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干细胞: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希望

卵巢干细胞: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希望

卵巢干细胞: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希望
卵巢干细胞: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希望

卵巢干细胞: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希望

刘慧萍林政桦张国民李玲谷旭宇张卫谭之文

【摘要】如今,人类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已取得多个方面重大进展,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多能干细胞,而在临床实际中,获得国家批准使用的则只有针对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卵巢之中可能同样存在着生殖干细胞(GSC)。哺乳动物卵巢内存在GSC的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到了科学界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因为它颠覆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Solomon Zuckerman奠定生物学共识——卵母细胞从宿主出生以后便失去了一切再生能力。一旦GSC存在得到了临床阶段的证实,将彻底解决女性功能性不育的问题。

【关键词】干细胞;卵母细胞;生殖技术,辅助

Ovarian stem cells: new hope for huma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Liu Huiping, Lin Zhenghua, Zhang Guomin,

Li Ling, Gu Xuyu, Zhang Wei, Tan Zhiwe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uiping, Email:1074983953@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

【Abstract】Nowaday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field of stem cell therapy, especially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bone marrow multipotent stem cells. But in clinical settings, only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or leukemia and other blood system diseases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authorities.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germline stem cells(GSC)may also exist in the mammalian ovary. The theory that GSC exist in mammalian ovary was

questioned after being made by many researchers in science community, because it overturn the biological

consensus--oocytes from the host would lost all ability of regeneration after they were born by Solomon Zuckerman

since 1950s. Once the GSC has been confirmed, it will solve the problem of functional sterility women.

【Key words】Stem cells; oocyte;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assisted

如果是在五年以前,当一位已经绝经的女性向自己的医生问道,自己还能怀孕吗?那么她的医生一定会告诉她: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从你离开母亲子宫的那一刻起,你便失去了产生卵母细胞的能力。绝经即标志着卵巢内卵泡消耗殆尽。而放在今天,绝经或许并不意味着女性生殖功能的消失。

上海交通大学的吴际教授在2009年4月份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撰文称,小鼠体内存在生

DOI:10.3877/cma.j.issn.2095-1221.2015.0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30312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T60770,2012M51138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4323120007);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XNFZ06);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资助;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资助;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资助

作者单位:410208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通讯作者:张国民,Email:1074983953@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 殖干细胞(germline stem cells, GSC),并首次证明具有增殖能力的GSC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1]。人类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作为人工维持生殖活动的新兴技术产生至今,历经了40多年的科技革新与更替,使无数的不孕家庭重获享受新生命诞生的快乐 [2]。试管婴儿(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技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激素诱导排卵。它包括控

制性排卵(COS)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3]。引起女性不孕而需要使用到IVF的疾病主要包括各型癌症、卵巢囊肿和卵巢早衰 [4]。患有各型癌症的患者

往往会接受各型放射或化疗疗法,不过在治疗的同时,患者的卵巢生殖功能便破坏殆尽了 [5]。因此会

有患者要求保留部分卵巢组织,以便在癌症痊愈后

通过自体的卵巢移植恢复生育功能。但是此举可能

( (

会将卵巢内可能的癌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如果卵巢 内存在 GSC 则完全不必担心癌细胞侵袭的可能,因 为医生可以通过多种纯化细胞的方法剔除癌细胞而 只保留 GSC 。

对于绝大多数面临不孕的患者来说,只要她们 的身体能够获得有效且高质量的卵子,不孕的问题 便能够迎刃而解了 [4]。遗憾的是,卵子资源的稀缺 又是医生和患者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GSC 理论 的提出将有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干细胞拥有 一个很关键的生物学特性,那就是它具备增殖和自 我更新能力。也就是说,假若 GSC 能够在体外培养 的条件下发挥出其原始的增殖能力,那么医生的手 中也就等于拥有了无限的卵子资源。

一、非哺乳动物内 GSC 的研究

最初的理论认为,只有在低等动物中才存在 雌性生殖干细胞,而在哺乳动物中则是完全不存在 的。因为低等动物相比高等动物能够产生多得多 的后代,而低等动物体内的 GSC 正迎合了这一需 求 [4]。例如鱼类一次可以排出数十到数百枚卵子, 并且一年内可以有几次繁殖时节,而高等级的哺乳 动物往往需数月至数年才会诞下一胞或数胞的后 代。Spradling 等 [6] 在其综述中指出,近几年的研究 表明 GSC 在其他的物种中同样存在,拥有 GSC 的 物种种类也比人们以前知道的多得多。

除去最近十年才起步的哺乳动物 GSC 研究之 外,研究者们最青睐的 GSC 动物模型就是线虫、果 蝇和青鳉鱼,相关研究为 GSC 体外增殖能力的分子 机制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哺乳动物 内是否存在 GSC 奠定了可供参考的研究基础。

果蝇的卵子生存在相当独特的微环境中,这也 使研究者们能够在基因操作和单个细胞系的研究 上方便的进行操作,而成为了研究者手中的理想生 物模型 [7]。GSC 定位于果蝇卵巢的顶端,并与生殖 细胞(stem cell ,SC )相连,两种细胞相连的地方就 是 GSC 向 SC 转化的部位 [8-9]。果蝇的卵泡池周

围由 3 种不同的体细胞组成: 1

)定位于卵巢管前 端的终端纤维细胞(terminal filament cell, TC cell ); (2)与 GSC 互相锚定相连的帽细胞(cap cells );

