不同效力的教育法律规范的体系。

我国教育法的体系可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教育法的纵向结构,这是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它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是由哪些层次的教育法律渊源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如何;一是教育法的横向结构,由若干处于同一层级的,属于不同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

教育法的纵向结构与教育的渊源是一致的。我国教育法依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可分为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教育法律(基本法、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部委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等。教育法的横向结构是从教育法所调整的不同部门来分类的,在我国,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等等。

四、教育法的原则

教育法的原则是全部教育法律体系应当维护和遵循的总原则,即制定教育法、遵守教育法、执行教育法以及追究教育法律责任应当坚持的总原则。

1。民主性原则,体现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既要求人人有平等受教育权,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也要求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享受教育法上的权利时,应当履行教育法上的义务;而且应当主动积极地履行教育法上的义务以有助于他人行使教育法上的权利。

要保障公民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就应做到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起点上即人学方面机会均等、受教育的过程上即就学过程机会均等以及受教育的终点上即学业成就方面机会均等。现在提倡教育均衡=资源均衡,师资轮换、免农村和城市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不分重点、非重点班校等

《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利与义务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是统一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扫盲工作条例》的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的受教育者而言,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接受义务教育或扫盲教育既是法规可以享受的法律权利,也是一项法定义务。因而,放弃权利就意味着不履行法律义务。

2。公共性原则,体现为大多数人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教育世俗化

《教育法》第8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法的公共性原则。所谓教育的公共利益,即全体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举办教育活动首先要向国家和人民负责。其次,根据《教育法》第25条规定,举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必须坚持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原则。学校就是公共服务机构,不直接对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具有非营利性的性质。正因为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及收费活动等都是免征营业税的。根据《教育法》第25条规定,举办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否认学校不可以收费或嬴利、盈利。举办学校是

可以赢利或盈利的。如果通过办学所得来的资金用于学校发展基金、教职员工福利、改善办学条件等三个方面,可以说符合《教育法》第25条之规定;但用于举办主体(学校的股东)之间的分红、非教育教学目的的再投资等行为,以及明显超过培养成本的高收费行为都是违反《教育法》第25条之规定的。第三,教育的公共性原则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我国坚持国民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其妨碍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施。

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要求有关教育的法律由法定的国家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形成层次有序、协调统一的教育法律体系,使教育法在全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权威性和效力性。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行政区域划分上有直辖市、省、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呈现多样性。因此,在教育法的制定和适用上应考虑到各地的特殊性。依照宪法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机关在不违背社会主义教育法的统一性的原则下,可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地方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

五、教育的基本法律制度

教育法第二章所规定的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等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转换等。教育法17: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法还规定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条件、审批办法、变更程序、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教育目标和应达到的教育质量等做出具体规定。

我国学制基本完备,改革和发展趋势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加强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提早入学年龄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向综合统一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层次和类型日益多样化。

2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少年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教育法18: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4、11、15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提出了要求和法律责任。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10二款: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3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指有明确职业目标,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职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教育。

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预备教育。教育法19: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960515颁布了职业教育法。

4成人教育制度: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教育法19二款: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包括两大系列:成人学历教育系列和非学历教育系列。非学历教育包括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文化基础知识补偿教育、知识技术更新的继续教育、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教育等。

5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对不识字和识字少的成年人(主要是青少年群体)进行最基础的文化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的能力。教育法23: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国务院颁发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专门对扫盲工作的范围、重点、标准和责任主体做出具体规定。

6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教育法20: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并对考试种类、承办机构的批准作了严格规定。这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受教育者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的重要手段。现行考试制度主要有: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考试(高中或高校入学考试)、学历考试(学历认证考试,高等教育自考)和水平考试(达到教育水平予以认定,如高中毕业会考、外语水平考试等)。

7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教育法21: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学业证书有学历证书和非学历学业证书。学历就是文凭,有毕业证、结业证、肄业证三种。正式注册、完成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准予毕业,拿毕业证;高校,完成全部课程,但一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未达到毕业标准,发结业证;具有正式学

籍,学历一年以上,而未完成整个阶段学习任务中途退学者,肄业证。

非学历学业证书有成人高等教育试行的专业证书及其他各种培训、学习计划完成后颁发的学业证书。这类学生如要获得学历证书,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学历文凭考试或者自学考试。

学位制度是国务院授权的学位授予单位通过认定性考核评定,对达到一定水平或者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教育法22: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800212发布《学位条例》810501《学位条例实施办法》保证学位工作顺利开展。

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我国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

学历与学位是什么关系?有对应关系吗?博士后是什么?学历还是学位?博士后是获得博士学位后一段科研经历,既非学位也非职称,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教授处特需要才经历此段工作,没有固定限制,有课题且大时间就长。中国博士后1985年开始实行的,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置一些特殊职位,选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在规定期间内从事科研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指按规定评审出一些学术水平高,科研和后勤条件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批准他在国内外招收刚获博士的人从事研究工作,一般40以下,工作期限2年,不超过3年。

8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法24: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督导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原则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910426原教委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对督导任务、范围、机构设立及职权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教育督导范围主要是普通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及其他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要设立督导机构。

教育评估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条件、质量等进行的综合或单项的考核和评定。有合格评估(对新建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是一种鉴定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的经常性评估,分整个学校综合评估和专业课程单项评估)和选优评估(在办学评估基础上,选优秀,择优支持,评比选拔活动)。

督导是监督执法,具有行政性,执法性和权威性,以法促教、治教;评估是评价与估量,通过价值判断对对象导向、鉴定、激励、改进。

教学辅助材料:教育法、高等普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毕业条件与高校学生义务、毕业证案件、学位案件(张爱民剽窃论文案例—博士学位、田永诉学位)

作业:打印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幼儿园管理条例,要求必须人手一份,格式不限

第四章学校和校长

教学目标:掌握学校或幼儿园设立的条件,明确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会运用法律相关条款对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分析相关学校权利和义务的案例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学校的设置及权利、义务

