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考点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考点点归纳

赣南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考点归纳电子稿形成时间:2010年12月31号晚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课程结构的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课程内容的改革: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课程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⑤评价制度的改革: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信息时代的教育面临哪些方面的转变?

①社会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②学校功能的转变

③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④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2.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第二阶段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第三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3.教育技术的名称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视觉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视听传播阶段、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4.AECT教育技术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6.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①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②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③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7.在中国,很多时候把“电教化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同义语。

8.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②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③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④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⑤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9.信息素养: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

10.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

11.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信息、材料、设备、人员、场所、资金。

12.论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对媒体教学的指导意义:理论要点: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②位于塔中部的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③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是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性。戴尔的“经验之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13.传播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人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4.5W模式:

Who 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Say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说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16.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 → → →

17. 1960年,贝罗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S —M —R 模式。

18.调整和传递:可以发现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调整教学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顺序,进行再次传递。

19.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第二,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第三,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景中。

20.这种预先提供的、具有引导性的、起到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21.(选择题)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

22.所为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3.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整体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24.(判断题)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25.(选择题)没有承载信息的物体,例如,没有内容的白纸、空白磁带、胶片等不能介绍或引导双方发生关系。

26.传统教学:通常指教学中常用的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具、实验演示转自等教学媒体。

27.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在我国也称为电化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媒体。

28.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可将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

29.(简答题)教学媒体特性:呈现力(呈现力有以下诸要素决定:空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颜色特性、声音特性)、重现力、传播力、可控性、参与性。

30.(简答题)教学媒体编制的基本原则: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31.(选择题)教学媒体利用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优化原则。

32.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的特征、依据教学任务、依据客观条件。

33.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

34.计算机应用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学习、从计算机学习。

35.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多感知性、浸没感(又称临场感)、交互性、构想性。

36.(选择题)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功能:广播功能、监看功能、控制功能、分组功能。

37.文本素材的格式:windows 操作系统下,文本格式较多,主要有纯文本文件,如:格式(*.txt )、写字板文件格式(*.wri )Word 文件格式(*.doc )、Rich TextFformat 文件格式(*.rtf )等。

38.音频素材格式;midi 、wav 、MP3、windows Media Audio (WMA )、pcm 、mov 、ra 、MP4等。

39.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有:BMP 、JPEG 、GIF 、TIF 等。

40.常用的图形文件格式有:PNG 、EPS 、WMF 、CDR 、SVG 等。

41.常用的动画格式有:GIF 、FLC 、SWF 格式等。

42.视频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格式有很多,常用的有:AVI 、MPEG 、MOV 、WMV 、RAT 、ASF 、RMVB 、Quick Time 、FLV 、Mp4等。

43.学习资源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和硬件系统,广义上也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

44.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①教学资源处理数字化②教学资源呈多媒化③教学资源传输网络化④教学资源组织的超文本化⑤教学资源的开放化和可增殖化。

45.信息化教学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

46.按照搜索引擎觉的信息搜集方法和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类:①基于蜘蛛程序的机器人搜索引擎②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引擎目录式搜索引擎③Meta元搜索引擎。

47.常用社会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博客、Wiki、RSS阅读器(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网络硬盘。

48.“K12”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的12中小学教育,K12教育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

49.教学系统的基本组元是:教育者、学习者、媒体和教学信息。

50.社会性软件:或作社群性软件,是指任何支持群体交流的软件。百度百科定义社会性软件如下;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51.条件、方法、结果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变量。

52.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

53.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

54.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是: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确定教学设计是否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③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合适途径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决定优先解决教学设计问题。

55.与教学目标对应的分析程序

目标归属的领域应用以下指示的分析程序

言语信息细化分析

智力技能层次分析

动作技能过程分析

态度列表分析

认知策略专家分析

56.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初始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

57.ABCD法:ABCD编写法基本上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①对象A(Audience)

②行为B(Behaviour)③条件C(Condition)④行为的标准D(Degree)。

58.所谓教学策略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59.科勒基于对动机方面的心理学文献的综述,提出了ARCS模型,这个模型有四个成分:注意力(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

60.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订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结果等几项工作。

6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其优点是有利于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便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因而这种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

62.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由教学系统的前端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又由若干相关要素组成。

63.教学策略的学习要素:教学前活动、内容呈现、学生参与、评价法方式、后继活动。

64.教学策略的组成: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策略中的学习要素、学生分组、教学媒体选择。

65.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即叙述式与表达式。不管是哪种教学设计方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行为、教学媒体和时间分配等方面的描述。

66.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教学、学习软件,帮助教师或学习者执行教学、学习功能的活动,以达到声、形并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简答题,需看书)一个课件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可以将整个过程大体上分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设计、课件开发、评价和修改等几个阶段。课件设计从需求分析开始,当需求分析完成后,要进行评估,认可后,方能进入设计阶段,否则要修改需求分析,直至评价合格。

67.多媒体课件开发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辅助性原则、适度运用原则、艺术性原则。

68.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课件设计→结构设计→多媒体素材准备→课件编制→课件试用→评价与分析→软件产品成型

69.教育软件的评审标准:功能性、可靠性、使用方便性、程序技巧难度、软件商品化程度。

70.Authorware 7.0的源文件格式:*.a7p

7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③培养学生掌

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阶段分为: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7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讲授型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74.关于教学流程:分为铺设引趣—调查研究—拓展思维—实践应用四个环节。

75.基于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的特点:协作学习系统的交互性、协作学习系统的协作性。

76.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小组、学习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

77.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78.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的是: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79.教学设计基本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阶段、教学策略的制订阶段、教学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80.P2P资源: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宽带。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资源如:BT、电驴、迅雷等。

8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规范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82.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83.根据所学内容,联系实际情况,选择一节课。

大概题型:40个选择题(40分,一分一个)、判断题、两个简答题(5分一个,共10分)、教学案列分析、教学设计(20分)

北苑4栋2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