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

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

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

部是内始式

12、花程式

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

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

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 TP。

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

3、红降现象也称增益效应和Emerson(爱默生)效应,证明有两个光系统。

4、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移动。

5、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只有在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大量的出现。

6、固氮酶除了有固氮作用外,还有放氢的作用,可使乙炔变成乙烯。

7、光呼吸是在下列哪些细胞器中进行的:ADE

A、过氧化物体

B、乙醛酸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E、线粒体

8、自叶绿体中输送出来,大量用于蔗糖合成的光合中间产物是:D

A、果糖

B、葡萄糖—6—磷酸

C、果糖1,6-二磷酸

D、磷酸二羟丙酮

9、西瓜和西红柿成熟后,其种子并不在有充分水分的果实中萌发,这是因为果实中:

A、PH不合适

B、有抑制剂存在

C、溶质浓度太大

D、胚没有成熟

10、豆科植物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的作用是:C

A、与N2结合

B、传递电子

C、与氧结合

D、使N2还原

11、叶绿体中的DNA不含有AB

A、组蛋白

B、5-甲基胞嘧啶

C、基因

D、启动子

三、无脊椎动物学部分

1、水螅只有两个胚层,没有中胚层,没有体腔

2、涡虫(扁形动物)有了中胚层,但没有体腔

3、蛔虫(线虫动物)体腔称为原生体腔或假体腔

4、环毛蚓(环节动物)体腔称为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5、昆虫(节肢动物)是混合体腔。

6、马氏管起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主要的排泄物是尿酸,直肠腺有重吸收水盐作用。

7、雌蛾的性信息素是由其腹部第8~9节节间膜上的腺体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是由其上颚腺分泌的。

8、鳞翅目蛾类性信息素多为易挥发的脂肪族化合物;藻类信息素为C11碳氢化合物。

9、昆虫的信息素往往有一个双键,它是由△11去饱和酶催化的,该酶是至今发现的信息素唯一合成酶。

它能使饱和的脂肪酸链变成不饱和的,产生双键,然后在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信息素。

10、蜂媒花多为黄色或蓝色。蝶媒花多有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蛾媒花多为白色或暗色;甲虫和蝇媒

花多为白色或暗淡较原始的花

11、蝶媒花氨基酸的含量要高于蜂媒花

12、草履虫是典型的单细胞动物,其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草履虫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在结合

生殖过程中要经过减数分裂和消失等现象,最后形成的新个体中仍恢复到大小两个细胞核。要结合生殖开始阶段,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B

A、小核和大核都分裂两次

B、小核分裂两次,大核逐渐消失

C、小核消失,大核分裂两次

D、小核分裂两次,大核维持不变

13、间日疟原虫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之一,它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按蚊吸血将一定时期

的疟原虫带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裂殖发育。当按蚊再吸血时又将适当时期的疟原虫吸入体内,断而完成发育。疟原虫从人体进入蚊体的时期是:D

A、子孢子

B、裂殖子

C、合子

D、配子母细胞

E、配子

14、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科学家认为它是进化上的一个侧支,称为侧生动物,因为在个

体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

15、水螅纲水母和钵水母纲水母皆呈圆盘状,营飘浮生活但水螅纲水母下伞面周缘有缘膜。据此可将

两者分开。

16、蛔虫的排泄系统仍是原肾型是因为肾细胞起源于外胚层。

17、乌贼在水中快速运动,其动力来自于外套膜肌肉的收缩。

18、个体发育(卵裂类型及典型生物;变态发育类型及生物)

四、脊椎动物学部分

1、关于脊索动物的起源假说,加斯坦和贝利尔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共同祖先类似于半索动物的

羽鳃类。进化过程是从原始后口动物进化到原始无头类,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2、海鞘的逆行变态三大变化:A、幼体是自由的,成体变成固着的,然后尾部的脊索消失;B、背神

经管变成实心的背神经节;C、鳃裂数由少变多。

3、在脊索动物中只有海鞘和圆口动物中的盲鳗是雌雄同体的,(但都异体受精)

4、海鞘是开放式的血液循环。

5、骨质的结构是中胚层产生的,角质的结构都是外胚层产生的。

表皮衍生物(外胚层):(1)外骨骼(角质):角质鳞甲、毛、

蹄、指甲、爪

6、皮肤衍生物(2)腺体: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等

真皮衍生物(中胚层):骨质鳞(硬、圆、栉)、骨质鳍条(角

质和鳞质、哺乳类骨板、实角(鹿角)

楯鳞:由表皮和真皮层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代表:鲨鱼。

7、文昌鱼的表皮是单层的,但是到了脊椎动物表皮就是多层的。

8、椎体类型:双凹型(鱼);后凹型(两栖类);前凹型(爬行类);双平型(哺乳类);马鞍型(鸟类)

9、颌弓与脑颅相接的类型:

(1)两接型:低等软骨鱼、总鳍鱼、古代棘鱼类

(2)舌接型:软骨鱼中的板鳃类、所有的棘鳍鱼类

(3)自接型:肺鱼、陆生脊椎动物

(4)颅接型:仅哺乳类

10、奔跑型的动物没有锁骨,只有肩胛骨一块,马和猎豹都是没有锁骨的,所以跑得快,使用前肢较

多的攀缘动物锁骨发达。

11、牙齿进化趋势:多出→再出,量多→少而恒定,同型→异型,侧生、端生→槽生

12、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消化酶,其他动物的唾液腺仅湿润食物。

13、最原始的反刍类的骆驼有三个胃而不是四个胃。

14、小肠、十二指肠在鱼类有,圆口类没有。在鸟类出现了肠和回肠。盲肠在爬行类出现,结肠在哺

乳类出现。

15、鳄鱼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两栖类开始有声带。鸟类鸣管外有特殊的鸣肌。

16、海鞘中的血液开管式循环,血液定期改变方向,同一条血管轮流充当动脉和静脉,这在脊椎动物

中是唯一的。

17、软骨鱼类动脉圆锥常具瓣膜,硬骨鱼类动脉球代替了动脉圆锥,不能主动收缩,不具瓣膜。

18、钱鱼类具H型主静脉系统,两栖类具Y型大静脉系统和肺静脉出现。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肾门

静脉退化消失。

19、软骨鱼的生殖方式:卵生(虎头鲨),卵胎生(棘鲨),假胎生(星鲨)

20、鱼类(古脑皮);肺鱼和两栖类(原脑皮);爬行类开始出现亲脑皮,原脑皮为海马。胼胝体为哺

乳动物特有。

21、脑神经在无羊膜类是10对,羊膜类12对。

22、水生动物嗅觉发达,两栖类出现内鼻孔,爬行类以上出现鼻甲骨。鸟类嗅觉不发达,四足类的犁

鼻器。鸟类舌前部角质化无味蕾。

五、动物行为学部分

1、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运动的结果总是趋于有利的刺激而

避开不利的刺激源。

2、趋性是定向的运动。

3、横定向与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离开刺激源。

4、攻击行为是同种个体间发生战斗和攻击。

5、贝茨拟态:无毒模仿有毒;缪勒拟态:有毒模仿有毒。默滕斯拟态:强毒模仿弱毒。

6、黑头鸥把破蛋壳扔出巢外是因为破蛋壳会引来天敌。

7、熊蜂是地下筑巢的社会性采蜜昆虫,蜂群大小约为几百只。

8、动物占有和保卫一定空间的行为属于种内资源竞争。

六、动物生理学部分

1、第二信使有cAMP、IP、Ca离子等

2、输氧时给的混合气体:95%的O2和5%CO2。

3、所谓生物钟是视交叉上核和松果体

4、胆碱是怎样使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引起突触后膜对各种小离子(正离子)通透性增加

5、心肌细胞分两类细胞,一类是工作细胞:不断进行收缩、舒张(心房肌、心室肌)另外一类是特殊

分化的细胞(窦房结——心肌起博点;房室结——在窦房结不工作时可从此起博;浦肯野氏纤维——传导;房室束——传导)

6、肺泡的回缩力来自肺的弹力纤维和肺泡膜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

7、肾髓质高渗状态的形成有赖于肾小管的逆流倍增作用。

8、蛋白质分解产物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

9、阿托品可阻断M型胆碱能受体,箭毒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酚妥拉明可阻断α型肾上腺素能受

体,心得安可阻断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10、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和组织的PH为7.4

11、蜗管里面是内淋巴液,前庭阶和鼓阶里面都是外淋巴液

12、血浆中没有碳酸酐酶,红细胞中有碳酸酐酶

13、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最高频率只能小于或等于不应期的倒数

14、人眼视网膜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

七、生物化学部分

1、通过尼科尔棱镜形成平面偏振光,右旋光物质以“+”表示,左旋光“—”

2、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的受体可分为三类: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如烟碱型的乙酰胆碱受体);G蛋

白偶联的受体(由于蛋白和GTP结合故称G蛋白,此蛋白较保守,在所有真核细胞中都相似。由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细胞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配酶连接的受体。

另外NO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

3、脲酶只能催化尿素水解(称为绝对专一性)

4、激素的化学本质分三类:含氮激素(蛋白质类、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固醇类(由胆固醇转变而成,如睾酮、雌酮类);脂肪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

八、分子生物学部分(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等内容)

1、限制性内切酶是在某一位点上切割双链DNA分子

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

九、微生物学部分

1、芽孢是抗逆必极强的休眠体,不具有繁殖功能;伴胞晶体对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2、细菌的形状取决于染色体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3、流感病毒受体是红细胞和易感动物粘膜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狂犬病毒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

至今尚未发现植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病毒受体。

4、1971年Diener首次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类病毒(单链环状RNA分子)

5、溶源性细菌是指在其染色体整合有:B

A、温和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C、烈性噬菌体

D、烈必噬菌体基因组

6、琼脂是最理想的凝固剂,常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此外,硅胶是由硅

酸钠和硅酸钾制成的胶体,且不含有机物,常用于培养自养菌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病毒是专性寄生的,不能在这些培养基上培养,而只能用鸡胚、组织培养物或敏感动物等进行培养。

7、发酵的特点:(1)无氧条件下进行(2)生物氧化最终电子受体是氧化性代谢中间产物(3)产能方

式是底物水平磷酸化(4)产生能量少(5)一般是专性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进行的

8、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途径:EMP途径、不完全HMP途径、ED途径

9、有氧呼吸特点:(1)有氧条件下进行(2)葡萄糖彻底氧化为H2O和CO2(3)氧化过程所脱下的

电子经完整电子传递链(4)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氧(5)释放较多能量(6)一般是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进行的

