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毕业论文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论文工作应安排在其取得学分达到56—57学分后的学期进行,为保证我省各试点单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答辩、评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电大《关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有关规定,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望各试点单位遵照执行。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理论分析文章,理论性强,重在研究,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毕业论文成绩为及格或及格以上者,取得5学分。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采取规定命题与自选命题相结合的方式。在确定选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立足于法学专业,在法学学科范围内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具有法学专业研究的特点,一般以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所学法学专业课程内容为选题范围。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以下法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下选择论文的具体方向: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等十个二级学科。

2.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论文题目;或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状况来确定论文题目。要求广泛收集材料,在对材料进行认真比较、思考、筛选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3.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避免陈旧的选题,鼓励大胆探

索,勇于创新。

选题应当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学研究动态和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对于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写作意义不大,建议不选。

4.选题范围要恰当,题目宜小不宜大,应该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论述,涉及面不要太多,避免题目过大而架空内容。

5.理论强度较深的题目应慎选,应根据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来进行选题,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力所能及的题目。

6.拟题应当简明、具体、确切、规范。选题应当能够简明、准确反映出文章的特定内容,如果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来补充说明,同时,拟题要规范,不能使用新闻报道用语或广告语。

(二)体裁

毕业论文的体裁应为学术性论文。文章要有论点,论据及论证。一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即提出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进行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性的理论分析文章,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者单纯的案例分析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三)内容

内容方面的要求如下:

1.从文章的主题到内容,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得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

2.论文内容应当具有与本科毕业论文相当的学术含量和内容容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畅,格式规范,要有分析、有认识、有新意。论文总的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原则上不得超过8000字。

3.严禁大段摘录或抄袭教科书、他人专著及文章等。

4.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地使用法言法语。

(四)其他

1.毕业论文应当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收集资料……确定并上报选题……提交初稿……修改定稿的程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逾期未完成各个任务者取消当前学期做论文资格,顺延至下一学期。

写作过程中应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勤于思考,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2.完成毕业论文之后,应按有关规定将毕业论文整理好,交由指导教师评阅。定稿后须提交不少于3份毕业论文,一份存档,两份供答辩传阅,同时须向学校提供电子文本。

3.毕业论文应当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论文和已发表的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违犯者按作弊论处,取消其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同时,学生在专科阶段所作的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使用。

三、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格式必须统一、规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提交论文定稿。

(一)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内容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下发,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等内容。

2.目录。目录要求独立成页。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一般列到2-3级小标题。本科论文不要求分章节。

一篇文章在总题目下,要分成不同的级别的小标题,称作一级题、二级题、三级题、四级题……。一般情况,分为三级题就行了,分四级题的也很多见。不同的题级,要用不同的题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例如,从一级目录开始,顺序及其标点符号配搭是:“一、”;“(一)”;“1.”;“(1)”;

3.内容摘要。独立成页。摘要应简明扼要,以精练的文字对毕业论文的观点、内容、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字数为200-500字左右。同时要求从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排在内容摘要左下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4.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6000-8000字。论文写作时应层次清楚,分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层级清晰,同时要求观点正确、论证逻辑严谨、论据充分,结论科学。

5.注释。正文中所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有脚注和尾注两种,本专业论文统一要求为脚注,每篇文章都必须有脚注且不少于5个。注释格式如下:

(1)引用期刊论文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第×期,第×页。如:

①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

②万通、刘笑:《国家豁免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第79页。

(2)引用报纸文章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年×月×日第×版。

①张卫平:《法律人的“出世”与“入世”》,《法制日报》2007年6月9日第3版。

(3)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年第×版,第×页。如:

①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1页。

②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8页。

(4)引用电子文献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网址,发表或引用日期。

如:①刘莉、罗辉:《商标抢注:不能不防的恶意》,https://www.doczj.com/doc/303444709.html,/xjmk/article _show.asp? article ID=119,2005-6-7。

6.参考文献

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阅读、参考或引证过的他人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其标注方法与正文注释基本相同,对参考内容页码不作要求。全文参考文献不得低于5个。

