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和对美贸易发展迅速,规模空前。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特别是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近年来不断升级,甚至愈演愈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和威胁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因此,研究探求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其症结并找出对策,使中美贸易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对策

ABSTRACT

A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de with the U.S.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also brought international frequent trade friction, especially as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escalating trade friction, and even intensified. Th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ven influence and threaten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Therefore, the study to explore causes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s, analyzed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find solutions that can b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ino-US tra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rade friction causes analysis strategy

目录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及摩擦特点 (1)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 (1)

1、中美经贸逆差 (1)

2、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

3、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 (2)

(二)中美经贸摩擦的特点 (3)

1、1980—1989年的经济性摩擦阶段 (3)

2、1990—2001年的政治化摩擦阶段 (3)

3、2002年至今的制度化摩擦阶段 (3)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4)

(一)中美贸易逆差严重 (4)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5)

(三)贸易摩擦政治分析 (5)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 (5)

2、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 (6)

3、国会管理贸易 (6)

4、代言制度 (6)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6)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6)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6)

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 (7)

3、中美反倾销、反补贴斗争不容忽视 (7)

4、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 (8)

5、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9)

6、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9)

(二)中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0)

1、外贸依存度过大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导火线 (10)

2、出口商品结构低下,出口市场范围狭小 (10)

3、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提高 (10)

四、贸易保护主义对两国关系带来的影响 (11)

(一)对美国的影响 (11)

1、资源和收入的影响 (11)

2、福利的影响 (12)

(二)对中国的影响 (12)

1、限制了中国某些商品的出口 (12)

2、产业结构的影响 (13)

3、知识产权的保护 (13)

五、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14)

(一)企业方面 (14)

1、充分了解WTO规则,利用WTO成员的身份和WTO规则来解决问题 (14)

2、建立投资和贸易的应景与预警机制 (15)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15)

(二)政府方面 (15)

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16)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16)

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16)

4、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17)

参考文献 (19)

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其最主要的内容,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还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国和投资国。因此,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的特点、原因、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视角更深层次地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而且有利于我们客观评价中美贸易摩擦,找到调整中美贸易摩擦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最终实现中美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与互利共赢。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及摩擦特点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

1、中美经贸逆差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03年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

元,增加了700多倍,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问题复杂而敏感。它不是单纯经济问题那么简单,牵涉很多政治、法律上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各方面都给美国带来了很大挑战,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引来“中国威胁论”泛起。再加上中国有别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独立的外交政策。使得美国的商界和政界都在寻求一种手段来遏制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因此,“打中国牌”已经成为美国政界惯用的手法。中美在不少问题上都存在政治化的倾向。“市场经济地位”同样会沦为美国向中国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

3、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

尽管中美双方在意识形态、战略安全等领域存在诸多分歧。30多年来,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起伏不定,但在经济方面的共同利益却促使经贸合作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成为中美关系的“内在稳定器”。温总理称“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美国方面认为,除去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缓慢也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两国汇率之间的争论可能进一步激化。此外,最近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要求中国解释有关猪肉和小麦等农产品税收、补贴和出口规则的合法性。美国有可能在此次会谈时就中国的农业政策提出挑战,这表明两国的贸易摩擦有可能在原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外开辟新的战线。

(二)中美经贸摩擦的特点

由于贸易的特殊性,与中美经贸关系和中美政治关系大历史进程相比,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程在性质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应因性。就性质的差异来说,当代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经济性摩擦阶段、政治化摩擦阶段和制度化摩擦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1、1980—1989年的经济性摩擦阶段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的配额问题上。美国处理对华贸易摩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除了谈判签订协议以外就是实施反倾销报复,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呈现如下特点:(1)大多数贸易摩擦的起因都在经济性质的范畴内,且多表现为技术性问题;(2)就主体的行为来说,所有的摩擦基本上以美国为主动,中国处于被动的地位;(3)贸易摩擦的商品对象与中国对美出口最大宗的商品基本一致,大多数摩擦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化工材料和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上。

2、1990—2001年的政治化摩擦阶段

中美双边的贸易摩擦日益恶化。美国处理对华贸易摩擦的方式和手段仍然以反倾销的贸易报复为主,同时加大了对经济制裁手段的使用力度。主要特征是经济问题政治化,还表现出以下特征:(1)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并没有影响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提高;(2)贸易摩擦的性质仍局限于非结构性的竞争范畴之内;(3)中美之间解决重大贸易摩擦问题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不再消极对待,积极据理力争,中美双边走向谈判,并相互妥协达成协议。

3、2002年至今的制度化摩擦阶段

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仍以倾销的贸易报复措施为主。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如下特征:(1)中美贸易摩擦由原来的双方单打独斗,转变为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相互展开反倾销调查已经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手段;(2)贸易摩擦中的政治因素逐渐内隐,但贸易摩擦的发展与双边政治关系特别是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3)中美贸易摩擦从本世纪初的纺织品、彩电等微观经济层面向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层面发展,并发展到以经济制度协调为核心的制度摩擦阶段。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严重

