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第三章教案

近代史第三章教案

近代史第三章教案
近代史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章共有三节,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有关情况,包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及其经过,重点介绍了三民主义学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章学习的重点有三个: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1995年,在香港出版了一本名为《告别革命》的书,该书的作者都是中国知识界的名人,一个叫李泽厚,一个叫刘再复,(1989年之后长期生活在美国)。该书认为,我国二十世纪是革命和政治压倒一切、排斥一切、渗透一切甚至主宰一切的世纪。二十世纪的革命方式给中国带来很深的灾难。革命“激情有余,理性不足”。“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革命”有很多弊病,产生很多后遗症,“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在革命扫荡下“社会变得空疏、空洞,理想重新化为空想”;“革命后一定会留下一种政治真空,除了再次专制,别无选择”。“老是革命,整个民族的生命能量就在革命中耗尽了”。因此要改良,要进化,不要革命。

李泽厚在其发表的文章(1994年)中明确否定辛亥革命,他说,“我认为,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搞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所以,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是49年的革命,并且此后毛泽东还要不断革命”,“现在应该把这个观念明确地倒过来:…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总之,他们否定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指责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是近代社会动荡不宁的根源,主张要"告别革命"。

这种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告别革命论”的理论基础是“如果”。他们完全没有考虑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格局。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且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呢?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一场历史性巨变的到来,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大浪潮的到来,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

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大大加快了这种沉沦的步伐。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亡国灭种的阴影,沉重地压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头。戊戌维新运动的志士谭嗣同悲愤地写下这样的诗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面对的现实更加严峻。《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华权益,竟然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战争,列强还在中国强行划分势力范围,攫取种种

特权。中国人痛切地感到国家已面临被瓜分和灭亡的直接威胁。正如陈天华在《警世钟》中所说:“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邹容也说过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的话:“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不管这句话是否有不合适的表述)这样的呼喊,可以说代表了二十世纪之初一代社会英才的共同心声。只有革命,才能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使中国“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这就是那个时代先进的人们对国家命运作出的明确回答。

再看二十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百业凋敝,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众无法生活下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彼伏此起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它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当时有人指出:“是故革命之主义,非党人所能造也,由于平民所身受之疾苦而发生者也。……使平民之疾苦日深一日,则革命之主义日炽一日,而革命党之实力亦日盛一日。”(汪精卫《论革命之趋势》)中国人已实在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去。这是现实迫使他们作出的选择。

谁都知道,革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革命志士来说必须准备抛头颅、洒热血。下这个决心,自然极不容易。如果那时的清王朝真是一心为中国谋出路,甚至只是民众还对它抱有一点儿希望,大多数人总是宁可采取温和的态度推动它进行改革,而不会断然采取革命行动的。

孙中山和革命派中的不少骨干分子,一开始也曾试图通过和平手段来促使清政府改革。1894年孙中山从广州到天津向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一整套改良方案,希望李能接纳他的主张,效法西方,变法自强。孙中山的好友陈少白说:“孙先生所以要上李鸿章书,就因为李鸿章在当时算为识时务之大员,如果能够听他的话,办起来,也未尝不可挽救当时的中国。”然而李鸿章对孙中山的建议根本不予理睬,连见都没见他。随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溃退,这使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已不可救药,必须推翻它,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对于在中国是否应当进行革命,上个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界中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时间是1905-1907间,论战的一方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另一方则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第49-50页)论战的问题有三个: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其中论战的焦点就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康有为声称:“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人乱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毙耳。”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他们指出,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有可能免除痛苦和牺牲吗?革命虽不可避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

