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三、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3.1强制性条文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因强制性条文很多,应按原文逐项审查,不得遗漏。本要点中仅摘录了经常使用的部分强制性条文,供参考使用。

3.2基本规定

3.2.1审查范围

一、均应对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情况进行审查,而列入本要点的强制性条文以外的内容仅用于对地基基础设计、主体结构体系的总体受力性能、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承载力和构造的审查。

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是指出现问题后会严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部位,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框支框架和其它结构转换构件、框架底部楼层的柱和梁、悬挑长度较大的梁等。

二、钢结构只对设计图进行审查,钢结构设计图的深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图《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的要求。当报审图纸为设计图与施工详图合为一体的施工图时,也只对其中属于设计图的内容进行审查。

3.2.2设计依据

一、设计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它标准(含标准图)应为有效版本;

二、设计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搞浮设计水位、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及建筑场地类别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其他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采用的荷载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无具体规定时,其荷载取值应有充分的依据。

3.2.3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除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砌体结构不应在房屋角部设置转角门窗;

二、砌体结构不宜采用错层结构(指楼板顶面高差大于500㎜的情况),当采用错层结构时,应对错层按二个楼层计入房屋的层数中;

三、不应采用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混合结构体系;

四、不应采用内框架结构房屋;

五、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抗震墙不应采用砌体结构;

六、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抗震墙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结构;

七、不应采用无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

八、当房屋层数不超过三层,且设计采取了加强措施,对上述一、三、六、七款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3.2.4结构计算书

一、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

二、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鉴定。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本工程的实

际情况。计算结果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T t/T1、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轴压比、超筋超限信息、配筋平面等,对砌体结构应提供抗震验算结果、承载力验算结果、砌体高厚比验算结果等,对钢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T t/T1、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强度及稳定计算结果等。

三、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程序进行分析。

四、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做必要的调整,当确有依据不做调整时,应说明其理由。

五、所有计算书应整理成册,并经过校审,由有关责任人(总计不少于三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

3.2.5总说明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2年版)

4.4.3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5、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

7、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冻深度;

8、采用的设计荷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

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3.2.6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

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地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3.2 建筑场地为I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4.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当存在表3.4.2-1所列举的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2-2所列举的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符合本章第3.4.3条的有关规定。

表3.4.2-1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表3.4.2-2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3.4.3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同时符合本条1、2款的要求。

3.4.6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 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9度时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质量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1.2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 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表5.1.2-1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房屋高度范围

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

表5.1.3 组合值系数

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5.1.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 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2 已编制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影响系数。

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表:5.1.4-2 特征周期值(s )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n

i

j j E k i G V λ

式中 V Eki —第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λ— 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

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 j — 第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注:基本周期介于3.5s 和5s 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 和0.30g 的地区。

5.3.2 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 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表5.3.2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

注:括号中数值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的地区。

5.3.3 长悬臂和其他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5.5.1 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Δue≤[θe]h (5.5.1)

式中 Δ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

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θ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采用;

h-计算楼层层高。

表5.5.1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3.3地基与基础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地基设计应执行当地的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简称地方规范),地方规范未具体规定的内容,应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3.3.1基本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3.0.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按表3.0.1选用。

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做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

应做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形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

匀沉降时;

3)较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薄弱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

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表:3.0.2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3.0.4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凤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

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档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档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

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3.3.2基础埋置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1.3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5.1.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3.3.3地基承载力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 k≤f a (5.2.1-1)

式中P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P k max≤1.2?a (5.2.1-2)

式中P k 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5.2.4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置深大于0.5米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a=? ak+ηbγ(b-3)+ ηdγm(d-0.5) (5.2.4)

式中?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ηb、ηd—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5.2.4取值;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标高算起。再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地下室,如采用

箱型基础和筏基时,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时,

应从室外地面算起。

表5.2.4 承载力修正系数

注:1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 深层平板在核试验确定时

ηd 取0。

5.2.7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

P Z +P CZ ≤f az (5.2.7-1)

式中 P Z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 CZ —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f a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对条形基础和矩形基础,式(5.2.7-1)中的f az 值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条形基础:

P Z =b (P k -P C )/(b +2ztan θ) (5.2.7-2)

矩形基础: P Z =lb (P k -P C )/(b +2ztan θ)/ (l +2ztan θ) (5.2.7-3)

式中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 l —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

p 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z —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5.2.7采用。

注:1 E S1 为上层土压缩模量, E 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2 z/b <0.25时,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z/b >0.5时,θ值不变。

3.3.4地基变形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3.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表5.3.4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他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注 1 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3.10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应该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3.3.5软弱地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2.7 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对于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

7.2.8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荷载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3.3.6扩展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2.3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钢筋在基础内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 aE应按下式计算:

一、二级抗震等级

l aE= 1.15 l a(8.2.3-1) 三级抗震等级

l aE= 1.05 l a(8.2.3-2) 四级抗震等级

l aE= l a(8.2.3-3)