10、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把无氧呼吸分成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碳酸盐呼吸、延胡

羧酸呼吸等,其中最典型例子是硝酸盐呼吸

11、细菌群体生长曲线是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共分四个时期:延滞期

(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2、发酵工业常采用以下措施来缩短延滞期:(1)以对数期细菌作为种子进行接种(2)加大接种量(3)

发酵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成分尽量接近等

13、对数期是发酵生产最佳“种子”;是科研的理想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宿主最适菌龄

14、稳定期是发酵生产收获菌体或收获与菌体生长一致的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衰亡期细菌会出现畸

形。

15、高压蒸汽灭菌是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121℃(1.03×105Pa)灭菌15~20分钟

16、超高温灭菌可保存食品的营养和风味,135~150℃,灭菌2~6S

17、干热灭菌用于一玻璃器皿或金属制品的灭菌,170℃,灭菌1h或160℃灭菌2h

18、质粒pBR322常作为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酵母2um质粒常作为酵母的克隆或表达载体;柯斯质

粒载体是由λ噬菌体的粘性末端和质粒构建而成,常作为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Ti质粒衍生物是由根癌土壤杆菌的Ti质粒改造而成的,可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19、多数真菌、放线菌等都是生长因子养型微生物,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

20、检测自来水是否污染,我国规定1000mL水中大肠杆菌数不超过3个

21、转化是指外源DNA片段被受体菌的感受态细胞吸收后,得到一个获得部分新遗传性状的转化子。

22、转染是指当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DNA去感染宿主的感受态细胞,进而产生正常噬菌体或病毒的

后代。

23、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DNA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

十、细胞生物学部分

1、最早发现的支原体是拟胸膜肺炎病原体。

2、大肠杆菌质粒按表现型效应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F因子(性因子,有的大肠杆菌有,F+,没有用

F-表示);第二个是抗性因子;第三类是大肠杆菌素原因子

3、人眼分辨力0.2mm,光学显微镜是0.2um,电子显微镜是0.2nm

4、膜上磷脂分子的运动最常见侧向运动,最少见的是翻转

5、不同膜上的ATP合成酶是不一样的。现在认为,ADP和磷酸基结合到酶上,以及A TP释放都需要

能量

6、在核糖体大亚基上面有三个位点:A位点,P位点,E位点

7、微管直径是24nm,微丝直径是7nm,中间纤维直径是10nm

8、ES细胞是胚胎干细胞,EG细胞是胚胎原始生殖细胞

9、获得人干细胞四条途径:(1)从人的早期胚胎中获得;(2)从早期流产胎儿原始生殖腺中获得;(3)

从人的克隆胚胎中获得;(4)从成体获得成体干细胞

10、三主干:古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六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动物界

11、原癌基因通过三条途径变成癌基因:(1)通过易位或转座;(2)基因扩增(3)在基因内部发生了

点突变

12、G1检验点控制细胞由G1进入S期;G2检验点控制细胞由G2进入M期;M检验点控制细胞由

M期进入G1期

13、死亡基因:促进细胞调亡的基因。如线虫中ced-3基因,ced-4基因,哺乳动物中的ICE基因

14、生存基因:维持细胞生存,而不是促进细胞数目增加。如线虫中ced-9基因,哺乳动物中的BCL-2

基因家族某些成员。

15、肿瘤抑制基因:它的失活是人类肿瘤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遗传事件之一。最重要的是P53基因

16、“信号肽”(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转运肽”(细胞质中合成叶绿体中蛋白质前体的N端序列);

“导肽”(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中蛋白质前体的N端序列)

十一、遗传学部分

1、XY型性别决定是人类、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某些鱼类,以及很多昆虫和雌雄异株的植物等的性

别决定类型;ZW型是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类型。另外蜜蜂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数。雌雄同株(同体)生物不存在这些情况

2、染色体图上的一下图距单位是厘摩(cM);细菌的基因的作图单位不是厘摩,而是分钟,用时间表

示;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的单位是bp(碱基对)

3、人类基因定位不能用测交方法,而用家系分析法、体细胞杂交法

4、基因库是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部和,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而基因组是单倍体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的全部基因。

5、X染色体又叫第一染色体

6、位点是DNA或RNA分子中某一确定的碱基序列;而基因座是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据的一定长

度(或指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7、显性上位(12:3:1);隐性上位(9:3:4);累加作用(9:6:1);互补作用(9:7);重叠作用

(15:1);抑制作用(13:3)

第二部分分章概述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称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称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糖类

1.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组成元素及种类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分单糖、寡糖、多糖三类。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其分类中只含有一个多羟基醛或一个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含6个碳原子的己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但结构式不同,在化学上叫做同分异构体。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都是含有5个碳原子的戊糖,两者都是构成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的重要组成成分。

寡糖(低聚糖)是由少数几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得的糖。常见的是含有2个单糖单位的双糖,如植物细胞内的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内的乳糖,存在于藻类细菌、真菌和某些昆虫细胞内的海藻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缩聚而成链状大分子,与单糖、双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从而构成贮藏形式的糖,如高等植物细胞内的淀粉,高等动物细胞内的糖元。纤维素是植物中最普遍的结构多糖。

(二)蛋白质

1.生物学功能催化、运输、免疫、调节作用,结构和机械支持作用、收缩功能。

2.组成元素和基本组成单位

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多数还含有S。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除甘氨酸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都有L—型与D一型之分,为区别两种构型,通过与甘油醛的构型相比较,人为地规定一种为L型,另种为D一型。当书写时—NH2写在左边为L型,-NH2在右为D型。已知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属L型。

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可以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的键为肽键。肽是两个以上氨基酸连接起来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连接起来的肽叫二肽,三个氨基酸连接起来的肽叫三肽,多个氨基酸连接起来的肽叫多肽。多肽都有链状排列的结构,叫多肽链。蛋白质就是由一条多肽链或几条多肽链集合而成的复杂的大分子。

20种基本氨基酸中,有许多是能在生物体内从其他化合物合成的。但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叫必需氨酸。20种氨基酸的分类,主要是根据R基来区分的,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和杂环族三类,其中脂肪族又分为中性(一氨基一羧基)、酸性(一氨基二羧基)和碱性(二氨基一羧基)氨基酸。按R基的极性分为极性和非极性氨基酸。

3.结构

蛋白质结构分一、二、三、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连接方式及排序。

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本身折叠和盘绕方式,这种周期性的结构是以肽链内或各肽链间的氢键来维持。天然蛋白质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自由回折四种。例如动物的各种纤维蛋白,它们的分子围绕一个纵轴缠绕成螺旋状,称为α–螺旋。相邻的螺旋以氢键相连,以保持构象的稳定。指甲、毛发以及有蹄类的蹄、角、羊毛等的成分都是呈α–螺旋的纤维蛋白,又称α–角蛋白。β–折叠片是并列的比α–螺旋更为伸展的肽链,互相以氢铸连接起来而成为片层状,如蚕丝、蛛丝中的β–角蛋白。

三级结构:是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构成一个很不规则的具有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四级结构: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聚合而成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构成功能单位的各条肽链,称为亚基,一般地说,亚基单独存在时没有生物活力,只有聚合成四级结构才具有完整的生物活性。如:血红蛋白是由4个不同的亚基(2个α肽链,2个β链)构成的,每个链都是一个具三级结构的球蛋白。

4.特点

(1)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量很大,容易在水中形成胶体粒,具有胶体性质。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形成亲水胶体,就是在胶体颗粒之外包含有一层水膜。水膜可以把各个颗粒相互隔开,所以颗粒不会凝聚成块而下沉。

(2)变构作用:含2个以上亚基的蛋白质分子,如果其中一个亚基与小分子物质结合,那就不但该亚基的空间结构要发生变化,其他亚基的构象也将发生变化,结果整个蛋白质分子的构象乃至活性均将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变构或别构作用。例如,某些酶分子可以和它所催化的最终产物结合,引起变构效应,使酶的活力降低,从而起到反馈抑制的效果。

(3)变性作用:蛋白质在重金属盐(汞盐、银盐、铜盐等)、酸、碱、乙醛、尿素等的存在下,或是加热至70~100℃,或在X射线、紫外线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变性。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断裂和二硫键的破坏,因而不发生一级结构的破坏,而主要发生氢键、疏水键的破坏,使肽链的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序。这种变化不可逆。

(三)核酸

1.生物学功能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一个细胞中。核酸也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种类

核酸分DNA和RNA。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大类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

3.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百个到几千个核苷酸互相连接而成的。每个核苷酸含一分子碱基、一分子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及一分子的磷酸组成。

DNA的碱基有四种(A、G、C、T),RNA的碱基也有四种(A、G、C、U)。DNA中碱基的百分含量一定是A=T、G=C,不同种生物的碱基含量不同。RNA中A﹣U、G﹣C之间并没有等量的关系。

4.结构

DNA一级结构中核苷酸之间唯一的连接方式是3’、5’﹣磷酸二酯键(5’端为磷酸)。所以DNA的一级结构是直线形或环形的结构。DNA的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结构。常有A、B(即Watson-Crick模型)、C型和Z型(左手螺旋)。

5.性质(1)一般性质

核酸和核苷酸既有磷酸基,又有碱性基团,为两性电解质,因磷酸的酸性强,通常表现为酸性。核酸可被酸、碱或酶水解成为各种组分,其水解程度因水解条件而异。RNA在室温条件下被稀碱水解成核苷酸而DNA对碱较稳定,常利用该性质测定RNA的碱基组成或除去溶液中的RNA杂质。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都微溶于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常用乙醇从溶液中沉淀核酸。

(2)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核酸中的嘌呤碱和嘧啶碱均具有共轭双键,使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个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不同的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特性。由于蛋白质在这一光区仅有很弱的吸收,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值在280nm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核酸纯度及其制剂中的蛋白质杂质。

(3)核酸的变性和复性

①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碱基有规律的堆积被破坏,双螺旋松散,发生从螺旋到单键线团的转变,并分离成两条缠绕的无定形的多核苷酸单键的过程。变性主要是由二级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因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故一级结构并不发生破坏。核酸变性后,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如260nm区紫外吸收值升高(增色效应),粘度下降,失去生物活性。②核酸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如缓慢冷却即退火)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复性。DNA 复性后,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又得到恢复,生物活性也可以得到部分恢复。DNA的片段越大,复性越慢;DNA的浓度越高,复性越快。

(四)脂类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的(如卵磷脂)含有N、P 等元素,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1.生物学功能

脂类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动植物的贮能物质;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水分过度散失的作用;脂类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构成了细胞之间的识别物质和细胞免疫的成分;某些脂类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2.种类

