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_八年级下数学教案_第十八章__勾股定理

新人教版_八年级下数学教案_第十八章__勾股定理

新人教版_八年级下数学教案_第十八章__勾股定理
新人教版_八年级下数学教案_第十八章__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

2

1

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

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

1

ab +c 2

右边S=(a+b )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

2

1

ab +c 2=(a+b )2 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3.△ABC 的三边a 、b 、c ,若满足b 2= a 2+c 2,则 =90°; 若

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 1.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 ⑴c= 。(已知a 、b ,求c ) ⑵a= 。(已知b 、c ,求a ) ⑶b= 。(已知a 、c ,求b )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 、b 、c ,有a <b <c ,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 ,c 的值,并把b 、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在△ABC 中,∠

BAC=120°,AB=AC=310cm ,一动点P 从B 向

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P 点移动多少秒时,PA 与腰垂直。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在CB 的延长线上。

b

b

b

b

a

a

A B

b

A E

B

求证:⑴AD 2-AB 2=BD ·CD

⑵若D 在CB 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课后反思: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略;

2.⑴∠A+∠B=90°;⑵CD=21AB ;⑶AC=2

1

AB ;⑷AC 2+BC 2=AB 2。 3.∠B ,钝角,锐角;

4.提示:因为S 梯形ABCD = S △ABE + S △BCE + S △EDA ,又因为S 梯形ACDG =2

1

(a+b )2, S △BCE = S △EDA =21 ab ,S △ABE =21c 2, 21(a+b )2=2×21 ab +2

1

c 2。 课后练习

1.⑴c=22a b -;⑵a=22c b -;⑶b=22a c +

2.???+==+1

222b c c b a ;则b=212-a ,c=21

2+a ;当a=19时,b=180,c=181。

3.5秒或10秒。

4.提示:过A 作AE ⊥BC 于E 。

D

C

B

17.1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在Rt △ABC ,∠C=90°

⑴已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 ⑶已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⑸已知b=15,∠A=30°,求a ,c 。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S △ABC 。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欲求高CD ,可将其置身于Rt △ADC 或Rt △BDC 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AD=CD=

2

1

AB=3cm ,则此题可解。

D

B A

六、课堂练习 1.填空题

⑴在Rt △ABC ,∠C=90°,a=8,b=15,则c= 。 ⑵在Rt △ABC ,∠B=90°,a=3,b=4,则c= 。

⑶在Rt △ABC ,∠C=90°,c=10,a :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

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 1.填空题

在Rt △ABC ,∠C=90°,

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b+c= 。 ⑹如果b=8,a :c=3:5,则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17;

7; 6,8; 6,8,10; 4或34; 3,3;

2.8; 3.48。 课后练习

1.24; 43; 32; 6; 12; 10; 2.3

3

2 课后反思:

A B

B

17.1 勾股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探究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探究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

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探究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探究2)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3,AO=2.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OB 。 ⑵ 在△COD 中,已知

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D

A

B

C

A B

是 。

4.如图,原计划从A 地经C 地到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 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 ,使AC 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 ∠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2.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3.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 、Q

两点,PQ=16厘米,且RP ⊥PQ ,则RQ= 厘米。

4.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米,∠B=∠C=30°,E 、F 分别为BD 、CD 中点,试求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 和AE 的长度。

(精确到1米)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2250; 2.6, 32; 3.18米; 4.11600; 课后练习

1.350米; 2.

2

2; 3.20; 4.83米,48米,32米;

课后反思:

C B

P Q A C

B

D E F

17.1 勾股定理(四)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熟练掌握“双垂图”的图形结构和图形性质,通过讨论、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 2-BD 2=AC 2-AD 2,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求结论的开放性,根据已知条件,作适当辅助线求出三角形中的边和角。让学生掌握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使学生清楚作辅助线不能破坏已知角。

例3(补充)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条件的合理运用。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例4(教材探究3)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1.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BC 于D ,∠A=60°,CD=3, 求线段AB 的长。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 2-BD 2=AC 2-AD 2

,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求AB ,可由AB=BD+CD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BD=3和AD=1。或欲求AB ,可由22BC AC AB +=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AC=2和BC=6。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 中,AC=4,∠B=45°,∠A=60°,根据题设可知什么?