式中l 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8.2.7 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在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

面积;

2 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界处以及基础变截面处的受冲切承力;

3 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

4 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

部受压承载力。

3.3.7柱下条形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本规范第8.2.2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3.3.8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8.4.3 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8.4.4 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8.4.5 梁板式筏基底板处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

8.4.7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计算时应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产生的附加剪力。

8.4.8平板式筏基内筒下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8.4.9 平板式筏板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边缘或柱边缘h0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8.4.10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8.4.11 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连通。

8.4.12 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连通。

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3.3.9桩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 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

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5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7 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 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8.5.4单桩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R a(8.5.4-1)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公式(8.5.4-1)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Q ik max≤1.2R a(8.5.4.-2)

式中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2 水平荷载作用下

H ik≤R Ha(8.5.4-3)

式中R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Ha

8.5.8当桩基承受拔力时,应对桩基进行抗拔验算及桩身抗裂验算。

8.5.9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8.5.10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 摩擦型桩基。

8.5.15 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2.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8.5.18柱下桩基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8.5.19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及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3.3.10地下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防水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4.1.3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注:①本表适用于Ⅳ、Ⅴ级围岩(土层及弱围岩)。

②山岭隧道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按铁道部门的有关规范执行。

3.3.11人民防空地下室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4.1.8 防空地下室结构除按本规范设计外,尚应根据其上部建筑在平时使用条件下对防空地下室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应取其中控制条件作为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依据。

3.3.12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4.2.2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震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

4.3.2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3.6 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3.6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

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表 4.3.6 抗液化措施

4.4.3 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一般浅基础,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担作用。

2.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可按下列二种情况进行桩的抗震验算,并按不利情况设计:

1)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按本节第4.4.2条取用,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及桩水平抗力均应乘以表4.4.3的折减系数。

表4.4.3 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

2)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承载力仍按本节第4.4.2条1 款取用,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4.4.5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部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起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

3.4混凝土结构

3.4.1基本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2.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9.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 a =α(f y/f t)d (9.3.1-1)预应力钢筋

l a =α(f py/f t)d (9.3.1-2)

式中 l 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 y、f 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2.3-1、4.2.3-2采用

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

按C40取值;

d —钢筋的公称直径;

α—钢筋的外形系数,按表9.3.1取。

表9.3.1 钢筋的外形系数

注:光面钢筋系指HPB235级钢筋,其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值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做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带肋钢筋系指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及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

9.4.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9.4.3 同一构件纵向相邻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l l=ζl a (9.4.3)

式中l 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l 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范第9.3.1条确定;

ζ—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4.3取用。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表9.4.3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9.5.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表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注: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级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

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10.1.10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o(图10.1.10);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ho/3;

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10.1.10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

图10.1.10 板中抗冲切钢筋布置

(a)用箍筋作抗冲切钢筋;(b)用弯起钢筋作抗冲切钢筋

注:图中尺寸单位mm。

1--冲切破坏锥面;2—架立钢筋;3—箍筋;4—弯起钢筋

10.9.8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处不应小于30d ,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2个截面

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N/mm 2

;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4个吊环时,设计时应仅取3个吊环进行计算。

10.2.13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

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 的范围内,此处,b h s 321+=(图10.2.13)。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0.2.7条的规定。

图10.2.13 梁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附加横向钢筋的布置

(a )附加箍筋;(b )附加吊筋

注:图中尺寸单位mm 。

1— 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2—附加箍筋;3—附加吊筋。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α

sin yv sv f F

A ≥

(10.2.13)

式中 Asv —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Asv

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F —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α—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

10.9.3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PB235级、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3.4.2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1.1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表6.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

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

4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

5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表:6.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2.2.1 总则 2.2.1.1 程序计算参数选取是否合理。 2.2.1.2钢筋种类的选择: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是否选择造价低的钢筋方案。 2.2.1.3 框架结构的非承重墙体种类选择:应选择轻质、隔音、隔热且价格较经济的新型建材。 2.2.1.4 控制层高: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层高。 2.2.1.5楼梯选型:当楼板长大于3米时,如果建筑没有特别要求应该设计成梁式楼梯。 2.2.1.6荷载取值:地下室顶板覆土荷载与施工荷载不同时考虑;消防车荷载与施工活荷载不同时考虑。尽量减少荷载,在设计管理中尽量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地下室顶板覆土可节省成本。 2.2.1.7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情况。地下室底板条件许可应采用原状土承重,人防墙、外墙、底板等荷载传入桩基,可降低地下室造价。地下室抗震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2.2.1.8 控制合理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3%以内,梁的配筋率在0.8~1.5%之间是经济配筋率。 2.2.2 结构设计总说明 2.2.2.1自然条件 a.工程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震设计烈度,工程地质概况,地下水的埋深及对混凝土有无侵蚀性,冻结深度,各土层的描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等,是否给出了简要的说明。与勘察报告,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是否一致。 b.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与荷载规范规定不一致的基本风压、基本雪压等,是否有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确切资料。 c.场地的自然地面标高,设计标高±0.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上标注的一致。 2.2.2.2使用的活荷载 a.所列设计活荷载取值是否恰当,与规范不一致的是否有根据。 b.特殊的荷载取值是否有任务书,初步设计审批文件或工程设计单位正式文件的规定。 2.2.2.3使用的材料 a.对本工程所选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标号等是否均已说明,是否齐全准确。 b.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特殊要求是否提出,是否必需。 2.2.2.4构造要求 a.钢筋混凝土基础、墙、柱、梁、板等构件的构造方法,如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要求,接头、锚固、节点构造等,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河北施工图审查要点