表1 中美贸易额顺差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出口进口顺差

2003 924.7 338.6 586.1

2004 1249.5 446.8 802.7

2005 1629 487.3 1141.7

2006 2034.7 592.1 1442.6

2007 2327 693.8 1633.2

2008 2523 814.4 1708.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海关统计

如表1所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美国对外贸易主要伙伴中,美国对华的进出口比率最高。2004年美国对华进出口比率为2.80,大大高于日本、墨西哥、欧盟。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逆差由2001年的586.1亿美元上升为2008年的1708.6亿美元,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居第一位。过高的进出口比率使中美之间频发贸易摩擦。贸易不平衡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2008年,美方统计对华货物贸易逆

差增速减缓,但逆差额再创新高,达到2523亿美元。巨额贸易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一些议员不断敦促政府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2007年美方统计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达到8179.8亿美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6.6%,其中28.4%的逆差额来自与中国的贸易。如此大的逆差额是美国与中国产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经济学家赵瑾曾提出,引起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存在于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汇率问题、贸易不平等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制度方面还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产生各种问题。

(三)贸易摩擦政治分析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

美国在战后到20实际70年代这段时间的主调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借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这就导致别的国家不服,从而贸

易摩擦就产生了。

2、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

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其他政策决策,对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其成员的公共关系决策施加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的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哪怕仅仅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会有反对的意见。

3、国会管理贸易

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对外制定贸易政策,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义经常得到体现。

4、代言制度

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议员和政府官员往往是某种利益的代言人。在选举的制度下,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拥有巨额的财产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资助。官员当选后,资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就很容易因为某些官员的一些利益而导致贸易摩擦。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根据

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不可避免。

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

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认识到存在贸易统计上的差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从美国进口逐步增长,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中国市场开放循序渐进以及名义关税率较高实际关税率低的事,期待美国商品和服务一下子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美国出口商却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因此当出口并非像他们想象那样快速增长时,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甚至演变成贸易战。在美国,贸易逆差是敏感的话题,从而衍生出许多的辩论,包括对强势美元政策的质疑等等。其中的主流又是认为贸易逆差中以对华贸易逆差最甚,原因是中国市场不开放,应严厉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据美方统计,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攀升,1-7月其贸易逆差达2533.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其中对华贸易逆差5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居各国第一。

3、中美反倾销、反补贴斗争不容忽视

美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援引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

局做出取消的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美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

由于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美国更视之为防止中国出口激增的有效武器,必将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反补贴将是影响今后中美贸易的新因素。根据美国反补贴税法,对运往美国的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出口提供补贴者,要另外征收相当于补贴额的关税,但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过去未对中国采用反补贴手段。一旦我国摘掉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反补贴问题会接踵而来,对此,我国应提早有所准备。

事实上,为防止中国因加入WTO而对美出口激增,美国现已开始考虑修改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规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报告建议,今后商务部在决定任非市场经济国家达到市场经济程度身份时需获得国会的批准,并建议修改美国反补贴法,将范围扩大到非市场经济国家,即为保护美国产业免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品不公平竞争时也同样适用。

4、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

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2001年,美批准对华出口许可证990个,涉及金

额2.27亿美元,占美批准出口总金额的2.8%,因此美对华高技术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比重是很小的。自从2001年8月授权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出口管理法》到期后,美国一直通过紧急授权维持出口管制制度的效力。2002年1月,在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许多政界要员和学者都表示应通过对华管制,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与美保持50年的距离。目前,美国政府已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5、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美国大选而呈周期性。

6、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正如布热津斯基认为的“2015年美国将会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不可能让一个日益壮大并可与之抗衡的敌人出现。因此,美国总是找出诸多借口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中国威胁论”,“鼓吹人民币升值”等,中美贸易摩擦也因此不

可避免。

(二)中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外贸依存度过大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导火线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用年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1978—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7%,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10%提高到1990年的30%,2007年已超过了7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当然,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问题。从中国一些产品对美国市场占有率来看,存在着过高的风险。如2005年,中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可见,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在这种关系下,一旦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中国只能被动应付。

2、出口商品结构低下,出口市场范围狭小

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许多产品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出口后换回的只是少量的经济利益,甚至还不断地被指责为低价倾销。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纺织品、服装、鞋类等。这些价格竞争力较强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种种限制。

3、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提高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使我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时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此外,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也加重了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损失。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

四、贸易保护主义对两国关系带来的影响

从中美贸易摩擦的进程来看,我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博弈,其实是属于无限期的重复博弈,而无限期重复博弈的均衡理解应是合作性贸易,即双方都采取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同时,美国对华以保护主义为导向的贸易政策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各贸易相关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博弈、院外利益集团对国会议员种种游说的影响。但必须强调,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对外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虽可以被描述为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的角逐,但因为没有一个集团能够取得绝对的垄断影响力,其只能在相关领域或关键时期获得政府特殊的利益安排。这种政治制度背景的差异更要求我国在与美国的利益交锋中注重运作策略。

