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质监工作通报

河南质监工作通报

河南质监工作通报
河南质监工作通报

提质增效持续求进

不断开创河南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张庆义同志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提质增效,持续求进,不断开创河南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赵建才副省长事先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并打算出席今天的会议,但因为有外事任务,今天出访印尼、文莱,便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刘世伟同志代表他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省局党组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系统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九大工程和各项重点工作,总体呈现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理思路,科学谋划新时期质监工作新篇章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十二五”时期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经过悉心研究和反复修改完善,逐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质监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概括了“一高一低一主线,六大建设强质监”的工作任务,并把整体工作部署细化为“九大工程”,细化为工作要点、工作计划、工作方

案和工作意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质监职能,制定了关于服务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关于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企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关于机动车检测机构设臵、关于加快建设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关于服务茶产业发展等38项具体工作意见。这一整套工作思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既有目标任务,又有措施制度;既有大事急事,又有重大专题,初步形成了深入推进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在工作推进中,省局先后召开37次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每月把重大工程、重大事项和重大专题细化为20多项重点工作,把任务责任分解到人员,把落实运作具体到细节,把督促检查强化到节点,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主管;周周有检查,月月有进展,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一年来,系统上下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郑州市局提出了“处首善之地、创首善之举、建首善之局”的工作目标;安阳市局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型质监”的发展思路;焦作市局突出了“四个抓手、四个强化”的工作重心;商丘市局实施了“坚持一个方针、实施三大战略、抓好四个提升、加强六项建设”的“1346工程”;三门峡市局提出了“实施五大攻坚、建设精品强局”的工作思路;驻马店市局围绕九大工程,实施了九大行动计划,等等。这些思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扎实有效,引导系统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唱一首歌、合演一台戏,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了河南质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年来的实践证明,12字方针和“一高一低一主线、六大建设强质监”的工作任务,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质监工作的要求,概括了我们的主要工作和基本职能,得到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系统上下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步调更加一致,履职更加有效。

(二)着力抓质量,努力开创质量立省战略新局面

一是各级决策层更加重视,大质量格局初步形成。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质量工作,2011年度更为突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先后30多次对质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5月,卢书记强调指出,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要始终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抓紧抓好。去年9月,卢书记亲自点题、亲自命题,要求《河南日报》发表新十八谈质量篇。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卢书记在工作报告中用一个自然段篇幅鲜明地提出了“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去年11月,卢书记再次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要树立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用安全和质量来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去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质量大会,郭庚茂省长亲自为获得省长质量奖的10家企业颁奖并做重要讲话,在郑的省政府领导全部出席,全省与会人员多达1万余人。2011年度,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振兴活动,并将质监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引入考核体系。漯河、洛阳、鹤壁等市率先提出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漯河市将质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双重目标考核体系;商丘市着力打造商丘品牌、商丘标准、商丘质量等“六大商丘标志”;平顶山市人大将质量立市列入听取审议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据统计,2011年,省局争取各方资金支持3.94亿元,其中争取食品监管经费1.4亿元。各市县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资金1.59亿元,创造了争取资金数量的新高。

二是质量宣传高潮迭起,全社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在《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新十八谈质量篇----《立省大计质为本》,18个省辖市报纸同时刊发,《中国质量报》和《国门时报》全文转载,48家中央和省市媒体进行报道,河南电视台播放了新十八谈质量篇的映像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举办了质量大讲堂、国际质量高层论坛、实验室开放、企业诚信倡议等9大系列33项活动。商丘、信阳、开封、许昌等市在报纸和电视台常年开辟质量兴市专栏,打造了“全方位、全媒体、立体式”的宣传网

络。据不完全统计,仅质量月期间,全省共举办启动仪式141次,举办质量讲座123场,召开质量分析会100余次,开放实验室241个,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2100多个,在国家和省市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0余篇,质量立省战略更加深入人心,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空前提升。

三是宏观质量管理持续加强,服务科学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全省所有省辖市和152个县(市、区)启动了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共评选省长质量奖10个,市长质量奖61个,县(市、区)长质量奖295个,许继电气等4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健全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省市县三级发布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778期。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河南省名牌产品288个,总数达到601个。培育品牌集群86个。洛阳、漯河、南阳等10个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试点,永城市产业集聚区被批准为“全国小麦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继续开展河南省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活动,累计评定河南省质量信用A 等工业企业273家。开封市政府对获得省质量信用A等表彰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10万和5万元奖励。深入实施标准化引领战略,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98项;制定发布省地方标准50项,总数达到713项;54家企业的60种产品新获得采标证书,总数达到3428家企业4468种产品;新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6家,总数达到144家;新增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项目71个。建立了18种农产品标准体系,承担了143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新培育了仰韶柿饼、仰韶大杏、密二花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达到41个,位居全国前列。我省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累计有8227家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3C认证产品4631个。

(三)着力保安全,全面推动质量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了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的风险监测力度,先后对18个省辖市17类34种食品6369个样本进

