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N总线的可靠性评估

CAN总线的可靠性评估

CAN总线的可靠性评估
CAN总线的可靠性评估

CAN总线的可靠性评估

(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哈尔滨 150027)

摘要:本文针对采用智能节点的CAN总线网络结构,用基于最可能故障路径法建立了该结构的可靠模型。通过计算可以看到,CAN总线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F随着最大传输时间内系统失效的时间n增加而降低,无效率U随着n的变化呈线性增加, n越大,可靠性越低。因此,从CAN总线的可靠性考虑,智能节点的层次数越少越好。

关键词: CAN 无效率可靠性智能节点

The Reliable Assessment of CAN Bu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t.,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erbin 100027)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st impossible fault path method the paper proposes to create a reliable model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CAN Bus with the intelligent node. By computing, we can see that the average non-fault working time MTF of CAN Bus declin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ystem lapsed time n in the maximum transmission time. With the movement of n, the non-efficiency U increases linearly. That is to say, the larger of n, the lower of reliability.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reliability of CAN Bus, the less of intelligent node layer, the better of reliability.

Keywords: CAN N on-efficiency Reliability Intelligent node

CAN总线作为矿井监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因此,本文对CAN总线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提出更加合理的总线结构。

1、矿井综合监控系统

图1 矿井综合监控系统

The general monitoring system of mine

CAN总线结构及节点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A、B、C、D都是总线上的节点[4][5][6]。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是微程序控制器(单片机)。一个转发节点由两个CAN 接口和一个单片机组成。单片机使用80C51,CAN接口用Intel的8X196。转发节点最需解决的是ID转换的问题。当节点A向节点B发送帧时,A首先得发送给第一个转发节点的外

转发节点K ,这样帧中的ID 高8位不能是节点B 的接收码寄存器的值,而应该是第一个转发节点主线上的CAN 模块K 的接收码寄存器的值。

图2 CAN 总线树型结构

Fig2 CAN field-bus tree frame

2.基于最可能故障路径法的CAN 总线可靠模型[1]

对于一个拓扑结构较复杂的网络,分析可靠性的一些参数,如故障率、维修率等,是很难精确测量出来的。在许多情况下,一些网络发生故障路径的概率远远大于其它路径,采用最可能故障路径法分析网络的可靠性,将大大简化计算过程。因此,本文采用最可能发生故障路径法,以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F 和无效率U 为参数,对CAN 总线可靠性进行分析。

我们定义如下参数:

n : 智能节站点的层次数[6];

τ:任何一个监控节点发出的信号经过节点和总线到达上位机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最大传输时间;

n λ:智能节点故障率,单位为f/h (f::故障数,h :小时);

f λ:总线故障率,单位为f/h ;

λ:系统元件综合故障率,指信号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所有元件(总线和智能节点)的

综合故障率,其值与n λ、f λ有关,1

λ为系统元件综合故障时间;

n μ:智能节点的修复率,单位为r/h (r :修复数);

l μ:总线修复率,单位为r/h ;

μ:元件综合修复率,1μ

为元件的故障修复时间;

i n W :第i 个智能节点在最大传输时间内的故障数;

i f W :第i 段总线在最大传输时间内的故障数;

()i n P W :第i 个智能节点故障事件发生的概率; ()i f P W :第i 段总线故障时间发生的概率;

MTF :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数学期望值;

[]E τ:最大传输时间的期望值;

D :最大传输时间内系统失效的时间;

[]E D :最大传输时间内系统失效时间的期望值;

P :最大传输时间内总线故障的概率;

U :无效率;

假设网络元件有很高的可靠性(矿井下对元件的要求非常高,和地面上的要求不同),那么

()(),,n l n l MAX MIN λλμμ (1)

用i M 表示第i 个最可能发生故障的元件,()i P M 为第i 个最可能发生故障元件的概率,故

()()i i i

E D P M E D M =*????∑ (2)

式中i E D M ????表示为故障元件i M 上预期的网络失效时间。

从图2中的结构中我们看到,由于第一个元件的故障率λ与n λ、f λ有关,故λ具体表示为:

()f n f n λλλλ=++ (3)

总线和智能节点均存在是第一个发生故障元件的可能性,因此元件的修复时间可表示

为:

()

()

()11

11

1

1

1

1

f

n f n f

n

f

n

n n P M P M λλμ

μμλ

μλμ+=+=

+

(4)

对于CAN 总线单一的连接结构,我们可以认为

[]1E D μ

≈ (5)

