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分析,

1.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分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学2010级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2014年5月20日

目录

摘要......................................................................... I 1.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概况 (1)

1.1产业集聚区概述 (1)

1.2 辉县市现有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和分布状况 (1)

1.2.1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规模 (1)

1.2.2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分布 (1)

1.3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2)

1.3.1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区建设进行链接 (2)

1.3.2各大工业企业的发展是辉县市产业集聚的核心 (2)

1.3.3项目投融资力度强 (3)

1.3.4 以市场为导向,主导产业带动发展 (3)

2.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工业用地审批难 (4)

2.2 高耗能行业比重较高 (4)

2.3 高技术产业规模较小、比重偏低 (5)

2.4 产业集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产品多为中间产品 (5)

2.5 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6)

3.国内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以及经验启示 (6)

3.1国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简述 (6)

3.2国内典型产业集聚区简述 (7)

3.3典型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启示 (8)

3.3.1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 (8)

3.3.2 公平有序的经济竞争秩序 (8)

3.3.3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8)

3.3.4 良好的政务环境 (9)

3.3.5 独特的区位品牌 (9)

4.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9)

4.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9)

4.2 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9)

4.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9)

4.4 不断完善产业区的服务功能,努力培育和强化集聚区的吸引力 (10)

4.5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10)

4.6 加强产业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的改善 (10)

4.7 狠抓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建设 (10)

5.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ABSTRACT (13)

致谢 (14)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分析

摘要

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的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区域,具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当前我国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产业集聚发展由来已久,由于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使得国内外学者对其怀有极大的热情。本文深入分析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机理,并从实际调研出发,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产业集聚区为例,调研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集聚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加以总结分析,从国内外典型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寻找经验,力求找出一个推动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辉县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实事求是的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分析奠定基础。详尽的介绍了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做到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第二部分就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简要分析国内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提出辉县市的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做好铺垫。最后一部分则详细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二、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不断完善产业区的服务功能,努力培育和强化集聚区的吸引力;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六、加强产业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的改善;七、狠抓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投资,发展

1.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概况

1.1产业集聚区概述

产业集聚区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聚集相对比较集中、能够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并能提高整体效益的区域。它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区、加工贸易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等在内的多种开发区和园区。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吸纳就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方面,简称“四集一转”。

1.2 辉县市现有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和分布状况

1.2.1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规模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批准的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截至2012年年底,集聚区入驻企业达2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195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9%。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在近几年实施项目176个,新增就业岗位4.2万个,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渠道,近几年,辉县市引进资金数占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上海宝钢、国网公司、青岛双星、华电集团、金龙集团、江苏雨润、河南煤化工等十多家500强企业落户辉县。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辉县市工业增加值翻了一番还要多,工业化率达到了65.3%。辉县市坚持走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区两园”。辉县市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着力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大企业集团,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辉县市销售收入达94亿元,同比增长38%;利税7.2亿元,同比增长40%;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2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5%。2011年辉县市建成产业园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实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增长了60%;利税10.5亿元,增长了4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2亿元,增长了250%。到2015年,辉县市预计建成产业区面积15平方公里,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280亿元,利税22亿元。

1.2.2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分布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为“一区两园”形式,包括城西园和洪洲园,规划总面积达12.37平方公里,其中城西园4.5平方公里,洪洲园7.87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及机

械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加工业。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8亿元,占集聚区内企业总销售收入的83%。

辉县市孟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9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初步形成了以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亿元,工业项目投资额2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已完成19.2亿元。

1.3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1.3.1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区建设进行链接

辉县市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过程中,将空心村、废弃砖瓦窑、部分自然村进行整合拆迁、拆旧建新,整理出土地280亩,规划建设了4个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其中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占60%以上。按照“功能集合构建”原则,辉县市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并开工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生活中心,将企业商务办公、职工培训、科技研发、产品展示等功能集中建设,为产业区内企业和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同时,投资7亿元将产业集聚区内的路网、管网、电网、通信与主城区联为一体,在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接合部,规划并开发建设职工住宅小区共3100套,保证产业园区内职工住房需要,并且按照人口密度建设学校,确保农民工子弟就近入学,全面实现了集聚区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

