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南通市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高二生物-南通市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一、单选题:本题含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11年4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 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和尿素B.脂肪和磷脂

C.A TP和RNA D.脂肪和血红蛋白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5.在自然界中,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NA的螺旋结构由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一定不影响其功能

C.染色体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因转录受阻而影响表达

D.螺旋藻属于蓝藻,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含有8种核苷酸

6.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通过有丝分裂而增殖

B.细胞膜和核糖体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

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7.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

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都存在内质网

B.线粒体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9.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10.被喻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依次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B.叶绿体、液泡、核糖体

C.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1.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12.人体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13.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丙图表示一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物质运输方式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

14.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后减

15.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

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

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16.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全部来自水

1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8.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19.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B.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C.结构A释放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A.B.

C.D.

二、多选题:本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以下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说明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细胞代谢必需的物质

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与溶液中K+浓度呈正相关

22.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当处于a或b点时,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可产生A TP B.当所处环境中缺镁时,在CO2含量不变的情况下,a点可能降到b点

C.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较多

D.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不同

23.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 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

B.p 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24.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

25.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回答下列以CuSO4为实验试剂的有关题目.

Ⅰ、实验室中CuSO4和NaOH可配制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用于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配制双缩脲试剂的CuSO4浓度为;使用时CuSO4不能过量,原因是.

Ⅱ、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步骤如下.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A、B,A管加入1% 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 加入.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淀粉溶液1mL.

④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⑤取出试管,各加入碘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管色;B管色.

(3)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的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

②预估结果:.

27.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 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性,且需要GTP提供.(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填序号).

①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③胰岛细胞④唾液腺细胞.

28.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29.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如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有:.(任写一种即可)

(2)图中①过程为,其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种不同的物质.②过程所需原料是.

(3)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方式)进入细胞.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的合成.

(5)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是.(6)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

30.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节间特别长,侧枝不发育,叶子很小,呈黄色或者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光强照光时间结果

2880lx

(弱光)0.5h 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能逐渐恢复

正常形态.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后,

形成很多叶绿素

2h

4h

12h

4000lx

(强光)1min 光照10分钟和30分钟时,恢复正常

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小时和12小

时差不多,但是不能形成叶绿素

4min

10min

30min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的形成和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的原因是不同的:从黄化恢复正常状态与有密切关系,而叶绿素的形成则与有密切关系.

(4)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原因是.

31.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 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32.图甲中①~⑤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下表乙表示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同pH值条件对该植物净释放量和吸收量(单位:umol?mg﹣1?h﹣1)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pH 4.0 5.0 6.0 7.0 8.0

光照时释放O2速率150 260 280 270 230

黑暗时吸收O2速率200 210 220 225 230

(1)光照充足时,过程①⑤产生的[H](填场所)中被消耗;过程②表示;在①~⑤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是(填序号).

(2)夏季晴朗的午后,由于气孔关闭,直接导致过程受阻,造成植物的“午休”现象,此时叶肉细胞中可为吸收无机盐供能的过程是(填序号)

(3)该植物在pH=8的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umol?mg﹣1,假设光照时保持适宜光照不变,该植物在pH=4的条件下,每天接受光照超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时,才能生长.

33.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乙为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谙分析回答:

(1)阁甲中a、b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图中C的含量变化是.

(2)图甲中物质D为,D的生成呈可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除此外,下列哪些选项也能够代表光合作用强度?.

A.02的释放量B.C3化合物的量C.C5化合物的量D.CO2的吸收量(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D,原因是.

(4)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肴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肴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

(5)乙图中,如果X代表土壤中Mg2+浓度,则X可通过影响的合成来影响光合速率;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则X主要通过影响的产生来影响光合速率.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一、单选题:本题含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11年4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 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艾滋病病毒(HIV)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也不会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解答:解:A、HIV是一种RNA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B错误;

C、HIV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必需用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进行培养,C 错误;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HIV没有细胞结构,则不具有生命系统,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和尿素B.脂肪和磷脂

C.A TP和RNA D.脂肪和血红蛋白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组成元素;脂质的组成元素.分析:本题是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解答:解:A、纤维素属于糖类,其元素组成是C、H、O,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含有N元素,A错误;

B、脂肪的元素组成是

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A TP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碱基、3个磷酸基团构成,与核酸是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C正确;

D、血红蛋白是含Fe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Fe,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二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元素组成,ATP的元素组成,对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解答:解:A、据图判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不是面积,C错误;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4.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条数m;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3)蛋白质含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解答: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一个羧基(﹣COOH),所以n个氨基酸至少含2n个氧原子;

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n﹣m,每分子水含1个O;蛋白质含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n﹣(n﹣m)=n+m.