会的捷径。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通过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奋不顾身地走上革命道路,都是他们对清王朝进行长期观察后作出的抉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的腐败祸国更加暴露无遗。1901年起,他们标榜实行新政,他们采取的奖励设厂和废科举、兴学堂等措施,虽然多少也起过积极作用,但始终拒绝实行任何根本的变革。人们的失望、不满和愤怒越来越强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这个专制、腐朽的祸国政府,中国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连温和的曾反对革命的君主立宪派最后都感到绝望了。清王朝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时,立宪派曾大喜过望。但清政府1908年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军事、外交等大事,议院都不得干预。这个《大纲》无非是把君主专制制度以成文的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加以强化。立宪派发动了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但清王朝不能容忍自己专制权力的任何削弱和丧失,一次又一次拒绝了这种请愿要求。到立宪派准备进行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竟严令禁止,并变本加厉地加强集权统治,成立“皇族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占了9名,其中皇族占5人,汉族仅4人)。这使立宪派大为愤怒,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祸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方面,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速度。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到辛亥革命前夕,人们对清王朝的这种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这连外国人也看出来了。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写道:“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是公开鼓吹革命,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而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却尽在瞎胡闹。”

这是当年中国历史画卷中最鲜明最突出的内容,其他什么都无法同它相比。不充分地看到这一点,便谈不上历史的真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革命形势已经成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走向共和,正是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视频: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提出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留日青年学生以及少数留欧美的青年学生,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西方的政治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把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三人从广州出走,经澳门、香港逃往日本神户。时日本报纸登出“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看了报纸,对陈、郑二人道:“日人称我们为革命党,我们就叫革命党好了,…革命?二字,出于《易经》,其语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日人如此称呼我们,其意甚佳。”陈少白、郑士良也点头称是,现代史上的“革命”一词便由此而生了。自此以后,孙中山成为清廷以重金悬赏通缉的“要犯”,长期流亡海外,在海外继续组织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缔造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提出了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见教材第48页,重要,自己看)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孙中山将其译为“民有、民治、民享”,以后进一步阐释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孙中山认为这是“种族革命”。它突破了狭隘的种族复仇主义和笼统排满思想,即反满但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反对卖国媚外,主张建立一个民族平等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国,每一个国民都由平等参政的权利。孙中山认为这是“政治革命”。他认为,世界上之所以有革命,就在于有不平等存在,而君主专制是人类最大的不平等,人们欲图平等自由,就应进行政治革命,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思想是土地国有,解决土地问题,防止社会贫富分化。具体作法是:国家对土地核定地价,把革命后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并逐步由国家向地主收买土地。孙中山认为这是“社会革命”。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存在严重的社会弊端,如贫富不均,发生工人运动,主要是因为没解决好土地问题,因此,中国不能只搞种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还应该进行社会革命,所谓“毕其功于一役”,“防患于未然”。

三民主义虽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三民主义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主张民族主义却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主张民生主义而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因此,同盟会成员对这一纲领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有的只是从单纯反满的角度去理解民族主义,有的不赞成民生主义,而只接受民族、民权主义,有的虽然接受了三民主义,但在具体解释上却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并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视频:武装起义

武昌首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中华民国”,并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51页)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52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大大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诸方面的近代化进程,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它使中国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这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但始终不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杀的,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化。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建立时就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革命要将“中国数千年来君主专制之治一扫而空”,新的“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破天荒地明确宣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至少在法理上从“子民”、“蚁民”一下子被承认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第三,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获得一次大解放。皇帝在过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已开始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视频)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2年在华的越南侨民

组织了越南独立党,并提出民族解放和建立共和国的主张;1913年荷属东印度群岛人民也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列宁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思想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很快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失败。我们看一下辛亥革命失败的时间表: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位。随后,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1912年8月,宋教仁组建国民党。(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另外四个小党)1913年2月,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参议院274席中获得123席,众议院596席中获得269席,即占参众两院870席中的392席)。按照临时约法,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以未来总理自居,到处演说,发表政见,但就在他准备北上组阁时,(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0分在上海火车站检票口)被袁世凯派人暗杀。(视频:国会选举与宋教仁被刺11?10)(凶手武士英是一个亡命之徒,22岁,被应桂馨以1000元收买,并不知宋为何人,他在审讯一周后暴毙于狱中;赵秉钧的内务秘书洪述祖,为袁世凯的大舅子,宋案真相被揭发前,由北京逃亡青岛,匿居于德国租界,在1919年于上海被宋教仁15岁的儿子宋振吕和曾任宋教仁秘书的刘白认出抓到,经审判于1919年4月被处绞刑;应桂馨,上海流氓头子,他被他在上海的朋友劫狱救出后逃亡青岛德国租界,1914年1月在去北京的列车上被袁世凯派人杀死;国务总理赵秉钧于宋案后被迫辞职,出任直隶都督,1914年2月在天津的办公室内突然死亡。),