由于[][]

E D U E τ=

,[]1

1

E τλ

μ

+

可得

1

11

U μμ

λ

+ (6)

由于CAN 总线失效时间的期望值与总线和智能节点有关,并结合式(3)、(4)和(6)可得

()()11f f n n f n f n U n n n n λλλλμμμμλ

μμ??≈++≈++ ? ?+?? (7)

由于μλ 成立,又因为()

(,),f n f n Min Max μμμμμ≤≤,所以(4)可简化为

1

=。

再结合[]1

1

E τλ

μ

+

可得:

[]()()111,,f n f

f n f

E n n τλλλλλλ≈

+≈

++ (8)

本结构中,一个元件故障引起总线故障概率为1,去P=1,则由[]E MTF P

τ≈

可得:

()1f n f

MTF n λλλ=

++ (9)

图3树形结构MTF 图 图4树形结构无效率图 Fig 3Tree frame MTF Fig 4 Tree frame I nefficient 分别去取3组和。第一组为4×10-6f/h 、3×10-6f/h ;第二组6×10-6f/h 、4×10-6f/h ;第三组8×10-6f/h 、5×10-6f/h 、而n μ和f λ的值均为1r/h ;由公式(6)和(8)可获得图3和图4所示的CAN 总线系统的可靠性。

从图3和4所知,CAN 总线MTF 随着n 增加而降低,U 随着n 的变化呈线性增加,因此n 越大,可靠性越低。所以从CAN 总线的整体结构设计的性能考虑,智能节点[4]的层次数越少越好。

3.总结

通过基于最可能故障路径法的CAN总线可靠模型的分析,我们看到,增加智能节点可以扩大CAN总线的覆盖面积,但随着智能节点层数的增多,CAN总线的可靠性降低了。尤其是矿井监控系统对CAN总线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建议CAN总线智能节点的层数尽量减少,以提高整个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江光杰李德毅,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评估,通信学报,vol.18,No.8,1997.8,pp:85-89

[2]Huang Haifeng, Sun Xiaohan ,et al.,”An Optical Fiber Industrial Network with high Availability”, Proceeding of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0,pp:3649-3652.

[3] 成继勋孟祥忠,煤矿用现场总线标准的研究,煤炭学报,V ol.26,No.6,2001.12,PP:657-659

[4] 周凤余,鲁守银. 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与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1999 ,15(6):9~10

[5]郭继坤蒋家正矿井下CAN总线节点地址的研究[J] 2004,14(2):20~23

[6] Kaiser J and Livani M. Achieving fault-tolerant ordered broadcasts in CAN . in proc.of the 3rd European dependable computing conference, Prague, Czech republic, September 1999,pp.351~363

哈尔滨市公关项目:2005AA1CG167-3

可靠性评估方法(可靠性预计、审查准则、工程计算)

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培训 课程介绍: 作为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产品可靠性的量化评估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机械、电子、软件一体化的产品。针对此需求,本公司开发了《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课程,以期在以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基于寿命鉴定的试验评估法两个方面提供对电子产品的评价数据。并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质量评价的方式,通过设计规范审查、FMEA分析发现评估中的关键问题点,以便更好地改进。 课程收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导致产品可靠性问题的问题点,为后期的质量管理统计和技术部门的解决问题提供工作依据。 课程时间:1天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对象】本课程适于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技术工程师、测试部门等岗位。 课程特点: 讲师是可靠性技术+可靠性管理、军工科研+民品开发管理的综合背景; 课程包括开展可靠性评估工作的技术措施、管理手段,内容和授课方法着重于企业实践技术和学员的消化吸收效果。 课程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所检验”的思想,可靠性设计培训面向设计生产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充分结合同类公司现状,提炼出经过验证的军工和民用产品的可靠性

设计实用方法,帮助客户实现低成本地系统可靠性的开展和提升。 课程大纲: 一、可靠性评估基础 可靠性串并联模型 软件、机械、硬件的失效率曲线 可靠性计算 二、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依据的标准 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输入应力条件 可靠性分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 三、寿命鉴定试验评估方法 试验依据标准要求 试验过程 判定方式 四、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审查准则 基于失效机理的可靠性预防措施 系统设计准则(热设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接口设计准则) 机械可靠性设计准则 电路可靠性设计准则(降额、电子工艺、电路板电磁兼容、器件选型方法)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接口设计、代码设计、软件架构、变量定义)五、DFMEA与PFMEA过程的潜在缺陷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综自可靠性的评估