2009河北省施工图审查要点(结构专业第一部分) (二)房屋建筑结构专业 1.一般规定 1.1施工图审查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6]220号)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文件审查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等地方法规、文件的规定;应依据国家及河北省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有效版本)。 1.2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勘察文件和施工图技术文件(计算书、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进行审查,技术性审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2.1 勘察文件中工程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的可靠性,勘察文件内容的完整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不允许在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情况下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也不允许仅参照相邻建筑物的地质勘查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1.2.2 建筑物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是否符合相关主管部门批件的要求;是否符合业主设计任务书中的合法要求;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1.2.4 采用计算软件进行计算的,其软件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计算模型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输入数据是否准确,输出结果是否可靠。 ,计算书是否完整、正确。 ,有无审查意见及审查通过的相关批件,并应以专家审查论证结论意见为施工图审查依据。,是否按鉴定报告结论进行设计。 ,设计图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施工详图通常由有资质的钢结构制作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编制,也可由设计单位分阶段编制。施工图审查仅审查钢结构设计图部分。 ,内容是否符合以上技术审查内容的要求。 程序性审查详见本要点第二部分“程序性审查和政策性审查”。 1.3本要点所依据的标准、规范为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若遇国家标准、规范调整,相关内容应以调整后的有效版本执行。 1.4外省市的规程标准未经河北省建设厅批准认可不能作为我省施工图审查的依据。 1. 5本要点所采用的抗震规范均指:GB50011-2001(2008年版)。 1.6施工图审查时,设计文件应满足以下各章、节要求。 2 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 2.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及计算书。 2.2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第4章

施工图审查要点

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总图 1.七总图(建筑总平图、建筑+‐0总平图、主次道路路网总平图、停车位总平图、公共设施布置总平图、市政综合管线总平图、园艺景观总平图)是否完整,总平图中小区入口是否人车分流和主客分流,总平图指北针标识是否正确,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在设计工作开始前应安排进行相关的地形测绘工作,特别重要地块如池塘、河道、道路、桥梁、铁塔、需保留的树木和建筑等等,应准确测量、详细标注坐标)。 2.用地四界的测量坐标、建筑组团界线定位坐标、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的位置是否准确,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合理(结合原始地形,对土方平衡、建筑与地形的结合等予以复核)。 3.建筑物单体、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轴线是否正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5.管线综合平面图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栽以及其他管线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场地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标高是否正确。 二、建筑专业 1.审核建筑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的要求,是否和其他专业设计协调,有无冲突;防火、防水、防潮、节能、无障碍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总说明是否完整和明确,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当地特殊要求。 2.审核建筑设计是否和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统一,建筑立面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建筑总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室内、外装饰做法说明是否适用,建筑创新设计带来问题是否解决。 3.审核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建筑造型、构造的做法是否完整、可行、合理。 4.审核建筑平面图的轴线和轴线尺寸标注是否准确,建筑物层高、净高是否能满足要求。 5.审核建筑内各功能区划分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楼梯的设置和宽度是否合理,踏步计算和净高计算是否正确。建筑物中重点噪声源的布置、隔声减振设计是否能满足要求。 6.屋面、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能满足要求。 7.审核外装饰材料的经济性、采购的便捷性、施工的可行性。 8.审核外立面线条设计是否合理,空调机位是否漏缺,位置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安装,有没有考虑冷凝水的排放。

碧桂园施工图审查要点(非常全)

碧桂园施工图审查要点(非常全) 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内审,可以减少施工图纸上设计的错、碰、漏,控制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使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本文为碧桂园施工图内部审核和会核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小伙伴们酌情参考。 一、总图 1.七总图(建筑总平图、建筑+‐0总平图、主次道路路网总平图、停车位总平图、公共设施布置总平图、市政综合管线总平图、园艺景观总平图)是否完整,总平图中小区入口是否人车分流和主客分流,总平图指北针标识是否正确,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在设计工作开始前应安排进行相关的地形测绘工作,特别重要地块如池塘、河道、道路、桥梁、铁塔、需保留的树木和建筑等等,应准确测量、详细标注坐标)。 2.用地四界的测量坐标、建筑组团界线定位坐标、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的位置是否准确,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合理(结合原始地形,对土方平衡、建筑与地形的结合等予以复核)。 3.建筑物单体、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轴线是否正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5.管线综合平面图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栽以及其他管线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场地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标高是否正确。 二、建筑专业 1.审核建筑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的要求,是否和其他专业设计协调,有无冲突;防火、防水、防潮、节能、无障碍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总说明是否完整和明确,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当地特殊要求。 2.审核建筑设计是否和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统一,建筑立面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建筑总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室内、外装饰做法说明是否适用,建筑创新设计带来问题是否解决。 3.审核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建筑造型、构造的做法是否完整、可行、合理。 4.审核建筑平面图的轴线和轴线尺寸标注是否准确,建筑物层高、净高是否能满足要求。

