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第三课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课时)徐燕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根据图文资料说出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优势;列举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和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乌鲁木齐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乌鲁木齐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一、课前自学自主探究

1.乌鲁木齐是新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它位于_______________,地处________________北麓、________________南缘,自古就有“_______________”的称谓。

2.新亚欧大陆桥东起___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

二、课间互动合作知新

1.位置和范围:找到乌鲁木齐在我国与亚洲的位置,分析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优势?

2.交通:

(1)找出新疆的8个邻国?乌鲁木齐如果要和这些国家联系,可以通过哪些交通方式?

(2)找一找新亚欧大陆桥贯通了哪些国家和重要城市?据此谈谈新亚欧大陆桥对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意义。

3.回忆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

4.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政策优势三个方面来说说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5.经济地位

(1)“乌洽会”的全称是什么?

(2)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乌洽会”在中亚地区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由“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4)概况乌鲁木齐的经济地位

6.民族风情:

(1)主要的民族有哪些?

(2)了解国际大巴扎的概况

三、课内活动,反馈小结

1.乌鲁木齐的城市职能

2.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政策优势)

3.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表现

(1)商业繁荣(内、外)

(2)民族风情

四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海(1838~1905)于1899年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局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局地性是相对于全球性而言的。 1、水污染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自然环境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之一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4×108km3,其中98%是盐分很高的海水、内陆咸水和高矿地下水,基本无法直接使用。而淡水仅占水的总储量的2%,而其中的68.7%又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存在于南、北极地。因此,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当前又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约400×104km3左右,主要是河水、湖水和地下水。 富水国与贫水国的平均(人均或地均)淡水量可相差1000倍以上。当今,人口在声速增加,经济在飞速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在增加用水速度远远超过水资源的更新速度,致使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早在1977年联合国即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580m3/人、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 我国淡水资源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淮河和海河七大水系500多条河流中的80%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国1/3的水体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1/2以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2、大气污染 目前已经被人们注意到的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约有100余种。 我国600多个城市,大部分被烟雾笼罩,有的甚至成为“卫星图片上看不见的”城市。 3、固体废弃物污染 据统计,全世界年产生固体废物约450×108t。 /工业固废:21×108t 固体废物一危险废物:3.38×108t \生活垃圾:425×108t 固体废物弃置的危害主要有: 侵占土地: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堆积1t固体废物,约占地O.067hm2。 污染土壤和水体:堆放在土地上的固体废物,其渗漏液将污染土壤,并通过土壤污染地下水以至其它径流;倾倒在江河湖海中的固体废物将直接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中的有毒、危险废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人类和其它生物死亡率上升。 4、土壤污染 大气、水、固废都对土壤造成危害。 (二)全球环境状况急剧恶化 1、温室效应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 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乌鲁木齐的变化作文

乌鲁木齐的变化作文 【篇一:乌鲁木齐历届作文题目】 200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英语试题 Ⅳ.书面表达(满分l5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a:人物介绍(介绍自己或描述他人) b:中考后你最想做的事 要求:1.题目自拟;2.词数60左右;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 4.文体不限,可以适当发挥想象;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学校名称。 批卷范文: (a) my english teacher li lei is my english teacher. she is from beijing. she is 28. she is neither tall nor short. she has short hair and wears glasses. she has taught english for 10 years. she once studied english in england for one year. she is kind and always smiles, and she gets on well with us. she teaches us so well that we all enjoy her classes. (b)something i d most like to doi am going to say good-bye to my junior middle school life after the examination. and then i will be taking my summer vacation. during these days, what id most like to do is to improve my english. my english is the weakest of all the subjects. i worked hard at it, but i made a little progress. im not good at reading and writing, so i must do more about it. ill read three short stories aloud every morning and keep a diary in english every evening. i i1 reriaember my english teachers advice if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the best way is to use english every day.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英语试题 iv.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表达了新疆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那么在新疆学习、生活的你对家乡又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以my hometown 为题从下列提示中选择两个或更多方面来写一写新疆。 ☆地理位置季节☆旅游☆交通☆饮食特产☆民俗家乡的变化 其他要求:词数60~ 80;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语法正确,语义连贯。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题(有详解)

