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的时间维度考察螺旋效应集聚效应与涵化效应

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的时间维度考察螺旋效应集聚效应与涵化效应

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的时间维度考察螺旋效应集聚效应与涵化效应
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的时间维度考察螺旋效应集聚效应与涵化效应

第38卷 第2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月

Vol.38 No.2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r.,2012

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的时间维度考察

———“螺旋效应”、“集聚效应”与“涵化效应”

代玉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 要:对传播效果的研究是大众传媒的研究重点。微博把关效果是指通过把关行为或把关机制作用

后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对受众所起的社会效果。根据效果研究中的时间维度视角,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把关效果可以分为短时效果的“螺旋效应”、中期效果的议程“集聚效应”、长时效果的“涵化效应”,分别对应传播学效果理论中的“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论”和“涵化理论”,由此可以展开对微博舆论传播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情;把关效果;螺旋效应;集聚效应;涵化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2-0094-

06无论是靶弹论、有限效果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还是创新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涵化理论等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这些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使人们对传播效果高度关注。在当下微博时代,由于微博的传播特性,微博舆论效果的形成机制一改过去单向度的“受”,转变为多向度的“

传—授—受”的复合关系,效果之间的关联度大大加强,某些关联度似乎不强的舆论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碎片化的信息常常组合成整体性的传播图像———呈现出微博舆论传播中的“项链效应”,并因此凝结微效果与传统媒体抗衡的传播效果。对微博把关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关注通过把关行为或把关机制作用后的微博舆论传播对受众所起的社会效果。本研究根据效果研究中的时间维度分类,认为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把关效果可以分为短时效果的“螺旋效应”、中期效果的议程“集聚效应”和长时效果的“涵化效应”,分别对应传播学效果理论中的“沉默的螺旋假说”、“议程设置论”和“涵化理论”

。一、微博把关效果中的“螺旋效应”

伊丽莎白·诺尔-诺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在1980年发表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文中,完善了她在1974年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这一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对我们考察微博舆论传播中的短期把关行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

(一)微博舆论传播螺旋的生成方式

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把关行为较之传统媒体的组织把关方式,程序更为简易,它主要依托于个体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变化,但仅仅个体的传播难以实现传播效果,往往需要其他微博用户加关注,也即为单一传播源难以形成传播效果,需要通过桥节点实现更多的节点链接才能引起适度的舆论风波,并因此而助长个体传播激情,继而投入持续的传播精力和动力,并在节点间交互传播的启示中

9*

收稿日期:2011-12-

01作者简介:代玉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点项目“自媒体传播与管理研究”(SWU1109318)

,项目负责人:代玉梅。

修正传播进程,使观点更趋同于大多数,从而形成螺旋扩大式上升的微博舆论。相反,个体用户通过微博的信息传播未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响应,失去了精神支撑和心理力量,没有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和互相启发,个体的微博传播者把关行为会尝试改变传播内容或传播方向后,若仍没有其他微博用户响应该传播内容,个体传播者会中止把关,继而放弃此次传播,不受重视的微博舆论会呈现下降或沉没的态势,形成底部逐渐变大的反向螺旋。

在微博舆论传播中,响应是特别重要的传播动力,关注与被关注、评论与被评论、转发与被转发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微博传播者所发表的观点、陈述的事实、表达的意见都处于盼望呼应的状态。通常关注度高的帖子的发言者就能获得积极的响应,把关行为得到激励;相反,被冷落或被忽视的帖子,把关行为会被否定或局部否定,积极性锐减。

在现实的传播语境中,微博传播者与传统媒体传播者对心理动力和精神支持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微博传播者不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为出发点,而是基于个体或释放、或沟通、或分享等心理,具有对关注和响应的需求,并随着关注度、响应度的增减,调整个体的把关行为。从传播的呼应情况来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一呼百应,有传必通;二是一呼几应,应者寥寥;三是一呼不应,再呼也不应。微博各节点用户的响应程度直接影响“信息发布源节点”持续传播与否、改变或调整把关行为与否。

(二)微博舆论传播中的三个“沉默的螺旋”

在微博传播现象中积极的大量的发言回应,一般表现为粉丝响应广泛、个体拥有的粉丝数量众多。粉丝也表述为“迷”,作为一种身份认同,迷是微博舆论传播中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及微博的主动传播主体。正如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指出:“作为一个‘迷’,就意味着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狂热的、参与式的。……大众文化迷在他们所着迷与不着迷的东西或人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1]在微博发展的进程中,迷的关注数量与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微博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沉默的螺旋”之互动关注响应与否。一个微博传播者的单次传播,直接的关注度、重视度和响应度决定了此次传播的活跃程度和表达水平。低关注度、低响应度甚至没有关注和没有响应,会直接影响微博传播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其否定原把关行为,传播行为难以继续与深化。关注度和响应度高的微博传播者,其传播把关行为就能得到肯定,激励其持续发言和探讨,激发其兴趣与积极性,使新开辟的话题在对话空间里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螺旋,这个螺旋会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加关注,并参与到新的互动中,因此形成更大的上升螺旋。从微观层面讲,这种微博传播中互动关注响应与否的现象,就是一个微观形态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之互动关注稳定与否。从较短时间来看,一些积极的微博发言者大多数时间都能得到其他发言者的呼应,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肯定其把关行为本身,正面激励他们深入发言,对某些话题形成持续探讨,更加仔细地阐释分析,粉丝响应度高、数量众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迷群”呈现“雪球效应”,即原本粉丝数量比较多的微博传播者会拥有更多的粉丝。相反,原本积极的微博发言者由于短期内一直得不到响应,关注度、响应度相当低,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动能维系把关行为和推动微博发言者持续探讨某些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的响应度会降低传播者的发言频次,导致原有的粉丝对该微博失去兴趣和关注度,粉丝数量还会降低,甚至这些粉丝不再参与探讨而成为所谓“僵尸粉”。在短时期内看,这种微博传播中互动关注稳定与否的现象,就是短期微观形态的第二个“沉默的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之互动关注“马太效应”。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开辟的微博、一些明星或名人开的微博、意见领袖开的微博,在舆论传播中具有高关注度和高响应度,这些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本来就具有较高关注度和重视度的传播主体,他们把舞台位移到微博传播平台以后,延续了过去的“晕轮效应”———微博的其他传播者在日常传播中对这些知名符号或品牌或名人的认知度高,很容