1913年7月,国民党人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伐袁世凯,但不到两个月就被镇压下去了。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逃亡日本。 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特别强调严密党的组织,规定入党者必须宣誓绝对服从他本人,并要按指印。他还按入党先后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种,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利。带有鲜明的宗派主义和等级色彩,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因而参加的人数很少,社会影响不大。(视频:3?55)

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后,加紧复辟帝制活动:

第一步:从临时大总统到正式大总统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被国会选为正式大总统。(在总统选举中,袁世凯放心不下,派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包围国会,除外国人外,只准进,不准出,议员们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共14个小时被包围在会场里,饿着肚

子,连续投票3次,第一次投票,袁世凯得471票,黎元洪得154票,没有人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当选票数【506票,当天到会议员共759名】。第二次投票,袁世凯得497票,仍未能当选,第三次改为就袁世凯和黎元洪决选,袁世凯才以507票勉强当选为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就任。)

第二步:从正式大总统到终身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借口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与“二次革命”有牵连,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

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1914年5月,袁世凯废弃《临时约法》,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代替内阁制。接着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连任无限制,总统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可做终身大总统。

第三步:从终身大总统到洪宪皇帝

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拥戴,复辟帝制。结果遭到举国反对,蔡锷联合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护国运动。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病死。

视频: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30?46)

袁世凯的下台与死去是各派反袁力量共同斗争的结果。在护国战争中,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取得了斗争的领导权。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虽然处于配角的地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护国运动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结束了袁世凯反动的独裁统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护国运动的胜利果实又归于北洋军阀,中国也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中国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实权。段祺瑞执政后不久,便和黎元洪发生了争执,史称“府院之争”(总统府和国务院)。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为名带“辫子军”进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12天后(7月12日)被段祺瑞率军驱逐。

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希望依靠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但不久,护法运动失败。这一失败,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它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更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我们说它失败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原因:中外反革命力量强大

反革命力量: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旧官僚、立宪派、帝国主义

(1)袁世凯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少时喜欢练拳习武,疏于学业,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于是决定从戎,到军队谋求生路。21岁时到山东登州,在淮军将领吴长庆的军队中谋职,由于他的干练和机敏,升职很快,1882年,朝鲜发生党派之争,中国作为其宗主国派兵入朝,平息了兵变,袁世凯随军到朝鲜,并因平暴有功,得到李鸿章向皇上的荐举,受到奖赏。之后,袁世凯留在朝

鲜帮助朝鲜国王训练军队。1884年,他又当机立断率军平息了另一场政变,受李鸿章赏识,于1885年被授三品官,升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后回国,在荣禄手下任陆军督办,为荣禄信任和赏识。1895年,他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军队,同年加入强学会,支持变法,因此1898年维新派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袁,想得到他的支持,但袁世凯权衡利弊,出卖了维新派。1899年,被任命为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平定了山东的局势。八国联军侵华时,他对各国保持友好态度,并且由于他的军队远在山东,因此当另外四支戍京部队(聂士成、荣禄、宋庆、董福祥)被打垮后,他的部队成了华北唯一的现代化的军队。1901年11月,李鸿章临终前,口述了给慈禧太后的遗疏附片:“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他举荐袁世凯为接班人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太后批准。在任直隶总督期间,他将北洋军扩充到八九万人,成为清朝最有实力的人物。1907年,袁世凯被调到军机处,同时任外务部尚书。1909年1月被摄政王载沣以患“足疾”为由开缺回籍,这一年,袁世凯50岁。

