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运业发展趋势

航运业发展趋势

航运业发展趋势
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2/27来源:作者:

又到岁末,若论回顾市场,估计大家都还能掰起手指,数个一二三来。那么,展望市场呢?似乎难有头绪。但细细琢磨之下,与经济发展紧密的航运业以及相关市场的发展走势还是有其规律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自然航运也会进入新常态;“两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航运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会有新的推动;市场需求趋缓,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势必需要创新发展改变业态,电商平台将会迎来崭新发展;伴随着邮轮旅游的兴起,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的渗透将逐渐深入……

《航运交易公报》在2014年年底就12个问题向政府机关,航运、港口和造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发出数百份调查问卷,经严格甄选的调查对象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代表性,他们的答案是否会如实反映市场发展大势,还需等待未来一年市场的检验。

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最大特征

“新常态”这个词的频率之高,绝对够得上年度关键词。那么,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排名前两位的选项分别是“运力过剩”和“需求放缓”,分别有36%和31%的调查对象选择。此外,15%的调查对象认为“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最关键的行为;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联盟挑战”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5%的调查对象显然对于越来越严苛的“节能环保”心生敬畏。有意思的是,无人选择“说不清”这一选项,看来每位调查对象都有着对于新常态的清晰解读。

哪类运输市场最被看好

38%的调查对象选择“特种船运输”,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关的设备运输将为特种船运输业带来福音;36%的调查对象认为“能源运输”将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其判断因素恐怕来自于2014年全年表现最好的油运市场;9%的调查对象选择“集装箱运输”,7%的调查对象选择“散货运输”,这样的比例显示出这两大运输市场走势依然不乐观。此外,10%的调查对象“都不看好”任何运输市场,显然是悲观派。

最为看好哪类港口发展前景

伴随着航运业节能环保的需求以及中国推进LNG动力船的努力,34%的调查对象认为“LNG接收站”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2014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喜人,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进一步渗透,使得30%的调查对象认为“邮轮码头”会在相关城市迎来崭新发展;23%的调查对象认为“集装箱码头”还将有新一轮的发展;“原油码头”和“散货码头”分别有8%和5%的调查对象选择,显示出大宗物品运输市场需求不旺导致相关码头扩张动能不足。

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中国造船业以造船接单量和完成量计算,已占居全球最大份额,但是若以赚钱能力计算,恐怕距离首位还有很大距离。显然,超过50%的调查对象也有同感,认为“产品附加值不高”是造船业最大的软肋;22%的调查对象认为“融资不足”会成为造船业进一步扩张道路上的绊脚石;18%的调查对象认为造船业将受制于“订单不足”的困境;7%的调查对象认为“船价过低”将影响造船业未来发展;2%的调查对象选择“其他”,他们或许有其他的思考。

中国造船业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

“海工船”以29%的比例成为调查对象心目中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排名第二的“邮轮”有25%的调查对象选择,这其中恐怕有着中船集团与嘉年华集团签约建造中国首艘豪华邮轮等利好的推波助澜;传统三大船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分别有15%、10%和13%的调查对象选择,其中的突破应该来自于更大规模以及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8%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其他领域同样可能获得突破。

中资进军邮轮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邮轮产业在中国具备广阔发展前景,这是共识,然而障碍在哪呢?39%的调查对象认为“配套产业不足”是邮轮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里的产业绝对不仅仅包括码头;29%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理经验不足”将是最大障碍,这显然缘自目前本土邮轮船队的弱小;27%的调查对象选择“邮轮文化欠缺”,海洋文化的欠缺或将是邮轮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3%的调查对象认为“资金不足”是进军投资巨大的邮轮产业的障碍所在。

期待航运金融业有哪些新进展

所谓期待,就是发展尚存瓶颈亟需突破。航运金融可谓是航运业发展所需的“血液”,市场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然而目前航运金融市场“造血”功能不足,仅凭银行贷款长期“输血”支持。航运金融业究竟应该向哪些方向突破?“航运产业基金”、“航运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和“运价衍生品”4个发展方向都得到了不少调查对象的认同,分别获得29%、27%、22%和19%的支持。

