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_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_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_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_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

———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

俞俏燕

邬大光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

361005)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五类单科性院校不同时期专业设置情况及不同年份的专业设置变化

的比较,揭示了单科性院校发展的趋同现象,并分析其趋同的程度及过程。文中认为,教育经费短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现有专业设置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共同造成了高等院校趋同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单科性院校;综合性大学;趋同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7)01-0009-12

收稿日期:2006-11-19

*作者简介:俞俏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邬大光,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矛盾,诸如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招生与就业的矛盾、公平与效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由于暴露得比较充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这些矛盾背后,还潜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它们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高校发展模式趋同,尤其是原有单科性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就是其中之一。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校走向趋同?如何规避这些趋同?分析这些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一、不同类别单科性院校的专业设置

演变情况

以行业类别设立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传

统,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一个特征。

基于此,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除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理工、农业、林学、财经、语言、医药、艺术、体育八大单科类院校。如今,这些单科性院校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如何?本文按类别查询了前面五类各10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语言类高校目前只有9所)的专业设置情况,就其在1993、1998、2006这三年的专业设置状况进行对照比较,发现这五类院校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趋同现象。之所以选择以上三个时间段,是考虑到避免将大众化因素与别的因素混在一起,影响对趋同现象的正确分析。因为199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相对稳定的一年,1998年是我国扩招的前一年。以下是通过随机抽取的五类单科性院校专业设置演变情况:

学校年份

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

非理工类及其相关专业

非类所占比例

华南理工

大学

199349理、工、法3个社会工作、社会管理2个4.08%

199835理、

工、法、经、管、文6个国际经贸、金融、法学、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6个17.14%200667理、

工、法、经、管、文6个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英语、日语、电子商务、传播学、广告、编辑出版学、音乐表演、舞蹈、艺术设计、法学、国际经贸、金融、旅游管理18个

26.87%表1理工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演变表

College?Study&Evaluation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Jan.2007(SerialNo.4)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理工类及其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2天津理工大学199314理、工2个无0%199820理、工、文、管4个英语、日语、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28.57%200645理、工、文、管、法、经、医7个保险、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药学、广告学、英语、工商管理、日

语、物流管理、艺术设计10个

22.22%

3大连理工大学199340理、工、管、法4个管理信息系统、国际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3个7.5%199831理、工、管、法、经、文6个

英语、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学、国际经贸、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7个

22.58%200652理、工、管、法、经、文6个

英语、日语、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法学、金融、公共事业管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贸10个

19.23%

4华东理工大学199341理、工、管、文4个国际企业管理、经贸英语、国际会计、投资经济管理4个9.76%199831理、工、管、文、法、经6个

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学、社会工作、英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

计学、行政管理8个

25.81%200654理、工、管、文、法、经、医7个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城

管、德语、日语、英语、旅游管理、广告、艺术设计、金融学、药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保险、人

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22个

40.74%

5南京理工大学199342理、工、管、经、法、文6个统计、市场营销、英语、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思政6个14.29%199838理、工、管、经、法、文6个

经济学、国际经贸、金融、法学、社会工作、思政、英语、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12个

31.58%200657理、工、管、经、法、文6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工作、英语、广播电

视新闻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

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14个

24.56%

6成都理工学院199316理、工、法、文4个马克思主义基础、英语2个12.5%199824理、工、哲3个科学技术哲学1个4.17%200658理、工、经、管、文、法、农7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

日语、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广播电视编导、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

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20个

34.48%

7西安理工大学199324理、工、管3个会计学、市场营销2个8.33%199826理、工、管、经、法、文6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法学、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6个23.08%200643理、工、管、经、法、文6个经济学、法学、英语、艺术设计、摄影、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7个16.28%

8西北工业大学199342理、工、法、经、文5个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贸易、英语3个7.14%199829理、工、法、经、文、管6个国际经贸、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5个17.24%200646理、工、法、经、文、管6个国际经贸、法学、英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6个13.04%

9桂林工学院199310理、工2个无0%199817理、工、文、法、管5个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体育教育、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

英语、美术学、公共事业管理9个

52.94%200639理、工、文、法、管、经6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英语、日语、艺术设计、动画、工商管

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行政

管理13个

33.33%

10合肥工业大学199350理、工、法、经、文5个思想政治教育、贸易经济、英语3个6%199834理、工、法、经、文、管6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艺术设

计、工商管理、会计学8个

23.53%200662理、工、法、经、文、管6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工商管

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法

学、广告学、社会工作、艺术设计15个

24.19%

(1993年数据来源: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编,《中国高等学校大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版;1998年数据来源:李辉主编,《中国高等院校指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6月版;2006年数据来源:各高校网页以下表同)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农类及其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1华南农业大学199327农、理、工、经4个贸易经济、工业与民用建筑2个7.41%199827农、理、工、法、经、管、文7个

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工作、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

工程、交通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9个

33.33%200680除医外10个

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

金融学、经济、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工业设

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市场营销、会计、信息

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法学、包装工

程、国际经贸、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历史学、汉语言文

学、动画、艺术设计、公共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制药工

程、信息管理与信系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英语、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36个

45%

2山西农业大学199317农、理、医3个公共卫生1个5.88%199813农、理2个无0%200632农、理、工、文、管、法、经、7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

管理、公共事业管理9个

28.13%

3西南农业大学199339农、理、工、管4个

城镇建设、行政管理、装潢艺术设计、应用电子、计算机及

应用、包装工程、服装、审计、会计、工商行政管理10个

25.64%199824农、理、工、管、文5个

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装工程、纺织工程、工商管理、

会计学6个

25%

4南京农业大学199326农、理、工、经4个国际贸易、经贸英语、工业管理工程3个11.54%199827农、理、工、经、管、文、法、医7个

国际经贸、金融学、社会学、英语、日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中药学10个

37.04%200658农、理、工、管、文、法、经7个

国际经贸、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

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与计

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

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英语、日语、工业设

计、自动化、物流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

控制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25个

43.10%

5河北农业大学199319农、理、工3个城镇建设1个5.26%199821农、理、工、管、经5个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4个19.05%200662农、理、工、管、经、文、法7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工商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经贸、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