电力系统综自可靠性的评估 近年来,世界上大停电事故层出不穷, 表明了电力二次系统的故障失效对连锁大停电事故具有重要影响。电力二次系统, 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引起笔者的关注,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能有效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与电力一次系统可靠性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相比, 国内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部门对变电站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评估阶段, 还没有建立二次系统可靠性定量评估的衡量标准和具体评价指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定量研究将有助于变电站自动化的推广和无人站的普及,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避免连锁大停电事故的发生。 故障树分析法, 简称FTA(Fault Tree Analysis), 是一种评价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方法。应用FTA还可以进行故障诊断, 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指导运行和检修, 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因而是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工具。目前,FTA 已从宇航、核能进入一般电子、电力、化工、机械、交通及船舶等领域。 一、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1.FTA 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是以故障树的形式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以系统的故障为顶事件(Top Event), 自上而下地逐层查找导致系统故障的原因,直至找出全部直接原因(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和环境因素等), 并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图形表示。这种图的外形像一棵以系统故障为根的树, 故称故障树。故障树

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了在一个系统内故障或其他事件之间的交互关系。在故障树中, 底事件(Basic Event) 通过一些逻辑符号( 如与门和或门) 连接到一个或多个顶事件。 2.故障树的建造故障树建造过程是寻找所研究系统故障和导致系统故障诸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 并且用故障树的图形符号(事件符号与逻辑符号), 抽象表示实际系统故障组合与传递的逻辑关系。步骤有以下几点。 (1)对故障树事件给出明确的定义, 即给出明确的故障判据。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失效。 (2)在判明故障的基础上, 确定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事件为顶事件, 记为T。 (3)合理确定边界条件, 即确定故障树的范围。 (4)从上向下逐级建树。从顶事件开始, 由上向下顺次逐层用 逻辑门符号表示导致故障的中间事件及其逻辑关系, 每个逻辑门无遗漏地逐个分析输入事件。 (5)把对事件的抽象描述具体化。为了故障树的向下发展, 必须用等价的比较具体的直接事件逐步取代比较抽象的间接事件, 直至全部都是底事件为止。 3.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故障树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它的所有最小割集或最小路集。割集是故障树中一些底事件的集合, 当这些底事件同时发生时, 顶事件必然发生。若将割集中所含的底事件任意去掉一个就不再成为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企业可靠性工作平台的作用分析

