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文献综述

姓名:

学号:

班级:

年级:

专业:

学院:

时间:年月日

摘要

近些年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也是频频发生,因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环境侵权而带来的司法救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结合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环境和资源压力大的国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规范环境污染与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责任的立法完善势在必行。现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并对比国内和国外一些国家的相似经验,以发现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完善。从立法和司法救济的角度分析研究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最后提出完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从立法到司法实践,有自身再到整个法律环境等各个方面去完善,去协调。结合我国的国情,最终形成一个与时俱进,真正全面有效维护公民利益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制度。

关键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损害赔偿;反思与完善

近些年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也是频频发生,因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环境侵权现象而带来的司法救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因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环境的压力也很大,而且环境压力还在与日俱增,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被通过,(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中对于环境侵权的一些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这也说明想要仅仅通过一部《侵权责任法》来解决环境侵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环境侵权的问题不是一部《侵权责任法》就可以解决的,还是会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的事故,环境侵权问题也是愈演愈烈,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在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上,无法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规制,在民众合法权益上也无法有效的进行保护和救济,由此可知对于环境侵权问题,我们仍需进行科学的辩证和论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分析,我国的环境侵权呢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主要如下:

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法律规定,它的一些规定目前还是散见于众多法律之中,像《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或者其他的一些单行法里面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甚至在民事程序中也能找到相关规定。

《民法通则》中的第124条1、第107条2、第134条3对各种侵权民事责任作了一些基础性的、规范指导性的规定。另外,《民法通则》中对共同侵权民事责任和相邻关系等问题也有相关规定。

在环境法保护中,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相关问题也有不少法律规范,如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4、第42条5就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做出了相关

1《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07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民法通则》第134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⑴停止侵害;⑵排除妨碍;⑶消除危险;⑷返还财产;⑸恢复原状;⑹修理、重作、更换;⑺赔偿损失;⑻支付违约金;⑼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⑽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4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5《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效的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

的规定。

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6、第92条7则对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做出了相关规定。

此外,《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都有与《环境保护法》相似的规定。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54条、第55条在民事程序法方面也有此相关规定8。

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文献来源

(一)图书馆藏书

在图书馆馆藏图书D类政治法律类中搜索到以下相关资料:

王明远著《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陈慈阳著《环境法总论》;王利明、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曲格平著《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宋宗宇著《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等书籍资料

(二)期刊数据库检索

主要利用CNKI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访问地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3b3096622.html,.

在使用上述数据库搜索的过程中,笔者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主题字段中,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文章结果显示有7093个显示结果。对本人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期刊论文有:

胡丹缨著《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之完善》、耿培军著《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晋海,王文俊著《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李劲著《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及实现》、戴茂华著《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的必要性——兼评<侵权责任法>中环境污染责任条款》、丘国中著《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探讨》、王广恩著《浅议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等这些文献都对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 包括其法律依据和救济途径。对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二、文献摘要内容

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6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7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规定:“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免予承担责任:⑴战争;

⑵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⑶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

8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54条、第55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同样适用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

胡丹缨著《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之完善》、耿培军著《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等这些文献主要是对救济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存在着若干问题和缺陷,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民事救济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得以协调发展。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我的一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从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因果关系及救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对完善相关的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及实现》、《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试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这些文献则是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一些要件及功能进行了补充完善:环境侵权的特征是建立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内在根基,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发展决定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已成为现代侵权行为法的“第一要旨”,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也真实地反映了《侵权行为法》功能渐次演变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具有鲜明特征的环境侵权这一新型侵权行为,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必将突破传统民法理论的框格,重整其结构,以顺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归责原则解决的是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具体到环境侵权,它就是整个环境侵权法律体系的基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我国的法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确定其规则原则。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但也并不排斥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作用和如何实现这些作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为当代环境侵权法律责任之一,具有救济功能、惩罚功能和预防功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的实现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排除危害及恢复原状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可以通过行政处理和环境民事诉讼等途径得以实现。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立法的必要性——兼评<侵权责任法>中环境污染责任条款》则是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方面进行了研究完善:环境侵权严重威胁和侵害人们的人身与财产权益。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虽然完善了我国的环境责任条款,对环境纠纷的解决和受害人权益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环境侵权立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的现状,我国环境侵权立法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当前,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侵权问题日益严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经成为我国一大社会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虽然完善了我国环境侵权责任

