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惟一特性

物质的惟一特性

物质的惟一特性
物质的惟一特性

第一节物质的唯一特性

要点: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要掌握物质范畴,就要了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弄清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人们对物质是什么的总回答。由于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即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因而“物质观”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它经历了由哲学物质观的萌芽、发展和深化,直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形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没有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它们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它的本原,对物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论点和思想,为科学的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作出了必要的准备和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它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物质观各有其局限性。(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 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宇宙中最早存在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即“原初物质”。其中,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代表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 评价

(1 )进步性

这种物质观的产生为物质观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2 )缺陷

①它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②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就把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了。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 物质观

这种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中的构成物质最小单位的“原子”。19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揭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原子。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是当时自然科学认识能够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人们由此而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也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属性,并得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被归结为原子的结论。

2. 评价

(1 )进步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当时自然科学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总的来说是一个进步。

(2 )缺陷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把原子看作是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看不到原子本身也是不可穷尽的,不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性。

②他们不懂得自然科学与哲学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把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

③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内陷入了唯心主义。

事实上,把原子的属性当作物质的属性,既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又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以往的唯物主义为科学物质观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和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物质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积极成果,建立起了科学的物质观,它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崭新阶段。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现了某些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颗粒,而且电子的质量可以随着它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翻了原子的不变性、不可分性以及质量不变等观点。但是,对于这些伟大发现,一些受形而上学思想支配的物理学家却作出了“原子非物质化”的错误结论,怀疑物理学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物理学规律的可靠性;唯心主义便乘机向唯物主义发起进攻,如马赫就打着“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的招牌,歪曲科学新发现的真正意义,大叫“物质消失了”,一切客观对象、规律都只是人的主观经验、感觉,是对主观经验、感觉的整理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不能经受科学发展的检验,而且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也制服不了唯心主义,反而使唯心主义有了可乘之机。为了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回击唯心主义的进攻,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哲学论著,对物质范畴进行了科学的规定。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 卷,第128 页。)列宁的物质定义经受了人类实践和科学的考验,证明了它的科学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

从列宁的物质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打破的是把原子看作是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的形而上学物质观,而不是证明“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不仅没有被驳倒,反而被推进了。列宁从物质与意识关系这个层面对物质加以规定,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第二性和依赖性,有力的捍卫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2. 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从列宁的物质定义中看到,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说明物质虽然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但它可以被人所认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 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辩证地统一起来。物质作为哲学中最具普遍性的范畴,的确与各个具体的、特殊的物是有区别的,但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特殊的物而存在,而是把具体的、特殊的物的个性、特点都撇开了,抽取了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正因为如此,它才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的缺陷。

三、物质和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的关系

如上所述,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但是,物质又是以具体的形态存在着的,而每一个具体

的物质形态又有其特殊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和层次是物质的个性。因此,物质和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一)物质范畴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个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依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它的认识程度(这里主要是指横向思维,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为起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可表现如下:

例:物质具体形态客观实在原子、虚空客观实在金、木、水、火、土;元气客观实在地、水、火、风客观实在植物、动物、人共性个性客观实在汽车、宇宙飞船、互联网客观实在……、……、……

(二)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物质的具体结构和层次是物质的个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依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它的认识程度(这里主要是指纵向思维,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为起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可表现如下:

例:

物质物质结构客观实在物质客观实在分子客观实在原子

客观实在原子核、核外电子客观实在……、……、……客观实在质子、中子共性个性

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以及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区别和联系。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是推翻而是进一步证实了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正确性,并使科学的物质范畴不断得到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第一课 第二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课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对物质理解的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准确把握物质的科学定义,比较物质与意 识的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明 确物质的可知性,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只存在 有待于认识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通过师生在课堂中互动探究,结合教师的专题介绍和拓展练习巩固所 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明确人类对物质概念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和 看待事物。 二、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学生:收集世界未解之谜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多媒体展示】 l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l古印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地火水风”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大元素。 l古中国的五行、八褂、元气等学说。 师: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纯粹的对宇宙本源的哲学思辩,即“什么是宇宙”,而五行则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中石油华东《马克思主义哲学》2017春第2阶段在线作业及答案

1(5.0分)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D 2(5.0分)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阶级关系 参考答案:C 3(5.0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参考答案:B 4(5.0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5(5.0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参考答案:C 6(5.0分) 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参考答案:A 7(5.0分)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D 8(5.0分) 认识运动是一个反复无限的发展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C 9(5.0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 参考答案:D 10(5.0分)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参考答案:A 11(5.0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D

