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梅毒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梅毒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解读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

178 

|综述|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吉穆斯高娃 李英莲 (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178-01

【摘要】 神经外科ICU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危重患者,病情重,手术复杂、创伤大,机体抵抗力低下,并且侵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感染较多,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最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初步探讨神经外科ICU医院易感因素,感染风险,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护理

神经外科ICU是一个“三集中”护理单元,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集中了掌握先进技术的医护人员,集中了危重的患者。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约为18-50%,较普通科室患者高3-5倍[1]。为此,本文对控制和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作初步探讨。

1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易感因素

1.1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加。

1.2强化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静脉营养、各种管路等),破坏了人体自然的防御屏障。

1.3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免疫制剂,激素的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1.4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如陈旧性的监护设备消毒不彻底导致的真菌感染。

1.5监护病房未建立有效的屏障隔离系统导致传播媒介增加。如每张监护床单元的面积不达到。

1.6监护病房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增加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如洗手设施没有按照标准要求设置;洗手依从性差,洗手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交叉感染。

2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感染风险

2.1导致患者发生菌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2.2使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2.3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成本,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2.4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

3神经外科ICU患者易感染的部位

其他文献报道:医院感染中,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约占26%~42%[2];气管插管≥2d者医院感染率高达84%[3];泌尿道感染次之,居我国院内感染的第二位,占20.8%~31.7%[4];消化系统的感染虽然不像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那样占有很高的比例,但仍然较为常见。

4护理对策

4.1落实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措施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套管处用无菌纱布覆盖,即湿化吸入的气体又防止异物落入气道;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给予及时正确的吸痰,床头抬高至少30℃。并通过视叩听诊观察患者,每2小时翻身、扣背,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气道内异物和分泌物是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护理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5];对于鼻饲的患者,鼻饲前需吸净痰液,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min,防止因食物逆流发生误吸,并采取相应的口腔护理防止炎症;对于深静脉置管的病人,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给予会阴护理,消毒尿道口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做好体温记录,及早发现早期感染;对于特殊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及携带者应单间隔离。各种引流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拔除,缩短留置时间,降低感染几率。

4.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技术,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前后均需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保证双手及皮肤表面细菌指数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需先经过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4.3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培训

护士是任何感染控制机构中的中心人物。要求应掌握一定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将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贯穿于诊疗活动的全过程,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向护士进行正规化护理操作,无菌技术示范,讲解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所致院内感染的严重危害,指导病人及家属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注意清洁卫生,通过健康教育引起医、护、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及合作。

4.4重视ICU病房的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的护理是更安全的护理。各类物品保持无尘和清洁,各种导线、引流延长管、引流袋不触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采用紫外线照射或等离子循环风消毒空气,物体表面使用消毒液擦拭,并采用细菌学监控,使卫生学指标达到标准,限制陪护,减少人员流动,探视家属进入监护病房一律要更衣,换鞋和戴好口罩、帽子。当陪护人员发生呼吸道感染时避免探视和陪护[3],尽量创造条件落实无陪护制度,加强呼吸治疗设备的消毒隔离管理,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4.5加强真菌感染的控制,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细菌耐药性现象日趋严重,耐药细菌感染引起爆发也不断增加[6],抗生素的选择要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查和药敏实验,结合本区域、本科室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等特点选用药物,并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教,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重点用药,定点执行,有助于降低神经外科真菌感染率。

加强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制定针对性护理预防措施,规范护理行为。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后才能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莉莉,左福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政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2] 王国权,范静,万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2-913.

[3] 蒋晓阳,杨衬,徐小玲.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1):33-35.

[4] 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16-433.