一、学校的设立

学校是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律上的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学校必须有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实施的办学条件,否则教育质量就无法保证。根据《教育法》第26条的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举办者申请设立学校,应当有权责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必须有组织机构章程,作为自律和协调机构内部关系的依据。这也是学校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

2、有合格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拟申请设立的学校,必须有稳定的教师来源,建立一支数量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质量符合《教师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教师队伍。其中特别要保证拟聘教师应具有法定的教师资格,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办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包括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否则教育教学活动无以开展,教育质量无法保证。我国专门制定有各级各类学校应具备的办学物质条件具体标准,在申请设立学校时必须使所设学校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达到相应的标准。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这是学校设立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申请设立学校时,必须有明确、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说明,提交收支预算。举办者要保证通过合法渠道筹措到设立学校必须的最低启动资金和运转资金,保证学校设立后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以上四点是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一般实体要件。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学校只在拟举办时和办学之初需具备这些条件,同时也要求在办学过程中能够维持这些条件和不断改善这些条件。

《教育法》第27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这就是说,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除具备法律规定的一般实体要件外,还要符合程序性规定,才能取得合法地位。

我国现行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审批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审批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等。审批程序一般包括审核、批准和备案等环节。主管机关根据设置标准和审批办法,既要审核教育机构的设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有关设置标准,同时也要审核论证其是否符合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只有经过批准,如发给批准书或办学许可证,拟办的学校才能取得合法地位。同样,只有经过批准,才能变更或终止学校。

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的设立规划和审批主要由地方负责,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审批程序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的设立由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主管机关对申请者提出的申请设立教育机构的报告进行审核,如未发现有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只要申请办学的机构符合设立条件和设置标淮,就予以登记注册。

依据教育法,分析违法行为有哪些?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李某非法办学被查处村民李某从1995年9月开始,在一无组织机构和专程,二无合格的教师,二无标淮的教学场所,四无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未源的情况下,未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淮,以营利为目的,在其住处办起了“太平舍区联户家庭辅导学习室”,后改名为“蒲江书院”。据初步调查:从1995年下学期至1997年上学期4个学期,李某其向学生收取75380元,除去4个学期支出部分,李某私人办学违法所得达25000元。对李某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办学的行为,县教育局于1996年4月和1997年4月两次发文,责成李某停办“家庭辅导学习室”,但李某臵若罔闻,拒不执行。因此,县教育局于1997年4月中旬申请县等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于5月4日依照法律程序,对李某私人办学实施强制执行。

分析如下:1、实体要件不具备-教育法26条;2、没履行程序—27条;3、以营利为目的-25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4、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教育法75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学校的权利

思考:我国根本法是?教育基本法是?学校“基本法”是?

学校作为依法成立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机构,为完成其基本职能,必须依法享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定的权

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8条的规定,学校享有如下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某幼儿园章程,大体框架,主要是围绕幼儿园基本的生活、工作内容所设,感兴趣可查找其他类别的学校章程

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主要就办学宗旨、主要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作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它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学校根据本机构的章程,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组织实施管理活动,作出管理决策,并建立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而无须事无巨细,请示主管行政部门。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是学校法人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学校法律地位的重要保证。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活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权利。依据这项权利,学校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因校制宜,自主组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其他部门或个人不能干涉学校此项权利,但有种情况可以剥夺此项权利。高校要经过国家的评估才能办学,在合格评估中,不合格,黄牌警告停招2年,仍不合格红牌停办。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招生权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权利。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实际办学条件和能力,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提问:学校有没有权利拒绝接收学生入学?拒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案例—测试、淘气、成绩差学生被拒,查找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分析案例。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问题: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能升学/升级吗?—山东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学校有权根据主管部门的学籍管理规定,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类别,制定有关入学与报名注册、纪律与考勤、休学与复学、转学、退学等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学籍管理活动。学校有权根据国家有关学生奖励、处分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奖励与处分办法。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问题:不交学费能不能发毕业证?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而高等教育阶段,交学费才注册才有学籍才有可能拿到毕业证。

向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这是学校自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所必然享有的权利,从保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角度讲,也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学校有权依据国家有关学业证书管理的规定,对经考核成绩合格的受教育者,按其类别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学业证书。学校向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接受主管机关和受教育者的监督。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学校有权根据国家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从本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编制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校教职工具体的聘任管理办法,自主决定聘任、解聘有关教师和其他职工,自主对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包括奖励、处分在内的具体管理活动。即学校对教师依法享有管理权。根据教师法、教育法分析学校提前解聘教师是否构成侵权?

[案例]1996年某市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第三轮以办学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学校聘任教师、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聘任制。1997年暑假前,某小学公办教师陈某向市教委申诉,说他所任教的小学提前终止聘任合同,解除对他的聘任,侵犯了其本人的合法权益。

市教委组织调查小组到小学调查,事实如下:陈家住学校附近,盖有两层楼房,利用底层开了一间杂货店。96年9月,学校分别与全校教师签订了任期3年的聘任合同。合同明确了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合同签订后,陈经常骑摩托车为家里进货,骑车载客。一学期里陈因进货或载客而15次迟到半小时以上,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学生家长意见很大。陈是民办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学校检查备课工作时,发现陈有10多节课无教案且教案写得过于简单,不少教案不足100字。期末考试中,陈所教四年级语文科平均分比同年级成绩低14分。96年底,学校给陈的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按市有关文件规定,对考核不合格者可作试聘处理。97年春节后,学校对陈改为试聘,时间半年不发奖金和聘金。陈在学校的收人从1300多元减至850元。试聘期间,陈以各种理由请假。97年3月,学校发现陈两次请假后去进货,以后就很少批准其请假要求。陈继续经常早晚骑车载客,中午进货。这个学期,陈27次迟到半小时以上。学校领导听陈的课,发现其多次没备课就去上课,对学生作业批改马虎。期末考试,陈所教的班该科成绩比其他同级科成绩平均分低15分。10多位家长向学校提出,不让陈再教他们的孩子。97、7学期结束,学校对陈的考核结果仍为不合格,决定解聘陈,在教师大会上宣布,并将陈在试聘期的表现写成书面材料,向镇教办报告。