易持续关注,形成微博持续注意力上的“转移效应”。相反,一些在微博舆论传播中不具备优秀传播素质或具有吸引大众眼球的能力、或所讲的话题不能引起其他微博用户兴趣的微博,一般处在自娱自乐、少数人的圈子里或无人问津的境地,缺乏作为有影响力的微博的主观条件,逐渐丧失发言权甚至被遗忘,有些微博甚至放弃传播和发言,成为微博的“荒地”。这种微博传播中的互动关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就是微观形态的第三个“沉默的螺旋”现象。

二、微博把关效果的议程“集聚效应”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在微博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中,议程设置理论同样为我们观察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把关效果提供了视角。

(一)微博对同一议题的集聚式把关

产业经济学认为“集聚效应”能带动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2]。微博传播中无论是直接参与、围观还是重复多次传播,都扩大了对这一事件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传播效果以及引导舆论向这一信息靠拢。在短期过程中,从微博传播者对自己发表的议题是否有响应及参与程度的心理影响来看,积极的响应会强化把关行为,而消极的响应或不响应会弱化把关行为;对积极响应和参与程度高的同一议题,会强化对该议题的反复把关行为,促进对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叠加同一话题的多次和多维思考,以促进在微博舆论传播中对同一话题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推进,进而形成关于某一议题把关效果的“集聚效应”。

一是直接传播扩大“集聚效应”。与人际传播不同,微博传播没有限制议题范围,也没有受众熟悉与否的要求。一个受人关注的议题,在微博舆论传播中表现为关注度、响应度很高,成为一定时间内的热点,那么这则议题就会引来更广泛的关注和响应。响应者一般表现为直接的传播者,他们经过各自的把关环节后,给予该议题或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形成连续性发言的持续传播格局。对于有些比较复杂的事件,一位或多位微博传播者是无法凭只言片语就能描述清楚的,需要很多微博传播者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对事件本身进行思考,经由把关环节再予以发布。积极响应与关注的直接传播者,往往通过“客观报道”与“主观评论”的相互融合,以夹叙夹议的方式扩大同一议题的“集聚效应”。

二是转帖“围观”叠加“集聚效应”。微博传播中也存在着只转述其他传播者发言而本身不发言的传播者,被称为“围观”,即因好奇心和兴趣引发的注意和心理上的响应,落实到把关环节是没有提出新的看法,行动上表现为对原传播者的意见的转发。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围观”,微博中的“围观”往往表现为对原议题的支持,当这类传播者发现同一议题已有较高关注度和响应度时,自身通过把关行为没有其他或者更新的看法、见解,又不甘心淹没自己的态度时,就转化为一个“围观者”,其实围观行为本身就是无声的发言和传播,微博传播者的围观行为实际上也经过了把关行为,是一种有隐含态度的传播行为,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对不善于言辞表达者的看法、观点表达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扩大了话题的参与面,叠加了“集聚效应”。

三是无限次传播提升“集聚效应”。微博传播中,同一议题内部及不同议题之间的传播行为是开放的,允许不同微博传播者无限次把关并传播,在开放的传播文本中,参与传播的主体及主体把关、传播的次数是没有限制和要求的。微博的传播文本可以在广度、深度上作没有限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到某议题本身而言,微博传播者对同主题议题的把关表现为多维度把关,即从议题的不同细节、不同角度、不同环节、不同方面进行各自相对独立的把关和传播行为。同时,这些把关—传播9

行为又彼此联系,彼此影响,彼此作用,共同推动同主题议题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传播。从总体上看,开放型文本的微博传播把关行为并不会因为一个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暂停或结束,只要一个议题的传播价值还在,就总会有传播者来继续这个议题。当某个把关行为暂时停止时,围绕同一议题的其他微博传播者又会展开新的把关—传播行为。有些时候,当某些开放式文本传播似乎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又有新的传播者加盟,或原传播者又找到新的议题兴奋点,提出了这一议题新的进展或新的变动,那么似乎要归于沉寂的把关—传播循环又会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把关—传播循环,不断把传播进程推向深入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微博传播中,集聚式把关形成的循环是一个逐渐扩散和逐渐变大的开放式循环平台,可以允许在循环中随时加入新的微博传播者,这些新加入的传播者或深化或拓展着这个议题,循环平台就逐渐扩展开,当这个循环足够大进而引发传统媒体的关注和社会较为广泛的重视时,微博舆论传播的影响力就大大提升了。例如,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微博舆论热及其传播中的舆论,就不断向着纵深化发展。

总体而言,围绕同一议题的把关行为的开放式循环,可能是低层次的循环往复,也可能是高水平的纵深推进,这取决于议题本身的重大与否。集聚式把关行为在重大、复杂的把关对象面前,呈现出纵深的、梯度式的把关状态,而面对日常生活事物时,就呈现出较平面的把关状态。

(二)微博与传统媒体互设议程,把关方式互补

微博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还存在着互设议程的现象[3],传统媒体依旧是议程的主导者,传统媒体代表着媒介组织的公信力,有一套完整的采写编辑审查流程,其传播经历层层把关与筛选,更有工业化制作的规范流程,结果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微博传播中对传统媒体传播的引证和对其议题的关注也显得顺理成章。但同时,传统媒体也因为纸媒的版面、电视节目的时间限制等原因,过滤掉了许多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会错失某些重大事件完整传播的最佳契机;又由于媒体组织的传播人手有限,专业新闻工作者无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法对社会的细节关注和对某些藏在冰山之下的社会事件予以重点关注和报道,需要从微博传播中寻找到适合传统媒体传播的素材或报道选题,于是微博传播也会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这个趋势正在加强,随着互设议程的增多,微博传播者受到的影响和熏陶增多,把关的方式、技巧及传播的规范性会日益成熟,微博传播对传统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加强。