(l)脂肪也叫中性脂,一种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分别与三个脂肪酸的末端羟基脱水连成酯键形成的。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的贮能物质,当动物体内直接能源过剩时,首先转化成糖元,然后转化成脂肪。在植物体内就主要转化成淀粉,有的也能转化成脂肪。

(2)类脂包括磷脂和糖脂,这两者除了包含醇、脂肪酸外,还包含磷酸、糖类等非脂性成分。含磷酸的脂类衍生物叫做磷酯,含糖的脂类衍生物叫做糖脂。磷脂和糖脂都参与细胞结构特别是膜结构的形成,是脂类中的结构大分子。

(3)固醇又叫甾醇,是含有四个碳环和一个羟基的烃类衍生物,是合成胆汁及某些激素的前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有的固醇类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变成维生素D。在人和动物体内常见的固醇为胆固醇。

(五)水和无机盐1.水

水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一般发育旺盛的幼小细胞中含水量较大,生命活力差的细胞组织中含水量较小,休眠的种子和孢子中含水量一般低于10%。水的作用有:水是代谢物质的良好溶剂,水是促进代谢反应的物

质,水参与原生质结构的形成,水有调节各种生理作用的功能。

2.无机盐

它在体内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各种无机盐离子在体液中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其主要作用有:维持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特异作用等。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类别

【知识概要】

一、细胞的概念及形态

细胞是由原生质小团所组成的基本单位,其中含有一个核(或拟核),四周被膜包围着。

细胞的大小千差万别。最大的直径近10cm,如驼鸟卵;小的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如支原体,其细胞直径只有0.1um。一般细胞的直径都在10~100um之间,观察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球状、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由于细胞内在的结构、自身的表面张力以及外部的机械压力的作用,各种细胞总是保持其一定的形态。细胞的形状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运动神经元细胞质伸展长达几米,用以传导外界刺激产生的兴奋。

二、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外部由质膜所包围,质膜之外是坚固的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是由一种叫胞壁质的蛋白多糖组成。在原核细胞内含有DNA的区域,没有核膜包围,这个区域为拟核,其中只有一条DNA。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质体等,但含有核糖核蛋白体、间体、粒状物、类囊体和蓝色体等。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内含物有气泡。多磷酸颗粒、脂肪滴和蛋白粒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三、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有核膜把它们分开,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与结构都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内含有的物质,大致可分为四类:①原生质,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所组成的生活物质的整体。细胞质包括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质体等。②后成质,由细胞分化出来具有一定机能的细胞衍生物,如纤毛、鞭毛等。③异质,由原生质高度特化的物质,如角质、木质、木柱质、纤维素等。④副质,细胞质中的内含物,都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淀粉粒、糖元粒、油滴、乳液等。

四、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分见下表

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它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细胞壁分为三层: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中胶层(胞间层)把相邻细胞粘合在一起,初生壁在中胶层的两侧,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次生壁在初生壁里面,又分为外、中、内三层,厚而硬,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的。在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壁上,有胞间连丝联结两个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使细胞之间互相流通。此外,植物细胞的细胞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

动物细胞表面由质膜包着,它控制着细胞内物质的运输。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也可变形,形成联结或桥粒,使两个相邻细胞“焊接”在一起,便于通讯。动物细胞质膜外无细胞壁,动物细胞内的微管对细胞的形态起着支持作用;动物细胞质内也无明显的液泡和叶绿体。在核附近有中心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能发出星状细丝,分裂时称为星体。

第二节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概要】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类以磷脂为主,它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一般称头部),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一般称尾部)。构成膜的蛋白质按其在膜中与磷脂相互作用方式及排列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外在性蛋白和内在性蛋白两大类,外在性蛋白与膜的内外表面相连,内在性蛋白嵌在脂质的内部,有的穿过膜的内外表面。

2.细胞膜的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有很多假说和模型,其中广泛被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膜的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二是膜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即有的镶嵌在脂质中,有的附在脂质表面。

3.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是:物质运输、细胞膜受体作用、代谢的调节控制、细胞识别、信息传递、保护细胞等。物质运输方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过有高度的选择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见下表:

此外,

病菌,属内吞方式;腺细胞所分泌的酶的过程,属外吐方式。内吞和外吐也需消耗能量。

二、细胞质

1.基质

细胞基质呈胶体状,除含有小分子和离子外,还含有脂类、糖、氨基酸、蛋白质、RNA等。在基质中存在着几千种酶,大多数中间代谢,如糖酵解、氨基酸合成等都在这里进行。在基质内分散着具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叫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以及微管和微丝等。

2.线粒体

(1)线粒体形状、大小和数目线粒体一般呈线状或颗粒状,线粒体的直径约0.5~1um,长2~10um。线粒体数目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况而不同,每个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可以从1到50万个,在生理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多;在衰老或休眠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2)线粒体结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所包围。外膜磷脂含量较高,透性较强,有利于线粒体内外物质交换。内膜透性较差,在不同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之间的内部空隙叫嵴间腔,里面充满基质,基质中含有蛋白质和少量DNA。内外膜之间的间隙叫膜间腔。里面充满液体。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附有酶系颗粒,在外膜上牢固附着的是柠檬酸循环所必需的酶系颗粒。柠檬酸循环所产生的NADPH通过膜进入线粒体,使ADP转变成ATP。在内膜内侧附着有许多带柄小颗粒,这种颗粒就是可溶性三磷酸腺苷。

(3)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中心。它通过有呼吸作用的多种酶系颗粒,能将细胞质中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产生能量,并将能量贮藏在ATP高能磷酸键中。ATP通过膜上的小孔向外扩散到细胞质中,供细胞其他生理活动时能量的需要。

3.质体

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成熟的质体分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三类。

(1)白色体(也叫无色体)因所在的组织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造粉质体、造蛋白质体和造油体。

(2)有色体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红色或橙黄色。它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其主要功能是积累淀粉和脂类。

(3)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由内外两层膜包围,叶绿体膜能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膜内淡黄色、半流动状态的物质叫基质,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酶)和其他代谢物质。基质中悬浮着浓绿色圆柱状颗粒叫基粒。每个基粒由两个以上类囊体重叠而成基粒片层,类囊体由自身闭合的双层薄膜组成。有些类囊体和基粒中的基粒片层横向连接,使基粒跟基粒相连,这种类囊体叫做基质片层。叶绿体的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中,类囊体的内膜和外膜上分别附有几十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合成有机物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组成,有两种类型: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粗糙内质网呈扁平囊状,内质网膜的外面附有核糖核蛋白体颗粒,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粗糙内质网常与核膜的外膜相连。光滑内质网呈管状,膜上没有颗粒,常与有分泌功能的高尔基体相连。光滑内质网与脂类物质的合成、糖元等的代谢有关。

高尔基体是由双层膜、表面光滑的大扁囊和小囊泡构成,多数扁囊和囊泡集合在一起,又叫高尔基复合体。在植物细胞内,有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半纤维和木质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在动物细胞内,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分泌。

在细胞生物学中,把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看成是在功能上连续统一的细胞内膜,被称为内膜系统。

5.液泡系

液泡系是指由内膜所包围的小泡和液泡,除线粒体和质体外,都属于液泡系。液泡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①高尔基液泡,由高尔基体成熟面高尔基地边缘形成的小泡,其中含有水解酶等。②溶酶体,由内质网形成,其中含有水解酶。③圆球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相当于溶酶体,也是由内质网形成。④微体,按其中所含的酶来确定它们的性质。⑤自噬小体,由一层膜将一小部分细胞质包围而成,其中被消化的物质是细胞质内含有的各种组成,如线粒体、内质网的碎片等。⑥吞噬泡,由质膜的内陷作用吞噬了营养颗粒而成。

⑦胞饮液泡,由质膜的内陷作用吞噬了一些溶液或营养液而成。⑧糊粉粒,在植物的种子中产生的一种特异的液泡,其中贮有蛋白质(多数是酶),起源于内质网。⑨收缩泡,为原生动物所含有的液泡,具有伸缩性,收缩时可把废液和过量的水分排出体外。动、植物液泡都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成。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植物细胞显著特征之一。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主要成分是水,另外含有糖类、丹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盐类等。植物细胞的液泡既是细胞营养物质的贮藏器,也是废物的排泄器。

溶酶体是溶解或消化小体,内含各种水解酶,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这类细胞器。细菌内没有发现溶酶体。溶酶体的功能有三个方面:正常消化作用、自体吞噬、细胞自溶作用。

微体有两种类型: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前者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而后者仅存在于植物细胞内。

植物细胞内的圆球体和糊粉粒都含有水解酶,具有动物溶酶体同样的功能。

6.核糖体

核糖体颗粒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活细胞内,游离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粗糙型内质网上,快速增殖的细胞中含量更多。根据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把不同来源的核糖体分为70S型(具有30S和50S两个亚单位)和80S 型(具有40S和60S两个亚单位)两大类。80S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而70S则存在于原核细胞与叶绿体内。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7.中心体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包括两部分:中央部分有中心粒,周围的致密物质叫中心球。它存在的位置比较接近细胞中央,在核的一侧,所以叫中心体。在电镜下看到,中心粒由27条很短的微管组成,从横切面看到是由9个三体微管盘绕成的环状结构。三体微管之间和它的周围有质地比较致密的细粒状物质。中心粒对细胞分裂期纺锤丝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移动方向,起着重要作用。

8.微管和微丝

微管是细胞的骨骼,而微丝则是细胞的肌肉系统。

微管含有微管蛋白,微丝含有的分子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相同,也有像肌肉一样的收缩功能。

微管的功能有:支架作用、细胞的运动、细胞分裂、细胞内运输、细胞壁的结构等。微管可以单体到多聚体集合成完整的管子,但经低温、高压、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等处理后就会破坏,使细胞变形,也不能运动。

微丝担负着细胞内运输、细胞质运动、细胞的移动和肌肉的收缩等功能。

三、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内储存、复制和转录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在真核细胞中,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以及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的核膜由两层膜组成,包在核之外。核膜上有许多穿孔,称核孔,全部核孔占膜面积的8%以上。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液充满在核膜内,是以核蛋白为主的胶态物质,染色质和核仁悬浮在其中。当这些基质呈液体状态(溶胶)时叫核液,呈半固体状态(凝胶)时叫核质。核仁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与合成核糖体RNA有关。染色质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性蛋白质以及少量RNA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是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第三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知识概要】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过程。

