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之思考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之思考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之思考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之思考

城市论坛 City Forum

106 CHINA-TODAY FORUM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地区人口持续增加,虽能有效保障城市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但在一段时间内也带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大、新增贫困人口以及社会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关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的讨论随即展开。国际上,有学者曾认为,城市人口承载研究是一个伪命题,在缺乏充分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城市地域空间上的人口承载数量既无法被测算,也没有实际意义①。实质上,这恰恰是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静态的城市人口承载力分析为基础,积极探索城市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及城市人口吸纳能力的地区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镇化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有望在不降低“城市人口承载力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地吸纳全国新增城市人口。

一、中国城镇化态势及其地区差异

1、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1年的51.27%,33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33.3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如果比照发达国家目前平均75%的城市化率,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还很大。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同时,城市集群化发展带来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市地区的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扩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依然处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阶段;如果按照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计算,2020年我国城镇率将达到60%,未来10年城镇化新增人口在1.5亿以上。

2、中国城镇化地区差异显著。中国东部与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11年,东部地区除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5.6%之外,其他地区均超过50%;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城镇化率分别为64.05%、53.4%和56.5%,均高于全国水平;中部六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镇化率超过50%;西部12个省(市/区)中,仅有重庆和内蒙古的城镇化率超过50%,其中全国城市化率不到40%的有甘肃、云南、贵州和西藏四省区,均在西部地区。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当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城镇化将出现逐渐减速的趋势②。可见,随着产业西进、人口回流、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空间较大,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阵地。

二、当前城市吸纳人口面临的主要压力

当人口持续向城市地区集聚,如果城市各项配套不完善或配套新增速度跟不上人口需求速度,势必引发诸如就业、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环卫、治安等方面的紧张。实质上,这种由于新增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现象就是“人口超载”,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快速城镇化

进程中,中国城市地区吸纳人口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有:

1、城市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压力加大。农村地区不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到城市寻求新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积极吸纳这部分新增人口,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匹配。长期以来,正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不足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大规模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今后,东部城市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积极吸纳新增城市人口就业对于各地区既面临总量压力也面临结构压力。

2、城市管理与社会事业配套的压力加大。客观上,新增城市人口会增加城市。地区人口服务方面的工作量,加大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尤其加大城市计生保健、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人口承载压力。今后,为积极吸纳大量新增的城市人口,迫切需要把建设城市与经营城市、管理城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加强城市社会管理,完善各项社会事业配套服务,全面建设民生城市、和谐城市。

3、城市基础设施的人口承载压力加大。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镇集聚从事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社会活动,这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承载力要求。城市人口被承载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综合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环保绿化设施、防灾设施以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社会福利等硬件配套设施。未来,城镇各项基础设施的改造及新扩建任务愈加艰巨。

4、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需要相应的生态足迹供给,对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带来承载压力。显然,在更加注重城镇化环境质量的时代背景下,为抵消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未来城镇化对城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的综合治理、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国城市适度人口的对策思考

在特定的时期内,受到城市土地开发环境、产业可供的就业岗位、城市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及社会配套服务等多要素决定,为达到一定质量或标准要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吸纳总量有一个上线范围,这就是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为此,城市的最佳发展, 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合理的人口承载量,总人口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总人口规模太大, 势必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乃至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总人口规模过小, 会因缺乏相应的人口规模效应而造成城市经济建设乃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效益低下, 带来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③。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城市病”,其中包括城市贫民窟、城市环境恶化、城市交通拥挤、农民工子女教育事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之思考

张喜玲1 张 燕2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38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岗位供给、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关键词】城镇化 人口承载力 适度人口规模

CHINA-TODAY FORUM 107

业发展滞后、公共安全隐患等问题并存。“城市病”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人口吸纳过量,现有人口容量超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范围。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将面临人口与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新增城市人口应该在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合理分布,避免城市人口的“过密”或“过疏”。