对传播行为和方式本身而言,集聚式把关行为是与其文本的开放属性密切联系的。大量微博传播者以参与其中的方式共同构建起开放型文本,对开放型文本的集聚式把关有利于推进开放式文本建设和发展。集聚式把关方式也对传统媒体的单向度把关进行有益补充。尤其是微博传播者对社会腐败问题或现象的监督,这些问题的一部分成为传统媒体的边界。2011年的微博大事,很多都是草根群众基于自己的视角层面进行把关,是在传统的把关之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微博面向社会延伸的多数量、高质量以及深度和广度,因此,微博传播成为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例如2011年“故宫十重门”、“四川会理县官员悬浮照”、“郭美美炫富事件”等,微博传播者的集聚式把关,网民的提问、质疑、意见、观点,从四面八方包裹事件,让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观察视角、依据不同的事实线索、连缀不同的事实片段,向事件的真实层面逐渐逼近。

在微博传播者对某一社会事件进程的推动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顺着这些视角和线索,依据某些事实片段进行关于社会事件的深入调查,形成关于某事件的深度调查文本。微博与传统媒体在互动中进行互补式把关,在互动中微博把关者成为传统媒体的社会触觉,敏锐地捕捉社会细微的变化,传统媒体把关者承担起微博的检验员,在调查中佐证或修正微博的把关结果,引导微博把关者向新问题发起又一轮的分析与探讨。形成微博把关与传统媒体把关之间的有益互补,可以促进双方在把关过程中的分辨、分析和判断的综合素质,带动一种良性的、互助的把关循环生成,使把关行为起到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微博把关效果的“涵化效应”

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涵化假设等[4]。1967年,美国学者格伯纳及其同事在对电视媒介的内容研究中,通过编码、观测和内容分析,发现受众关注电视的实质是对文化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从而提出了涵化效果的命题。这一理论认为,电视提供给社会各阶层一套同质化的“隐藏课程”,提供一套对生活、世界、生命的解释,建构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形成对观众潜移默化的长期效果。

(一)微博舆论传播的主体深度参与意识

微博传播者在日常的传播行为中,由于成了传播的主体,其自主性大大高于传统媒体格局下的参与意识,成为深度主动参与的传播者。在传统媒体传播范畴中,由于受众的非直接参与,受众的观点和意见无法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语境中得到实现,虽然也有一定的互动沟通渠道,但并没有改变受众的被动地位。而在微博时代,受者成了传者,主动“把关—传播”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这样一种传播行为实际上体现的是微博传播者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空间,他们的情感、想法、态度、观念及即将外化为行动理念的传播语境体现。这是在被动参与中无法做到的。只有在微博舆论传播中调动了众多微博传播者的主动性和主体精神,他们以传播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公共的传播平台中,才能集中众人的意见、建议、观点、理念,形成群众的智慧和草根群体的智慧,从而建构起积极的社会舆论传播格局,推动社会事件的有效解决。

微博传播者自发性、草根性、率直性等天然社会缺陷下的主体,深度参与到新价值挖掘之中。正是因为微博传播者的这一特点,往往决定了其敢闯雷区,敢越监管边界,敢直面事件真实,这就填补了传统媒体格局下无法面面俱到的不足。同时,传播方式的自下而上、由浅及深,不光是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更深刻地反映了事件的进展以及或明或暗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同样,微博传播者在日常沟通交流传播中,会以相互关注的形式成为彼此相互的粉丝,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对一些较复杂的议题而言,单个的传播者并不能完整把握,但互相探讨、互为补充、相互支持的螺旋发展传播循环体系,可以集中众多微博传播者的智慧,认清复杂事物的本质,体现微博传播者的主体精神及传播价值。

微博传播者亲历微博舆论事件,深度卷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无论是否是事件的当事人,大量的微博传播者都愿意深度卷入事件并进行直接的把关—传播:通过在微博公共传播平台上给予即时或及时的传播关注和响应,对事件传播的各种细节、碎片、环节、角度进行多维审视和传播,具有超越传统媒体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深度卷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件进展效率和社会舆论整合度,起到疏通微博传播者自由表达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

微博舆论传播融入日常生活,微博时刻伴随在人们生活的左右,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各种网络终端的贴身运用,具有即时发布信息功能的微博将在第一时间表达传播者的原属于私域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展示在微博舆论的公共平台上。正因如此,某些人群对微博的依赖已经超出了所谓的“媒体依存症”范围,把精神世界融入到微博当中,把微博传播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物质世界相结合,大大加深了传播者的卷入程度。

(二)微博舆论传播维系主流意识形态

涵化理论所展示的是传媒通过对社会文化整合力及其塑造的主流意识形态来统一人们的多元思想,以构造社会一致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微博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影响,通过对微博舆论传播的分析发现,无论传播的内容有多广泛,微博传播者发言的角度有多自由,微博传播是整个社会传播的约束度最低的一种方式,传播的内容一般而言都与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伦理价值和主流媒体所传播的价值观一致。某些议题明显超越了传统媒体的议题之外,这类议题很难沿着顺利的传播途径持续对社会发生影响,或中途中止了议题,或朝着倾向于主流价值观的方向改变。

互设议题维系主流意识,由于传统媒体和微博等自媒体之间的互设议程现象,其中传统媒体占据着议题设置的主导位置,也为微博舆论传播设置了诸多更重要的议题,体现出沿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发展的趋势。大量案例表明,微博舆论传播与传统媒体在某些议程上的互相补充、互相作用、互相推动,会促进传统媒体传播和微博传播的双向深化,其效果是传统媒体传播的主流价值引领并左右微博舆论的传播价值,两种价值观最终的结合点仍然是在社会主流文化。

媒体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协同者和助推者。这一观点虽来自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媒体文化的批判,但在微博舆论传播格局下仍然具有适用性,毕竟,微博舆论传播的主体是处在传统媒体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李普曼认为,社会大众是通过虚拟环境来感知社会的发展和变动的,即受众生活在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中,这在微博舆论传播中也是如此。并且,微博传播者对社会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基本来源于传统媒体,或者是组织形态的网络媒体所提供,微博传播者的主动性表现在他们可以根据所得到的拟态环境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也可以对传统媒体传播中与自己所知的真实情况不一致之处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但从整体上看,这些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并未从主流上改变传播效果格局,大部分传播者依然存在较强的从众心态和附庸风雅的现象。