2.细胞周期分四个时期

①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前的这段间隙时间叫G1期。②DNA复制的时期叫S期。在S期,DNA 的含量增加一倍。③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这段时间叫G2期,细胞分裂期的开始,标志着G2期的结束。④从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也就是染色体的凝缩、分离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为止,叫M期。M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在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有的细胞在前一周期结束后,不再进入下一周期,而是退出了细胞周期,细胞这时所处的时期叫G0期。G0期的细胞不合成DNA,也不发生分裂,而处于静止状态。

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即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分裂时无染色体出现,不形成纺锤体,也无核膜、核仁的消失。无丝分裂过程简单,遗传物质也不能平均分配,但能保持亲代个体的遗传性。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也称间接分裂。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由许多级锤丝构成的纺锤体,经复制后的染色质集缩成棒状的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研究方便,按照各时期的特点,人们将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减数分裂是以有性方式繁殖的动、植物,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的分裂。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合子后立即进行减数裂,如衣藻等某些藻类)

配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形成配子时,如动物和人)

居间减数分裂(所有高等植物)

一、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原理

(1)细胞核的全能性

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组织和细胞,并建立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细胞称为全能细胞。

在胚胎发育的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虽然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可能,但却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这部分细胞叫做多能细胞。

在动物长成后,成体中储存着保持增殖能力的细胞,它们产生的细胞后代有的可能分化为多种组织,有的可能只分化出一种细胞。只能分化出一种细胞的类型叫做单能细胞。

看来,随着动物细胞分化程度提高,细胞分化潜能越来越窄,尽管如此,但它们的细胞核仍保持着原有的全部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的潜能,保持着发育的全能性。

(2)基因的选择表达

细胞分化并非由于某些遗传物质丢失造成的,而是与基因选择表达有关。细胞的编码基因分为两类: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生存必需的一类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奢侈基因是在不同组织细胞中选择表达的基因,与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直接相关,这类基因的丧失对细胞生存没有直接影响。目前一般认为,细胞分化主要是奢侈基因中某些特定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

2.细胞质、细胞核及外界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1)细胞质在细胞分化中的决定作用

受精卵的分裂称卵裂。卵裂过程的每次分裂,从核物质的角度看都是均匀分配到子细胞中,但是细胞质中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也许正是因为胞质分裂时的不均等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早期分化。

(2)细胞核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因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对于细胞分化也肯定有重要的影响,它可能通过控制细胞质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控制分化。

(3)外界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会产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另外,在多细胞生物幼体发育过程中,环境中的激素作用能引发和促进细胞分化。

二.癌细胞

在个体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有控制地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有秩序地发生分化,执行特定的功能。可是,有时部分细胞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作用则发生转化,不再进行终未分化,而变成了不受调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即称为癌细胞。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无限增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易于被凝集素凝集;粘壁性下降;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产生新的膜抗原;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等方面。

2.致癌因子及癌基因学说

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称为致因子。主要包括三类: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一些学者对细胞癌变的机理提出了“癌基因学说”:认为病毒对细胞的致癌作用是由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引起,而正常细胞中存在的癌基因是在早期进化过程中通过病毒感染而从病毒基因组中获得。如果细胞癌基因受阻,则细胞能正常发育;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细胞癌基因被活化而使细胞发生癌变。

四、细胞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技术,以及发展这种技术的研究领域,叫做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学可分为五个部分:基因工程学,染色体工程学,染色体组工程学,细胞质工程学,细胞并合工程学。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酶

【知识概要】

一、酶的概念

1.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着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其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从酶的化学组成来看,有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两类。属于简单蛋白的酶,只含有蛋白质;属于复合蛋白的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前者称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可分为辅酶和辅基两类。近些年来发现,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完成时,酶本身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变化。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1.高效性;2.专一性;3.需要适宜的条件。

三、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现在认为,酶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要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中间络合物,它很容易转变为产物和酶;该过程可表示为:S (底物)+E (酶)→SE (中间络合物)???→?迅速分解E (酶)+P (反应产物)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称为“活性(力)中心’。一般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底物浓度、温度、pH 、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

【知识概要】

一、根

根据发生的部位,根分成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从根尖的顶端起,依次分成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分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叫做内皮层,这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形成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结构,叫做凯氏带,它具有加强控制根的物质转移的作用。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组成。双子叶植物的根可以进行次生生长,由形成层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

根的生理功能是吸收、支持、合成和贮藏,有些植物的根还有营养繁殖的作用。

二、茎

茎的形态特征是有节和节间,有芽,落叶后节上有叶痕。茎因生长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匍匐茎四类。

茎的主干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侧枝由主干上的芽发育而成。因此,芽是一个枝条的雏型,将植物的叶芽纵切,从上到下依次为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是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的束状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常排列成筒状。茎的次生结构是由形成层的活动而加粗的部分。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受四季气候影响而在多年生木质部横切面上出现年轮。

一般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由表皮、维管束和薄壁组织组成。表皮下有机械组织,起支持作用,其细胞常含叶绿体。维管束是分散的,有的植物茎中空成髓腔。

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同时又能支持技、叶、花和果实展向空中。此外还有贮藏和营养繁殖的作用。

三、叶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叶脉有网状脉和平行脉之分。叶柄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叶片的结构通常分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表在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之间有许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控制着气孔的开闭。气孔是叶蒸腾水分和气体进出的通道。叶肉由含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分为栅栏和海绵组织,大中型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构成,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

四、根、茎、叶的变态

根的变态包括贮藏根(有肉质直根、块根)、气生根(有支柱根、呼吸根、攀援根等)、寄生根(吸器);茎的变态包括地下茎的变态(有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地上茎的变态(有茎卷须、枝刺、叶状枝、肉质茎等);叶的变态,有苞叶、叶卷须、鳞叶、叶刺、捕虫叶等。

第三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知识概要】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等。总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膜和间质中存在许多种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三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绝大多数叶绿素a 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 分子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叶绿素a 分子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②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除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之外,还有防止光照伤害叶绿素的功能。③藻胆素,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概括为:

CO 2+H 2O (CH 2O )+O 2 1.光反应阶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包括两个步骤:①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光能转换为电能。②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达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结果使电能转变成的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

2.暗反应阶段

是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大体分三个阶段:①羧化阶段(CO2的固定)。②还原阶段。③更新阶段。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

四、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含量等。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知识概要】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细胞的渗透吸水取决于水势。纯水的水势最高,定为零值,则其他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水势总是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的水势表示为:

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当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时,在细胞内外就会有水势差,从而发生渗透作用。可以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来证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前依靠吸胀作用吸水。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有两种动力:(l)根压:即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动力。从土壤到根内通常存在一个由高到低的水势梯度。使水分由土壤溶液进入根的表皮、皮层,进而到达木质部导管。此外水分还可以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壁以及根内层层细胞之间的间隙向里渗入,最终也达到导管。(2)蒸腾拉力:这种吸水是依靠蒸腾失水而产生的蒸腾拉力,由枝叶形成的力量使到根部而引起的被动吸水。

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有土壤中可用水分、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土壤溶液浓度等。

三、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有重要生理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能促进矿质养料在体内的运输,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植物成长以后,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面进行。叶面蒸腾分为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后者是最主要形式。

外界条件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此外还有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生产实践上,一方面要促使根系生长健壮,增强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减少蒸腾,这在干旱环境中更为重要。

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被根系吸收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后,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而到达植物体的各部。水分子在导管内上有蒸腾拉力,下有根压,中间有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使水分形成连续的水柱源源而上。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知识概要】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有C、H、O、N、P、K、S、Ca、Mg、Fe、Mn、B、Zn、Cu、Mo和Cl等16种,除C、H、O以外的13种元素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叫做矿质元素。植物对前9种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属于大量元素;对后7种元素需要量极微,属于微量元素。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一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二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三是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根吸收土壤中矿质离子的过程,首先通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根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靠扩散作用,

通过非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同时,也靠呼吸供给的能量做功,通过共质体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最后进入导管。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根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相对独立的,根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三、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依靠固氮酶,消耗能量,把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其总反应式为 N 2+8e -+8H ++16A TP ??→?固氮酶2NH 3+H 2+16ADP +16Pi

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到根内的矿质元素,多数同化为有机物,有一些仍呈离子状态。它们进入导管后,随蒸腾作用流经木质部一起上升到地上各部,有些物质可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在植物体内,参与循环的元素大多分布于代谢较旺盛的幼嫩部分,Ca 、Fe 等不参与循环的矿质元素在越老的器官含量越多。

第六节 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主要代谢系统

【知识概要】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一般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消化腺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胰;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壁、粘膜层的大量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里含多种消化酶。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物质代谢、参与血细胞生成和破坏、解毒、产生体热等作用。

2.食物的营养成分

组成食物的营养成分分为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其中蛋白质、水、脂类等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糖类、脂类、蛋白质等有机物是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3.食物的消化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其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消化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和消化液混合、输送排出残渣等一系列消化管的运动机能。化学性消化是在生物体内把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高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依靠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来完成的。

4.营养物质的吸收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胃只能吸收少量酒精和水分,大脑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时,水、甘油、胆固醇等是通过渗透、扩散等作用来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吸收的。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合成脂肪、再外包卵磷脂和蛋白质形成的膜,形成乳糜微粒。脂肪的主要转运途径是淋巴,经淋巴转入血液,其余营养物质的转运途径是通过血液循环。

二、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血液循环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进行的。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使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动的特殊结构。

2.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大体途径归纳如下。

3.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红细胞有运输O2和CO2的功能,白细胞起防御和免疫作用,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4.心脏

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哺乳类和人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腔室,由中隔分为不相通的两半。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左房室四有二尖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它们都朝心室方向开放,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入心室。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通,左心房与四条肺静脉相连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通。在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位的里面,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分别称为肺动脉辩和主动脉瓣,它们都朝动脉方向开启,能阻止血液由动脉返回心室。

心脏有一套传导系统,能自动地、节律地发生兴奋。心脏有心动周期,心搏频率和心输出量等生理指标。

5.血管

根据结构、功能和血流方向不同,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心脏搏动所引起的主动脉管壁发生搏动,这搏动沿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就是脉搏。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的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管壁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极慢,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6.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部分。它由淋巴管、淋巴结、脾等组成。淋巴循环是未被毛细血管吸收的、可流动的少量组织液进入组织间隙的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逐级汇合进入较大的淋巴管,通过淋巴结,最后经左侧胸导管和右侧淋巴管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的过程。

7.循环系统的作用

循环系统能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废物,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把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输到机体各部,执行体液调节作用;运输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三、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呼吸系统由输送空气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通常把鼻、咽、喉划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划为下呼吸道。

