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技术与设计2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春捂秋冻”的现象说明了系统的()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2.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A、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B、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C、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

D、以上都有

3.科学已证明,人的两只眼睛的整体视力不是单只眼睛视力的两倍,而是六倍。这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B.系统的整体功能小于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C.系统的整体功能与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无关

D.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4.系统分析的目的是:()

A、为了减少实验的失败

B、为了减少系统内子系统的要素

C、为了减少设计决策的风险

D、为了减少设计过程的不确定因素。

5、系统优化的意义()

A.获取系统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

B.改善系统的环境 C.调整系统的结构

D.改变系统的特征

6.以功能角度可以将自行车分为传动、行走、控制、支承等子

系统,下列要素中属于传动子系统的是

A.车架

B.车把

C.链条

D.鞍座

7.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下列实例中不能

..体现环境适应性的是()A.全自动洗衣机通过程序实现洗涤过程的自动化

B.笔记本电脑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强度来自动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C.自行车设置了可以根据路况和气候的变速器改变自行车的轮齿比

D.人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角度

8.某自动调光系统,可以根据室内亮度变化进行自动调光,保证室内有一定的亮度。以下

对该系统的分析中,不能

..体现环境适应性的是

A.能根据室内亮度变化自动调光 B.在零下20℃低温下也能正常工作 C.能耐600C的高温 D.在潮湿的环境中不会失效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它主要反映了系统中的什么特性:

A.层次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目的性

10、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圆轴上的“阳光谷”,该建筑的内部采用钢结构,若其中一根构件出现问题,会引起其他构件受力发生变化,从系统特性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系统的

A、相关性

B、动态性

C、环境适应性

D、目的性

1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现象说明了系统的 ( )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12、现代医学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攻克了许多难题,他采用系统中的原则是()

A、整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传统性原则

13、如果一辆自行车断了一根钢丝,或少了一个车铃,还是可以勉强使用,然而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却能因为隔热材料的小小差错,在天空中灰飞烟灭。这说明了系统的()问题。

A、整体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

D、目的性

14、修建隔音墙需要考虑的技术要点是()

A、噪音的严重程度

B、招收工人,及早建成

C、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考虑,要做到投入最小,效果最好

D、建立隔音墙防噪音的数学模型及墙体参数关系条件,求其数学解

15、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

16、下列不能体现系统思想的成语是()

A 顾此失彼

B 管中窥豹

C 无中生有

D 见异思迁

17、“泰坦尼克”号游轮,在当时的游轮中各项技术性能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为什么触冰后会沉没?请从系统的角度理解,他主要反映了系统对()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18、“丢卒保车”、“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它们说明了系统基本特性中的 ( )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动态性

D、目的性

19、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等材料散放在一起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 )

A、目的性

B、动态性

C、整体性

D、适应性

20、在大自然中鹿、兔奔跑速度快,能逃避猛兽追捕;刺猬身上长尖刺.使猛兽无从下口;黄鼬遇敌时突放臭气.扰乱猛兽神志,影响其情绪,在其迟疑间跑掉。这是生态系统基本特性中的( )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动态性

D、环境适应性

21.在夏天,家里的电冰箱比冬天启动频繁,制冷系统的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这是因为系统具有: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目的性

22、台式计算机的CPU上安装的小风扇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

23、我们使用计算机离不开Windows操作系统,它属于()

A、自然系统

B、人造系统

C、实体系统

D、抽象系统

24、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系统的是()

A、塑料大棚

B、一片森林

C、智能大楼

D、一架飞机

25、下面关于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B、系统的目的性是指每个系统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C、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D、在一个系统中,有时各子系统之间往往是互不相干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26、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一幢在建13层楼房

整体倒覆(如图所示),调查组专家应用科学方法

对水泥和钢筋等关键材料作了定量分析。这体现

了系统分析的

A.整体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相关性原则

27、在下列关于系统相关性的理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一个系统往往存在多个目标,这些目标还常常不一致,需要进行协调

B、系统通常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C、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不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和整体任务的完成。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28、水(H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但当你口喝需要喝水时,分别吸入氢气和氧气并不能为你解渴,这说明()。

A、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构成系统

B、各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整体

C、系统整体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没有的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29.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下列实例中不能

..体现环境适应性的是()A.全自动洗衣机通过程序实现洗涤过程的自动化

B.笔记本电脑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强度来自动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C.自行车设置了可以根据路况和气候的变速器改变自行车的轮齿比

D.人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角度

30.自行车的零件只有组装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这说明自行车系统具有()