分析:由于本题中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题设只能直接求得∠ACB=75°。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后,发现添置AB 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就可以求得AD ,CD ,BD ,AB ,BC 及S △ABC 。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作其它辅助线吗?为什么?

C

A

B

D

C

D

小结: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指出如何作辅助线? 解略。

例3(补充)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 ,或延长AB 、DC 交于F ,或延长AD 、BC 交于E ,根据本

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

较为简单。教学中要逐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

解:延长AD 、BC 交于E 。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 2=AE 2-AB 2=82-42=48,BE=48=34。

∵DE 2= CE 2-CD 2=42-22=12,∴DE=12=32。 ∴S 四边形ABCD =S △ABE -S △CDE =

21AB ·BE-2

1

CD ·DE=36 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 例4(探究3)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2,13--的点。

六、课堂练习

1.△ABC 中,AB=AC=25cm ,高AD=20cm,则BC= ,S △ABC = 。 2.△ABC 中,若∠A=2∠B=3∠C ,AC=32cm ,则∠A= 度,∠B= 度,∠C= 度,BC= ,S △ABC = 。 3.△ABC 中,∠C=90°,AB=4,BC=32,CD ⊥AB 于D ,则AC= ,CD= ,BD= ,AD= ,S △ABC = 。

4.已知:如图,△ABC 中,AB=26,BC=25,AC=17, 求S △ABC 。

七、课后练习

1.在Rt △ABC 中,∠C=90°,CD ⊥BC 于D ,∠A=60°,CD=3,AB= 。 2.在Rt △ABC 中,∠C=90°,S △ABC =30,c=13,且a <b ,则a= ,b= 。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30°,∠C=45°,AC=22,

B

C

C

求(1)AB 的长;(2)S △ABC 。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2,5 的点。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30cm ,300cm 2; 2.90,60,30,4,32; 3.2,3,3,1,32;

4.作BD ⊥AC 于D ,设AD=x ,则CD=17-x ,252-x 2=262-(17-x )2,x=7,BD=24, S △ABC =

2

1

AC ·BD=254; 课后练习: 1.4; 2.5,12;

3.提示:作AD ⊥BC 于D ,AD=CD=2,AB=4,BD=32,BC=2+32,S △ABC = =2+32; 4.略。

课后反思:

C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 2+b 2和c 2的值。③判断a 2+b 2和c 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

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 1B 1=c ,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

b

B C

A1C1

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例3(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

求证:∠C=90°。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 (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六、课堂练习

1.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ABC的三边之比是1: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 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如果(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8,b=15,c=17

B.a=9,b=12,c=15

C.a=5,b=3,c=2

D.a:b:c=2:3:4

4.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2,c=5;⑵a=5,b=7,c=9;

⑴a=3,b=2

2,c=1。

⑶a=2,b=3,c=7;⑷a=5,b=6

七、课后练习,

1.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a3>0,那么a2>0;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2.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⑶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BC 是 三角形, 是直角; 若a 2<b 2-c 2,则∠B 是 。

⑷若在△ABC 中,a=m 2-n 2,b=2mn ,c= m 2+n 2,则△ABC 是 三角形。

3.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

1

,

41,31; ⑶32,42,52 ⑷9,40,41;

⑸(m +n )2-1,2(m +n ),(m +n )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4个 D.5个

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9,b=41,c=40; ⑵a=15,b=16,c=6;

⑶a=2,b=32,c=4; ⑷a=5k ,b=12k ,c=13k (k >0)。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对,错,错,对; 2.D ;

3.D ;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A 。 课后练习:

1.⑴如果a 2>0,那么a 3>0;假命题。

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 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

2.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B ,钝角;⑷直角。 3.B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C 。

课后反思: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例2)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

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六、课堂练习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

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B、C

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

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

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

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七、课后练习

C

D

E

N

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2.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 ,用铁丝AC 、AD 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15米,AD=13米,又测得地面上B 、C 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 、D 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

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向正南或正北。

2.能,因为BC 2=BD 2+CD 2=20,AC 2=AD 2+CD 2=5,AB 2=25,所以BC 2+AC 2= AB 2;

3.由△ABC 是直角三角形,可知∠CAB+∠CBA=90°,所以有∠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 课后练习:

1.6米,8米,10米,直角三角形;

