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学概论》 -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际政治学概论》 -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


第一课 A Field of Silence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著名女诗人散文家Annie Dillard(1945-)生平;
2、 介绍作家主要著作:作品探讨对世界的哲学理解和人生的意义;
3、 介绍作者的玄学思想;
4、 介绍捷克小说家Milan Kundra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
5、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6、 课文讲解与讨论:P. 82-P. 88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 课文的语篇分析
1、 描述文介绍;
2、 客观描述(objective description);
3、 印象描述(impressionistic description);
4、 描述文中细节的运用;
5、 描述文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6、 详细讨论 A field of Silence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
7、 讨论 A field of Silence 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诗歌一般的美感?
2、 作家是如何驾驭语言使得 silence 具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3、 在课文中 silence 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是什么?



第二课 New York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作家 Gay Talese 及主要作品;
2、 讨论纽约;
3、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4、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09-P. 111第一段结束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111第二段开始到P. 115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详细讨论 New York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
3、 讨论 New York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语言特征?
2、 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段使得语篇获得了衔接与连贯?
3、 作家在课文中有大约10个段落运用了同一个句式结构开头
这种写法单调吗?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文体效果?
4、 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三课 The Absence of Windows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作家Richard Selzer (1928-)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关于医院和手术室的相关背景知识;

3、 介绍黑色幽默;
4、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5、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33-P. 134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134第三段开始到P. 138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详细讨论 The Absence of Windows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
3、 讨论 The Absence of Windows 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的描述中具体运用了哪些叙述技巧?
2、 课文中有哪些特征揭示了本课课文中描述的主观性?
3、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



第四课 Discovering the Self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作家James E. Miller, Jr. (1920-)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 Rene Descartes 的思想:我思故我在;
3、 介绍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4、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5、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54-P. 155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 课文的语篇分析
1、 说明文介绍;
2、 写说明文时必须牢记的要点:目的与读者对象;
3、 说明文的语篇组织;
4、 详细讨论 Discovering the Self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 features);
5、 讨论 Discovering the Self 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过程分析的?
2、 文章分析了语言在创造自我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性
这种分析对说明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第五课 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著名评论家、诗人、文学历史学家 Malcolm Cowley (1898-)生平及主要著作;
2、 组织讨论老年和死亡的问题;
3、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4、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83-P. 184页结束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185开始到P. 188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详细讨论 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 features);
3、 讨论 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将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放弃的老人与那些拒绝向时间投降的老

人进行对照的?
2、 课文中是如何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主题的?
3、 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是运用什么技巧进行过渡的?



第六课 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西部历史;
2、 介绍万宝路香烟;
3、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4、 课文讲解与讨论:P. 207-P. 209页第一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209第二段开始到P. 212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详细讨论 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 features);
3、 讨论 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因果分析的?
2、 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很多文学和历史典故(allusions)
这些典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3、 作家在文章中有多处引用
这些引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七课 Do We Need the Family?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社会批评家和作家 Eulah Laucks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组织讨论:你想有个自己的家吗?
3、 介绍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4、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5、 课文讲解与讨论:P. 233-P. 234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234最后一段开始到P. 238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议论文介绍;
3、 议论文中的归纳法(induction);
4、 议论文中的演绎法(deduction);
5、 议论文中的常见谬误(fallacies);
6、 详细讨论 Do We Need the Family? 的议论性特征(argumentative);
7、 讨论 Do We Need the Family?的主题;
8、 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论文(I)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因果分析的?
2、 作家似乎致力于证明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作用
你知道作家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吗?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正说?反说)更有说服力?



第八课 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第七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英国著名作家Brigid Brophy (1929-)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组织讨论:在当今中国社会男人和女人谁的地位高?
3、 介绍女权运动及其发展;
4、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5、 课文讲解与讨论:P. 271-P. 272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272最后一段开始到P. 276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详细讨论 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的议论性特征(argumentative features);
3、 讨论 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的主题;
4、 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论文(II)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什么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论点?
2、 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