武昌起义发生后,袁世凯东山再起,并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他依仗强大的北洋军队向革命党人猛烈进攻,很快占领了汉口、汉阳,并在龟山架起大炮,轰击武昌城,给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袁世凯除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北洋军队作后盾外,还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诡计多端。而革命党人组建的军队,力量远不如袁世凯的北洋军队强大,而且革命党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在政治上单纯、幼稚,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

(2)旧官僚、立宪派

辛亥革命后,许多地方的政权都落到了旧官僚和立宪派手里,他们也从内部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不可”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

(3)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而它们并不支持中国革命。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他们在清王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侵略中国的代理人。一方面,他们为袁世凯大造舆论,敦促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另一方面,他们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财政上,拒绝将他们把持的中国海关和部分常关、盐厘的税收交给南京临时政府,拒绝借款给临时政府,使临时政府遭受巨大的财政压力;军事上,虽然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宣布“中立”,但他们却向中国各口岸、租界和使馆区增派大量兵力,调集大批军舰云集于武汉江面,向革命党人示威,武装占领上海地区沪宁路车站和京奉铁路北京至山海关段,逼迫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让步。南京临时政府外长王宠惠曾三次要求列强予以承认,都未达到目的。列强声称,只有袁世凯出来“统一南北,才肯承认中华民国”。

2、根本原因(主观原因)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够强大,也就是说,辛亥革命缺乏雄厚的阶级基础,这就使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有较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因此,从同盟会纲领、湖北军政府宣言到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纲和对外宣言,都没

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不仅如此,还反复宣布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承诺承担清政府的对外借款,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承认和支持。至于具体的反帝行动,就更谈不上了。同时,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认为只要共和国成立,清帝退位,革命就大功告成。对于旧官僚,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他们拥护共和,就可以“不修旧怨,咸与维新”,就可以让他们掌权。另外,还有些革命党人有“资历”思想,认为立宪派、旧官僚资历深、声望高,便于号召,因此而将权力拱手相让。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许多人投机革命,由封建的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如黎元洪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这些人混进革命党内部,从内部破坏革命,这注定了革命失败的命运。对于袁世凯,革命党人对其也是认识不清。袁世凯在当时清朝官僚中以“开明”著称,许多革命党人对他也抱有好感。还在11月9日黄兴就写信给袁世凯,希望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同盟会重要骨干、因刺杀载沣而被监禁的汪精卫,出狱后立即成了袁世凯家里的座上客,汪精卫一面向袁世凯出卖北方革命组织,一面力劝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汪精卫,1883年生于广东三水县,在兄弟中排行老四,5岁开始读书,8岁已养成好读书的习惯,1901年,在县试中中第一名,之后做家庭教师,1904年考取赴日官费留学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文笔好,在与康梁的论战中赢得了声誉。他擅长演讲、雄辩。1906年从日本毕业后随孙中山赴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从事革命活动。1910年春,他与陈壁君等入京,以照相馆作掩护,策划暗杀摄政王载沣,3月31日夜,他们定做了一个大铁罐,由喻培伦等埋炸弹于载沣上朝必经的一个小石桥下,被发现,(炸药刚埋好即被清兵发现搜出),汪精卫等不久被捕获,入狱后,汪精卫自料必死,在供词中慷慨陈辞,写了不少忧国豪放的诗句。清廷原拟判其死刑,后判终身监禁。辛亥革命后,清廷一面起用袁世凯,一面释放政治犯,汪被开释,出狱后参与南北议和,并喻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结为把兄弟。他对推戴袁世凯为总统不遗余力。