2.△AB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B 和地面垂直。

3.提示:连结AC 。AC 2=AB 2+BC 2=25,AC 2+AD 2=CD 2,因此∠CAB=90°, S 四边形=S △ADC +S △ABC =36平方米。

课后反思:

A B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2.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利用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补充)使学生掌握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本题辅助线作平行线间距离无法求解。创造3、4、5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DE 就是平行线间距离。

例3(补充)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条件的转化及变形。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是黄金搭档,经常综合应用来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满足a 2+b 2+c 2+338=10a+24b+26c 。 试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⑴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⑵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

则都为0;⑶已知a 、b 、c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例2(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D ∥BC ,AB=4,

BC=6,CD=5,AD=3。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分析:⑴作DE ∥AB ,连结BD ,则可以证明△ABD ≌△EDB (ASA ); ⑵DE=AB=4,BE=AD=3,EC=EB=3;⑶在△DEC 中,3、4、5勾股数,△DEC 为直角三角形,DE ⊥BC ;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例3(补充)已知:如图,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且CD 2=AD ·BD 。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AC 2=AD 2+CD 2,BC 2=CD 2+BD 2

∴AC 2+BC 2=AD 2+2CD 2+BD 2 =AD 2+2AD ·BD+BD 2 =(AD+BD )2=AB 2

六、课堂练习

1.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a 2+b 2-c 2)=0,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D E

C D

2.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1:1:2,试判断△ABC 的形状。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

13

,AD=3,且

AB ⊥B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4.已知: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且CD 2=AD ·BD 。

求证:△ABC 中是直角三角形。

七、课后练习,

1.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8b+10c ,求△ABC 的面积。

2.在△ABC 中,AB=13cm ,AC=24cm ,中线BD=5cm 。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3.已知:如图,∠1=∠2,AD=AE ,D 为BC 上一点,且BD=DC ,AC 2=AE 2+CE 2。

求证:AB 2=AE 2+CE 2。4.已知△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a+b=4,ab=1,c=14,试判定△ABC 的形状。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 ;

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4

9 4.提示:∵AC 2=AD 2+CD 2,BC 2=CD 2+BD 2,∴AC 2+BC 2=AD 2+2CD 2+BD 2= AD 2+2AD ·BD+BD 2=(AD+BD )2=AB 2,∴∠ACB=90°。 课后练习: 1.6;

2.提示:因为AD 2+BD 2=AB 2,所以AD ⊥B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BC 。 3.提示:有AC 2=AE 2+CE 2得∠E=90°;由△ADC ≌△AEC ,得AD=AE ,CD=CE ,∠ADC=∠BE=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AC ,则AB 2=AE 2+CE 2。

4.提示:直角三角形,用代数方法证明,因为(a+b )2

=16,a 2+2ab+b 2=16,ab=1,所以a 2+b 2=14。又因为c 2=14,所以a 2+b 2=c 2 。 课后反思:

E

D

D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勾股定理》单元训练(含答案)

勾股定理专项训练 专训1.巧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的长 名师点金: 求最短距离的问题,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比较解最短问题;第二种是平面图形,将分散的条件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或轴对称)进行集中,然后借助勾股定理解决;第三种是立体图形,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将路程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程(距离).用计算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 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从A走到B,为了避免拐角C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 (第1题) 2.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黄石A坐“武黄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 km,BC=20 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 (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21≈4.6) (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武黄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 (第2题) 用平移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 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 cm,30c m,10 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壁虎,它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至少需爬( ) A.13 cm B.40 cmC.130 cm D.169 cm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讲义全