1、推进综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自身的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各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人口承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服务配套完善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以及采用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与经营理念,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的人口承载力。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尤其大力促进现代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市产业就业岗位的人口吸纳能力。在城市人口疏散方面,通过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在促进城市旧城区发展转型的同时,结合城市郊区化的合理发展,有效地疏散旧城区人口,处理好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积极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一般地,大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强、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配套相对完善,单个大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要大于中小城市。但是,大城市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要远大于中小城市,未来进城人口在流向上应引导从主要依靠大城市吸纳逐步转向依靠中小城市吸纳。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一方面重点培育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区域管理中心功能的大城市,推动其产业高端化发展,辐射带动若干中小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加速完善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口服务水平,推动其产业特色化与专业化发展,积极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膨胀病的压力,而且对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与现实意义。

3、优化城镇化格局,促进人口流动从主要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向全国多个城市群扩散,尤其是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人口吸纳能力。目前,包括国家及省区级的城市群在内,东北及东部地区有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南沿海城市圈、以北京与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城市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以福州为核心的海西城市群;中西部地区有以太原为中心的太原城市群、以郑州与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皖江城市带、以南昌为中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城市带、以重庆与成都为中心的成渝都市圈、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区已涌现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体,城市群快速增长的重心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今后要进一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就地城市化。

综上,中国城镇化的深化推进客观上对城市地区吸纳新增人口带来了来自就业岗位供给、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压力。城市人口数量过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城市人口过量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城市病”,两者都不是理想的城市人口容量。显然,在特定时期内,城市对人口的吸纳数量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因此,推进在我国建立城市人口吸纳能力的动态评估机制,深化研究与科学判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对人口的吸纳承载能力,不断探索各类型城市的人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有机统一的最优实现路径,对科学制定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范与指导城市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Brian Hayden. The Carrying Capacity Dilemma: An Alternate Approach [J]. Memoirs of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 Popu-lation Studies in Archaeology and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 Symposium,1975(30):11-21.

[2] 魏后凯.我国城镇化战略调整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7期:17-18.

[3] 夏海勇.城市人口的合理承载量及其测定研究[J].人口研究,2002年第26卷第1期:15-21.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2010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76%和59.1%,与2001年37.3%和62.68%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2010年片区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4:1,城乡差距明显。四省市片区之间、片区内各县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不同程度存在。

五、发展机遇

武陵山片区发展尽管存在不少困难,但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片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片区内各级政府和群众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

快片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随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六、重大意义

加快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交往,有利于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为新阶段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提供示范,实现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接第105页)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 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 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61 宿州140.10 62 亳州139.99 63 深圳139.45 64 抚顺138.98 65 泸州138.64 66 内江137.88 67 大同137.73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中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城镇概念和统计人口口径相关

(一)中国市镇设置的标准 国务院在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确定城镇的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即为城镇。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以及具有疗养条件,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均可列为城镇型居民区。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如果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要时也可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它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的城镇可设置镇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 为了应付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困难,1963年底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①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居住人口3 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70%以上或聚居人口达2500~3 000人,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②缩小了市的郊区围,规定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一般不应超过20%;③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列入市的城镇人口,市区和郊区的农业人口不再作为城镇人口而列入乡村人口。 一次新的变动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人民公社被撤销并恢复了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同时规定在20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①在2000人以上可以设镇。20000人以上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也可以设镇。简单地说,镇应该至少有2000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聚居。实际上,现在有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986年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调整:①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虽不足以上标准,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市。 ②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

2017城市人口排行

2017年中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城市人口是怎样排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1、重庆市2884.62 重庆人口多,不过神奇的是,重庆的房价并不高,不过新政出台,央行年内三度降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迎来了大利好,重庆楼市回暖会越来越明显。 2、上海市2301.91 均价:31670元/㎡,环比:↑1.13%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上海的房价已进入一个常态化的上升通道,北广深的房价未来将延续上涨态势。 3、北京市1961.24