在内外压力下,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他就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而且,孙中山、黄兴等也曾一度受到过袁世凯的欺骗。1912年8月,袁世凯邀请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入京商谈国家大事。袁世凯以迎接总统的隆重礼仪相待,多次举行会谈,装出言听计从的样子。孙中山等此时对袁世凯放松了警惕,表示十年之内不入政界,将专心致力于发展实业,提出愿在十年内修筑铁路20万里。黄兴也主动撤销“南京留守府”,裁撤南方军队。(视频:4?50)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新军和会党进行的,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甚至还压制和打击下层群众自发的反封建斗争,使本来就单薄的革命力量更加势单力孤。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反对农民自己起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主张采用“定地价”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而且这里的“土地”也主要指城市用地,并非指广大农村的土地。因此,辛亥革命后,广大的农村依然如故。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视频:6?63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虽然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在反清革命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它从成立时起在思想上、组织上就不是很统一:“三民主义”中得到会员一致认可的只有民族主义,许多会员并不认同民生主义,因此流传着孙中山是“三民主义”、宋教仁是“二民主义”、章炳麟是“一民主义”的说法。会员中有派别的不同,华兴会、光复会的有些人与同盟会存有门户之见,在同盟会之外仍保留着自己独立的组织体系。武昌起义前夕,同盟会实际上已经处于涣散、分裂的状态,在起义中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武昌起义后也没有发挥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核心作用。直到1912年2月,它才由秘密组织转为公开,不再提“平均地权”,而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三民主义变为“一民主义”,革命性显著减弱,而且比过去含糊,这就为更多阶层的人加入同盟会创造了条件,大批旧官僚、政客、旧军官等纷纷加入同盟会,黎元洪甚至一举成为同盟会的协理。同时,它的组织也更为涣散,有人甚至认为清朝已经垮台,革命目的已经达到,主张解散同盟会,如章炳麟就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甚至还有些革命党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可以“功成身退”了,黄兴即是典型,革命党人本来推举他为大元帅,他去让给黎元洪,39岁的他已经准备归隐山林了。有的则热衷于追逐个人的官职和利禄,蜕化为新的官僚政客。可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无论是在思想上、组织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没有坚强统一的领导,同盟会没有发挥它作为资产阶级政党应有的作用。

第四,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军队。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同盟会始终没有建立起一支具有共同革命理想和严格组织纪律的革命军队。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的暴力斗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军队是必要的,但是革命党人却没有这样的军队。他们依靠的主要是新军和会党,但是革命前并没有从组织上将其改造为自己的军队,也就不可能将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军中的一些革命分子在起义后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演变为新的地方军阀;一些会党在革命后居功自傲,扩大了他们固有的消极面。武昌起义后虽然建立了民军,但是紧张的局势使得革命党人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军队建设。鲁迅在评论孙中山的失败原因时指出:“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

对于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我们看下面的一段分析。(视频:5?46)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总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余年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戍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是,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担负不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任务,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需要新的思想指导,要想改变中国的现实,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也就成为必然。

思考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资料

1、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作者:金冲及龚书铎李文海

2、不能告别的革命:中国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创设,郭根山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单选题 1、1904 年至 1905 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 A. 英法战争 B. 英俄战争 C. 日美战争 D. 日俄战争 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约》的签订 辛丑条 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宋教仁 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A. 买办资产阶级 B. 官僚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5、1894 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岳王会 6、20 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 《警世钟》 D. 《猛回头》 7、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8、20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 《警世钟》 D. 《猛回头》

9、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10、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华革命党 D. 中国国民党 12、1905年 8 月 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国民党 B. 中华革命党 C. 中国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13、1905年 8 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 A. 《民报》 B. 《时务报》 C. 《民国日报》 D. 《新民丛报》 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兴中会的成立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国民党的成立 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15、1905年 11 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6、1905年至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平均地权 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精心总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二)、清未“新政”及其破产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新政”的内容: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的矛盾。清政府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下半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895年10月孙中山决定发起广州起义,由于消息事先走漏,起义失败。 1900年10月孙中山又在惠州起义,最终失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有能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华兴会,蔡元培—光复会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政治革命)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 A 23. C 24. A 25.C 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 4. ABD 5.BCD 6. ABCD 7. ABD 8.ABC 9.CD 10. ABD 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AC 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