马哲选择题附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

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普遍-北方工业大学(精)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普遍性 B、特殊性 C、科学性 D、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D、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3.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6.“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7.意识的本质是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B、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大脑的分泌物 D、思维的各种现象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9.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论 D、客观唯心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 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B、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C、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2.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把事物区别开来和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C、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D、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起点 3.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D、决定论 E、庸俗唯物论 4.在我国改革开放中要正确认识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A、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基础 B、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有真正的稳定 C、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D、稳定是绝对的,发展是相对的 E、发展和稳定的地位和作用同样重要 5.下列命题中表达了时间的一维性的有: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D、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包括: A、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 B、时间和空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E、时间与空间是稳定性与运动性的统一

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哲学是A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D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 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B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存在性B.结构性

物质特性的“变”与“不变”

物质特性的“变”与“不变” ——2015年新课标卷一道哲学题引发的思考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物质特性”的介绍出现了两处看似矛盾的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在强调“唯一特性”的同时怎么还会出现“反应特性”的说法呢?这一发现让一些对教材研究细心的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这难道是教材中出现的一大漏洞。关于这一问题,本文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23题为例,谈一谈如何对它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备战2016年高考作些参考。 例(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23题):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②中的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决定事物的特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可以轻易排除,通过排除法,则答案可以在B、D两个选项中选择。③选项“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强调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即“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本题的选择在①与④两个选项的比较,①选项“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④选项“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与“事物有不同的特性”的说法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特性”一词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在做题时联想到教材中出现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既然“特性”是唯一的,那么怎么会有“不同的特性”这个说法呢,所以在选择上出现把④选项排除的结果。 我们先把教材中出现“物质特性”的两处内容进行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如果承认物质只有“唯一特性”的说法,那么物质的特性就是“不变”了;反之,如果认为物质还有其他特性,那么说明物质的特性有可能“变”了。物质的特性到底是“不变”还是“变”,这个问题如果要想明确区分的话,首先得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来源于具体的事物而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即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其中最本质的规律。作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它是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C.存在性 D.客观实在性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 D.唯心论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 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 C.劳动D.人脑的进化 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观点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D.对象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层次性C.结构性D.客观实在性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3、时间和空间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题分30 20 30 20 核分人 得分复分人 得分评卷人复杳人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初期D.19世纪末期 2.学习马克思的根本方法是 A.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对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不可知性 C.可知性D.运动性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相驻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世界具有统一性 7.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 A.满足人的需要B.被多数人认同 C.付诸实际行动D.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知识B.认识都是直接来源于实践 C.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际中获得的D.书本上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10.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指出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人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D.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12.社会存在是指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可知性 C.存在性 D.客观实在性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 D.唯心论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 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 B.语言的产生 C.劳动 D.人脑的进化 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9、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0、xx古代思想家xx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 D.对象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层次性 C.结构性 D.客观实在性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B)。 A .一切哲学的基石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辩证法的基石D.世界观的基石 .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C)。 A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D )。 A .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B)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C)。 A .互不相关的两回事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D )。 A .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 .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 D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 A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 .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A.人类社会历史 B.整个物质世界 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 4.“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发展是硬道理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10.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A.诡辩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 1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八)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2、一切哲学都是()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公有制经济 D.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 A、承认事物是变化的 B、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 C、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是辩证法的运动观 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 A. 商品输出 B. 技术输出 C. 资本输出 D. 劳务输出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7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71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4,分数:28.00) 1.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是指 (分数:2.00)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而本题中“半截子”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等人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所表现出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因此,选项C 正确。选项A,“半截子”唯物主义通常不懂得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但这并不是“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是它的一种表现,故不选。选项B,无论是否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故不选。选项D,表述与A项一致,不懂得辩证法,自然就不懂得事物的变化发展,但这同样不是“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故不选。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其他哲学派别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分数:2.00)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解析:解析: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即物质世界。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客观实在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同样可以感知的社会历史活动。所以,客观实在不仅仅指“自然事物”,A、B、D选项表述均不全面,故不选。 3.1972年,物理学家约瑟夫.黑费勒(JosephHafele)设计了一个实验,把铯原子钟装进喷气式客机里进行环球飞行。这个实验证明,当飞机上的乘客回家时,他们要比其他同龄人年轻“一个微乎其微但可以测量的瞬间”。这说明,时间具有 (分数:2.00) A.客观性 B.相对性√ C.有限性 D.一维性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理解题。题干描述的案例是,不同的运动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时间快慢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本题正是体现了在特殊环境下,时间所具有的相对性,即“相对快”,而不是“绝对快”。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选项内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选项C,马克思主义认为,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