条款,有利于环境被害人的救济和补偿。但我国现行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在对环境侵权的界定,环境侵权行为认定中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基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现状,以及鉴于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三、结语

通过对学者们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研究,对其的完善,可以通过一下方法进行:

首先,从立法上来说,我国并没有明确承认公民的环境权,所以当人们受到环境侵权损害时,往往是通过别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且往往得不到全面而有效的救济,这就要求重视公民的环境权,是的公民在受到环境侵权是能够直接利用环境权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获得直接有效的救济。而承认公民的环境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公民享有环境权,维护公民环境权利和权益写入宪法。

其次,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范围划分还不够明确,层次不够清晰。且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也划分的不够具体明确,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具体划分其适用范围。我们可以采取特殊矛盾特殊对待的方法,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一些特殊情况,适用无过错责任。

第三,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还不够完善,在赔偿原则和赔偿方式上不够科学全面,需要进一步的明确统一赔偿方式,和规制好分配原则。重新确认新的损害赔偿原则和计算方法,并把精神损害也计入赔偿范围,建立健全损害赔偿责任保障制度,如责任保险、损害赔偿基金、社会保障等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第四,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在许多的法律中都有相关规定和体现,如《民法通则》、《环境法》等,但是这些法律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着不协调统一。因此,我们需要统一关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立法,统一法律规范,协调好各个法律之间的规定,平衡法条之间的冲突。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做出统一的、协调的、普遍实施和适用的法律规范。加强环境侵权的预防,通过各种手段,做好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另外做好立法和司法两方面的预防工作,预防环境侵权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8-19、153.

[2] 杨瑞英.惩罚性损害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

[3] 陈慈阳.环境法总论.[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

[4] 胡丹缨.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之完善[J].政法学刊.2004(06).

[5] [日]原因尚彦.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9.

[6]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法律出版社,1996.

[7] 曲格平.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M].解放军出版社,2002.

[8] 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及实现.[J].河北法学,2005(4):41-43.

[9] 戴茂华、吴萍.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6).

[10] 侯怀霞.试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I):81-84.

[11] 宋宗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3] 王明远.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3] [日]原因尚彦.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9.

[14] 戴茂华.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的必要性——兼评《侵权责任法》中环境污染责任条款[J].河北法学.2011(01).

[15] 晋海,王文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02).

[16] 丘国中.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4(04).

[17] 王广恩.浅议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8).

[18] 赵佳.中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比较[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6).

[19] 耿培军.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6月22日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群智能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群智能优化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合作实现寻优。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

目录 摘要 (1) 1 概述 (3) 2 定义及原理 (3) 2.1 定义 (3) 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 (4) 3 主要群智能算法 (4) 3.1 蚁群算法 (4) 3.2 粒子群算法 (5) 3.3 其他算法 (6) 4 应用研究 (7) 5 发展前景 (7) 6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1 概述 优化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 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2 定义及原理 2.1 定义 群集智能优化算法源于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觅食行为的模拟。它将搜索和优化过程模拟成个体的进化或觅食过程,用搜索空间中的点模拟自然界中的个体;将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度量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个体的优胜劣汰过程或觅食过程类比为搜索和优化过程中用好的可行解取代较差可行解的迭代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生成+检验”特征的迭代搜索算法,是一种求解极值问题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各类优化算法实质上都是建立问题的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因而实际工程优化问题均可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其表达形式如下: 求: ,,2,1,0)(..), (min , ,,2,1,),,,(21Lm j X g t s X f n L i x L x x X i T n i =≤== 。Ω∈X 其中, i X 为设计变量;)(X f 为被优化的目标函数;0)(≤X g j 为约束函数;Ω为设计变量的 可行域。