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练习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模拟)试卷 (课程代码 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4、在内容上,清末“新政”和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运动相比,独有的一项是() A、练新军 B、兴学堂 C、废科举 D、行立宪 5、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 B、华侨 C、会党 D、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内外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团体。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此类的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岳王会 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A、邹容 B、陈天华 C、章炳麟 D、严复 10、热情讴歌革命的文章《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11、中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13、下列关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提出的“平均地权”和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平均分配土地”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B、都实行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措施 C、都发挥出了发动群众的有力理论武器的作用 D、都没有很好地实现并保障农民的土地要求和权益 14、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胡适 D、张东荪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中,改良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16、()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金田起义

最新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17.1917年孙中山针对()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18.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中国近代史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C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红军改编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西安事变 2、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是在何时?A A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B徐州会战后 C淞沪会战后 D忻口会战后 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B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5、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6、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C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福建事变 D华北事变 11、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等部国民党军在哪一次战役取得大捷?C A.忻口战役 B.徐州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2、在凇沪会战中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爱国军人是C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13、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哪一次战役再次大溃败?D A.桂南战役 B.枣宜会战 C.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4、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夜袭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5、国民党军队在皖南事变中袭击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支抗日武装?B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华南抗日游击队 二、多选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第三章

基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3.辛亥革命时期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名义写出《革命军》一书的革命家是( C ) A.章太炎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4.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实行君主立宪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B ) A.1911 年 10 月 10 日 B.1912 年 1 月 1 日 C.1912 年 2 月 12 日 D.1912 年 3 月 10 日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资政新篇》 8.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对此你的理解是( C ) A.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城市 B.辛亥革命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辛亥革命没有农民的参与 D.辛亥革命需要农民阶级的领导 9.1912 年 8 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了( A ) A.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进步党 D.中国青年党 1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标志是( C ) A.“二十一条”签订 B.清帝退位 C.护法战争失败 D.五四运动爆发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BE ) A.章炳麟 B.邹容 C.康有为 D.梁启超 E.陈天华 2.1905 年至 1907 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内容是(ABC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 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 )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绥远 B.张家口 C.石家庄 D.通化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 )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8.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被聘请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A.叶剑英 B.叶挺 C.王若飞 D.周恩来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 )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中国近代史纲第六章试题库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方会议后,日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提出了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 A二十一条 B《对华政策纲要》 C《田中奏折》 D近卫声明 2.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变是( C ) A九一八 B华北 C 七七 D八一三 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作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是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一部分 4.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震惊世界的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人达()余万 A 10 B 20 C 30 D 40 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思想根源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6.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明确的规定;以()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A减租减息 B三三制 C大生产运动 D精兵简政 7.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A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8.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 )地位。 A重要 B战术 C战略 D次要 9.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定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0.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个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二、多项选择题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后又制造()事变,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A九一八 B华北 C七七 D八一三 E一二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同时,也对南满路沿线的()发动了进攻。 A长春 B四平 C公主岭 D哈尔滨 E大连 3.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的优秀代表有()。 A杨靖宇 B赵尚志 C李兆麟 D周保中 E赵一曼 4.九一八事变后不断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促使国民党内部分化,出现了一批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代表人物有()。 A冯玉祥 B蔡廷楷 C蒋光鼐 D马占山 E阎锡山 5.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国民党 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南昌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 A.①⑤ B.④⑥ C.③④ D.③⑤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近代史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2、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湖南 B、湖北 C、广 东D、四川 3、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振兴中华”口号最先是()提出来的。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革命团体()。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于()年成立。 A、1895 B、1898 C、1904 D、1905 7、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战斗报》 B、《红星报》 C、《民报》 D、《民权报》 8、(),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 A、1910年10月1日 B、1911年10月1日 C、1911年10月10日 D、1911年10月11日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形成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B)。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5.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B)。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 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B)。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9.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 B、扶蒋反共的政策 C、武力干涉的政策 D、遏制中国的政策 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C)。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3.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是(B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B )。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15.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D)。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