3) 负责保持 GSC 独立存在的护卫细胞(escort cells )。 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关系使卵巢内具备自我更新 能力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够转变成成包裹细胞 (cystoblast )。不成对生成的 TF 细胞通过信号转导 和转录因子(STAT )激活途径使帽细胞和 GSC 能 够保持持续的信息交换 [10]。GSC 上有接收帽细

胞产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DPP 和 Gbb 的受 体。这些 Bmp 配体的有效作用范围非常小,只能 够在单个的 GSC 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中存在并作 用于帽细胞和 GSC 的连接处 [11]。BMP 受体的激 活则直接抑制了成包裹细胞的关键分化因子 Bag of marbles (Bam ),使其维持自身恒定的生物功能形 态 [12]。除此之外,Nanos-Pumilio 因子复合体也能 通过阻断特定基因表达,与 GSC 上的 Bmp 受体一 同产生平行效应,共同抑制和调节 GSC 的自我更新 与增殖能力 [13]。当实验性的移除 Nanos 转录抑制 因子以后,卵子出现了早熟,GSC 数量也发生了减 少并出现了生殖细胞囊肿的现象 [14]。当距离帽细 胞最远的子细胞超出了 Dpp/Gbb 信号的影响范围, Bam 分化因子失去了抑制,GSC 即开始分化,并产 生基因层面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成包裹细胞的分 化和受精卵的形成 [13]。Adam 等 [15] 对人类 Hela S3 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后发现其中存在 Pumilio 调 节因子,说明哺乳动物可能有类似的调节机制。

二、争议中的卵巢 GSC

1. 卵巢生殖干细胞的发现:GSC 的首次提出: Johnson 等于 2004 年等宣称小鼠体内拥有 GSC [16], 并且在幼鼠以及成年小鼠的卵巢内都发现了只有 进入减数分裂后才会出现的表达联会复合体蛋白 3(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3, SCP3)的细胞。 Johnson 在实验中观察到,非闭锁的原始卵泡的总 数量在前 40 d 里有不固定的波动起伏,而按理来 说,非闭锁卵泡的数量是不断下降的。即便如此, 这些观察到的现象也没有违背过去几十年的小鼠 实验的结论 [17]。另外,闭锁卵泡的数量在小鼠出 生后的头 42 d 时间里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却在接 下来的 42 ~ 120 d 的时间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 Johnson 等用 DMBA 处理过小鼠以后发现,在未 来的 96 h 以内,所有的非闭锁卵泡都消失了(数量 大概为 3500 个),而闭锁卵泡的数量仅仅在第 24 ~ 72 h 以内有一个短暂的高峰期(大约 800 个),96 h 以后闭锁卵泡的数量急剧下降,相比 DMBA 处理前

并没有过于显著地变化(大约 100 ~ 150 个)。种种

迹象表明,小鼠的卵巢中存在着卵泡闭锁与损耗不 一致的现象。同时也在这种细胞表面发现了只有干 细胞(MVH )和增殖细胞(BrdU )才有的表面标记 物。后来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的卵巢移植进了转染 了 GFP 基因的小鼠体内,发现野生型小鼠的卵巢内 出现了表达 GFP 的卵母细胞,并且这种卵母细胞周 围被不表达 GFP 的颗粒细胞所包围。

2. 卵巢GSC,争议中的研究:Johnson的论文发表后数月即引起了广泛的争论。Greenfeld等 [18]

指出,Johnson的实验数据是在特殊的实验模型下

得到的,因此不具有代表性,不能证明GSC存在的理论。Byskov等 [19]人也认为,卵母细胞的关键功能并没有在Johnson的研究中证实,包括该细胞是

否具有卵母发生第一次减数分裂的能力和是否会出

现卵母细胞在双线期的特有形态学现象。Greenfeld

等 [18]则认为,Johnson等使用白消安去除卵巢中卵母细胞的方法并不严谨,因为白消安之所以被广泛

的运用于生殖研究是因为其已被证实的杀死精原

干细胞的能力,至于它是不是能够彻底清除卵巢内

的卵母细胞并没有得到证实。还有研究者指出,他

的研究与Solomon Zuckerman在整理了最近五十年(1900-1950)的文献资料相比还是稍显苍白,因为Johnson的动物模型还是局限于小鼠,而Zuckerman 的后续支持者们还研究了家兔 [20]和猿猴类 [21]。

2006年,Kerr等 [22]也从侧面证实了Johnson的观点,他们使用了一种无偏移体视学

技术(unbiased stereologic technique)测量了出生

后 1 ~ 200 d的C57BL/6型小鼠体内的原始卵泡数量,从传统的理论来看,哺乳动物自出生以后就丧

失了卵泡池的更新能力,因此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s)的数量应该是不断下降的。然而实验的

结果却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原始卵泡的数量并没有

像预期的那样显著减少。同时该实验使用了生殖

细胞核抗原(germ cell nuclear antigen, GCNA)和卵巢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原始卵泡的PCNA染

色结果呈阴性,但是在1、12 d的卵巢上皮下组织中却发现了无法辨明的PCNA阳性染色细胞,该细胞同时还具有有丝分裂的活性。针对Kerr等 [19]研究结果,有研究者指出,C57Bl/6型小鼠存在着卵泡池的异常快速消耗现象,使用该模型得出的结论可能

也是不够严谨的。

2005年,Johnson等 [23]又提出,出生后的小鼠卵母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bone marrow, BM)或者

外周血。他们在小鼠的BM上生殖细胞的标记物。当他们将BM移植入经过化疗的小鼠以后,BM 成功的恢复了卵母细胞的活性。该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卵