中国航运电商平台发展的最大难题

在需求趋缓、供应过剩的现状下,成本控制成为必须,航运企业极为看重电商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然而,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航运电商平台,还存在哪些发展障碍?4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理念”,因为航运电商平台究竟要做什么、有什么内涵,都需要先进理念指引;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依然是航运电商平台应该孜孜追求的;18%的调查对象认为“数据”是航运电商平台必须解决的难题;认为“技术”是航运电商平台的最大难题的有5%。

各地纷建自贸区会为哪类企业带来最大利好

2014年年底,中国自贸区扩容,闽粤津三地自贸区获批,与此同时,更多的地区还在跃跃欲试。自贸区,究竟自由了谁?利好了谁?52%的调查对象认为“贸易企业”将获得最大利好,理由很简单,“贸易”得到了“自由”;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业方面的松绑创新使得30%的调查对象认为“金融企业”获利最大;11%和6%的调查对象认为“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受惠于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将获得利好效益。

海运业成为国家战略和拆船补贴效应会加速企业哪些相关行为

2014年的海运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对老旧船舶提前拆解给予补贴等相关政策效应无疑将深刻影响到未来若干年。在这些政策效应下,企业会加速哪些相关行为?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整合加速”,这也是这次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最高比例;19%的调查对象选择“联营增多”,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携手合作;8%的调查对象认为伴随着国家对于航运业的支持,企业将持续“加大海外投资”;对内方面,4%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将加快“股份改革”,不断发展壮大。

“两带一路”战略推进下哪些行业受益最大

“两带一路”战略本质上是要用中国资本改变全球经贸格局,其推进过程中,哪些行业受益最大?30%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建业”将成为最为得利的行业,这恐怕也与中国工程建设的高效快速相关;28%的调查对象认为接连不断地签署铁路建设大单预示着“铁路运输”将迎来春天;“港口业”和“航运业”分别获得22%和17%调查对象的支持。“两带一路”战略建设中,运输不可或缺,港航业的确可算是先头部队,获利理所当然。

哪家港航船企上市企业业绩最被看好

这一问题的设置本身具备开放性,因为上市企业众多。有32%的调查对象选择“上港集团”,全球第一大港2014年的相关举措给了投资者巨大信心;17%的调查对象选择“招商轮船”,其即将建立的全球最大VLCC船队将成为最大利器;12%的调查对象看好“中国远洋”的业绩表现;“中海发展”和“中国船舶”均被11%的调查对象看好。此外,6%的调查对象选择“中国重工”;5%的调查对象选择“天津港”。以上选择无一例外集中于国有企业,显示出在国家战略推进中,规模将决定效益。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关键字:中国航运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1.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1.1注重国际物流;1.2物流业务的分工细;1.3有硬件的投资;1.4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 2.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2.2我国的物流服务行业真正的有一定规模和形成网络的企业只有少数几个。像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都是国内有名的物流服务企业,但只是这几个企业真正有一定规模。 2.3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观念还不足。大多数航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还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运输经营方式,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还停留在以价格为中心的低层次无序竞争中,阻碍了一些物流业的发展。 2.4现有装备及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函待提高。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仍处发展初期,航运所能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手段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 2.5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己经不少,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前景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国际航运地位发展前景 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复苏缓慢、运力增长加快的影响,全球国际航运市场整体低迷。面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的很多不确定性,中国国际航运业要在艰困的经营环境中走出“寒冬”,迎来下一轮景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行业的均衡与突破。 1.国际航运的地位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古代远洋航运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明清政府先后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上航行,中国从海上大国变为海上弱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海运事业,远洋运输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中国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航行在全球四大洋,为国际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远洋运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贸易增量和总量的主要推动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张守国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额比重大增,由1%提高到目前近8%,世界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而外贸进出口物资90%的运送量都由水运承担,远洋运输在全球外贸货物运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将产成品、散货进行装箱运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09年,我国远洋运输集装箱箱位达95.71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比2008年增长1.3%。有专家表示:“使用集装箱进行远洋运输极大增加了货运量,促进了贸易量的增长。”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0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6.57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2008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样保持了连续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发展速度世界罕见。目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20位港口,我国大陆占8个,而世界排名前10位港口中,更是占了一半之多,它们是上海港(世界第二)、深圳港(世界第四)、广州港(世界第七)、宁波—舟山港(世界第八)、青岛港(世界第十)。 2.国际航运发展瓶颈 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整体低迷,市场运力供求的不平衡与经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对航商形成双重挤压。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2011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指出当前国际航运业的五大失衡的整体格局: 一是供需关系不均衡。过去几年航运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航运企业的充裕现金导致行业运力过快增长,这是目前航运业总体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今年,航运需求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但由于运力增长过快,持续压低运价,出现行业性亏损,导致一些企业破产。市场运力供大于求局面将贯穿全年,这种局面在明年还将继续。 二是成本收入不均衡。目前航运企业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收入的双重夹击,这是当前航运