施工图最全审查要点知识讲解

施工图最全审查要点!! 设计院交付图纸,开工计划做好了,突然审图办告知:图纸审查没过关,瞬间,您大脑轰的一下,差点炸了,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如何让图纸审查一次过关,如何让计划顺利进行,这就成了设计研发总的心头大患,今天分享的是:《2017年图纸审查标准》,让你通过学习标准,更好的提前把关,让图纸审查工作一路过关......一.审计说明审查要点(1) 编制依据: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工程建设标准。 (2) 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3) 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属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范围工程可与“节能设计”段合并)。(4) 节能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体形系数及主要部位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5)防水设计: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6)建筑防火: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并、防火门、防火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 (7)人防工程:人防丁程所在部位、防护等级、平战用途、防护面积、室内外出入口及进、排风口的布置。 (8)室内外装修做法。 (9)需由专业部门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的技术要求,如电梯、自动扶梯、幕墙、天窗等。 (10)其它需特殊说明的情况,如安全防护、环保措施等。 二.图纸基本要求审查点(1)总平面图: 标示建设用地范围、道路及建筑红线位置、用地及四邻有关地形、地物。周边市政道路的控制标高; 明确新建工程(包括隐蔽工程)的位置及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道路、广场、停车位布置及地面雨水排除方向。(2)平、立、剖面图纸完整、表达准确: 其中屋顶平面应包含下述内容:屋面检修口、管沟、设备基座及变形缝构造;屋面排水设计、落水口构造及雨水管选型等。(3)关键部位的节点、大样不能遗漏,如楼梯、电梯、汽车坡道、墙身、门窗等。图中楼梯、上人屋面、中庭回廊、低窗等安全防护设施应交待清楚。 (4)建筑物中留待专业设计完善的变配电室、锅炉间、热交换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坡地建筑地下室一侧外墙兼做挡土墙,一侧临空,在正常使用阶段,建筑受到土压力侧向作用,地震时水平力叠加。设计应另设永久挡土结构与主体地下室脱开。 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很大,但浅层填土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常见一些设计(“九岛梦都”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按240Kpa),要求挖至持力层后用砂石分层回填至基底。请注意一般分层回填碾压的砂石层垫层承载力难以达到180KPa以上。 桩基工程设计应提出终止打桩的控制条件。一般按“双控”:桩长、最后压桩力或贯入度(应参照静载试桩的最终压桩值)两个控制条件要求。桩基施工图还应明确±0.00的绝对标高、桩顶标高,以及对工程桩的检测要求。由于地质条件,土层分布的复杂性,仅按桩长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剪力墙结构中,一字形剪力墙端头应设端柱或翼墙。常见一些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端部无柱,也无翼墙,其上支承楼层梁。这种设计应修改,审查不能通过。托柱转换问题。 施工图审查常见的一种问题是,仅单向设托柱梁,另外一个方向不设梁或仅设构造梁。2010抗震规范规定:托柱转换梁“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至少两个方向设梁。 框架核心筒结构楼板配筋:楼盖外角宜设双层双向钢筋(“高 规”9.1.5)。单层单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3%,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配筋范围不宜小于外框架(或外筒)至内筒外墙中距的1/3和 3m。很多的设计未注意这项要求,需引起注意。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必须设置框架梁(“高规”9.2.4强条)。常见的问题是结构布置受到建筑立面的影响,往往平面上有缺口,框架梁不能交圈,不能形成完整的外框架,这是结构体系问题,应修改调整。 同一楼层不应同时是薄弱层(楼层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与软弱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单层工业厂房,常见不符规范的设计问题: (1)抗震规范规定:屋盖支撑杆件宜用型钢 (9.1.17-5);柱向支撑杆件应采用型钢 (9.1.22-1(3)),支撑形式宜采用交叉 式,其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宜大于55度。很多设计采用园钢筋,不符抗震规范。 (2)下柱支撑的下节点和构造措施,应保证将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 1.设计总说明 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的材料: 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6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7 单独设计的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部分钢结构、幕墙等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1.18 梁上开洞的允许位置、大小及相应的补强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1.19 本建筑单体是否需进行沉降观测及相应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 1.20 本建筑单体的防火等级。各构件的砼保护层厚度是否明确、恰当。 1.21 当门窗洞顶离上部的梁底不足300mm时的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2. 基础平面布置图 2.1 与建筑图核对轴线号,轴线号是否一致 2.2 基础底部相对标高、基础底部标高变化处应在平面布置图中标注出来。 2.3 临近建筑或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标注出来。 2.4 与建筑图核对抗震缝、沉降缝及伸缩缝的位置是否一致。 2.5 地下室外墙的留洞位置及相应的防水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2.6 基础底板厚度,独立基础、墙及柱的定位。集水坑的位置等是否明确、无误。 2.7 后浇带的位置、宽度,是否躲开集水坑、集水坑盖板等。 2.8 基础梁上留洞是否明确、无误。 2.9 筏板基础如设计外伸挑板,是否是地基承载力不够按计算设置。 2.10 是否存在抗浮问题。 2.11 若采用桩基,则核算单桩承载力、桩顶标高,桩的数量及验桩根数等。当采用标准设计的预制桩时,选用的标准图集号、桩号是否正确。 2.12 墙体厚度,柱子大小与轴线关系与建筑图是否一致,与结构详图是否一致。 2.13 钢筋混凝土柱墙号是否齐全,与结构详图是否一致。 2.14 管沟布置、盖板、人孔的布置和型号是否准确。

