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透视与艺用解剖教学浅析-孙云涛

高校透视与艺用解剖教学浅析-孙云涛

高校透视与艺用解剖教学浅析-孙云涛
高校透视与艺用解剖教学浅析-孙云涛

高校《透视与艺用解剖》教学浅析

孙云涛

摘要:透视学与艺用解剖学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技法理论教学两大主干基础学科,是艺术学与科学相交叉的一门特殊学科,其作为技法理论学科的同时还

是一门包括理论原理、技能实践的学科体系,笔者借鉴自身教学经验,结合

当代大学生特点,就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透视学与艺用解剖教学,使学生将

课堂学习的“知识”转变成为可以运用的“技能”这一课题进行简析,分享。关键词:高校透视艺用解剖教学简析

一、课程设臵及运用分析

《透视与艺用解剖》是美术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学习美术技

法三大理论中的除色彩外,透视与艺用解剖这两个重要的系统知识。高等艺术院校一

般使用的教材为一般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按

透视原理、艺用解剖两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

透视部分主要从视觉表现艺术的涵盖面讲解透视学的学科发展史、透视的原理、

透视的概念、法则及透视学在视觉表现艺术中的运用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授。从理

论上由视觉习惯的自由空间、视觉空间向画面空间转移分述、作图。把实现生活中三

维空间存在的空间关系运用透视学知识如何转化在二维空间的画面。其中知识面涵盖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俯、仰透视曲线透视及阴影透视。并将以上只是点灵活运用于

习作和创作中,以适应视觉艺术创作、美术学教学、美学相关课题研究的需要。

艺用人体解剖学部分是从视觉表现艺术和造型艺术创作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结

构的一门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教学,使学

生初步掌握人体的比例,对人体头部、躯干、上下肢骨骼、肌肉的结构、造型特征及

其运动规律,并能将解剖知识运用在美术习作及创作中,客观、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精神状态。对美术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使之能够掌握具备从事

专业教学辅导或艺术实践所必须的人体解剖知识。

二、授课对象课堂反应分析

《透视与艺用解剖》的授课对象通常为高等艺术院校中视觉表现艺术和造型艺术

专业的学生,目前国内主流专业涵盖:油画专业、国画专业、版画专业、雕塑专业及

美术学、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美

术等。

此类专业的学生与普通专业的大学生相比个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思想特点与其

他专业学生有其共性,但也也体现出艺术专业学生鲜明的特色。他们由于所学专业影响,此类专业学生具有性格典型性较强,逻辑思维比较跳跃,实操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

但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对实操性较弱的理论课程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透视与艺用解剖作为美术技法三大理论中两大主干基础学科,学科知识结构大多

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中存在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学科专业术语很多,例如透视部分

中的视点、足点、画面、基面、基线、视角、视圈、点心、视心、视平线、消灭点、

消灭线、心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透视、俯视透

视等。解剖课程中的人体206块骨骼,大致又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更别说覆盖全身639块肌肉,所

有肌肉名称、位臵都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掌握。

对此繁杂而又数量众多的知识点授课对象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记忆,而这样的方法又恰恰是艺术专业学生们最不擅长乃至厌恶的。由此而导致的“课

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到课率低下”都将成为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

“临床反应”。学习如何将纯理论且相对生硬的“背诵记忆”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方式转变实际运用中成“理解记忆”则是此门课程教学方法改善的重要突破口。

三、授课方式案例分析及改革措施的建议

透视与艺用解剖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其既是一门独立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科,又是

一门对绘画、设计、雕塑等视觉表现类艺术创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性基础知识学科。由

于理论丰厚,涉及的概念多,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保证教学效果,常规情况下高

等艺术院校通常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传统意义上教师除了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积极认真

备课,熟悉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论知识面授外,实践教学部分仅限于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实操绘图。而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具就只有多媒体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相较其他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该课程师生互动环节教少,授课对象形成理解记

忆的几率非常低,容易使授课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课程内容枯燥,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适当的将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灵活改良对提高授课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分