行了风险监测,监测数据2.1万条,收集和分析产品质量伤害信息3万条,有效防范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发生。郑州市局对所有食品企业实行“四牌公示”,三门峡市局实施了“五联保安”监管新模式,焦作市局实施了“食品安全1114工程”,信阳市局建立了“一表两函”监督机制,漯河、鹤壁市局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一书三表五制度”和“两书一牌一手册”,驻马店市局召开了食品企业千人承诺大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上,濮阳市局推出了“约谈、提醒、评价、提升”四步工作法,洛阳市局开展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试点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了监管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实施了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工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核发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3480张,不予许可75家,依法注销2718张;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组织了36次专项督查,全省共监督抽查食品企业2.44万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3.9%;对1489家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改后处理;完成了32家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督查工作,依法注销了7家不符合重新审核发证条件的企业,全国乳制品重新审查郑州现场会介绍了我省建立“乳制品生产记录电子信息溯源系统”的经验做法。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上,加强安全责任体系、日常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开展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聘任了1万余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围绕重大节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11.2万台套,同比增长19.4%。全年共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5起、死亡7人,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0.19和0.26,未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坚持业务管理、技术检测、行政执法相结合,加强专业巡查和专项执法,全年共检查1.61万批次产品,检验合格率为93.1%。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查处了一批质量违法案件,保证了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总体平稳、持续向好。

三是加大了执法打假力度。深入开展“双打”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区域整治,集中整治了一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全省

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5.3%;查处各类案件8434起,同比增长67.27%;查获产品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113.95%;行政处罚7294万元,同比增长29.9%;办理货值百万以上大案要案18起,同比增长100%;移送司法机关105起,批捕48人,同比增长208.8%。郑州、焦作、濮阳、新乡、驻马店、周口等市查处案件和罚没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稽查总队查处案件和完成罚没收入增长达10倍之多。

四是妥善处臵了质量安全事件。在去年3月的“瘦肉精”事件中,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收到了澄清真相、消除恐慌、保护品牌的积极效果;在处理“调味面制品”、“塑化剂”、“沙琪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事件中,省、市、区三级密切配合,科学应对,既打击了违法行为,净化了市场秩序,又保护了生产企业,维护了河南形象。

(四)着力促发展,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是服务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下发了服务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严格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制度,审核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737家,注销38家,不予许可114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整治,全省重点区域企业数量由整治前的99家规范到36家,责令停产27家,转产6家,重点区域产品质量合格率分别由整治前的14.3%和31.5%提高到87%和80%。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撤回、注销了38家产能落后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200万吨,在全省水泥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节电1.1亿度,完成利税80.7亿元,同比增长86.1%。安阳市局通过生产许可、计量节能、标准化等措施,积极参与整治“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活动,仅安阳县钢铁企业就由原来的77家关闭整合为14家,水泥企业由原来的67家关闭整合为21家。

二是服务企业发展。省局制定了《2011年企业服务工作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实效。新乡市局组织有107名各行业专家参加的企业服务专家团,帮扶企业提升

质量;商丘市局出台服务产业集聚区“16条”,推行全过程服务、菜单式服务、限时式服务、零距离服务;南阳、濮阳、许昌市局开展了“服务企业百千万工程”、开辟质监“绿色通道”,“争当服务企业110”;济源市局组织专业服务队,对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分片包干、定向定点,实施“综合式”现场服务等等。一年来,全系统共出台企业服务相关文件550个,在产业聚集区建立服务平台或机构97个,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572个。全省系统深入企业服务6.7万人次,服务各类企业1.46万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499个,为企业增加效益6.3亿元,减少损失7.3亿元。

三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为老百姓监管好消费品质量,先后开展了涉及农资、食品、建材等多个领域的16个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确认A级计量合格企业35家,通过C标志评价企业12家,评定出51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加强计量监管,先后检查集贸市场1000多个,检查在用计量器具10万余台件,检查加油站2000多家、在用加油机8000多台,查处了一批计量违法行为,计量器具强检率达到94.1%。全省12365指挥中心受理举报投诉911起,在服务民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着力强质监,质监系统自身建设取得新业绩

一是法治质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实施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建立了63人的质监法律专业人才库;配合立法机关发布实施了《河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开展了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的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起草了14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处罚裁量标准,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起。

二是科技质监氛围更加浓厚。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技术机构改革发展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的郑州综合检测基地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推动省市共建7个国家质检中心工作,全省新增起重机械、镁合金、电光源、钢卷尺等4个国家质检中心,总数达到17个。组织了科技成果和科技论文评审工作,承担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深入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涌现出了渑池、温县、虞城等基层能力建设10强县局和永城、长葛、宁陵等10 快县局;完成了10个直管县管理体制调整,实现了文件直达、项目直报、信息直通、资金直拨。2011年,全系统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57.1%;完成非税收入6.99亿元,增长15.9%;安排支出预算15.48亿元,增长19.8%,均创历史新高。洛阳、濮阳、新乡等市局和质检院、特检院、纺织中心、建材中心等单位非税收入均实现了较大幅度攀升。

三是和谐质监呈现良好势头。强力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各层次干部参加武汉大学宏观质量高级研修班、省委党校、省直党校脱产轮训和赴深圳考察学习。加强质监文化建设,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打造“党旗下的质监人”党建文化品牌。以“为民服务、提质增效”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省系统各级党组织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窗口”509个,8157名党员做出了服务承诺,为企业和群众解决突出问题2787件次,先后有185个党组织和846名党员分别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省局党组获得了第三批河南省创先争优“双百夺旗争星”活动先进集体。老干部工作获得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着力实施机关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提质增效,全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多期,参训人员超过1万人次。新乡市局坚持开展月读、月考、月评、月查“四月”活动,济源市局连续举办“周末讲堂”,有效提升了干部履职能力。漯河、焦作市局创建了全国文明单位,省稽查总队等60个单位创建了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总数达到170个。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程,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案件,遏制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新风正气,提振了精神士气。扎实做好政风行风评议,在2010-2011年度政风行风评议中,省局被评为群众满意度最高的20个政府部门中的第六名。安阳市局一年内连续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和集体二等功。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调整选拔了一批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创新开展全省系统巡视工作,在指导、帮助、协调、督促市县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全省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奋勇争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不断增强,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总之,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系统上下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是系统上下理思路、谋发展、谱写质监工作新篇章的一年,是质监地位和形象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局党组,向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充分认识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做好质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定质监工作大有作为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中原经济区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勇挑重担。《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涉及质量问题达28处之多,说明了质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对质监工作在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也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作为质监部门,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局的要求,深刻理解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质量工作对增强区域竞争力、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质监工作服务中原经