1.3.2各大工业企业的发展是辉县市产业集聚的核心

辉县市工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在全省统计的39个行业大类中,辉县市便拥有24个,行业大类涉及面达到61.5%,辉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家新建投产的企业,规模也比较大,它们分别是河南双信炭黑有限公司、焦作煤业(集团)新乡能源有限公司、辉县市宁丰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新乡市金博尔陶瓷有限公司和辉县市升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辉县市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7家,虽然只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4%,但是它们所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却达到了4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7.3%。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优势为辉县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中坚力量。在辉县市1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企业有77家,重工业企业有115家,重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比重达59.9%。从经济总量上看,重工业所占比重更高,优良的重工业基础,为辉县市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项目投融资力度强

辉县市大抓工业项目,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以项目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新修和改建道路达40余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已达9.7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供电、排水、污水管网、供气、供热、通讯设备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无缝对接。同时,辉县市也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两年来,辉县市共融资1亿元,规划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26万平方米,现已完成13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已入驻26家中小企业。

双信炭黑项目是由河南东信轮胎有限公司和双星集团共同投资的,总投资额达5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的推进中。前进铸钢件公司投资2亿元在洪洲产业集聚区内建设的年产5万吨的铸钢件项目,已投入资金1.3亿元,建成后可以生产单件400吨以下的铸造产品。投资近百亿元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在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河南用电紧张的局面,从而加快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辉县市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工业企业项目总数达43个,总投资额达138.2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额近30亿元。同时,辉县市还提出了“1231”工程,计划建成全省县级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水泥建材基地和先进纺织业基地。

1.3.4 以市场为导向,主导产业带动发展

辉县市的主导产业定位为汽车零配件、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新能源产业。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辉县市重点培养了四大产业集聚群:一是以河南双信炭黑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汽车轮胎制造工业园;二是以欧玛(中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欧玛汽配工业园;三是以台湾巨浪集团河南盟富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机床工业园;四是以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弹簧工业园。截至目前,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已聚集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4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固定资产额总规模达23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占集聚区销售总收入的40%以上,利税额3.1亿元,占集聚区总利税的43%,汽车零配件基地初步形成。集聚区内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使了辉县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产业的建设力度。

以机械铸造行业为例:城关镇西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合资建设的年产10万套驱动桥总成项目,投资1.9亿元,已建成投产;潜龙汽配工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0万套转向器壳体精密加工、年产10万台金属带式无极变速器(CTV)精密加工生产线、年产120万件转向节、横拉杆、转向泵、直接杆加工生产线项目;孟庄镇宏宇特铸股份公司建设的风

力发电铸件项目,总投资1亿元,已建成投产,产品全部出口国际市场。

2.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工业用地审批难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形式为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建设,有着较强的行政色彩。但由于集聚区的盲目扩建,目前,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内出现了“地多厂少”的状况,相当一部分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以辉县市产业集聚区之一的辉县市洪州产业集聚区为例,在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初期,政府征用了大量的耕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然而在土地被征用以后,项目投资出现紧张,很多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导致企业占地而不用地,造成了集聚区土地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其次,对企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的就是土地的审批问题。企业谋求发展,必定要扩大规模,而土地的审批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辉县市重点企业——辉县市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国内重点整车生产厂一汽、二汽、杭汽的定点供应商。其部分产品也出口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转向节、转向器壳体,产量已达到了150万套,控制着国内五分之一的市场。该公司已制定出来五年发展规划方案,即“一个4万吨,三个200百万,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50万套转向器壳体扩建,60万套转向节扩建,已经过考察论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备的情况下,因为土地审批问题而不能上马。土地成本高也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例如,三力炭素公司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也因土地问题无法正常开工建设。企业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挂牌竞标,每亩征地费用在十五万元左右,征地成本过高,使辉县市部分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受到土地因素的制约,造成项目、资本的外流。例如:辉县市张村乡春江水泥有限公司落户卫辉市,再者宏宇特种铸件,投资5000万元机械深加工项目,因在孟庄征地困难,落户新乡。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辉县市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高耗能行业比重较高