在微博传播环境中的传播效果,已不同于过去无论传者还是受者视角的综合效果。微博效果大致可以描述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这一影响投射在受众心理层面显得很微弱,但微博传播是碎片化的微博内容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形成的集群式整合式传播,所带来的传者和受众在主客体的主动传播行为中相互启发、帮助、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项链效应”凝结微博效果成为抗衡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一样,因为微博传播效果中的传-受结合关系,以及传播主动性、目标一体化、效果分享型的特点,各类深藏着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微博内容之间的关联犹如“串起散落珍珠的金线”又结为一体。

作为当下社会主流的传播文化形态之一,大量的微博传播主体对社会各层次以及对传统媒体在内的各种议题的自主、自由探讨,促进了社会舆论风气的进一步开化与透明,体现了人本传播和人文主义思想;大量的传播事件源于对人性的追问和对人自身价值和存在的关怀,这种亚文化是一种健康和积极的文化形态,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指标和文化景观;大量的内容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这些文化通过微博传播者的“把关—传播”行为与其自身沟通,这种沟通和传播行为维系、修正和塑造着社会主流文化内在的共同价值观。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多次与同学邓若伊进行探讨,受到的启发良多,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73-174.

[2] 集聚效应[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68355.htm.

[3] 蒋忠波,邓若伊.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100-106.

[4] 涵化效应[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59344.htm.

责任编辑 韩云波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the Spreading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 in Microblog———“Spiral Effect”,“Clustering Effect”and“The Cultivation Effect”DAI Yu-mei(94)The mass media focuses on research of the spreading effect.The microblog guarding refers to thesocial effects from the guarding behavior or me-media’s public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role ofguarding mechanism.From the temporal dimension perspective of the effect research,the guardingeffec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the microblog can be summarized as several different effects,inclu-ding short-term“Spiral Effect”,mid-term“Clustering Effect”and long-term“Cultivation Effect”,corresponding to“spiral of silence”,“agenda-setting theory”and“cultivation theory”in the effect of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on Life and Death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Matteo Ricci as an Example ZHANG Zong-xin(100)In the late Ming period,with the opening of the waterwa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theJesuit missionary with Matteo Ricci as a representative went to China.In China’s highly civilized cul-tural environment,they took the cultural adaptation route so that they not only made Catholicismdeeply rooted in China,but also triggered profound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inwhich the views on life and death were in a dominant status.The life and death issues in the culturalencounter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ate Ming period.Represented by Ricci,the mission-aries mad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the soul and death and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and adjustment to the absence of afterlife in the Chinese view on life and death.However,given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China with a heavy emphasis on the ethics,Ricci made some adjustmentsto the Western views on life and death as well so as to make it more localized in China.It catered tothe late Ming bachelor level political turmoil of life and death issues,and had an impact on the lateMing society.