济区建设的主动性,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二要充分认识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为质监部门发挥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必须砥砺奋进,奋发有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科学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更加突出地把质量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提升到立省战略的高度,省九次党代会第一次把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写进了工作报告,这是河南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重大战略、重大纲领,充分体现了省委的远见卓识和质量立省的坚定决心。从质量兴省到质量立省,虽然一字之差,但用心良苦,其份量更重、力度更大、站位更高、定位更准、内涵更丰富,在我省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省系统要深刻领会质量立省的战略思想,以实施质量立省战略为契机,把握新机遇,确立新思维,开创新局面,把质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要充分认识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质量工作充满期待,我们必须履职尽责,加快发展。元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质量工作,原则通过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这在质监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意义。当前,质量工作党委、政府重视,全社会关注,质监部门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但客观地讲,在履职尽责上,我们仍存在诸多不到位:一是加快发展上的不到位。质监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系统上下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和好气势,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然存在;二是监管机制上的不到位。监管理念和思路还比较封闭保守,监管方式传统单一,人防多、技防少,很多时候处在应急、应对的被动状态,一些影响质量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检测能力上的不到位。检测资源还没有完全对接和支撑产业发展,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滞后,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队伍建设上的不到位。一些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精神不振的问题

依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爬坡意识,提质增效,持续求进,不断开创质监工作的新局面。

2012年全省质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质量大会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全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为核心,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四个带动”工作方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提质增效,持续求进,努力提升质监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一条方针,高举一面旗臶,实施三大工程,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五大目标。

坚持一条方针,即“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又可概括为“一高一低一主线,六大建设强质监”,这是对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12字方针,抓质量是根本,保安全是底线,促发展是目的,强质监是基础。“一高一低一主线”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六大建设强质监”是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的根本措施。12字方针和两句话,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通互补,缺一不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

高举一面旗帜,即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这是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质量兴省的延续、拓展和提升,是全省上下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更是引领质监事业发展的一面旗臶。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新的举措,推进全省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用质量打造河南新优势,用质量塑造河南新形象。

实施三大工程,即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引领“三大工程”。“三大工程”中,质量提升是核心,品牌带动是抓手,标准引领是保障。这是全省质量大会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质量立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统筹协调、周密组织,精心运作、全面推进。

构建四大体系,即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社会质量诚信“四大体系”。这其中,企业质量是

主体,检验检测是支撑,安全监管是关键,质量诚信是基石。“四大体系”是全省质量大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质量立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提高自觉性,增强主动性,坚持抓落实,确保见成效。

实现五大目标,即通过努力达到“五个明显”,即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质监工作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加强,质监部门的地位和形象明显提升。

三、2012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四个重点,落实四个着力,全面推进质监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质量立省为重点,着力在抓质量上求提升

抓质量是质监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监工作的主攻方向。要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构建四大体系,狠抓质量水平的提升。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一要广泛深入开展质量立省和质量立市(县、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质量振兴活动。2012年,争取培育评选省长质量奖10家、市长质量奖70家、县(市、区)长质量奖160家。充分发挥质量立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建立涵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工作等全面、全程、全民的质量工作目标体系。二要健全质量激励和考核机制。改进和完善省长质量奖、名牌产品、质量信用等质量奖励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质量奖励工作的指导帮助,将质量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表彰奖励质量管理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组织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和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提升河南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加强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坚持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开展重点产品专题分析和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定期向各级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向社会发布,真正使产品质量分析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诊断书,成为群众了解产品质量状况的窗口和指南。四要紧扣重点指标抓质量。重点关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质量损失率、工程项目一次验收

合格率、服务业顾客满意指数、质量竞争力指数等一系列指标,用数据和事实体现抓质量的成效。

2.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一要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2012年,争取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批准发布省地方标准40项以上。二要加大扶持力度。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标准化奖励扶持政策,争取设立“河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三要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0个以上。四要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振兴计划,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年完成采标任务50项以上。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全年确认20家以上。五要抓好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探索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全年批准发布服务业地方标准3项以上,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3.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营造培育名牌、争创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积极扩大品牌创建领域,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科技品牌以及各个领域的工作品牌。2012年,争取培育河南省名牌产品200个,培育卓越绩效示范企业50个。新增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持全国先进位次。

4.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要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

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二要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标准、计量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公关活动,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三要发挥质量管理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选树一批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建立卓越绩效孵化基地,推动优势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输出。在重大产业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开展企业联盟标准化试点,引领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升级和品牌创建。

5.加快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一要加快构建检验检测平台体系。加快出台《河南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法》,以服务产业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为核心,充分利用全省技术机构现有基础,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规划及区域布局,积极构建统一开放、运转高效的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二要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重点围绕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重大公共安全,培育、申报和批筹电子信息、冷链食品、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风险研判能力。力争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基本覆盖全省有检验检测需求的领域,基本满足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和政府监管的需要。三要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质监系统设备、人员、技术等优势,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和中小企业的质量检测、技术标准、风险预警、研发创新和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服务增加事业收入,确保全省系统非税收入增速与全省经济发展相匹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6.加快构建社会质量诚信体系。要以企业质量信用为重点,完善征信机制,建立信用平台,健全信用评价制度,认真抓好6万家重点企业产品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工作。整合质量信用信息,重点推进食品、