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的产生,土木工程就已经产生,从开始对房屋的追求只限于遮风挡雨到现在追求艺术、安全、多功能,这其中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这期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很缓慢。然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到今天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当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及领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内容广泛,既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管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飞机场、电站、给排水及防护工程;也包括材料、设备、勘探、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其主要的学科分类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空调及通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固定性指施工地点固定,选定施工地点后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流动性: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个工程工人作业空间的流动性;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的工程其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协作配合完成,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有很多分部工程组成,涉及很多专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三、传统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 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 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 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 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 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 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农民工是既具有农村户籍又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①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始于1991年,在近二十年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模式分类、退保问题、参保率问题和政府责任五大方面介绍了国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 农民工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一、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它将农民工参保资格限定在受雇于全民所有制企业,1995年和1997年的相关规定又将参保对象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职工。2001年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一些具体办法,标志着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从模糊走向明确。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明确化绝非偶然。一方面,农民工是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群体在一系列与工业化、城市化关系密切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均占总从业人数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根据老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与工业化相伴而行的往往是城市化;中国是农业大国,若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作为主要

流动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则必将引起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务院于2006年3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指明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改革方向。2009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明确了包括农民工在的流动劳动力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 二、国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前,农民工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尤其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确立起来的包括养老保障权社会保障权利受到了国诸多学者的关注,近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将就农民工养老保险各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具体介绍与描述。 1. 建立与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对于必要性的考察应该分为两个维度:必要性是否存在,与其他项目相比其必要性程度大小。对于第一个问题,几乎没有人认为农民工不需要养老保险。然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具体地说就是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不同保障项目的何者优先建立与完善的问题则有所分歧。事实上,完善某一个具体社会保障项目的优先程度既取决于问题的重要性,又取决于问题的迫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

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智能优化算法的统一框架 指导老师:叶晓东教授 姓名:李进阳 学号:2 班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班 2011年6月20日

目录 1 概述 (3) 2群体智能优化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工鱼群算法 (4) 蚁群算法 (5) 混合蛙跳算法 (9) 3神经网络算法 (10) 神经网络知识点概述 (10) 神经网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11) 4模拟退火算法 (15) 5遗传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遗传算法知识简介 (17) 遗传算法现状 (18) 遗传算法定义 (19) 遗传算法特点和应用 (20) 遗传算法的一般算法 (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框架 (26) 6总结 (28) 7感谢 (29)

1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广,传统的基于符号处理机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在知识表示、处理模式信息及解决组合爆炸等方面所碰到的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些困难甚至使某些学者对强人工智能提出了强烈批判,对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众所周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复杂而庞大的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或准优解。像货朗担问题和规划问题等组合优化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求解此类问题时,若不能利用问题的固有知识来缩小搜索空间则会产生搜索的组合爆炸。因此,研究能在搜索过程中自动获得和积累有关搜索空间的知识,并能自适应地控制搜索过程,从而得到最优解或准有解的通用搜索算法一直是令人瞩目的课题。智能优化算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经实践证明特别有效的算法。 2群体智能优化算法 自然界中群体生活的昆虫、动物,大都表现出惊人的完成复杂行为的能力。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参考群体生活的昆虫、动物的社会行为,提出了模拟生物系统中群体生活习性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在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经验和智慧的智能体 (Agent) ,个体之间存在互相作用机制,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强大的群体智慧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自 20世纪 90年代模拟蚂蚁行为的蚁群算法(ACO)提出以来,又产生了模拟鸟类行为的微粒群算法 ( PSO)、模拟鱼类生存习性的人工鱼群算法、模拟青蛙觅食的混合蛙跳算法 ( SFLA)等。这些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出现,使原来一些复杂的、难于用常规的优化算法进行处理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大大增强了人们解决和处理优化问题的能力,这些算法不断地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使得人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对其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本质上是一种概率搜索,它不需要问题的梯度信息具有以下不同于传统优化算法的特点: ①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个体是分布式的,不存在直接的中心控制,不会因为个别个体出现故障而影响群体对问题的求解,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②每个个体只能感知局部信息,个体的能力或遵循规则非常简单,所以群体智能的实现简单、方便; ③系统用于通信的开销较少,易于扩充; ④自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社会保障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也是社会保险工作中最庞大的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下、农村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以及养老功能的弱化等新问题对出现,迫切要求政府在农村迅速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也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的写作,是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包括了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及独立思考等诸多环节,其中某些资料或学术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最终观点的形成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起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也锻炼老自己分析概括和汇总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主题 国外对于本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已比较深入,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或农村人口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Dalmer D.Hoskins的《In Defense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s》中提到了国家养老金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问题,分析了公共养老系统丧失信心的原因,并介绍了公众养老金系统。还有如Xavierx.Sala-imartin的《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中也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发展民族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国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 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 一、引言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 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 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 形式。 二、主题部分 1.框架结构的概念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 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 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 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 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 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 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 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框架结构的缺点为:

智能算法综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计算方法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智能计算方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同时对智能计算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群集智能蚁群算法粒子群算1什么是智能算法智能计算也有人称之为“软计算”,是们受自然(生物界)规律的启迪,根据其原理,模仿求解问题的算法。从自然界得到启迪,模仿其结构进行发明创造,这就是仿生学。这是我们向自然界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仿生原理进行设计(包括设计算法),这就是智能计算的思想。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技术和群集智能技术等。 2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早在本世纪4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McCulloch、数学家Pitts就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一个数学模型,从此开创了神经科学理论的研究时代。其后,FRosenblatt、Widrow和J.J.Hopfield等学者又先后提出了感知模型,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得以蓬勃发展。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它是处理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据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一个大脑一般有1010~1011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连接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和一些向外伸出的其它较短分支——树突组成。轴突的功能是将本神经元的输出信号(兴奋)传递给别的神经元。其末端的许多神经末梢使得兴奋可以同时传送给多个神经元。树突的功能是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细胞体将接受到的所有信号进行简单处理(如:加权求和,即对所有的输入信号都加以考虑且对每个信号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权值上——有所不同)后由轴突输出。神经元的树突与另外的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相连的部分称为突触。 2.1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广泛互连而成的系统,它的这一结构特点决定着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信息处理的能力。人脑的每个神经元大约有103~104个树突及相应的突触,一个人的大脑总计约形成1014~1015个突触。用神经网络的术语来说,即是人脑具有1014~1015个互相连接的存储潜力。虽然每个神经元的运算功能十分简单,且信号传输速率也较低(大约100次/秒),但由于各神经元之间的极度并行互连功能,最终使得一个普通人的大脑在约1秒内就能完成现行计算机至少需要数10亿次处理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存储容量很大。在神经网络中,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神经元之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它分散地表示和存储于整个网络内的各神经元及其连线上。每个神经元及其连线只表示一部分信息,而不是一个完整具体概念。只有通过各神经元的分布式综合效果才能表达出特定的概念和知识。由于人工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个数众多以及整个网络存储信息容量的巨大,使得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能力。即使输入信息不完全、不准确或模糊不清,神经网络仍然能够联想思维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的完整图象。只要输入的模式接近于训练样本,系统就能给出正确的推理结论。 [!--empirenews.page--]正是因为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其信息存储的分布式特点,使得它相对于其它的判断识别系统,如:专家系统等,具有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健壮性。生物神经网络不会因为个别神经元的损失而失去对原有模式的记忆。最有力的证明是,当一个人的大脑因意外事故受轻微损伤之后,并不会失去原有事物的全部记忆。人工神经网络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某些原因,无论是网络的硬件实现还是软件实现中的某个或某些神经元失效,整个网络仍然能继续工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处理单元。只有当神经元对所有的输入信号的综合处理结果超过某一门限值后才输出一个信号。因此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学系统。它突破了传统的以线性处理为基础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局限,标志着人们智能信息处理能力和模拟人脑智能行为能力的一大飞跃。 2.2几种典型神经网络简介 2.2.1多层感知网络(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 在1986年以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出版的《ParallelDistributedProcessing》一书中,完整地提出了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并被广泛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 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