陈在申诉中认为:(1)学校与他签订了聘期3年的合同,签约1年就解聘,侵犯了其本人作为教师的合法权益。(2)现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的人比比皆是,自己过去是民办教师,一直收入很低,转为公办教师后,近几年待遇才大幅提高,家庭经济还有困难,利用工余时间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虽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点影响,但也不应被解聘。

学校认为:(1)陈只顾经营家庭的杂货店且早晚又去载客,不履行教师义务和职责,属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

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损失。(2)陈在学校的收人与当地其他行业同等学历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档次的人比较已属中等偏上水平;即使陈不参与经营家庭杂货店,不早晚载客,陈的家庭收人在当地也属中等偏上家庭,不算生活困难,陈忙于从事第二职业,经多次教育后仍不改正,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不可原谅。按照教师法第37条的规定,学校有权解聘陈。

学生家长认为:陈只有一半心思在学校工作,另一半心思搞个人创收,这样的教师误人子弟,不应继续留在学校任教。

上述事实表明,教师与学生不得从事商业性活动;陈没有履行聘任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应负不履行合同规定职责、义务的法律责任。合同的一方发现另一方不履行义务时,经协商失败后,有权提出终止合同。因此,学校可提出终止聘任合同。《教师法》第5条第三款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确定了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根据《教师法》第37条规定,学校解聘陈并没有违法,也没有侵犯陈的合法权益。

分析:在该案例中,尽管合同规定学校对陈某的聘期为三年,但学校提前将陈解聘却并未侵犯陈的合法权益,因为陈并

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屡次迟到属于失职;第二款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迟到、不认真备课写教案,导致连续一学年学生成绩下降属于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执行教学计划,没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六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屡次迟到与成绩不升反降充分说明没

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第一款是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

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学校提前将教师陈某解聘是否侵犯陈某的教育教学权。在本案中,教师陈某与学校签订了任期三年的聘任合同,明确了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依照法律和合同约定,陈某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校也应为其行使教育教学权提供保障,但陈某也应履行聘任合同中的职责和义务。然而陈某却不顾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忙于搞第二职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因此在合同一方即学校发现另一方即陈某不履行教师义务时,经协商无效后,有权提出终止合同。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学校对其占有的场地、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办学经费及其他有关财产,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必要时可对其所占有的财产进行处置。但学校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遵守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教育经费投入及学校财务活动的管理规定,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其利益,有利于学校的正常发展,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依照教育法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是?[案例]依法维护学校的土地使用权

某校周围皆为居民住家,私房甚多。某日校长发现学校东边围墙被扒开一个豁口,约20平方米空地被丁某占为房基,且打下了基脚。校长即领人前去察看,丁某毫不掩饰,并说此地原为其祖业。对此校内议论纷纷,一种意见认为学校权益不容侵犯,应当夺回;一种意见认为丁某为当地一小霸,学校难以斗过地头蛇,况且这块空地学校用处不大,且人家说是祖业,难辨真假,让他家占去算了。校长认为,纵是再小一块地方,也不容他人侵犯。于是,组织了四五个人去丁某家再次交涉,希望他停止侵占学校用地的行为,并出示当年建校图纸,足以证明该地为学校所有。但丁妻当即撒泼,又哭又闹,并操起凳子向校长劈去,校长在扭打之中头部受伤。校长回校后向当地公安局派出所报了案,要求对丁某非法侵占、破坏学校场地围墙的行为予以处罚并赔偿损失,对丁某和丁妻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并应赔偿医疗费用。公安机关通过取证调查,依法对学校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及时处理。

教育法27条7款,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教育法72条中“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在本案中,学校资产是国家所有,所有权在国家,学校对其占有的场地依法享有使用权,并受国家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侵占,因此,主张迁就丁某、放弃被丁某所侵占的学校土地的意见是错误的,而意气用事,强力夺回的主张也是不妥的。该校校长依据事实和法律,通过当地公安机关使丁某夫妇侵占学校用地、毁坏学校财产、打伤校长的种种违法行为受到制裁,学校和干部、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其做法是适当的。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这是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抵制非法干涉而确立的一项重要权利。学校有权对来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非法干涉,予以拒绝和抵制,并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予以治理。所谓“非法干涉”,是指行为人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做出极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如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随意要求学校停课等。

[案例]中学教师被打、学校被砸案浙江省某中学高中学生庄某、徐某、杜某、计某四位同学于晚自习后到校门口的小吃店吃点心。这时从外面进来三个满嘴喷着酒气的青年,无故挑逗寻衅,并且辱骂殴打这几名学生,从店里赶到店外,追

打不放,直到学校教师闻讯赶来才救下了送几名学生。该中学副教导主任倪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包老师、史老师等几位教师前去小吃店了解情况。当他们回到学校门前时,两名歹徒纠集了十余人手执螺丝刀、铁棒、木棍冲了过来,先后将包老师、倪庚等人打得血流满面,扑倒在地,史老师被打得颅骨骨折。接着歹徒又闯进学校,闯进宿舍楼,狂叫踏平此中学。他们砸毁八扇房门,殴打学生和教师,直到派出所民警闻讯赶来进行干预,才把这伙歹徒治住。

在本案中,这伙流氓歹徒酗酒闹事,殴打中学师生,打砸学校校舍,已触犯刑法,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学校有权维护

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

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这项权利是指除前述八项权利外,学校还享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同时,还包括将来制定的法律、法规确立的有关权利。总之,学校具有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管理学生权、颁发证书权、管理教师权、管理设施经费权、拒绝非法干涉权和其他权利(如复议权、诉讼权等)。

《教育法》在列举了学校的上述权利后,同时规定“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就表明,如果学校上述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国家将通过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手段保障学校的正当权益。