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其次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5.在自然界中,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NA的螺旋结构由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一定不影响其功能

C.染色体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因转录受阻而影响表达

D.螺旋藻属于蓝藻,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含有8种核苷酸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本题是对核酸的分类和功能、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核酸的分类和功能、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D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

B、蛋白质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螺旋结构被破坏,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B 错误;

C、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染色体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因转录受阻而影响表达,C正确;

D、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根据碱基不同核苷酸有4种,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核酸的分类和功能、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的综合性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6.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通过有丝分裂而增殖

B.细胞膜和核糖体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

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中最小的一种类型,图中指出了细胞膜和拟核这两个细胞结构,由此看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法;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只包含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

解答:解:A、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法进行增殖,故A错误;

B、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故B错误;

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这样就加快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故C正确;

D、图中更可以看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支原体不起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支原体细胞结构图解考查了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现象鉴定物质的存在,只要记住糖类、蛋白质、脂质的鉴定方法即可很容易作答.

解答:解: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含蛋白质,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含糖,综上所述,该物质应该是糖蛋白.

故选;C

点评: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都存在内质网

B.线粒体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内质网分布在真核细胞,而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

2、有氧呼吸的过程:(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

3、蓝藻等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A、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无内质网,A错误;

B、有氧呼吸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可以发生光合作用,原因是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错误;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质网的分布、有氧呼吸、蓝藻的结构、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表达的场所、细胞器的作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需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人体的细胞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高尔基体,B错误;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大量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正确;

D、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体形成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

10.被喻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依次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B.叶绿体、液泡、核糖体

C.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存储能力,因此比喻成“养料制造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比喻成蛋白质的“发送站”;

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称为“动力工厂”.

解答: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存储能力,因此比喻成“养料制造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比喻成蛋白质的“发送站”;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对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以及多糖,图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上端表示亲水一端,下端表示疏水一端.解答:解:A、图甲中的①②③构成的细胞膜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

B、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图乙分子表示磷脂分子,B错误;

C、图甲中②载体蛋白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

D、图乙中的A部分表示亲水端,B端表示疏水端,因此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磷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并识别图中数字标号表示的物质;识记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和疏水端;识记糖蛋白的组成和生理作用等知识.

12.人体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本题应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区别着手解题,并且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与其它细胞不同.

解答:解:A、人体红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一侧运输,A错误;

B、甘油不需要载体的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的运输,B错误;

C、据A项可知,这两种物质的运输均属于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就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一侧运输,C正确;

D、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区别以及共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红细胞吸收不同物质的方式,难度适中.

13.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丙图表示一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物质运输方式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1、甲图: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虚线表示细胞外的浓度但是该物质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还可以继续运输,说明可以逆浓度运输),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表现为甲图曲线.

2、乙图:乙图中物质的运输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3、丙图:a代表自由扩散,b代表主动运输,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Ⅰ代表膜外,Ⅱ代表膜内.

解答:解:A、主动运输是物质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的运动也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运输方式是胞吞,不能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B错误;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的种类相同,而①糖蛋白和③蛋白质的种类可能不同,C错误;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

14.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后减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从图中可知:b浓度下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相比a浓度,这时细胞液浓度高于a.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在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吸水,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失水.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类题目,读图是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

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

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本题是对酶的概念和本质、酶的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还原糖的检测方法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如果S是麦芽糖,麦芽糖和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C错误;

D、如果S是二肽,则酶E是肽酶、二肽水解的产物P是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酶的概念和本质、酶的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还原糖的检测方法的掌握并形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6.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全部来自水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图解中综合了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多个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方向判断代谢类型.①→②即水作为原料,产物为葡萄糖,该过程为光合作用,反向即为有氧呼吸;④的产物是酒精或乳酸,此为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②→④表示无氧呼吸.

解答:解:A、图中①→②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在暗反应中,[H]作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故A正确;

B、图中②→①可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故B 正确;

C、乳酸和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在无氧条件下,[H]又会转化到酒精或乳酸中,故C正确;

D、②→①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考生需熟练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发生的场所.

1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A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B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C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

解答:解:A、完成a过程不一定伴随H2O和CO2生成,如无氧呼吸,A错误;

B、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

C、c是ATP的水解过程,细胞内所有吸能的反应都伴随着ATP的水解过程,如合成物质;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等,发生场所较多,而线粒体主要进行的是b(ATP的合成),C错误;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对于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减弱,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氧气浓度,呼吸作用速率又加快.结合题干中的曲线图进行解答.

解答:解:A、从图甲可知: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A正确;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B正确;

C、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加强,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

D、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故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氧气的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