鼻腔分成嗅部和呼吸部;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声器官;气管反复分支为各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再由终末细支气管分支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后者再经分支连接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内最小的呼吸单位是肺泡,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被毛细血管网包绕,保证了肺泡内充分的气体交换,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助于吸气后肺泡的弹性回缩。

2.呼吸的过程与原理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连续的环节:(1)外呼吸(肺呼吸),指外界环境的气体在肺部和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的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由肺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同时二氧

化碳由组织运输到肺;(3)内呼吸(组织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的通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胸部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有隔肌和肋间肌。由于呼吸运动形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实现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压力差,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液、组织内的氧气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各不相同,彼此存在分压差。于是气体就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总之,肺循环中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体循环中毛细血管的血液则供给组织氧气和接受来自组织的二氧化碳,从而不断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需要。

四、泌尿系统

1.排泄的概念与途径

人和动物把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其他机体不需要或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此外还有皮肤的汗腺、肺和大肠。尿在肾脏里形成,经输尿管到达贮尿的膀就,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泌尿系统。

2.肾脏的结构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从肾脏的纵剖面看,肾实质可以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髓质与漏斗状的肾盂相连通。每个肾约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以及集合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组成与分布归纳如下。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肾小体位于皮质,由肾小球、肾小囊组成;肾小管位于皮质和髓质,由近曲小管、髓袢细段、远曲小管组成。

肾小管最终通入集合管,后者伸入肾盂,再由肾盂连接输尿管。

3.尿的形成

尿是由流经肾单位的血液形成的,它包括三个步骤:(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里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能够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生成原尿。(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几乎被全部主动重吸收,水和Na+、Cl-、Ca2+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少量尿素也随之被重吸收,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把代谢产物的某些物质如H+、NH3等分泌到管腔中,或把血液中某些物质转运到肾小管管腔中去。通过上述三个过程,最终形成终尿。

五、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密切的关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七节人和动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知识概要】

一、糖类代谢

糖类是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人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糖类在体内主要有三个变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和转

变成脂肪等。

1.氧化分解

氧气供给不足时,葡萄糖通过酵解生成乳酸;在充分供给氧气的条件下,葡萄糖经过三核酸循环和呼吸链等途径,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是细胞内产生能量最主要的方式,它比无氧酵解过程释放的能量多,但后者为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时提供机体急需的能量。

2.合成糖元

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了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贮备起来。肝糖元是能量的暂时贮备,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又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使血糖含量得以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3.转变成脂肪

若经上述变化后,还有多余的葡萄糖,则可以转变成脂肪,作为能源物质贮备起来。另外,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a–酮戊二酸、草酸乙酸经转氨作用可以产生相应的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二、脂类代谢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脂肪消化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它们被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后,大部分重新合成脂肪,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脂肪组织贮存起来。脂肪也可以再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转化后,通过酵解途径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作用逐步氧化,释放出的乙酰辅酶A通过三核酸循环彻底氧化。所以脂肪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此外,脂肪还有缓冲机械冲击,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以及保持体温的作用。磷脂主要参与构成机体的组织,也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转变成脂肪。胆固醇主要是构成机体的组织,也可以转变成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如某些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等。

三、蛋白质代谢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小肠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主要发生四方面变化

1.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2.合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如蛋白质类激素等。

3.氨基转换作用,也称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作用下,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a一酮酸上,使后者变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失去氨基变为相应的酮酸。可用下式表示:

+?

?转氨酶+

?→

氨基酸α–酮酸酮酸氨基酸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十几种。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甲硫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

4.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在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脱氨作用生成酮酸(不含氮部分)和氨(含氮部分)。氨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转变成尿素而排出体外,酮酸经三核酸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四、三大有机物代谢的关系

糖类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和脂肪,糖

类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关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动物体内的转化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表示精尖转弯成非必需氨某酸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知识概要】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和生理意义

生物的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步骤。外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物通过呼吸器官、植物通过叶的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是指细胞的呼吸,即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主要表现在: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二、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能量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该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可概括如下:C 6H 12O 6+2NAD +2ADP +2Pi ?→?酶2CH 3COCOOH +2NADH 2+2A TP

(2)三羧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丙酮酸彻底分解的过程。该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及其他物质的共同代谢过程。总式可概括为:

(3)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前两阶段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和氢传递体而

逐步氧化,最后氢被氧接受,形成水。同时,呼吸链上氧化作用释放的能量和ADP 的磷酸化作用偶联起来,形成大量ATP 。该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和概括为: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或脱羧形成乙醛,再被还原成乙醇;或直接被还原生成乳酸。总反应式为:

C 6H 12O 6+2ADP +2Pi →2C 2H 5OH +2CO 2+2ATP

C 6H 12O 6+2ADP +2Pi →2C 3H 6O 3+2A TP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主要形式是产生酒精,酵母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能进行酒精发酵。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和玉米胚的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乳酸,乳酸细菌能进行乳酸发酵。高等动物和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出现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般来说,凡是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和细胞,其呼吸均较旺盛,如幼根动叶的呼吸强于老根老叶,生殖器官的呼吸强于营养器官。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四、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呼吸是新陈代谢的中心,在栽培过程中,应使呼吸过程正常进行,还要注意调节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放热,所以,贮藏粮食和水果蔬菜时,又应该控制一定条件,降低呼吸作用,以利安全贮存。

第九节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知识概要】

一、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能源、碳源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见下表。

微生物有不同的产能代谢途径。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有氧呼吸;以有机物(基质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如丙酮酸)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发酵;以无机氧化物(如NO3-、SO42-、C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无氧呼吸。据此,微生物分为不同呼吸类型,见下表。

1.乙醇发酵

如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将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乙醛被还原成乙醇。工业上用于酿酒和生产酒精。

2.乳酸发酵

进行乳酸发酵的主要是细菌。它们利用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还原产生乳酸。用于制泡菜、青贮饲料及乳酪、酸牛奶等乳酸发酵制品。

3.丙酸发酵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可羧化形成草酸乙酸,后者还原成琥珀酸,再脱羧产生丙酸。丙酸细菌多见于动物肠道及乳制品中。

4.混合酸发酵

是大多数肠杆菌的特征,如大肠杆菌的发酵产物中有甲酸、乙酸、乳酸、琥珀酸、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5.丁酸发酵

如专营厌氧的梭状芽抱杆菌,丁酸是其特征性的发酵产物。用于工业上产生丙酮、丁醇。

四、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按照自然界中生物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不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同化作用类型有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自养型就是摄取无机物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同化作用类型,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

异养型就是摄取现成有机物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同化作用类型。

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有氧呼吸型)和厌氧型(无氧呼吸型)。

需氧型即要摄取氧,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大量能量的异化作用类型;

厌氧型即在缺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分解并释放少量能量的异化作用类型。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知识概要】

一、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感性运动有些是生长运动,不可逆的细胞伸长;有些是紧张性运动,由叶枕膨压变化产生,是可逆性变化。

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它的方向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方向。向性运动是生长引起的、不可逆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又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

二、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能引起细胞壁松弛软化,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地,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有萘乙酸、2,4–D等。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类

赤霉素是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引起该病的病菌叫赤霉菌,它能分泌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取名叫赤霉素。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更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6.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第二节动物的激素调节

【知识概要】

一、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此外,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还有CO2和H+等。

1.激素的概念和化学成分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它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是对动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氮类激素,包括多肽及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和脂肪酸衍生物;另一类是类固醇激素。

2.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关于激素的种类、分泌器官和生理作用归纳如下表。

(1)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都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激素的作用有的是相互增强作用,有的则是相互拮抗。

(2)垂体分泌的多种促激素具有调节、管理对应的内分泌腺的作用,垂体的这种调节作用又是在下丘脑的控制下进行的。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释放激素(因子)”和“释放抑制激素(因子)”对垂体的分泌具有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也起反馈性调节作用,按反馈作用性质,可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两种类型。

(3)血糖调节正常健康成人早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80~120mg/100mL全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血糖的利用和补充保持着动态平衡,血糖浓度得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体液调节方面,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都作用于糖代谢,共同使血糖升高,相反地,胰岛素对糖代谢的重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二、昆虫的激素调节

昆虫激素分为两类:内激素和外激素。关于昆虫激素的种类、分泌部位和特性、作用等内容的总结见下表。

【知识概要】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神经系统是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它能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统一,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机体对环境变化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简要概括如下:

2.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有关神经元的知识概括如下:

生物竞赛测试题(普通动物学部分)

生物竞赛测试题(普通动物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蚯蚓的环带与下列哪项有关: A、营养 B、运动 C、防御 D、生殖 2、渐变态昆虫在羽化之前发育的一种特征为 A、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一样 B、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不一样 C、无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不一样 D、无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一样 3、下列有关疟原虫的生活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在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中发育的 B、疟原虫的有性世代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在雌性按蚊体内进行的 C、雌按蚊叮咬人时,将合子随唾液进入人的血液 D、孢子生殖的过程是在雌按蚊体内进行的 4、下列有关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性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B、原生动物也有有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是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 C、原生动物的分裂生殖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 D、原生动物的分裂生殖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5、在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中,不具细胞结构的一层结构是 A、外胚层 B、内胚层 C、中胶层 D、触手 6、水螅在秋末冬初,环境条件不利时,生殖方式主要是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卵式生殖 D、分裂生殖 7、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动物是 A、海绵 B、海蜇 C、珊瑚 D、海葵 8、动物由水生进化到路生的基本条件是: ①身体两侧对称②组织器官分化③中胚层形成④神经系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涡虫的肌肉系统是下列何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中胶层 10、下列与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无关的特点是 A、体表有发达的角质层 B、感觉、运动器官退化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系统发达 11、涡虫的梯状神经系统较水螅网状系统高等进化,主要表现在 A、传导速度快 B、传导冲动的速度慢,且不集中 C、冲动的传导速度较快,并且更趋向于集中 D、梯状神经系统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 12、真体腔和原体腔的主要区别是 A、真体腔是中胚层出现后形成的,原体腔是两胚层动物所特有 B、真体腔具有肠壁肌肉层和体腔摸 C、原体腔相当于囊胚腔,真体腔相于原肠腔 D、真体腔是在体壁中胚层与肠壁之间的空腔,原体腔是在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13、蛔虫的中间宿主是 A、钉螺 B、猪 C、昆虫 D、没有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理论部分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考试不应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 大部分试题应当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工作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识记的试题应尽可能的少,不应超过总分的25%。 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 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化学成分 * 细胞器 * 细胞代谢 * 蛋白质合成 * 通过膜的转运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 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 生长和发育 *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 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和营养 * 呼吸作用 * 血液循环 * 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 生殖和发育 * 免疫 Ⅳ.动物行为学 5% * 行为的体系 * 行为的原因 * 争斗行为 *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 15% * 变异:突变和渐变 * 孟德尔遗传 *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 哈迪温伯格定律 * 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 15% * 生态系统 * 食物关系 * 能流 *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 演替 * 种群结构和动态 *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 10%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纲细目