近年来,辉县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层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形成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大部分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且产业路径依赖性比较明显,大多数源于原有的产业基础(铸造、纺织、化工、建材),产业结构比较传统,产业升级相对比较缓慢,增长的方式也比较粗放,物耗、能耗的比重也较高。重点耗能企业太阳石水泥有限公司:吨水泥熟料耗电:84wh/t,煤耗132kg/t。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大了企业生产的耗能,也加重了环境的污染。

2.3 高技术产业规模较小、比重偏低

辉县市有高技术企业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3.6%;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9%。这表明辉县市的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加工形式为主,高技术产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许多高技术产业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或零部件依赖于进口。有些高技术产业虽然在统计上认定为高技术产业,但实际从事的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这种情况必然造成了一些高技术产业同其他产业关联效应较差,难以实现通过高技术产业装备、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带动辉县市的经济发展。

铸造加工业,是辉县市的传统行业。依靠资源、能源等要素的大量投入,辉县市的铸造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50多家铸造厂、30多家机械加工厂。但这些企业大都以生产灰生铁铸件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强度大、高能耗、高污染。随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日俱增,铸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瓶颈性问题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改造,铸造业将步履为艰。

宏宇特种铸件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是,近年来,该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着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该公司研发的高温抗磨合金,经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被认为属于国内首创,技术上达到了领先水平。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宏宇公司又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如氧化铝行业的关键部件中心筒,水泥行业应用的窑口护铁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建筑用的屋顶接点等。事实证明,只有具备创新意识,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4 产业集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产品多为中间产品

辉县市铸造行业,除个别龙头企业(前进、宏宇)外,很多企业只是简单的冲压、锻造零部件,专精产品少,成套能力弱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且产品多以中低档次为主,加工精度和技术有待提高。掌握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狠狠抓住市场的前进方向,才能够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否则,企业将很快被淹没。各个相关产业之间聚集不起来,产业链之间无法实行更好的链接,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且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只是简单生产一些传统工艺的产品,大多不具备高的附加值,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种只是靠人力等传统因素发展的企业,会很快被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击垮。

2.5 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辉县市市区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实现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道路之间的不畅通,产业集聚区之间不能够实现完美对接,以及供气、供水、供电等基建设施,都应该尽全力而为之,使产业集聚区与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能够互补,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例如:辉县市规模较大的铸造企业前进铸钢厂,铸钢的工续连续性强,如果在铸钢中间断电,那么就会造成前期生产浪费、加重企业生产成本、毁坏机器设备、产品不合格等严重后果,致使企业不能够按时、按量保质完成供货合同,这不但会影响企业的利益,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宏宇铸件就曾因供电等基础设施不足的因素影响,而使企业的发展大大受到影响。该企业原投资六千万元年产10万吨风力发电铸件项目,并与德国签订了供货合同,但是受电力供应不足影响,造成企业原订的500套风力发电铸件合同无法完成,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严重受损。由于受到电力问题的影响,辉县市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对辉县市经济总量的影响可想而知,使辉县市的企业在社会效益、自身发展方面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3.国内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以及经验启示

3.1国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简述

我们先以国外的典型产业集聚区——美国硅谷为例,描述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道路。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现在美国硅谷这个名称更被泛指为高科技技术产业。硅谷地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主要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而著称,该地区的多数企业都是与由硅制造的半导体以及电脑相关的,硅谷也因此而得名,后期由于旧金山湾两岸地区的加入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美国硅谷的的形成首先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首先,旧金山湾地区的前身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有着深厚的无线电技术和军事基础。1933年,森尼维尔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变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后,很多为之服务的相关技术公司也陆陆续续的聚集在了基地周围。其次就是得益于周边地区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的一流大学的依托,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尤其是二战结束后,斯坦福大学为了给毕业生

