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应新烟尘排放标准的电除尘集成技术

适应新烟尘排放标准的电除尘集成技术

- 35 -

适应新烟尘排放标准的电除尘集成技术

郦建国,舒英钢,朱建波,孙真真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诸暨 311800)

摘 要:针对火电厂新烟尘排放标准,客观地评价了电除尘器对国内煤种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新烟尘排放标准下除尘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仍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旋转电极式电除尘、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低温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等新技术的研发和综合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电除尘器的适用范围,常规电除尘技术和电除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电除尘器 适应性 烟尘排放标准 新技术

收稿日期:2012-05-08

作者简介:郦建国(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个人会员登记号:E170000717M),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除尘技术研究及电除尘设计。

引言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尘排放标准逐步提高。《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于 2012 年 1 月 1 日实施,新标准将烟尘排放浓度限值由原来的 50 mg/m 3 降低至 30 mg/m 3,重点地区降低至 20 mg/m 3 [1],除尘设备面临严峻挑战和技术升级的机遇,尤其是常规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已经有 100 多年发展历史,因其具有除尘效率高、适应范围广、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2-3],长期以来在电力行业除尘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的适应性也成为了业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本文研究了火电厂新烟尘排放下电除尘器对国内煤种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的除尘技术方案,介绍了电除尘新技术。

1 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的适应性研究1.1 电除尘器除尘性能的评价因素分析

1964年,瑞典专家S?麦兹(Sigvard Matts)使用了表观驱进速度ωk 概念对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计算公式(Deutsch公式)进行了修正:

η=1-e -(ωk ?A /Q )

k

式中:η 为除尘效率,%;Q 为烟气流量,m 3/s;A 为总集尘面积,m 2;k 为常数。选择不同的 k 值,ωk =f (η) 曲线有不同的形态,当k =1时,ωk 即为 ω,即为 Deutsch 公式。许多实例数据表明,k =0.5时,ωk =f (η) 接近于常数,即 ωk 趋向与所要求的效率关系不大,此时可将 ωk 简单地看成是一个“收尘难易参数”(Precipitation Parameter)。由于 ωk 考虑了粒径分布,其使用范围更广,精确度更高,也成为评价和表征对应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低的客观性因素。

1.2 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的适应性研究结论

综合煤、飞灰成分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分析,电除尘器对国内煤种的适应性评价结果[4],电除尘器实测结果及经济性分析[5],认为在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仍有着广泛的适应性,电除尘器达到30 mg/m 3 甚至更低的出口烟尘浓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经分析,在具备较好经济性的前提下,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30 mg/m 3及20 mg/m 3时其适应性结论见表 1-2。

国内少数燃煤电厂电除尘器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其主要原因不是电除尘器的适应性有问题,而是当时环保要求较低、实际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偏差大、选型设计不合理、以及市场无序低价竞争造成的。

2 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的除尘技术方案

由以上适应性研究内容可知,电除尘器对中国煤种仍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大部分中国煤种可直接使用电除尘器达到 30 mg/m3 及更严格的烟尘排放标准。此外,采用旋转电极电除尘、低温电除尘等电除尘新技术可进一步扩大电除尘器的适应范围,且新标准规定的烟尘排放限值为烟囱排放值,考虑到电除尘器下游湿法脱硫系统也具有 50 % 以上的除尘效率,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适应性还将有所提高。结合国内外电除尘器的应用及经济性,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30 mg/m3;20 mg/m3时的除尘技术方案分别见表 3-4。3 常规电除尘器技术瓶颈及面临挑战

3.1 技术瓶颈

在我国工业领域应用最多的是常规干式电除尘器。高比电阻粉尘引起的反电晕、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及微细粉尘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也是目前电除尘器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有研究表明,在常规干式电除尘器出口的粉尘中,约有 20 % 是由清灰过程中的二次扬尘造成的[6]。

3.2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常规电除尘器技术瓶颈的存在;

(2)烟尘排放标准不断提高;

(3)很多火电厂使用的燃煤多变,且与设计煤种存在很大偏差;

(4)我国许多燃煤的灰分大,也相对增加了烟尘排放值。

电除尘器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新烟尘排放标准的出台 ,更是带来了机遇,其必将带来我国电除尘技术的又一次技术飞越。

4 电除尘新技术

目前,电除尘器新技术应围绕着解决微细粉尘的收尘效率低、减少二次扬尘、克服高比电阻粉尘的反电晕等制约烟尘低排放的问题展开,大力研发和综合应用电除尘新技术是治本的关键,也是最佳的现实选择。