(二)格式排版以及打印要求

1.统一使用A4纸,黑色墨单面或者双面打印、装订。同时须设置页码,页码从目录起第二页开始计算。页码设置为页面底端,居中。

2.目录页:目录,黑体,二号,居中;目录的具体内容,宋体,小三。

3.内容摘要页: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姓名及学号,宋体,小四号,居中。统一使用【内容摘要】,黑体,小三号;论文摘要的内容,200字左右,宋体,小三号;统一使用【关键词】,黑体,小三号,关键词的内容,宋体,小三号。

4.正文: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字;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字;其他标题,小四号宋体;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字。

5.注释:统一要求使用脚注,宋体小五号字,格式统一为:脚注,页面底端;编号格式为①、②、③…;编号方式为每页重新编号(即写有脚注的那一页都是从①开始编号)。

具体方法如下: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统一以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①、②、③……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可自动生成)。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小三号黑体;参考文献资料内容,宋体小四号字。

7.全文(包括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段落的行间距设置:缩进:左:零字符,右:零字符;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1.5倍行距。

8.论文装订顺序(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4)正文(5)参考文献

四、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一)指导教师的资格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较高思想水平、较好专业修养和较强写作能力并且取得安徽电大论文指导教师资格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担任:1.具有法学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取得法学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高校法学教师或者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2.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满五年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

3.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审判员、检察员、律师等专业职称、职务,从事法律业务工作满五年的人员;

4.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并从事法律业务工作满八年的人员。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及指导流程

1.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和收集资料,为学生讲解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及格式要求,为其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2.学生初步确定论文题目后,可先提交500字的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查提纲后提出意见,帮助学生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学生完成初稿后及时交给指导教师,教师对论文修改并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意见基础上,修改定稿。

3.指导教师应当做好指导流程纪录,认真填写论文评审表中的指导记录部分,将每一次指导情况记录在案,包括指导的时间、每次指导给学生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指定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教师与学生联系方法等,要将学生写作一稿、二稿直至最后定稿的情况反映在记录中。

4.每个指导教师每届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得超过10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次数不少于四次,时间不得低于10学时。

5.指导教师要审查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对最终定稿的论文写出评语,提出初评成绩。指导意见应当具体,有针对性,避免空泛。

6.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7.指导教师应当及时向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部门汇报并协助处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1.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省电大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为保证毕业作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省电大成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省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审查答辩委员会成员资格,安排并指导全省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处理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其他问题。

2.省电大设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论文答辩成绩审核工作。各试点分校必须按照要求建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人数,设若干答辩组,答辩组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应包括答辩主持人1名,同时每个答辩小组应另设秘书1人。答辩主持人须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组成员的资格不得低于指导教师。每个答辩组由电大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组成。学生论文指导教师不得担任其答辩教师。

3.法学专业本科所有学生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方能毕业。存在以下现象,一律取消答辩资格:(1)专业与论文内容不符的;(2)抄袭论文的;(3)未按时上交论文的;(4)替答辩的;(5)无故缺席的;

4.毕业论文答辩应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各分校要合理安排答辩时间,规范答辩程序,认真做好答辩记录。对于答辩日程安排、答辩方式、答辩分组名单等应提前向学生公布。同时应于答辩前一周向答辩主持人以及答辩教师提交学生毕业论文正本,便于老师评阅,作好提问的准备。

5.答辩过程一般原则上采取学生介绍论文(5分钟)——答辩委员提出问题——学生准备(约3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答辩委员给予讲评的方式。适当时候也可采取当场答辩形式,即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整个答辩过程要有记录。

6.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答辩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自己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主要观点,自己的创新之处,理解、领会文章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2)在介绍论文时,要求能够做到脱稿,简明扼要,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时间不超过5分钟。(3)在准备问题阶段,应到指定地点进行准备,可以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包括论文的底稿、主要参考资料和其他书籍,并允许翻看,但不允许离开指定地点,同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指点或干扰。(4)在回答答辩教师的提问时,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还要吐字清晰,声音适中。在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应给予合理、适度的阐释。(5)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学员应尊重答辩教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6)答辩结束后,对于答辩老师针对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应虚心接受,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并重新提交论文正本。(7)参加答辩的学生,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学生证,以备查验。对于找人替自己答辩者,取消其答辩资格。(8)答辩人必须按时参加答辩,遵守答辩会场规则,无故缺席,视为自动放弃。