析授课目的,透视与艺用解剖课程的开设除传统意义上的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之外,授

课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利用掌握的学科理论知识对视觉表现类艺术创作进行指导、

验证。由此,我们可将课程大致分为理论记忆部分和技能运用部分。

(一)理论记忆部分:

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定义和学科专业术语依旧按照传统教学的理论面授,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对学生采用理解记忆结合背诵记忆的方式。但授课教师需将基本概念、定义和学科专业术语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精简、归纳、提炼,方便学生在理解的

同时进行记忆。例如:在透视学教学部分绘制透视图过程中,单一平行透视图仅有一

个消失点,单一成角透视图中有两个消失点,而单一仰俯透视图中有至少有三个消失点。即可用“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别称”来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在艺用解剖学教学部分中,人体在站姿、坐姿、蹲姿时按人体头部长度比例度

量时分别约为7个头长、5个头长、3个半头长。即可用“站七坐五蹲三半“的口诀帮

助学生记忆。再例如,笔者曾在一位老教授的解剖课上学习到:“男性人体的肩宽为

三个头宽,那是因为男性的肩膀至少要有三个功能——放自己的脑袋、给母亲依靠、

给妻子依靠。”简单而幽默的语言让授课对象深刻的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归纳方法,笔者再次就不再赘述。

(二)技能运用部分:

将掌握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视觉表达习作中,对创作过程进行指导是授课

教师教学也是授课对象学习此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高等艺术院校本科培养层次透视与

解剖学科研究对象及创作主题都离不开人体,而又有别于医用解剖学着重的死体解剖。那么在实践教学部分中最好的课堂教具就是活体模特,而就课堂授课效果和模特本身

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而言,陌生的人体模特远不如同一班级的学生能更好的调动起

授课对象学习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当代大学生活泼、敏感、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

用“Small game”的形式,在学生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让学生成为最好的“教具”,

让课堂在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前提条件下成为“happy party”。让授课对象在“玩乐”中学习,掌握技能知识。

实操绘图在实操制图教学中,每个授课对象存在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异,这时集

中面授的教学效果就大幅下滑了。合理计划授课时间,在每个章节预留出相应的

“free time”,让学生进行实操绘图,教师则根据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针对有相同问题的同一组学生进行答疑教学。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实操绘图技能。

总而言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授课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透视学和艺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合理运用到今后实际的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知识点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最终蜕变为自己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金山魏永利《美术理论技法》【M】 2010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邱金弥黄莎莉《美术学研究的盲区》【J】美术技法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3d1577869.html,

【3】https://www.doczj.com/doc/3d1577869.html,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整理

上肢 上肢的体表标志 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腋窝的构成及内容 腋动脉的分段及主要分支 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流注关系 三边孔和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结构 臂丛各束的分支 腋神经的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 腋鞘的概念,肌腱袖的概念和意义 肱动脉在臂部的主要分支;肱动脉、正中神经在臂部的行径及二者的关系 肱骨肌管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前臂前、后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和正中血管神经神经束的构成 腕管的构成和内容 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手掌筋膜间隙的位置、构成及内容 手掌内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范围 本章重点: 肩部:腋腔的构成及主要内容。锁胸筋膜、肌腱袖、三边孔、四边孔、腋鞘 臂和前臂:臂和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和骨筋膜鞘的形成及其内容。肱骨肌管、血管神经束肘窝:境界和内容,肘后三角、提携角 腕、手部:腕、掌部深筋膜形成的结构,手掌深筋膜的区分、间隙及临床意义。鼻烟窝、屈肌支持带、腕管 各部位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分支。 下肢 下肢的体表标志 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臀部肌的配布 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通过结构 髋周围动脉网的组成与其临床意义 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 肌腔隙、血管腔隙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 股鞘的概念、内容及临床意义 股管、股环的位置、通连、内容及意义 收肌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结构和临床意义 腘窝的境界、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小腿前、后骨筋膜鞘的构成、特点、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1.实验考:占总分30%。 (PPT形式,多为实物图,40张图片,满分100分,成绩≥60才能参加理论考试)