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3-09-10 10:47 近年来,随着世界商船队规模扩大和旧船报废增加,新船需求保持适度增长,世界造船能力逐年扩大。航运市场也从今年初开始摆脱二十世纪90年代末运费大幅滑坡的局面,国际海运市场需求回升,运费急剧反弹。世界造船市场由韩国、日本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未变,韩、日两国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继续增长,西欧所占的市场份额则持续下降。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我在船舶设计技术和建造方面与日、韩、德等国仍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本文通过对世界航运与造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分析,有助于国内航运与造船界人士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与需求,从而促进我船舶出口。 一、世界航运市场现状 世界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受伊拉克冲突升级、国际恐怖事件频仍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2年初预期的世界经济复苏至今未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统计,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3%,其中,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而工业国家平均增长率只达1.8%。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在美国、东亚以及一些转型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下,2002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了2.5%,从而扭转了2001 年下滑1%的局面,但未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形成足够的推力。由于工业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北半球气候温和,原油和石油制品运量下降,海运总量增长缓慢,2001年和2002年海运总量增长分别为1.5%和0.7%。从大类商品来看,铁矿石、煤、铝土矿、铝和磷酸盐等商品的海运量上升较快,原油及石油制品、粮食等运量明显下降(详见表一)。但今年以来,成品油需求量大增导致成品油海运量急速上升,而成品油船,尤其是高速新型成品油船运力不足,造成运费费率大幅上升。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工商 121 学生姓名李元娇 学号 201210731032 指导教师刘伟 二○一四年十一月