Associated Enterprises Aided by Overseas Chinese Capital in Chongqing

and Hong Ko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ANG Xiao-hui(107)Associated enterprises aided by overseas Chinese capital in Chongqing and Hong Kong started todevelop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The merchants moving from Sichuan Province to HongKong outnumbered those moving the other way round.The enterprises were on the growth in variousareas and performed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two-way development.It showed the close relation amongSouthwest China,Hong Kong and the market abroad.As a special status of the national capitals inmodern China,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Chinese enterprises histor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Financia1 Reform of Sichuan Province FANG Yong(113)In preparing fo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the integration of the central authority andlocal government in economic field was crucial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peacetime economy to wartimeeconomy and the founding of economic control system.Therefore Chiang Kai-shek in person super-vised the financia1reform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effects,which paved a solidfoundation for the protracted economic war in the rear area after the breakout of overall Anti-Japanesewar.The case informs us more deeply of how the state power and personal authority actively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from a brand-new angle of view.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摘要:现如今,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而网络舆论也越来越重要,在人们生活中影响越来越来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大加深,在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应冷静思考,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和正确处理相关网络舆论事件。 关键字:大学生网络舆论正确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变得很普遍,甚至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网络,他们经过网络可以查阅自己想要的资料,以及学习自己不懂得知识和了解时事,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它扩大了人们的视眼,让人们不再只活在自己周围的那个小区域里面。而网络生活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影响力也在逐渐的加强,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地位也在逐步的提升,面对网络舆论的现状,逐步的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 当代学生应学会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如果我们没有正确使用网络,或者轻易相信网上的舆论,那将造成我们对社会的误解及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网络舆论就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而简单的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网络的时代,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事情。通过网络,就可能变成一件众人所知的大事,引起众人的关注,成为每个人口中的话题。而网民的语言和舆论也将引起对当事人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当事人要么变成大家的偶像,那么就变成大家的“敌人”。 不久之前,在网上发表的《DHA借势口碑传播》,这份策划方案是意在抹黑伊利集团的儿童奶产品QQ星,目的即是制造民意,打击QQ星的市场份额,操纵利用非主流媒体,攻击深海鱼油,引发社会公众对深海鱼油产生关注,进而产生恐慌。这份策划案的执行堪称到位,一周时间内,问答类网站、论坛、微博客等地密集出现了关于深海鱼油的帖子,然后再引出伊利QQ星。《抵制伊利集结号用我们的行动救救孩子》一帖甚至获得了超过20万的点击量。而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利用网络引起大众舆论,对整个行业形象和信誉造成的伤害,误导了人们,使网民们妄加猜测,进而舆论越演越烈,使得人们活在恐慌之中。然而后来经过警方证实调查,并无此事,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为了自己私人利益而胡乱编测的。 由此可知,有些人借用网络舆论来进行炒作,来谋取自己利益或进行商业竞争。而他们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弱点:一个人说有老虎,人们不会相信;三个人说有老虎,人们就会相信。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网上的舆论而妄加推断。要了解事情原由及通过多方证实后,我们才能下结论。 然而网络舆论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它起到了宣传和监督的作用。例如,有一个人做了好事,被其他人发现了。就把这件事传在网上,而得到网民们的赞扬。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网民的意识,使人们像这位好心人学习,使世界到处充满爱。 曾经一个贪官,他每天做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发在网上。里面是记录他每天和哪些人吃饭、喝酒及怎样贪污受贿的事情。而这时有关于这个的网络舆论一片哗然,让人们知道了这个贪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让这个贪官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同时也捍卫了我们的法律,保护了人们的财产。由此可知,网络舆论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通过网络舆论,我们可以揭露他们的丑行,批评他们的错事及给他们提出建议,使他们进行改正。 以上说明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及社会,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网络舆论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有利于汇集意见,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使民意表达得到真实、充分的体现,成为人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时也能够加强我国人民的团结意识。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舆论又存在思想偏离现象,容易消解权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目录 前言 (2) 一、事件研究背景 (3) 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4) (1)舆情起源阶段 (4) (2)舆情放大阶段 (4) (3)舆情引爆阶段 (5) (4)舆情消退阶段 (5) 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5) (1)话语权的下移 (5) (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 (6) (3)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 四、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 (8) (1)事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当事人及网民负面情绪的催化剂8 (2)微博活跃分子用户介入:舆情爆发的加速器 (9) 结语 (9)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形成的重要阵地。微博因其具有传播方式简单、操作模式方便以及信息平台开放便捷,从而更能促使信息裂变式传播,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对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的演进路径以及剖析该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微博传播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 前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尤其2016年以来的这几个月,突发事件频发,如:“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等,这种现象不容小觑。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内容提要针对微博(微型博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几个微博网站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并借用“长尾理论”和“短板理论”阐述了微博舆论影响力的来源,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诠释图。 一、问题的提出 舆论,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和舆情、民意相比,舆论的概念相对狭窄,舆论须是公开的公众意见,且舆论必需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局限于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 “模式”是对重复出现的现象的总结,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本文中“舆论生成模式”是对舆论如何被产生、集合及反映等的一种概括,并探索将舆论生成模式分为微观生成模式和宏观生成模式,微观的舆论生成模式倾向于对舆论生成机制的描述,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侧重于探讨社会传播环境改变后舆论生成模式的宏观变化,也就是对大众、互联网络、社会现实、网络受众等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侧重于对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的探讨。 以往生成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我们对原有的方案可以一再利用。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根据现实的宣传需要,可以进行由下而上的舆论反映,或是由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在这个阶段,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舆论是相对集中的,主流舆论的生成模式也较为简单。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了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论坛、群、圈子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出现,使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上的群众意见,以积极发现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我们看到,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山西黑砖窑事件的解决等都受到了网络舆论力量的推动。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即时通信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现在,国内的多数微博还可以进行多种手段的信息发布和同步。 可见,微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手段的特点,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微博对以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的内容特点和用户特征 具体来看,当今多数微博客传播的内容仍比较琐碎,多为用户的个人生活信息,即使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与主流媒体的新闻排行也差异巨大。以嘀咕微博、9911微博和Fllow5微博为例,2010年1月22日的热门榜上的话题与网易新闻、人民网新闻的一周排行相同之处甚少,在这几个微博网站上出现较多的话题是“过年”、“寒假”、“阿凡达”、“海地地震”、“腊八”、“降温”、“考研”等。 从用户特征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热门话题中的“寒假”、“考试”等话题居多,体现出学生群体较为活跃,以9911微博客为例,截至2010年1月22日,最活跃的前50名用户中,除了机构用户和未标年龄的用户外,仅有一名60后,两名70后,80和90后则占到16名,这样的年龄结构符合CNNIC对网络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另外,像新浪微博和9911微博都努力用名人微博提升网站人气,嘀咕微博则有“名人堂”栏目;滔滔微博和Follow5微博对名人效应的依赖则均不明显,滔滔微博的用户特点是以QQ用户为主,Follow5微博与嘀咕微博共有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把全国用户的微博发布按地理位置即时显示在一幅中国地图上。 三、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舆论已成为网民表达自己言论的主要渠道。网络舆论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有不少网络舆论引发的事件,例如:“动车事件”和“虐猫事件”。本文通过写一些具体的的案例来分析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及其应对的措施。最终达到使网络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更多的实现网络舆论的正面价值。 【关键词】 网络舆论事件效应舆论监督理性发展 这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伴随这网络的迅速发展壮大到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这就形成了网络舆论。 一、网络舆论即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有公众舆论、媒体舆论及各种利益集团制造 的舆论等。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作为网络时代的一个产物,他不仅有网络具有的普遍特点即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便捷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还具有自身拥有的本质特征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开放性、难控性的特点。 二、随着网络舆论的普遍与发展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影响越来越大。 (一)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可以充分的反映民情,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所有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信息的传播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可以与他人沟通交流。