建材、农资以及中小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月、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优质安全、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氛围。继续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拓展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领域,加快推进质监、商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2012年,全省质量信用A 等企业要达到400家以上。完善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严惩质量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失去生存环境,让守信者受到褒扬奖励,促进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氛围。

(二)以强化监管为重点,着力在保安全上求突破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质量安全重如泰山。我们必须站在为党的十八大营造和谐政治环境的高度,按照总局“更加主动、树立信心”的要求,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加快构建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工程建设。

1.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力度。全面加强产品风险、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的管理,下大力气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抓好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臵4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化妆品、农用物资、特种设备等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要把风险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体现到各项业务之中。加快风险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进度,组建省局重点工业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检测中心,实现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各领域之间风险信息共通、共享、共用。加大质量风险的预警通报力度,指导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增强风险处臵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去年我们坚持“六个严格”,坚持从严监管,工作有所落实,但还远远不够。今年,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求突破:一要敢于监管。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正义、勇于担当,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要拿起执法打假的武器,严肃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对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要扭住不放、一查到底,

猛追猛打、绝不姑息。二要善于监管。探索建立生产企业责任承诺、履责情况报告、质量安全问题警示约谈和违法企业“黑名单”等安全监管制度。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重点工业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持证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强制性认证产品持证率要达到100%;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要达到100%。三要加大执法打假力度。重点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家电下乡产品等开展专项打假行动。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积极改进执法装备,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完善明察暗访、联合办案、异地办案、协同办案、挂牌督办和稽查建议书等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严厉打击、公开打击,打出气势、打出威风、打出成效。

3.加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狠抓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整治。一要整治重点产品。下决心整治那些质量问题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加强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和重点工业产品的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力争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在“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下降10%。二要整治重点企业。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依法责令企业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三包、召回等规定,问题严重的要停产整顿。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备案条件、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注销许可证。选择1至2个高风险食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条件,坚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三要整治重点环节。强化证后监管,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出厂检验等制度,确保问题产品可追溯。四要整治重点区域。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生产集聚区,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和“戴帽”整治,什么时间达到整治要求,什么时间再摘“帽子”!

(三)以服务大局为重点,着力在促发展上求作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服

务大局、融入大局,才能使质量工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才能使质监队伍成为党委政府看得重、可倚重的重要力量,才能使质监工作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准确站位、有大作为。系统上下一定要围绕持续求进的总目标,更加主动作为,务求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更贴近、更到位、更见效。

1.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求作为。全系统要深入贯彻省局《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综合用力。一要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加快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深化和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优化升级。二要着力推动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和四大先导产业发展。在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推动自主创新,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三要着力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准入许可,淘汰落后产能,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实体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促进产品升级,改善品种质量,推动品牌创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先进产能比重。四要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动服务认证,促进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五要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推动节能产品、环保产品认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加强节能减排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引导和推动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和节能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2.在服务产业集聚区中求作为。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的要求,全力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加快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层级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满足各地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按照《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

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为手段,积极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活动,培育一批区域特色突出、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块状集聚效应明显的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3.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求作为。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要在第一时间宣传产业政策,帮助新上项目办理证照;在第一时间帮助开展原材料检测,保障进货产品质量;在第一时间进行安检,帮助特种设备及时投入运转。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新上项目顺利落户河南。要充分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手段,狠抓企业质量安全自控体系建设,指导帮扶企业排查质量安全隐患。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优质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泛开展“扶优打假”活动,帮助企业维权打假,优化市场环境。要出台更优惠、更便捷的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标准信息、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检测技术等全方位服务。

4.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作为。要加大对关系百姓利益的食品、农资、家装、建材等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执法打假力度。加大对医疗、电力、通信、交通、集贸市场、超市等重点领域在用计量设备的专项整治,加大对民用四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重点市场计量专项整治。继续开展计量惠民等宣传服务活动,做好定量包装商品和过度包装计量监督抽查工作,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增强信心。发挥12365、行政服务大厅等窗口的作用,拓宽与群众的联系渠道,确保群众遇到质量问题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让企业得便利,让群众得实惠,让质监形象得提升。

(四)以六大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强质监上求实效

肩上担子重,质监当自强。强质监既是功在长远的奋斗目标,更是立足当前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把建设法治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强质监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务求实效。

1.深入推进法治质监建设,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以“依

法行政、科学执法、打治结合、强化基础、创新方法”为总体要求,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一要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落实“六五”普法教育规划,增强全民质量安全意识和质监法律意识。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审批程序,落实“八公开”要求,畅通查询、咨询和投诉渠道,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推行阳光政务,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坚决做到依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执法腐败。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徇私枉法、失职渎职行为。

2.深入推进科技质监建设,树立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质监科技是我们的履职之基,也是我们的鲜明特征。要切实提高质监科技水平,让社会各界更加认可我们的机构,相信我们的数据,体现质监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一要建立权威的技术机构。强力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发展工程。继续把郑州综合检测基地工程建设作为“一号工程”,高度重视,加速推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其他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都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发挥作用。2012年,要争取新批筹建3-4个国家质检中心、20个左右省级质检中心。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推进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明确提出“推进检验检测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加快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技术机构管理,积极建立省市检测联盟,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检验检测体系。二要培养权威的专家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广纳质监科技英才。建立实施一线机构技术带头人制度,加快培养质监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一批业内权威专家,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专家人才库,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活动。三要推出权威的科研成果。发挥省级技术机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产品、新项目的检验