中海集运一季亏近7亿却斥逾50亿造世界最大船2013年,中海集运公布了2013年首季财报,当季营收79.3亿元,亏损6.9亿元。虽已减亏五成,中海集运毕竟尚在亏损中,该公司却令人意外地宣布董事会已同意建造5艘1.8万TEU型集装箱船舶。 按照中海集运的解释,该公司造船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未来的整体竞争力。中海集运董秘叶宇芒称,新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具有低单箱成本、低油耗的优势,尤其在货量最大、大船投入最多、竞争最激烈的远东至欧美主干航线上,更能突显这些优势。拥有大型船舶是班轮公司未来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资本。因此,中海集运顺应市场“大船、低碳”的发展趋势,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一步优化船队结构、扩增运力规模,努力通过船队大型化发展与航线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降低单箱成本,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这艘世界最大船名为“中海环球”号,“中海环球”号能一次运送191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比竞争对手多830个。制造商韩国现代重工表示,该船比普通的1万箱级别的集装箱船节省1/5的油耗。该船今年9月已完工下坞,同时将于2014年11月投入运营。 像中海集运动同样心思的公司不少,因此这几年全球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各大班轮公司纷纷加快了船舶大型化的进程。有航运分析师担心,中海的订单,会引发更多航运公司的跟进,届时更拖累了航运市场复苏的步伐。 摘要 中海集运的船舶大型化新闻引起了我对国际航运业及港口影响的思考。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船舶大型化特别是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凸显。但国际航运体系是一个很大的系统,船舶的发展也要与这个系统的发展相适应。本文拟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思考上海港的发展与机遇。 关键词: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港口发展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号:00320034,课序号:0 开课学期:2011-2012(一) 课程名: 国际航运管理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航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航运业现状挑战机遇战略选择 正文: 航运服务业是航运主业的重要支撑,是一国由海运大国走向海运强国的保证。经过改革开放逾30年的发展,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和船队总体规模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的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阻碍我国向海运强国的全面转型。 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9%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10.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20.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航运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船舶结构逐步优化。二是建设了一批沿海港口。三是我国集装箱运输成后起之秀,未来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将更趋合理,将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深入,拥有中央首批610亿元投资将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和外贸得到发展,港口集装箱发展趋势较好。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越来越受到航运界青睐,中远、马士基和青岛港三国四方合资经营青岛港前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以及马士基欧洲线正式首航青岛港便是最好例证。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主枢纽港群——东部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依托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集装箱箱源极为充足,发展后劲足,持续性好。宁波港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优良的港口之一,其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茅。上海更是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大小洋山港区一至四期的建成运营,近一两年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强劲有力,而且对环球航线的超大型集装箱班轮更是产生巨大而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南部主枢纽港群——南部主枢纽港群则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便为香港、深圳、广州港提供了丰富的箱源。 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的形成和鼎立,不仅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既作干线港、又互作支线港,走优势互补、港航联合之路,这也是我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1 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①注重国际物流;②物流业务的分工细;③有硬件的投资;④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通过对数个航运集团物流战略与业务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国际海运集团开展物流服务有一些共性: 1.1 一般都设有供应链服务部门。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区别于传统的服务的标志。

1.2 物流战略以海运为基础,也就是重视以海运为基础的(与海运相关的)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 1.3 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是提供物流服务的关键。国外航运公司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1.4 重视国际网点的建设,一般都拥有全球物流服务的网络。随着国际贸易对多式联运要求的提高,许多航运企业要想在运输市场上生存,就要打破限制,将业务拓展到陆上运输。于是出现了船公司登陆,登陆方式有:①多式联运产业的经营人加强合作,为货主提供增值服务; ②跨国海运集团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据点,重视内陆运输、仓储及多式联运的整体性,积极配合货主的外流战略。 另外还有较多细分的专业服务:如提供货物的集运;提供全球运输管理服务;提供专业的仓储和配送服务;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2 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物流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条件:航运集团的国际物流网络较好,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比较典型的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实物网也比较强;拥有传统的货源市场,较健全的全球网络咨询。但我国航运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2.1 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我国国内航运业碳排放市场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航运业碳减排技术与潜力 船舶运行基本原理 海上运输节能减排措施 减排措施潜力与成本预估 航运行业碳管理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目录 2 5 1 3 16 2 3 5 6 11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结论将矛头直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的最新报告,航运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近10亿吨,数年间其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如图),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3%。 很多研究指出航运业承担了全世界将近90%的运力,其单位碳排放也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运输方式(如表)。但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CO2排放急剧增加,日益引起了社会舆论及环保组织的不满。3月14日欧洲环境署(EEA)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航运业是“目前最不受管制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也指出,如果航运业对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增长近5倍,占全球总排放的18%(如图)。 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每吨货物的碳排放量比较 运输方式CO 2 排放(t/gCO2) 飞机(航空运输)~500 现代货运(卡车、汽车)~60-150 现代货运(火车)~30-100 海运轮船~10-40 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f3247924.html,/co2-emissions-shipping-goods.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虽然航运业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益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却从没有对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航运业经营风险放松警惕。从国际海事组织建立之初,就一直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着。 根据《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碳减排和航海碳减排分别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来分别进行减排管理。而在EU-ETS设计阶段,欧盟就已经将航空碳税和航海碳税考虑在内。与航空碳税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任何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航运业践行碳减排。 在欧盟单方面提出的航空碳税被广泛抵制之前,欧盟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行动或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海事组织从197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性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基于市场的减排政策工具颇为看重。全球航海碳排放交易体系(METS)在未来有较大的实现可能,甚至也将未来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接轨作为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基本符合欧盟的预期。但是,欧盟航空碳税的严重受挫,使其如坐针毡。前不久,欧盟发表声明表示将考虑在2013年开启第一步行动,即对海上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 2. 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 3. 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 (1)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