A.目的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环境适应性

31.时钟结构中任何一个齿轮的损坏都会影响时钟的正常功能,这说明时钟系统的()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32、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雪灾,由于高压输电线和铁塔上积了大量冰挂,部分强度不好的铁塔被压垮,从而导致大批铁塔相继倒塌,造成大面积停电。从系统的角度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部分铁塔的倒塌影响了输电系统的整体功能

B.该输电系统的相关性是造成这种损失的原因之一

C.该输电系统的目的性不明确

D.该输电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不好

33.合金钢材料中,碳含量的高低影响着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从而影响钢的耐磨性。碳含量高,则硬度高、韧性差;碳的含量低、则硬度低、耐磨性差。这反应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

A、相关性

B、环境适应性

C、动态性

D、整体性

34.生产施工前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要测试木材的某种强度,如下图2所示装置,测试前先准备两个木纹方向不同的木块A、B,关于这个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A、图

B、图

C、图1中A、B是两种木材的木料,该测试是材料的抗剪强度比较测试

D、图1中A、B是同种木材的木料,该测试是材料的抗剪强度比较测试

35.黑色系统是指()

A全部有黑色的材料组成的结构系统 B 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

C 在夜晚产生制作出的系统

D 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

36、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视频转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如果一个小程序的错误将会影响相关程序的正常运行,这主要体现了系统的什么特征:()

A.环境适应性B.动态性 C.相关性 D.目的性

37、2003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飞船和运载火箭共有几百万个零部位,这些零部件本身都很一般,但是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性能优异的航天飞船,从而体现了系统的()。

A、动态性

B、目的性

C、整体性

D、相关性

38、某些支撑阳台的梁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阳台的()

A.美观

B.强度

C.安装

D.稳定性

39.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

40.丁谓修复皇宫,把烧砖、运输建筑材料和处理废墟三项繁重的工程任务看成一个整体中的相关部分,加以协调处理,从而找到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案,节省了大量劳力、费用和时间,一举三得。丁谓实际上是运用了:()

A、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B、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C、收集资料的方法;

D、调查研究的方法。

41.系统分析有以下几步:(1)分析计算,评价比较;(2)检验核实,作出决策;(3)明确问题,设立目标;(4)收集资料,制定方案。系统分析一般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1)(2)(3)(4) B.(3)(4)(1)(2)

C.(3)(4)(2)(1) D.(2)(1)(3)(4)如图

所示为脚踩式垃圾桶结构原理图,通过踏板,带动中

间的连杆,推动桶盖开启。请回答42—43题。

42.如果脚踩式垃圾桶系统出现脚踩踏板而无法把桶

盖打开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最不可能

...的原因是

A.踏杆弯曲 B.塑料内桶漏水

C.连杆断裂 D.踏杆被异物卡住

43.如果对该脚踩式垃圾桶进行系统优化,下列四种

优化方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踏杆与连杆的连接处添加润滑油 B.适当增加踏杆截面积铰连接

C.适当增加连杆截面积

D.把连杆换成绳索(连杆有支撑作用)

4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飞入太空,“嫦娥一号”和运载火箭共有几百万个零部件,把这些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性能优异的航天器。这主要体现了系统的

A.动态性 B.目的性 C.整体性 D.相关性

“一卡通系统”是指用户只要使用同一张非接触感应卡或使用手机中特制的SIM卡,就能实现多种不同的管理功能,真正做到一卡多用。根据要求完成35-36题。

45.该系统的最大的目的是

A.不同部门,统一管理 B.减少刷卡次数

C.各子系统独立工作 D.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

46.下列关于一卡通系统的说法中,不是很合理的是

A.信息处理中心是该系统的子系统

B.发卡子系统、考勤子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C.各子系统在系统运行时的作用相同

D.把该系统接入其他系统中,该系统又成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47.现代建筑系统在设计、施工中采取了许多优化措施,下列优化措施中,不属于

...以节能为目标的是

A.安装LED节能灯具

B.安装自然通风管道

C.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D.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48、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大桥建成后,使舟山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大桥设计要求最大能抗17级超强台风,最大通航等级为5万吨级,使用年限为100年。在大桥施工时为了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需要对工程进行优化。下列属于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

A.抗台风等级

B.最大通航等级

C.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D.使用年限

49.如图所示是一个咖啡磨。陈晓丽同学在使用中发现摇动手柄时常常打

滑。为修理该咖啡磨,她进行了以下工作,其中明确进行系统分析的是

A.给咖啡磨加润滑油

B.拧下螺帽,更换手柄

C.打开外壳,更换齿轮

D.根据咖啡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联系来研究打滑的原因

50、一种高档轿车的底盘能根据道路的情况自动升降,当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时,能够降到最低,以降低重心,提高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当行驶到路况较差的路面时,底盘能自动升高,以保证汽车底盘不与路面碰撞。这种特性表明该轿车具有良好的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