均价:32131元/㎡,环比:↑2.12% 4、成都市1404.76 成都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不过人口虽然多,房价也不是特别高企,是不少人安居乐业的好去处。 5、天津市1293.82 平均价格:1203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49% 6、广州市1270.08 均价:18484元/㎡,环比:↑1.02%%

7、保定市1119.44 保定虽然名气不大,不过想不到小小的城市中,也有那么多的人口。 8、哈尔滨市1063.60 进入春季后,哈市楼市加速回暖——为完成年终销售大单、推盘走量,抢跑红五月烧热红六月已成为各家开发商的共识。

9、苏州市1046.60 平均价格:1150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03% 10、深圳市1035.79 均价:30615元/㎡,环比:↑0.08% 深圳房价疯涨,然而没想到深圳的人口竟然不是的2017排名城市或地区人口(万人) 1重庆市2884.62

3北京市1961.24 4成都市1404.76 5天津市1293.82 6广州市1270.08 7保定市1119.44 8哈尔滨市1063.60 9苏州市1046.60 10深圳市1035.79 11南阳市1026.30 12石家庄市1016.38 13临沂市1003.94 14武汉市978.54 15邯郸市917.47 16温州市912.21 17潍坊市908.62 18周口市895.32 19青岛市871.51 20杭州市870.04 21郑州市862.65 22徐州市858.05 23西安市846.78 24赣州市836.84 25菏泽市828.78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前50,2011年)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41.74 岛青21 ,.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167.74 167.58 港贵43 ,.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xx 古代人口曾八落八从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大禹 传说中最早的人口普查 人口数字具体到个位令人生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徐铭东老师说,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曾讲到,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以后,就有统计人口的数据,为。但专家认为,这个数据肯定不能作为准确数据,因为并没有文献流传下来,且这个数据具体到个位数,更难使人相信了。 徐铭东说,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先民们就意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曾经提出实行四民分业定居及书社制(按社登记户口),强调城乡人口、军民人口的适当比例,认为“其野不足以养其民”,比例失调,则“国贫民饥”。而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指出,如果人口与资源失衡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他说,过去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还是有丰富的草木果实和野兽的皮衣可以穿,因为人少资源多,而如今一个人有5 个儿子不算多,但如果每个儿子又有5 个儿子,如此往复,人口越来越多,而资源还是那些,那分到的就变少。 正因如此,所以了解人口数量以实施相应措施显得相当重要。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 xx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 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

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 万降到1300 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十余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 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 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 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 岁老人,下到6 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 “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这里面包括的信息有郡、县、里、姓名、年龄、身高、肤色。 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 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

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

2007年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按常住人口 计算) 名次城市人口数(万) 01、重庆市:3200 02、上海市:1845 03、北京市:1633 04、成都市:1221 05、天津市:1115 06、广州市:1005 07、哈尔滨:975 08、武汉市:891 09、东莞市:869 10、深圳市:846.43 11、西安市:830 12、青岛市:820 13、苏州市:810 14、温州市:790 15、杭州市:786.2 16、沈阳市:745 17、南京市:741 18、唐山市:738.3 19、宁波市:689.5 20、香港:678 2007年中国各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排名?(总的,包括流动人口)2008年02月18日星期一上午09:192007年中国各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排名?(总的,包括流动人口) 2008-1-13 18:57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143.85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

and flag Area (km2)(1 July 2002 est.) Population density (per km2) Capital ?land (within Finland)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ustria Azerbaijan l[?] Belarus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Denmark) Finland France h[?] Georgia m[?] Germany Gibraltar (UK) Greece Greenland (Denmark) Guernsey d[?]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d[?] Italy Jersey d[?]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Republic of Macedonia Malta Moldova b[?] Monaco Montenegro Netherlands i[?] Norway Poland Portugal f[?] Romania Russia c[?] San Marino Serbia g[?]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valbard and Ja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n[?] Ukraine United Kingdom Vatican City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一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前50) 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