2.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占总分10%。 3.理论考:占总分60%,期末笔试考试题型:选择,填空,判断 二、教学内容纲要 本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为5个局部: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和下肢。 第一局部颈部 (一)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来源和喉神经的位置关系;迷走神经及其颈部各分支的名称和行程;膈神经的行程;颈动脉鞘的位置、内容及毗邻;颈部各三角的围成及内容;气管颈段前方的毗邻;颈深筋膜的分部,各部所形成的重要结构,筋膜间隙及其内容。 (二)熟悉:颈袢的组成及支配对象;颈丛组成及各皮支名称和行程;舌下神经和副神经行程;臂丛根的组成、位置、及根部主要分支;颈交感干的位置;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和内容。 (三)了解:表面解剖 第二局部胸部 (一)掌握:乳房淋巴回流;胸壁层次结构;锁胸筋膜的位置及其穿行结构;肺根的毗邻;肺根内部结构的排列关系;胸膜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纵隔的定义和划分;上纵隔内容的结构排列;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心包窦;后纵隔的内容;胸导管主要行程。 (二)熟悉:胸肌三角肌三角;胸膜下界和肺下界;肺段的定义和肺段划分;肺的血供、淋马巴回流和神经支配;胸膜的神经支配;食管的分段、血供、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三)了解:表面解剖 第三局部腹部 (一)掌握:腹壁层次(9层);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肝、胃的位置、毗邻、韧带、血供、淋巴回流、神经支配;第一肝门、第二肝门;肝外胆道、胆总管分段及各段毗邻;胆囊三角;胰腺的毗邻;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及肝门静脉与腔静脉的吻合途径;腹腔干分支;网膜囊组成;网膜孔境界;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参考教材: 1. 《人体解剖学》上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人体解剖学》下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局部解剖学》第八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5.《系统解剖学》第二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6.《局部解剖学》第二版,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7.《人体解剖学》英文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8.《格氏解剖》教学版,Richard L.Drake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9.《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Gray’s Anatomy》第三十九版,Susan Standing主编,2006年 11.《格氏解剖》第三十八版中文版,Perter L. Williams主编,杨琳译,辽宁教育出版 社,1999年 先修课程要求: 适应专业:五年制临床、检验、预防、护理、精神卫生、麻醉、信息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前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形态结构、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及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医学和显微外科学的临床应用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等新的内容,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由浅入深,由形态学的认识过程逐步过渡到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科学,成为培养医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102 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 后续课程: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80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80学时;上机学时: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简介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局部解剖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在讲授和指导操作中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充分反映本学科新的学科水平。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人体局部结构的位置、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层次;掌握各个局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熟悉各局部结构与临床的联系;培养独力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每次课前讲清目的、方法和要求,课间指导操作,及时解决的发现问题,每次课结束前进行提问、讨论和总结。阶段性总结并进行辅导、答疑、批改绘图作业等,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根据局部解剖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分组进行,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辅以模型、挂图和电化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股前内侧区浅层 股前内侧区深层 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和足背 臀部 下肢后部和足底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4 4 4 4 4