英语、日语、艺术设计、绘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城市设计、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包装工程、数学与应

用数学、化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旅

游管理30个

48.39%20062005年7月与西南师大合并为西南大学

表2农业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演变表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高校发展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农类及其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6东北农业大学199318农、理、工3个无0%199819农、理、经、管4个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3个15.79%200656农、理、工、经、管、文、教7个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行政管

理、金融、法学、英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国际经贸、保险、社会工作、土木、旅游管理、广电新闻学、

广电编导、艺术设计、教育技术学、动画、广告25个

44.64%

7华中农业大学199322农、理、法、管4个房地产经济管理、社会学2个9.09%199826农、理、工、法、经、管、文7个

经济学、社会学、英语、城市规划、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

计学7个

26.92%200648农、理、工、法、经、管、文7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系统、工程管理、工

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社会学、

广告学、社会工作、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城市规划、英语16个

33.33%

8天津农学院19936农1个无0%19984农1个无0%200625农、理、工、文、管、经、6个

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测控

技术与仪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

语、人力资源管理9个

36%

9江西农业大学199319农、工、管3个会计1个5.26%199819农、理、工、经4个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交通运输4个21.05%200654农、理、工、管、法、经、文、教8个

财务管理、城市规划、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程

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

文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经济学、旅游

管理、软件工程、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新闻学、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英语、艺术设计、音乐表演

24个

44.44%

10山东农大199317农、理2个无0%199818农、理、工、管、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2个11.11%200658农、理、工、管、文、法、经、医、教9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测绘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应用化学、音乐学、法学、行政管理、文秘教育、英语、建

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艺术设计、土木工程、网络工程22个

15.52%

表3林业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演变表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林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1北京林业大学199315农、理、工、管、经、文6个统计学、贸易经济、会计学、英语4个26.67%199821农、理、工、管、经、文6个

统计学、国际经贸、会计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8个

38.1%200645农、理、工、管、经、文、法7个

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经

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统计学(证券投资与分析方向)、金

融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工业

设计、交通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包装工程、艺术设计、法学、

心理学、英语、日语24个

53.33%

学校年份

专业总数

学科门类非林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京林业大学

199314农、工2个

无0%

199814

农、理、工、管、文5个

艺术设计、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商管理、会计学7个50%

200647农、理、工、管、文、经6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交通运输、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汉语言文学、广告学、英语、艺术设计、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9个61.70%3

北林业大学

199324农、工、理、文、经、教6个

自动化、工民建、政治教育、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财务会计

8个

33.33%

199827

农、工、理、文、经、法、管7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艺术设计、数学与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

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轻化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1762.96%

200657农、工、理、文、经、法、管7个

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通信工程、安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艺术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英语、日语、工业工程、包装工程、物流工程、汽车工程、物流管理、交通土建工程43个68.42%4

中南林学院

05

年改林业科技大学)

199311农、工2个

0%

199814农、工、理、文、法、管6个

法学、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会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8个57.14%

200623农、工、理、文、法、管、经7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汽车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英语、韩语、日语14个

60.87%5

浙江林学院

19934

农1个无0%19984

农1个

无0%200643

农、工、理、文、管、法、经、医7个工业设计、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法学、广告、汉语言文

学、城市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日语、旅游管理、统计学、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机、艺术设计、摄影、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学、财务管理26个

60.47%

西南林学院

19937农1个无0%19988农、工、管3个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2个25%

200640

农、工、管、理、文、法、教7个法学、英语、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车辆工程、消防工

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19个

47.5%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高校发展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林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7西北林学院19938农、工、管3个会计学1个12.5%19986农、工2个会计学1个16.67%20061999年9月与西北农大等7所高校合并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福建林学院19939农、工2个无0%199814农、工、理、经、管5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

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7个

50%2006与福建农业大学合并成福建农林大学

9吉林林学院19936农、工2个无0%19988农、工、艺术、管4个艺术设计、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商管理4个50%20061999年9月与吉林师院、吉林医学院的、吉林电气化高专合并为北华大学

10河北林学院19939农、工2个无0%

1995年5月与河北农大合并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经济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1天津财经学院199329经1个无0%199811经、管、法3个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18.18%200633经、管、法、文、理、工、教7个

社会体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

障9个

27.27%

2山西财经学院199316经1个无0%199817经、管、法、文4个法学、英语、环境科学、行政管理4个23.53%200635经、管、法、文、理、工、教7个

法学、社会体育、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资源环境与城

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各类与信息系

统、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14个

40%

3内蒙古财经学院19939经、管2个无0%19988经、管2个无0%

200623经、管、法、文、理、工6个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箱系统、劳动与社

会保障、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8个

34.78%

4东北财经大学199327经1个无0%199813经、管、法、文4个法学、英语、工程管理、行政管理4个30.77%200631经、管、法、文、理5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箱系统、旅游管理、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广

告学10个

32.26%

5上海财经大学199327经1个无0%199813经、管、法3个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3个23.08%200636经、管、法、文、理5个

公共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日

语、法学、新闻学、对外汉语8个

22.22%

表4财经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演变表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经济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6浙江财经学院199310经1个无0%19988经、管、法3个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25%200635经、管、文、法、理、工6个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

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社会工作、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13个

37.14%

7安徽财经大学199315经、工2个棉花加工与检验1个6.67%199815经、管、工、法、管5个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

管理5个

33.33%200636经、管、法、文、理、工6个

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处理、信息管理与信箱系统、旅游管理、行政

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13个

36.11%

8江西财经大学199331经1个无0%199817经、管、法、文、工5个

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

理、旅游管理6个

35.29%200651经、管、法、工、文、理、农、教8个

法学、社会学、社会体育、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城市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

