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红场阅兵看中俄军事关系

从红场阅兵看中俄军事关系

从红场阅兵看中俄军事关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9日在红场举行。这是俄当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也是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的,一系列最新武器装备登场亮相。超过1.65万名军人走过红场,包括中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土库曼斯坦、印度、塞尔维亚等10个友好国家的方阵。这次阅兵是投入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次——约有200件装备和143架飞机、直升机。领衔装备方阵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的T-34坦克和苏-100自行火炮。“阿玛塔”新式坦克、“回旋镖”装甲车、“库尔干人”步战车等还未列装的现代化装备也参加了阅兵。此外,BTR-4M空降兵装甲车、S-400防空导弹系统、“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MSTA-S和“联盟-SV”自行火炮、“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亚尔斯”战略导弹系统也纷纷亮相。展现出强大的国力军力。

一、中俄军事力量对比

(一)“北极熊”的崛起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队继承了苏军70%的军事力量,虽实力相比当年的苏军可谓大幅下降,但俄军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军并且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军事力量。俄罗斯将国家的所有军事力量统称为“国家军事组织”。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是构成俄联邦国家军事组织的核心和军事安全保障的基础,经过多

年裁减,至2006年底,俄军编制员额已减至113.4万人。其使命是抗击外来侵略,武装保卫俄联邦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根据俄联邦签署的国际条约执行任务。俄罗斯总统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部是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目前,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军种包括陆、海、空三大军种,空降兵、太空兵和战略火箭兵三个独立兵种。其战略核打击力量是其与美军抗衡的支柱,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核武库,具备强大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围绕重振昔日大国的目标,不断进行军事改革,俄罗斯接连发出重振军队雄风的强有力信号,俄军建设也得到了实质性发展。俄军发展战略正从苏联解体时的全面收缩,重新向加强境外军事存在回归。俄将继续扩充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并计划在白俄罗斯新建军事基地。俄军又重新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不仅在本土和境外、近海和远洋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而且还恢复了战略核潜艇的全球巡逻以及战略轰炸机的战备巡航。一批新型的世界一流的装备也将陆续问世,交付俄军使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S-400“凯旋”防空导弹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级武器的陆续服役,T-50战机的试飞成功,都预示着俄军必将重新崛起。

(二)“东方巨龙”的苏醒

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中国同样拥有一支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由于我国的保密制度,正式报告中所展现的部分

可能只是我国军力的“冰山一角”。据估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总兵力约达250万,由陆、海、空三大军种和一个独立军种——第二炮兵组成。其中陆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核心,建军于1927年8月1日,经过数次战争的洗礼,战功卓著,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始终是我国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但我国陆军与世界强国陆军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其陆军航空兵力量的建设,直升机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没有专用的武装直升机。这将极大地限制中国陆军的机动、部署及空中打击、支援能力。空军实力仅次于陆军,是一支颇具实力的空中力量。目前,中国空军正在不断压缩机群数量,提升装备质量,加快三代机的装备、二代机的淘汰,并开始着手研制四代机。总体来说,中国空军在世界范围内还比较落后,主要依靠进口,引进技术、仿制生产来进行装备更新,缺乏大型空中作战平台,航空发动机技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我国空军实力进一步提升的一大瓶颈。海军是中国三大军种中实力最弱的,也是中国近些年来优先发展的军种。中国海军中真正现代化、大型化的水面作战舰艇数量严重不足,新型核潜艇的研制、装备进程进展缓慢,缺少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补给舰等大型远洋作战平台,远洋作战、兵力投送、补给能力严重不足,海军航空兵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有效维护我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保护漫长的海上运输生命线、捍卫祖国的万里海疆,发展、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刻不容缓。第二炮兵部队是我国实现积极防御策略方针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是我国“三

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是一支核常兼并的战略打击力量,其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由于军事上保密的原因,第二炮兵部队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我们很难估计其真正实力,但其绝对是一柄可以有效进行核威慑、打破敌人核讹诈、进行有力战略核反击、另敌人胆寒的利剑。中国这条东方巨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敢小觑的。

二、中俄军事关系

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局势仍不稳定、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而面对如此复杂形势,美国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奥巴马上台之后,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方向进行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地区,以遏制中国。而近些年,中国周边领土纠纷问题迅速升级,“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等都给中国造成不小的压力,中国一方面在外交方面态度愈加强硬,另一方面,积极研发、制造新型军事武器,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并主动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而俄罗斯也正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凭借自身强大地军事政治实力以及强硬地态度,屡次向欧洲乃至美国施加压力,令世界为之侧目。所以,为共同应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力,中国和俄罗斯在20世纪末就积极发展双边关系,时至今日,中俄在军事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丰