口腔解剖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牙体解剖 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二)熟悉乳、恒牙牙式公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一)牙的组成 外部观察 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Crown) (1)定义 (2)形态与功能关系 2.牙根(Rot) (1)定义形态功能关系 (2)根尖与根尖孔 3.牙颈(Cervical line)(颈线、颈缘、颈曲线) 剖面观察 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组织是由三层硬组织和一层软组织组成: 1.牙釉质(Enamel ) 2.牙骨质(Cementum) 3.牙本质(Dentin) (二)牙的分类 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分类: 1.切牙(Incisor) 2.尖牙(Canine, Cuspid) 3.双尖牙(前磨牙)(Premolar, Bicuspid) 4.磨牙(Molar) 各类牙的数目、形态特点、牙根及功能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类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 1.前牙(Anterior theeth) 2.后牙(Posterior teeth) (三)牙的功能 1.咀嚼 2.发音和语言 3.保持面部正常外形 预习要求 认识牙的组成,分类,功能 复习思考题 1.牙由哪几部分组成? 2.牙体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3.根据牙体形态及功能、牙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牙的特点? 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 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萌出的特点,常用牙位记录方法 (二)熟悉乳、恒牙萌出的顺序 教学内容 (一)牙的萌出 1.定义 2.牙萌出的生理意义 3.牙萌出的顺序 (1)乳牙萌出的顺序 (2)恒牙萌出的顺序 (3)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 (二)临床牙位记录方法 1.恒牙记录 2.乳牙记录 预习要求 认识牙萌出的时间、特点,及牙位记录方法,了解乳、恒牙萌出顺序。 复习思考题 1.写出乳牙和恒牙牙位记录方法 2.写出最早萌出的恒、乳牙名称,最晚萌出的乳、恒牙名称。 3.牙萌出的生理意义特点是什么?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 (二)熟悉牙冠各面的命名及表面标志 教学内容 (一)应用术语 1.中线(Medianline) 2.牙体长轴(Long axis) 3.轴面(Axial surface) 4.接触区(Contact area) 5.线角(Line angle) 6.点角(Point angle) 7.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 (二)牙冠各面的命名 1.唇面(Labial surface) 2.颊面(Buccal surface) 3.舌面(Lingual surface) 4.近中面(Mesial surface)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二、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 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建议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展情况。 3、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记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重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 (一)定义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三)兴奋性 (四)适应性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面 2、矢状面——把人分成左右两面 3、水平面——把人分成上下两面(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 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 (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下 2、前、后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胫侧和腓侧

艺用解剖学教学大纲

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艺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艺用解剖学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游戏软件 编写人:隋和;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艺用解剖学》是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和绘画应用,是人物绘画写生和创作及人物画教学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艺用人体解剖课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学生能否学好人体解剖知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严谨地塑造人物形象。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起作重要的作用。通过艺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与艺术造型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解剖学概论 2.人物头部、全身及各部位比例 3.人体骨骼系统。 4.人体肌肉系统。 5.人体头部结构。 6.人体躯干结构。

7.人体上肢结构。 8.人体下肢结构。 9.复习和考试。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有: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有:角色设计、插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总64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艺用解剖与透视》.黄元甫,肖虹.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艺用造型解剖学》.曹醉梦.辽宁美术出版社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艺用解剖学概论(4学时) 1.教学目的 艺用解剖学学习的是研究决定人体外型的人体内部构造的知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体比例、解剖结构、形体结构、人体动态 (2)教学难点:形体结构。 3.教学内容: 人体各部的比例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在解剖结构基础上进行概括的辅助方式;了解人体动态的基本规律 4.教学要求 (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多看范图,多看教材,多联系身体实际 (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2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人体骨骼和肌肉影响人体表面的特点、人体主要关节的活动规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人体的骨骼 (2)教学难点:骨骼的多样性和骨骼与关节之间的关联性 3.教学内容: 骨骼生长于骨骼所影响的人体表面、骨骼与骨骼之间的关联性、骨骼与关节的关联性、各个关节的可活动范围。 4.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骨骼的生长规律。 (2)了解骨骼对人体表面的各种影响。 (3)了解关节与骨骼之间的关联以及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三)头部结构(4学时) 1.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头部的骨骼和肌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13页word资料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9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 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眶下裂、梨状孔、翼点、颧弓、 关节结节、下颌窝、外耳门、乳突、枕髁 (四)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此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 1、各部椎骨的特征 2、肋骨 3、胸骨 4、肩胛骨:喙突、关节盂、肩胛冈、肩峰 肱骨:肱骨头、大小结节、桡神经沟、内外上髁、滑车、肱骨小头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茎突 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尺切迹、桡骨茎突 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粗线、内外侧髁 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腓骨:外踝 (五)小结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胸骨角的位置及意义。 四、复习思考: 1、骨在形态上有哪些类型?其构造和功能怎样? 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各部椎骨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3、比较上、下肢骨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4、颅骨的分部,各部由哪些骨组成? 5、在活体上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有何临床意义? 第二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全身骨连接