由上可见,学校的权利是学校为了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格和能力。即通常所说的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是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而特有的、基本的权利,不享有这种权利,也就意味着在法律上不享有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也即不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它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利,学校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其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滥用权利,也不得放弃和转让。

三、学校的义务

学校的义务,是指学校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教育法》在规定学校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学校应履行的义务。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履行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遵守法律、法规

《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学校也不例外。遵守法律、法规,包括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等。学校不仅应履行教育法律、法规中为学校设立的特定的义务,还应履行一般社会组织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这项义务要求学校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标准,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不履行此项义务,不单是教育思想或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一种违法行为。(对未成年青少年专门进行宗教教育是违法的)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这项义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自身不得侵犯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不得克扣、拖欠教职工工资,不得拒绝符合入学标准的受教育者入学等;二是当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侵犯了本校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时,学校有义务以合法方式,积极协助有关单位查处违法行为的当事人,维护本校成员的合法权益。教育法28条六款规定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教师法7条4款有按时获得工资报酬,教师法第五章规定考核[案例]学生考试不理想,扣教师工资案:某厂子弟学校教师殷某,因不服学校以“联考”成绩差为由扣罚其浮动工资、奖全,认为他的合法财产权受到侵害,1998年9月16日,一纸诉状将该厂及子弟学校推上被告席,市郊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一诉讼案。“联考”是指该厂和附近企业的子弟学校约定的联合考试,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对授课教师进行奖惩,并排名次,决定课时多少。“联考”风刮起后,一些教师为获取奖金或避免处罚而抢占课时、搜罗资料、竟猜考题,使学生负担加重、积极性受挫,而教师则人人自危。

在本案中,学校有义务保障教师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不得以非法的理由随意克扣教师工资,该校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的知情权,是实现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予以法律保护。学校不得拒绝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行使这一权利,而应以适当方式如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议”、教师家访、找学生个别谈心等,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行使这项知情权。但需注意不得侵犯受教育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学校是公益性教育机构,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应按所人学校的不同性质依照有关规定缴纳一定费用。学校应根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收费规定,确定收取学杂费的具体标准,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用,甚至把办学当作牟利的工具。同时,收费的具体名称和标准,要向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案例]学校乱收费案:某初级中学,在91至9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作出决定,凡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下学期开始就按试读生对待,每人需交纳试读费80元,否则不让其继续上学。其计收取168名学生的试读费13340元。92~9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600余名学生中有不及格学科的达370人。学校又作出决定,各年级组教师可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期末考试及格的学生每人须交5元,而不及格的学生每人须交10元。全校1993年初共收补课费11020元。92~9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校对补考学生收取补考费,每科1元,三个年级共收了900多元。所收费用除学校留存一小部分外,其余都作为教师和工作人员劳务费和津贴。

本案中,该校向学生收取的试读费和补考费,是属于学费的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是属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对不及格的学生可按规定采取留级或补考措施,这是学校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收取其他费用。该校的做法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免收学费的规定。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收取杂费,但不得自定标准乱收费。该校强制所有学生都参加补课,这是不对的,应该以自愿为原则。并且该校确定的收费标准也未得到省级部门批准,而且将其收人用于发放教师工资也违反了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因此,学校应该退还所收费用,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6、依法接受监督

学校对来自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以及来自社会、本校师生员工的监督等,只要是依法进行的,都应当接受,并积极予以配合,不得妨碍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确立以上六个方面的义务,对于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则要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某文化艺术学院违反有关规定招生案:某文化艺术学院1994年在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情泥下,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散发严重失实的招生简幸,擅自许诺“招收艺术专业四年制大学本科生,学成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并将组织学生参加即将开始的国家考试,可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1994年其招收学生90余人。

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该案例中,该文化艺术学院是经批准成立的教育机构,它拥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但同时负有“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遵守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依法接受监督管理”的义务。在该案例中,文化艺术学院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地方法规,擅自扩大其招生范围而从事招生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违法行为。

各种法律文书大全范本

法律文书格式及应试技巧精讲 随堂笔记 对策: 在浩如烟海的格式中抓出规律,使零散而繁杂的格式变得易记;搞清常考 的不同文书的特点,做到准确命题;记一些成文化用语,使表述规范且节省构 思时间;掌握重要文书的写作要素,记清注意事项。 格式选编: 一、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号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 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 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 所)。 辩护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 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 者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 持公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诉讼)代理人×××,被告人 ×××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 翻译人员×××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 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称……(概述附带民事诉讼原 告人的诉讼请求和有关证据)。 被告人×××辩称……(概述被告人对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附带 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 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既要写明经法庭查 明的全部犯罪事实,又要写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事实;其次写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 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概述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法律的地位和制定程序不同,法律可分为_。 A.基本法和一般法 B.一般法和特殊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直接法和间接法 2._内容不属于法律基本特征。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代表国家意志的一种行为规范 B.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特殊的社会规范,以国家规定的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对其权利加以保障,对其义务进行监督实施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本质的特征 D.具有由人们公认的惯例所形成的一类属性 3.按照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法可分为_。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C.宪法性法律、普通法规 D.特殊法和一般法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义务的决定。这是依法行政的_的基本要求。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高效便民 D.诚实守信 5.依法行政应遵循_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A.程序正当 B.合法行政 C.权责统一 D.合理行政 6.法所反映的意志内容不是统治阶级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总和,而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表现。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的意志内容的_。 A.统一性 B.一般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不包括_。 A.正确 B.正当 C.合理 D.合法

2019年法律文书格式大全

2019年法律文书格式大全 篇一:法律文书 第一节经济仲裁申请书 教学目的:明确经济仲裁申请书的涵义和用途,认识经济仲裁申请书的特点,掌 握经济仲裁申请书的写法,能够写出合格的经济仲裁申请书。 教学重点:1、经济仲裁申请书的结构内容及写法 2、例文析评 教学难点:1、经济仲裁申请书的案由、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的写法 2、例文析评 3、病文分析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0课时 实训教学1、0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泛读例文 【例文1】 仲裁申请书 申诉方:××县××镇××村村委会 法定代表人:牛××,村长 被诉方:××县××厂,地址:××县城关镇东方红路13号法定代表人:南××,厂长