障、美术、音乐17个

33.33%

9河南财经学院199310经1个无0%199815经、管、法、文、工5个

法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

理5个

33.33%200630经、管、文、法、工5个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

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艺术设计、绘画14个

46.67%

10西南财经大学199317经、法、文3个人口学、英语2个11.76%199816经、文、法、工、管5个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公

共事业管理6个

37.5%200629经、管、法、文、理、工6个

旅游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

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8个

27.59%

表5语言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演变表

学校年份

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语言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330文1个无0%

199831文、管2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个3.23%

200642文、法、经济、管理4个

外交学、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9个

21.43%

天津外国语学院

19938文、经2个国际贸易1个12.5%

19987文1个无0%

200623文、法、经济、管理、教5个

金融学、国际经贸、法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学、教育

技术学9个

39.13%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高校发展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学校年份专业

总数

学科门类非语言类及相关专业

非类所

占比例

大连外国语学院19936文1个无0%19987文1个无0%200618涵盖文、经、管、工4个

艺术设计、音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4个

22.22%

上海外国语学院199316文、管、工、经4个新闻学、教育传播技术、国际贸易、国际会计4个25%199811文、法2个国际关系、新闻学2个18.18%200626文、经、法、管、教育5个

公共关系学、经济学、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

贸易、金融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

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

理、会计学13个

50%

四川外国语学院19936文1个无0%19988文、法2个法学、新闻学2个25%200618文、经、法、管4个

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新闻学、旅游管

理、人力资源管理6个

33.33%

6西安外国语大学(06年由学院改为大学)19936文1个无0%19988文1个无0%200630文、法、管、经4个

新闻学、广告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表演、戏剧

影视文学、摄影、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

视编导、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

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国际政治18个

60%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37文1个无0%199810文、管2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个10%200615文、经、工、管4个

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绘画学、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4个

26.6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312文、经2个国际经济合作1个8.33%199812文、经、管3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2个16.67%200615文、管、经、法4个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际经济

与贸易、金融学、新闻学、国际政治、法学8个

53.33%

9广州外国语学院(95年与外贸学院合并为外语外贸大学)199311文、经2个国际贸易1个9.09%199817文、经、管、法4个法学1个5.88%200634文、经、管、工、理、法、教7个

法学、外交学、国际政治、新闻学、广告学、教育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公共事业

管理、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13个

38.24%

二、不同类别单科性院校的趋同性情况分析

以上五类单科性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科性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趋同。尽管这五类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的趋同过程中有着共同特征,但由于其类别的不同,在走向趋同道路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我们对此作具体分析。

第一,理工类院校趋同走势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理工类院校的趋同现象,我们从表一所列10所院校中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比例、非类专业所占专业总数的平均比例、高雷同性(在所列10所高校中有五所及5所以上高校出现同一非类专业)非类专业数三个方面,来看1993年到2006年该类院校的趋同及走势(见表6)。

表6理工类院校趋同走势

设有非类专业

的院校比例

非类专业

的平均比例

高雷同性

非类专业数199380%6.96%0

1998100%24.66%4

2006100%25.49%11类别

年份

表6清楚地显示:表1中的10所理工类院校中,

在1993年有8所院校设有非类专业,而到1998年上升为10所理工院校全部都设有非类专业。

从非类专业在专业总数中的平均比例来看,在

1993年,这8所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非类专业所占专业总数的平均比例为6.96%,到1998年非类专业所占比例平均数上升为24.66%,到2006年平均比例上升为

25.49%。很明显,非类专业的比例从1993年到2006年的整个趋势都是在上升,只是1998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上升的幅度变小。如果进一步仔细观察表1中的数据就会发现,从1993年到1998年有9所理工类院校的非类专业比例上升,这9所院校非类专业比例上升的平均幅度为17.6%;而从1998年到2006年却只有

4所非类专业比例上升,且上升的平均幅度只有13.90%,比1998年的上升幅度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2006年里这10所理工类院校的专业总数增加很多。这就不难推出:从1998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理工类院校特别是非类专业比例下降的6所院校增设的专业主要是本学科的专业,这也可以说明从1998年来,理工科类的专业发展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从不同时期的非类专业设置来看,1993年具有高雷同性(超过50%)的专业一个都没有;而1998年高雷同性专业则有4个:英语、

工商管理、金融学和会计学;到2006年已经有11个非类专业是5所以上的院校都有的了,这些非类专业除了上面提到的专业外,还增加了法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这一现象十分清楚地表明单科性院校发展的趋同。

第二,农业类院校趋同走势分析

表7农业类院校趋同走势

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比例

非类专业的平均比例

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

199370%7%0199880%18.92%52006

100%

37.62%

15

类别

年份

表7表明:这10所农业类院校在1993年就有7所设有非类专业,到1998年上升为8所,到2006年上升为9所,因为其中1所与别的高校合并重组为新的大学,所以实质上到2006年全部都设有非类专业。

从非类专业占所有专业的比例来看,1993年这7

所设有非类专业的高校中非类专业所占比例平均值为

7%,1998年这10所高校的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上升为18.92%,而到2006年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就达到37.62%了。

很明显,从1993年到1998年再到2006年非类专业比例一直是持续上升。再进一步对照表2,我们就能发现,从1993年到1998年中有两所高校非类专业比例是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平均下降3.26%,而其他几所上升的幅度有11.92%。到2006年所有高校的非类专业比例都比1998年高,而且平均涨幅达

19.36%。这也就是说从1993年到2006年,尤其是从1998年开始,农业类院校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增设非类专业,而且院校设置的专业中非类专业占大多数。这也就是说,农业类院校从1993年尤其是从1998年来,农业类及相关专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那么从非类专业的高雷同性来看,1993年具有高雷同性的专业一个都没有,到1998年就有5个: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经济学、会计学。但这一阶段的非类专业雷同性并不是特别高,都在50%~60%间。到2006年,高雷同性非类专业就有15个,除了以上5个外,还有信息与计算机、法学、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电汽工程与自动化等,而这些非类专业与理工类院校所增加的非类专业一样,绝大多数都是属于经济与管理这两大类学科。