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的深层次理解。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较快,但由于老龄化时间晚,因此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第3题,我国人口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1.C 2.B 3.B 4.影响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是( ) A.人口流动数量大,总量多 B.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大 C.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都会成为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因素。 答案:C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温州市发改委昨天通报了相关情况。从2013年1月1日起,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元,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5元。据此回答5~7题。 5.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A.东京B.伦敦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哲学方面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正确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它要求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乌鲁木齐的变化

乌鲁木齐的变化 姓名:杨舒涵学校:新疆实验小学班级:五年级三班现在的乌鲁木齐市可比2000年的乌鲁木齐市繁华的多了,你看看那高速公路上奔流不息的汽车,你再看看一幢幢高楼大厦拨地而起,还有很多大企业及大集团都来落户在乌鲁木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乌鲁木齐市的夜晚可称得上为“不夜城”,所有的霓虹灯都绽放开了它的花瓣: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紫的...... 在夜色降临时, 爬上红山公园的最顶处,就可以欣赏这座美丽的不夜城了。 那座用LED电子显像管拼成的像一个笑容可掬的小孩子的脸的高层建筑,是城市建设大厦,图面多逼真啊!在它旁边有一个很大的人工公园,湖面上碧绿的水,此时变成了一个硕大的银色镜子,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愈来愈有一种神秘的美,这就是乌鲁木齐市新建成的政府大楼及广场公园。 说完了乌鲁木齐这些地方的变化,当然,我最关心的地方依然是新疆实验小学,这里是我天天学习长大的地方,看看近五年来,新疆实验小学这个我们已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五年的地方,都有哪些变化? 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老榆树下方的塑料做的椅子,坐在椅子上面,感觉十分舒服惬意。要知道,这个椅子以前可是木质的,坐上去可没有现在这么舒服。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结

果。把座椅都设计的如此人性化。 走进我们的教室,看见了挂在空中的液晶屏幕的电视,信号非常清晰,在这以前,是普通的很厚重的电视啊!在我们的微机房里,一台台崭新的电脑,整齐有序地放在桌面上,在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现在我们可达到人手一台。上起微机课来,特带劲。 总而言之: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随着我们社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把我们的未来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国富民强。 指导老师:李晴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灵魂,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将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工程用创新工程的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技术产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技术集成的产品。这既是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次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顺应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咱们国家提的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所以今天就浅谈一下关于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局面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时代。因为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永不停息的搜寻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抓住了客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可是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满足客户呢?也许答案有成千上万种,但创新是一切最优答案的根本。现在“创新或死亡”成了很多产业部门的格言,尽管世界对创新的兴趣如此的高涨,尽管这几年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层出不穷的在市场涌现,但人们是否真的理解创新呢?很多人对创新的认识存在着一个缺失,他们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把创新与发明混为一谈。某著名创业家说:真正的创新是让人们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进一步说人们买的不是发明和技术,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办法。因此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你的服务策划方案再多么完美,如果顾客认为那不是解决他们问题的好方法,那么这个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畅销书《基业长青》里两位作者对世界上以创新著称,长盛不衰的企业像3M公司、惠普公司、强生公司作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并不是通过详尽的战略计划,而是通过尝试、错误和机会,准确地说就是意外来作出最佳方案。”创新很多时候需要资金,创新也意味着冒风险,而企业家要抓住的是风险中透漏出的成功机会。创新与供应无关,而是与需求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创新就不再那么盲目,成功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是国内许多专业人士的看法。现实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为什么Google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飞速的

全球政府开放数据的四大特点

全球政府开放数据的四大特点 自2009年美国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a3139625.html,上线以来,开放数据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通过开放政府数据,可以提高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综观世界各国开放数据现状,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联合行动,迅速推广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始于美国。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开放透明政府备忘录》,要求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参与、合作的政府,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开放数据的重视。同年,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a3139625.html,上线,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向白宫提交了《开放政府令》获批准,全球开放数据运动由此展开。 2011年9月20日,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菲律宾、南非、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联合签署《开放数据声明》,成立开放政府合作伙伴(OGP,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截至2014年2月10日,全球已有63个国家加入开放政府合作伙伴。 2013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在北爱尔兰峰会上签署《开放数据宪章》,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承诺,在2013年年底前,制定开放数据行动方案,最迟在2015年末按照宪章和技术附件要求来进一步向公众开放可机读的政府数据。 图1 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的国家分布图 从目前全球参与开放数据运动的国家来看,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加纳、肯尼亚等发展中国