案由:被诉方单方终止合同。 请求事项: (一)继续履行协议; (二)赔偿申诉方经济损失。 事实与理由: 20××年5月5日,申诉方与被诉方签订“联办淀粉厂协议书”,约定双方共同投资建厂。申诉方投资为三分之一,被诉方投资为三分之二,投产后利润也按投资比例分成。协议书第12条规定:“本协议签订后,双方信守协议, 不得以任何理由单方终止。任何一方终止协议,一切后果由提出终止协议方负责。”(见附件2) 双方于20××年5月筹建施工。申诉方与被诉方各投资10万元,计划20××年元月底建成投产。不料被诉方20××年8月突然提出:“经请示县经计委,不再给淀粉厂投资”(见附件3),为此,申诉方

数次找被诉方协商,同时主动向县经计委申明情况,希望督促被诉方履约。但被诉方竟不予理会,公然单方终止协议,不但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还无理要求申诉方承担被诉方全部投资款项。不仅如此,被诉方还背着申诉方函告县电力局,要求停止使用用电补贴,故意给筹建工作设臵障碍。申诉方多次规劝其继续履行协议,但被诉方却根本听不进去,臵经济合同法和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于不顾,一直奉行违法行为。申诉方在做出多方努力毫不见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特向贵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依法裁决。 此致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仲裁委员会 申诉方:××镇××村民委员会(印) 20××年4月1日 附:1.本申请书副本一份。 2.协议书一份(复印件)。

法律文书范文

法律文书范文 篇一:各种法律文书大全范本 法律人(https://www.doczj.com/doc/334970270.html,) 对策: 在浩如烟海的格式中抓出规律,使零散而繁杂的格式变得易记;搞清常考 的不同文书的特点,做到准确命题;记一些成文化用语,使表述规范且节省构 思时间;掌握重要文书的写作要素,记清注意事项。 格式选编: 一、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所)。 ×××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被告人×××辩称??(概述被告人对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

证据)。 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既要写明经法庭查 明的全部犯罪事实,又要写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事实;其次写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 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 法律人网——成功在于执着随堂笔记 法律人(https://www.doczj.com/doc/334970270.html,)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论证被害人是否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被告人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应否负民事赔偿责任;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 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 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四种情况:

各类法律文书写作(全是干货)

法律文书写作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律文书的概念、类别 法律文书的概念: 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以及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自书或代书的 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法律文书的类别:依制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一一侦查文书 (原称预审文书)、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法院的诉讼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依写作和表达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和笔录式文书;依文种的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等。 第二节法律文书的基本特点 法律文书的基本特点: (1 )制作的合法性; (2 )形式的程式性; (3)容的法定性; (4 )语言的精确性。 第三节法律文书的作用 法律文书的作用: (1)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 (2)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 (3)有关法律活动的忠实记录; (4)综合考核干部的重要尺度。第四节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1 )遵循格式,写全事项; (2 )主旨鲜明、阐述精当; (3 )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4 )依法说理、折服有力; (5 )说明情况,简洁明晰; (6 )综合表达,叙议为主; (7 )行文章法,因文而异; (8 )语言精确,朴实庄重。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法律文书 ——侦查文书 第一节概述 侦查文书的概念: 侦查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和其他依法具有侦查职能的检察机关、海关缉私 机关、监狱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或者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第二节立案、破案文书 呈请立案报告书的概念: 呈请立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在对接到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 后,对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时制作的报请领导审批决定是否立案侦查的文书。呈请 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必经的法律程序,它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便成为制作立案决定书的依据。

(完整word版)司法鉴定概论试卷及答案

《司法鉴定概论》 学院:___________ 班级: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不属于司法鉴定原则的是() A.科学原则B.对委托人负责原则 C.客观原则D.合法原则 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的部门是:() A.国务院 B.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D县司法局 3、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选择司法鉴定人正确的说法是() A.必须是政法机关内专职技术人员 B.必须是权威技术专家 C.必须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D.司法机关为鉴定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专门知识的人 4、种属认定鉴定意见的意义是() A被、供认定客体本质特征相同B可以肯定具体事实存在 C被、供认定客体种类相同D二种客体均与案件无关系 5、选择正确的提法() A.补充鉴定的鉴定人的级别必须比初鉴定者高 B.司法鉴定人在科技活动面前一律平等 C.司法鉴定活动受到司法机关相应职能的约束 D.司法鉴定实行领导负责制 6、司法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A.与证言矛盾的鉴定意见不能被采信 B.与侦审人员分析判断意见不同的鉴定意见不能被采信 C.与相关事实不符的鉴定意见不能被采信 D.上级单位有不同看法的鉴定意见不能被采信 7、关于重新鉴定正确的说法是() A.重新鉴定的鉴定人的级别必须比初鉴定者高 B.重新鉴定与初次鉴定在鉴定材料、鉴定事项等方面是一样的,否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重新鉴定 C.重新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比初次鉴定意见高 D.应尽量限制重新鉴定,否则出现就同一个专门性问题出现不同鉴定意见时会给司法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 8、迄今为止法医学实践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 A.《封诊式》 B.《法律答问》 C.《礼记·月令·孟秋之月》 D. 《洗冤集录》 9.下不属于计算机司法鉴定客体特征的是() A.动态性 B.隐蔽性 C.复杂性 D.双重性 10、判断涉及财务会计业务内容的文字证据能否作为定案依据是活动。()

法律法规概述

概述 一、法规内容 (一)行政法规 期货交易治理条例(2007年4月15日生效、2012年10月24日修改) (二)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治理暂行方法 (证监会 07年8月1日施行) 2.期货交易所治理方法(证监会,2007年4月19日) 3.期货公司治理方法(证监会2007年4月9日) 4.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治理方法 (证监会、07年7月4日) 5.期货从业人员治理方法(证监会、2007年7月4日) 6.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治理规定(试行)