4.1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技术是 2000 年欧盟委员会推荐的烧结机除尘的最佳可行技术(BAT)之一,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确定的“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和推广的电除尘新技术之一,已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1年版)”(工信部联节[2011]54号)。

表 1 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30 mg/m3时

的适应性结论

表 2 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20 mg/m3时

表 3 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30 mg/m3 时

的除尘技术方案

注:① 当煤种灰分高即电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较大时,建议增加电场数量并适当增大比集尘面积;② 建议采用电除尘新技术,此时可适当减少电场数量、减小比集尘面积; ③ 比集尘面积按 400 mm 同极间距计算。

表 4 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20 mg/m3 时的除

尘技术方案

注:① 当煤种灰分高即电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较大时,建议增加电场数量并适当增大比集尘面积;② 建议采用电除尘新技术,此时可适当减少电场数量、减小比集尘面积; ③ 比集尘面积按 400 mm 同极间距计算。

- 36 -

- 37

-

4.1.1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情况

(1)国外研究及应用情况

从 1979 年日本日立公司研制出首台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至今,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已经有了 30 多年应用历史。到目前为止,该设备主要应用于日本本土的燃煤锅炉、烧结机、水泥窑、玻璃熔窑、流化床催化裂解等。装机总容量超过 9 000 MW,涵盖 150 ~ 1 000 MW机组。其应用表明,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是一种能够长期稳定维持高除尘效率的一种除尘设备。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技术在日本已经成熟。

(2)国内研究及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已有数套 300 MW 及以上机组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投入运行,截至 2012 年3 月份,已签订的 300 MW 及以上机组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合同装机总容量超过 8 000 MW,其中 1 000 MW 机组 2 套,660 MW 机组 2 套。

菲达环保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先后在包头第一

热电厂 1# 炉 300 MW 机组及达拉特发电厂 5# 炉 330 MW 机组上进行了应用,经权威单位测试后,出口烟尘浓度分别由 200 mg/m 3、150 mg/m 3 下降至 38 mg/m 3,29.2 mg/m 3,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可靠。截至 2012 年 3 月份,菲达环保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合同装机总容量已达 4 500 MW,其中 660 MW 机组 2套。4.1.2 工作原理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电除尘设备,其收尘机理与常规电除尘器完全相同,旋转电极电场中阳极部分采用回转的阳极板和旋转的清灰刷,结构简图如图 1 所示。旋转阳极板在顶部驱动轮的带动下缓慢地上下移动,粉尘在收尘区域被收集。附着在极板上的粉尘随极板运动到非收尘区域,被正反两把旋转清灰刷刷除。改传统的振打清灰为清灰刷清灰,可清除高比电阻粉尘、粘性粉尘,使极板保持干净,防止反电晕,除尘器效率得到保障;清灰刷置于非收尘区,粉尘直接刷落于灰斗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扬尘。

图 1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结构简图

4.1.3 使用特点

(1) 保持阳极板永久清洁,避免反电晕,有效解决高比电阻粉尘收尘难的问题;

(2) 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扬尘,显著降低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

(3) 减少煤、飞灰成分对除尘性能影响的敏感性,增加电除尘器对不同煤种的适应性,特别是高比电阻粉尘、粘性粉尘,应用范围比常规电除尘器更广;

(4) 可使电除尘器小型化,占地少;

(5) 特别适合于老机组电除尘器改造,在很多场合,只需将末电场改成旋转电极电场,不需另占场地;

(6) 与布袋除尘器相比,阻力损失小,维护费用低,对烟气温度和烟气性质不敏感,并且有着较好的性价比;

(7) 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一次投资略高、运行费用较低、维护成本几乎相当。从整个生命周期看,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鉴于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能够避免高比电阻粉尘引起的反电晕,最大限度地减少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显著降低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的技术特点,旋转电极电场(同极间距 460 mm)的驱进速度可达常规末电场(同极间距 400 mm)的 2~2.5倍,最高可达 3 倍,末电场除尘效率可以由常规电场的 50 %~70 % 提高到 70 %~90 %。

在烟尘排放为 30 mg/m3 的要求下,以新建一套 300 MW 配套除尘设备为例,处理烟气量按 2 100 000 m3/h计。对比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与常规电除尘器的主要参数(见表 5),从表 5 可以看出,1 个旋转电极电场的使用效果相当于 2 个常规电场的使用效果;在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表 5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与常规电除尘器的主要参数对比