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

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6.1 强制性条 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具体条款略) 6.2 设计依据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是否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是否 符合本工程实际。 6.3 供配电系 统 6.3. 1 变配电室(l)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符合GB50053-94第2.0.l 条及JGJ/T16-92第4.2.l条的要求。 (2)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 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GB50053-94第4.l.6 条)。 (3)设置于变电所内的非封闭式干式变压器,应装设高度 不低于1.7m的固定遮拦,遮拦网孔不应大于40mmx40mm。 变压器的外壳与遮拦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6m,变压器之间 的净距不应小于1.0m(GB50053-94第4.2.5条)。 (4)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外壳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冷

距;高低压配电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应满足 GB50053-94第4.2.4条、4.2.7条及4.2.9条的要求。 (5)电容器装置的开关设备及导体等载流部分的长期允许电流,高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5倍,低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GB50053-94第5.1.2条)。 (6)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GB50053-94第6.4.3条)。 6.3. 2 供配电(1)负荷计算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执行JGJ/T16-92第3.4.5条、3.4.6条及3.4.7条的规定。 (2)所选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变电所 低压配电柜出线开关这断能力是否符合GB5005495第 2.1.1条规定。 (3)配电系统保护配合是否具有选择性(GB50054-95第 4.1.2条)。 (4)电气导体截面的选择及线路过载保护是否满足 GB50054-95中第2.2.6条、2.2.7条、4.3.4条的 要求;是否考虑了敷设环境、环境温度及敷设方式的修正 系数。 (5)保护线(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4-95第2.2.9 条及2.2.10条的规定。 (6)线路保护电器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GB50054-95第 4.5.2条的规定。

结构设计审查要点汇总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结构计算书 1.1 荷载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条款和行业专门的规范、标准。 1.2计算机程序分析计算。 注意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所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对计算结果应先判断、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设计。必须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号。核对总信息,各层结构平面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墙体受压等计算结果,大跨度梁、楼(屋)盖的挠度、裂缝宽度数值,抗震设防区的柱轴压比。 1.3计算书主要控制参数。 1、位移比, 2、层间位移角, 3、周期比控制, 4、层刚度比控制, 5、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控制, 6、刚重比控制, 7、重力二阶效应(p-Δ), 8、剪重比控制, 9、轴压比验算 ,10、框架的倾覆力矩比。 二、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 2.1 结构类型概况、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 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第 1.0.8条,其它规范的有关规定。 2.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类别。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5-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关要求。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相关要求。 2.4 设计荷载的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相关要求。 2.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类别、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别、标高,设计防水水位,有无软弱下卧层,基坑开挖支护措施。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要求。 2.6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1相关要求。 2.7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与级别,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砌体、砂浆种类和强度等级。需要作结构性能检验的应说明检验的方法要求。 2.8 建筑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5、《混凝土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相关要求。 三、地基基础 3.1 基础选型、埋深、布置是否合理。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规定。 3.2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规定。 3.3 软弱下卧层强度、变形应验算。 3.4 压实填土地基、人工地基设计。

钢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钢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和技术特点 在此一节中可以看出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消化程度,同时也可反映出施工方的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保障系统的强弱。因此,在审查这一节时应注意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技术特点、难点的分析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他们自认为施工困难的方面或应注意的事项,对此应分门别类作记录,在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 二、施工作业工艺及主要技术措施 本节是“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于钢结构工程涉及到制造和安装两个施工现场,因此本本节内容应涵盖两现场的工艺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不如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对施工工艺的描述那么详实,但要求主干明确,逻辑性强,工艺特征要切中要害,因此,对此节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造加工工艺程序有无矛盾与前后倒置现象。一般来说其加工工艺是:①确认进场材料;②电脑或1:1实样出落料尺寸零件图;③落料矫正、编号、堆放;④零部件成型、刨边矫正;⑤1:1拼装胎模组合确认及拼装检验;⑥焊接、检验及矫正;⑦制孔、端面加工;⑧预组装、检验;⑨编号拆开堆放;⑩表面除锈及表面处理,涂装作记、检验;⑾出厂。 2、审查工艺顺序中是否有关键工序遗漏和倒置情况。如材料进场后不经确认、跨过电脑或1:1实样确定落料尺寸就开始落料,不经1:1拼装胎模确认就进入拼装等。其材料确认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