检测技术研发,力争在节能技术标准研制、检验检测方法研究等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抓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跟踪和落实,争取省部级立项的项目达20项以上,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利用,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四要出具权威的检测数据。狠抓检验检测质量提升,强化资质认定实验室监管,严肃整顿弄虚作假、违反程序、降低质量、胁迫收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加强承检机构工作质量检查和考核评估,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检验检测质量,确保数据科学准确。五要形成权威的信息化系统。重点围绕质监核心业务、风险监测、应急处臵、基层执法和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食品、特种设备、重点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系统,持续提升质监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抓好12365系统的共建共用、互联互通,提高应对质量安全的能力水平。

3.深入推进和谐质监建设,树立可亲可近的人民质监形象。一要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质监软实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努力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行业特色的质监文化,凝聚质监精神,弘扬质监正气,激发工作动力,促进质监和谐发展。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力度,争取更多的单位创建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明单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质监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亲和力。二要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基层是质监战斗力、执行力的基础所在。基层最苦,基层最难,基层必须不断加强。要大力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基层能力建设达标工作,努力解决基层面临的经费、基建、装备以及人员素质等突出问题,分类建设一批“样板局”和“示范局”。基层的同志长期战斗在质监工作一线,非常辛苦,非常可敬。全系统都要着眼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氛围、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机制。三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以工作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入实施机关标准化管理工程。要更加关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添加时间:2009-08-06 信息来源:市质监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领域产品质 量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领导工作,协调、支持有关部门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企业产品及其服务质量进行综 合评价,不得开展带有排序、评比、推荐性质的企业或者商品信息发布活动;不得违法设立产品的报验、准产、准销、准用、登记制度。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七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按国家规定,加强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包括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跟踪监督检查等形式。 (一)监督抽查,是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是由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统一组织,按照批准的检查计划对产品质量进行的检查。 (二)定期监督检查,是由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对本条例第七条所规定的产品,按照批准的计划,对生产企业进行的检查,不适用于流通领域。

《河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课件

河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耕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77号)以及有关政府性基金 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专项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三条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建设厅制定,由各级财政、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各级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墙改办)具体负责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四条专项基金征收、解缴、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五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不含农民在宅基地上自建住房),建设单位和个人(以下 简称“缴款人”)必须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或施工许可证前,均应按照本细则规定缴纳专项基金。未按规定足额缴纳的,规划、施工等部门不予办理开工建设手续。 第六条专项基金征收标准,按照规划审批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省辖市每平方米10元,县及县级市每平方米8元。不能用建筑面积计算的建筑工程(如大门、围墙等),按照标 准砖(240mm×115mm×53mm)每块0.05元征收。 第七条专项基金的具体征缴程序为,市、县墙改办向缴款人开具《建设项目缴款通知书》(附件1),由缴款人持《建 设项目缴费通知书》到代收银行缴款。 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代开财政票据的,缴款人凭加盖代收银行印章的《建设项目缴费通知书》和财政票据,办理开工建设相关手续。 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打印受理凭单的,缴款人凭加盖代收银行印章的受理凭单,到市、县墙改办换取财政票据。缴款人凭《建设项目缴费通知书》和财政票据,办理开工建设相关手续。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主体工程完工后(未进行墙面隐蔽处理)30日内,凭投标预算书确定的墙体材料使用总量、专项基金缴款凭证、本工程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销售发票、新型墙体

2018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2018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市批《方案》,整合机构、安置人员、解决存在问题,并制定评估方案,积极开展自查、检查,已经完成对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并按期上报了《宁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自查评估报告》。 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规范设置乡镇党政机构、优化乡镇事业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等四个方面要求展开调研,对全县18个乡镇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状况、职责职能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分析,了解了实情,掌握了现状,并对清理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纳,已着手进行乡镇政府“三定”规定和乡镇事业单位“九定”方案的基础审核工作。 二、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一是始终对《条例》、《通知》等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常抓不懈。督促全办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利用县广播电视台、《九龙周刊》、《九龙》杂志、“宁县机构编制信息网”等宣传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对《办法》等政策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学习。 二是严格审核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始终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审核工作作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重点来抓,分类别、分

单位建立了工资审核台帐,准确核对供养人员,坚持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共同把关的联动机制,做到“三对口”,对调动、退休、死亡、供养到期等各类人员流动,及时建立、运转帐卡册和工资基金、机构编制台帐,并按季度逐单位审核审签了第一季度的《宁县机关事业单位拨付工资人数通知单》。 三是继续认真落实进人控编审核制度。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继续严格落实进人控编审核审批制度,控编卡经编委办审核后,整理提交县编委会议研究,统一由县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至目前,调动的3名工作人员,均按要求先办理了《进人控编审批卡》,没有出现违规操作,认真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事先把关”的要求。 四是严格落实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到目前,共收到各部门、单位要求增设机构、机构更名和增加编制的报告14份,对这些报告,我们认真分类,查找政策依据,并按“三个一”的规定程序,整理形成编委会议议题XX份,对宁县科学技术协会报送的申请成立“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不在职责范围之内和不符合机构编制相关规定的XX份报告予以退回,并进行了书面或电话答复,对“宁县督查考核办公室”等副科级以上机构的设置调整,经县编委会议、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后,上报市编委办公室请示审批,没有违反程序设立机构、增加编制、提高机构规格。 五是完成了第一季度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年检、审核、运转,做到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对应一致、实名管理。