富的成果。

(一)中俄军事合作形式

1.武器贸易与技术交流

在冷战阶段,苏联是国际社会的头号武器出口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恐怖分子”的武器装备上看到苏式装备的影子。而在的俄罗斯转型初期,由于内忧外患,武器出口直线下降。尽管如此,中俄两国在武器贸易上仍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92年5月,中国向俄罗斯购买了24架米格- 31飞机,1995年再次购买26架苏- 27SK飞机。1996年2月,中俄达成苏- 27战机完全国产化的第二阶段协议,中国原则上获得俄方许可自行生产整个苏- 27战机系列,交换条件是中国须购买俄罗斯数百亿美元的原装成品机。此后,为应对日益紧张的东海局势(与台湾或日本)中国又购置了俄罗斯的大量先进战机,形成了目前中国的先进飞机大多为俄制或拥有俄罗斯技术支持的局面。在海军装备方面,中国购买了俄罗斯许多价格不菲的舰只,如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等。而在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买家中,中国长期占据第一位置。

相较于武器装备的交易而言,中俄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也许更有深远意义。早在1996年中俄双方就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俄罗斯在备忘录中同意帮助中国研发新的武器系统。国产歼-11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是国内专家吸收了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技术进行生产研发的机型。2000年11月,塔斯社的一

篇报道称俄罗斯同意中国使用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就是俄罗斯版的GPS,包括为高精度的远程打击提供导航。一篇来自印度的分析文章认为,自1998年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外交与国防部门的专家定期会面,商讨如何应对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而且中国的国产空军预警机“空警-2000”使用的是俄制“伊尔-76”型运输机为载体,不难看出,此型号预警机在研发过程中一定得到了俄罗斯的帮助。又据美国广播公司引自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美国莱克星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单古尔的消息说,中国、俄罗斯及一些欧洲国家可能正在联合研发专门令美国隐形战机现形的新雷达系统,如果成功,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及F-117隐形战斗机就可将为一般战机。另外有报道称,中国与俄罗斯目前有11个空间合作项目,其中包括联合载人飞行。

2.军事互信和高层互动

(1)军事互信机制

冷战的结束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俄也在新时期不断向前推进。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两国军事互信奠定了坚固磐石。在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中俄两国还推动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互信建设。1994年9月3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并重申了关于不首先使用武力,特别是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同年,中俄两国还签订了《中俄两国预防危险军事行动活动协定》。两国开始在多边框架下开展军事合作。1996年4月26日,中、俄以及中亚三

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标志着“上海五国机制”的诞生。1997年4月24日,上海五国又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一系列军事互信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层次地战略性合作创造了条件。

(2)军方高层互动

中俄两国军方的高层互动为密切两国军事联系、加强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中俄两军于1993年11月建立了国防部长定期会晤机制,随后又于1997年11月建立了总参谋部战略稳定磋商机制,两军高层始终保持密切的往来与磋商。2004年10 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中俄两国元首同意建立国家安全磋商机制。目前,两国军方高层互动已经定期化、制度化,就双方事务甚至国际事务进行磋商,中俄双方高层在国际上一些重大问题上基本保持一致,并在牵涉到双方国家利益的敏感问题上相互支持。

3.军事交流与联合演习

(1)军队交流

中俄双方作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军队的军事交流是战略伙伴框架下的重要活动。在中俄武器贸易取得重大突破、军方高层互动频繁的影响下,两国在军事交流与联合军事演习上也不断发展。军事交流成为中俄两军增进彼此了解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国有大批学生在俄罗斯军事院校学习。据俄媒体披露,自1996年以来,已有两千多名中国军官根据中俄两军交流计划,

陆续在俄军各级指挥学校进修。俄军也派遣了一批中高级军官到中国国防大学短期进修。这为两军在未来各个层面上进一步展开合作打下了人事基础。并且借助“中国年”与“俄罗斯年”等活动,两国军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军事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发展。

(2)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方面,2003年,中国、俄罗斯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了“联合-2003”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多边联合军演,也是中国军队首次跨国界演习,具有一定意义。不仅在陆上,中俄两国海军也定期举行中俄“和平使命系列”联合海上军事演习。而早在2004年7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郭伯雄上将在莫斯科与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洛夫签署了关于两国进行联合军演的备忘录,标志着中俄军事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军事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二)中俄军事合作的动机

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的动机,最本质的讲还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至于其他原因,也都是根据国际局势所做的调整。作为俄罗斯而言,军事技术和武器是其对外出口的重要产品,中国是其出口对象之一,只不过由于中俄近几年关系发展良好,这方面的合作比较稳定,被纳入了双方合作的范围之一。作为中国而言,军事技术现代化主要走的一直是自力更生的道路,奉行的也一直