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2/27来源:作者: 又到岁末,若论回顾市场,估计大家都还能掰起手指,数个一二三来。那么,展望市场呢?似乎难有头绪。但细细琢磨之下,与经济发展紧密的航运业以及相关市场的发展走势还是有其规律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自然航运也会进入新常态;“两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航运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会有新的推动;市场需求趋缓,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势必需要创新发展改变业态,电商平台将会迎来崭新发展;伴随着邮轮旅游的兴起,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的渗透将逐渐深入…… 《航运交易公报》在2014年年底就12个问题向政府机关,航运、港口和造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发出数百份调查问卷,经严格甄选的调查对象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代表性,他们的答案是否会如实反映市场发展大势,还需等待未来一年市场的检验。 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最大特征 “新常态”这个词的频率之高,绝对够得上年度关键词。那么,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排名前两位的选项分别是“运力过剩”和“需求放缓”,分别有36%和31%的调查对象选择。此外,15%的调查对象认为“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最关键的行为;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联盟挑战”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5%的调查对象显然对于越来越严苛的“节能环保”心生敬畏。有意思的是,无人选择“说不清”这一选项,看来每位调查对象都有着对于新常态的清晰解读。 哪类运输市场最被看好

38%的调查对象选择“特种船运输”,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关的设备运输将为特种船运输业带来福音;36%的调查对象认为“能源运输”将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其判断因素恐怕来自于2014年全年表现最好的油运市场;9%的调查对象选择“集装箱运输”,7%的调查对象选择“散货运输”,这样的比例显示出这两大运输市场走势依然不乐观。此外,10%的调查对象“都不看好”任何运输市场,显然是悲观派。 最为看好哪类港口发展前景 伴随着航运业节能环保的需求以及中国推进LNG动力船的努力,34%的调查对象认为“LNG接收站”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2014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喜人,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进一步渗透,使得30%的调查对象认为“邮轮码头”会在相关城市迎来崭新发展;23%的调查对象认为“集装箱码头”还将有新一轮的发展;“原油码头”和“散货码头”分别有8%和5%的调查对象选择,显示出大宗物品运输市场需求不旺导致相关码头扩张动能不足。 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国际航运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班级:物流3111 学号:0316111032 姓名:潘灏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航运业港口发展对策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

国际海运发展趋势及中国现阶段航运市场战略

(一)全球航运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全球海运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周期性回落之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回转,并在2004年达到新的顶峰。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 国际航运市场显示出调整的趋势,这主要是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全球船舶运力、运量情况等因素来判断的。 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看, 2006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将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世界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平稳增长势头。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4.9%,07年为4.7%。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率估计将分别为9.5%和9.0%;目前, 各航运企业都很看重中国因素对全球海运市场的拉动。这些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和主要推动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将对国际航运的支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2004年开始,新的造船订单在不断增加,而且日益趋向大吨位。目前世界各大船厂的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07年、2008年,按照造船周期,从2006年开始,将是新船交付的高峰。大量的造船订单极可能引发的可预计的新增运力增长,将有可能使未来几年内运力过剩, 从而直接导致竞争加剧,运费下调。根据权威机构德鲁里的预计,2006年全球运力有望增长15.7%,而运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7%.这些说明了未来国际航运业将延续其调整性的发展阶段。 (二)各类航运市场发展趋势 1. 集装箱运输市场 2006年,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基于对世界经济、我国外贸形势,以及集装箱运力增长的分析,2006年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基本维持供需两旺的局面,但运力的投入将快于运量的增长,供大于求的形势将在2006年加剧。 据克拉克森统计,2006年将交付的船舶运力达133.2万TEU,相当于2005年年底船队规模的16.5%,预示着2006年的运力新增速度将较2005年更快。从订造船舶的运力结构上分析,超巴拿马型船将占2006年交付总运力的51%,明显加重主干航线的压力,届时主干航线的供求形势将十分严峻。 经济与贸易一直是航运的“发动机”。但运量与运力的供求关系变化也会影响明年的市场走势。从市场供求看,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06年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以更大的幅度增长,交付使用和投入国际贸易航线的新造集装箱船将达370艘,其运力总和为130万TEU,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增幅达15%。很显然,运力的增长大于运量的增长,不可能保持市场供求的平衡。 2.油运市场 国际油运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市场,它不仅对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且对世界政治的变化、突发事件也会做出反应。 国际油运市场趋向船舶大型化。根据克拉克森2000~2005 年世界油船船队的统计, 到2005年底,世界油船船队规模达到3759艘、3. 21 亿载重吨, 分别比2000 年同期增长10. 75 %、11. 42 %。同时近几年吨位增长快于艘数增长,说明世界油船吨位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国际油运市场运力增长,国际油轮市场运价继续下跌。根据国际机构提供的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06年全球油轮船队(万吨级以上)运力将增长7%。其中,VLCC增长4%,苏伊士型增长6%,阿芙拉型增长7%。在石油供应方面,非欧佩克国家今年日产量会增加130万桶,增长2.6%;欧佩克的原