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更多的人在网上参政议政也使得网络问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网络问政有利于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坐到敢说话、说实话,同时也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民情,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人翁的地位。 (二)有限的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化、公平化、公开化、透明化,让人民群众了解实情,揭晓真相。 去年7月23日,涌温线动车追尾事件。事后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使得整个事件的情况都暴露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网民通过对铁道部的质疑,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不满与看法。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政府一再做出承诺,要彻查此事。温总理也表达要还真相给大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网民的愤怒质疑情绪愈演愈烈,事故至少导致39人身亡,192人以上受伤。因此,中国铁道部已有几位高官因腐败被调查落马,而且发现同样的几个高铁项目也存在技术故障问题。通过这件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不得不重视网络舆论,不得不承认网络舆论压力之强大,同样通过这件事网民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也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三)推动防腐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政府及其各级官员觉悟,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打造纯洁的干部队伍。 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防腐工作也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情报学报 I SSN1000-0135 第31卷第12期1299- 1304 2012年12月J O U R N A LO FT H EC H I N ASO C I E T YF O RS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SN1000-0135V o i .31 N o .12 1299-1304D e c e m be r 2012 do i Z 10.3772/j .i s s n.1000-0135.2012.12.010 收稿日期Z 2012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Z 钱颖 女 1976年生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Z 信息资源管理\新媒体传播O 张植 女 1988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Z 网络舆情传播\新媒体传播O E -m a i i Z z ha ng na n339@126.c o m O 赵来军 男 1970年生 博士 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O 钟永光 男 1972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系统动力学与运营管理O 1) 基金项目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0924030) 上海浦江人才项目资助(11P J C 07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曙光计划 项目(09SG 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 10Y J A 630021)O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1) 钱 颖1 张 捕1 赵来军1 钟永光 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2.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青岛 266071) 摘要 随着用网络户数的增加 微博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 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O 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在微博上传播迅速 影响广泛O 基于传统传染病模型(SI R 模型) 本文对微博上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建立了微博舆情传播模型 并用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进行实证研究O 研究发现Z 原创 转发帖子爆发迅速 第二天达到峰值 衰退的速度较慢 六天后帖子数稳定在较低水平O 用微博传播模型对甘肃校车事件中舆情传播规律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拟合度高 验证了此模型用来研究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的可行性O 最后利用此模型 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微博舆情传播规律O 关键词 新浪微博 突发事件 SI R 模型 微博舆情模型T h e s p r e adof p u b l i c s e n t i m e n t onmi c r o-b l oggi n g u n d e r e m e r ge n c i e s O i a n Y i ng 1 Z ha ng N a n 1 Z ha o L a i j un 1a nd Z ho ng Y o ng g ua ng 2 (1.m anage m e nt sc ho o l shanghai u ni u e r s i t y shanghai 200444; 2.m anage m e nt sc i e nc e and E ngi e e r i ng de p ar t m e nt @i ngdao u ni u e r s i t y @i ngdao 266071) A b s t r ac t Wi t h t hei nc r e a s i ngnum be ro f us e r s m i c r o -bi o g g i ngha sbe c o m et hem o s t i nf i ue nt i a i c o m m uni c a t i o n c ha nne i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g e ne r a t e d by e m e r g e nc y s pr e a ds r a pi di y o n t he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a nd ha s g r e a t i m pa c t .b a s e d o n t he t r a di t i o na i r um o r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SI Rm o de i ) w e s t udi e d t hepa t t e r n o f pubi i co pi ni o n di s s e m i na t i o n o n t hem i c r o -bi o g g i ng .T hes c ho o i bus a c c i de nt ha ppe ne d i n G a ns u pr o v i nc ei n N o v 2011i s us e d a s a n e m pi r i c a i e x a m pi e .D a t as ho w s t ha t t ha t t he num be r o f o r i g i na i po s t s a nd f o r w a r de d po s t s i nc r e a s e d r a pi di y a t t he be g i nni ng r e a c hi ng pe a k o n t hes e c o nd da y w hi i er e duc e d s i o w i y r e a c hi ngai o ws t a bi ei e v e i s i xda y s i a t e r .T he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r e s ui t f i t s t hehi s t o r i c a i da t a w e i i w hi c h i s a n e v i de nc e t ha t t he m o de i c o ui d be us e d t o s t udy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i ng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b a s e d o n t he 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w e a na i y z e d ho w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 unde r di f f e r e nt s c e na r i o s . K e yw or d s Si na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e m e r g e nc y SI Rm o de i pubi i c s e nt i m e nt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1 引 言 微博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O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 我国微博用户数 量已达到2. 5亿O 由于微博信息产生和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内容短小精悍 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等特点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O 人民网舆情分析专家预测 在未来的突发事件中 微博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O 突发事 - 9921- 万方数据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MEDIA OBSERVER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十佳期刊 □燕志华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是城市拆迁、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食品事件等社会危机接连爆发。两者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 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在中国的经济问题向社会领域快速渗透之际,网络化浪潮又扑面而来。中国的网民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增长到3亿多人,在虚拟世界依然人口第一。网络是个迥异于现实的新社会空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暂付阙如,网络舆情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和复杂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网络化合流,使得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局势,世所罕见。 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彼此叠加,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空间。网络也使得社会事件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新闻事件,是网络炒热之后,传统媒体才跟进。传播议程设置的权杖,前所未有地落到了网络的手里。频发的社会事件,经网络的放大,已给现实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让我们试以杭州“七十码”事件为例,寻找网络舆论传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进行网络时代的社会危机公关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5月初,杭州街头发生了一起赛车者撞死一名大学生事件。由于网民的深度介入,最终发展成举国皆知、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 事发不久,现场图片即上传到网络。在一张图片上,肇事司机胡斌的年轻朋友在现场叼着烟、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引发了网友愤怒,针对胡斌的“人肉搜 索”就此展开:有钱子弟!多次超速,但驾照一直未吊销……胡斌背景的曝光,堪称 是这起网络传播事件的转折点———“富二代”这个带有强烈标签色彩和社会分层意味的词汇就此出炉。网络关注从此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继续“就事论事”,二就是围绕“富二代”话题展开。而对后者讨论之热烈,远远超过了对车祸本身的关注。有网民建立了专门网站,汇集各种相关话题,所有人用搜索引擎稍一检索,即可直接切入话题。 事态已经从原先的一条主干发展成了枝桠众多的“话题之树”。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宣布,该车速度绝非外界猜测的80码甚至90多码,实际只有“70码”。这个结果立刻引来无数网友强烈 质疑。此前警方还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但5月9日,浙江卫视却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根据警方的“70码”说法,网友们讽喻性地创造了“欺实马”一词,一时成为热门新词。此案中,对“仇富”等现象的探讨,也都是热点。 到今年8月份,在该案宣判之际,一个“杭州七十码事件肉出疑似替身张礼礤”的帖子在网上现身了。虽然当地法院再三驳斥“替身”之说,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新华社刊发记者专访,并且拍摄了一张胡斌本人的近照之后,事态才最终平息。 胡斌案至此并未划上句号。有网友自省:“替身”说给社会和网络带来了一场地震,是否需要道歉?南方都市报就发表了言论:《网民不必为一个真胡斌而道歉》,理由是,质疑精神是网络和公民社会的固有属性,推动着追求真相和社会进步。此次的“误算”,并不影响其价值。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已将“谣言散布者”逮捕归案的时候,又引发了网络的一番争论。 无论如何,发生于2009年5月份的“胡斌案”,注定将在中国的社会政治发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网络天地 38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一、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作用 1.广泛传播,吸引全民参与。微博应用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自由,信息整合的深度更是前所未有,从而成为了民众创造并交换信息的平台。在玉树地震中,经常有高原地震救援防护知识等信息以极高的频率被网友转发,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信息支援。微博的影响力和扩散力能有效地吸引全民参与,为突发事件的良好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2.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零距离直播。微博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发布信息,这让微博得以摆脱设备的束缚,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中,微博的现场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媒体,这在媒介传播中是无可比拟的。玉树大地震发生仅10分钟后,当地网友便通过微博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比百度贴吧中最早的地震信息早了6分钟。这样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满足了人们对于突发事件信息的关注与渴望。 3.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对知情权的维护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突发事件由于涉及到公众的