头部地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课题: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头部的骨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10. 颏隆凸11. 犬齿隆凸12. 斜线13. 颞线14. 乳突15. 顶丘16. 顶结节17. 上项线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影像本科专业理论修改稿)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断层解剖学(section alanatomy) 课程代码:[1071121157] 学分与学时:1.0学分,总学时为 16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影像技术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I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奠定基础理论知识。 三、学时安排 课程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本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主要先修课程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 绪论Introduction 【目的要求】 1.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2.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围和意义。 3.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学时分配】 本节理论教学为2学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断层解剖学的定义、断面和断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难点:CT值、T1和T2加权像 【教学容】 1.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及性质详细讲解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关系及特点。 2.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方法一般介绍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108课时讲解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教学大纲 基础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制 2014年9月15日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002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专科护理、专科助产、专科检验、专科医学影像 总学时:108,其中理论学时:72,实践学时:36 总学分:3.0 开课学期:1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包括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正常组织结构,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等。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获得有关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解剖学课程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并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掌握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2)知识目标: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 3)能力目标:具有规范、熟练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掌握解剖学标准姿势;掌握人体的轴和面;掌握方位术语。 教学重点: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 方位术语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2、第二章基本组织 授课学时:10学时; 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基本要求: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骨单位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三种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突触的概念。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血浆、血清的概念;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的闰盘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 教学重点:被覆上皮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血液的组成;突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突触的概念。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3、第三章运动系统

康复治疗学本科《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 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 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52 学时;实验课:51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 局部解剖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属形态学范畴,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其任务是学习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临床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及神经走向的辨认,进一步熟悉掌握人体局部的配布规律,以康复治疗学化为轴心,理论联系实际,功能联结构,局部联整体,基础联系临床,使解剖知识系统化,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康复治疗学学生的技能专门化,同时通过临床观摩,实际操作的专题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的学风和医德。 第一章绪论与人体层次特点 目的要求: 一、掌握局部解剖学的概念;人体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 二、熟悉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 三、了解人体的分区。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人体结构层次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局部解剖学的概念、目的。 2、人体基本分区和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3、介绍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五联系”;“局部与整体联系;功能与结构联系;理论与实际联系; 基础与临床联系;与活体联系”。

4、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头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床、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二、熟悉: 1、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 2、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3、面神经的分支及其在面部的分布。 4、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5、海绵窦的位置、构成和穿行结构。 二、了解头部的境界、分区和表面解剖;颅顶骨的结构特点;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颅顶软组织、面浅部血管、面神经、海绵窦。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 2、面部 (1)面部的浅层结构 (2)皮肤 (3)浅筋膜:面肌、面动、静脉、面神经、淋巴结等 3、面侧区 (1)腮腺咬肌区 (2)面侧深区 (3)面侧区的间隙 4、颅部 (1)颅顶 额顶枕区:境界与层次结构 颞区:境界与层次结构

舞蹈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舞蹈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舞蹈动作姿态万千,变化无穷,不可能逐一介绍。下面仅选择几个基本动作做技术分析,以求举一反三,达到掌握舞蹈解剖学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实践的目的,舞蹈的技术技巧种类繁多,如转和翻类技巧,不仅需要关节运动和肌肉用力,还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的综合调配、身体平衡器官、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等,此类技术技巧问题不是通过解剖学分析就能全部解决的,因此也就不在此次动作分析之列: 下面就“胸腰”、“旁擦地”、 “控后腿”、“小跳”、“紫金冠眺”、“踹燕”等动作举例分析。(一)“胸腰”的解剖学分析 l、“胸腰”的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舞蹈演员身体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胸腰动作始自头部,先向上方拎上去,好似有人在上面牵着,将颈椎、胸椎一节节拉开,而后向远、向后方伸展,肩胛骨向内夹,胸椎向上顶,最终面部及胸口朝向上方(图4—8),呈现女性极富表现力的胸腰姿态: 2.“胸腰”的解剖学分析