(证监会、2008年5月1日施行) 7.《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方法》 (证监会、2007年4月19日) 8.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治理方法 (证监会、2013年7月1日施行) 9.《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方法》(证监会、2007年4月20日) 10.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治理规定 (证监会2009年9月1日施行、2012年2月2日修改)11.关于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 (证监会2010年2月5日、施行、2013年8月2日修改)12.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方法 (证监会2011年5月1日) 13.期货公司资产治理业务试点方法

(证监会2012年9月1日) (三)协会自律规则 1.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修订) (中期协、2008年4月30日) 2.期货公司执行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治理规则(修订)(中期协、2013年9月3日施行) (四)其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5.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方法 (中金所 2013年8月30日起实施) 6.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操作指引

各种法律文书大全范本

法律文书格式及应试技巧精讲 随堂笔记对策: 在浩如烟海的格式中抓出规律,使零散而繁杂的格式变得易记;搞清常考 的不同文书的特点,做到准确命题;记一些成文化用语,使表述规范且节省构 思时间;掌握重要文书的写作要素,记清注意事项。 格式选编: 一、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号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 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 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 所)。 辩护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 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 者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 持公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诉讼)代理人×××,被告人 ×××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 翻译人员×××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 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称……(概述附带民事诉讼原 告人的诉讼请求和有关证据)。 被告人×××辩称……(概述被告人对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附带 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 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既要写明经法庭查 明的全部犯罪事实,又要写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事实;其次写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 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

(参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报告

碳素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 检查评估报告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1-9-20 碳素厂 碳素厂概述 碳素厂于1992年1月15日设立生产筹备处,1993年6月28日正式成立碳素厂,是下属的二级主体生产厂(矿)之一。它为电解160KA和320KA大型中间下

料预焙槽提供碳阳极产品,产能8万吨/年。主要包括原料煅烧、生阳极制造、阳极焙烧、阳极组装四道主体生产工序,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石油焦和改质沥青。2009年机构改革后共设阳极制备车间、阳极组装车间和综合科、生产控制中心、安环科、设备管理科等4个机关科室。目前共有职工310人左右,其中男职工约占90%,女职工约占10%。全厂建立了安全环保管理网络,成立了厂职业安全健康环保委员会,厂长为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生产副厂长为安全环保责任人,厂属各车间相应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及环保管理领导小组,全厂配备了5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全厂的安全环保管理。 碳素厂设备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预焙阳极生产工艺,是中铝广西分公司生产流程较长,工艺较复杂的厂矿之一。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煤气的中毒和爆炸、高空坠落、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灼烫、火灾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高温、生产性粉尘、有毒气体。 针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碳素厂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一、检查和评估目的 为了解碳素厂一年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持续改进,实现源头防范的目的。 二、检查评估依据 1、GB/T28001-2001、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2、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3、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安全管理情况、监视与测量记录等。 三、评价范围 1、报告涉及的主要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标准。 2、报告涉及碳素厂以上所列的危险危害因素。 2、报告涉及的场所:体系内各单位产生设施、设备。 3、报告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

烟火爆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概述

烟火爆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概述 烟花爆竹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产业,历史悠久,相传发源于唐,盛于宋,用于营造欢乐喜庆的气氛。发展至今,焰火表演已成为国家重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相比其发展历史,烟花爆竹行业的法规、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出台发布了一系列烟花爆竹的法规、标准,使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与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快速提升。 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烟花爆竹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烟火药、引火线等危险物品,被列入高危行业。因此,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首先要遵循《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综合性法律的要求,涉及职业病防治、消防安全、产品质量、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还需遵循相应具体法律,如:《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产品质量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及有关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需进行刑事处罚的,则需按照《刑法》及其修正案、《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要求。 近年来,国家还出台了系列针对烟花爆竹行业的法规,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有关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

法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实行许可制度,并规定了明确的许可条件和许可程序。该法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中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工作程序的调整,以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状况的改变和其他法规、标准、文件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修订了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于2004年5月颁布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在2012年7月1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2006年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了《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2012年,为完善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对象和实施原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其进行修订,并于2012年6月4日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标准体系框架 烟花爆竹的标准管理工作由标准化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承担,其中标准化管理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质量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主管安全标准,公安部主管运输、燃放标准,同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也具有标准的批准颁布及监督管理职能。 烟花爆竹的标准制修订由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目前,烟花爆竹有多个技术委员,包括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烟

法律文书的种类

法律文书的种类 篇一:法律文书分类 法律文书分类 依制作主体的不同: 1、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侦查文书(原称预审文书) 2、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 3、法院的诉讼文书 4、公证文书 5、仲裁文书 6、法律实务文书 依写作和表达方法不同:1、文字叙述式文书2、填空式文书3、表格式文书4、笔录式文书依文种的不同:1、报告类文书2、通知类文书3、判决类文书4、裁定类文书5、决定类文书 侦查类文书: 1、立案、破案文书 2、律师介入文书 3、强制措施文书 4、讯问犯罪嫌疑人文书 5、调查取证文书(含搜查、扣押类) 6、延长羁押期限文书 7、侦查终结文书 8、补充侦查、复议复核文书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检察文书:1、按照案件诉讼性质不同: 刑事、民事、行政类法律文书。2、按法律文书适用程度和范围: 诉讼法律文书,检查内部工作文书3、按法律文书所处诉讼阶段及作用:立案法律文书,侦查法律文书公诉法律文书,执行法律文书