51、小强经常看到刚修好的道路又被挖开,埋设各种管道,影响交

通,针对上述问题,小强提出了以下措施,其中不合理

...的是:

A、进行地下管道的系统设计

B、组织统一施工

C、设置集中安装各种管道的地下通道

D、把管道埋得浅一点,以方便维修

52.台灯是一个系统.它由灯泡、支撑架、灯罩、开关、底座等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灯泡不能被称为系统的( )

A.环节B.子系统C.部分D.要素

53.尽管杭州的道路建设年年有大的投入,但是,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杭州的道路反而变得越来越拥挤了。市政府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后,决定建设地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地铁就能对交通系统实现优化

B.因为地铁速度快。才实现对交通系统的优化

C.因为地铁在地下运行,才实现对交通系统的优化

D.必须与其他交通工具及基础设施配套,才能实现优化

54.每个系统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而每个要素之问都有相关性。下列对系统相关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各要素在系统的地位平等B.各要素在系统的作系统的作用相同C.各要素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相似D.各要素对系统的作用不同,但相互影响

55.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这个系统属于( )

A.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B.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C.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D.人造系统和实体系统

56.系统论的创立者是( )

A.美国科学家维纳B.美国数学家申农

C.美籍生物学家贝塔朗菲D.美籍数学家冯-诺依曼

57.下列成语其含义与整体性无关的是( )

A.盲人摸象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头痛医脚,脚痛医头D.见风使舵

58.认为“系统要素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观点违反了系统的( ) A.整体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功能性原则59.水分子也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而水分子的性质与H、O的性质不同。这说明( ) A.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B.要素的性质影响系统整体

C.整体的性质不是要素所具备的D.要素的性质可以分析出整体的性质60.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与系统外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适应系统的变化B.环境决定系统的变化

C.系统决定环境的变化D.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

61.计算机鼠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下列叙述中,不作为鼠标构成系统的条件的是( ) A.内部由电路及光电感应传感器等要素构成B.有具体鼠标的功能

C.鼠标内部的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D.鼠标的外形设计符合人机关系62.进行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目的是( )

A.了解系统结构B.明白系统的原理

C.熟悉系统的运行过程D.寻求最佳决策

63.一般来说,进行系统分析的初始环节是( )

A.收集资料,制订方案B.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C.明确问题,设立目标D.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64.某包装公司为某一个产品设计纸箱,在决定纸箱的大小、厚度、材质时.需研究各个方面的因素:产品的自重与外形特征,产品的湿度及抗压性要求,产品的存放、搬运要求.集装箱空间的适配,产品的制造特点,成本及国家的一些技术规范,等等。如果我们把设计纸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这个研究过程称为( )

A.系统的认识B.系统的优化C.系统的分析D.系统的设计65.下列针对汽车发动机起动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起动系统具有系统的所有特性B.整体性是起动系统的重要特性

C.组成起动系统的各部分是相关的D.起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就是动态性66.时钟由于运行时间久,内部齿轮磨损,动力不足,就会产生报时的偏差。这说明系统是()

A.动态的B.综合的C.适应环境D.稳定的

67.时钟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齿轮的损坏都会影响时钟的正常功能,这说明( )

A.要素决定系统B.要素发生变化.影响整体功能

C.系统是各要素之和D.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68.某公司为了节约能源,计划设计一个在冬天能够供热而在夏天能降温的地热泵技术系统,如图。该系统主要由地热泵、地下管道、冷热输出器及控制器组成。该公司在设计中不需要首先考虑的是( )

A.查阅国外地热泵技术系统的相关资料

B.实现热泵技术的可行性

C.系统的科学性

D.系统装置进行技术试验

69.新研制的汽车下线后,必须用检测系统进行完整的检测。该检测系统是指( ) A.管理部B.技术部门C.检测设备D.检测流程

70.“二战”期间,美军的运输船要通过日军控制的海域,有被日本空军击沉的危险。如果在运输船上时装高射炮,可以使日军的飞机不敢低空飞行,从而有效降低被击沉的可能性,但由于加装高炮后会使每艘船的运输量减少,客观上运输船通过该海域的频次不得不增多,这义将增加被击沉的可能性。这个事例可以说明,系统优化的实现需要( )

A.减少约束条件B.降低目标函数C.降低影响因素D.综合各种因素

二、分析题.