巢内的GSC可能就来源于外周血或骨髓。另外他

们也从独立的生殖细胞中检测出了CD15阳性的细胞,虽然这种细胞表达四种生殖细胞标志物:Oct4、Mvh、Dazl和Stella,但是却不表达减数分裂期间的标志物SCP3,表明这种细胞并不具备成为成熟的卵母细胞的能力。Johnson等的新观点很快又面临了

反对者的质询,有16名研究者 [24]对于实验模型在化疗后恢复卵巢功能的时间表示了怀疑,同时还指

出这项实验缺乏对照。

为了验证卵巢内的卵母细胞是否可以由外周

血中的干细胞分化而来,Eggan等 [25]进行了一项

小鼠的异种共生实验。他们将 4 ~ 8周龄的成对小

鼠血管以手术的方式连接到了一起,其中1只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另1只则未作处理。6 ~ 8个月后,研究者们发现2只小鼠的体内大概有65﹪的白细胞GFP呈阳性。虽然2只小鼠的生理周期基本正常,但是在未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的卵巢内并没有发现GFP阳性

的卵母细胞。对全造血系(panhematopoietic)标记

物CD45的追踪表明,GFP阳性的血细胞确实进入了野生型小鼠的卵巢内并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为

了进一步制造与Johnson相似的实验模型,研究者

在第2次的异种共生的实验的前 1 d用白消安和

环磷酰胺对野生型小鼠进行了化疗处理,此举杀

死了野生型小鼠卵巢内的卵母细胞。此后的观察

中,2只小鼠的血液和骨髓里面都出现了大量的白

细胞嵌合体,但是卵母细胞却没有嵌合体出现。另外,实验2个月后,野生型小鼠的体内发现了数量虽少,但是却依然存在的卵母细胞,这说明之前的化疗并没有将卵母细胞完全杀死,同时也间接的表明了

化疗以后的骨髓移植可能并不是卵母细胞恢复的原因,而是由于之前的化疗没有彻底杀死卵母细胞。Eggan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出生后的雌性哺

乳动物卵巢内不存在GSC的传统理论。2008年,Begum等 [26]为了探究造血祖细胞是否能够分化为卵母细胞,将用0.5 gray射线照射过的小鼠的卵巢

移植入了表达GFP的小鼠肾包膜内,射线杀死了卵巢内大部分的原始卵泡。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的

卵巢内并没有出现GFP阳性的卵母细胞,也没再生的卵母细胞出现。这项实验也坚定了生殖细胞恒定

论的研究者对传统理论观点的支持。

3. 卵巢GSC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GSC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上海交大的吴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 [1]通过免疫选择的方法完成了从幼鼠和成年小鼠的卵巢中

获取表达BrdU和MVH(DDX4)的具备增殖能力的细胞。这种细胞被研究者们导入了GFP基因,

然后移植入经过化疗处理的成年小鼠体内,在经过

75 ~ 110 d的饲养以后,有82﹪的小鼠诞下了后代,其中26﹪的后代的基因中可以检测到GFP基因的表达。将这第一代小鼠继续与其他的野生型小鼠交

配以后,又有28﹪的第二代小鼠成功表达GFP基因。作为对照的,研究者们又将携带了GFP基因的病毒直接注入了另一批小鼠的卵巢,但是在后代中

却没有发现GFP阳性的小鼠。因此,研究者们确定了这种具备增殖能力的细胞就是GSC。不过,依然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基于MVH的免疫选择的方法可

能会有问题,因为这需要胞内的跨膜蛋白定位 [27]。

吴际的领导团队为MVH的胞外跨膜区的存在提

供了额外的证据 [1],因此,这种细胞的免疫选择法

应该是可信的。2011年,该研究团队 [28]将转染了GFP基因、oocyte-g1基因以及敲除了小鼠纤毛轴动力蛋白中间链2基因的GSC移植进了不孕小鼠并

与野生小鼠杂交,2个月以后同样获得了具有基因

特征的后代。

2010年,Pacchiarotti等 [29]使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系统(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

分离了表达GFP和Oct4基因的GSC样细胞。这种细胞在和精原干细胞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发生了增殖,这说明这种细胞可能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该细

胞在经过1年的体外培养,并且传代了多代以后依

然没有发生分化,同时具有很高的端粒酶活性,也表达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标志物,细胞核的核型也很

正常。在进行拟胚体分化以后能够侦测到三胚层时

期的特异标志物,并产生了卵母样细胞。

2012年,White等 [30]使用FACS从小鼠和人的组织中均分离出了GSC细胞,并且这两种细胞都表达MVH,同时保持了早期生殖细胞和卵母细胞

的特异性基因。在对他们进行了细胞倍型鉴定以

后,人GSC确认是单倍体的细胞。在将人GSC移植入分离的人卵巢皮质组织之后再转入NOD-SCID

小鼠,发现在NOD-SCID小鼠的卵巢内出现了GFP 阳性和阴性的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White等的研

究结果一公布立即引来了争议,Oatley等 [31]指出,虽然White获得的GFP阳性细胞具有修复生殖的

能力,但是White的胚胎并没有进行增殖潜力与遗

传基因的测试,其获得的单倍体在受精以前就完成

了减数分裂也说明这些细胞没有经历正常的核成熟

过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Zhang等 [32]的研究结

果显示,GSC不存在于出生后的卵巢中,Lei等 [36] 的研究成果也显示,出生时就形成的卵泡队列已经

足够支持哺乳动物在正常生殖周期内的卵子发生。

4. 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同样具有干细胞特性:除

却目前已知的卵巢内干细胞以外,部分的黄体化颗

粒细胞(granulosa cells, GC)同样具有干细胞的特性。2013年,Dzafic等 [34]指出,在单个的GC群落中可

以检测到Oct-4、Nanog和Sox-2等干细胞的标志物,

并且展现出很高的端粒酶活性。Dzafic等也预测了

GC未来可能在再生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GC

具备干细胞特性的现象最早是由来自瑞士巴塞尔大

学的Kossowska-Tomaszczuk等 [35]于2009年宣布的,他们观察了来自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CD3标志