中国海运业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

中国海运业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 一、优劣势 a.优势: 从国际经贸看 经济强势带动了世界贸易量的上升。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是最大亮点。另外,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我国进出口外贸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贸易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国际航运市场看 干散货运输方面,全球经济发展对于大宗基础原材料需求很大,像铁矿石、 煤炭等运量增长很快,而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近10年我国大宗干散货海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7%,大大高于国际市场水平,而世界干散货航运市场70%的增量来自于中国。 石油运输方面,世界经济对于石油依存度很高。据专家计算,全球经济每 增长1%,将每天需要40万桶石油的支持。而作为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运输完成了92%的油品贸易。我国近几年石油需求大幅上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对于国际石油海运将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集装箱运输方面,在太平洋航线和亚欧航线的带动下,我国集装箱海运量 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在太平洋东行航线和亚欧西行航线上更是占有60%以上的运量。 从船队建设看

全球1000总吨以上干散货船5700艘,共29634.8万载重吨,分布在数百个船公司。中国船公司拥有579艘,2440.5万载重吨;香港地区船公司拥有261艘,1819万载重吨。中国和香港地区共有运力4259.6万载重吨,占世界14.4%。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公司已达231家,总运力达到2210多万载重吨,居世界第九位。我国航运企业在国外设立的独资、合资航运企业和办事机构已达数百家,承运的第三国货物比重日益提高。 b.劣势 1)缺少大型油船和大型油船码头泊位,使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中国轮承运率只占10%,不得不大量租用外轮运输。不仅需要支付大量外汇,也失去了中国海运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的良好机遇。 2)缺少资金,大多数进出口货物运输都不得不受控于发达国家的船队,缺乏竞争力、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二、发展策略 a.港口航运联合战略 航运公司与港口的合作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港口与船公司的合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世界上主要班轮公司几乎都在我国港口投资经营码头。班轮公司不断加大投资经营的力度,已成为码头经营的主角。 港航合作对航运公司而言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尤其是船公司参与投资码头将有助于确保班轮公司对挂靠港口泊位的独家使用权,保证本公司的船期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控制各项成本的支出。同时也有助于班轮公司控制最为重要的物流节点,从而提供物流链管理的附加值服务,有助于航运公司业务与码头、代理业务统一化和标准化。由于港航业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已被业界所关注,因而目前港航合作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港口是航运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节点,在航运公司发展全球物流网络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我国港口航运联合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成为海运大国,但还远不是海运强国。海运强国是指海上运输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通过国际竞争而产生。建设海运强国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其宏观目标可以概括为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保障性就是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及时运输,竞争性可以通过海运服务贸易出口来体现,引领性具体体现为对世界海运发展做出显著贡献。要建立海运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国际海运船队,拥有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海运品牌。中国的海运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中国控制的海运船队仅占世界第四位,其中五星红旗船队仅占世界第九位,远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与日本、德国等贸易和航运大国差距很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原油、铁矿石、煤炭和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按照国际惯例,海运进出口的40%以上应该由本国海运公司承运。例如,日本能源和原材料海运进口份额中80%由日本航运公司承运,而我国海运企业承运我国进出口货物的份额仍然较低,其中集装箱仅占20%、散货仅占30%,石油占40%。海运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最大逆差项目。 1、航运企业的税赋成本压力过重 目前国内航运企业的所得税、租船的营业税、船舶吨税和沿海船员个人所得税等,征收科目和税率都明显高于很多