1.家用电饭锅由锅体子系统和加热子系统组成(如图所

示),锅体子系统的要素包括外壳、内锅、蒸架和锅盖,

加热子系统的要素包括电源、开关、发热盘、温控电路。

(1)请将上述系统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在方框中

“▲”处填写相应的要素。第24题图

(2)电饭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温控电路元件老化、内锅锅底变形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系统的▲(在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中选择一个填在“▲”

处)。

(3)为了防止因为加热子系统发生故障引起温度过高而烧坏的电饭锅、应在电路中串接▲(在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中选择一个填在“▲”处)。

三、自拟题(要求联系实际,不少于260字)

1.反思与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针对系统与设计

.....主题的学习、探究或实践环

节中,自己最满意的内容、最关注的问题或最主要的收获自拟一个题目,说明自已的体会、感受、认识、主张或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10: DDDCAC CABBA

11-20: ACCCC CABCD

21-30: CDBBD CCBAC

31-40: BADAB CCBCA

41-50: BBDCA ADCDC

51-60 DADDD CDACD

60-70: DDCCD ABDCD

二、1、(1)加热子系统开关发热盘温控电路

(2)动态性

(3)过热保护元件

三、略(没有统一的答案)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 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 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 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 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 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 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 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学的准备、 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十章

第十章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目标 ●能够说出对教师开发的材料、教师选择的材料和教师呈现的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有哪几个阶段组成 ●能够说出几种形成性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 ●能够为一组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的教学制定合适的形成性评价计划,设计评估量表 ●能够按照对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型教学所制定的形成性评价计划搜集数据 背景 在30年前开发教学材料的情景是这样的:将你的初稿,也许是修改后的初稿,直接当作成品,发给目标人群。结果,由于初稿的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被指责为不会教,学习者被批评说不好好学,而实际上是教学材料不能够很好地支持他们的教与学。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大型课程开发项目的出现,这种未经测试的教材所引起的问题更加突出。在那个时代,“评价”这个概念被定义为新产品和已有产品的有效性比较。在进行这类研究的时候,研究者们经常发现使用新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成绩相对较低。在对这种情况研究之后,克罗班彻和斯克瑞温认为必须拓展“评价”的概念。他们建议开发者实施后来被称之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活动——即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搜集用于改善教学效度的数据和信息。