物阳性的GC,在加入了白细胞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ing factor, LIF)以后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发现,

GCs的标志物,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R)和芳香化酶渐渐消失了,但是却发

现了典型的干细胞标记物POU5F1,另外没有发现

生殖细胞的标记物如nanog、vasa和stellar。同时也

表达间充质标志物如CD29、CD44、CD90、CD105、

CD117以及CD166,但是不表达CD73。2013年,KATARZYNA KOSSOWSKA-TOMASZCZUK等 [36]

也得出了和Dzafic同样的结论,并预测GC将会为

生殖医学/ART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三、小结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卵巢内是否存在GSC

的观点还尚未达到能够让争议双方都互相信服的

地步。有人认为目前的数据已足够支持GSC的理

论 [37],即便这种细胞可能并不是卵巢生殖功能的决

定因素。无论卵巢内是否真的存在GSC,目前已有

的众多支持GSC数据定然将会干细胞治疗不孕不

育的方法引向临床实际,例如使用多能干细胞或者

胚胎干细胞 [38]。曾有一位从27岁诊断为卵巢囊肿,

到37岁第9次IVF失败的不孕患者,最后只好选

择捐献的卵子来替代自己的卵子,可是排队等待卵

原却需要5年。一旦GSC的应用进入临床阶段,那

么医生的手中就等于拥有了近乎无限的卵子资源,

即解决了当前卵子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行IVF治

疗的患者也可以免去一次或多次令人痛苦的取卵手

术,一些暂时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甚至可以在年轻

的时候就取出自己的GSC,将来再考虑生孩子的问

题。虽然GSC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激动的进展,但

是也有坚持传统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将非灵长类动

物的卵巢模型类比于人类这种高级哺乳动物是极

其不科学也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些在如今的人们看

来很经典的GSC实验的严谨与否也有待考究 [39]。

GSC存在,或不存在于出生后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或许这两种观点本身是没有必要只存其一的,但是

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科学研究的这种严谨态度,才使

得人类在文明进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关于GSC的

后续研究成果也必将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

参考文献

1 Zou K, Yuan Z, Yang Z, et al. Production of offspring from

a germline stem cell line derived from neonatal ovaries[J].

Nat Cell Biol, 2009, 11(5):631-636.

2 Macklon NS, Stouffer RL, Giudice LC, et al. The science

behind 25 years of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J]. Endocr Rev, 2006, 27(2):170-207.

3 邵敬於,杨帆,杨健之,等 .人类诱发排卵的50年进展[J].

医药专论, 2012, 33(12):705-711.

4 Hanna CB, Hennebold JD. Ovarian germline stem cells:

an unlimited source of oocytes?[J]. Fertil Steril, 2014,

101(1):20-30.

5 袁越 .卵巢里也有干细胞[J].大众健康,2012, (4):

118-119.

6 Spradling A, Fuller MT, Braun RE, et al. Germline stem

cells[J].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1, 3(11):

a002642.

7 Wang ZA, Kalderon D. Cyclin 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regulates niche retention of Drosophila ovarian

follicle stem cell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51):21701-21706.

8 Gonzalez-Reyes A. Stem cells, niches and cadherins:a view

from Drosophila[J]. Cell Sci, 2003, 116(6):949-954.

9 Song X, Zhu CH, Doan C, et al. Germline stem cells

anchored by adherens junctions in the Drosophila ovary

niches[J]. Science, 2002, 296(5574):1855-1857.

10 Harris RE, Ashe HL. Cease and desist:modulating short-

range Dpp signalling in the stem-cell niche[J]. EMBO Rep,

2011, 12(6):519-526.

11 Guo Z, Wang Z. The glypican Dally is required in the nich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germline stem cells and short-range

Bmp signaling in the Drosophila ovary[J]. Development,

2009, 136(21):3627-3635.

12 Chen D, McKearin D. Dpp signaling silences Bam

transcription directly to establish asymmetric divisions of

germline stem cells[J].Curr Biol, 2003,13(20):1786-1791.

13 Li Y, Zhang Q, Carreira-Rosario A, et al. Mei-p26

cooperates with Bam, Bgcn and Sxl to promote early

germline development in the Drosophila ovary[J]. PloS

One, 2013, 8(3):e58301.

14 Wang Z, Lin H. Nanos maintains germline stem cell self-

renewal by preventing differentiation[J]. Science, 2004,

303(5666):2016-2019.

15 Morris AR, Mukheriee N, Keene JD. Ribonomic analysis

of human Puml reveals cis--trails conservation across

species despite evolution of diverse mRNA target sets[J].

Mol Cell Biol, 2008, 28(12):4093-4103.

16 Faddy MJ, Telfer E, Gosden RG. The kinetics of pre-

antral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ovaries of CBA/Ca mice during the first 14 weeks of life[J]. Cell Tissue Kinet, 1987, 20(6):551-560.

17 Johnson J, Canning J, Kaneko T, et al. Germline stem cells

and follicular renewal in the postnatal mammalian ovary[J].

Nature, 2004, 428(6979):145-150.