对材料材质、规格、型号进行确认;其二是对材料应进行第一次矫正以达到可用标准的确认。由于施工单位一般对材料的要求重视不足,在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中,此项的描述常被忽略。 电脑或1:1实样确定落料尺寸这一工序过程相当重要。现在的钢结构施工图设计逐渐向国际惯例靠拢,设计方不再出详细的节点大样构造图,其杆件多为单线图,而节点构造只给出连接原则,节点板厚、焊缝长度要求、连接螺栓排列及数量和螺栓规格等不给节点、大样详图。往往要求施工单位按轴线交接要求及节点连接原则进行二次设计,在工程中通常把这些二次设计施工图称为“转换图”。如施工方未接触过这类设计,则往往会以为是设计不完善,而要求设计方补充详图。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施工方的技术素质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因此监理人员应对这一工艺过程引起足够重视,否则落料过程中将易产生成批废料的严重后果。 3、在1:1拼装胎模完成后应对胎模进行确认。确认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尺寸(包括成型外型几何尺寸、轴线交点位置尺寸);二是是否便于脱模,是否有阻碍拼装点焊、影响辅助拼装线作标记的地方等。在有些施工单位的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本不提及这一过程,或者即便提了也不作细的要求,使工艺失控。此工艺过程必须是放在拼装之前,拼装有两类,一是小件拼装,一般是拼成零件或部件;另一类是中拼组成构件。预组装应放在焊接、成型、矫正、制孔、端面加工后进行,决不能与小件拼装及中拼一并同时进行,如施工方把三者过程混在一起,应在审查中给予指出。

对施工图纸的审查要点

(一)、其实,我发现除结构和建筑上尺寸有误,钢筋有误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图集的不相符,还有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剪力墙上的门洞也很容易搞错。(二)、我这里有个下的水电的审图要求发上来大家讨论。 一般工程开工前,业主、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等都要参加图纸会审,以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差错、矛盾及易在施工中产生模糊概念及在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等问题,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作为配套工程的水电图纸,根据几年来的施工经验,在会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水电施工图是否齐全 通观整套施工图,核对图纸目录,看是否缺少施工图及其图纸中注明的局部大样图或通用图。 二、水电施工图的统一 水电施工的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通用图及引用图集的标准图是不是统一。 三、水电施工图与土建施工图的统一 1、土建中墙、柱、梁等是否影响卫生器具、消防设备、灯具、电气器具设备及水电管线的安装。框架结构中,有时候水卫设计未考虑结构柱对卫生器具安装和使用的影响,而实际现场施工时,由于结构柱的尺寸会影响到器具安装应达到的尺寸。消防箱一般设置在楼梯间,应对照土建结构图,看楼梯梁或构造柱是否会影响消防箱的安装。电气施工应注意土建结构图中梁的位置是否影响电气器具的对称布置、光照度等,同时要考虑梁是否会影响吊扇的安装。这些问题如不在施工前提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法,就会在后期施工中造成设计变更,给业主或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 2、水电图中设备器具用房设置的位置、尺寸及工艺要求,与土建图中的设计要求是否统一。如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在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而土建设计中要看门的开启方向是否达到上述要求。泵房预埋件土建图是否与水卫图中的尺寸、位置一致。 3、管道的布置是否影响装修效果。如排水管道,当横管很长时,由于总管与主管之间规范要求有一定的高差,再加上管道坡度,沿管道坡度方向到管道最末端时,高差很大,会因此影响整体装修高度。图纸会审时提出来,可以采用放套管及局部改变装修方案等方法加以解决,就会避免出现这种“因点误面”的情况。 4、土建图中轴线、墙中线、柱中线、梁中线等是否与水电图统一。电气配管、水卫预留洞等必须注意这些尺寸。 四、水卫图与电气图的统一 卫生间中灯具、电气管路的安装与给排水管道安装有无矛盾,消防箱与配电箱安装位置是否有冲突。 五、有无特殊要求 参加图纸会审的单位有无特殊要求。 (三)、工程项目的图纸会审 一、图纸会宙应抓住三个重点 第一,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审阅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等);图纸与说明是否清楚,引用标准是否确切;施工图纸标准有无错漏;总平与建筑施工图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各专业工种设计是否协调和吻合。

施工图纸审图要点(精全)