县政府工作报告结束语【可编辑版】

县政府工作报告结束语 县政府工作报告结束语 围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目标,我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权益,确保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为推进全县文广新工作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 我局坚持以及时便民、依法行政、全面真实、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在规范管理、巩固成果和深化提高上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1.切实加强领导。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是我国进行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保证办内各项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落到实处,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局内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成立了由局长段跃华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陈浩敏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基层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强化对局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的组织与领导。成立由副局长陈浩敏同志任组长的局依法申请公开领导小组,确保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相关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干部职工公开成纽带、公开求监督、公开讲诚信、公开提效率、公开树形象的思

想观念,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级级实施、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 积极健全制度。根据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在对原有《首问责任制度》、《窗口服务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制度修订的基础上,新增《一次性告知制》、《办事时限制》、《责任追究制度》、《效能告诫制度》、《茶陵县文广新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和《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茶陵县文广新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股室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明析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监督检查考核制、责任追究制,逐步建立起内部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使局内政务公开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了政务公开内容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切合实际。 3.扎实开展实务。我局认真按照年初制定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及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有关部署,认真开展了各项政务公开工作实务。在局机关设立了阳光台,开辟了办事公开栏,将领导党务政务分工、首问责任制度、重大工作事项内容等情况上墙;按要求编制了《茶陵县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茶陵县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全局应公开的事项进行了全面的疏理、详细的规定。在全局机关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活动,县直各文化单位也相应开展了类似活动。向县政务中心报送本部门政务公开相关信息与资料,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依托图书馆网站,开辟方便公众查阅政务信息的查阅场所和公开专栏,搞好网站建设。根据县政务中心反馈核定的意见将部门政务公开信息与资料进一步完善上

处罚程序不合法质监局被判败诉

处罚程序不合法质监局被判败诉 日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不服质量技术监督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案,质监局由于执法程序违法而被判败诉。 20XX年9月30日,河南省孟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人员对河南省孟州市电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经销的商品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销售的“五粮液”酒防伪标签无暗记标记,涉嫌假冒,遂当场对该公司的177瓶“五粮液”酒进行了封存,并在公证人员的现场公证下提取酒样品,经中国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鉴定为假冒五粮液产品。之后,孟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剩余的176瓶“五粮液”酒予以登记扣押。由于此案涉及货值金额和社会影响较大,孟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将此案移交给该局上级单位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同年11月26日,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孟州市电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确认该公司经销的“五粮液”酒系以假充真产品,已违反了我国《产品质量法》第条的规定,将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50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要求该公司在11月28日前将陈述意见送到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逾期视为放弃权利;并说明如要求公开听证,应于收到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权利。孟州市电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在收到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送达告知书的当天就用邮政快件邮送了陈述意见,同时提出公开听证的申请。可是次日,即11月29日,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向该公司送达了(豫焦)质技监罚字[20XX]第06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1、责令停止销售以假充真的“五粮液”酒。2、没收176瓶以假充真的“五粮液”酒。3、并处该公司以假充真“五粮液”酒货值金额二倍罚款94560元。孟州市电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对此处罚决定不服,以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没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权,处罚决定无任何依据,程序违法,剥夺公开听证权,处罚决定内容违法为由,向焦作市解放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XX年11月26日给孟州市乐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同年11月29日就对该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没有给该公司3日的时间提出公开听证,其行为违反了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程序违法。遂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的规定,判决撤销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孟州市电业乐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作出的(豫焦)质技监罚字[20XX]第06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科技厅、教育厅 项目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签章): 主管部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请日期:年月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制

填报说明 1、“申请书”用于申请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申请者负责填写。填写前请先查阅有关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项内容,要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实事求是。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明全称。 2、封面右上角“申报号”按照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分配的编号填写;“项目类别”栏由申请者填写, 申请项目属基础研究的此栏为“A”,属应用基础研究的为“B”。“学科名称”及“学科代码”请根据申报项目所属学科,按最新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填至三级学科分支。 3、基础研究是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基础研究是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申请者”是指申请项目实际主持人。 4、在读(含在职)研究生和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不得作为申请者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成员申请(含参加)的项目数,连同在研的省级以上科学基金项目数, 不得超过两项。同一项目组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只允许报送一个项目。 6、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简表 有工作条件等、项目组成员不得作推荐人)

河南省质量标准化

河南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 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推进全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全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实体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和《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建市〔2014〕13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及实施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应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支持、鼓励、督促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四条施工单位是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主体,要成立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企业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一)工程开工前,需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图文并茂,应包括结构工程和装饰、安装工程等,措施要明确、具体,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标识要齐全、清晰,在施工全过程落实质量责任制和样板施工,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精品细部做法,实现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五条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质量标准

化管理实施方案,做到“事前预控、事中监控、事后验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第六条 2015年1月1日后新开工的工程均应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七条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是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应成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为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成员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单位项目总监、项目监理工程师。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计划安排、指挥调度、检查落实,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质量标准化管理检查表》中(见附件1)。 第八条现场显著部位必须悬挂《工程质量责任承诺书》公示牌(见附件2)。公示牌不小于1.0m×1.2m。 第九条技术交底要求图文并茂,落到实处。 (一)在施工现场设置班前讲评台。通过讲评台,向工人宣讲施工工艺好的做法和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现场依据实物样板进行技术交底。 (二)实施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挂牌。在工序施工开始前,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现场挂牌,简图、图片、文字相结合,注明作业条件及质量要求、施工准备、操作流程、操作工艺及要点、检查的手段方法及标准、成品保护要点、责任人和执行人。 第十条施工过程中资料和工程进度必须同步,签字不得早签、迟签、代签,其中需项目经理、总监、设计负责人签字的,除本人签名外,还要加盖个人执业章。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必须留存影像资料。