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整合信息,很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二、在突发事件中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由于上述微博传播特性的存在,微博中极易出现谣言,引发舆论事件。怎样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在突发事件的解决中发挥正面作用呢? 1.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微博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法律法规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其容易造成干预过度,从而引发网民的逆反心理。因此,政府必须制定适应网络发展水平的法律法规,在不干预民众享受便捷网络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网络传播的立法建设远远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速度,层出不穷的新型商业模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水平,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网络立法建设,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强化行业引导和行业自律,对危害国家安全、影响民族团结、挑起社会事端等恶意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改善立法滞后的现状,做到新问题,早立法,早解决,保障微博的规范运行。 2.做强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微博的融合。对于传统主流媒

浅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文/王宜楷)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成熟。各地政府对具备管理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协同治理表征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概括总结,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对其进行解读,如网络问政、网络为政、网络议政、网络理政,这类表象不同的“新概念”,内核却并没有新逻辑支撑。一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与方法论并未改变,相较以往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不同。二是未运用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处理问题,网络技术只是为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此时,研究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处臵应对复杂敏感舆情,强化互联网内容管理,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极具现实意义。 在谈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是由于网络技术只是为舆情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故我们只会在简单宏观的层面上谈论网络技术内容,不作过多深究。二是由于舆情事件较为复杂,定性研究认为不存在一个可供人们发现的具有重复性、可供确认的纯粹的客观真相,我们只从经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寻求一条基于客观事实存在的通则,以便够好的认识与解决问题。从事件处臵、影响、发展规律方面划分,即一般事件与突发事件。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是指独立个体发布、诉求单一或多元、影响力较小的舆情,民众透过网络反映诉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渠道不畅,民众通过网络发布诉求或建议,以求尽快解决问题;二是民众多次反映相同重复诉求,想引起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三是

民众部分诉求久拖未决,想通过网络媒体施压解决问题;四是少数民众未对自身诉求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企图通过网络炒作取得非规则化的解决方案与利益分配;五是指向不明、要素不明、无基本事实内容的舆情事件;六是其他类别,如报怨、无端指责、谩骂事件等。上述分类考虑了政府部门、民众、事件传播三方面,是从传播具象环境与民众传播动因两个维度着手,如果单纯只考虑舆情事件本身传播,可直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是合法合情合理诉求;二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诉求。 现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媒体场域疆界消失,我们在谈论一般事件的网络传播载体时,若从报、网、微、端、自媒体类别划分入手,过度强调网络媒介的作用,可能会忽视事件本身的传播过程。由于一般事件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范围有限,从媒介开放属性着手,对于认识舆情处理流程则更为明晰。网络传播平台分为三类:一是开放平台,任何访问者都可以完全浏览平台内的信息,如未设权限的网站、论坛等;二是半开放平台,此类平台有分两种情况。1.管理者设臵了一定访问权限的网站或论坛,访问者只能浏览部分信息,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问政四川、四川服务台等。2.相对闭合的网络社交媒介工具,一种为同属一个信息闭合体,如微信朋友圈,微信、QQ组群等;另一种为由于电脑端信息量收录较少,只有安装移动端使用的APP社交媒介软件,如天天快报、UC大鱼号等。三是完全闭合平台,该类平台一般是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如书记市长信箱、政府部门网站电子政务信箱等。 民众通过闭合平台反映问题,诉求信息会由诸如群工局、网信办、舆情中心等专职政府部门分送或下发转办,经由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线下调查处臵后,再上网将处臵结果回复给诉求发起人。此类诉求处于闭合平台,舆情的传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工作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选择事实发挥倾向性的报道功能对社会舆论进行导向和梳理是其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新闻媒介一大重要的职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利器。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1.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涵化受众主流价值观。 新媒体的发展极大的拓展了公民的“媒介接近权”,受众不在是子弹论下的被动的接受者,“选择性”接受理解成为一大特点,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过去教导式说教式的方式应该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引导话语体系和变革呈现方式,利用网络元素配以数据,算法,图表直播等新型手段涵化受众主流价值观,为受众问题讨论提供统一的价值框架。 2.新旧媒体联动引导,打通官民舆论场。 互联网语境下舆论的混杂性和广泛性需要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共建舆论沟通平台。传统媒体发挥其公信力和深度报道能力,及时发声,做好“首因效果”占领舆论高地,新媒体发挥自身海量广泛及时互动等优势利用累积共鸣遍在等手段扩散主流声音,沟通官民舆论场,形成舆论的良性互动。 3.包容舆论自身发展,发挥其对冲和自净机制。 舆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过分的压制会导致其恶性发展,删帖水军等不当做法均会恶化舆论,如百度竞价医疗事件的水军给了舆论新的爆发口。微博等公关领域平台的搭建会给舆论足够的对冲自净功能,大妈玩具车碰瓷等反转事件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4.官民共建话语平台,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效度。 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发声和互动反馈功能,利用政务微博、智慧城市等手段官民共建话语平台直接对话减少中间信息损耗进行直接议程设置。同时对于重大舆论事件第一时间公开已经不够,必须把握时机掌握分寸,增强透明度,设置指导性框架,把握主动权,如在今年南方大水事件中的官兵吃馒头事件以及女领导做皮艇事件积极回应极好的控制了舆论不良扩散。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1.提高公信力与权威性,重新占领舆论高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观点的平台,话语权下方迅速结构传统媒体的一元话语体系,信息提供主体多元化,却也同时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真实权威有用的信息在网络世界中依旧是人类必需品,主流媒体要想扩大影响力与传播力就要加强自身公信力建设,主动出击,提供快速,透明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同时提供客观全面的解读,设置议程。避免网民被错误非理性的声音引导,使舆论走向偏激。 2.扶植或利用已有意见领袖 网络赋予每个人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但并非每个人表达的观点都具有同样的影响力,意见领袖往往依据巨大粉丝量以及长期经营得到的公信力能形成强大影响力,不仅能够引发舆论,也能引导舆论走向。主流媒体不仅可以通过扶植意见领袖,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意见领袖传递自身观点引导舆论。 3.打通两个舆论场,建立广泛的社会认同 伴随新媒体成长起来的非官方话语传播体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与传统官方话语体系存在交流障碍与失衡,以往地掌控地位使传统主流媒体地内容制作与运作机制固话,缺乏改革动力,