18 Greenfeld C, Flaws JA. Renewed debate over postnatal

oogenesis in the mammalian ovary[J]. Bioessays, 2004, 26(8):829-832.

19 Gosden RG. Germline stem cells in the postnatal ovary: is

the ovary more like a testis?[J]. Hum Reprod Update, 2004, 10(3):193-195.

20 Pansky B, Mossman HW. 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the

rabbit ovary[J]. Anat Rec, 1953, 116(1):19-51.

21 David GF, Anand Kumar TC, Baker TG. Uptake of tritiated

thymidine by primordial germinal cells in the ovaries of the adult slender loris[J]. J Reprod Fertil, 1974, 41(2):447-451.

22 Kerr JB, Duckett R, Myers M,et al.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y follicles in the neonatal and adult mouse ovary: evidence for maintenanceof primordial follicle supply[J].

Reproduction, 2006, 132(1):95-109.

23 Johnson J, Bagley J, Skaznik-Wikiel M, et al. Oocyte

generation in adult mammalian ovaries by putative germ

cells in bone marrow and peripheral blood[J]. Cell, 2005,

122(2):303-315.

24 Telfer EE, Gosden RG, Byskov AG, et al. On regenerating

the ovary and generating controversy[J]. Cell, 2005,

122(6):821-822.

25 Eggan K, Jurga S, Gosden R, et al. Ovulated oocytes

in adult mice derive from noncirculating germ cells[J].

Nature, 2006, 441(7097):1109-1114.

26 Begum S, Papaioannou VE, Gosden RG. The oocyte

population is not renewed in transplanted or irradiated adult ovaries[J]. Hum Reprod, 2008, 23(10):2326-2330.

27 Gustafson EA, Wessel GM. Vasa genes: emerging roles in

the germ line and in multipotent cells[J]. Bioessays, 2010,

32(7):626-637.

28 Zhang Y, Yang Z, Yang Y, et al.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mice by random recombination of targeted genes in

female germline stem cells[J]. J Mol Cell Biol, 2011, 3(2):

132-141.

29 Pacchiarotti J, Maki C, Ramos T, et 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germ line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the postnatal mouse ovary[J]. Differentiation, 2010, 79(3):159-170.

30 White YA, Woods DC, Takai Y, et al. Oocyte formation

by mitotically active germ cells purified from ovaries of

reproductive-age women[J]. Nat Med, 2012, 18(3):413-421.

31 Oatley J, Hunt PA. Of mice and (wo)men: purified oogonial

stem cells from mouse and human ovaries[J]. Biol Reprod, 2012, 86(6):196.

32 Zhang H, Zheng W, Shen Y, et 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no mitotically active female germline

progenitors exist in postnatal mouse ovari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2, 109(31):12580-12585.

33 Lei L, Spradling AC. Female mice lack adult germ-

line stem cells but sustain oogenesis using stable primordial follicl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3, 110(21):8585-8590.

34 Dzafic E, Stimpfel M, Virant-Klun I. Plasticity of

granulosa cells: on the crossroad of stemness and trans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J].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13, 30(10):1255-1261. 35 Kossowska-Tomaszczuk K, De Geyter C, De Geyter M,

et al. The multipotency of luteinizing granulosa cells

collected from mature ovarian follicles[J]. Stem Cells,

2009, 27(1):210-219.

36 Kossowska-Tomaszczuk K, De Geyter C. Cells with

stem cell characteristics in somatic compartments of the

ovary[J]. Biomed Res Int, 2013:310859.

37 Dunlop CE, Telfer EE, Anderson RA. Ovarian stem

cells--potential roles in infertility treatment and fertility

preservation[J]. Maturitas, 2013, 76(3):279-283.

38 Tilly JL, Sinclair DA. Germline energetics, aging, and

female infertility[J]. Cell Metab, 2013, 17(6):838-850.

39 Yuan J, Zhang D, Wang L, et al. No evidence for

neooogenesis may link to ovarian senescence in adult

monkey[J]. Stem Cells, 2013, 31(11):2538-2550.

信息来源:总部位于巴拿马的[Growing Generations Panama公司],为那些经历过多次人工受孕(试管婴儿)失败的女性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详情可以查询其官网或中文官方博客,

了解AUGMENT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和常见问题解答。

或加QQ(1733838759)询问咨询。

( 收稿日期:2014-06-17)

(本文编辑:陈媛媛)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有效和健康发展,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保障人民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审批 第五条卫生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需求和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制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 第六条申请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与开展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与开展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三)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四)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申请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一)可行性报告;(二)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情况、人员情况、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等);(三)拟开展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的业务项目和技术条件、设备条件、技术人员配备情况;(四)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章制度;(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申请开展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医疗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前条规定的材料后,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发给批准证书;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对申请开展供精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医疗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卫生部审批。 第九条卫生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和材料后,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4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发给批准证书;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卫生部的批准证书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每2年校验一次,校验由原审批机关办理。校验合格的,可以继续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校验不合格的,收回其批准证书。 第三章实施 第十二条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必须在经过批准并进行登记的医疗机构中实施。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第十三条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当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四条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当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涉及伦理问题的,应当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附件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 一、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配子或合子输卵管内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冻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 (一) 1. (1)必须是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或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 (2)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根据两个《办法》规定,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总后卫生部科 (3)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同时持有卫生部批准证书和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 (4)机构必须设有妇产科和男科临床并具有妇产科住院开腹手术的技术和条 (5)生殖医学机构由生殖医学临床(以下称临床)和体外受精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 (6) (7) (8)机构如同时设置人类精子库,不能设在同一科室,必须与生殖医学机构