刑事抗诉法律文书,刑事赔偿法律文书刑事法律文书,民事、行政法律文书4、按业务分工和案件程序: 刑事检察文书,直接受理侦查案件检查文书(发贪污与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检查文书,控告申诉检察文书民事、行政检察文书,人民监督员检查文书5、按文书制作形式不同: 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 常用检察文书的:P961、立案、侦查类文书: 1)立案决定书2)批准逮捕决定书3)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2、公诉类文书 1)诉讼意见书2)起诉书 3)不起诉书决定书4)公诉意见书3、抗诉类文书 1)刑事抗诉书2)民事抗诉书3)行政抗诉书 4、其他法律文书—检察建议书 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 1、第一审刑事判决书P121 2、第二审刑事判决书P132 3、第一审刑事裁定书P145 4、第二审刑事裁定书P147 5、第一审民事判决书P153 6、第二审民事判决书P160 7、再审民事判决书P164 8、第一审民事裁定书P168 9、第二审民事裁定书P17110、第一审民事调解书P17311、第二审民事调解书P17412、再审民事调解书P17513、第一审行政判决书P17814、第二审行政判决书P18715、再审行政判决书P190 监狱法律文书—执法文书:1、按写作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2、依文种的不同:

安全生产法规概述(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法规概述(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法规概述(新版) 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制得以落实的基本手段,否则,所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规将仅仅是一纸空文。 20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对工业安全健康立法的重视,国家安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职能得到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正式推行安全监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政策正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调整安全生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人员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和执行。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1.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安全生产法规首先调整的是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同安全生产有关的各方面关系和行为。例如,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生产经营单位和为其提供技术服务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关系;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决定、条例、规定、规则及标准等,均属于安全生产法规范畴。 安全生产法规规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规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况下必

《司法文书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司法文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1.5分。) 1.人民检察院针对已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由()提出。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C.省一级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2.撤销案件通知书的送达对象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刑事案件被害人 D.犯罪嫌疑人 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除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以及编号 外,应依次写明的项目是()。 A.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 B.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审判经过 C.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 D.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 4.起诉书编号的内容依序是()。 A.年度、院名、文书性质、顺序号 B.年度、院名、部门、文书性质、顺序号 C.院名、部门、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 D.院名、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 5.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编号由()组成。 A.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顺序号 B.年度、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顺序号 C.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年度、顺序号 D.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年度、顺序号 6.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的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应当制作的文书的名称是()。 A.民事判决书 B.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C.民事裁定书 D.民事决定书 7.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时制作的文书。 A.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B.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 C.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 D.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移交起诉 8.法律文书在论述理由时的基本要求是()。 A.依法制作,突出主旨 B.遵循格式,写全事项 C.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D.据法说理,分析有力 9.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交待上诉权事项的规范写法是()。 A.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天起10日内,向本院或者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х份 B.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向本院或者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х份 C.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通过本院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х份 D.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х份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 1.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概念; 2.教育活动中教育权利和义务。 【高频考点速记】 教育法律法规概念 (一)教育法律 从广义的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概念可泛指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从狭义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就是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本书的教育法律概念就是指狭义上的教育法律,即: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二)教育法规 从广义的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是指关于教育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由其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狭义的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概念是指国家立法机构之外,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本书所采用的教育法规概念,是根据我国宪法所区分的,由国务院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同时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范围内。 (三)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策的一个分支,是党和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略、方针和行动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中,教育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党制定的重要教育政策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党和国家制定的重要政策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法制条件下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一)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指在人们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活动中人们的交往便构成了教育关系。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教育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如:教与学的关系,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教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利益。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教育任务的完成要在教育关系中实现,那么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怎样的关系,就对教育活

法律文书格式大全

法律文书格式大全 篇一:法律文书 第一节经济仲裁申请书 教学目的:明确经济仲裁申请书的涵义和用途,认识经济仲裁申请书的特点,掌 握经济仲裁申请书的写法,能够写出合格的经济仲裁申请书。 教学重点:1、经济仲裁申请书的结构内容及写法 2、例文析评 教学难点:1、经济仲裁申请书的案由、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的写法 2、例文析评 3、病文分析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0 课时 实训教学 1、0 课时 一、 【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泛读例文 【例文1】

仲裁申请书 申诉方:××县××镇××村村委会 法定代表人:牛××,村长 被诉方:××县××厂,地址:××县城关镇东方红路13号法定代表人:南××,厂长 案由:被诉方单方终止合同。 请求事项: (一)继续履行协议; (二)赔偿申诉方经济损失。 事实与理由: 20××年5月5日,申诉方与被诉方签订“联办淀粉厂协议书”,约定双方共同投资建厂。申诉方投资为三分之一,被诉方投资为三分之二,投产后利润也按投资比例分成。协议书第 12条规定:“本协议签订后,双方信守协议, 不得以任何理由单方终止。任何一方终止协议,一切后果由提出终止协议方负责。” (见附件2) 双方于20××年5月筹建施工。申诉方与被诉方各投资10万元,计划20××年元月底建成投产。不料被诉方20××年8月突然提出:“经请示县经计委,不再给淀粉厂投资”(见附件3),为此,申诉方数次找被诉方协商,同时主动向县经计委申明情况,希望督促被诉方履约。但被诉方竟不予理会,公然单方终止协议,不但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还无理要求申诉方承担被诉方全