国家和地区,导致中外航运企业在税负成本负担相差较大,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 2、资源、能源性企业大力发展船队,对专业船公司构成巨大压力 近年来,全球大型资源、能源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商船船队,对海运业的冲击日益凸显。例如,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船队规模不断膨胀,并申请在中国建立矿石分销中心,意图垄断巴西到中国的铁矿石采购、物流供应链,必将对我国海运业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到国家能源物资运输安全。同时,国内已有多家货主企业单独组建自己的船公司,船队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本来已经运力过剩,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环境日趋恶化,对专业航运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3、航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预计“十二五”期间世界海运量将保持约3%的增长速度,中国外贸海运需求年均约增长6%,依然将是主导力量。但由于前期航运市场高峰引发一轮船舶订造高潮,船队运力快速增长,使得运力供求关系难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航运业发展长期处于微利状态,当前更是极为艰难。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海运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4、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营运成本刚性上升 当前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对我国大部分出口贸易加工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本来微薄的利润是雪上加霜,将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和海运需求。对航运企业而言,一方面货

我国水运发展趋势

水运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我国水运业包括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三大部分。远洋是我国外贸运输的主力,约占外贸总运量的85%;沿海运输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内河航运对沟通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也是远洋和沿海运输的主要集疏运方式之一。水运除具有交通运输共有的作用外,还具有一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一、各种运输方式对比: 1.公路运输 公路旅客、货物运输持续加快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205.07亿人、旅客周转量11506.7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3.6%,增速分别加快0.6个和4.6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63.94亿吨、货物周转量11354.6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6.4%,增速分别加快2.5个和4.2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2.0%和53.2%,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3%和11.4%,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和0.4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6.1公里,比上年提高1.6公里;货运平均运距为69.3公里,比上年提高2.8公里。 2.铁路运输 2007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货物运输方面。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2006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2006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在旅客运输上。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3.6亿人,比2006年增加1亿人,增长8.0%。完成旅客周转量7216.31亿人公里,比2006年增加594.19亿人公里,增长9.0%。 3.水路运输 水路货运继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增速分别回落0.1个和加快4.2个百分点。水路客运平稳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8亿人、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增速分别回落5.4个和2.9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1%和62.7%,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提高0.3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与上年持平。据统计,“十五”期间,水路运输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4.6%、5.6%、6.7%、6.6%和8%。到了“十一五”末期,全社会水路运输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是“十五”末期的1.73倍、1.34倍和1.63倍。 如图:

我国水路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2%和11.7%,与前两年相比,同比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从细分市场来看,受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明显放缓的影响,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继续低位运行态势;国内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下滑,铁矿石吞吐量高速增长态势得到缓和;全球石油运输依然处于下降周期中,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倒挂,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品消费需求,油品海上运输增速明显回落。 分析2005及2006两年的中国水运发展形势,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沿海港口及内河航道投资力度的加大,煤炭、矿石水运需求的稳定增长,海上油品过驳业务的顺利进展以及中国船舶制造能力的增强,中国水运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但中国水运业同样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内河水运开展并不充分,内河航运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现象;受2003-2004年中国航运需求猛增影响,航运企业船舶定制在2006-2007年形成交船高峰,而中国水运从2005年开始则呈现需求增速下滑趋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可能使中国水运行业出现运力过剩局面;受燃油价格持续增长影响,航运企业燃油成本压力增加,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展望2007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平稳增长区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外贸易量会继续稳步增长,但很难达到2004年高增长速度;煤炭市场进入调整期,动力煤进口关税的下调及国际煤炭价格的走低,将促使我国煤炭进口进一步增长;受国内钢材市场疲软的影响,07年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太大增长,同比增长速度有望与前两年持平;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开始放缓,但原油进口仍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据我们分析预测,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可能接近2亿吨;中国水路货物运输仍然会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航运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燃油成本控制力度,通过改善船舶运力结构,积极应对各种市场考验。 “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将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三期工程,使长江干线航道进入系统治理阶段,航行条件明显改善,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发挥;京杭运河堵航明显缓解;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