【课题名称】八上数学《勾股定理》 【考纲解读】 1.掌握勾股定理的含义; 2.理解勾股数,并且会熟练地运用勾股数; 3.能够根据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梳理】 考点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表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3)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法。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考点2:勾股定理的适用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考点3:勾股数 (1)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2)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比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考点4:勾股定理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则c , b ,a ;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3)可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圆柱和长方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例题讲解】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人教版勾股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勾股定理》,所选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我将遵循幸福课堂四步教学法,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流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重要定理之一,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关系的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九年级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鉴于这种理解,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经过七年级的学习,以储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初步具备基本的数形知识,归纳信息的能力;但由于生活经验少,在综合分析事物时,考虑问题可能不会很全面,需要教师引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三个维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结合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难点确定为: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说说。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我决定采用“定向----自学----交流---提升”的模式,以倡导学生自学,增加尝试探究,强化检测提升,增强成功体验为特点的四环节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师生的课堂幸福感受。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学会是目的,为实现人人学有价数学的教学理念,我抓住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易分散和爱“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归纳。 四,教学流程 我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学习内容分成三大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我设计了“看动画、大挑战” “赏图片,知荣辱”两个环节,为突出重点,在“看动画、大挑战”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FLASH」、动画片:消防队员楼房救火,能否进入三楼灭火的问题情境,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也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更好“服务于生活”。 “赏图片,知荣辱”环节,安排了学生资料展示活动,展示内容是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有关的勾股定理资料,资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第二板块:我设计了“集广义、达共识”的环节,为了突破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想,各小组班前展示的形式,教师鼓励学生产生质疑和分歧,再进一步辩论后,达成共识。教师做总结性的板书。这一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 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 222a b c += 方法三: 1 ()()2S a b a b =+?+梯形, 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 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 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 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 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湘教版八下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如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也学过不少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例子,如探求乘法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在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求直角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勾股定理。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链,让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把探求边的关系转化为探求面积的关系,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可计算的格点图形,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先探求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再猜测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再解决一些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这是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在本节课,要创设问题串,提供学生活动的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认识和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经历探求三个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转化为三边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从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特殊推测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拼图实验、计算面积的过程,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各类型的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挥自己特长,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难点 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6和8,你知道第三边的长吗?你知道第三边长的范围吗? 2.如果又已知这两边的夹角,那么第三边的长是多少?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如何求第三边的长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2、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人教版勾股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得题目就是《勾股定理》,所选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我将遵循幸福课堂四步教学法,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流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就是几何中重要定理之一,在数学得发展中起着重要得作用。一方面就是对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关系得深入与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九年级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鉴于这种理解,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得实际应用,而且有着承前启后得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经过七年级得学习,以储备相应得知识基础,初步具备基本得数形知识,归纳信息得能力;但由于生活经验少,在综合分析事物时,考虑问题可能不会很全面,需要教师引导。 根据新课标得要求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得基础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三个维度得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得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与从特殊到一般得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得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得民族自豪感与钻研精神。 结合新课标对本课得要求,我将本节课得重点确定为:勾股定理得证明与运用 难点确定为: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讲清教材得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得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说说。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得原则与郭思乐教授得生本教育理念,我决定采用“定向----自学 ----交流---提升”得模式,以倡导学生自学,增加尝试探究,强化检测提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 一、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 222a b c +=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 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 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2+92=152,所以AC 2 =144,所以AC=12. 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 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 2. 由题意可知△AC D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 =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 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 D2 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 =A B=AC+CB =x +0.5 x2+1.52=( x +0.5)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 1= 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 B D A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3 人教版

《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勾股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被誉为初等几何中的两大基本定理,它在已经学习的三角形有关概念、全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它对研究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勾股定理》为初等几何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机会;同时勾股定理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也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突出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想;掌握面积法在几何问题中的运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薄弱,面积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所以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即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法设计上,我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探究与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挖掘内在潜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基础练习题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013·黔西南州中考)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 ) A.5 B. C. D.5或 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板ABC,两直角边 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 边AB上,且点C落到点E处,则C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3.(2013·资阳中考)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 ∠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48 B.60 C.76 D.8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2013·莆田中考)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 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 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 E的面积是. 5.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 cm.

6.(2013·桂林中考)如图,在△ABC中,CA=CB,AD⊥BC,BE⊥AC,AB=5,AD=4,则AE= .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C=90°,∠1=∠2,CD=15,BD=25,求AC的长. 8.(8分)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试求BC边的长. 【拓展延伸】 9.(10分)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图2,图3备用)

勾股定理说课稿人教版

勾股定理说课稿人教版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勾股定理说课稿人教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

勾股定理知识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 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 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 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完整版)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典型习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典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 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 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 ()()2 S a b a b =+?+梯形, 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1“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如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也学过不少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例子,如探求乘法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在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求直角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本章也是后继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基础。由此,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链,让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把探求边的关系转化为探求面积的关系,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可计算的格点图形,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先探求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再猜测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再解决一些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这是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在本节课,要创设问题串,提供学生活动的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认识和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交往中获益;介绍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这一定理的博大精深的同学,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通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 2 22() 2S a b a a 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