建筑施工图纸审图方法和要点(精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熟悉图纸、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识图、审图的程序大致是,先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再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熟悉、审查工程立面尺寸,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部位有无出错,检查有无改进的地方。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是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在收到有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在设计交底之前各单位全面细致地熟悉图纸,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交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施工图纸会审可以使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因此,图纸会审的深度和全面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和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只要认真做好了这项工作,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在图纸会审时被发现和尽早得到处理,通过施工图纸会审可以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提高效益。因此,施工图纸会审是工程施工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现以单位工程土建施工图为侧重点,结合本人的审图与施工经验,论述施工图会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审查内容: 一、单位工程建筑图、结构图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性的审查 主要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中单位工程的控制轴线点座标值、标

高、平面定位尺寸等是否与该单位工程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上标注相一致。总体规划设计和单位工程设计有时由于勘测上的误差使设计图纸与实地定位后有差异,从而导致单位工程放线定位困难或放线定位施工后却与总体规划图布置不符,这将造成返工或被迫改变规划,影响整体布局效果。处理方法是,经现场踏勘,初步定位后看实地状况是否与总平面图上规划设计的布局相符。 另外,还应注意其它专业总平面图上的设计是否与建筑规划总平面图相协调,给、排水,强、弱电等专业总图上的接入口是否与单位工程上设计的入口相衔接。 二、单位工程建筑施工图的审查 单位工程建筑施工图审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审查各层平面图在同一轴线标注是否对应。查看是否有同轴线错位标注的现象,是否有不同层平面在相同轴线间尺寸标注不一致,特别要注意上下层墙、柱、梁位置变化而引起轴线编号的改变部位,弄清变化后的轴线尺寸关系是否一致。 2、审查上下各层平面图中,门窗位置、洞口尺寸是否一致。对有变化的门窗要分析是否符合满足使用功能及美观效果要求,特别是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上下层有变化时,一定要仔细核对是否与该外立面图的外立面效果相符,如发现平面图与立面图不一致,就要在会审当中及时提出。在实际施工中,经常看到在装饰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方案及各专业审查要点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方案及各专业审查要点: 1)确认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基本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法规的要求。 2)确认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3)确定设计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 4)确定审查执行和应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涉及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条文情况。 5)确定设计文件是否符合政府相关规划设计要求。 6)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每一个项目的审查均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质保体系执行,确保每个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 7)我公司拟组成有丰富的施工图审查经验的并由建设厅核准备案的审查师参与施工图审查审查项目组,确保本项目的施工图审查质量。 8)我公司接受委托后,按合同条款要求,根据业主工作计划安排及施工图设计进度完成相关工作内容,保证质量,保证工期,包括提交审查意见、出审查报告。通过施工图审查,杜绝、纠正设计文件中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条文情况,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基建程序合法性和项目科技进步性。 9)为承担本项目我公司拟投入一批足够的能完满地完成任务的设备。 10)施工图审查是一项专业化、领域化很强的工作,对专业人员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专业人员的配备是重中之重。我公司安排具有25年以上勘察设计工作并具有管理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专家团队,主持本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工作。 各专业审查要点 1)勘察专业 A、勘察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规范规定要求 B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有关勘察和地基基础方面的强制性条文是否严格执行。 C 相关责任及签章:勘察单位的资格是否具备;勘察文件《包括勘察报告、独立完成的专题报告及试验报告等)公章是否有效,勘察文件单位责任人、勘察项目责任人以及各类图表、原始记录人签章是否齐全、有效。 D勘察任务委托书:委托的勘察任务是否明确;勘察文件是否满足任务委托要求。 E勘察文件深度:是否满足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F 拟建工程概述:拟建工程概况,如位置、拟建建筑物高度、层数(地上、地下)、结构与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是否明确;勘探点高程及座标引测依据是否明确。 G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要求是否明确。

图纸审查要点和技巧

GC-BD-04-001图纸审查的要点 序号重点需要核查的内容常见问题备注 1 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与场地内的道路及建筑 物、构筑物等的定位关系 是否标注清楚无误 2 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总图定位坐标、标高及道路、市政管 网坡度、标高与周边市政道路管网比对 是否标注清楚无误或会造成排水不 畅或倒灌 3 场地内的主要道路及出入口位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位 置、消防通道、室外消火栓等 是否遗漏或符合规范 4 建筑物周边的市政道路及管网与建筑物之间的位置或 间距 是否合理并标注清楚 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贮水池等隐蔽 工程)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 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是否标注清楚 6 为避免场地内出现倒坡,竖向设计图中除了应标出所有 车行道的坡度、坡长以及边坡点位置外,还应标出住宅 单元出入口至小区道路之间人行通道的坡度、坡长以及 变坡点 是否标注清楚 7 地面地形起伏较大时,应标示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 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坡向箭头表明地面 坡向 是否标注清楚