是防御性政策。2003年中国颁布的《国防白皮书》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是与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不在国外驻军或建立军事基地”。这样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只是补充自己军事现代化的一些不足而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走上依赖俄罗斯军事技术出口的道路。

(三)中俄军事合作问题

1.中俄军事合作原本是以台湾问题为指向的。台海一旦爆发冲突将使俄罗斯多方面利益受到影响,因此俄罗斯对台湾问题相当关注。目前,俄罗斯是在台湾问题上对我支持最为有利的大国。俄立国后在台湾问题上除继承原苏联的"一个中国"政策外,又先后于1998年和2000年做出"四不"(即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与"五不"(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承诺。普京2004年10月访华时再次保证"俄方在涉及台湾的一切问题上都会坚定支持中方"。与此同时,俄从自身总体战略利益及中美俄三角互动等方面的考虑出发,更倾向于两岸关系维持现状或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不希望我国以武力实现统一,也不愿因此卷入与美的对抗与冲突中。一旦台海爆发冲突,俄可能做出的主要选择:一是努力避免直接卷入冲突;二是防止冲突扩大和战事拖延,避免其长远利益受损;三是积极介入调停和外交斡旋,

作出于己有利的战后安排。而在近些时间,中国和日本就东海问题尤其是钓鱼岛问题凸显尖锐矛盾,局势一度非常紧张,而中国与日本的矛盾由来已久,纷繁乱杂。俄罗斯恰好与日本也在“北方四岛”(日本称“南千岛群岛”)上面存在领土争议。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中俄更应有理由加强军事合作,尤其是在当前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在日本有所抬头,日本连年扩大军备,而美国又高调“重返亚太”,支持日本,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势之下。但俄罗斯不能面对一个崛起的中国,地区间的战略平衡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2.俄在对印度、中国的军售中存在一些区别对待的做法。在同型号的武器装备中,俄售印飞机在技术、战术性能方面更为优异,售印军舰更为先进且配装的武器系统更为完备。同时,俄售印的部分先进装备并未向中国提供,俄印军技合作也已进入"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轨道。俄对中、印区别对待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俄视印为战略盟友,而视中国为潜在战略对手,戒心未除,在对华军技合作中始终要为自身"保持至少15年左右的军事技术优势"。二是印度军事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且自主开发能力差,与俄军技合作重在购买装备。中国军工产业相对全面均衡,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故重在从俄进口军事技术和生产线,与俄希我大量购买装备的愿望有明显差距。三是美国不断向俄施压,干扰中俄军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3.中俄军事安全合作也受到一些深层次因素的制约,我们应

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中国威胁论"在俄仍有一定市场,这在俄远东军事部署、对华军技交流乃至能源合作等方面均有所表露。俄始终将控制独联体国家与融入欧洲作为军事安全战略的重点,而对华关系在其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相对较低。同时,普京较之叶利钦在军事安全合作上更强调自身的国家利益,其在中美俄三角互动中的两面性和动摇性更为明显。

三、中俄军事合作的前景展望

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中俄军事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双方的纠纷和摩擦在所难免。交流和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纠纷和摩擦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两国的协商和平解决的。

(一)健康、稳定的两国关系是推动中俄军事合作的基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制度日趋完善,进一步合作的气氛逐渐浓厚。这些都共同成为促进两国关系稳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政治互信是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前提。稳定发展的双边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两国军事合作不断发展。

(二)互为战略后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选择是是推动两国军事合作发展的外在条件。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各方面重都有了显著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因此俄罗斯重新调整对外政策,,国际形象日益强硬,引来西方国家、北约对俄的疑虑和防范。2008年的俄格冲突导致俄与西方关系僵化,虽然由于世界格局和双方实力对比的转变,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不至于再一次爆发新的冷战,但是双方已经由避免对抗期转入冲突多发期。中亚地区

一直被俄罗斯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三股势力”严重扰乱了该地区的稳定和俄罗斯的国内秩序。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战略威胁,维护中亚地区及国内的稳定,俄罗斯借助中国作为其战略后方的成为其不二选择。

(三)双方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俄军事合作的平台作用。上合组织的成立初衷即联合打击威胁本地区安全的“三股势力”,六成员国同意在必要时可以对“三股势力”采取军事行动,体现了上合组织的军事性质。为了更好的发挥成员国面对“三股势力”时联合打击的协同能力,达到维护地区稳定的目的,上合组织多次进行军事演习。自2003年以来,中俄进行多次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借助上合组织的平台,中俄将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展开军事合作,进行军事交流。

中俄军事合作的基础坚实,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俄两国战略利益将会保持广泛一致,中俄两国互相借重将会进一步增多,中俄两国会继续加强军事合作,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而中国目前正面临来自周边国家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外交压力,所以,中国优先发展中俄关系,并进一步加强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但仍需保持谨慎的外交方针,一切以

国家利益为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