生物竞赛辅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申请

生物竞赛辅导申请书 (2018-2019第一学期) 负责人: 指导教师: 小组活动目的: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成立生物学竞赛赛小组的意义有: 1、为自主招生增加门槛资格:自主招生是通往高校升学的另一道门槛,且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自主招生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自主招生的决定权在高校,不少高校还认可奥赛奖牌的含金量,如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说,对于失去保送资格的奥赛获奖学生,比如获得全国奥赛省市级一等奖,以及进入全国奥赛总决赛但没有进入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清华大学会将其纳入到“拔尖计划”中,继续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提供进入清华的通道。 2、通过生物学奥赛的培训和竞赛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其逻辑思维,为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提供理论依托,为我校建设优秀省示范高中、知名学校添砖加瓦。 3、生物学奥赛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刻苦专研的精神、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整体计划: 1、成立领导小组: 信息学奥赛希望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全校班主任会议、教学会议、学科组会议充分强调,要求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通力协调配合,成立由王彩莲部长担任竞赛总负责人,学科组组长与辅导教师担任生物竞赛负责人的团队。 2、教师的选拔: 辅导教师可采取自愿报名、历年初赛试题考试的方式选拔。 辅导教师要严格按照课表要求上课,认真辅导,注重实效。每个小组都要有计划,每个阶段都要有测试,每节课都要有教学案。 3、学生的选拔: 选手从高一年级学生中挑选,经过高一一学年的辅导后,参加安徽省生物学竞赛预赛,从中选拔出更加优秀的选手。 达成目标 预期经过高二一学年的竞赛辅导,在高二第二学期参加安徽省生物学竞赛预赛,得到市级奖项;并在全国生物学竞赛比赛中拿到省级奖项和国家级奖项I

(高考生物)南师附中生物奥赛教程全套

(生物科技行业)南师附中生物奥赛教程全套

生物奥赛教程(一) 一、奥赛的程序 1、初赛(全国统一卷)5月中旬理论考试 原来江苏省取1%,约200人,南京市不到20人。我校4-5人。 今年江苏省取6%,约1200人,南京市约120人。我校24人。 明年江苏省取12%,约2400人,南京市约240人。 2、复赛(江苏单独选拔)7月10日左右 先进行理论考试,取前120名(死记硬背不超过25%,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 接着进行实验考试,将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相加,前5-8名参加省队,取前3名参加全国比赛。 1~20名获全国一等奖,有保送资格。 21~75名获省一等奖,高考加20分。 3.冬令营选拔(全国竞赛前18名),选拔参加IBO 二、课程安排 1、科目: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 遗传学及进化、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2、安排:高一第一学期——植物学 高一第二学期——动物学 高二第一学期——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

高二第二学期——生物化学、习题、实验 三、生物奥赛学习的注意点 1、有兴趣,坚持不懈 2、勤奋刻苦 3、学会学习,自学能力强。 4、教师的作用:辅导(辅助和指导) 四、方法 1、投入 2、思考 3、笔记 4、记忆 5、理论联系实际 五、对于生物学的认识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的发展 (1)19世纪以前,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2)19世纪以后,随着显微镜的进步,细胞学、古生物学、比较 解剖学等方面取得新的发展 3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 的基本单位。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规定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办法 学科竞赛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学科竞赛辅导,并通过竞赛促进高考成绩提升、扩大学校知名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要任务。为加强学科竞赛辅导管理,有效解决当前我校学科竞赛辅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校长办公会议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成立竞赛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教研组长 工作职责:指导全校学科竞赛工作,审核全校教练员选拔及各年级组制定的辅导方案。 下设办公室(由教务处兼),其职责实:统一规划学科辅导课、负责教练员培训安排、辅导督查、对外联系、协调管理、组织报名、成绩汇总、表彰奖励等工作。 学科竞赛辅导的管理模式:竞赛指导小组→各学科备课组(负责业务管理)→主教练、助理教练 二、竞赛辅导课程开设 1.开设 竞赛辅导课必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开展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竞赛科目。 2.申报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门学科辅导课,由相应的备课组负责申报并制定活动方案,报学校竞赛指导小组批准后开展辅导活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1.备课组制定辅导方案和辅导计划,报教务处备案。 2.备课组组织参加辅导学生的选拔以及进行日常管理。 3.教务处负责对教练员的考核及考试评估,负责对教练员的过程管理。 4.教务处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考勤情况对教练员发放津贴。 四、学科备课组长(教练组)工作职责 1.组织学科教练员,研讨并选择所使用的教材。 2.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开展教练员的教研活动,研究问题,探究教法。 3.整合各教练员的教案,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奠基。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最新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一、总序 1、动物学 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2、动物学的子分类 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 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 3、动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细胞与组织微观 器官与系统宏观 行为与生态空间 分类与进化时间 4、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 二、形态、机能、结构、行为等与环境的统一 三、进化与适应的统一 5、动物演变的趋势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二、形态、行为由简单到复杂 三、由低等向高等 四、物种由少到多 6、动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除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性状外,还用生态、行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分类依据,以生物学概念替代了纯形态概念。 细胞分类:应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物种分类,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科称为细胞分类学。 生化分类:蛋白质电泳、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序列比较。 分子分类:利用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类,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7、现阶段已发现的生物为200万种,植物38万种,昆虫有100多万种, 脊椎动物共有5万种,估计共有400-3000万种。 二、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授课内容 1、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见高中课本。 2、细胞的三大系统 颗粒纤维系统:染色质、核仁、核糖体;

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定的结构蛋白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发挥机械支撑、空间组织的作用,参与各种形式的细胞运动。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的质膜构成的外膜(质膜)系统以及各细胞器的膜构成的外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通讯、各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等等,都是与生物膜系统息息相关。另外,生物膜系统还将各细胞、各细胞器分隔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联系。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有无细胞壁无有 有无液泡无大部分有 是否可以进行同化作用不可以大部分可以 其他不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伸缩环细胞板 中心体胞间连丝 4、动物细胞的知识点要点 一、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右图)、跨膜运输以及细胞通讯等等。 二、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三、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四、细胞的分化、凋亡、死亡。 五、细胞骨架以及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研究。 六、线粒体和能量代谢。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动物行为学解析

动物行为03 52.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解析:候鸟迁徙、鸟类筑巢和蜘蛛结网均为先天性本能行为。所以选择D 53.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解析:小鸟的这种节律与涨潮落潮的时间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属于潮汐纪律。选择B 55.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解析:基因决定动物的性状,性状分类较多,包括行为。选择C 56.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的是?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解析:工蜂为蜂群采集实物、喂养和保护同类,都属于利他行为。选择C 57.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可能的原因是: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合适的筑巢的地方少,分布密集,还体现了筑巢的地方实物充足。选择AB 58.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洗净后再吃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解析:BCD都是经过后天条件反射建立学习得来。选择BCD 59.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一现象属于: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解析:王斑蝶鲜艳的颜色属于警戒色,但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属于贝茨拟态。选择A 动物行为05 57 .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 .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 B .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 C .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 D .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解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的所作所为,是动物个体和群体为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基本要求,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行为既需要外部或者内部的刺激,又包涵了动物实现对刺激反应的过程。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没有实现对刺激的反应,不属于动物行为。选择D 58 .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 .吸引配偶 B .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 .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 D .吸引传粉昆虫 解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起警戒作用。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选择B 59 . 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 l )全为雌鸟,单独饲养;( 2 )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 3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l )组的雌斑

学科竞赛指导实施意见

学科竞赛指导实施意见 为了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满足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期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全方位狠抓优生培训和学科竞赛指导,力争实现高考成绩上一个台阶,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竞赛指导委员会 (一)根据各类竞赛的现状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竞赛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主任,全面指导工作,由教导处具体安排。下设学科小组(数、物、化、生),艺体竞技小组(音乐、 美术、体育),科技创新小组(信息技术、科技创新)。 (二)三类竞赛小组每学期要有全面的总体的工作计划以及阶段总结,直接交竞赛委员会审查。各学科竞赛要有具体详尽的学期培训计划,包括有详实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检测方法、评价措施等,还须确定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每学期开学,学校举行各类竞赛小组的工作安排会和经验总结会。 学校对各竞赛小组的考核,一看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二看终极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各学科竞赛小组的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学生选拔、津贴发放和奖励方案由学校竞赛委员会决定,学校对学科竞赛工作提供思想上、组织上、经费上的保证。