浅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浅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全球气温持续性的升高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影响,根据国际环境组织的调查结果即使现有温室气体含量保持2000年的水平,这一变暖趋势也是不可遏制的,而随之而来的是这一变暖趋势对我们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的崩溃,疾病蔓延,灾害频发,粮食危机·……直至威胁人类生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航运业,也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航运业的影响有一下几点: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最近有一些有限的證據顯示風暴的強度正在加大,比如伊曼努爾(Emanuel 2005)衡量颶風密度的「能量消耗指數」。在世界範圍內,達到四級或五級的颶風——表示風速大於每秒56米——的比例從1970年代的20%上升到1990年代的35%。而由颶風帶到美國的降水在二十世紀中增加了七個百分點。颶風曾被認為是一種純粹的北大西洋現象,在2004年4月,第一次有颶風在南半球的大西洋形成,並以144公里/小時的風速襲擊了巴西;監控範圍因此可能需要向南拓展1600公里[2]。这对于船只航行安全极其的不利,大风浪航行时波涛的阻力使船舶的主机工作超负荷而降速,机电设备负荷大,航海仪器、通讯设备及其它设备有可能受到损坏和出现不正常状况。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左右摇晃常达单舷二十多度甚至三十多度,前后颠簸剧烈,机电设备负荷大,特别在压载航行时,船舶吃水小,容易飞车,易发生故障。不仅给船舶操纵带来困难,严重时船舶发主机失控状况,导致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甲板上浪严重,加上长期浪击的剧烈震荡,甲板机械,如锚机、绞缆机、起货机等受甲板上浪的冲击力易受损;甲板上未加固好的设备会被浪冲走,有些水密道门盖被打坏,船舶局部进水。在寒冷的海区,甲板上裸露的油水管系易冻裂,压载水管系、压载水舱易结冰,排放水困难;甲板上浪结冰积雪,增加船舶的载重,对重载船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3]。这些都会增加船只的海损率,提高船只的维护成本,同时对船员的操纵技术损管能力以及海事海洋环境的全球检测能力,以及远洋救助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很多的海滨低地地带,潮汐的强度加大,对港口和海岸和堤坝产生更大的侵蚀,增加港口设施的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4]。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5]。如此发展下去我国会损失大批的良港并且剩余的港口每年也要花费巨资来维护 更大範圍的實驗顯示,天氣溫度的升高、更長時間的乾旱及其二者的副作用,如近地臭氧氣體的高濃度,將可能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帶來農作物的根本性的減產[6]。使得欠发达国家的脆弱的农业衰退,增加饥饿人口,国家秩序崩溃,让这些国家最终成为海盗活动的温床。可能遭受最不利影響的地區就是非洲。不僅因為它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特別脆弱,並且因為它70%的人口都依賴於自然降水灌溉的農業。坦桑尼亞對於氣候變化的官方報告中指出通常每年有兩個雨季的地區將可能得到更多,而那些只有一個雨季的地區將接受更少得多的降雨。預期的淨效果將是當地的主食玉米的產量減少33%[7] 過去,每十年才會發生一次乾旱,現在我們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發生,他們發生的太頻繁了,而且緊跟着就是洪水。氣候越來越難以預測,我們也許在五月就會發生洪水或者三年就來一次乾旱。以前丘陵高地是沒有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