(9)凡计划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必须由所在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规划、医疗需求予以初审,并上报卫生部批准筹建。筹建完成后由 (10)实施体外受精— 2. 机构设总负责人、临床负责人和实验室负责人,临床负责人与实验室负责人 生殖医学机构的在编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2人,其中临床医师不得少于6人(包括男科执业医师1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3人,护理人员不得少于3 外籍、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技术人员来内地从事人类辅助 (1) ①专职临床医师必须是具备医学学士学位并已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 ②临床负责人须由从事生殖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担任; 掌握女性生殖内分泌学临床专业知识,特别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和月经周期的激 掌握妇科超声技术,并具备卵泡超声监测及B超介导下阴道穿刺取卵的技术能力,具备开腹手 ④机构中应配备专职男科临床医师,掌握男性生殖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 (2) ①胚胎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医学或生物学专业学士以上学位或大 ②实验室负责人须由医学或生物学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具备细胞生物学、胚胎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及细胞培养技能,掌握人类辅助生殖技

卫生法律法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审批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卫生法律法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审批 中国卫生人才网为大家总结卫生法律法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审批,供大家复习备考。希望考生能够在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审批 第五条卫生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需求和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制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 第六条申请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开展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与开展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 (三)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 (四)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申请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报告; (二)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情况、人员情况、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等); (三)拟开展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业务项目和技术条件、设备条件、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四)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章制度;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第八条申请开展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医疗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前条规定的材料后,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发给批准证书;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对申请开展供精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医疗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卫生部审批。 第九条卫生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和材料后,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4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发给批准证书;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卫生部的批准证书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每2年校验一次,校验由原审批机关办理。校验合格的,可以继续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校验不合格的,收回其批准证书。 更多卫生法律法规,请关注中国卫生人才网卫生政策法规栏目!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关键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代孕母亲,伦理问题,伦理原则,对传统法律的冲击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重要生命活动。人类的生殖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不孕不育是人类繁衍发展中久远的世界性问题,各国科学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随着科学文明发展,18世纪英国医生首次人工授精获得成功,19世纪末正式进入医学科学单位进行规范性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历经100多年发展,已从人工授精发展到试管婴儿,特别是试管婴儿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使助孕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由体内授精妊娠转为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移植的新时代,是人类生殖工程的重大里程碑。它的成功不仅给治疗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同时奠定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重大发展方向,对促进基因、遗传工程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方法,分为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 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3] 一、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 (一)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式将精液注入女性体内以取代性交途径使其妊娠的一种方法。[3]实际上是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性交这一步骤,他是治疗男性不孕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人工授精根据精液来源不同分为两种:用授精者丈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称“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Semen,)简称AIH,也叫做同源人工授精。AIH适用于丈夫精液中精子数量少、反向射精、由于心理或生理的困难导致性功能异常不能进行正常性交者;用他人提供的精液进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ivfbutton/first.php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包括: 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 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须遵守本规范。 一、人工授精技术规范 人工授精根据精子来源分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Semen, 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 Semen, AID)。根据授精部位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Intravaginal Insemination, IVI)、宫颈内人工授精(Intracervical Insemination, ICI)、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和输卵管内人工授精(Intratubal Insemination, ITI)等。 (一)基本要求 1、机构设置条件 (1)必须是具有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2)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实施丈夫精液人工授精必须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证书; (3)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必须同获得《人类精子库批准证书》的人类精子库签有供精协议; (4)具备法律或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条件。 2、人员要求 (1)最少具有从事生殖医学专业的医师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2名,护士1名,且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从业医师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临床妇产科和生殖内分泌理论及实践经验,具备妇科超声经验。负责人须具备副高及其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精液分析和精子处理能力。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 3、场所要求 场所包含候诊室、诊室和检查室、B超室、人工授精实验室、授精室和其他辅助区域。总面积不得少于100 M2 ,其中人工授精实验室和授精室的专用面积各不少于20 M2 。另外,医疗机构须具备妇科内分泌测定、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相关检查条件。 4、设备条件 (1)妇检床2张以上; (2)B超仪1台(配置阴道探头); (3)生物显微镜1台; (4)小型离心机1台; (5)百级超净工作台; (6)二氧化碳恒温箱; (7)液氮罐2-3个; (8)冰箱。 以上设备要求运行良好,专业检验合格。 (二)管理 1、实施授精前,不育夫妇必须签定《知情同意书》。 2、供精人工授精只能从持有批准证书的精子库获得精源。 3、医疗机构必须实时做好医疗记录、随访,供精人工授精的对象应向精子库反馈妊娠及子代情况。记录应永久保存。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

附件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育症的一种医疗手段。为安全、有效、合理地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保障个人、家庭以及后代的健康和利益,维护社会公益, (一) 1.综合考虑患者病理、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医务人员有义务告诉患者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利弊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提 2. 3.不育夫妇对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获得的配子、胚胎拥有其选择处理方式的权利,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对此有详细的记录,并获得夫、妇或双方的书 4.患者的配子和胚胎在未征得其知情同意情况下,不得进行任何处理,更不得进行买卖。 (二)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必须在夫妇双方自愿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方 可实施; 2.医务人员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适应症的夫妇,须使其了解:实施该技术的必要性、实施程序、可能承受的风险以及为降低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该机构稳定的成功率、每周期大致的总费用及进口、国产药物选择等与患者作出合理选 3.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在任何时候都有权提出中止该技术的实施, 4.医务人员必须告知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及其已出生的孩子随访 5.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捐赠者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获取书面知情