“胸腰”的解剖学分析见表4—1所示: 表4—1 “胸腰”动作分析表 3.小结 由解剖学分析可知: 一是“胸腰”动作主要运用肌肉是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以及三角肌后部、大圆肌、小圆肌和冈下肌等;因为从人体结构看,由于胸椎棘突长且斜向后下方,又由于胸廓的存在,影响“胸腰”的幅度,所以“胸腰”的关键,—‘是伸开胸椎及颈椎间的距离,肩胛骨后缩(夹住) 二是肩关节外旋; 三是头颈部后伸的配合:舞蹈演员要想做好“胸腰 ”动作,一定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该动作主要是通过关节活动幅度增大,提高“胸腰 ’’的动作质量:所以,压肩——提高肩关节灵活性,增长肩胛内缩肌肉力量,提高夹肌、胸锁乳突肌的伸展性、力量,是训练好“胸腰”的首要条件。 “胸腰”动作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 “梗脖子”——夹肌、胸锁乳突肌没有伸展,过分紧张所致; 胸部挑不上去——肩胛骨没有夹住。

护理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学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 2、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3、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总学时:72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实验等(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 熟悉人体的分部,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和发展史概况。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人体结构概述 2.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3. 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自学内容 1. 形态学研究方法 2.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 掌握骨的分类和构造。 2. 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 熟悉颈、胸、腰椎和骶骨的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4. 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形态、位置。 5. 掌握颅的组成及分部。 6. 熟悉新生儿颅的特点。 7. 掌握各骨的骨性标志。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的形态、构造。 2. 躯干骨。 3. 上肢骨。 4. 下肢骨。 5. 颅骨。 ●自学内容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章关节学 【目的要求】 1.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2. 熟悉关节的辅肋结构、分类和运动形式。 3.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4. 掌握胸廓的构成、形态和运动。 5. 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6.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7. 熟悉骨盆的组成;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8. 了解足弓的形态结构。 【主要内容】

艺用解剖学试题

学年第学期 《艺用解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头骨中可以活动的骨骼() A.颞骨 B.上颌骨 C.颧骨 D.下颌骨 2.上臂唯一的伸肌,能够伸直前臂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三角肌 D.小园肌 3.股骨上方骨盆外侧有一转折,转折点突向体侧,称为() A髂骨B大转子 C 髋臼D小转子 4.拉动手背手掌之间正反,交替运动为() A桡骨以尺骨为轴运动B尺骨以桡骨为轴运动 C尺骨的鹰突和肱骨内踝运动D尺骨的鹰突和肱骨外踝运动5.上臂中最大的屈肌() A肱三头肌B三角肌C肱桡肌D肱二头肌 6.小腿2/3处厚实的肌肉组织是()能够将小腿拉向大腿后 侧。 A腓肠肌B比目鱼肌C胫骨前肌D腓骨肌 7.中国古语形容“虎背熊腰”中“虎背”是指() A腹外斜肌B斜方肌C三角肌D背阔肌 8.中国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正在阿注中”是对面部的()地描述。 A嘴部B下颌C眼睛D鼻部 9.手部掌面与中指长度比例为() A3:4 B4:3 C 2:3 D3:2 10.上臂唯一的伸肌,能够伸直前臂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三角肌 D.小园肌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体表可以看到的肘部关节的结构点() A.肱骨内踝 B尺骨小头 C. 肱骨外踝 D.桡骨大头 2.下列属膝关节的骨骼() A胫骨B腓骨C髌骨D股骨 3.下列属大腿前部肌群的() A阔筋膜张肌B股直肌C股外肌D股内肌 4.头部的主要体块() A头球体B颧弓C渐细的圆柱体D下颌骨 5.头部肌肉中,属表情肌的() A.额肌、颞肌 B.皱眉肌、眼轮匝肌 C.颏三角肌、咬肌 D.下唇方肌、笑肌 三、填空(共24分,每空1.5分) 1.躯干分为、和和三部分。 2.人体全身的肌肉约块左右。 3. 是脊椎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分。 4 是后背脊椎底沿的重要标志。 5.关节是由、、和 等构成的组织。 6. 是人体中最长的骨头。 7 是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等的一门 学科。 8.上唇方肌由3块肌肉组成,分、和 9头部的肌肉分为和两类。