第三,林业类院校趋同走势分析

表8林业类院校趋同走势

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比例

非类专业的平均比例

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

199330%24.17%2199888.89%38.87%72006

100%

58.72%

16

类别

年份

表8表明,在1993年,10所林业类院校只有3所设有非类专业,而且这三所院校都是中央直属院校,到

1998年,一所已被合并,剩下的9所中有8所设有非类专业。到2006年,又有三所被合并,总共剩下6所林业类高校,而这6所林业类高校都设有非类专业。

从林业类院校的非类专业占所有专业的平均比例来看,从1993年到2006年,林业类院校的非类专业比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高校发展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月(总第4期)

例是直线飚升,没有一所院校的非类专业比例出现过下降。1998年这9所高校的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已达

38.87%,平均上升幅度为30.82%,而到2006年剩下的6所高校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为58.72%,平均上升幅度为20.02%。这些数据说明,到2006年,全国的林业类院校

(这6所就是中国目前仅有的6所林业类高校)的专业超过一大半已经是非林业类专业,即林业类院校所设的专业中平均有58.72%不是农林类及相关专业。这不仅说明林业类院校主要是增设非类专业,而且林类专业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

从非类专业的高雷同性看,1993年林业类院校的高雷同性专业有2个:英语与会计;到1998年就有7个:工商管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计算机等;而到2006年,就有

16个非类专业具有高雷同性。从林业类院校所设的高雷同性非类专业可以看出,林业类院校不仅仅增设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还热衷于设理工科类专业,如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它们都在向理工类院校靠拢。

第四,财经类院校趋同走势分析

表9财经类院校趋同走势

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比例

非类专业的平均比例

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

199320%9.215%0199890%26%32006

100%

33.73%

10

类别年份

表9表明:这10所财经类院校在1993年时只有2所设有非类专业,而到1998年时只有1所没有设非类专业,到2006年时全都设有非类专业。

从这10所院校的非类专业占所有专业的平均比例来看,从1993年到1998年,设有非类专业的高校其非类专业比例都呈上升趋势,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为

26%,平均涨幅为24.23%;结合表四中的数据,从1998年到2006年虽然这10所高校非类专业比例已达

33.73%,但实质上有3所院校的非类专业比例与1998年相比是下降了,不过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平均下降幅度只有4.24%。这说明财经类院校的非类专业设置也是较多,幅度也比较大。

从非类专业的高雷同性来看,财经类院校在1993年时还没有高雷同性的非类专业;到1998年时有3个: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到2006年,高雷同性的非类专业已有10个,除以上3个外,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广告学、旅游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从这些高雷同性的非类专业中也可以看出,财经类院校设的非类专业与前面几类院校设的非类专业相比,也没有特殊性,同属于人文类专业。

第五,语言类院校趋同走势分析

表10语言类院校趋同走势

类别

年份

设有非类专业的院校比例

非类专业的平均比例

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

199344.44%13.73%1199866.67%13.16%02006

100%

38.26%

加上1995年合并后的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语言类院校目前共有9所。从表10可以看出,这9所高校在

1993年时有4所设有非类专业,非类专业的平均比例达13.73%;到1998年就有6所设有非类专业,其比例平均值是13.16%,这一年有3所高校非类专业比例下降了;到2006年,9所高校都设有非类专业,而且每所高校的非类专业比例都在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

28.49%,设有非类专业院校比例达到38.26%。

在非类专业中,1993年具有高雷同性的只有1个,即国际贸易;到1998年,却没有高雷同性的非类专业;但到2006年就有5个:文学、法学、金融学、信息管理与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高雷同性专业与以上几类院校设的非类专业相同。

如果把以上五类院校的专业设置走势作一总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学科门类不断增多。从1993年到2006年,尽管不同类别的单科性院校学科门类增加的幅度不同,但都在持续增长。到2006年,即使专业性很强的语言类院校,其学科门类最少也达到4个;而其他类院校,除了极个别的只涵盖5个学科门类,大多都有六七个门类,如华南农业大学甚至涵盖10个门类。一所高校的学科门类越多,通常就意味着其综合性程度越高。

第二,非类专业(非单科性院校学科领域本身所能涵盖的专业)不断增多。从1993年到2006年,非类专业所占比例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以上五类院校中,每所院校都在设置与自己本专业无关的专业,这类专业的数目在专业总数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第三,增加的非类专业有很高的趋同性。1993年以后,每类院校都已出现非类专业,但1993年设置的非类专业,无论是同一类别的院校还是不同类别的院校,其雷同性最小,各个高校设置的非类专业大多各自不同。而到1998年,非类专业的雷同性明显增强,不用说同类院校,即使是不同类院校其非类专业都具有很大的雷同性。到了2006年,非类专业的雷同性就更强,趋同化现象在进一步加剧。

第四,雷同专业主要是投入少的文科和管理类专业。不论原来基础如何,从1993年开始,几乎所有院校都设置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到2006年,雷同专业又增加了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

因此,即使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单科性院校都已成为了综合性大学,但从专业设置上来看,不少单科性院校实际已经是综合性大学了,大学趋同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见图一、二)。

从雷同的程度来看,可以发现,林业类院校无论是非类专业比例还是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都是最高的,紧随林业类院校就是农业类院校,而且林业类与农业类这两条线接近于平行;理工类院校非类专业比例到2006年时是五类院校中最低的,但同样存在雷同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

高校发展

三、单科性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趋同的

原因分析

为什么在十余年时间内,高等教育趋同现象会如此明显?上述分析已经涉及到了部分原因,只不过还蒙着一层朦胧的面纱。究其深层原因,大致如下:第一,高校经费短缺是趋同的内因。从上文中我们知道高雷同性专业为英语、计算机、会计、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金融学、信息管理与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这些专业绝大多数属文科类专业,办学成本较低。如果只有少数院校或者一类院校设置这类专业,还不能说是成本低的原因,但是当所有类别的高校都设置这类专业时,减少办学成本的目的自然就凸现了。