7.答辩小组就论文内容提问要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点面结合,形式多样。一般为三个问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追加),主要包括(1)检验真伪题;(2)探测水平题;(3)弥补不足题。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重点的专业名词概念解释;基本理论要点的阐述;对相关的理论和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有关论点论据等。

8.答辩主持人主持毕业论文的答辩及评分工作,答辩小组应根据论文质量和学生的答辩表现,按照答辩成绩评定标准,客观、公正判定论文答辩成绩并认真撰写答辩评语。成绩评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结果和不同意见要记入答辩记录。

答辩评语由答辩教师负责撰写。答辩评语要确切、具体、有针对性,避免简单抽象、千篇一律、标签化,即要对学生的论文作适当点评,同时又要对其答辩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

六、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

毕业论文的质量:

1.科学性。观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的程度及对其中某一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实用性。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是否能够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3.逻辑性。论证是否有力;层次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4.技术性。是否具有收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二)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凡成绩在及格以上者,给予毕业论文的学分。各等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2.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中等:观点明确;内容较为充实;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

答问题正确。

4.及格:观点明确;材料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5.不及格:有下述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观点不明确或有严重政治性错误;材料空泛或虚假,论证片面、紊乱,无逻辑性;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语句不通顺;文章题材不符合规定;字数少于6000字;有剽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答辩中不能回答问题或对自己论文的内容完全不熟悉。(三)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步骤

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写出论文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2.答辩组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写出答辩评语并评定成绩。

3.学生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各答辩组根据指导教师的评语和评定成绩以及答辩小组评语和答辩成绩综合确定。

4.省电大答辩委员会对评定的成绩予以审核,该成绩即为毕业论文最终成绩。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为优秀者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数的10%。

5.毕业论文成绩被评定为不及格者,可准予在下学期补做一次。

6.中央电大、省电大对毕业论文成绩进行检查和审核。

七、其他

1.有关毕业论文的具体组织、指导教师报酬标准等,暂由各试点分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酬标准可参照规定的指导课时数确定)。

2.各试点分校应于毕业论文答辩评定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学生成绩录入省校实践平台,并报送学生论文评审表及正本(一份),书面成绩登记表(一式两份),经省电大法学专业答辩委员会审核签字确认成绩。

3.各试点分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表及正本应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4.各试点分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附:参考选题以及参考资料推荐

一、参考选题

说明:

1、以下选题只是明确方向和范围,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2、选题不受此范围的限制,可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新颖的设计合理的论文题目。自拟的符合法学专业要求的其他选题也行;

法理学

论腐败行为的法律控制

完善我国立法监督体系的探讨

现代法治中法与理(或“法与情”)的冲突与整合

试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

论司法独立制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关系的法理学思考

论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中的地位和价值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

两大法系的比较及其中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我国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若干问题初探

关于“法律全球化”问题的思考

论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对策应对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判例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关于我国法律监督机制的若干问题浅析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探讨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谈我国法治环境的培养与完善

试论中国实现法治的模式与途径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

论人权与法律的关系

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对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再认识

权利冲突引发的法理思考——浅析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

论法与习惯之间的关系

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法理学思考

论我国法学教育的不足及其完善

对法律职业化的个人思考

论“一国两制“对我国法制的影响

法律史

论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试论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过程

论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

试析清末“礼法之争”的现代意义

论梁启超的宪政学说

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评析

沈家本的法学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清末修律的历史内涵及现代启示

儒家“亲亲相隐”法律思想研究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试析宋明理学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试论小农经济传统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自然法问题研究