(完整版)哈佛分析框架外文文献及翻译

经营分析与估值 克雷沙·G.帕利普保罗·M.希利 摘自书籍“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第五版第一章节 1.简介 本章的目的是勾勒出一个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因为财务报表提供给公共企业经济活动最广泛使用的数据,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靠财务报告评估计划企业和管理绩效率。 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通过财务状况及经营分析解决,如下面的示例所示: 一位证券分析师可能会对问:“我的公司有多好?这家公司是否符合我的期望?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呢?鉴于我对公司当前和未来业绩的评估,该公司的股票价值是多少?” 一位信贷员可能需要问:“这家公司贷款给这家公司有什么贷款?公司管理其流动性如何?公司的经营风险是什么?公司的融资和股利政策所产生的附加风险是什么?“ 一位管理顾问可能会问:“公司经营的行业结构是什么?该策略通过在工业各个企业追求的是什么?不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表现是什么?” 公司经理可能会问:“我的公司是正确的估值的投资者吗?是我们在通信程序中有足够的投资者来促进这一过程?”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有价值的活动,当管理者在一个公司的战略和各种体制因素完成后,他们不可能完全披露这些信息。在这一设置中,外部分析师试图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数据来创建“中端信息”,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关于该公司目前业绩和未来前景的展望。 了解财务报表分析所做的贡献,这是很重要的理解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财务报告的作用,形成财务报表制度的力量。因此,我们首先简要说明这些力量,然后我们讨论的步骤,分析师必须执行,以提取信息的财务报表,并提供有价值的预测。 2.从经营活动到财务报表 企业管理者负责从公司的环境中获取物理和财务资源,并利用它们为公司的投资者创造价值。当公司在资本成本的超额投资时,就创造了价值。管理者制定经营战略,实现这一目标,并通过业务活动实施。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其经济环境和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环境包括企业的产业、投入和产出的市场,以及公司经营的规章制度。公司的业务战略决定企业如何定位自己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2.1会计制度特点1:权责发生制会计 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权责发生制,它们是以权责发生制而不是现金会计制备的。不像现金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与经济交流活动和实际收付现金相关的成本和效益的记录之间的区别。净收益是应计制会计下的主要周期性业绩指标。计算净收入,生态影响的经济交易记录的基础上的预期,并不一定是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摘要: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内涵 达到什么标准的建筑可以称之为低碳建筑?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尚未能有明确的定义。Mlecnik[1]将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义为低碳建筑。 李启明等人认为,可参照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 本文认为,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达到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建筑,且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行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称之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更为前沿的课题,零能耗建筑是建设领域内减少二氧化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3]。 中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

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污染排放到空气中[5]。建材从原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到工地过程中会产生“次级效应”,由于对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6]。为了正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7]。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对建设项目或建筑产品的可持续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废物处理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测算了建材的隐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计算了建材的制造和运输、建筑设备的能耗、原料处理的能耗及建筑废弃物的处置阶段的碳排放。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低碳建筑测评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国际上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0-14]。不同文献对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所侧重的阶段有所不同,详见表1。 在瑞典,政府部门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碳排放评价方法来代替LCA评价法,按建筑项目的活动和部门来分解测算碳排放[15]。该方法将建设领域分为新住宅建设、房屋重建和装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部门来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不同的是,该投入产出评价未考虑原材料的供暖值。通过研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装修部门的碳排放量较低。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BREEAM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6月22日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群智能算法就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群智能优化就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就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实现寻优。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

目录 摘要 0 1 概述 (2) 2 定义及原理 (2) 2、1 定义 (2) 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 (3) 3 主要群智能算法 (3) 3、1 蚁群算法 (3) 3、2 粒子群算法 (4) 3、3 其她算法 (5) 4 应用研究 (6) 5 发展前景 (6) 6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 概述 优化就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 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2 定义及原理 2、1 定义 群集智能优化算法源于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觅食行为的模拟。它将搜索与优化过程模拟成个体的进化或觅食过程,用搜索空间中的点模拟自然界中的个体;将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度量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个体的优胜劣汰过程或觅食过程类比为搜索与优化过程中用好的可行解取代较差可行解的迭代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生成+检验”特征的迭代搜索算法,就是一种求解极值问题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各类优化算法实质上都就是建立问题的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因而实际工程优化问题均可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其表达形式如下: 求: ,,2,1,0)(..), (min , ,,2,1,),,,(21Lm j X g t s X f n L i x L x x X i T n i =≤== 。Ω∈X 其中,i X 为设计变量;)(X f 为被优化的目标函数;0)(≤X g j 为约束函数;Ω为设计变量的可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