有研究表明每年美国卖出的数千种教学产品都没有经过学习者评价,在分发前也没有做过修正。还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只找一个学习者来试用,根据其使用情况修改教学材料,也会明显改善教学材料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模型的这个阶段强调有必要从目标学习者那里收集与教学材料的使用及教学效度相关的数据,用这些信息使教学材料更加有效。 你应该注意到教学设计模型中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各个步骤都以理论、研究以及常识为基础。在此刻,你要作为评价人员收集你所开发的教学材料的有效性数据,按照教学设计模型,你应该已经完成了教学材料的开发,并寄希望于它能够帮助那些原先不能完成学期目标的学习者取得重大成就。你现在正处于要验证这一假设的关键时刻。 形成性评价起初是用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过程,在教学材料的第一稿开发出来后进行。但是,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发现,应该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各阶段都进行,以防止大量的问题直到教学材料初稿完成后才被发现。 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讲到教学情境分析的时候,曾经建议使用教学分析的结果向从目标学习者中挑选出来的一些学习者解释你将要教他们什么;在你选择好教学策略之后,我们也建议你用类似的方法——即用你选定的方法来教一些学习者,力求在使用它指导教学开发之前发现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视为形成性评价,因为你在从学习者那里收集信息,在进入设计过程的下一步之前修改教材。现在你要做类似的事情,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对待你所开发的教学。 这一章和下一章的内容划分相当随意,我们一般都认为形成性评价和对教学材料的修改是同一步骤。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强调在教学材料修正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全过程进行再度审视的重要性,我们特意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材料的修正过程中分离出来单独说明。 在这一章,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新开发出来的教学材料、选择并修改的材料、教师传递的教学,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结合体进行形成性评价。我们还将说明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以确保教学无论是采用哪种呈现模式,都能够被恰当地实现和管理。 概念 这一章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当教学的最终版本一经完成,就要由其他的评价人员来采集数据并确定其有效性,这后一种评价经常叫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称其为“总结性”是因为这时候教学已经呈现其最终形态,而且此时也适合将它与其他类似形式的教学进行比较了。 形成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对一评价,或称为诊断性评价阶段,在这个最初的阶段中,设计师从单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第二个阶段称为小组评价阶段,一个由8至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的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第三个阶段通常称为实地试验,在实地试验阶段,有多少名学习者并不是特别重要,一般30个就足够了,关键是试验过程要有一个与“真实世界”尽可能接近的教学情境。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和延伸,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建造隔音墙”案例,目的是为了阐述系统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体会分析和优化仅仅靠定性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定量计算才行,以“为江边码头选址”为例,让学生们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 第二部分: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验系统是如何优化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局限在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不能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优化系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5、运用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性步骤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 ★复习巩固::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与设计-习题知识交流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的含义(从应用的角度理解):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子系统的概念:是相对于大系统而言的。它是大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组成部分;系统根据一定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二、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由自然物自然形成的系统,称自然系统(人体系统);由人工建造、加工而构成的系统,称为人造(工)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而成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体为元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实体系统或硬件系统(机器中的传动系统、棚室中的采暖系统);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为元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抽象系统或概念系统(如各种软件系统)。 3.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按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类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系统的结构和状态,不随时间的推移延续而变化的系统,称为静态系统。如棚室环境系统等。根据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决定了这类系统的结构和状态具有产生、变化与发展、消亡过程的,称为动态系统。如城市系统、生态系统。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要与环境相互发生联系、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绝大多数的系统,都属于开放系统。如人体系统是开放系统,它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氧气和水,又要向外排除废物。不与环境发生联系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如停建或缓建的工程,可以看作是暂时的封闭系统。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在一定初始条件下,各反应物在容器中经反应达到一个平衡态,是封闭系统。绝对的封闭系统是少见的。 5.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 6.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三、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效益。 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目的性。每个系统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4.环境适应性。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练习题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以下不属于系统的是(A)。 A、一张纸 B、全自动洗衣机 C、汽车 D、电冰箱 2、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这个系统属于(B)。 A、自然系统 B、人造系统 C、抽象系统 D、静态系统 3、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系统的是(B)。 A、塑料大棚 B、一片森林 C、智能大楼 D、一架飞机 4、现代计算机有许多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等。这些操作系统属于(B)。 ①自然系统;②人造系统;③实体系统;④抽象系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不能体现系统思想的成语是(C)。 A、顾此失彼 B、管中窥豹 C、无中生有 D、见异思迁 6、前人虽不知系统论,但已经不自觉地应用了系统理论。在以下例子里,未能很好地体现系统思想的是(B)。 A、都江堰水利工程 B、阿斯旺水坝 C、田忌赛马 D、丁谓修复皇宫 7、下列不属于构成电饭锅系统的条件是(D)。 A、电饭锅由锅盖、内锅、锅体和按键等部分组成 B、电饭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电饭锅的功能是各部件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D、电饭锅整体设计安全美观 8、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但当你口渴需要喝水时,分别吸入氢气和氧气并不能为你解渴。

这说明(C)。 A、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构成系统 B、各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整体 C、系统是一个整体,是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9、2008年冬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首次采用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取暖,该系统充分利用当地的海水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较普通空调系统节能减排近30%。这个事例说明了(B)。 A、该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B、该系统的设计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C、该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考虑海水源这个局部要素,对全局可以不考虑 D、只要有充足的海水源,该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 10、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C)。 A、整体性、先进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B、整体性、可靠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C、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D、整体性、开放性、实用性、可靠性、动态性 11、在下列关于系统相关性的理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D) A、一个系统往往存在多个目标,这些目标还常常不一致,需要进行协调。 B、系统通常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C、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D、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不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和整体任务的完成 12、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人运行阶段。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北斗导航系前仅覆盖亚太地区,体现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B、主控站、住人站、监测站和空间卫星相互影响,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C、主控站、住人站、监测站和空间卫星共同构成了导航系统,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 D、系统具有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功能,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13、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等材料散放在一起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C)。 A、目的性 B、动态性 C、整体性 D、适应性 14、“丢卒保车”、“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它主要反映了系统基本特性的(A)。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动态性 D、目的性 15、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环境适应性的是(A)。 A、全自动洗衣机通过程序实现洗涤过程的自动化。 B、笔记本电脑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强度来自动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C、自行车设置了可以根据路况和气候的变速器改变自行车的轮齿比。 D、人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角度。 16、从功能角度可以将自行车分为传动、控制、支撑等子系统。下列要素中属于传动子系统的是( C )。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 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 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 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 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绩效分析 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 (2)需求评估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3)工作分析 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 (4)澄清教学目标 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 (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 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 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 (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 (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 (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分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上) 江苏省扬州中学刘超225009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我打算分2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节课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学生互动参与交流为辅。教学内容为1.1 节信息及其特征以及1.2 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中 1.2.1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和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安排: 1、考试纲要对本章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单元 知识与技能要点 试题类型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A 2.信息的一般特征 A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3.信息技术的概念 A 4.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A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A 上表中题型:A为基本选择题,B为综合分析题,C为操作题 思路说明:附该表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即:哪些知识是要求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作为学生大致了解的。 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怎么考,考什么,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课上避讳不谈考试,要知道,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决不能等同于高二突击的几个月。相反,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从一开始就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学的轻松、学有所获。 知识要求: v 信息的定义是什么?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提示学生注意,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种,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所以,书本上用词很严谨,即:信息的一种定义。 以典型、趣味事例分析信息的一般特征: v 载体依附性 奥赛金牌 我校高三(4)班同学张煜承获得第24届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清华已向其抛出“橄榄枝” 提问学生:你们有免疫听说过这个信息?如果听过,你是从哪些渠道获得的?(如果学生留心,注意观察、回忆的话,至少有以下三种渠道:开学仪式书记讲话、学校橱窗、学校官方网站等)。同时列举该例,也希望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大家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v 价值性 啤酒与尿布 在美国一家沃尔玛超市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超市的真实案例,并一直为商家所津津乐道。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思路说明:之所以仍举该例,是因为这个案例实在是太经典了。据我所知,很多政治老师在讲授经济生活时也会引用该案例。我们信息技术算是做了回“排头兵”了,呵呵,谁让我们是