中国各城市人口排名 2011

2011中国各城市人口数据排名 2011中国各城市人口数据排名正文开始 1 上海 1270.22 2 北京 1067.00 3 重庆 999.05 4 武汉 768.10 5 天津 752.21 6 广州 583.89 7 西安 497.38 8 沈阳 488.66 9 南京 480.35 10 成都 439.79 11 杭州 387.01 12 佛山 338.98 13 济南 327.55 14 哈尔滨 311.77 15 长春 303.94 16 唐山 292.75 17 大连 273.23 18 淄博 271.84 19 淮安 266.58 20 太原 245.65 21 青岛 241.74 22 郑州 236.71 23 昆明 220.04 24 襄樊 217.67 25 无锡 215.92 26 常州 214.63 27 苏州 212.40 28 枣庄 206.16 29 石家庄 204.96 30 宁波 203.41 31 莆田 200.81 32 贵阳 194.92 33 兰州 191.70 34 长沙 188.98 35 临沂 187.22 36 南充 182.49 37 阜阳 181.77 38 南昌 180.99 39 吉林 178.90 40 六安 175.56

41 烟台 168.45 42 乌鲁木齐 167.74 43 贵港 167.58 44 南阳 167.57 45 随州 165.71 46 徐州 164.55 47 福州 157.64 48 泰安 157.17 49 东莞 156.19 50 商丘 151.91 51 洛阳 147.81 52 合肥 146.50 53 鞍山 145.54 54 台州 145.00 55 齐齐哈尔 143.85 56 遂宁 143.18 57 湛江 143.14 58 淮南 140.84 59 包头 140.71 60 南宁 140.39 61 宿州 140.10 62 亳州 139.99 63 深圳 139.45 64 抚顺 138.98 65 泸州 138.64 66 内江 137.88 67 大同 137.73 68 厦门 137.16 69 邯郸 137.10 70 潍坊 136.42 71 信阳 136.33 72 中山 136.03 73 常德 135.77 74 菏泽 133.61 75 温州 132.06 76 江门 131.53 77 益阳 127.03 78 巴中 126.91 79 莱芜 123.88 80 宜昌 122.35 81 广安 120.68 82 汕头 120.12 83 天水 120.05 84 钦州 119.34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 通典-食货七。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卷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13年,全国有户906.9154万,总人口5288.0488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309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通典-食货七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及建筑面积排名

2012年4月,中国的城市体系 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兴城市50强: ●1.5线城市(过渡型): 成都、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大连、武汉、苏州、南京 ●二线城市(增长型): 青岛、厦门、西安、宁波、长沙、合肥、郑州、无锡、东莞、济南 三线城市(新兴型): 福州、昆明、长春、哈尔滨、佛山、石家庄、南宁、常州、南昌、呼和浩特、温州、烟台、南通 ●三线城市(起步型): 珠海、贵阳、太原、乌鲁木齐、绍兴、中山、嘉兴、唐山、徐州、金华、泉州、洛阳、兰州、海口、吉林、襄阳、汕头、潍坊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前50) 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

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6 苏1 南京市700 525 160 720(06 中心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规划都市圈的总面积约2753平方公里,都市圈总人口2010年为500万左右)中心7区+栖霞大部+浦口4街道+江宁3街 数据2:南京市700 560 170 1200(06 中心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规划都市圈

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

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2004) 1 上海1854.22 2 北京1567.00 3 重庆1205.05 4 武汉1024.10 5 天津957.21 6 广州623.89 7 西安632.38 8 沈阳574.66 9 南京530.35 10 成都528.79 11 杭州487.01 12 佛山438.98 13 济南427.55 14 哈尔滨411.77 15 长春403.94 16 唐山392.75 17 大连373.23 18 淄博371.84 19 阜阳266.58 20 太原245.65 21 合肥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30.04 24 襄樊227.67 25 淮南226.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淮安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青岛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无锡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61 宿州140.10 62 亳州139.99 63 深圳139.45 64 抚顺138.98 65 泸州138.64 66 内江137.88 67 大同137.73 68 厦门137.16 69 邯郸137.10 70 潍坊136.42 71 信阳136.33 72 中山136.03 73 常德135.77 74 菏泽133.61 75 温州132.06 76 江门131.53 77 益阳127.03 78 巴中126.91 79 莱芜123.88 80 宜昌122.35 81 广安120.68 82 汕头120.12 83 天水120.05 84 钦州119.34 85 茂名118.73 86 日照116.67 87 西宁115.72 88 大庆114.91