家。国际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也加入到了开放数据运动,建立了数据开放门户网站。 二、主动承诺,逐步开放数据资源 政府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开放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国的自然资源使用情况,政府开支情况,土地交易和管理情况,这些将强化政府责任,提升治理能力,有效预防腐败,还可以提高政府资金支出的效率,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选择。 正是由于意识到了开放数据带来的众多好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政府纷纷发布相应的行动计划,主动作出开放数据的各项承诺,逐步开放数据资源。 美国政府在其2013年12月5日发布的《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美国第二次开放政府国家行动方案》中提出,在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行动方案中的开放数据承诺的基础上,第二次的行动方案作出承诺,要让公众能够更方便的获取有用的政府数据。通过这些承诺,美国政府将按照战略资产来管理政府数据,对https://www.doczj.com/doc/3a3139625.html,门户网站进行改进,开放农业和营养方面的数据,开放自然灾害相关数据来支持响应和恢复工作。 英国政府在其2013年11月发布的《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2013年英国行动计划》中作出了六项承诺: 一是英国将发布《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中明确的高值数据集; 二是确保所有的数据集都通过国家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a3139625.html,来进行发布; 三是通过与社会、机构、公众沟通来明确应该优先公布哪些数据集; 四是将通过分享经验和工具来支持国内外开放数据创新者; 五是将为英国的开放数据工作设定一个清晰的前进方向,所有政府部门将在2014年6月前更新其部门的开放数据战略; 六是英国政府将为政府数据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信息基础设施。 法国政府在2013年11月6日发布《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法国行动计划》,作出四项承诺: 一是朝着默认公开发布数据的目标前进,支持高价值数据集的发布; 二是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以鼓励创新和提高透明度; 三是通过征求公众和社会意见完善开放数据政策; 四是支持法国和全球的开放式创新。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在1899年首先提出来的。美国提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通过保留中国形式上的主权完整来要求各国开放势力范围,以实现“利益均沾”和投资贸易机会均等。美国想保护中国的市场对其开放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在中国商业利益。从而将中国纳入一个国际共管体系。而这一共管体系的构建意味着一方面让中国成为列强共同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中国沦为各国或一国的殖民地。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对中国而言,这是对中国的一次赤裸裸的瓜分更加快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门户开放是侵略者采取的侵华政策, 是国家在无法掌控主权的情况下, 中国单方面实行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合法租界等政策; 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外交、法制、治安维护等政治层面的主权, 同时也丧失了经济自主权;。可以说门户开放政策虽然是为了美国垄断资本能够进入中国,实现列强在华“利益均沾”,但是客观上改变了列强瓜分中国为势力范围或殖民地的无组织局面,减少了列强在华的武力角逐和战略误判。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制约欧洲列强,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给予各国一律平等的待遇, 对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被公认为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一切的不平等条约也同时被废除。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崛起,对外开放直到1978年邓小平领导的中国要调整其政策鼓励外来贸易以及投资才被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在加强国家之间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政策。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高三历史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高三历史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一项重要的侵华政策,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项政策,下面就谈谈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 从背景看,第一,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相对薄弱。第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提出的,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参与对中国的争夺。但是美国丝毫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美国的一个参议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菲律宾群岛永远是我们的......中国无限广阔的市场就在菲律宾的近旁,这两者我们都不能放弃"。美国海军部企图租界三沙湾或舟山群岛,但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了反战运动,最终因和英国利益冲突而没有如愿。1898年,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侵略中国的基地。但是美国来迟了,列强已在中国划定了带有独占性质的"势力范围"。美国怎样才能在分割中国的争夺中也享有与其他列强相等的权益呢?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照会意大利,是因意大利向中国提出了租借地要求,并且想找一个同盟者支持。英、俄、德、日、法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意大利也于1899年3月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沿海的三门湾,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没有得逞,但美国还是向意大利提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从内容看,"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有三点:(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1900年7月3日,八国联军已攻占大沽、严重威胁津京,海约翰在第二个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照会中,又提出"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切地方有普遍平等的贸易权""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902年,美国又将该政策扩大到矿山等投资部门。 从实质看,"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也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以免因"排他性待遇"而蒙受"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乌鲁木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