第一章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教学设计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教学设计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史实资料的分析探究,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通过案例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并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案例进行探究的方式,学生初步学会从技术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设计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过程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技术的观念,但对本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刚刚学习完第一章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对技术一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明了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学生有一定的资料阅读和理解基础,乐于进行团队协作,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初中时期有很大提高,更易于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要着眼于学,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双边交往、互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资料研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提供素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去探究、发现。 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分析资料,让学生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设计、思考等过程,达到课程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本课使用到教师所准备的素材资料,以及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便于查找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一、考点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4)了解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知识点 1、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2、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3、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4、系统优化的意义:获取系统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 5、了解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1)明确问题,明确设立目标 ,(2)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三、例题 1、为什么可以说班级就是一个系统。 答:班级是学校的最小教学单位,学校组织班级的目的是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在一个班级中有很多同学,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同学看作是这个系统的元素;同学与同学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大家作为了班级的一个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关连。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班级就是一个系统。 2、赵明家要进行装潢,决定自己设计家里的用电系统,为了用电安全,便于使用和维护,赵明把用电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下列分解方案中合理的是(浙江省2012年3月高考) A.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插座子系统、安全保护子系统 B.安全保护子系统、照明子系统、二孔插座子系统、三孔插座子系统 C.日光灯子系统、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插座子系统 D.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二孔插座子系统、三孔插座子系统 解析:该题目知识点是简单系统的设计,如果大家对日常生活有所了解,就会发现本题本不难做。在用电系统中如果把插座子系统分解为二孔插座子系统和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Dick&Carey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 现代教育技术 刘张周 读完Dick&Carey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纠正了我对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通过对本模型的学习,我对“系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系统的理解仅仅是知道系统的基本特征(动态性)。本书对系统的解释通俗易懂,即是相关部分的相互作用的集合。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确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在教学系统化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的机制,而且还要有在教学失败时能够及时修改的机制。 迪克凯里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九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上一部分的输出又会成为下一部分的输入。比如,在评价需求确定目的阶段,输入信息是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分析等,输出信息则是所确定的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目的又是教学分析、学习者和环境分析的输入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经过不断修改,最终输出的产品是一个能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广义范畴的教学设计。书中提到,在进行这一系列步骤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的。没有唯一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只有更适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模型。所以在真实情景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该模型进行设计。书中的迪克凯里模型既是基于理论和研究的,也是基于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的。 经过个人分析,书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模型中的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行为目标或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的目标,即学习者能够做什么。编写绩效目标,教学策略开发,修改教学等也反映了行为主义“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后继行为”的观点。 2. 教学目标分析中能力分类依据的是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教学策略设计的步骤也来自于加涅的理论。另外在分析学习者、设计教学材料等方面也体现了认知主义不仅关注学习者外在行为,还重视其内部心理过程的观点。 3. 在教学策略设计、分析入门技能、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等环节也涉及到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中的新技能的学习要建立在入门技能的基础上。另外,要创设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问题情境,对教学进行评价、修改教学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反馈精神。