第九课 Kew Gardens (第八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英国著名女作家Virginia Woolf (1882-1941)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现代主义;
3、 介绍意识流创作手法;
4、 介绍绘画中的印象派;
5、 介绍伦敦郊外的植物园Kew Gardens;
6、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7、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P. 3 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3 最后一段开始到P. 8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分析课文的文体;
3、 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
4、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四组人和蜗牛等的象征意义;
5、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基调等等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文章是如何展开的
采用了什么叙述视角?
2、 文章中出现的四组人之间有什么不同?
3、 文章中突然出现的马达轰鸣声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象征意义?
4、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隐喻以及这些隐喻对文章主题的贡献




第十课 Community and Competition: Getting Together (第八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社会学家Philip E. Slater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3、 介绍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4、 介绍社会达尔文主义;
5、 介绍二战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6、 组织讨论:什么是幸福?
7、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8、 课文讲解与讨论:P. 23-P. 24 结束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25开始到P. 29页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

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分析课文的文体;
3、 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
4、 分析课文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这篇议论文的命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自己的论点的?
2、 文章中有哪些微观命题?这些微观命题是如何帮助确立全文的宏观命题的?
3、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隐喻
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隐喻描述竞争所带来的弊端以及美国人是如何与这些弊端进行斗争的?

说明:根据外国语学院新的教学计划
第8学期为四年级学生实习和论文写作阶段
故从第8册第11课起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再列入实际教学操作计划
但是
为保持该精品项目申报内容的完整性
第十一至第十三课的内容依然保留(详见下面内容)



第十一课 Politics and the American Language (第八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作家、历史学家Arthur Schlesinger, Jr. (1917-)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英国 George Orwell (1903-1950) 生平、主要著作和他的散文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3、 介绍Richard M. Nixon及水门事件;
4、 介绍越南战争及其带来的影响;
5、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6、 课文讲解与讨论:P. 80-P. 82页第一行结束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82第二段开始到P. 86页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分析课文的文体;
3、 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
4、 分析课文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文章有多处引用
这些引用对作家的论证起加强还是削弱的作用
为什么?
2、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



第十二课 A Free Man's Worship (第八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英国著名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生平及主要著作;
2、 介绍有关宗教知识;
3、 介绍自由意志;
4、 介绍斯多葛哲学和犬儒哲学;
5、 介绍基督教;
6、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7、 课文讲解与讨论:P. 117-P. 119页第一段结束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119第二段开始到P. 124页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分析课文的文体;
3、 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
4、 分析课文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议论文可以是辩论性的(argumentative)
也可以是说服性的(persuasive)
《自由人的崇拜》是一篇说服性的文章
你觉得二者之间那些区别?
2、 罗素认为权力是邪恶的
因此上帝也是邪恶的
因此人类的真正自由就是应该拒绝崇拜上帝
这种推理有谬误吗?
3、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





第十三课 The Nature of Literature (第八册)
课时:2 周
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 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 介绍美国著名文论家R. Wellek & A. Warren 及主要著作 Theory of Literature;
2、 组织讨论:什么是文学?
3、 组织讨论:什么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4、 介绍:什么是新批评;
5、 介绍:什么是文学常规?
6、 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7、 课文讲解与讨论:P. 256-P. 258页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P. 258最后一段开始到P. 263页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 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
完成全篇课文;
2、 分析课文的文体;
3、 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
4、 分析课文的主题


第7-8课时 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 作者为什么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一开始就讨论如何理解文学的本质这一主题?换言之
全文的前五段在议论中起什么作用?
2、 作者关于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区别的讨论对定义文学的本质起什么作用?




参考书目

1. Qian, Y. 1991. Stylistics: A Coursebook for Chinese EFL Students (I).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 Thornborrow J. & Wareing, S. 1996.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ondon: Taylor & Francis.
3. Widdowson, H. G. 1992. Practical Styl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Wright, L. & Hope, J. 1998. Stylistics: A Practical Coursebook. London: Taylor & Francis.
5. 陈弘. 2000. English (Book 7 教师用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戴炜栋, 何兆熊. 2002.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胡壮麟. 2001.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梁超群. 2000. English (Book 8 教师用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秦秀白. 1986. 《文体学概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0. 王恩铭. 2003. 《美国文化与社会》.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 王佐良,丁往道. 1987.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文秋芳. 1995. 《英语语言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3. 吴定柏. 1998. 《美国文学大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4. 肖惠云. 2003. 《当代英国概况》(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 张定铨, 吴刚. 2002. 《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周静琼. 2003. 《当代美国概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苏晓军 2006年4月20日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