第一章法律翻译概述

第一章法律翻译概述(课堂讲练材料) 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法律翻译的概念、基本特点、法律翻译常用文本类型; 2、了解法律翻译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 一、法律翻译的概念 法律翻译,是指对法律法规、法律专著文献、涉及法律的商务、经贸、金融等相关专业的翻译活动。此处提及法律翻译概念,有两个意义。请看以下译文对比: 示例1、(1)、A burned child dreads the fire. 译文1、烧伤的孩子害怕火。 译文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He had one foot in the grave. 译文1、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 译文2、他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译文3、他已经风烛残年。 (3)、冬天,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纽约大街上乞讨,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Blind since childhood”.有一个落魄诗人正巧路过,乞丐听到脚步声,向他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点东西。“说完,就在乞丐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天,乞丐得到了远远多于往日的施舍。后来,乞丐又遇到那位诗人,问诗人到底在牌子上写了什么,诗人回答:“Spring is coming, but I can’t see it.” 示例2、(1)、Where a defendant is fined and the same is not forthwith(means: at once, without delay) paid ,the magistrate (the official who acts as the judge in the lowest courts of law)may order the defendant to be searched. 译文:如被告人被判处罚款,但没有随即缴付该罚款,裁判官可命令搜查被告人。 (2)、“Delivery Note”shall mean the note as the proof of delivery, issued by Party C and countersigned by Party B when taking the delivery of the Vehicles, which shall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but without limit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number, the quantity, the loading date, the shipment date, the delivery record of the delivered Vehicles and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delivered Vehicles have been pledged to Party A. 译文:“交接单”:由丙方签发、乙方在接收车辆时签署的车辆交接凭证,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交付车辆的识别码、数量、装车日期、发运日期、交车记录、车辆已质押给甲方等信息。 可见,法律翻译与文学翻译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法律翻译与文学翻译尽管都是用目的语(译语)的语言形式忠实的再现或表达源语中的深层信息,但文学翻译允许翻译人对语言规范进行创造性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文表达方式,以目的语方式来表达源语文化信息(如示例1)。法律翻译则更加严格的遵循“信、达”原则,而且相比文学翻译,达到“信、达”的难度更高,因为其谴词、用句、文本结构均不同于普通文章翻译(如示例2)。 二、法律翻译的文本类型 法律翻译实践当中,通常把法律文本分为以下几类: 1、法律法规类,如宪法、法律、法令、国际公约等; 对于这一类法律文本,一般由国际组织、政府组织专业人员翻译。作为立法语言,在法律语言中,最具严谨、庄严、甚至刻板的特点,其中的诸多用词、句型是学习法律英语的最好范本,是律师起草、翻译合同、契约的参考文本(阅读我国合同法教学法规之条款第142条:The risks of damage and loss of the targeted matter shall be borne by the seller prior to the delivery

法律法规概述全面讲解(word版)

法律法规概述 第一章期货交易主体 期货行业协会 一、性质 1、自律性组织,社会团体法人。 2、期货公司以及其他专门从事期货经营的机构应当加入期货业协会,并缴纳会员费。 二、机构 1、权力机构: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 2、章程由会员大会制定,并报证监会备案。 3、执行机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按照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 三、职责 纪律处分、期货从业资格。 期货交易所 一、是什么 (一)性质、设立、解散 1.性质 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采取会员制或者公司制(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 负责人:证监会任免。 2、会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期货交易所可以实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会员由结算会员和非结算会员组成。 3、设立 由中国证监会审批。应当标明“商品交易所”或者“期货交易所”字样。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期货交易所或者近似的名

称。 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期货交易所不得设立分所或者其他任何期货交易场所。 4、期货交易所章程 (一)设立目的和职责; (二)名称、住所和营业场所; (三)注册资本及其构成; (四)营业期限; (五)组织机构的组成、职责、任期和议事规则; (六)管理人员的产生、任免及其职责; (七)基本业务制度; (八)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 (九)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十)变更、终止的条件、程序及清算办法; (十一)章程修改程序; (十二)需要在章程中规定的其他事项。 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章程还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会员资格及其管理办法; (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对会员的纪律处分。 5、交易规则: (一)期货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度; (二)风险管理制度和交易异常情况的处理程序; (三)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 (四)期货交易信息的发布办法; (五)违规、违约行为及其处理办法; (六)交易纠纷的处理方式; (七)需要在交易规则中载明的其他事项。 6、变更 证监会批准:变更名称、注册资本、合并、分立。 报告:联网交易的,应当于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 7、解散: (1)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法律文书格式样本

法律文书格式样本 篇一:法律文书大全范本 对策: 在浩如烟海的格式中抓出规律,使零散而繁杂的格式变得易记;搞清常考 的不同文书的特点,做到准确命题;记一些成文化用语,使表述规范且节省构 思时间;掌握重要文书的写作要素,记清注意事项。 格式选编: 一、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号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所)。 翻译人员×××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称??(概述附带民事诉讼原

告人的诉讼请求和有关证据)。 被告人×××辩称??(概述被告人对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 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既要写明经法庭查 明的全部犯罪事实,又要写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事实;其次写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 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 鲤鱼网——成功在于执着随堂笔记 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论证被害人是否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被告人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应否负民事赔偿责任;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 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一节安全生产概述 (3)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3) 二、我国安全生产的三个时期和1978年以来经历的三个阶段 (3) 三、建国以来安全生产呈现出的一些特点 (3) 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 (3) 五、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3) 第二节生产法律法规概述 (4)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概念 (4) 二、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 (4)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 (4) 四、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 (4) 第三节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 一、国家根本法——宪法 (5) 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 (5) 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5) 四、地方性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5) 五、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规章 (5) 六、安全生产标准 (5) 七、已批准的国际劳工安全公约 (5) 第四节《安全生产法》 (5) 一、三大目标 (5) 二、五方运行机制 (6) 三、两结合监管体制 (6) 四、七项基本法律制度 (6) 五、四个责任对象 (6) 六、三套对策体系 (6) 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六项责任 (6) 八、从业人员八大权利 (6) 九、从业人员三项义务 (6) 十、四种监督方式 (6)

十一、38种违法行为 (6) 十二、13种处罚方式 (6) 第五节职业病防治法 (7) 一、职业病的概念 (7) 二、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基本制度 (7) 三、前期预防是职业病防治的核心内容 (7) 四、重视和坚持劳动过程的防护和管理 (8) 五、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的法定规则 (8) 六、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 (8) 第六节《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8) 一、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8) 二、指明了两个主体和两个第一责任人 (8) 三、细化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8) 四、规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风险抵押金制度 (8) 五、突出了煤矿全生产工作 (8) 六、进一步细化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8) 七、重申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8) 八、细化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在发生责任事故后的处罚规定。 (8) 第七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9) 一、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9)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登记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规定 (10)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 (10) 第八节危险化学品许可证制度 (10) 一、行政许可概述 (10)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0) 第九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11) 一、《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1) 二、《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 (11) 三、《劳动法》 (11) 四、《消防法》的重要内容 (11) 五、《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11) 六、《工伤保险条例》的重要内容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