序号重点需要核查的内容常见问题备注 1 建筑总说明和门、窗等材料表是否有错漏或交待不清 2 建筑总说明与细部构造详图做法是否存在冲突或标示不清 3 墙体防潮层、地下室防水、屋面、内外墙及室外附属工 程的用材及做法 是否符合要求 4 比较复杂部分的标高及空间尺寸(如楼梯口、高低变化 处等) 是否标示清楚、吻合及影响使用功能 5 集水坑位置是否避开车位或后浇带等 6 消防末端试水、保洁用水点位置末端是否按有组织排水设计 7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坡道出入口外沿所设截水沟是否与排水沟连通 8 高压配电室和发电机房是否避开临近水池或上方有水管通过,并且宜相邻设置 9 电缆沟是否考虑找坡,端部设置积水坑 10 发电机房是否设置消防沙池、灭火器 11 电梯底坑排水系统是否完善,排水是否畅通 12 楼梯踏步的级数、尺寸和标高是否有错,梯梁下净空高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13 人防门与墙、柱位置及开启方向与建筑图纸位置是否一致 14 建施、结施、安装等穿墙梁预留洞、预埋件详图是否有漏、错、碰、缺,并核查尺寸是否正确 15 后浇带位置是否与集水坑、设备用房、承台等冲突,且不宜转折过多 16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轴线是否有在上、下轴线错位 17 地下室汽车坡道是否有防滑或减速措施,宜采用压纹,避免噪音 18 连通户外的门是否设有雨棚 19 排水管井的设置位置是否会对客厅、卧室、书房产生噪音影响 20 门、窗表中的数量、尺寸、型号必须与平、立、剖面图核对,核查是否有遗漏或差错 21 平开窗的开启和方向是否有影响开启或开启方向是否正确 22 图纸中采用的标准图集必须注明标准图集的型号 23 相邻入户门及室内门的开启方向是否有影响开启的问题 24 房屋的开间、进深、层高、平面布局等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5 隔间尺寸的标注及每间平面的布局,平面相互交叉关系 尺寸 是否交待清楚 26 建筑图中轴线与柱、墙、梁的关系尺寸是否吻合 27 立面图中每层标高、门窗位置与平面图关系是否一致或对应 28 剖面图中各层标高,特别是交叉层的标高以及交叉层的 处理 是否标注清楚或有错漏 29 剖面、立面图中门、窗的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或有错漏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二、建筑专业 (一)、施工图深度 1 、设计说明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2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应考虑“节能设计”)。(3节能设计: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 (4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 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设计管理】碧桂园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汇总分享(精品)

碧桂园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汇总分享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内审,可以减少施工图纸上设计的错、碰、漏,控制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使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本文为碧桂园施工图内部审核和会核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 一、总图 1.七总图(建筑总平图、建筑+‐0总平图、主次道路路网总平图、停车 位总平图、公共设施布置总平图、市政综合管线总平图、园艺景观总平图)是否完整,总平图中小区入口是否人车分流和主客分流,总平图指北针标识是否正确,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在设计工作开始前应安排进行相关的地形测绘工作,特别重要地块如池塘、河道、道路、桥梁、铁塔、需保留的树木和建筑等等,应准确测量、详细标注坐标). 2.用地四界的测量坐标、建筑组团界线定位坐标、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的位置是否准确,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合理(结合原始地形,对土方平衡、建筑与地形的结合等予以复核). 3.建筑物单体、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轴线是否正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5.管线综合平面图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栽以及其他管线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场地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标高是否正确. 二、建筑专业 1.审核建筑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的要求,是否和其他专业设计协调,有无冲突;防火、防水、防潮、节能、无障碍设计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总说明是否完整和明确,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当地特殊要求. 2.审核建筑设计是否和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统一,建筑立面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建筑总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室内、外装饰做法说明是否适用,建筑创新设计带来问题是否解决. 3.审核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建筑造型、构造的做法是否完整、可行、合理. 4.审核建筑平面图的轴线和轴线尺寸标注是否准确,建筑物层高、净高是否能满足要求. 5.审核建筑内各功能区划分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楼梯的设置和宽度是否合理,踏步计算和净高计算是否正确.建筑物中重点噪声源的布置、隔声减振设计是否能满足要求. 6.屋面、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能满足要求. 7.审核外装饰材料的经济性、采购的便捷性、施工的可行性. 8.审核外立面线条设计是否合理,空调机位是否漏缺,位置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安装,有没有考虑冷凝水的排放. 9.审核门窗表中门窗设置位置、门窗的高度、开启方式、分隔方式是否合理和美观,是否满足通风、安全要求,与安装管线有否冲突;审核门窗的材质、色彩是否和立面效果协调;审核门窗的经济性. 10.审核建筑节点详图、大样图是否齐全、适用,是否便于施工. 11.露台(阳台)、雨棚、屋面排水是否合理,露台(阳台)栏杆压顶排水是否合理,外立面线条上排水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有排水死角,排水坡度计算最高处与排水沟(管)沿的高差是否满足要求等;审核排水明沟设置的合理性. 12.屋面防水、外墙防渗水、露台(阳台)防渗水、卫生间防水、地下室防渗水、门窗防水等节点和做法是否合理. 三、结构专业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一、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二、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

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 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 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 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 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 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4 建筑分类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