增加就业机会开辟的工业园区,它的建立与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个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斯坦福大学的工业园区本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鼓励学生在本地创业投资,而现在著名的惠普公司就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自主创业而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区内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区逐步成为成熟的技术中心。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大量风险资本来到硅谷,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成长。

美国另外一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纽约华尔街的发展也极具特色。

纽约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南部,东起东河,西止百老汇大街,本是一条长约五百米,宽不过十一米的一条大街的名字,却因为聚集了几千家大大小小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不计其数的贸易公司而成为了全球著名的金融商务中心。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是因为荷兰统治时期在这个地方筑起的一道围墙被英国人拆除后建立的街区而得名。著名的联邦储备银行、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证券金融机构都在此设立,由此也吸引来了众多的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商贸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在此立足,使这个小小的街区成为名符其实的金融中心。

3.2国内典型产业集聚区简述

国内以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简要概述,分析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国务院于1994年2月批准设立并于同年5月启动建设的,整个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和新加坡合作的区域有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l万)。它主要是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和现代化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依据区域发展的总目标,融合国际上产业园区发展的先进经验,经过科学合理的工业化布局与城市功能的划分,以“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遵照执法从严的规划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其科学的规划营造了公平、合理、透明、低风险的商务投资环境,成功得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先后有3000多家外资企业约247亿美元的外商落户于此,国内也有11000多家优秀的企业在此投入将近1156亿元。苏州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的主要基础设施的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供水、燃气、道路、排水、排污、邮电、供电、供热、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发电厂、自来水厂、燃气厂、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苏州工业园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治

理、经济发展与公共行政治理等方面,积极学习并借鉴了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十几年来,园区累计派出近120批,合计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进行培训,学习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并在新加坡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的城市状况编制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了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崭新的运行体制机制。这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优势。

3.3典型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启示

结合典型的国内外产业集聚区,以美国硅谷、纽约华尔街和国内的苏州工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为主,总结成功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概括为以下几点:

3.3.1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与资源分布都不尽相同,虽然在产业集聚区产生的初期都是有自然禀赋因素促成的,但是在社会高度分工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发展好现有的产业集聚区,而且要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地区现有的优势,建立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3.3.2 公平有序的经济竞争秩序

集聚区内应实施对开发商有利的优惠政策,增加服务机构的数量,为区内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服务帮助,更要重视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产业集聚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内需要具有相对法治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经济主体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性,使他们享有平等的经济待遇,资金的进出能够自由的实现,竞争公平有序。

3.3.3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主干道、通信、水、电、污水处理、居住区、医疗、商业、文化中心等一系列与生产生活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招商引资的规模,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也决定了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因此,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整个产业集聚区域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努力做好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3.3.4 良好的政务环境

良好的政务环境离不开政府高效的行政效率,政府行政是否高效不仅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软环境的好坏,也是评判这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又不透明,无疑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较大的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明晰政府在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办事过程中遇到的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办事人员故意刁难、审批的环节过多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从而使企业的利益受损,严重影响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我们要切实转变政府的工作态度,深化行政改革,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的政务环境。

3.3.5 独特的区位品牌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各个产业集聚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独特的区域定位,注重自己的产业特色和城市的功能定位。

4.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对辉县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有以下建议:

4.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进行道路改建和新筑,加大基础设施覆盖面积。产业集聚区应该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要明确目标任务,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供电、供气、供水、道路、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区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发展条件。

4.2 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企业代办员”制度,对所有落户工业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代办帮扶,搞好协调服务,不断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效率,贵在快,以快制胜;服务效率高,发展速度才能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必须是快马加一鞭,坚持快字当头,以优质高效的办事效率、服务效率,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好保障。

4.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从财政、税收和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研发设计和社会化专业服务两头

发展,促进行业分工细化,采取有力的措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继续落实对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贷款贴息的财政补助政策,老城区搬迁企业向县域产业集聚区转移,享受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转移的有关扶持政策。产业集聚区所在市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政府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逐步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进行转移。