第12卷第1期2018年2月沙漠与绿洲气象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研究论文 瓦力江?瓦黑提,任国玉,孙秀宝.乌鲁木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12( 1):21-28. doi:10.12057/j.issn.1002-0799.2018.01.004 乌鲁木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 瓦力江?瓦黑提^任国玉'孙秀宝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气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0; 3.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摘要: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 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 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在30%以上;(2)城 郊年平均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0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益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益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城区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 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h,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 岛强度日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08—17时为下降时期,17—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08时为稳 定的强热岛时期;(5)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 1.53益,最小值发生在秋末第67候,为0.33益;(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 (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 部分时刻(15—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 强的季节。日内变化即日变化,大家公认的。 关键词:城市热岛;乌鲁木齐;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P467;P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99( 2018 )01-0021-08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城市化影响气候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城市 热岛效应的研究,一般将城乡间地面气温的差值定 义为城市热岛强度(UHII)[1-2]。研究城市热岛强度的 时空分布规律,对于认识城市气候基本特点,有针对 性地开展天气预报和预警服务,以及对于城市发展 规划,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人们对若干特大城市的城 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3' 这些研究主要发现,东部季风区我国特大城市热岛 效应时空分布具有相近的特点,尽管南北方仍存在 一定差异,但多数表现为季节上秋冬季热岛强度较 大,日内夜晚热岛强度比白天大。 收稿日期=2017-04-01;修回日期:2017-04-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化对中国地面气温日 差的影响”(41575003)。 作者简介:瓦力江?瓦黑提(1989—),男(乌兹别克族),在校研究生,现从事城市气候方面研究。E-mail:varyjiang@https://www.doczj.com/doc/3a3139625.html, 对于我国内陆西北干燥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 究,总体上比较缺乏。陈榛妹[101分析了兰州市城市热 岛效应,识别出3个不同强度的热岛分布区;董妍 等[11]研究了西安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发现热岛强度 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分布,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05时 和21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1时;李珍等[12]分析了近 40多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地面气温相对郊区的变化情 况,发现春季、夏季和秋季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下降 趋势,城区比郊区反而变得更凉爽;张爱英等[13]在研 究全国各个地区城市化对城镇站地面气温变化的影 响时指出,城市化对北疆地区国家基准站和基本站 平均气温和夏季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变凉效应,认 为应该是“绿洲化”效应的反映。另外,李景林等[14]发 现,近33 a来乌鲁木齐一昌吉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地 面平均气温具有显著影响,气温随年代递增率城市 大于农村;姚玉龙[15]研究指出,1980—2013年,乌鲁 木齐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经历了弱-强-弱-强的变化 过程,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并未削弱绿洲“冷岛效 21

对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认识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你对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认识 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得到利用时资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资源浪费的同时对环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可是在人们对资源的利用仅仅在表面,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有资源就好可是你是否为后代想过呢?他们那个年代是否还会有资源呢?所以,1994年, 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6年,全国人大以最高法律形式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基本战略。1999年开始,每年中央都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是人类社会的理性选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无疑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内涵是什 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英文定义,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ers to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out prejudice to future generations the ability to meet the deman d. In other words, refers to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which is an inseparabl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protect the atmosphere of human survival, fre sh water, oceans, land and forest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futur e generations can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oth links are not equival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 rtant asp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requires stri ct control of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 quali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 ble use of resource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 elopment is the real long-term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及其含义、古代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怎样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都拓展到哪些领域了呢?那么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呢? 此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描绘会一个我所认识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多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儒家文化的特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认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发展问题进行诠释,获得了许多富有启示意义的认识成果。文明的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有文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文明的发展才能长期延续。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以农业为主要形态的文明,它的发展及其可持续性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关联。我们注意到,中国古代思想家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Harmonizing human and nature),主张仁民爱物,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既肯定在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有强调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以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强调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应该进行开发利用。荀子说:“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王制》)显然荀子把山林泽薮等自然资源作为家园财富,是“国家足用,财物不屈”的物质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不管是主张仁民爱物,保护环境,还是反复强调与自然地和谐统一,其终极目标还是要让百姓“有余食”“有余用”和“有余材”、,落脚点还是民生,还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礼记.曲礼》认为:“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地有余而”不足,君可耻也。(”《杂记》)但是,利用而不是滥用,这是中国古代环境意识的基点。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群,不取而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主术训》)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适时的开发利用,反对不合时宜地过度开发,特别是破坏性的开发利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