二、具体安排 1、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竞赛小组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分别培训,每周培训时间2次,主要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的7、8 节课。节假日时间安排另定。 2、四门学科竞赛小组每年级各安排卜2班,各学科培训的学生不能有任何偏科现象,且成绩预期要达一本以上。各学科竞赛小组培训学生根据成绩及表现实行动态管理。 3、学科竞赛培训教练由学校统一选聘,采用学校和年级组协调管理的方式,学科培训教练和备课组对竞赛培训要共同策划,统筹安排,资源共享,通力协作完成竞赛任务。 4、艺体竞技小组由体育竞技教练、高考体训教练和音乐、美术老师组成。体育代表队主要利用早晨、第八节课及节假日训练,音乐、美术只能从高二年级开始培训,培训时间每周2—3次,利用晚自习、双休日和节假日。高一年级只能立足于举办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兴趣小组。 5、科技创新小组培训学生每年级不能超过15人,培训时间主要 利用选修课、双休日和节假目进行,不能利用晚自习时间培训。 6、各竞赛培训小组由教导处统一管理,任何学科培训教练不得擅自收取学生费用,随意更改培训时间和培训计划。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11,46(6):134 140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佳李忻怡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2 摘要:两栖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主要包括遗传性别决定(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 ,GSD )和环境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 ,ESD )。近年来,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机制的研究中,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已获得新的成果。本文通过对DMRT 1、DAX 1、SF 1、SOX 3、SOX 9、FOXL 2、CYP 19、CYP 17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中作用的分析,显示DAX 1、SF 1、FOXL 2、SOX 3均参与芳香化酶基因转录的调节,其中FOXL 2、SOX 3促进了CYP 19的表达,DAX 1、SF 1则与CYP 17的表达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通过作用于CYP 19、CYP 17的表达调控性别决定过程,基因和温度分别在GSD 和ESD 过程中通过影响雌、雄激素的水平而决定两栖动物性别。 关键词:两栖动物;性别决定;基因;温度中图分类号:Q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2011)06-134-07 Sex Determination-related Genes in Amphibians LIU Jia LI Xin-Yi ZHANG Yu-Hui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 :The sexual phenotype of amphibians is determined either by chromosomal factors (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 ,GSD ),or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 ,ESD ).Recently ,new findings on the sex determination-related ge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have obtained by utilizing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Several genes such as DMRT 1,DAX 1,SF 1,SOX 3,SOX 9,FOXL 2,CYP 19and CYP 17have been found to play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sexual phenotype of amphibians ,with DAX 1,SF 1,FOXL 2and SOX 3involved in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aromatase gene.FOXL 2and SOX 3promote CYP 19expression.DAX 1and SF 1can influence CYP 17expression.Sex-determination genes play their roles by act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CYP 19and CYP 17.Both sex-determination related genes and temperature determine sex of amphibians by affecting estrogen and /or androgen levels.Key words :Amphibians ;Sex determination ;Gene ;Temperatur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30770243); *通讯作者,E-mail :yu-huizhang@163.com ;第一作者介绍刘佳,女,硕士研究生;E-mail :liujia1986jj @ sina.com 。 收稿日期:2011-07-03,修回日期:2011-09-22 动物性别决定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哺乳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Y 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 ,SRY )在性别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 SOX 9、SF 1、WT 1和DAX 1等基因也参与了胚胎性别决定的过程 [1] 。鸟类的性别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EFT 1和DMRT 1分别为雌性和雄性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 [2] 。爬行动物的一些 物种是遗传依赖性性别决定,另一些则为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其中温度可能通过控制性别基因表达或调节雌激素水平来决定性别 [3] 。

2008年全国生物学联赛详细解析

2008年全国生物学联赛详细解析(单选题部分,仅供参考) 1. 根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区,随后进行分化,且植物的根细胞几乎不存在无丝分裂 2. 内皮层不仅存在于根中,如松针 3. 了解各种植物叶形态的区别,水稻叶卷曲主要为上表皮泡状细胞的作用 4. 被子植物生殖细胞产生的基本过程中,只有大小孢子母细胞—大小孢子过程为减数分 裂,其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 5. 充分水保和的细胞水势为0,放入任意浓度的溶液中,溶液的水势均小于0,所以水 由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流动 6. 植物体吸水的两种主要方式为蒸腾拉力和根压,落叶树的叶片在早春尚未展开,其蒸 腾作用很弱,所以主要的溪水方式为根压。 7. 涝灾使根长期处于无氧环境中,发酵作用产生的大量酒精对植物产生生理胁迫 8. 光合作用中PGAld的终产物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而蔗糖则在细胞质中合成 9. 花为植物的生殖器官,在花旗中花为代谢库所以其呼吸作用在花期中侧重于生殖器官 10. 植物的年龄影响植物的发育过程,许多多年生的植物在未达到成熟年龄时不会由侧 重营养生长转向侧重生殖生长 11. 影响植物光周期的色素是光敏色素,其中红光能光敏色素pr型向Pfr型转变,其作 用对中断暗期最为有效,而远红光使Pfr转为Pr,作用相反,其余两种色光对光周期作用不大。 12. 完全为记忆性内容,可理解为有机物只能通过韧皮部运输 13. 离层的产生原因为植物细胞间的分离,细胞壁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果胶和纤维素。 14. 冷、冻害来临时,植物体内的谷aa,可溶性糖,脱落酸等物质增加,提高渗透压, 以抵抗低温脱水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15. 蔷薇科的四亚科间区别及其特征应为植物分类学重点记忆内容,此部分内容可参考 有关教材 16. 二原型,侧根发生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三、四原型,侧根发生对着初生木质部, 多元型侧根发生对着初生韧皮部 17. 豆科三亚科也为重点记忆内容,上升覆瓦状排列对应假蝶形花冠,下降覆瓦状排列 对应碟形花冠,按照花图式记忆 18. 四个选项中的蕨类植物,分别属于石松亚门,水韭亚门,真蕨亚门,木贼亚门,其 中只有木贼亚门具有节和节间的分化,应熟悉蕨类各亚门间特征 19. 此题有争议,内鼻孔在肺鱼中已经出现,答案应不唯一,侧线在两栖类中依然存在, 而高等爬行类出现槽生齿 20. 门静脉将血液输送质感中进行解毒,正确。肝静脉和肝动脉不输送经过小肠的血液, 而是给肝供给养料和氧气,D显然错误,其在哺乳类中已退化。 21. 头索动物为全部生活在海洋中的类型,其余选项中的动物均有在淡水中生活的种类 22. 羊膜动物中除少数爬行动物(如蛇、蜥蜴)为11对脑神经外,其余均为12对脑神经 23. 记忆性内容,中枢神经系统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及其传 出神经纤维所演化的交感、副交感神经

生物奥赛动物学分章习题

动物学分章练习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四、选择填空 1 眼虫制造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 )储存于细胞质中,这是眼虫类的特征之一。 A 淀粉粒 B 副淀粉粒 C 食物泡 D 叶绿体 2 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A 纵二分裂 B 横二分裂 C 外出芽生殖 D 内出芽生殖 3 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 )。 A 消化道内 B 肝脏内 C 血液中 D 淋巴液中 4 多鞭毛虫生活于白蚁消化道内,分解宿主的纤维为食,也使宿主能很好地利用纤维素,这种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称作( )。 A 寄生 B 共栖 C 捕食 D 互利共生 5 能诱导变形虫发生胞饮作用的最合适物质是( )。 A 纯净水 B 糖类溶液 C 氨基酸溶液 D 自来水 6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调节水分平衡 B 排除代谢废物 C 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D 进行气体交换 7 变形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配子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8 刺丝泡为下列动物中( )所特有。 A 眼虫 B 草履虫 C 变形虫 D 孢子虫 9 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 )。 A 生殖 B 摄食 C 呼吸 D 防御 10 根据最近研究结果表明 A 疟原虫是红血细胞内寄生,行渗透性营养; B 疟原虫是寄生于宿主组织的间质内,行渗透性营养; C 疟原虫营消化道内寄生,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D 疟原虫以胞口摄取营养,不是细胞内寄生,而是细胞间寄生。 11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 A 渗透型营养 B 光合型营养 C 吞噬型营养 D 混合型营养 12 能行内出芽生殖的原生动物是( )。 A 团藻 B 夜光虫 C 钟形虫 D 喇叭虫 13 能行光合作用的原生动物是. A 变形虫 B 草履虫 C 绿眼虫 D 疟原虫 14 不由昆虫传播的寄生原虫是( )。 A 痢疾内变形虫 B 疟原虫 C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锥虫 15 疟原虫红血细胞外期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裂体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配子生殖 16 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A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 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D 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17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 A 白蛉子; B 中华按蚊 C 致乏库蚊 D 采采蝇 18 生殖方式为横二分裂和接合生殖的动物是( )。 A 绿眼虫 B 大草履虫 C 大变形虫 D 间日疟原虫 19 弓形虫属原生动物门的( )。 A 纤毛纲 B 肉足纲 C 孢子钢 D 鞭毛纲

(完整版)生物奥赛动物行为学练习

《动物行为学》习题 一、选择题 1、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的筑巢,并将鸟的动物详细记录,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综合法 D、摄像法 2、最佳摄食理论认为:动物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从所发生的行为中获得() A、最大的利益 B、一般的收益 C、最小的收益 D、毫无收益 3、下列行为哪项是本能行为()A、反射 B、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习惯化 4、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C、攻击行为都有身体的直接接触 D、公鸡的争斗就是一个实例 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6、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定型行为的一组是()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蛙的搔扒反射、蜘蛛织网、蚂蚁做巢、鸟类迁徙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 D、鸟类迁徙、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涡虫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身体收缩 7、有些海产蟹类,当涨潮时钻入洞穴,退潮时爬出,这种行为称() A、定向行为 B、觅食行为 C、节律行为 D、防御行为 8、每年春天可看到大雁北飞,而在秋天则可看到大雁南飞。大雁的这种行为称为() A、节律行为 B、学习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9、杜鹃常把蛋产在其他小鸟的窝里,由小鸟代其孵蛋喂养小杜鹃。小鸟的这种行为称为() 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繁殖行为 D、后天性行为 10、下列行为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A、母鸡孵蛋 B、公鸡报晓 C、蛇追捕青蛙 D、公鸡争斗 11、牡蛎和蛤蜊等在涨潮时在水下觅食,有些珊瑚、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潮水到达高潮时产卵,这些现象属于()A、昼夜节律 B、季节节律 C、潮汐节律 D、生物钟 12、野兔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立刻跑向自己的洞穴,这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移行为 D、守巢 13、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的是()