第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促进了趋同化进程。从上面各种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单科性院校的趋同化在1993年就开始了,因为无论哪类院校在当时都有了非类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与农业类院校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到1998年时,只有极少部分高校还没有设非类专业。这也就是说,单科性院校向综合性院校的趋同现象在高校扩招之前就已出现,因而我们不能说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产物。

但高等教育大众化又确实促进了单科类院校走向综合化的趋同进程。从图一可以看出,虽然只有林业类高校从1993年到2006年的非类专业比例是直线上升,但总的来说,表中所有高校2006年的非类专业比例平均值都远远高于1993年,也高于1998年。1998年之后非类专业比例上升的幅度也明显大于1998年之前,到2006年已经没有高校不设非类专业了。图二可以清楚地显示,所有类别的高校从1998年到2006年期间,高雷同性非类专业数急剧增加。这些专业除了英语和计算机,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而这些专业又恰恰是扩招之后特别是中国高教步入大众化阶段之后最热门的,也是招生最多的专业。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促使单科性院校综合化的原因之一。

第三,现有专业设置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单科性院校的这种趋同化成为可能。由于人才培养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专业设置并非建立在市场调查、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分析基础上,专业设置很容易失去严格而理性的控制。另外,目前使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修订的,虽然与以前相比扩大了专业设置口径,但专业数量减少了,这使高校在增设新专业时只能考虑目录内的有限专业,同时受培养成本的限制,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专业雷同的可能性。

第四,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无形助长了高校的这种趋同性。1952年的院系调整导致单科性院校专业设置过窄,对学生的培养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到了90年代由于这种局面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把单科性院校综合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办学理念。尽管本身没有错,却无形中成为了趋同化的一把保护伞。

所以,在教育经费短缺、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及各种制度又不够完善的背景下,高校的综合化趋同必然很难避免。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测趋同化带来的后果,因为高校发展趋同导致的后果是长期和潜在的。但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的时候,恐怕就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因此,在高校发展趋同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在其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改革就显得更加急迫了。

(下转38页)

Evaluationon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ofUnitsinsideaCollegeorUniversityBasedonDEAModel

Tong

Kang

AbstractDEAmodelhastheuniqueadvantageofevaluationonrelative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coveringvari-ousindicatorsofinputsandoutputs.Nevertheless,anexampleofevaluationon15facultiesordepartmentsaboutliberalartsinsideanormaluniversitycovering7indicatorscanshowusthatweshouldnoticetheapplicabilityandinapplicabilityofDEAmodelandintegratevariousmethodsintothepracticeofevaluationinsideacollegeoruni-versity.

Keywordscollege;evaluationon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DEAmodel

(责任编辑:李志仁)

注释:

①Charnes.A.,Cooper.W.WandRhodes.E.MeasuringtheEffi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78,2(6)//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

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1.

②杨鲁营.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采油单位投

入产出效益[J].石油科技论坛,2004,(2).

③王宁等.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

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6,(1).

④董伦红.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体育评价中的应

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⑤李杰等.数据包络分析(DEA)在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

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3,(1).

⑥高尚.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导弹武器系统参数-

费用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防御技术,1999,(6).

⑦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⑧Andersen.P.,Petersen.N.C.AProcedureforRank-ingEfficientUnits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Man-agementScience,1984,30(9).//郭均鹏等.基于VRS的SE-DEA模型可行性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3,(6).

(上接20页)

AnalysisonthePhenomenonofCollegesConvergenceinChina

———BasedontheExampleofSingle-scienceInstitution

YuQiaoyan

WuDaguang

AbstractIntheprocessofpopularizationofhighereducation,single-scienceinstitutionsconvergencetocompre-

hensiveuniversitiesshouldnotbeoverlooked.Basedonspecialtyset-upandthechangeofitsaboutfivekindsofsingle-scienceinstitutionsindifferentperiods,theauthorsrevealsthenatureofinstitutionstodevelopconvergence,andconcludethatashortageoffundingforeducation,expansionofhighereducation,imperfectexistingprofessionalsystemandproblemsleftoverfromhistoryallhavecausedtheconvergence.

Keywordshighereducation;single-scienceinstitutions;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convergence

(责任编辑:张男星)

地方高校如何特色发展

地方高校如何特色发展 栏目分类:教育视点日期:2015-10-10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访问量:204 办学特色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推动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是由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决定的,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演变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从层次上看包括特色高校、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从功能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服务特色和文化传承创新特色。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立身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湖北地方高校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调结构、着力推改革、着力强学科,打造地方高校育人特色。 一是着力调整地方高校专业结构以形成育人特色。建立目录指南机制,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每年公布限制设置、禁止设置的专业名单,避免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造成结构性过剩。建立评估监控机制,对新办专业、布点较多专业,实行合格评估、专项评估。建立预警退出机制,每年向社会通报各高校、各专业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初次就业率、新生报到率,作为招生计划、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聚焦重点和优势,压缩“平原”,多建“高峰”,集中建设好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 二是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形成育人特色。本科高校以“校企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重点,推进实施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农林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高等职业教育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是着力做大做强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以形成育人特色。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从湖北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出发,加快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加快发展需要的,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湖北特色学科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强调特色发展和优势集成。大力促进地方高校传统学科改造提升。理科改造要注重“科教协同”,把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工科改造要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校企共建力度,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优化发展农、医、经、管、法

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 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 1、内涵及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高校发展战略一般是指, 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方向性。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 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 (2)全局性.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 (1)战略思想。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 (一)类型 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防御)型战略等三种。 4、从获得竞争力和效益的基本手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集中战略等。 5、从目标市场的性质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国内市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 发展战略两大类。

(完整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它能力。 3、多元性原则: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3)基本能按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习知识 (1)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并能掌握知识。 (2)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乐于探究知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3、培养技能 (1)能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情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紧扣学习主题,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要真实、自然,具有实效。 (3)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高校学生评教的弊端