如何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如何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机构编制信息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集中反映窗口,是发挥机构编制委员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渠道。为了使机构编制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机构编制工作动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决策、交流经验、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我办通过“四突出”和“五举措”不断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一、“四突出” 1、突出一线调研,寻找信息源泉 我办明确“一手抓业务,一手抓调研”的思路,结合全区开展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建立机构编制干部蹲点调研制度,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深入挖掘信息,使一线有影响、有新意的工作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着力提升信息工作服务大局、参谋决策的水平。 2、突出制度建设,激发编写动力 我办制定出台了《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内部考核办法》,将机构编制信息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建立信息宣传周、月、季、年通报制,同时,建立机构编制员信息报送制,努力构建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信息宣传格局。 3、突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我办通过对全体信息员进行写作专题培训,召开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会、点评会等方式,不断提高信息员在新形势、新政策下捕捉、挖掘信息的技巧和信息采写能力。同时,组织机构编制干部进行业务知识考试,并将机构编制信息常识和写作作为必考内容。 4、突出责任机制,增强写作意识 我办对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信息工作量化考核到科室及每一名编制干部。 二、“五举措” 1、领导重视,计入考核。 今年我办加大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计入年终考核的力度,并采取单项评优的方式鼓励积极性。尽量录用上报的稿件便于互相交流,对题材好、内容欠缺的信息,进一步调查了解和补充完善,提高信息质量。 2、层层把关,精益求精。 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办每一篇信息简报,首先由编办信息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督导检查,最后由主要领导把关。大到文章结构,小到标点措辞,字斟句酌,仔细审阅,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夯实基础、落实力度。 我办坚持“每月一评比”制度,开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的信息点活动,促进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坚持以会带训的制度,提高了信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目标管理、惩奖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

对工作报告的讨论发言 县长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精品

对工作报告的讨论发言县长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聆听《工作报告》,让我感受颇多、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定位科学,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市 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发展. 《报告》全篇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民生改善等重要工作提出了钢性工作目标和硬性工作要求,目标既体现了追赶跨越,又不好高骛远,既有工作压力,更有工作动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二是工作措施得力,既具体有力又切实可行. 《工作报告》安排任务的同时,充分依靠政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与科学性、跨越性与可行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坚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三是形势把握准确,既准确研判又科学部署.《工作报告》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在安排工作,都完全符合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现阶段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经济社会阶段发展情况,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点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对**现阶段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与时俱进的开拓思维和能力. 回去后,**县人民政府将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严格按照市三会精神和县三会确定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把**建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全域**,以城乡一体全域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加快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是围绕县城—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 新城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为重点的**新城,纵深推进**等特色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大力实施区域扶贫、连片开发、六大扶贫工程,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打好打胜扶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范-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是指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及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市县局”),为监督产品质量,依法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随机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公布、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可以根据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 第四条监督抽查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解决,不得向被抽查企业收取检验费用。 第五条省局负责统一管理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省监督抽查工作;负责汇总、分析并通报全省监督抽查信息;负责审批市县局申报的监督抽查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检验机构承担的省监督抽查工作。 第六条市县局负责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抽查工作;负责配合做好上级质监部门组织实施的监督抽查工 - 1 -

作;按要求向上级质监部门报送监督抽查信息。 第七条承担监督抽查工作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按照质监部门下达的监督抽查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包括为监督抽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抽、封样品;检验产品质量;向被抽查企业与相关质监部门送达检验结果;汇总、分析、总结并上报相关信息等。 第二章监督抽查的组织 第八条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颁布的《国家监督抽查重点产品目录》的基础上,围绕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和有关组织反映有突出质量问题的产品,结合本行政区域产业分布和产品结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中心任务、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监管工作需要,制定年度监督抽查计划。 第九条省局负责制定监督抽查通用的标准工作文书,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申报表》(附件1,以下简称《任务申报表》)、《产品质量市(县)监督抽查计划申报表》(附件2,以下简称《计划申报表》)、《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承诺书》(附件3,以下简称《承诺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附件4,以下简称《抽查通知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须知》(附件5,以下简称《企业须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单》(附件6,以下简称《抽样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样品确认通知书》- 2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签章): 主管部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请日期:年月 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制

填报说明 1、“申请书”用于申请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申请者负责填写。填写前请先查阅有关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项内容,要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实事求是。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明全称。 2、封面右上角“申报号”按照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分配的编号填写;“项目类别”栏由申请者填写, 申请项目属基础研究的此栏为“A”,属应用基础研究的为“B”。“学科名称”及“学科代码”请根据申报项目所属学科,按最新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填至三级学科分支。 3、基础研究是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基础研究是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申请者”是指申请项目实际主持人。 4、在读(含在职)研究生和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不得作为申请者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成员申请(含参加)的项目数,连同在研的省级以上科学基金项目数, 不得超过两项。同一项目组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只允许报送一个项目。 6、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简表

一、本研究项目的立项依据和目标

编办工作总结

2018年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

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最新-2019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精品