最新安庆一中生物竞赛练习:普通动物学

安庆一中生物竞赛练习: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具有完全双循环的动物是:() A软骨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2、下列各项中,哪些是蜘蛛的特征?() A、头胸部、腹部皆不分节 B、发育中有变态 C、都为肉食且结网捕食 D、螯肢内有毒腺 E、有触角一对 3、(05云南大学期末)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 A 鸟类 B 两栖类 C 哺乳类 D 爬行类 4、大脑中有胼胝体的动物为( )动物。 A 哺乳纲 B爬行纲 C 两栖纲 D.鸟纲 5、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轮虫动物 D线虫动物 6、马氏管是昆虫的( )器官。 A.循环 B. 生殖 C. 呼吸 D. 排泄 7、以下哪些动物不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 A.鞭毛虫、寡毛类B.线虫、轮虫C.薮枝螅、轮虫D.柱头虫、石鳖 8、( )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 A鲤鱼 B. 文昌鱼 C. 肺鱼 D. 食蚊鱼 9、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 )是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A.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动物 D. 完全双循环 10、脊椎动物从()开始出现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鸟类 11、左图所示动物属于什么目?( ) A形目 B雁形目 C鹃形目 D雀形目 E潜鸟目 12、下列关于左图鸟所属的目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其具有尾综骨 B其足为常态足,且四趾在同一平面上。 C其大肠短,故消化能力较弱 D其鸣肌十分发达 13、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14、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 多足纲 B 甲壳纲 C 昆虫纲 D 蛛形纲 15、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16、(1997年IBO)下列关于蚯蚓的尿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通过每一个体节中的一对开口排出体外 B.它在血管与排泄小管系统密切相关的过程中产生的 C.液体从体腔流进一个小管排泄系统,尿即从这种液体产生出来 D.所有的隔膜肾管都是悬吊于体腔液中,体腔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肾口进入肾体的长管中 17.平衡棍是:( ) A 木贼属喜湿的带状孢子 B 某些甲虫的上颚的部分 C 缩小的翅,如蚊子(库蚊属) D 同翅目昆虫身体后部上的感觉毛 18.哪一种寄生虫有一个生活在淡水中的发育期?( ) A 人蛔虫 B 旋毛虫 C 牛带绦虫 D 肝片吸虫 19.以下动物中,哪种不出现孤雌生殖现象?( ) A 轮虫 B 昆虫 C 甲壳动物 D 蜘蛛 20.昆虫的足最多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 ) A 5 B 6 C 9 D 15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材料(知识点)归纳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 12、花程式 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 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第四章动物行为学 【考点解读】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本章包括行为的体系、行为的原因、行为的类型等三部分内容。根据IBO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下面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了本章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 【知识阐释】 第一节行为的体系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是一切可观察到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过程,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它不仅指动物躯体的动态现象,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以及身体局部的微细动作,如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等,还包括动物日常生活活动,如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同时也指动物的静态现象,如身体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一些变化。总之,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外界条件变化所做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 动物生存离不开行为,行为是动物利用环境的工具。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猎豹以120km/h的速度追击羚羊,羚羊虽没有猎豹跑得快,但它善于做90°的急转弯,迫使猎豹不断改变奔跑方向,耐力有限的猎豹不一定是胜利者。猎豹的追捕与羚羊的逃逸始终处于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象鼻虫遇敌害会从植株上滚落下来装死,这种现象表面上是静止的,而实际上体内新陈代谢正在加剧,为下一步逃脱蓄集力量。 (2)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相适应。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此,它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遗传基础,通过研究行为的遗传方式,应用遗传学方法,可以推断行为的遗传基础。 动物行为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产生的,这种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有关。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人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下,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活动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行为的产生。动物的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二是对行为从功能、产生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将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法。 (1)观察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详细、真实、客观地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不将人的主观因素强加于动物。可使用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它的优点是真实、自然,可深入、反复进行分析比较。如用高速摄影慢放法,可观察到蜜蜂的舞蹈、青蛙捕食、蜂鸟鼓翼等细节。 (2)实验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对产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进行人为地干扰,从而分析产生行为的主要因素。如破坏狗的嗅觉,狗就会迷路,回不了家。从这一实验可看出,化学信息对狗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综合法。将观察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研究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行为的原因 动物行为产生的基础分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两方面。 1.遗传基础

奥赛班辅优补拐计划

2013届高三奥赛班辅优、补拐工作计划为圆满完成学校指标任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针对2013届奥赛班实际情况,特制定辅优、补拐计划。计划指导思想为:做强清华、北大希望生,做大二本希望生。营造特奥班抓清华、北大生,平奥班抓二本上线数的良好氛围。 一、组织领导 年级干部挂点高三四个班级,多下班,多沟通,了解生情、师情。特别掌握优生、希望生动态,真正做到成绩有了解、要求能满足,困难能解决。 年级干部挂钩班级叶汉山高三(1)班王槐丰高三(3)(4)桑志刚高三(2)班 二、辅优工作 (1)自主招生工作 确定参加自主招生(清华、北大)辅导对象(夏紫璨、黄锦、韩景晔),搜集辅导信息,创新辅导方法。数学逻辑、物理探究的辅导从元月7号开始进行,辅导时间如下,数学逻辑(马志峰):周二下午第一节周四上午第四节。物理探究(余凯):周四下午第二、三节。采取网校学习、自主训练、教室上课等形式。目前已经购买了相关辅导书籍,下载了辅导资料,接着将进入网校学习。 (2)清华、北大希望生辅优工作 辅优科目:本学期以双语为主,下学期增加数理化生

四科。 辅优对象:本学期语文为夏紫璨、黄永达。英语为韩景晔、刘翰儒。下学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辅导时间:语文(徐江苇)周六晚修二、三节。 英语(陈洁明)周五晚修第二节。 语文(桑志刚)周二晚修第二节。 其中,徐江苇重点辅导夏紫璨、黄永达记叙文、议论文。桑志刚辅导夏紫璨、黄永达等七位同学作文及语言基础知识。 辅导要求:辅导教师跟踪该同学每次考试成绩,分析失分原因,制定分阶段辅导计划,针对学生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辅导目标:语文基础选择题争取不失分,小作文争取13分以上,大作文争取45分以上。英语争取总成绩在130以上。 三、补拐工作 现实状况:经过两次阶段性考试,师生都要认清现实,本届奥赛班除(1)外,其他(2)(3)(4)班都有一部分同学在二本线之下,奥赛班作为一、二本大本营,很有必要开展补拐工作,让更多的同学上二本线。 补拐对象:元月11号前,叶汉山、王槐丰、桑志刚分别到(2)(4)(3)班和第二次阶段考试445分以下学生谈话,摸底调研,宣传动员。建议二本线上10分或二本线下40分以内的同学都可考虑参补。元月14号开始启动补拐工作。

高中生物竞赛题动物行为学试题

2.动物为了食物、繁殖和活动等需要占有一定区域,为此而发生的种内个体斗争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3.鸟类在繁殖期的鸣声往往比其他时期丰富、多变。() 4.动物的攻击行为,往往是雄性激素生理作用的结果;雄性动物的性冲动也往往由雄性激素作用引起。 5.地蜂的挖穴、产卵、捕虫等行为是学习行为。 6.黑猩猩学会了用竹竿去拿高处的食物察学习,当够不着时,又用两根竹竿连接起来去拿东西,这是观察学习。 7.社群的维护机制往往有等级、领域和组织。 动物行为提高篇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互相攻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繁殖时期雄三刺鱼对红色邮车也能发生攻击,这是种固定动作格局 B.其中的红色是符号刺激 C.对红色模型发生攻击的原因是繁殖时期雄鱼腹部变为红色 D.攻击的目的主要是捕获食物 2.下列受激素影响较小的冲动是 A.饥饿冲动 B.繁殖冲动 C.迁徙冲动 D.以上几种冲动都不受激素的影响 3.蝮蛇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能感知数尺内0.001℃温度的变化,这种感知器位于 A.唇窝B.颊窝 C.眼 D.舌尖 4.哺乳动物通过什么来感知血糖浓度的偏高偏低,从而调整摄食行为 A.下丘脑 B.小脑 C.胃中无食物 D.味蕾 5.对一只充分饮过水的羊的下丘脑侧区施加电刺激,出现的行为是() A.大量饮水 B.大量排尿 C.大量摄食 D.停止觅食 6.动物总是将那些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进行删除,那么埃及伊蚊雄性的触角上的感受器感知雌蚊翅振频率为150一 550Hz,而其雄蚊的翅振频率不能接受,这是() A.外围筛选 B.中枢筛选 C.侧面筛选 D.先天性引发机制 7.燕雀目的鸟类会发出许多不同的歌声和警告叫声,不同种类的雄鸟鸣唱的歌声也不同。一般而言,鸟的鸣唱声有两项主要功能:防卫领域和吸引、刺激雌鸟来交配。鸟的警告叫声则是在它看到有危险的天敌飞过时发出。当鹰飞过时,鸟的警告叫声会刺激附近其他的鸟类逃开躲避。虽然不同种类的雄鸟歌声不同,但是许多种类的警告叫声却很相似,也就是说它们的警告叫声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你如何解释这种种间的警告叫声相似的现象() A.这是警告叫声趋同演化的结果,因为这些共同的声音特质使天敌难以确定发出叫声的位置 B.这是警告叫声趋同演化的结果,因为这些共同的声音特质使发出声音者可以准确地定出天敌的位置 C.这是警告叫声趋同演化以简化声音特质的结果,因简单的警告叫声可以让幼鸟很容易且很快地学会 D.天敌一听到长鸣叫声就会逃跑,因为此种叫声也是它们自己天敌会发出的叫声 8.鱼类的听觉器官为迷路系统壁上成群毛细胞(即神经瘤)和耳石(碳酸钙颗粒)。水面下的声波传导是一种压力波而非水分子被替位。硬骨鱼的耳石所含颗粒较小,软骨鱼的耳石较硬骨鱼无效率。下列哪一种鱼具有最佳的听觉() A.无特定鱼类 B.具有鳔的硬骨鱼 C.近海面或湖面的游泳鱼类 D.鳖鱼 9.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指出:雄性竞争雌性配偶;雌性动物选择雄性配偶。现代研究证明何者选择配偶,何者竞争还取决于可交配状态。当两只雄鸟和四只雌鸟同笼时,我们能预测()A.雄性竞争 B.雌性竞争 C.都不竞争 D.都可竞争 10.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社群行为() A.亲子识别 B.异性识别 C.群体识别 D.标记识别 11.有些种类蝗虫可以用发出声音来吸引异性,这种发声不同,种类也不同。当相近的种类生活在同一地域时,其声音明显不同。图中记录了5种不同的蝗虫发声的情况,其中哪几种生活在同一地域() A. I和II B. ⅱ和ⅴ C. III和V D. ⅳ和V E. ⅲ,IV和V 12.在下列四个生态条件下,使昆虫最可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适应的是() A.枯叶、无毒昆虫、食谷鸟 B.枯叶、有毒昆虫、食谷鸟 C.草地、无毒昆虫、食谷鸟 D.草地、有毒昆虫、食谷鸟 13.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不属于光的生态效应() A.大雁等候鸟的迁徙 B.非洲塞伦盖底平原上大型有蹄类的迁徙 C.绿藻分布于水的表层 D.美洲兔的夏毛为褐色,冬毛为自色 14.一只蜜蜂发现食物后可以用舞蹈告诉同伙食物的地点,图中甲是一个例子。根据这例子,图乙中的蜜蜂舞蹈指示的是什么方向的食物来源()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行为中,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园丁鸟用鲜花、浆果和彩色玻璃碎块装饰自己的庭院 B.母野鸭奋起追逐老鹰 C.大山雀撕开奶瓶盖取食奶油D.大山雀撕取桦树皮做窝 2.下列哪些周期性活动与生物钟有关() A.月经周期 B.心动周期 C.呼吸周期 D.睡眠周期 3.下列实例中属于利他行为的有() A.母鸡张开双翼,翘起尾羽向冒犯其保护的小鸡的狗冲去 B.细菌内含的质粒释放时,既杀死其他细菌,也可杀死自己 C.蜜蜂蜂群中有工蜂、蜂王、雄蜂之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