企业可靠性工作平台的作用分析时间:2006-12-23 04:01来源:网络作者:guest 点击:574次 摘要讨论了可靠性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建议,阐述了可靠性工作平台对产品可靠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可靠性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摘要 讨论了可靠性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建议,阐述了可靠性工作平台对产品可靠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可靠性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讨论分析了可靠性工作平台在产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可靠性,可靠性工作平台 前言 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难题,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国防武器系统等军事领域对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现代质量观念表明,质量包含了产品的性能特性、专门特性、经济性、时间性、适应性等方面,是产品满足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其中专门特性描述了产品保持规定性能指标的能力,包括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等。 随着国内外可靠性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高,人们对系统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军用产品方面,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更加严格。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系统正朝着大规模、复杂化、容错、功能强大的方向发展,对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靠性工程是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包括设计分析、试验、管理、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可靠性系统工程属于产品开发的子工程,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在以往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可靠性工作往往作为一种"事后验证"手段,没有对产品设计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现代系统设计思想以及市场需求迫使企业在研制阶段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建立可靠性工作体系、将可靠性设计贯穿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设计中已成为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首要工作。 1、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的意义 可靠性工作平台是一种可靠性工作体系,它包含了产品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分析、可靠性试验评价等工程技术,可靠性工作平台要求贯穿于产品的论证、设计、试验及使用阶段。 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首先要求企业明确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可靠性工作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实际意义,并建立相应的可靠性工作规划,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科学化的可靠性管理程序和可靠性实施大纲; 建立可靠性工作规范,明确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数据评估技术的使用;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分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算法 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是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特点而形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大致思路是根据配电系统中元件运行的历史数据评价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各个负荷点可靠指标,最后综合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得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 一:解析法: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状态选择,最后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指标计算。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可靠性数据的搜索,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然后根据所规定的可靠性判据对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各个故障模式及后果,查清其对系统的影响,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简单的辐射型网络。。 (2)基于最小路的分析法:是先分别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将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折算到相应的最小路的节点上,从而,对于每个负荷点,仅对其最小路上的元件与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负荷点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算法考虑了分支线保护、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的影响,考虑了计划检修的影响,并且能够处理有无备用电源和有无备用变压器的情况。 (3)网络等值法: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一部分配电网络,并将那部分网络的可靠性等效到这个元件上,考虑这个元件可靠性对上下级馈线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主馈线系统。 (4)分层评估算法:利用系统元件的可靠性数据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基于故障扩散的分层算法来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快速算出可靠性指标并找出供电的薄弱环节。 (5)基于最小割集的分析法。最小割集是一些元件的集合,当它们完全失效时,会导致系统失效。最小割集法是将计算状态限制在最小割集内,避免计算系统的全部状态,大大节省了时间,并近似认为系统的失效度可以为各个最小割集的不可靠度的总和。当每条支路存在大量元件时,计算量显著降低;且效率高,编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最小割集的确定。 (6)递归算法:先将网络用树型(多叉树)数据结构表示,利用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将每一馈线都用一包含了此馈线的所有数据节点来表示,由负荷点所在的顶端依次往上递归,并保留原节点,这样不仅可以算出整体可靠性指标,还可以算出所有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7)单向等值法:将下一层网络单向等值为上一层网络,将断路器/联络开关间的元件和负荷点等值为一节点,再由下而上削去断路器/联络开关,最终可等值一个节点,便可得出整体的可靠性。由于馈线中有熔断器、变压器等存在,因此在等值前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发展与思考 彭丹丹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发展与思考彭丹丹 摘要:挑战,国内不断增加机械制造企业,存在越来越剧烈的竞争态势。怎样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取胜,这是所有企业所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在机械生产制造 机制中,机械设备的地位举足轻重。只有确保机械设备运行的顺利,才可以实现 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提升。在这种因素之下,评估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显得十 分迫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新的历 史时期,国内的制造业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机会以及 关键词: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发展;思考 引言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业领域中,大量机械设备的运用,使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工 业生产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进行深入的 研究与评估,为机械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参考,进而使 其更好的在工业生产中得到高效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便对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 评估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价的内容及意义 机械设备可靠性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制造、运行、维修以及管理 等过程的可靠度分析与评价,实施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产品在设计、工艺与材料等 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通过分析与改进,逐步提升产品可靠性,最终使其综合性 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其故障 现象层见迭出,严重时甚至引发巨大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正是由于设备运 行失衡,致使系统因停转而出现核泄漏事故,进而引发了人类灾难。故此,为确 保机械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实施可靠性评估则为必然性措施之一,其可为设 备运行状态的判定提供技术参考。 2 机械设备运行维护的发展时期和运行可靠性评估面临的问题 2.1 机械设备运行维护的发展时期 一是维修出现故障后的机械设备时期。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要求有关机 械设备制造的工作者来维修,而如此的维修手段较为滞后,在出现故障之后开展 维修工作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定时期中还可能会发生故障。 二是定期维护机械设备时期。定期维护这种手段是事先实施维护对策,尽可能地 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进而降低对机械设备的制约程度,确保机械设备工作 的安全和稳定。然而,如此的手段难以有效地把握设备的真实性,在进行维护的 时候,可能面临维护缺失或维护太多的现象。三是维护应用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时期。在应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从而使一种完善的维修管理机制形成。懂得 由各个环节来维修设备,能够结合定期检查与维修的手段。根据异样的维修机械 设备的手段,从而使健全的维修设备机制形成。在一系列的维修手段中,预先维 修是较多应用的一种,其能够事先排除故障,进而使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减小。四是长时间观察维修时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时期。针对当今来讲,很多的机 械制造企业都会长时间地观察维修时存在不正常状况的设备。有效地统一很多的 维修手段,定期地维修机械设备,探究不正常工作的设备状况,结合其实际现状 加以维修。结合如此的维修手段,可以实现维修工作者负担的减轻,以及实现更 加显著的维修成效。