(三) 1.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受者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后代与自然受孕分娩的后代享有同样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包括后代的继承权、受教育权、赡养父 2.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夫妇,他们通过对该技术出生的孩子(包括对有出生缺陷的孩子)负有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权利和义 3.如果有证据表明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将会对后代产生严重的生理、心理 4.医务人员不得对近亲间及任何不符合伦理、道德原则的精子和卵子实施人 5. 6. 7、在尚未解决人卵胞浆移植和人卵核移植技术安全性问题之前,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以治疗不育为目的的 8.同一供者的精子、卵子最多只能使5 9. (四)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贯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不得对不符合国家 2. 3. 4. 5.医务人员不得进行各种违反伦理、道德原则的配子和胚胎实验研究及临床 (五) 1.互盲原则:凡使用供精实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供方与受方夫妇应保持互盲、供方与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务人员应保持互盲、供方与后代保持互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 1. 1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是指用人工的技术和方法将精子注入女性体内,在输卵管受精并受孕的一种生殖方法。主要用于丈夫不育问题,取代自然生殖的性交阶段。 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ssemen,AID) 宫腔内人工授精,它包括丈夫精子人工授精( AIH)和供精人工授精2种 1. 2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我国民间俗称“试管婴儿”。 从人体取出配子(卵子和精子)使之在体外受精后形成胚胎,然后将其移植至子宫腔内,使母体获得妊娠的技术。 1. 3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细胞浆内使之受精、然后将胚胎移植至子宫腔内,以达到妊娠的技术。 1. 4冷冻技术在生殖领域中,冷冻技术应用厂泛,包括:精子冻存、睾丸组织冻存、胚胎和囊胚冻存、成熟卵子冻存、未成熟卵及卵巢组织冻存等。 1.5 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在我国又被称为第三代试管婴儿,指在工VF-ET的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诊断是否有异常,筛选健康胚胎移植,防止遗传病传递的方法。 1.6 卵子赠送技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 一、人工授精技术规范 人工授精根据精子来源分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Semen, 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 Semen ,AID)。根据授精部位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 Intravaginal Insemination, IVI)、宫颈内人工授精(Intracervical Insemination, ICI)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和输卵管内人工授精(Intrambal Insemination,ITI)等。

卫生部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须遵守本规范。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配子或合子输卵管内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冻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一)基本要求。 1、机构设臵条件 (1)必须是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或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2)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根据两个《办法》规定,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总后卫生部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并报国家卫生部审批; (3)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同时持有卫生部批准证书和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4)机构必须设有妇产科和男科临床并具有妇产科住院开腹手术的技术和条件; (5)生殖医学机构由生殖医学临床(以下称临床)和体外受精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两部分组成; (6)机构必须具备选择性减胎技术; (7)机构必须具备胚胎冷冻、保存、复苏的技术和条件; (8)机构如同时设臵人类精子库,不能设在同一科室,必须与生殖医学机构分开管理; (9)凡计划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必须由所在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规划、医疗需求予以初审,并上报卫生部批准筹建。筹建完成后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预准入评审,试运行一年后再行正式准入评审; (10)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 2、在编人员要求 机构设总负责人、临床负责人和实验室负责人,临床负责人与实验室负责人不得由同一人担任。 生殖医学机构的在编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2人,其中临床医师不得少于6人(包括男科执业医师1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3人,护理人员不得少于3人。上述人员须接受卫生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生殖医学专业技术培训。 外籍、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技术人员来内地从事人类辅助生殖诊疗活动须按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1)临床医师 ①专职临床医师必须是具备医学学士学位并已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备生殖医学硕士学位的妇产科或泌尿男科专业的执业医师; ②临床负责人须由从事生殖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担任; ③临床医师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工作能力: 掌握女性生殖内分泌学临床专业知识,特别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和月经周期的激素调控; 掌握妇科超声技术,并具备卵泡超声监测及B超介导下阴道穿刺取卵的技术能力,具备开腹手术的能力;具备处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各种并发症的能力; ④机构中应配备专职男科临床医师,掌握男性生殖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技术。 (2)实验室技术人员 ①胚胎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医学或生物学专业学士以上学位或大专毕业并具备中级技术职称;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浅谈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浅谈 主讲:林玫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一门新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最有效的方法。是包括妇产科、男科、遗传学、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类对生殖的干预和促进及自我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而我们常说的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是指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 一、人工授精技术: 在针对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中,人工授精是一种简单、经济而非手术性的治疗方式,它主要是针对男方因素,比如少、弱、畸形精子症、精液不液化或液化不良、性功能障碍不能正常性交、逆行射精、不射精等等,无精症患者也可以采用供精人工授精,此外,女方阴道、宫颈畸形精液不能正常进入生殖道的以及免疫性不孕均可用人工授精助孕。 人工授精技术按照精液来源可以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 ID)。所谓夫精人工授精是指收集丈夫的精液,将其经过洗涤分离处理,通过医生操作,将洗涤处理好的精液借助人工授精管缓缓注入妻子的内生殖器官,使之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而供精人工授精则是在丈夫存在严重的男性不育问题经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而其配偶生育力正常者,为了生育目的,采用国家精子库中的精子实施的供者精液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应用于临床已有两百年历史,开始主要应用于解剖异常如严重尿道下裂,逆行射精以及阳痿、早泄等,近几十年应用于精液量减少,精子活动力低以及精液不液化的患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男性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等因素的影响,男性不育的发生更显突出。目前已经有很多不育夫妇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获得妊娠。 人工授精必备条件: 一是女方的输卵管至少有一侧通常且功能良好; 二是女方有正常的排卵功能; 三是男方的精液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子数量。(供精人工授精除外)从事人工授精技术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患者夫妇必须提供相关证件如准生