注:① 电除尘器的电耗费用,为作者通过相关调研并咨询有关专家后得出的结论;②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易损件每 10 年的更换费用按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设备费用 18 % 计。电除尘器易损件每 10 年的更换费用按电除尘器设备费用 15 % 计。

4.2 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

4.2.1 概述

(1)PM

2.5

的特性与危害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 μm 的颗粒

(PM

10

)称可吸入颗粒;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PM

2.5)称可入肺颗粒。PM

2.5

的比表面积很

大,是废气中汞、砷等有毒元素沉积的主要区域,可以直达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损伤肺部组织,引发多种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体暴露于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05 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 PM

2.5

年均浓度达到 35 μg/m3 时,人的死亡风险比 10 μg/m3 的情形约增加 15 %。在影响

大气能见度的粒子中,PM

2.5 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

地位。大气灰霾现象主要是颗粒物细粒子(主要

为 PM

0.4

~PM

1.0

)的消光作用造成的,其浓度超过

40μg/m3 时,大气能见度骤然下降。

(2)国家标准要求对 PM

2.5

进行有效控制

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2012)中,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将三类

区并入二类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

区);增设了 PM

2.5

浓度限值,规定一类区的 PM

2.5

年平均浓度限值为 15 μg/m3,24 h 平均浓度限值

为 35 μg/m3,二类区的 PM

2.5

年平均浓度限值为

35 μg/m3,24 h 平均浓度限值为 75 μg/m3 [7]。《关

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

通知》(环发[2012]11号)给出了 PM

2.5

监测实施的

- 38 -

- 39

-

时间表:2012 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 PM 2.5 和 O 3 的监测,2013 年在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开展监测,2015 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 年 1 月 1 日,全国实施新标准。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 2.5 的浓度限值对比如图 2 所示。

?2015.1.1??

?2020.1.1??

W H O э??

W H O 1

W H O 2

W H O 3

? ?

? ?

/μg e m -3

图 2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 2.5 的浓度限值对比

王圣等人[8]的研究表明,燃煤电厂锅炉除尘设备前 PM 10 占总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约 25 %,PM 2.5 比例约为 3 %,电除尘器及脱硫后 PM 10 在 TSP 中的比例约为 91 %,PM 2.5 比例约 46 %;对 PM 2.5 的收尘效率低,约为 97 %。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是解决 PM 2.5 低排放的一种有效新方法。4.2.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国外公司从 1999 年就开始研究微颗粒收集技术,2002 开始工业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 10 余套应用业绩。设备运行良好,效果显著,Rodney Truce等人[9]的研究结果表明,浊度降低 50 %~80 %,总质量排放可下降 1/3~2/3,PM 2.5 排放可减少 70 %~90 %。

(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国内基本还在起步研究阶段,浙江大学等高校已对 PM 2.5 电凝作了机理性的研究,菲达环保从 2008 年开始自主研发微颗粒收集技术,开展了电压极性对粉尘聚合影响的实验、压力损失数值模拟实验、聚合效果数值模拟实验、微颗粒收集装置对电除尘器的提效实验研究[10],现已基本掌握其核心技术,获多项国家专利,已在 1 套 300 MW 机组上应用。该设备能促进不同粒径的粉尘有效聚合,从而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减少 PM 10,PM 2.5 的排放,同时提高对汞、砷等有毒元素的去除率。

4.2.3 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前,先利用正、负高压对其进行分列荷电处理,使相邻两列的烟气粉尘带上正、负不同极性的电荷,然后,通过扰流装置的扰流作用,使带异性电荷的不同粒径粉尘有效聚合,形成大颗粒后进入除尘设备。其工作原理图如图 3 所示。

(1)双极异距荷电(a)荷电方式

粉尘荷电量的大小与粉尘粒径、电场强度、离子浓度及在电场中停留时间等有关。粉尘荷电有两种方式: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对于粒径大于 1 μm 的粉尘,主要以电场荷电为主;对于粒径小于 0.1 μm 的粉尘,主要以扩散荷电为主。介于两者之间粉尘,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均较弱,因此电除尘器对这部分粉尘的除尘效率最低。

(b)双极异距

通过对带电粒子间库仑力的计算和粒子表面扩散的速率的推导分析,当粉尘粒子带极性相反电荷时,粒子的凝并速率会加大,因此采用正、负高压对粉尘进行分列荷电,使粉尘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研究表明:负电晕对粒径大于 0.2 μm 颗粒荷电效果最好,正电晕对粒径小于 0.1 μm 颗粒荷电效果最好。