《艺用人体解剖》三大纲

《艺用人体解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艺用人体解剖/ Anatomy For The Artist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11/2学分 4.授课对象:美术学师范专业 5.使用教材:①《人体结构》浙江美术学院教材编写组编 ②《艺用人体解剖》拉萨.西蒙伯尔特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二、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课程是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中,人往往是艺术表现的主体。无论在绘画艺术或雕塑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比例及运动变化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人体比例,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人体各部分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名称、运动规律、功能和作用,人体的运动规律和透视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人体复杂的运动及其外部形态的基本规律,理性地分析人体结构,准确表现其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为人体课训练及今后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首先,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发下,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课内外学习,引导并要求学生掌握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临摹为主要学习手段,辅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人体比例,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人体各部分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名称、运动规律、功能和作用,人

体的运动规律和透视等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人体复杂的运动及其外部形态的基本规律,理性地分析人体结构,准确表现其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2.其次,《艺用人体解剖》是造型艺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应启发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内在关系。要求一年级新生在初步掌握人体解剖学理论和准确表现其结构特征的同时,明确领会本课程与素描、速写、装饰画、油画、国画、泥塑等人物造型课程之间存在造型技法联系和不同的审美要求,作出深度的视觉审美总结,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人体造型基础。 四、教学方法建议 1.教师应严格按大纲教学;2.第一单元课前须向学生讲明相关教学要求,做好课题设计;3.每学期提供示范作品,并且随堂示范,并集中讲解新课程的有关知识和临摹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对新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4.教师应收集有关人体解剖图片,特别是要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供学生观摩,提倡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5.重视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与艺术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把个人的理论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统一起来,鼓励学生在临摹学习中开拓个性化的绘画语言;6.组织阶段性的观摩展。 五、教学进度表 章节内容课时 第一章1、概论:解剖学的艺术。2、中西方各历史阶段对人体 美的不同认识。3、基本术语解释、人体比例、人体外形 的划区、人的形体结构。(以讲述理论为主) 4 第二章1、人体骨骼: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 和四肢骨三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 四肢骨126块。2、头部:比例与基本形、五官、头部的 类型与特征。3、上肢:上肢比例与基本形、上肢形体结 12

大学教学大纲_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Teaching(Course) Outline of Regional Anatomy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0108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54学时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预修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 主讲教师:邵水金、张建华、张黎声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聂绪发.局部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资料: 严振国.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张建华,邵水金.局部解剖学习题集.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版 邵水金.实用躯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局部解剖学》是《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继续,是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它使学生在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服务。本课程包括局部解剖学理论讲授和尸体解剖实验操作两部分。

第一章胸前区和腋区 1.主要内容 胸前内外侧神经、胸长神经、头静脉的分布、走行。 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该筋膜的内容。 胸部浅层肌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的来源及分布范围。 腋腔的组成,腋动脉的行径、分段、分支。 臂丛各束的位置及分支。 腋淋巴结的分群、分布。 2.教学要求 掌握胸长神经、头静脉的分布、走行。 掌握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掌握臂丛各束的位置,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位置、走行。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行径。 熟悉腋腔的组成,腋动脉、肱动脉的分支。 熟悉胸前内外侧神经,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该筋膜的内容。 熟悉胸部浅层肌的起止、位置及神经支配。 了解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的来源及支配范围。 了解腋淋巴结的分群、分布。 第二章臂、肘窝、前臂前区和手掌部 1.主要内容 肱动脉的行径、分支。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位置、走行。 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肱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 前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作用及神经支配。 肘窝的位置、境界和通过的内容。 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部的分布。 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位置。 腕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2.教学要求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掌握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及神经支配。 掌握肘窝的位置和境界。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位置。 熟悉肱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 熟悉前臂前区骨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熟悉腕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了解前臂屈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部的分布。 第三章股前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部 1.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