贸易摩擦的无限重复博弈要求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保持一种理智思维与常态处理模式,必须正视国际间的这种利益争端,不能因为暂时的摩擦甚或“升级性”的冲突而出现敌对性攻击行为,必须恪守双赢的理念,建立交流通畅的利益互动关系。

(一)对美国的影响

1、资源和收入的影响

由于两类贸易摩擦的性质不同,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当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等措施进行限制时,它导致价格扭曲,会对资源配

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影响,即美国相关产品的价格会提高,资源会从其他产业流向这些产业。同时,美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升使生产者得益,但使消费者受到损失。

2、福利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福利计算方法可以知道,这样的限制贸易政策会使美国的总福利下降。但是美国曾有观点认为,美国大量进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产品,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工人收入相对减少,福利水平下降。而更多的学者认为,进口的收入分配影响即使有也不会很大,美国工人收入的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来自技术进步。

(二)对中国的影响

1、限制了中国某些商品的出口

当美国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时,它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限制了某些产品的出口增长。以纺织品为例,在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后,中国在今后若干年内,协议内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只能保持在每年10~15%之内,而在没有签订协议之前的几年里,增长率都在30%以上。这样的贸易摩擦及其结果对中国也会产生相应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

第一,与没有协议相比,纺织品出口减少了,其生产也会相应减少,一部分资源就要从纺织业转移出去;第二,纺织品生产的减少会使在纺织业就业的工人也减少;第三,纺织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会相对小一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影响。可以看到,不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纺织业本身。对社会来说,资源配置确实也扭曲了,但是出口增长受阻后,这些

产业本来可能会使用的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就会用于其他相对更高级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会迫使中国产业更快地升级。短期的资源配置扭曲可能换来长期更有利的发展。

2、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产业结构看,有的产业是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而有的产业是技术相对先进的现代产业。中国目前有优势的主要还是传统产业,但是长期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即要求传统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下降,而现代产业不断提高。因此,如果美国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能够促使中国的产业调整,对中国来说也是有利的。从收入分配看,纺织业等产业的工人短期内会受到损失,但是如果产业升级了,增长更快了,也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只要教育培训跟上,劳动就业会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3、知识产权的保护

美国要求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美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了。

由于中国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因此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有利于美国当前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有利于它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有利于它的知识创新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它的长期发展。但是,由于美国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而获得的更快的发展,会使更多的资源向这些产业集中,美国相对落后的“夕阳”产业会更加衰落,低技术工人的收入会相对甚至绝对更少。然而,美国不会因此而降低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反而会把低技术工人收入的减少甚至失业归咎于中国出口的低技术产品。这样,

美国可以一举两得,既保护了知识产权,推动了技术创新,又使因技术进步受到损害的工人迁怒于中国。

当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限制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或限制中国的技术产品向美国出口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比美国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要大。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在中国扩散的代价,甚至限制了技术在中国的扩散。由于技术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限制技术知识在中国的扩散,实际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我们知道,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知识的创造,但实际上也就是给予创新者一定的垄断权。由于知识(技术)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市场价格是无法正确判断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的。法律上的专利保护年限等并没有确定经济上的依据。如果中国完全按照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来行事,这对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承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它不利于中国更快地推进技术进步。因此,这类贸易摩擦就美国来说,是保护先进,而就中国来说,是限制了技术进步。

五、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美国的贸易限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因此,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方面

1、充分了解WTO规则,利用WTO成员的身份和WTO规则来解决问题

在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中,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作用日益弱化,而作为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

和保障措施则越来越多的被加以利用。作为WTO成员,中国现在应该按照WTO规则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分析判断对方的做法是否符合WTO规定,让WTO成为保护自身的武器。

2、建立投资和贸易的应景与预警机制

我国的一些企业经营战略缺乏远见,经常一窝蜂抢市场,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形成恶性的价格竞争。另外,我国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内部协调力度不够,尚未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及预警机制,必然造成竞争无序,最终导致反倾销。有效的预警机制有助于预防这一情况,建立行业预警机制至关重要。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际上至今我国还在奉行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贸易顺差过大,必然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常性冲突。另外,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缺乏随时释放贸易冲突压力的手段,易使贸易累积甚至激化,如汇率弹性小、外汇储备需求多、市场秩序仍不够完善等,所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出发,进一步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贸易战略,增加出口的同时,适当增加进口,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先进技术。调整投资战略,加快市场开放;同时,还需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加强透明度,减少摩擦产生的制度性因素。

(二)政府方面

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截至2007年1月虽然已有66个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且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

对中美双方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中国应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等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主要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贸易过程中各方均能获利,但中美双方却并非如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美国在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时设置诸多限制。显然,美国对华贸易的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