网络舆论的影响

2007 年12 月 第6 期( 总第69 期)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A dultEducat ion of Gansu Po 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Dec. 2007 No. 6(General No. 69) 收稿日期: 2007- 10- 11 作者简介: 文欢( 1981- ) , 女, 甘肃嘉峪关人, 甘肃政法学院助教, 传播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舆论学。 基金项目: 课题得到甘肃政法学院青年项目资助。 论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魏文欢 (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 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 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 其影响力既有正面积极的因素, 也有负面的因素, 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 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 本文试图从正面和负面效应这两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正面影响; 负面效应

近年来,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它在社会民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这其中, 网络舆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内外重大事件, 大多能通过网络引起大众对这些事件广泛的参与和讨论, 使网络成了一个 见的公开的自由市场。 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的一种舆论形式。如在人民网的 国论坛、新华网的 华论坛、天涯论坛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 网民们每天都会对最近的热点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进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由于网络舆论开放性, 互动性的特征, 使得很多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的事件浮出水面, 进而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很多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 也会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在网络舆论显示出其正面影响的同时, 大量的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也将网络言论蔓延到现实生活中, 甚至外国媒体将中国的网民冠之于 络暴民, 这也不能不让我们正视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力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力表现 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说, 今天, 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 还是国际重大事件, 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 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达到任何部门、

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d3690627.html, 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畅朱琳兰月新张慧玉 来源:《现代情报》2014年第10期 [摘要]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对策 DOI:10.396g/j.issn.1008-0821.2014.10.002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10—05 1 现状分析 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7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频发,并且群体性事件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人数也在提升。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破坏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容易滋生一些其他的问题。陈月生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反映舆情的窗口,体现出舆情主客体之间关系呈现“问题状态”,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往往引起了人民群众采取聚集的形式与党政机关对抗,甚至有的还演变成暴力事件,影响了公共安全。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是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诉求的极端方式。网络的发展又为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通过网络聚集社会舆情、放大事件、推动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是指群众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Chatting)、博客(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及网络新闻组(usemerNews)等网络工具,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发布信息,并表达出来社会政治态度。 我国的许多学者已有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及其相关内容的进行研究。例如,易承志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进行过分析,把网络舆情的演变分成形成、扩散、爆发和终

浅析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

浅析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 徐涛 文学院0904班 2009101020426 【摘要】微博,即micro blog,是一个舶来词,也是从博客衍生而来,它同博客一样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它存在的时间没有博客长,但是其相对于博客而言,无论是影 响力还是使用范围,似乎都是比博客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舆论,简而言之就是社会 上大多数人的意见,至少是表面上大多数人的意见。自从舆论诞生以来,影响舆论 走向的因素并不是很多。但是微博除外。微博,以一种惊人的力量改变着舆论,甚 至决定着舆论的走向。微博对于舆论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将在这篇文章中 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 【关键词】微博舆论影响力 要了解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首先必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微博。微博最近非常火热,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见面打招呼,都不再是问:“你吃饭了吗?”而是说:“今天,你微博了吗?”还有的人将微博昵称为“围脖”,其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为什么微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如此受人追捧?要想了解个中缘由,恐怕还要从博客说起。博客,英文名(blog),又叫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是网络信息传递与意见表达的另一重要形式。在中国,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并发表文章、照片等,因此博客带有一定的私人性。但是博客又可以被别人公开阅读和评论,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博客永远是共享与分享精神的体现。它有三个功能:1、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2、知识过滤与积累;3、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博客也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中国博客元年是2002年,其标志就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这是方兴东、王俊秀、孙坚华等人在引进Blog概念后,所进行实践的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一般而言,普通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影响力比较小,但当某个博客或者某篇博客被公众几种关注和评论的时候,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简光洲,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上海《东方早报》记者。2008年9月11日,他先后在报纸还有自己的微博上面刊出《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文,该文发表后,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大量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大批网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简光洲的博客网址后,开始集中到简光洲的博客对其有关三鹿的言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得这一举动不仅让多名高官先后下台、众多奶农损失严重,甚至震及当前国际关系。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微博信息传播规律研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38卷第6期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s Techniques of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微博信息传播规律研究* 白黎,杨亚强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16) 摘 要:无本文在经典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重复转发因素的影响,构建了易感染者-犹豫者-感染者-免疫者的微博信息传播 模型。并使用雷洋事件信息传播数据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微博信息传播的规律。 关键词:微博;SIR 模型;信息传播与控制;模拟仿真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7241(2019)06-0059-04 Simulation on Microblo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d on SIR Model BAI Li,YANG Ya-qia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6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classic SIR model,the whole transmission node is divided into healthy node,browse node,transmission node and immune node.Meanwhile,factors for users to repeatedly forward messages are input to improve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Finally,the collected Weib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ata is simul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actual statistical data of "Lei Yang incident"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meantime the es-tablished micro-blog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spread law. Key words:microblog;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 model;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simul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XGL021)收稿日期:2018-09-14 1引言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沟通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它以其快捷性和高效性赢得了亿万用户的青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1],截止2014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2.49亿人次。到2016年,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3.13亿,日活跃用户数也增长到1.39亿。微博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消息可以在传播系统里面快速传播,并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同时负面的消息也会得到快速的传播,带来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微博迅速成为一种快速、便捷的舆情传播方式。一旦一个热门话题在微博中出现,因为其受众人数巨大,信息传播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井喷式的网络舆情,就 会影响到事件的发展方向,进而对有关部门对发生事件的裁决、处理和应对带来影响。趋利避害是人们的基本思想,人们都希望正面的、积极的消息能够在大范围快速传播;消极的、负面的消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控制与澄清,特别是作为政府部门门户的官方微博,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掌握其内在的传播规律,从而达到对网络中传播舆情话题发展过程的监控和预测,将对于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正确疏导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2文献分析 从20世纪开始,许多学者利用传染病模型研究信息的传播规律。Ross 等研究蚊子和人群之间的疟疾的传播,提出了SI 模型[2],Kermack 和McKendrick 研究黑死病传播规律时,提出了SIR 模型[3],后来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情境对SIR 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将这些模型广泛的应用到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中[4]。Leskovec 基于SIS 模型构 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