最新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最新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以城市居民为准,不包括郊区农村人口编号名称所属级别非农业人口 1 上海市辖区上海市直辖市9495701 2 北京市辖区北京市直辖市7296962 3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6780000 4 天津市辖区天津市直辖市5066129 5 武汉市辖区湖北省副省级市4488892 6 广州市辖区广东省副省级市4154808 7 沈阳市辖区辽宁省副省级市3981023 8 重庆市辖区重庆市直辖市3934239 9 南京市辖区江苏省副省级市2822117 10 哈尔滨市辖区黑龙江省副省级市2672069 11 西安市辖区陕西省副省级市2588987 12 成都市辖区四川省副省级市2341203 13 长春市辖区吉林省副省级市2223170 14 大连市辖区辽宁省副省级市2118087 15 杭州市辖区浙江省副省级市1932612 16 济南市辖区山东省副省级市1917204 17 太原市辖区山西省地级市1905403 18 青岛市辖区山东省副省级市1867365 19 郑州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1688681 20 石家庄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632271 21 昆明市辖区云南省地级市1549593 22 兰州市辖区甘肃省地级市1527383 23 淄博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1514070 24 长沙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1489259 25 南昌市辖区江西省地级市1386454 26 乌鲁木齐市辖区新疆地级市1358986 27 贵阳市辖区贵州省地级市1341243 28 鞍山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1287136 29 唐山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279226 30 无锡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245129 31 吉林市辖区吉林省地级市1244725 32 抚顺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1244114 33 福州市辖区福建省地级市1172219 34 苏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170618 35 包头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1146506 36 齐齐哈尔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1125948 37 徐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120534 38 合肥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1107143 39 邯郸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069146 40 深圳市辖区广东省副省级市1058531 41 洛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1043243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中国城市等级榜单 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这是中国城市管理体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设想进 行的一次重大调整。通知明确将全国城市重新划定为五类七等。旧标准中,人口超过100万就是“特大城市”,修改后的标准明显提高许多。城区人口在1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在原来属于“特大城市”,而在新标准下则被分为 了四个等级。新标准公布之后,不少城市的等级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这与城市总人口有别。因而哪些城市属于什么等级,不同机构有分歧。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都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过权威的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名单,也有媒体简单将市辖区人口等同于“城区人口”,指中国有6个“超大城市”,16个“特大城市”,但这并不符合国务院关于城市人口标准的定义。根据文件,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 他区域。”换言之,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的范畴。目前,中国唯一按照这一口径公布城区人口数量的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住建部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最接近准确的统计。

超大城市数量为4个,即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上海是目前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而北京也已逼近2000万大关。特大城市数量为6个,包括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南京、沈阳,这六个城市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有意思的是,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10大城市,除深圳外,正好是中国内地电话号码区号为3位数的9个城市。这10大城市,其行政级别都是副省级,包括4个直辖市、5个省会城市、1个计划单列城市。在权力序列中地位较高的城市资源集聚多,因而人口集聚能力明显超过其他城市。“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Ⅰ型大城市”有15个,其中有两个地级市,分别是江苏苏州和广东佛山。城区人口多少和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明显呈正相关,佛山和苏州正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拥有地铁的两个地级市。 在25个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中,东部城市11个,占44%。西部、中部城市各5个,东北城市仅有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四个。“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Ⅱ型大城市”54个,行政级别明显低于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在这54个城市中,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的只有厦门、宁波两个计划单列市,另有10个省会(首府)城市,还有42个地级市。除拉萨外,全国所有的省会(首府)城市人口均超过了100万。从总体来看,79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东部地区39个,占到半数。东北10个,西部17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