摘要: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评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领导了解与管理教师教学业务也有一定帮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底学生评教存在哪些弊端呢? 关键词:学生评教;弊端;局限性 中国是一个以教育为本的国家。随着近代中国的迅猛发展,教育当然也就随之蓬勃起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教育越发成为国家关心的头等大事。由扩招引发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核心,比如投入、设备以及师资等资源的不足问题,而由此类问题导致的最根本的影响则是各大高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机制,如何构建一个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已成为高校最为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教育教学质量又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许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多年实践已证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则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各大高校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应对此类的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生评教也就应运而生。 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效果、语言表达、科学性与板书、教态、批改作业情况、作业量、辅导情况等进行评价,给每一项内容打上相应的等级,如90以上表示优,80以上表示合格,60-70表示基本合格,60以下就是不及格了。然后由有关领导合计成明确的分数,反馈给任课教师。这个结果往往会被作为评估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教师的评优、评职、晋级都有着直接关系。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评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领导了解与管理教师教学业务也有一定帮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底学生评教存在哪些弊端呢?本文将分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首先,学生评教具有局限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拥有发言权。与专家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等方式相比,学生评教结果较少受到人际关系因素的干扰,信度更高,这一点已经为大多数学者和教师所公认,但是,学生评教也具有局限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知识层面也较浅,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难免片面,在评教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化。这也决定了他们对评教缺乏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学得好的学科或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其任课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认同,而学生不感兴趣或认为不重要的学科,其任课老师往往不太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具体去实施的教学过程,甚至是如何去布置作业都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没有当过教师的人是很难领悟的,更别提没有过任何社会经验的学生了。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评教具有明显的弊端,对教育教学工作不利。 其次,学生评教具有主观性。学生处在懵懂时期,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违纪是家常便饭,而教师对违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也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误和不足,让某些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评教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想出千奇百怪的方式来报复平时惩罚过自己的老师。由于评教是匿名的,所以存在学生在点评时漫不经心或言语偏激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害怕一个人的评教不够全面,就以各种方式影响和鼓动其他的同学的评判,以此来达到报复的目的。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评价的目的、意义都很明确,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掌握评价技能。学生评教,评的是教师教学质量,评的是教师职业操守,而非相貌或性格等。有的学生只看教师行为的表面现象,根本不明白教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中,也不乏有学生厌倦评教,他们或敷衍了事或者盲目参评,对于他们来说评教已完全失去了意义。 最后,学生评教具有偏差性。各个学生评教的方式不同,给出的分数更是千奇百怪。而且,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导读: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行业高校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正不断弱化,原行业主管部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扶持也日渐减少,进而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发挥传统特色优势、为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还需进一步为行业特色高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理顺项目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办学的各个方面以及毕业生就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是在解放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高校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社会、行业、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自己显着的办学特色和一批优势学科。他们在这些学科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行业技术骨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一部分合并为综合性大学,另外相当一部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大学。

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在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几十年的行业办学过程中,行业特色高校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以河海大学为例,建校9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水利行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次,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行业特色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努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积极拓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方向,原有的学科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另一方面,这些高校依旧保持着行业办学的鲜 明特色,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其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第三,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独特优

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_秦敏

114 《商场现代化》2007年2月(中旬刊)总第494期 一、企业大学产生的背景和定义 企业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27年通用汽车成立GM学院,但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是近十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信息技术及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竞争环境的压力;二是企业内部“人才过时”的问题。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具备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自主且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员工。企业大学的观念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倍受重视,是企业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 企业大学的定义,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未达共识。李察?迪积(Richard Dealtry)在2000年定义为“一个组织性的专业管理流程,在演变的商务环境中,不断注入一种尊重知识,以才领导的企业文化。” 另一位企业大学专家麦克?艾伦(Mark Allen)在2002年提出“一所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的实体,是作为一个战略工具,借着不同活动来启发及培养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知识及智慧,以协助公司达成任务。”前者的定义侧重于营造一个学习型文化的氛围,把企业塑造为“学习型组织”。后者的定义融合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新管理观念。尽管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理念相关。从深层次上讲,三者之间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Prince 和Stewart在2002年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出了企业大学是有知识管理、组织性学习及学习型组织结合而成的观点。 二、企业大学与传统培训部门的区别 企业大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是传统培训部门的升级,而是一种战略层次下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就是“企业”二字,企业大学中的教学、培训都要围绕企业这个核心展开。企业大学在许多层面上与传统的培训部门有很大的差异。 1.企业大学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企业的学习需求,针对企业战略建立学习战略方案。企业大学不仅关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更重视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传统培训部门只提供行政服务,一般根据主管和员工的培训要求被动式做出反应。 2.企业大学属于战略层次,独立经营,确定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及贯彻性,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和目标。这对于跨国公司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大学能够集中资源和管理,避免培训资源的重复及分裂,确保战略、目标和文化的统一。而传统培训部门属于战 术层次,通常依附人力资源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培训资源分散。 3.企业大学提倡“终身学习”的持续流程,提供全方位的“硬性技能”和“软性技能”课程,如领导能力、创意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课程。培训部门的课程形式固定、单一,通常课程设计的对象为一般员工,内容深度有限,培训局限于提高工作岗位技能。 4.企业大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CEO、高层经理、商业单位及员工全面支持与认同,相反,培训部门几乎不进行内部行销,直接指定员工来接受培训,认同和配合程度较低。 5.企业大学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即整个企业工作绩效和核心胜任力的提升,而传统培训部门以提升个人技能为主。 总而言之,企业大学是积极性、专业性及长期性的独立个体,用企业品牌和大学的称号,显示企业对投资人才资本的长远承诺。 三、中外企业大学发展的现状 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按照新企业大学研讨研究报告,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企业大学以每两年400所的速度增加,至今有2000多所的企业大学。2002年美国公司花费在企业培训费用每年大约560亿美元,英国160亿英磅。在中国企业大学也在蓬勃发展,除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可口可乐、惠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国内企业大学,海尔、联想、伊利集团、TCL、泰康人寿保险、华为、康佳、金蝶、实德、力诺、金大地、UT斯达康、吉利、蒙牛、武汉小蓝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企业大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专家预测,5年之内,国内的企业大学还会有相当大的增长。 一般跨国企业平均花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总薪金的10%。根据2005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41.30%的国内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39.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5%;15.22%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5%至10%;4.35%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0%以上。调查显示企业基层员工每年接受的培训次数整体高于中层和高层,基本技能培训是基层员工首选培训内容(占85.11%),管理技能培训是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培训课程(分别为78.72%和74.47%)。由此而得,国内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对员 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 秦 敏 项国雄 江西师范大学 [摘 要] 企业大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日益成为企业用来整合战略资源的工具。本文从企业大学的概念、与传统培训的区别来论述,针对目前国内外企业大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大学面临的挑战,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企业大学 定义 经营模式 发展趋势