配电网论文题目

配电网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 [1]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与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2]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周永勇.配电网故障诊断、定位及恢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丁同奎.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及网络重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5]周睿.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姚玉海.基于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配电网脆弱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1]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4]任婷婷.改进网络等值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2 [5]吴颖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6]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7]郑幸.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 [1]周博曦.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 2012 [2]徐臣.配电快速仿真及其分布式智能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3]马其燕.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5]许琪.基于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2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0:45:19.2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李壁辉 [导读]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广东电网揭阳揭西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揭阳市 515400)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网络等值法;分块算法 在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种。在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之上的混合算法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其在计算速度上有着很明显的提高,不过其要对复杂配电网展开等值或者分块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要借助先进的拓扑分析理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故而,在实际条件下不是很合适,一般使用的是解析法。现在运行的配电网可靠性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有各自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之处。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各个指标的特点 所谓的配电网可靠性,详细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其自身的可靠性,二是其向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一般是:平均故障率、故障状态下的断电时间、年平均持续断电时长。配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常配电网都是具有很大规模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有兼具开环和闭环的环网,有联络断路器等。在线路的布置上也不一而足,同时还需要借助开关进行分割。不过,对于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而言,高阶失效事件一般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它的辐射式乃至弱环网的特性,使得配电原件出现损坏的概率大大减小,同时断电的时间也变得极低。 2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方法 2.1网络等值法 2.1.1网络等值法的实现 配电网中一般都有着很多的馈线,其又可以再分为主馈线和分支馈线。后者的分支还可以继续延伸,分支馈线内有各种原件和相关联的负荷支路,借助配电网的这个特点,就很容易对配电网进行层次划分了。馈线及其含有的部件可以构成一个级,然后它的分支就可以划分在下一级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分支馈线需要列在同一层。所谓的区域网络,就是将馈线作为基础的各个区域的集成,在这里面的原件及负荷点具有相似的性能指标,比如同样的断电时间和可靠性指标,如此一来,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网络节点数和负荷点数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进而也能够保证评估时的计算量。 2.1.2网络等值法的缺点 再繁杂的配电网都能够借助馈线分层来简化,但是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对于各个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等效,节点需要不断地合并分解,在结果上就是将呈现一个连续的系统,同时还有负荷的可靠性,但是并不是单个的负荷可靠性指标,要得到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这又是一个庞大的计算量。 2.2分块计算 2.2.1分块计算的实现 把系统列为很多块,其间含有多个元素,故障节点能够在块的基础上进行检索,运用的手段为故障扩散法,由此就能够得出负荷点,乃至于馈线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也就有了。块是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存储方式上使用的是稀疏技术,如此一来就不用对元素逐一列举了,在时间上就有了很大的余量,进而也就减少了对系统的评估时间。分块算法自身的劣势也很大,当面对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的网络时,分块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这在实际环境下并不具有可行性。 2.2.2分块计算的缺点 运用稀疏技术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对元素的列举时间,但是在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时,时间也会比较长,这样一来优势就会丧失。 2.3失负荷分析 2.3.1失负荷分析的实现 失负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失负荷,还有一种就是部分失负荷。如果故障点位于供电的最小割集中,负荷供电就会彻底瘫痪,转换为全部失负荷。但是当其出现在有容量约束的电力原件时,其他原件负载就会变大,进而变成部分负荷被割离,就是部分失负荷。实际情况下,配电网中多含有环状网和有容量约束的原件,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必须要注意部分失负荷对其的影响。在辐射型配电网中,如果具有能够进行负荷转移的联络开关,那么容量约束的作用就要重点关注了。笔者建议运用树状网二次潮流估计法来进行失负荷解析,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简化计算。 2.3.2失负荷分析的缺点 使用此种方法来解析失负荷时,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但是其花费在对故障潮流计算上的时间就已经很多了。 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至于为何要进行配电网评估方法的研究,为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加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就目前来看,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极有必要,其不但能够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大规模停电事件的出现,处理大量DG 接入的难题。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就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配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缩短非故障段的断电时长,但是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的达成,比如智能剖析和决策能力等,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 在当前这个时期,不管是何种针对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手段,都必须要对单个负荷点或失效事件展开一次全面的网络拓扑搜索,在特性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同时花费时间也极长,这样一来其在实用性上也有一定的阻碍。有鉴于此,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其他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展开剖析,当前的探究依旧处在前期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当前行业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目前,关于可靠性分析方面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3种产品:英国的ISOGRAPH、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总体上来说,这些可靠性软件都是基于相同的标准,因此它们的基本功能也都十分类似,那么如何才能分辨出它们之间谁优谁劣呢?根据可靠性软件的特点和我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主要从软件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工程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现从这几个方面对上述软件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稳定性 要衡量一个可靠性软件的好坏,首先是要看该软件的运行是否稳定。对一个可靠性软件来说,产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一个没有经过充分测试、自身的兼容性不好、软件BUG很多、经常死机的软件,用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当然,评价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最好的证明就是该产品的用户量和发展历史。 ISOGRAPH可靠性分析软件已将近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球已有7000多个用户,遍布航空、航天、铁路、电子、国防、能源、通讯、石油化工、汽车等众多行业以及多所大学,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都已经过了isograph的工程师和广大用户的充分测试,因而其产品的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软件相对来说,其用户量比较少,而且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的发布时间都比isograph软件的相应模块晚得多,特别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模块。 例如,isograph的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模块FaultTree+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它的发展历史已经有15年了。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也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些模块目前已经拥有一个十分广泛的用户群,它们已经被Isograph的工程师和大量的客户广泛的测试过,产品的稳定性值得用户信赖。而Relex的故障树和事件树相对比较新,它大约在2000年被发布,而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2002年才刚刚发布,这些模块还没有经过大量用户的实际使用测试,其功能的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广五所的CARMES软件的相应模块的发布时间就更晚了,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其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并没有经过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易用性 对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产品来说,其界面是否友好,使用是否方便也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工程师能否在短时间内熟悉该软件并马上投入实际工作使用,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一个学习十分困难、使用很不方便的软件,即使其功能十分强大,用户也不愿使用。 ISOGRAPH软件可以独立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 95/98/Me/2000/NT/XP平台及其网络环境,软件采用大家非常熟悉的Microsoft产品的特点,界面友好,十分容易学习和使用。该软件提供了多种编辑工具和图形交互工具,便于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随时察看数据和进行分析。你可以使用剪切、复制、粘贴等工具,或者直接用鼠标“托放”来快速的创建各种分析项目,你还可以将标准数据库文件,如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Excel电子表格以及各种格式的文本文件作为输入直接导入到isograph软件中,使项目的建立变得非常简单。另外,Isograph 各软件工具都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图形、图表和报告生成器,可以用来生成符合专业设计要求的报告、图形和表格,并可直接应用到设计分析报告结果中。 ISOGRAPH软件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将各软件工具的功能、设计分析信息、分析流程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其全部的分析模块可以在同一个集成界面下运行,这既可以保证用户分析项目的完整性,还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共享所有的信息,不同模块间的数据可以实时链接,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你可以在预计模块和FMECA模块之间建立数据链接,当你修改预计模块中的数据时,FMECA模块中对应的数据会自动修改,这既可以节省

