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发赶超再向前

后发赶超再向前

后发赶超再向前

更好地服务游客,更好地改善民生,贵州的后发赶超没有止境。
记者到贵阳市政府采访时任副市长朱桂云时,她正在召开贵阳市承办第九届旅发大会筹备工作会。这一天,距离贵阳市从第八届旅发大会上接过承办第九届旅发大会的会旗,只有两天。
占贵州旅游重要位置的贵阳,在只争朝夕。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六盘水市的威宁也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谋划本地的旅游转型升级。
在第八届旅发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创新业态,转型发展,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号令一出,在机制统领的统一推动下,各地闻风而动。
全面思考
怎样打造贵州旅游的升级版?这个命题,由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在第八届旅发大会提出。他认为,对贵州来说,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不是“可为”或“不可为”,也不是“可快”或“可慢”,而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二是全国各地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三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差距,倒逼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
采访中我们感到,当前,如何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贵州人的压力很大。他们初步提出,一是要深化大资源管理的观念,在资源的基础上调动市场力量,科学运作资金和项目,二是要继续改革开放,把市场主体包括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继续摸索新形势下的科学发展路径。
日程紧迫,各地在深入思考。而接旗宣誓的贵阳,在积极酝酿第九届旅发大会怎么筹备、怎么召开。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许多种,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转型、要开放。
不仅因为旅发大会已经开了八届,所以要开出新意,更重要的是因为,贵阳占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半壁江山,特殊地位决定了转型升级有特殊的意义。
贵阳是贵州省九个市州中最后一个承办旅发大会的。作为省会城市,这一届旅发大会将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不仅仅是贵阳,记者采访中所到之处,听到各地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
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说,“十一五”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全国确立了地位,形成了亮点,产生了影响,树立了形象,是发展的启动期。“十二五”期间,旅游业面临国家战略、交通建设、市场需求变革等做多发展机遇期,也进入重点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贵州各地正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旅游法》,深入领会国发〔2012〕2号文

件精神,通过思想转型、机制转型、目标转型、方式转型、产品转型等,全面打造旅游发展的升级版。
几种模式
贵州旅游的转型大战,正在陆续上演。
不同类型的城市,有不同的路径。
贵阳:旅游母港型。
朱桂云认为,贵州的产业规模至少50%在贵阳,贵阳的发展上去了,贵州后发赶超的步伐就会加快。因此,即将在贵阳市召开的第九届旅发大会,一定要借鉴前八届的成功经验,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旅游大发展的动员。
她说:“第九届旅发大会将是提出打造贵州旅游的升级版后的第一次旅发大会。我们一定要通过旅发大会体现当地的发展水平。对贵阳来说,定位、规划很重要,贵阳现在的定位是全省旅游的集散地、旅游母港,要为游客提供高端的、快捷的、最优的服务。贵阳努力将旅游元素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问题上不走弯路。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做出环境,吸引人才到这里来创业、来发展。”
贵阳白云区区长黄昌祥的设想,补充了朱桂云思路。他认为,转型必须要与本地发展结合。白云区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极为匮乏,需要无中生有做精品。白云区要发挥自身拥有的区位优势,把气候、交通等元素作用发挥出来,继续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好贵阳欢乐世界、蓬莱仙界等品牌。
六盘水:产业转轨型。
作为传统工业型城市,六盘水转型引人瞩目。
六盘水是一个年轻的城市,30年前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六盘水已成为了中国长江以南14个省市区中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初步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跨越。
但在享受了资源带来的“激进式”发展过后,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六盘水面临从“煤都”到“废都”的威胁,过度依赖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优势终究会成为包袱。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六盘水终究没有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决定:转型。
从第八届旅发大会承办开始,六盘水努力实现华丽转身。
随着城市绿化、湿地公园的建设,六盘水从“黑山黑水”的污染大户,摇身变为了“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之城。国发〔2012〕2号文件中,六盘水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休闲度假城市之一。在《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六盘水被定位为“中国凉都国际休闲城”。
六盘水市委宣传部长杨宏远说,六盘水将旅游这块短板当成了助推发展的又一块跳板。未来,六盘水计划将城市、山水、田园、气候、工业等资源要素整合,使旅游与相