2020年(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入手。该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以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研究。 1、投资战略民办高校发展到壹定阶段具有较大规模后,且不意味着能够终止投资,以求维持现状。事实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无时不于推动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加大投资,适应发展的需要则是唯壹选择,这是不以举办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于民办高校中流传这样壹句名言:“腰缠万贯没钱花,天天过得年三十”。说明民办高等教育是壹个成本递增的产业,投资是无止境的。凡是停止投资,保持现状,小富即安者,最终均难逃从落伍甚至濒临停办的命运。 投资必须确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壹般而言,选择投入低、获益大,成功率高的项目是举办者的首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按国家综合类大学的设置标准仍没有符合要求的。从投资战略见,要实现综合类大学的建设目标,投资大、效益低、获益小是不合算的。民办高校于今后壹段时间内,应走单学科或学科相近或学科相对集中的发展模式。确有实力和必要的,可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适度扩大和之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得益率。西安海棠专修学院、西安汽车科技专修学院均属此类情况。他们分别以中医美容、汽车运用工程为主要专业,同时拓宽中医美容护肤品的生产、营销、中医美容护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培训等项目,形成办学运营互补,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民办高校于发展中,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常有重大投资活动,如征用土地、校舍建设、建立新校区、拓展投资较大的工科专业等。这类投资因形成能力周期长,推出功能或转化功能成本较高且有很大的不可逆性,从而导致投资战略本身的灵活度或可调节性的丧失,最终可能造成重大投资风险和战略运营失误。陕西国贸专修学院、西安理工专修学院、西安东方科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火炬学校佘静 一、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第一,从教育与人的发展角度,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 第二,为实现音乐教育培养人的价值,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理念,强调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第三,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投入,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第四,打破音乐教育学科自我封闭的壁垒,密切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及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的沟通和联系,自觉地将音乐教育纳入人文艺术教育者以更加宽广的领域,为音乐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五,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包容。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建立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其重要的意义: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 二、浅谈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及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音乐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它主张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把人看成生命体来进行教育,并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向生命回归的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评价,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聚焦高校学生评教]高校学生评教办法

[聚焦高校学生评教]高校学生评教办法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评教问题,对上海市F高校的一线教学管理者作了问卷调查。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分学科进行课程评估;可以允许教师增添自己设计的评估指标;学生评估在教学评估中的权重应在60%以上;指标体系和评教结果应该告知教师;评教结果应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并与教学绩效挂钩;学校和院系应对连续几年评教得分较低的教师采取一定措施。得到几点启示:学生评教应该从课堂生态出发,以评促教,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教学;有效;评教;启示 :G640 :A :1671-0568(xx)23-0157-03 学生评教是“实现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1]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制度”,[2]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3]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科学合理性),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4]是“决定评价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因素”。[5]在实施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应尽量严密评教过程,有效反馈和使用评教结果。[6]总体来说,学生的评教结果是可信的和

稳定的。[7]但是在实践中,学生评教的效用和理想追求之间往往出现偏差,其根源就在于指标的效度、实施的过程保障和结果使用上。 为了深入研究学生评教问题,笔者对上海市F高校的教学院长(系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评教指标设计、实施和结果使用等方面聆听教学管理者的声音,聚焦学生评教的效用。共发放调查问卷32份,回收16份。在这16份回收的问卷中,文科7份,理科5份,医科2份,公共教学部门2份。其中,xx年以前担任教学院长(系主任)的有2位,xx~xx年期间担任教学院长(系主任)的有5位,xx年以后担任教学院长(系主任)的有9位。回收的问卷涵盖了学校文、理、医和公共教学等各部门,教学院长(系主任)以xx年以后担任教学管理工作的为主。教学院长(系主任)在提交的问卷中,对学生评教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评教文本的前期设计 1. 指标的灵活性 表1 除了学校的统一指标之外,是否允许教师加入自己设计的评估指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988090.html,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作者:张应强周钦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分类;办学定位;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14-08 一、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 两种形成机制 (一)作为一种理想形态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涉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体系建设问题,是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大学与大学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完善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个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具有一个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内部结构。现代教育体系一般由学校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所构成,目前正在向学习化社会发展。其中,学校教育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就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来说,它不仅应该具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而且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和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从而形成一个以多样化为特征、具有合理院校生态结构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之所以是“现代的”,就在于其以多样化为基础形成了“体系”,因而超越了单纯的“大学教育时期”。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安排,既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即国家的高等教育院校构成结构问题。它要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实现各自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院校系统的职能分工和功能耦合。我国开展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建设,一直比较忽视对大学与大学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 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直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一、对评价及其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地植根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反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就有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和教学观做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具体情形是课堂里只有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师的观念中是习以为常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着深

厚的传统根基。虽然我国近20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改革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使结果不够理想。检视这些改革,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二、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本文将从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做一探讨。 (一)多元智力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仅限于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1]。 随着人们对智力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智力理论也不断产生,如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R.J.Stermberg,1985)的智力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塞西(S.J.Celi,1990)的智力的领域独特性理论