由于正、负电晕电极的击穿电压不同,正电

- 40 -

晕电极击穿电压比负电晕电极击穿电压低,因此适当增加正放电通道宽度,来获取较高的平均电场强度,从而提高粒子的荷电效果。所以,在荷电区采用双极异距荷电。

(2)流动聚合

尽管经过双极异距荷电区,有部分粉尘通过分子间吸引力(范德瓦尔斯力)和静电感应力的作用已经聚合成大粒径颗粒,但是为了能使更多的粉尘充分聚合,在聚合区设置扰流装置,使不同粒径的粉尘产生速度、方向差异,从而促使不同粒径粉尘有效聚合。4.2.4 技术特点

(a)显著减少烟尘总质量排放,有效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

(b)显著减少 PM 2.5 的排放,改善大气能见度,提高空气质量;

(c)减少汞、砷等有毒元素的排放;(d)压力损失< 250 Pa;(e)安装长度≥ 5 m。4.3 低温电除尘

目前国内火电厂运行的燃煤机组设计排烟温度一般为 125~130 ℃,燃用褐煤时为 140~150 ℃,且机组实际运行排烟温度普遍高于设计值约 20~50 ℃,远高于烟气露点温度。排烟温度偏高,造成了锅炉效率下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下降、脱硫耗水量增加等危害。集成低温省煤器(烟气深度冷却器)的低温电除尘技术是解决此危害的一种有效新方法。

4.3.1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已有数套 300 MW 及以上机组低温电除尘器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签订的 300 MW 及以上机组低温电除尘器的合同装机总容量超过 3 000 MW,其中 2 套 300 MW 机组已投运,1 套 600 MW 机组将投运。国外对低温电除尘工业应用的报道较少。4.3.2 工作原理

低温电除尘器是通过低温省煤器(主要采用汽机冷凝水与热烟气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使得汽机冷凝水得到额外的热量,以减小汽机冷凝水回路系统中低压加热器的抽汽量),使进入电除尘器的运行温度由常温状态(120~160 ℃)下降到低温状态(90~110 ℃左右,一般控制在酸露点以上 10 ℃),由于排烟温度的降低,进入电除尘器的烟气量减少,粉尘比电阻降低,从而实现余热利用和提高除尘效率的双重目的。4.3.3 技术特点

(1)可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烟气降温幅度:30~50 ℃,降低粉尘比电阻,减小烟气量,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2)可节省煤耗及厂用电消耗。视降温幅度大小,平均可节省电煤消耗 1.5~5.5 g /kW?h,每降温 10 ℃,平均可节约电煤约 1 g/kW?h。

?

?

??

("4

1-负放电极 2-正放电极 3-接地极

图 3 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工作原理图

- 41

-

(3)每级低温省煤器烟气压力损失:300~500 Pa。

(4)灵活布置,低温省煤器可组合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也可独立布置在电除尘器的前置烟道上,或分二级布置在电除尘器前后,可综合实现节能、除尘增效、脱硫增效。4.4 低低温电除尘

4.4.1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研发较少,尚无工业应用,但此技术是日本燃煤电厂除尘的主流技术之一。日本新上大型火电机组大多数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器工艺,该工艺的核心是在电除尘器之前布置一套 MGGH(热媒体烟气加热器)。日本三菱公司于 1997 年开始研究将MGGH移至空气预热器后、除尘器前的布置方案。目前,MGGH 已应用于多台机组,装机总容量超过 6 000 MW。某一电厂采用三电场除尘器代替五电场除尘器,除尘器出口粉尘质量浓度控制在 30 mg/m 3 以下,烟囱排放浓度在 5 mg/m 3 以下;因大量的 SO 3 被脱除,烟囱入口 SO 3 低于 2.86 mg/m 3。与传统的电除尘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带GGH)相比,采用MGGH的工艺在除尘效率提高的情况下,炉后综合厂用电率降低 0.286 %,每年可节约电量 3 146×104 kW?h(按年利用小时 5 500 h 计算)。由此可见,MGGH具有较好的运行经济性[11]。4.4.2 工作原理

低低温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一般在 90 ~95 ℃ 之间,需低于烟气酸露点温度。使烟气中的大部分 SO 3 在热回收器中结露,而且被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中的碱性物质立即吸收、中和,烟气粉尘的表比电阻大大降低,粉尘特性得到很大改善,大幅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可以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 SO 3。4.4.3 技术特点