论古代法制与现代法治

周代契约制度研究

试论秦代的刑罚制度

试论汉朝的刑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从汉朝法律原则和制度看法律儒家化的早期表现

论汉朝春秋决狱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影响

试论“八议”制度的产生及影响

论《唐律疏议》对中国古代立法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唐代债权制度初探

简评明初的重典惩贪

论晚清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

中华民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立法初探

论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当代价值

论我国典权法律制度之演变

论中国古代的刑讯逼供制度

宪法学

论公民宪法意识与宪政关系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体现民主性、宪政性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论我国人民选举权的法律保护

论平等权

论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论我国宪法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宪法的贯彻执行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论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论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分权制衡的关系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和完善措施

试论我国农民的地位与宪法的关系

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论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现状及其完善

论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完善

论宪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

论宪法对公民住宅的保护

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论宪法对村民自治权的保护

我国选举法第五次修改的宪法意义

结合实例试论我国公民人身自由宪法保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论宪法与公民受教育权的关系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我国宪法人权保障原则的实施情况及其改进措施

刑法

论罪行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关系

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的补充修改权

论刑法司法解释的冲突及其完善

论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未遂形式

论“认识错误”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

论刑事责任年龄分期的完善

法人刑事责任能力探讨

论防卫中的不法侵害

论“犯罪着手”的认定标准

论犯罪既遂的形式

论胁从犯能否成为独立的共犯种类

论教唆犯罪的量刑原则

论牵连犯的争议及完善

法条竞合犯及其法律适用规则研究

论剥夺政治权利的完善

论特别自首的认定

论累犯制度的完善

论量刑情节的重叠与选择适用

论死缓的适用

论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论走私罪的立法完善

论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的认定”

侮辱罪、诽谤罪的人格名誉范围

论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分

论刑法中的财产关系与财物性质

论合同纠纷与诈骗犯罪

贪污罪的立法完善

论亲属之间的盗窃行为

婚内强奸成立的条件探讨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若干问题探讨

论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法完善

卖淫、嫖娼诸问题探讨

计算机犯罪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

通奸问题探讨及立法完善

试论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行为的可罚性论贿赂罪的若干问题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完善

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我国假释制度研究

论定罪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论生命权的刑法保护

论量刑自由裁量权及合理控制

浅论刑罚的轻刑化

试论死刑的限制适用

论量刑的区域平衡

经济犯罪刑罚配置研究

对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分析

过失犯罪注意义务研究

行为犯、危险犯及结果犯关系之辨正

论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

论债权的刑法保护

论刑法中的转化犯

论死刑司法控制

试论我国犯罪构成模式的利弊

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浅析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对策

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

民法

浅论私法自治原则

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论公序良俗原则与和谐社会之关系

论胎儿利益的保护

浅议我国监护制度及其完善

论亲权

浅议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试论我国遗体、器官捐赠与移植立法

无权代理及其效力初探

论表见代理的制度价值

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

论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论一般人格权

土地征收(征用)前提--“公共利益”应当如何界定

简论物权的排他效力与优先效力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性质及效力

浅议异议登记与更正登记

预告登记及其价值研究

论物权行为独立性原则及其价值:以房屋买卖合同为中心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区别

论先占制度及其立法模式

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若干思考

浅论相邻妨害及其法律救济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消灭后果及其评析

论我国农村承包经营权的完善

居住权制度评析

最高额抵押的设定及效力

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研究

票据出质的设定及其效力

股份出质的设定及其效力实现

债权出质的可行性、必要性探析

论连带债务中的求偿权

论债的效力及其债权的实现

浅论抵销类型及效力

独立保证制度初探

担保物权与保证的竞合及解决

浅议无效保证合同的转换

撤销权效力与代位权效力的比较研究

债权人撤销权要件中的善意分析

论保证合同的无效及其责任的承担

论一般保证中的先诉抗辨权

论保证期间与保证时效的区别

合同自由原则初探

浅析信赖利益的赔偿

简论缔约过失责任的基础及信赖利益的赔偿

非典型合同类型及其效力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合同法冲击的思考

合同附随义务的若干思考

对格式条款的规范和限制

默示条款的法律问题分析

论免责条款及其效力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分标准及两者在法律实务中的联系

情势变更原则与我国合同法的完善

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探析

论约定解除及其适用

浅谈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论赠与合同与捐赠行为的区别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撤回权研究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负担分析