[5] 王莹莹.中兴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33[6] 陈小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2):233-23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梅毒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解读陈华根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成都 610500)

【中图分类号】R47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178-01

2015年1月26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下发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梅毒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梅毒疫情报告准确性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生、检验人员和防保人员的梅毒诊断报告的标准与检测方法的培训,落实报告责任和审核,保证报告准确,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规范保存报告记录,加强各监管机构协调,统一标准,掌握标准。并在随同下发的附件中,解答了梅毒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具体管理要求。

梅毒是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在法定必报的性传播疾病中,逐年增长,增长率位居首位[1]。准确掌握疫情,是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治疗梅毒,降低危害的前提。在此背景下,《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梅毒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颁布出台(以下简称通知),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通知精神,完成通知要求,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掌握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所致的经典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输血及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按其自然病程可分为早期梅毒(2年以内)和晚期梅毒(2年以上);按其传染途径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按有无临床表现分为显发梅毒和隐性梅毒(潜伏梅毒)[1]。梅毒的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诊断三方面信息。其中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诊断梅毒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判断疗效和复发的重要依据。梅毒的实验室诊断分为梅毒病原体检测和梅毒血清学检测[2-3]。

1.梅毒病原体检测包括TP培养、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多功能显微镜诊断仪、直接荧光试验和基因扩增等。梅毒病原体检测适宜诊断早期梅毒,特别是一期梅毒早期,当TP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还未产生或量较少时,是诊断梅毒不可或缺的方法。

2.非TP抗原血清试验主要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笨胺红试验(TRUST)等。非TP抗原血清试验可作为梅毒诊断、疗效和复发判断指标。非TP抗原血清试验,由于其他疾病和生理变化,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即生物学假阳性。非TP抗原血清试验在驱梅疗效判断时,长时间内不转阴,称血清固定。

3.TP抗原血清试验包括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胶体金试验、梅毒螺旋体胶乳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测定。FTA-ABS、TPHA、TPPA、TP-WB常用作确认试验。TP抗体(IgM除外)由于免疫记忆作用,可终生存在。因此,TP抗原血清试验不能用作疗效评判,也难以区分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TP抗原血清试验也可存在生物学假阳性,如1%正常人群(特别是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麻风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及麻醉剂成瘾者。可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二.建立完善监管机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通知明确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要加强梅毒疫情报告准确性的监管,既要提高报告的准确性,防止漏报,又要防止重报和错报。并将其纳入医疗机构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医疗机构性病相关诊疗科室: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日志》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转诊与会诊制度、上岗培训、复训和考核制度、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等。

医疗机构检验科:实验室登记与结果报告制度、实验室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上岗培训、复训和考核制度、检验仪器设备校准与维护制度等。

认真学习,掌握梅毒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标准,严格落实以上各项管理制度。

三.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管理

通知针对梅毒病例报告所涉及医生、实验人员和防保人员的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不断学习,掌握标准,履行岗位职责。医生要认真执行首诊、会诊和转诊制度,明确梅毒临床分期,准确报告梅毒病例。实验人员要认真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梅毒血清学实验结果及时、准确有效。防保人员要加强梅毒病理报告管理,核实准确,及时上报。

四.加强梅毒病例报告资料的审核、现场核查和留档保存

通知要求防保人员做好梅毒病例资料的审核工作,督促医生及时准确报病,避免错报、漏报、迟报,更不要将隐性梅毒报为一、二、三期梅毒。主管机构要加强网络审核和现场核查,及时纠正错误。按传染病相关管理要求,做好资料存档保存,以备核查。

五.一些具体要求

1纠正非TP抗原血清试验滴度1:8以上才报错误,只要符合首诊诊断,不论滴度如何,都应报告。

2明确首诊报告,避免复诊复发再报。

3.区分生物学假阳性,避免错报。

4.明确梅毒诊断标准,正确应用血清学试验结果。梅毒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数据。了解非TP抗原血清试验和TP抗原血清试验的应用指针,正确应用实验室结果报告梅毒病例。

参考文献

[1] 叶顺章,邵长庚.性病诊疗与预防[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3—108.

[2] 马亦林.传染病学[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1.

[3] 陈华根.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45—2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