关业态融合发展,彻底实现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运动之都的角色转化。
安顺:传统资源型。
安顺市的转型,发力在老品牌的提升。
什么最能代表安顺的旅游形象?无疑是从徐霞客时代就出名的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国家度假公园以黄果树景区为中心,包括龙宫、黄龙湖、天星桥等景区。该旅游圈规模宏大,由两个5A级景区组成。
2006年贵州召开第一届旅发大会选择安顺市,曾有力推动了黄果树景区和屯堡文化开发,黄果树成为安顺市农民增收最快的区域,农民增收的幅度平均达到10%。
7年过去了,安顺旅游是否还能担当起原有的重任呢?
实际上,黄果树的发展历经曲折。由于黄果树大瀑布核心景区内人工痕迹太重--主要指“半边街”建筑物太多,仍然存在房屋影响景区形象和发展等问题。同时,管理体制的不顺,制约着景区的发展。对黄果树“半边街”搬迁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
景区是城市的眼睛,不进则退。
在2013年2月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省长蒙启良说,贵州要坚定不移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这一开放概念,在旅游发展体制综合改革上寻求突破。
在2013年的第八届旅发大会上,省长陈敏尔已经把黄果树的提升列为考题,让安顺来回答。
安顺市副市长罗晓红说,安顺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以黄果树为龙头的景区建设,把品牌做出来。现在,黄果树的旅游管理体制正在进一步理顺之中,根据“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黄果树、龙宫成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半边街”居民通过统一安置、自建房、货币补助等形式搬迁到黄果树新城居住。
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建设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900万人次以上,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提高到3天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
宏伟目标
贵州旅游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为了全面建成旅游大省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旅游强省,贵州正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是全省提出的新目标。
省长陈敏尔指出,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定位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

。这是贵州打造升级版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依据。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注意把握旅游业发展一般规律,以100个旅游景区为重点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使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设施、服务、管理相匹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全面建成旅游强省。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贵州采访时,能感受到贵州人抢抓科技发展机遇的敏感。
今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年。贵州人认为,发展智慧旅游,是与时俱进的“智慧”之举,贵州计划着通过把信息技术引入旅游业生产力各项要素,向旅游者提供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便捷化”服务。
其实,他们深知这个过程是极为艰辛和复杂的,从理念、创意、模式、运营、服务等等方面全方位考验着贵州人的智慧。
当前,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已经启动,12301旅游公共服务,微旅游体系,淘宝贵州旅游电商平台,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智慧项目,多彩贵州旅游卡等等,标志着贵州旅游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智慧旅游体系初见端倪。
贵州“智慧旅游”的大门是开放的,一些有能力、有智慧的开发商、运营商都打开视角,在贵州寻找着机会。
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晏明介绍说,黄果树景区正在以全域的思路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大平台,按照“空间全域、产业全域、受众全域”的理念,计划一到两年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再用一年时间完成基础数据中心和18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大平台到2016年完成。
贵州海峡阳光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刘杰介绍说,该公司与贵州爽网公司投资组建了贵州爽网在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打造O2O(offlinetoonline)的B2B2C的旅游电商平台。该平台将整合贵州主要景区、酒店、特色餐饮、车队、旅行社、文娱场所、商场等旅游业态,实现门票、酒店、交通、导游、咨询等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无缝对接,除了机票、酒店预订,还可以提供导游服务、车辆租赁、线路报名、美食游玩等多项个性化项目。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贵州采访时,还能感受到贵州人朴实的作风。
大家充分认识到了贵州存在的不足,如怎样把《旅游法》作为重要管理手段还需要探索,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与“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尚有差距,一些地方旅游发展观念需要更新,各部门融合发展还需

要深度推动,最核心的是,市场的积极性还需要充分调动,迫切需要引进大型旅游投资和管理企业,旅游项目需要向国际、国内水平看齐,大项目资金需要落实,等等。
国家旅游局也在一份对贵州旅游的专题调研中提出了和贵州人共同思考的五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发展战略一以贯之;二是如何逐步将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三是如何应对旅游业发展可能对生态和文化发展的冲击;四是如何处理好大干快上与精细化发展的关系;五是如何在高强度投资的同时控制好投资风险。
破解这些难题,贵州人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域旅游的大思路,加快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力争旅游业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为此,他们提出六个要:
要着力在理念上升级,用现代理念引领贵州旅游业发展。
要着力在产品上升级,充分发挥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要着力在业态上升级,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
要着力在格局上升级,形成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格局。
要着力在营销上升级,构建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营销系统。
要着力在服务上升级,增强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旅游核心吸引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贵州量化了2020年建成旅游强省的指标,力争接待旅游总人数4.5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人数力争2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分别占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25%左右;实现旅游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通过旅游受益人群达700万人以上。
目标催人奋进。
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是永恒的课题。
依靠机制统领,贵州人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后发赶超,没有终点。
围绕着服务游客、改善民生的基本目标,今天的贵州,又站在新的起点上。
贵州,正努力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的理念转化和机制转变,为未来承担起重任。
中国旅游业后发赶超的新样本,将继续在大西南演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