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可靠性及其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6205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701主题项目资助(2006AA701116) 作者简介:韩卫占(19632),男,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E 2mail :hwzhwz6409@https://www.doczj.com/doc/323418183.html,. 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可靠性及其评价研究 韩卫占,张思东,孙 玉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是典型的软件硬件结合的综合复杂系统,其可靠性对通信网起着至关 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 把系统分解成分系统、中心、软/硬件系统和软/硬件模块等层次,根据失效判据分析情况建立相应串联、 权联或n 中取k 表决冗余等可靠性模型.利用模块分析法得出软件系统可靠性并与硬件系统可靠性相综 合得出中心的可靠性,自下而上,最终得到全系统软硬件综合可靠性.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综合分析与评 价流程,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可靠性分析和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可靠性;模块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00(2008)0120133207 R esearch 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munication net 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H A N W ei 2z han ,Z H A N G S i 2don g ,S U N Yu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Beijing Jiaotong Univ.,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typically a complicated integrated system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A new approach to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proposed.The whol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ome layers such as subsystems ,centers , software/hardware system and modules.The corresponding reliability models like series ,parallel 2in 2 weight ,“n from k ”vote and redundant model ,etc.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alure criteria.The reliability of the software system can be obtained by the modul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reliability of a center can be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 reliabilities.From bottom to top ,the integrated realiability of the whole system can be found in the end.We also give the processing of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The efficiency of our approach is validated through a real example simulation. K ey Words :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reliability ;module analysis method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是通信网的主要支撑系统之一,在通信网可靠性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工程设计中,网络管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由于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是典型的软件硬件综合的复杂系统,因此对其可靠性的研究应综合考虑软件和硬件可靠性的情况[1]. 早期的可靠性研究大多是针对单个设备硬件进行的,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2].目前在通信网可靠性研究方面,大都是将通信网抽象为一个由节点和链路组成的传递各种信息的流图,利用数学模型,从不同角度出发,建立或选择不同的测度指标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3,4].但这些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开展,极少考虑通信网设备的细节及软件可靠性.在软件可靠性研究方面,随着计算机软件功能的逐步扩大以 2008年2月 第35卷 第1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U R NAL O F XI D IAN U N IV E R S I T Y Feb.2008 Vol.35 No.1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 摘要:凭借运行方式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被接入到配电网中,这在对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同时,也将改变原有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由于用户可以同时从传统电源和分布式电源两方面获取电能,配电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过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需要考虑系统的孤岛运行。此外,风机、光伏等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性以及储能装置运行特性的影响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使用一种分布式电源低渗透率情形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准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与用户相关的配电类可靠性指标,指标分别为EENS,SAIDI,和SAIFI。应用馈线区的概念,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过程,对系统中的孤岛进了分类,并采用启发式的负荷削减方法维持孤岛内的电力平衡。在上级电源容量充足的前提下,该方法对系统中非电源元件的状态进行序贯抽样,而对风机、光伏、蓄电池组等分布式电源的状态进行非序贯抽样,可以在确保一定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模拟速度。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分布式电源,馈线区,准序贯蒙特卡洛模拟