保管合同中保管人的赔偿责任研究

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侵权损害赔偿权的消灭时效问题

校园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探究

论精神损害的赔偿金额

论网游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职场性骚扰的法律责任

论特殊侵权行为

婚姻家庭法

论婚姻自由原则

论男女平等原则

论配偶权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的判决离婚标准

论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论夫妻忠实义务

论我国的探望权制度

论夫妻特有财产

论收养条件

论代位继承

论遗嘱的效力

论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

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

知识产权法

商标权与其它在先知识产权权利(域名权、商号权、版权等等)冲突问题探讨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探析

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我国当前驰名商标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标的反向假冒问题研究

论我国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模式探讨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探讨

角色形象及名称的法律保护模式探讨

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考

论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网络时代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

论博客的著作权保护

试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论搜索引擎的著作权纠纷

论域名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世界“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研究

基因可专利性问题研究

论专利侵权的判断原则

论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和立法完善

论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质押理论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缺陷及重构

论知识产权滥用及其反垄断法规制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问题

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研究

经济法

基础理论

试论经济法律责任

试论经济秩序

浅析经济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民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法促进机制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经济法促进机制研究

企业与竞争法

商业贿赂若干问题研究

商品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技术秘密的法律特征及其保护

企业集团的反垄断问题探讨

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研究

论价格联盟的法律规制

论名人广告的法律规制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山寨产品”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比较广告的法律分析

"消费者"界定问题研究

论网络消费的法律保护

完善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构想

产品质量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风险投资与有限合伙制关系的法律思考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若干问题

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若干问题

我国商事代理制度的完善

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公司法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论法定资本制

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探讨

简论公司债的若干问题

论有限合伙

关联企业的若干问题研究

论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的完善

论上市公司的收购

论公司募集设立

论公司人格的否定

论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论母子公司法律问题

论代表诉讼

论公司重整

论公司法人财产权

论公司合并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一人公司的有关法律问题探讨

论股份与公司债券的区别

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

外部监事法律地位研究

公司回购股份研究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义务

论我国公司清算制度

论公司自治

金融与财税法

浅析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缺陷与完善

论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论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

论会计信息不实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研究

会计诚信法律制度研究

税收担保问题探讨

反避税的法律对策

避免双重征税的法律思考

物业税法律问题研究

遗产税法律问题研究

资源税法律问题研究

论发票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略论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完善

存款人权益保护初探

论对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市场的法律监督股指期货交易法律问题探析

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问题

论电子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论创业投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

证券网上交易法律问题探析

论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的法律分析

投资基金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

论我国养老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房地产法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小产权房问题研究

我国廉租房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适用房问题研究

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集资建房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二手房买卖问题研究

土地使用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

社区停车位权利研究

社区会所权利研究

物业服务合同研究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研究

“团购”法律分析

试析产权商铺投资的经济与法律风险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探讨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问题研究

资源与环境法

环境安全法律制度探析

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论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论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

碳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淮河流域污染防治机制的完善的法律思考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环境税收法律问题研究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诉讼证据制度研究

环境行政责任研究

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

环境侵权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

论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

循环经济建设的法律机制研究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劳动法

论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论劳动权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之间的法律探索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论集体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论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论劳动法的社会属性

劳动契约自由及其规制

经济补偿金研究

我国集体协商制度运行的现实障碍及其排解劳动契约的制度特色

休息权的法律保障

论劳动尊严权

中国退休制度的利弊得失与改革方向

劳动执法的现实障碍及其对策

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论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关系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保护的关系

诉讼法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缺失的衡平

浅谈公益诉讼

刑讯逼供刍议

刍议疑罪从无原则

相对不起诉制度研究

论辩诉交易制度的合理性及在我国的可行性

论辩诉交易当缓行

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质疑

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

诱惑侦查及其规制

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研究

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区别

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浅析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缺陷和完善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

“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

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

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与公民的权利保障

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

论“自由心证”原则

论“无罪推定”与我国的刑事诉讼

试论法院调解

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研究

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对我国仲裁制度的探讨

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

关于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

论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对重构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思考

浅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