2019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委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通知》和《暂行规定》,紧紧围绕“自身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完善编制实名制登记,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简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市批《方案》,整合机构、安置人员、解决存在问题,并制定评估方案,积极开展自查、检查,已经完成对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并按期上报了《宁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自查评估报告》。 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规范设置乡镇党政机构、优化乡镇事业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等四个方面要求展开调研,对全县18个乡镇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状况、职责职能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分析,了解了实情,掌握了现状,并对清理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纳,已着手进行乡镇政府“三定”规定和乡镇事业单位“九定”方案的基础审核工作。 二、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一是始终对《条例》、《通知》等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常抓不懈。督促全办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利用县广播电视台、《九龙周刊》、《九龙》杂志、“宁县机构编制信息”等宣传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对《办法》等政策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学习。 二是严格审核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始终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审核工作作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重点来抓,分类别、分单位建立了工资审核台帐,准确核对供养人员,坚持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共同把关的联动机制,做到“三对口”,对调动、退休、死亡、供养到期等各类人员流动,及时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授权/验收)工作程序 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授权/验收)工作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指导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授权/验收)工作,提高资质认定(授权/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授权/验收)评审工作,应遵照本程序执行。 第三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授权/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审、评价、认定的原则。 第二章资质认定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资质认定的形式:审查认可(授权/验收)。 审查认可(授权):对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权的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审查认可(验收):对依法设置的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第五条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以下称承办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省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授权/验收)的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扩项评审、监督评审和检验机构标准变更、人员变更(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审查备案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授权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县级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监督评审(不含扩项)和标准变更、人员变更(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审查备案工作。 第六条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组织对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章申请资质认定的基本条件 第七条申请资质认定(授权/验收)的条件 (一)检验机构应依法设立,保证客观、公正、独立地从事检测活动,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检验机构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的检测活动相适应的具有合法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特殊产品检测活动的检验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三)检验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应保证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四)检验机构应当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或可移动的检测设备设施; (五)检验机构建立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检测活动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按照认定基本规范或者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 (六)申请产品优先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依据,特殊情况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企业标准原则上不能直接作为资质认定(授权/验收)的依据,如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能够覆盖企业标准所涉及的项目(参数),可按项目(参数)申请(授权/验收)。如果没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检测方法依据,检验机构可自行制定检测方法标准,作为申请项目(参数)的资质认定依据。对产品没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具有卫生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的,可按卫生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申请资质认定(授权/验收),并在资质认定申请工作表格内注明“卫生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 (七)首次申请资质认定(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符合有关规划设置的要求,具有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筹建相应检验机构的批准文件; (八)依法授权的检验机构新申请检验项目(含扩项),须书面提出申请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 (九)依法设置的检验机构新申请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划的要求,并

河南省基金会设立办事指南

基金会 办理设立登记指南河南省民政厅

办理设立登记指南说明 1、本《指南》,系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及有关政策要求制订,目的在于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实施一次性告知制度,并对所申报的文件、材料统一内容,统一格式,实现设立登记的规范化。 2、基金会申请办理设立登记前,应当认真阅读《基金会管理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和本《指南》,按照各项要求办理。 3、基金会办理设立登记,所提交的文件、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盖章”处,应盖上红色印章。“签名”处,应由本人签名。设立登记申请所提交的文件、材料均一式一份。 4、表中内容可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表中数据、时间、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5、基金会发起单位或者发起人如委托他人代理设立登记的,应当提交相关授权委托书。 6、河南省民政厅地址:郑州市畜牧路东段,邮编:450011,民间组织管理局电话:65506813、65506795。

一、基金会设立登记条件: (一)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二)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三)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基金会申请设立登记程序 第一步,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在设立登记申请之前,申请人应预先将拟定的基金会名称报业务主管单位进行初审,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第二步,开展筹备工作。申请人按照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核准登记的基金会名称,开展设立该基金会的有关筹备工作。 第三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筹备达到设立条件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 第四步,受理设立登记申请。基金会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后,应携带设立登记所要求提交的所有文件、材料,

2018年编办工作总结

2018年编办工作总结 编办2018年工作总结XXXX年,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市编办的关心指导下,区编办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转变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现将XX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XXXX年工作 (一)重点工作 X、全面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运行责任清单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XXXX〕XX号),制定《X区人民政府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方案》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指南》,将XX个政府工作部门(含民族宗教事务局、监察局)、X个直属事业单位、X个乡镇街道试点单位纳入实施范围。一是通过“三报三审”,并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和部门确认,形成了《X区本级政府部门(单位)保留行政职权事项及清理调整意见》,并在X区政府网站和《X日报》公布实施。截止目前,保留行政职权事项共XXXX 项(含整合后保留职权事项),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事项XXX项,其中,取消XX项,不列入XXX项。二是印发了《关于做好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流程编制填报及审核备案工作的通知》(石大编办发〔XXXX〕XX号),本着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加强行政职权运行监管。印发了《X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长效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印发了《关于

在街道办事处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通知》,在各街道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通过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政务环境。 X、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国务院、自治区、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承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后续监管,依法严格控制行政审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关于做好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工作的通知》(宁审改专办发〔XXXX〕X号)和《关于自治区农牧厅调整行政职权事项的复函》(宁审改专办函〔XXXX〕X号),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工作的通知》(石大编办发〔XXXX〕X号),要求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对应做好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并积极做好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后续衔接。 X、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全面完成XX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三证合一”工作。XXXX年对所有事业单位换发了新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新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实现了事业单位法人证、机构代码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三证合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证号”,能有效识别法人主体身份,便于信息共享和辨别真伪,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二是按照自治区编办安排,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摸底工作,并上报自治区编办,为推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打下前期基础。三是深入到区城管局、园林农牧水务局、教育体育局、文化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人员对我区行政执法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