系统的优化教案

3.2.2 系统的优化 授课教师: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杨丽丽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并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对当前的系统提出优化的方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模仿非常6+1节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课前制作了计分牌,用来累分。 2.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完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用合作精神 3.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通过“小闹钟”案例、“鸟巢”和刘翔训练方案的优化调整案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系统优化

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一个案例“风力发电”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第二案例“利润问题”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第三案例“货物派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提供学生一个探究任务,优化一所小学门前的交通问题,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进一步得到实践和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知 师:作为一个系统,通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迅速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车位不够停放等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要对交通系统进行改善、优化,我们进行优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看几个实例是,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案例:小闹钟 师:大家猜猜看,悬挂上面的这个白色的物体是什么? 学:灯、闹钟…… 师:是闹钟,当到了我们设定的时间响了以后,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学:关掉闹钟,再睡一会 师:等你醒来的时候,时间往往超了很多,这种情况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师:大家遇到个问题时,我们班同学有没有想到去改进闹钟的设计?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个闹钟就解决这个问题,它叫拼图闹钟,当闹铃响后,你要把它底部的图拼好,它的铃声才能停止。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相比较,在哪方面进行了改进? 生:性能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价格上会不会有提高很多? 生:不会,因为拼图的材料成本很低。 案例:鸟巢的优化调整 师:我们再来看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鸟巢”采用是什么结构? 生:框架结构 师: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生:钢 师:它采用是大跨度重型钢结构体系,它在设计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优化调整,其中有一项调整是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优化后方案,减少用钢量1.2万吨,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师:鸟巢去盖后,在哪方面得到改善? 生:成本降低 师:虽然去掉了盖子,但鸟巢的外观、设计理念都不会改

系统布置设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系,两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包括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因此要将作业单位问的相互 关系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相互关系.然后由各作业单位问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 (4)初步方案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和传统的SLP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由上一步的部门综合关系图生成线型图,再将面积的约束及各种实际限制条件加入.采用试错法生成空间关系图,即生成初步布置方案X、Y、Z….. (5)方案评估和选择阶段 对上一步形成的数个方案,应用系统工程学,技术经济学.或者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因素,对各方案进行的综合评价和方案评估.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可选方 案进行详细设计。   (6)详细布置设计阶段 对各作业区内部所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器具、作业场所、车间通道等进行详细布置和安排。在此阶段建议重复使用综合关系法,因为从考虑问题、布置思路和处理方法等角度来看.各作业区内部的详细布置设计和各作业单位布置设计的方法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工作的深度、设计的范围和细致程度不同,详细设计阶段考虑的问题更细致些.布置的内容更具体些。 (7)动线分析 在此之前均是空间的合理布置设计.故在对一到两个可选方案进行详细布置设计后,有必要对现代企业的物流动线和人行动线进行分析,即物料搬运系统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调整、反馈修正.使其物流动线和人行动线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流畅性,并使搬运方法和搬运手段合理化.以提高现代企业的运转效率。在这里可以运用系统搬运分析方法SHA(Systenatic HandlingAnalysis)进行动线分析。一般来说, 选择车间内部流动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间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常常由于外部运输条件或 万方数据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

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 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

网上教学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 1 功能模块图 1.1 系统模块设计概述 模块化设计不仅是将一个系统划分成一些小的部件所构成的系统即可,同时要满足模块化组合原则、模块化可解性原则、模块化保护性原则、模块化连续性原则等。模块化的连续性完全取决于模块的信息隐蔽的能力。对于模块化保护性部分取决于信息隐蔽,如错误数据不传送到程序的全局变量中去。要实现完全的模块保护性,要求模块的实现包括例外处理部分。 一个模块化系统是指该系统由一系列松散耦合的模块组成。模块是一个适当尺寸能独立执行一个特定的功能的子程序。它应该具备下述3个性质:第一,对一个模块作某些改变,该变化影响不应超出该模块的边界。第二,从系统中消去该模块,将仅仅影响它执行的功能。第三,用一个具有相同接口和功能的新模块代替旧模块,将不改变原系统的功能,而可能影响的仅仅是系统的性能,如执行速度。上述3个性质可概括为模块的有界性、可插拔性和可互换性。 1.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得出我们数据库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图见图1-1。

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下面将这几个模块的功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学生注册登陆模块: ①.用于参考学生考前在规定时间内注册自己的相关信息及参加考试的个人密码 ②.学生根据注册的学号及密码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上考试系统参加考试 ③.学生可随时修改个人参加考试的密码。 (2)题库管理模块 ①.增加试题