4.4 不断完善产业区的服务功能,努力培育和强化集聚区的吸引力

产业集聚区积极为企业研发新产品、上项目牵线搭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资金、政策和信息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格实行项目责任制,从包项目落地到保项目投产达效,实施“一条龙”跟踪服务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立项、建设、环境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4.5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促使其拓展产业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值,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配套协作水平。整体上促进协调趋同发展,提高集聚区在空间格局中的集聚度。处于“孤岛”和“盆地”类型的区域,应增强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产业的分工和协作,趋同化发展。这样“龙头”带动“龙尾”,整体上才能协同发展。

4.6 加强产业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的改善

产业规划要突出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的重点突破,促进产业链内部环环做优,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大、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企业和社会效益高的产业。补齐链条,提升短板。加强龙头企业自身的补链,通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完善企业生产链条;加强产业集聚区内部的补链,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中急需的补链项目,完善集群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配套补链,促进集聚区之间的产业链整合。

4.7 狠抓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集聚区、园区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发展壮大,特别重视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快以“高新技术、高端服务、高层次人才”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减少发展低值地区的面积,拉近与高值区域的距离。

5.结束语

目前,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努力,不能求之过急、揠苗助长。但同时,大范围的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抓好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发展的步伐,那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绩效就要大打折扣,发展动力也会逐步耗散。所以,必须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以科学的政府决策加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2]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序[M],商务印书馆,1995。

[3]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

[5]曾忠禄: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第l期。

[6]李小建等: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

[7]粱琦:产业集聚论[M],商务印书馆,2004。

[8]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9]王晓:河南省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6)。

[10]玄欣田、彭丽粉:制约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11]吴晶晶:河南产业集群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2]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产业经济研究,2003(3)。

[1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5。

[14]何雄浪、李国平、杨继瑞:我国产业集聚原则的探讨[M],南开经济研究,2007(6)。

[15]丁文恩: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集群策略研究[J],前沿,2011年第17期。

[16]张瑞、谷建全、完世伟: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7]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18]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

[20]范剑勇: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异研究[M],北京:格致出版社,2008(3)。

[2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2]张旭:三大难题是如何破解的——来自新乡市长垣县南蒲社区的调查[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0。

[23]段志强、王雅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ABSTRAC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i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industries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area, other area incompar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as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i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to build the modern economic system, the modern urban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carrier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has a long history, because involves disciplines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makes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great enthusiasm to it. In this paper, in-depth analysis the agglom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and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research, henan xinxiang hui xian city industry gathering area, for exampl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on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centrated area of summary analysi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search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makes every effort to find a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i xian city industry gathering area, the hui xian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i xian city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is analyzed.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hui xian cit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d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hui xian c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deep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The third part of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industry cluster area at home and abroa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industry cluster of hui xian city area for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Final part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he hui xian city industry gathering area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First,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Second, improve efficienc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rd, intensify government support; Four,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agglomeration of appeal; Five,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enterprise of leading role; Sixth, strengthen weak links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improvement; Seven,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dustry cluster; investment; development

致谢

本文是在赵慧芬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深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赵慧芬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从论文的选题、大纲设计,到论文的撰写以及反复修改、最终定稿,都倾注了赵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汗水。感谢赵老师自始至终都认真负责地给予了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在学习期间,她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她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是我一生的楷模,正是赵老师的无私帮助,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值此论文提交之时,我再次向赵老师顿首致谢!

感谢各位同学和朋友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支持与鼓励,让我不断进步,给予了我前进的信心。求学期间,父母也给予我以长期无私的关心和积极的支持,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使我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求学期间的各种困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也向我的父母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本篇论文肯定存在未发现的缺点与错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指导教师评语(主要评价论文的工作量,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写作水平等):

签名:

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论文成绩(主要评价论文的性质、难度、质量,综合训练、答辩情况、不足等。评定论文成绩):

主任委员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