1、分布式发电发展概况 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分布式发电近年来备受关注,分布式发电技术也日趋成熟,其发展正使得现代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尽管到目前为止,分布式发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通常认为,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几十兆瓦之间的小型化、模块化、分散化、布置在用户附近为用户供电的小型发电系统。它既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又可以接入配电系统,与公共电网一同为用户提供电能。按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或Distributed Generator,DG)是否可再生,分布式发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发电形式;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内燃机、热电联产、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形式。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往往还包括储能装置。 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包括: 1)经济性:由于分布式发电位于用户侧,靠近负荷中心,因此大大减少了输配电网络的建设成本和损耗;同时,分布式发电规划和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投资的风险较小。 2)环保性:分布式发电可广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3)灵活性:分布式发电系统多采用性能先进的中小型模块化设备,开停机快速,维修管理方便,调节灵活,且各电源相对独立,可满足削峰填谷、对重要用户供电等不同的需求。 4)安全性:分布式发电形式多样,能够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的扩大;同时,分布式发电位置分散,不易受意外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抵御大规模停电的潜力。 上述分布式发电的独特优势是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所不具备的,这成为了其蓬勃发展的动力。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分布式发电发展战略。例如,在2001年,美国的DG容量就占到了当年总发电容量的6%,而其于同年制定完成的DG互联标准IEEE P1574,则规划在10-15年后DG容量将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20%;欧盟也于2001年制定了旨在统一协调欧洲各国分布式电源的“Integration”计划,预计在2030年DG容量达到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0%左右;我国对DG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计划在2020年DG容量达到总装机容量的8%。 但是,在伴随着诸多好处的同时,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给电力系统,特别是配电系统的规划、分析、运行、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布式电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一些电源的出力将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些电源不能独立地向负荷供电,且不可调度。而对于配电系统而言,当DG规模化接入配电系统后,配电系统由原来单一的分配电能的角色转化为集电能收集、电能传输、电能存储和电能分配于一体的“电力交换系统”(Power Exchange System)或“主动配电网络”(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配电网的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辐射状的、潮流单向流动的被动系统,给电压调节、保护协调和能量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当配电系统中DG的容量达到较高的比例,即高渗透率时,要实现配电网的功率平衡和安全运行,并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困难。

产品可靠性

产品可靠性 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可通过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间隔等来评价产品的可靠性。 目录 1简介2要素3定义4测试5重要性6主要特征7意义8实施9其他信息10集成电路的可靠性10.1可靠性设计10.2可靠性测试 1简介 根据国家标准GB-6583的规定,环境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产品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不断经受自身及外界气候环境及机械环境的影响,而仍需要能够正常工作,这就需要用试验设备对其进行验证,这个验证基本分为研发试验、试产试验、量产抽检三个部分。 一般所说的“可靠性”指的是“可信赖的”或“可信任的”。我们说一个人是可靠的,就是说这个人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人,而一个不可靠的人是一个不一定能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是否能做到要取决于这个人的意志、才能和机会。同样,一台仪器设备,当人们要求它工作时,它就能工作,则说它是可靠的;而当人们要求它工作时,它有时工作,有时不工作,则称它是不可靠的。 对产品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产品,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这正是所有消费者需要得到的);从专业术语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越高,产品可以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简单的说,狭义的“可靠性”是产品在使用期间没有发生故障的性质。例如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的时间内没有发生故障,就认为是可靠的;再如某些一旦发生故障就不能再次使用的产品,日光灯管就是这类型的产品,一般损坏了只能更换新的。 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而这种满意程度或信赖程度是从主观上来判定的。为了对产品可靠性做出具体和定量的判断,可将产品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元器件(产品)、设备或者系统稳定完成功能的程度或性质。例如,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当某个零件发生了故障,经过修理后仍然能够继续驾驶。 产品实际使用的可靠性叫做工作可靠性。工作可靠性又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产品设计制造者必须确立的可靠性,即按照可靠性规划,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选用,经过设计、制造、试验,直到产品出产的各个阶段所确立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是指已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运输、储存、安装、使用、维修等因素影响的可靠性。 2要素 可靠性包含了耐久性、可维修性、设计可靠性三大要素。 耐久性:产品使用无故障性或使用寿命长就是耐久性。例如,当空间探测卫星发射后,人们希望它能无故障的长时间工作,否则,它的存在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产品不可能100%的不会发生故障。 可维修性:当产品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快很容易的通过维护或维修排除故障,就是可维修性。像自行车、电脑等都是容易维修的,而且维修成本也不高,很快的能够排除故障,这些都是事后维护或者维修。而像飞机、汽车都是价格很高而且非常注重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这一般通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来大大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这是预防维修。产品的可维修性与产品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即与设计可靠性有关。