②.查询试题 ③.修改试题 ④.删除试题 (3)在线考试模块 ①.自动组卷:根据教师的试题要求,自动生成测试试题;即参加考试学生 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后,系统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自动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试卷; ②.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答题,超时不提交答卷本试卷作 废,但学生可重新抽题。系统给出时间提示,采用倒计时方式提醒考生考试时间,到最后三分种给考生提示。试卷提交后不可以再次重新抽题,或重新考试。 ③.系统自动评卷: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即时进行在线判卷,当场给出学 生所得分数及成绩等级。 (4)成绩管理模块 ①.成绩查询: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②.成绩统计:以班级为单位对参考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的学生人数,并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 ③.成绩单输出:按“考试成绩登记表”的格式输出学生成绩单,并可以打印。 (5)课件视频发布及下载模块 ①.课件视频发布:网上发布任课教师的电子讲义。 ②.数据库视频下载:提供数据库多媒体视频发布下载。 ③.课件及有关信息的维护。 (6)师生交流模块 ①.论坛:实现学生与老师的更进一步的交流,学生不懂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②.作业提交系统:统计学生用Email提交作业的情况。 (7)系统维护模块 ①.注册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注册,用于规定学生的注册日期。 ②.登录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登录网上考试系统,用于规定学生的考试

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

第二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 一、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一般讲,工厂布置设计就是在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出某些待生产的产品及其产量以及确定厂址的前提下,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提供布置方案的实施。 产品及产量由决策部门在设计纲领中作出规定;厂址的确定主要由经营决策人员根据某些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及自然条件做出决策;建厂工作则主要由土建施工人员来完成,与设施布置设计人员直接相关的任务是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 如图2-1所示,为了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需要从产品户及产量Q出发,首先对产品组成进行分析,确定各零、部件生产类型,制定出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各阶段的特点划分出生产车间,并根据生产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管理部门及附属生产与生活服务部门。整个工厂就是由生产车间、职能管理部门、附属生产及生活服务部门以及为使生产连续进行而:设置的仓储部门这几类作业单位所构成。然后,由工厂布置设计人员来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及车间布置。 图2-1工厂设计过程 在图2-1所示的工厂设计过程中,基本给定条件(要素)为产品P及产量Q,涉及到 了除平面布置设计以外的如制定加工,装配工艺过程等多种专业技术问题,要求多种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协作来完成。

为了突出平面布置设计,可把平面布置 前各阶段工作的结果作为给定要素来处理, 包括工艺流程R ,辅助服务部门S 及生产时 间安排T ,这样就形成了单纯的工厂布置模 型,如图2-2所示。 在R .Muther 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 (SLP)中,把产品P ,产量Q ,生产路线 R 、辅助服务部门S 及生产时间安排T 作为 给定的基本要素(原始资料),成为布置设计 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1、产品P 是指待布置工厂将生产的商品,原材料或者加工的零件和成品等。这些资料由生产纲领和产品设计提供,包括项目。品种类型,材料、产品特性等。产品这一要素影响着生产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生产设备的类型,物料搬运方式等。 2、产量Q 产量指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也由生产纲领和产品设计提供,可用件数,重量、体积等来表示。产量Q 这一要素影响着生产系统的规模,设备的数量、运输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等。 3、生产路线R 为了完成产品的加工,必须制定加工工艺艺流程,形成生产路线,可用工艺过程表(卡)、工艺过程图、设备表等表示,它影响着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物料搬运路线、仓库及堆放地的位置等。 4、辅助服务部门S 在实施系统布置工作以前,必须对生产系统的组成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可以大体上分为生产车间、职能管理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生活服务部门及仓储部门等;可以把除生产车间以外的所有作业单位统称为辅助服务部门S ,包括工具,维修、动力、收货、发运、铁路专用路线、办公室、食堂等,这些作业单位构成生产系统的生产支持系统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加强了生产能力。有时,辅助服务部门的占地总面积接近甚至大于生产车间所占面积,所以布置设计时应给予 定量约束条件 定性约束条件 图2-2 工厂布置模型

系统化教学设计笔记

第一章系统化教学设计导论 —、基本概念 1.系统的概念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 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2.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3.ISD 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典型的ISD 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4.本模型的三个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知注意和建构注意 5.关于“行为”的概念 你会发现“行为” 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不要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 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 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模型介绍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本步骤是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之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本步骤是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本步骤分析学习者、分析技能的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 4.编写绩效目标 本步骤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5 ?开发评测量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