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卷鲁教版必修-课件

学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卷鲁教版必修-课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四条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

A.a界线B.b界线

C.c界线D.d界线

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

A.牧区、农耕区

B.干旱区、半干旱区

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

D.发达区、欠发达区

答案 1.B 2.B 3.A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判读a、b、c、d代表的地理界线。a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②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③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④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关于图中两个半岛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③a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④b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②水力资源③劳动力资源④铁矿资源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4.D 5.D 6.B

解析由经纬度及两区域轮廓特征判断,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为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地貌广布,水力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朝鲜半岛自南向北气温的变化受陆地影响增强,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及铁矿资源丰富。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7~9题。

7.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

8.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9.这种划分主要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阶段性

答案7.C 8.A 9.B

解析第7题,由题干中关键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可知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第8题,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具有统一性,但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各区域的开发政策和措施不同;区域间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如生活区、文化区等,只有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第9题,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10~11题。

10.结合两地的资源特点,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

A.甲地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能资源,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B.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C.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D.甲地主要开发煤炭资源,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11.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乙地到甲地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

C.乙地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答案10.C 11.B

解析第10题,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乙分别为新疆和长三角地区。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很少,又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大,主要开发核能。第11

题,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防治措施是退耕还草,但不提倡大量植树造林,因为新疆处于内陆,常年干旱。

读图,回答12~14题。

12.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13.有关两区域的人文特征,正确的为(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14.结合图②分析图③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B.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C.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D.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答案12.B 13.C 14.A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①为德国,②为湖南省。第12题,①区域北部平原为冰川侵蚀所致,该区域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②区域地势西部和南部高,北部低,该区域煤炭资源缺乏。两区域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第13题,①区域(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已很高,城市群发展速度较慢;②区域(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重要的粮棉产区,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第14题,工业总产值与地形、交通、人口素质密切相关,根据图②中河流的流向可知湖南东部以平原为主。

读“世界上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图中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①人力资源充足②所在国矿产资源丰富③海洋运输便利④科学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有关四国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甲国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②乙国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建立了发达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③丙国耕地面积广大,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茶叶、黄麻等④丁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5.C 16.B 17.A

解析第15题,跨国服装公司在海外建立新的加工基地,选择的区位条件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即发展中国家,图中甲是美国、乙是澳大利亚,均属于发达国家;丙是孟加拉国、丁是巴西,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第16题,四地所在国家的矿产资源均丰富,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b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力资源不足。第17题,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不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但本国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并不发达。

张裕目前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宁夏、烟台、陕西、辽宁、新疆及北京有25万亩葡萄基地,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张裕的葡萄基地正在有计划地扩大中。下图为“张裕六大优质葡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18~20题。

18.新疆葡萄基地和宁夏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B.水源

C.昼夜长短D.土壤

19.在新疆基地、宁夏基地、辽宁基地和陕西基地,如果大量引用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则最可能对四地或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土壤酸化,土壤中含盐量减小

B.污染严重,水中氮、磷、钾含量超标

C.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20.为使最终酿成的葡萄酒形成独有的产地特点与风格,该企业需要( )

A.扩大种植面积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18.A 19.C 20.B

解析第18题,由图可知,新疆葡萄基地位于天山北麓,宁夏葡萄基地位于贺兰山东麓,受地形影响宁夏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比新疆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好。第19题,新疆、宁夏、辽宁和陕西四个葡萄基地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若灌溉用水过多,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第20题,为使最终酿成的葡萄酒形成独有的产地特点与风格,需要对六大产区的自然条件进行长期研究与品种适应性试验,然后对种植品种及栽培技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故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二、综合题(共50分)

21.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率东部”的新跨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

材料二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明年全省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打造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

(1)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东莞市被称为“中国制造业之都”。该市聚集了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对该市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你有何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答案(1)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设施较完善。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3)观点一:人口会继续快速增长。理由: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的集聚效应与惯性;产业升级换代创造的新就业机会等。

观点二:人口可能会逐渐减少。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减少,企业开工不足;加工业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冲击、订单减少等。

解析(1)三大经济圈都位于东部沿海,具有位置和海运交通优势;同时各区域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又有国家政策的扶持。(2)可从生态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等角度具体分析。(3)从产业升级和工业集聚角度看,人口还会增长;从产业转移、竞争力减弱角度看可能人口减少。22.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

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答案(1)流水堆积作用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解析第(1)题,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由于中游地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泥沙含量减少,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变缓。第(2)题,结合图示及上题信息说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23.浙江省位于27°03′N到31°11′N,118°02′E到123°08′E之间,西南部多山地、丘陵,东北部多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下表为该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布表。简析该地6月、7月、8月这三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兴的主要原因。

(4)近些年来,杭州、嘉兴、绍兴地区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木、蔬菜等种植发展较快,

简述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大致由南向北递减(或南多北少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南部雨期长,且多地形雨,多台风雨。(2)6月,多梅雨(或锋面雨带到达),故降水量较大;7月,伏旱(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降水量较少;8月,多台风雨,故降水量较大。(3)舟山是海岛(或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比热大),降温慢。(4)城镇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花木、蔬菜等经济效益高;水陆交通条件改善;信息通达度好;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判断可知,西南部多,东北部少;季风气候,其雨带由南向北移动,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西南部由于地形的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另外台风的影响也会带来丰沛的降水。第(2)题,三个月中6月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较多,7月降水少与此时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有关,8月随副热带高气压北移,该地海洋气流影响增多,加上有台风影响,降水增多。第(3)题,舟山是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比陆地慢。第(4)题,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木、蔬菜等种植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加交通、市场、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该地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等影响明显。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图甲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县城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材料二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甲所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图乙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1)图甲中所示火电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简述其理由。

(2)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图甲所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推测可能出现的变化有哪

些?

(3)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模式中,H是________厂,简述该生产流程模式的主要优点。

(4)随着资源的枯竭,该区域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

答案(1)合理。理由:接近煤炭产地;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可以减轻对城区的大气污染。(2)县城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如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3)砖瓦(或建筑材料) 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4)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延长生长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

解析本题以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涉及区域资源开发、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等考点。资源的开发会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如经济结构的变化等,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资源型城市转型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