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马志科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云南省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肩负着发展与保护的重任。笔者从不同领域具体分析了云南年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力求使大家对云南的低碳经济发展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

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发布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

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

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

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

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

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

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

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

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

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

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

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

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

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

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

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

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

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

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

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年新增发电

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

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

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

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

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

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

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

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

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

合11.061万吨标准煤。4)黄磷行业:在有

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

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

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

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

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

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

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

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

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

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

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

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

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

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

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

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

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

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

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

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

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

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

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

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

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

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

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

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

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

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

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1.烟草产业

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

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

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

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

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

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

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生

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

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

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

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

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

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

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

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

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

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

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

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

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

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下转第70页)

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吸引力,但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建设资金和管理经验,国际大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合作,以便迅速切入中国市场、加快跨国经营步伐、占领国际市场份额。但在这种国际合作中,我国相关企业并不能获得最核心的技术,而由于技术的相对落后,目前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供应仍是他们进入我国市场的筹码,我国虽已积累了不少生产和经营经验,但国际合作仍然属于较低层次的不对等合作。

(2)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际项目的大力合作是由于我国对风电机组及其零部件以及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核心器件的大量需求。因风能和太阳能是既水电之后的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只有与国际合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生物质能领域的开发由于平台低、限制条件多,国际大企业大都不愿进入,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也缺乏相应资质。

(3)在国家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不断加大投入的宏观形势下,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起步晚、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市场风险大、国家政策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国有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国际合作偏少。民营企业主导了太阳能光电板、其他太阳能热利用设备、大型风机及高科技生物质能的生产。但拥有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研发优势的国企的缺席使得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增加了核心技术研发和普及的困难;同时,民营企业过多的吸收国外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4]。

4.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针对国际合作中互补型合作不对

等和核心技术获得的问题,当下的经济危机

为其提供了机遇,我国可以利用充足的外汇

储备和欧元贬值的机会并购欧洲拥有先进

核心技术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和购买技术研

发环节,以改善这种不对等合作的情况[5]。

实际上,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

就提出了从外汇储备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

海外能源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的规划以支持

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6],从而获得核心技

术,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2)针对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不均

衡、生物质能领域开发缓慢无法与国际接

轨的问题,我国应组建自己的研发中心,

攻克各产业技术难题和限制条件,使我国

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业特色。在此基

础上,中国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创

立投资基金组建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高层

次创业团队。通过加大国际合作,吸收国

外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金,吸引国内外人

才和国际大型能源企业的加入,进行技术

交流和优势互补,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

发展。

(3)针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问

题,我国应出台相应的优惠、补助和强制政

策,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使

其借鉴国际大企业的经验,凭借资金优势采

取收购、兼并或参股等方式,扩大可再生能

源产业规模,发挥其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优

势,带动我国整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4)国家应该鼓励资质好的国有和

民营能源企业建立国际化品牌,走类似于

“日本太阳能”,“丹麦风能”的国际化

发展道路;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在全球

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

企业和项目,从而为今后的国际合作增加

筹码。

5.结论

通过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我国主要

获得了三方面的益处:获得了大量资金支

持,保障了可再生能源及时有效的开发和

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加速了我国的技术

研发过程;吸取外国发展和管理经验、完

善政策、加速了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但

在国际项目合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核心技

术缺乏、合作地位不对等、各产业发展不

均衡以及国有企业不积极参与等问题都阻

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对此

我国应利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获取部分核心

技术,同时加强本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研

究,制定政策鼓励国企参与国际合作,从而

实现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宝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R].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9,3:49-72.

[2]穆献中,刘炳义等编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产

业化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34-140.

[3]李波安,秦建华.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N].科技广场报,2009,6.

[4]夏义善主编.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9,5:169-180.

[5]刘丽靓.能源并购迎来好时机[N].中国能源报,2009-4-

20(第2版).

作者简介:冯天天(1989—),女,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所助理。

(上接第68页)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

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

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

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

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

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

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

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

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

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

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策略上注意

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

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

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

挑战

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

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

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

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

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

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

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

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

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

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

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

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

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

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

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

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

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

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

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

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3]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

制[J].世界环境,2008(2).

作者简介:马志科(1983—),女,河南新乡人,

昆明理工大学国民经济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区域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