(1)烟气温度一般在90~95 ℃,低于酸露点温度;

(2)SO 3 附着于飞灰表面,大大降低飞灰的比电阻,粉尘特性得到很大改善,大幅提高除尘效率;

(3)烟气中 SO 3 浓度大大降低,可减少 SO 3

排放。

但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粉尘的比电阻降低,粉尘粘结力减小,为了防止二次扬尘,需要从振打方式和极板结

构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二是含高浓度粉尘的原烟气通过烟气换热器需要采取相适应的烟气换热器结构和清灰方式,日本布置于低低温电除尘器之前的烟气换热器,采用钢球喷射清灰[12]。5 结论

(1)新烟尘排放标准下,电除尘器仍将是燃煤电厂优先选择的主流除尘设备,是燃煤电厂能同时达到低排放、高效率和低能耗的除尘设备。

(2)当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30 mg/m 3

时,电除尘器所需的比集尘面积应大于等于 110 m 2/(m 3/s),当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限值为 20 mg/m 3 时,电除尘器所需的比集尘面积应大于等于 130 m 2/(m 3/s)。

(3)近年来旋转电极式电除尘、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低温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电除尘器实现新烟尘排放标准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电除尘的技术创新仍大有可为,常规电除尘技术和电除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前景广阔。

(4)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能够避免高比电阻粉尘引起的反电晕,最大限度地减少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显著降低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1 个旋转电极电场的使用效果相当于 2 个常规电场的使用效果。

(5)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收集技术可减少烟尘总质量排放,特别是 PM 2.5 的排放,同时可减少汞、砷等有毒元素的排放。低温电除尘技术可实现余热利用和提高除尘效率的双重目的。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可大幅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减少 SO 3 排放。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2] 黎在时.电除尘器的选型安装与运行管理[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5,34-35.

[3] 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178.

[4] 郦建国,刘云.中国煤种成分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分析

及电除尘器适应性评价[J].科技导报,2010,28(7):104-107.

[5] 郦建国,舒英钢,朱建波,等.30 mg/m 3及更严格烟尘排

放标准下电除尘器适应性研究和经济性分析[C].第14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2011.

[6] Stephen L F, Andreas B, Per Johansson.Reduction of rapping

losses to improve ESP performance [C].Electrostatic Precipi-

tation: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

tion, Hangzhou: 2008.

[7]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3095-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8] 王圣,朱法华,王慧敏,等.基于实测的燃煤电厂细颗

粒物排放特性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

(3):630-635.

[9] RODNEY TRUCE, ROBERT CRYNACK, JOHN WILKINS, 等.

INDIGO 凝聚器——减少电除尘器可见排放物的有效技术[C].

第11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郑州:2005.

[10] 梁丁宏,郦建国,杨丁飞,等.双极异距电流体微粒聚合

器的实验研究[C].第14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重

庆:2011.

[11] 龙辉,王盾,钱秋裕.低低温烟气处理系统在1000 MW超

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探讨[J].电力建设,2010,31(2);

70-73.

[12] 姜雨泽,宋荣杰.火电厂除尘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J].环

境科学与技术,2008,38(8): 59-64.

Integrate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Technology for

New Dust Emission Standard

Li Jianguo,Shu Yinggang,Zhu Jianbo,Sun Zhenzhen

(Zhejiang Fei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huji, Zhejiang 311800, 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new dust emission standard of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adaptability of China’s coals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 is objectively evaluated. The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dust-removal under new dust emission standard a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ESP still has a wide range of adaptability for domestic coals under new dust emission standard.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rotating electrode type ESP, dust collection technique of pre-charged particle, low temperature ESP, lower temperature ESP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have expande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conventional and new ESP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adaptability;dust emission standard;

new technology 专家称吨成本 3.5 元即可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

7 月 18 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洪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用煤气化废水投加甲醇的厌氧共代谢技术,可得到高水质的回收水,浓盐水再经蒸发、结晶可完全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并且该技术的吨处理成本只有 3.5 元左右,包括浓盐水蒸发、结晶的处理成本也只有 8 元左右。

据韩洪军介绍,此前该技术已在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综合污水处理应用成功。所用技术具有占地小、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综合污水实现达标排放,解决了该厂废水对其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因创新性突出,这一技术还荣膺 2012 年国际水协会项目创新奖(东亚和亚太地区)。日前,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日处理污水 8 640 立方米的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工程也选用了该技术,预计今年年底投用。

摘自中国化工报 2012-7-20

- 4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