#生产设备控制系统数据可靠性风险评估应用案例 FMEA实例分析

生产设备控制系统数据可靠性风险评估应用案例 FMEA实例分析 一、概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品数据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美国FDA、WHO、EMA、MHRA、PIC/S也相继出台了数据完整性的一系列指南或规范。近年来,数据可靠性已经成为了行业及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而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只关注了QC实验室的数据可靠性,而忽视了生产设备系统的数 据可靠性。因此,本规程介绍了生产设备系统的数据可靠性风险评估方法,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数据可靠性。 二、实施计划 1. 概述及目的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用于生产药品和活性物质(原料药)的设备上所嵌入的 控制系统的管理,制定必要的风险评估方针和指南,以确保这些控制系统及其GMP相关数据符合现行的数据可靠性要求。 2.风险评估范围 此文件范围包括的工艺设备和设施是供应商所提供的标准组件,部件或功能不是根据公司特别设计。因此,工艺设备和设施设计的评估不包括在此文件的范围内。此文件的范围包括对运行相关风险的评估。 本文件评估范围包括实验室从样品取样、收样、检测、审核、留样、持续稳定性考察、开具COA和放行至退样及处理的所有相关环节和操作,以及相 关文件和记录。本文件也将评估实验室所运行的其他程序,包括变更控制、偏差等。 3.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具体见第一章) 4.质量风险管理项目组成员及职责: 4.1管理员: 根据设备系统相关的SOP制定的职责和安全要求及原则配置设备系统。 设定系统的日常备份。 4.2操作员: 遵守通用的或设备特定的合规性程序,在实践中应用本规程中建立的措施。 4.3主管或经理 遵守通用的或设备特定的合规性程序,在实践中应用本规程中建立的措施。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浅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刘旭军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配电系统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出发,探讨了当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1 常见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配电系统是用户与电力系统联系最重要的基础,它对整个用户的用电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用户侧和系统侧两个方面。 1.1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是对用户侧可靠性进行评估的基本指标,它是配电系统故障对某一区域产生影响大小的重要反应,同时也是下一级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通常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有:用户侧故障率、用户侧故障导致的平均停电时间、用户侧年平均停电时间等。 1.2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是评价配电系统向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以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更加注重从全局的角度对配电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系统侧可靠性指标一般包括:电力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等等。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及改进 一般在实际的应用中,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较为复杂,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如果直接利用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公式进行计算将会非常复杂。近几年,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相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操作方便和方法和改进技术,这些方式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当前较为常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故障式后果分析法、最小路法、网络等值法等等。 2.1 故障式后果分析法 这种评估方法又被称之为FMEA,它是用来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故障判别准则来将配电系统的状态分为故障状态和正常状态两种,并对配电系统中所有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所有故障类型的列表,然后利用计算的方式获得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指标。一般这种方法只能在由主线和馈线组成的辐射式简单配电系统中进行应用,在一些多故障模式的复杂分支系统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线路的传输容量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相关评估指标会与真实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评估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随着现实中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通过对故障后的潮流和电压约束的考虑,总结出了一种结合最小割集法的FMEA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些大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进行应用。后来一些研究人员有总结出了应用于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馈线分区思想,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馈线分区,然后建立起一个网络模型,这一网络模型主要由区域节点和开关弧组成,然后利用前面所说的FMEA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