浅谈高校学生评教

浅谈高校学生评教 摘要: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评教的目的是 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领导了解与管理教师教学业务也有一定帮助。所以 在此要谈谈对我对学生评教的看法,学生评教作为学校内部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 手段,存在哪些优势、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学生评教优势弊端措施 1 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效果、语言表达、板书、教态、批改作业、辅导情况等进行评价,给每一项内容打上相 应的等级,如90以上表示优,80以上表示合格,60-70表示基本合格,60以下 就是不及格了。然后由有关领导合计成明确的分数,反馈给任课教师。这个结果 往往会被作为评估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教师的评优、评职、晋级都有着直接关系。 2 学生评教的优势 学生评教使得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更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生评教这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犹如在一潭死水里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流水,自然有许多值得提倡之处。 首先,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参 与教师教学考核测评,是激励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方法,是 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有效途径。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尊重了学生主体对教师主体 的价值评判。 其次,学生评教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民主,加快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学生评教 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良好 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发展的前提,有了和谐,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真正向健康的轨 道发展,创新型的人才观才能真正成为现实,教学民主才能实现。 再次,学生评教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经验等 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学生评教,能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了解自 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改 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不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 3 学生评教的弊端 3.1 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学生评教具有局限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知识 层面也较浅,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难免片面,在评教过程中甚至还会出 现情绪化。这也决定了他们对评教缺乏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其次,学生评教具有主观性。由于评教是匿名的,所以存在学生在点评时漫 不经心或言语偏激的情况。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评价的目的、意义都很明确,也不 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掌握评价技能。学生评教,评的是教 师教学质量,评的是教师职业操守,而非相貌或性格等。 最后,学生评教具有偏差性。各个学生评教的方式不同,给出的分数更是千 奇百怪。而且,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肯定一个学生给打了90分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质量一定比只打了89分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好。微小的误差从统计学的角度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的要求酒店管理学院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力求对全省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面向全国,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宗旨,依托我校商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3-5年的建设期,努力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如下4个发展目标: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二)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旅游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三)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 (四)集成我校26年来办学的有效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点 (五)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理论 二、特色专业发展思路与方案 为在本专业建设期末能够实现上述5个目标,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发展思路与方案: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立足本科生专业研究、应用能力,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我们增设旅游规划制图实验室、旅游资源展览展示实验室、旅游电子商务与咨询实验室等,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五年规划,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的同时,开展双向科研经营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取得一批产学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建立新的满足教学要求、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

发展性教学评价完整版

发展性教学评价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发展性教学评价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文件中,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的。一方面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1.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吻合的程度,而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而发展性课堂评价虽然也注意到学生答案的正确度,但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 2.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追求答案的一维性和纯知识化方面,运用单一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性的课堂评价则强调丰富性原则,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3.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绝对裁判者的身份来评判学生,主观色彩过浓,使学生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09T14:50:59.08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作者:夏山丁 [导读] 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其现行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并讨论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从内容、理念、目标和组织机构等维度,对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引言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增多,拉低了总体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对教学课程设立的类型也不断增加。但是,总体对比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学生专业的综合水平产生下滑趋势。就业渠道与学生培养工作也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给师生带来了工作压力,即便学校会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讯息的及时了解,在就业层面上犹豫不决,与新时期信息脱轨的就业指导局面,未能使学生养成自己良好的就业规划。 1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内涵及发展动因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发展性目标的需要,也要树立系统观念与整体性思维,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者和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性学生工作坚持全面、可持续和开放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2学生工作主客体的重新认识 一是对学生个体的再认识。当下学生已成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主体性和需求多样性也得到了彰显,因而必须采取具有相对灵活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学生工作方式,确立新的学生工作模式。而发展性学生工作在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对学生工作的再认识。高校学生工作曾被简单视为繁杂事务性工作的代名词,成为思想教育的附庸。发展性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等部门积极协作、紧密合作,从整体性、共同体和系统化的角度实现全员育人的局面。三是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再认识。传统观念上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局限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等。发展性学生工作立足于全员育人,学生工作队伍由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是一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队伍。 1.3学生工作方法的转变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教育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一从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考量,学生工作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和漫灌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滴灌方式,力求做到学生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展开。二是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实际考量,学生工作要突破以往由学生工作部门“单兵作战”和“独奏曲”的工作模式,寻求多部门、多岗位的“协同作战”和“大合唱”方式。因而需要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构建发展性学生工作机制。 2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重视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拓宽沟通渠道 高校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是高校全面深刻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了解,才能形成有效教育。只有有效教育才能成功开展高校学生工作,面对面交流无疑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但针对特殊情况,不方便直面交谈时就需要利用时代工具,例如QQ,微博,飞信等多样的沟通途径进行交流,回避了某些问题直面沟通的尴尬处境,及时实现了彼此间想法的准确表达。辅导员若能深刻的了解到学生对网络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能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更好的实现指导与帮助。 2.2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等。以此为依据,各高校纷纷出台有效举措,为学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题中之意。依托国家政策,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开展了新生体验式团队训练活动、“双主”模式下的文化宿舍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创建等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育人效果明显;辅导员聘任、辅导员职称单列、辅导员晋升等制度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资助育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等研究团队,鼓励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健康发展。 2.3多角度开展现代网络信息化教育,建立个性化教育平台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正在逐渐流行起来,为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共享知识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天开放,拓宽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功能范围,也逐渐让其成为远程教育方式强有力的支持者,方便人们共享到外来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知识,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服务功能。另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可以帮助更多富有专项特长的人得到一个施展天地,培养更多的技能化人才。高校教学服务功能的建设,人们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一个有创意的学习途径上,可以让人们尽早的适应“信息爆炸”的社会形态。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对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具有明显成效。 2.4改进工作方法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说教法,采用体验式、系统性、创新性强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成长成才。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多数采取灌输、说教、管束等被动的方式方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在在‘假、大、空’层面徘徊不前,与把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