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附件2 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注册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药品监管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进行人类体外辅助生殖用液体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系对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体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其他科学合理的替代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人类体外辅助生殖 —1 —

技术用液。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是指与人类配子和/或胚胎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以准备、培养、转移或存储人类配子和/或胚胎的液体类医疗器械产品,如:取卵液、卵子与胚胎处理液、精子洗涤液、精子密度梯度分离液、精子制动液、体外受精液、卵裂胚培养液、囊胚培养液、配子/胚胎冷冻液、配子/胚胎解冻液、培养用油等。 二、注册单元划分 化学成分或配比不同的产品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但用于同一操作步骤的产品则可放入同一注册单元。如玻璃化冷冻液中为实现配子/胚胎玻璃化冷冻目的而依次使用的各成分或配比不同的溶液为用于同一操作步骤的产品,可放入同一注册单元。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注册申报资料在按照《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3号)进行提供的基础上,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综述资料 1.描述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如适用),以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 2.以表格形式提供产品配方(投料比)及终产品中所有组成成分的中英文化学名称、各组分理论浓度、作用。 —2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数据统计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数据统计表(1) 注:1、治疗总例数:总的夫妻人数(一对夫妻,以年为单位,计1例); 2、业务收入单位万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数据统计表(2-1) 2、治疗周期总数:指本年度所有的体外受精周期(包括自然周期),治疗周期总数不包括复苏周期; 3、女方、男方因素:合并多种因素,分别统计; 4、用药、获卵及胚胎移植情况:不包括自然周期; 5、妊娠周期包括宫内外妊娠、B超检查见孕囊或刮宫见绒毛; 6、妊娠率=妊娠周期数/移植周期数胚胎着床率=着床胚胎总数/移植胚胎总数; 7、流产率=流产周期数/妊娠周期数;

8、此表包括自然周期和疑难病例;若疑难病例数较多,则不包括疑难病例,需再填表二。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数据统计表(2-2) 注:1、新鲜周期分娩率=新鲜胚胎移植分娩周期数(妊娠28周以后,包括死产和死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数(不包括复苏的); 2、冻融胚胎移植分娩率=冻融胚胎移植分娩周期数(妊娠28周以后,包括死产和死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数; 3、活胎分娩率=活胎分娩数/总分娩数,死胎分娩率=死胎分娩数/总分娩数; 4、活单胎分娩率=活单胎分娩数/总分娩数,活多胎分娩率=活多胎分娩数/总分娩数; 5、胎儿畸形总数包括流产的和分娩的畸形胎儿,胎儿畸形率=胎儿畸形总数/胎儿总数; 6、实验室情况:各周期的统计不得重复; 7、IVF受精率=(2PN+1PN+多PN+晚期卵裂)/获卵数; 8、ICSI受精率=(2PN+1PN+多PN)/MⅡ卵子数;

9、优质胚胎率=Ⅰ级胚胎+Ⅱ级胚胎/总胚胎数。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数据统计表(3) 三、IVF/ICSI疑难病例*统计时间:年1月1日-12月31日 注:1、疑难病例: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严重盆腔粘连导致的取卵困难、高龄患者以及一些合并症者等; 2、此表不包括自然周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351507552.html,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2003) 发文日期:2003-07-10 实施日期:2003-10-01 发文机关:卫生部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须遵守本规范。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

移植、配子或合子输卵管内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冻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一)基本要求。 1、机构设置条件 (1)必须是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或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2)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根据两个《办法》规定,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总后卫生部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并报国家卫生部审批; (3)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同时持有卫生部批准证书和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4)机构必须设有妇产科和男科临床并具有妇产科住院开腹手术的技术和条件;

(5)生殖医学机构由生殖医学临床(以下称临床)和体外受精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两部分组成; (6)机构必须具备选择性减胎技术; (7)机构必须具备胚胎冷冻、保存、复苏的技术和条件; (8)机构如同时设置人类精子库,不能设在同一科室,必须与生殖医学机构分开管理; (9)凡计划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必须由所在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规划、医疗需求予以初审,并上报卫生部批准筹建。筹建完成后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预准入评审,试运行一年后再行正式准入评审; (10)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 2、在编人员要求 机构设总负责人、临床负责人和实验室负责人,临床负责人与实验室负责人不得由同一人担任。

176fj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附件l: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包括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 ET)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须遵守本规范。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配子或合子输卵管内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冻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一)基本要求。 1、机构设置条件 (1)必须是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或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2)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根据两个《办法》规定,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总后卫生部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并报国家卫生部审批; (3)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同时持有卫生部批准证书和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4)机构必须设有妇产科和男科临床并具有妇产科住院开腹手术的技术和条件; (5)生殖医学机构由生殖医学临床(以下称临床)和体外受精实验室 (以下称实验室)两部分组成; (6)机构必须具备选择性减胎技术; (7)机构必须具备胚胎冷冻、保存、复苏的技术和条件; (8)机构如同时设置人类精子库,不能设在同一科室,必须与生殖医学机构分开管理; (9)凡计划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必须由所在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规划、医疗需求予以初审,并上报卫生部批准筹建。筹建完成后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预准入评审,试运行一年后再行正式准入评审; (10)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 2、在编人员要求 机构设总负责人、临床负责人和实验室负责人,临床负责人与实验室负责人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20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单位,部内有关司局: 2001年2月20日,我部以第14号和第15号部长令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同年5 月14日以卫科教发〔2001〕143号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人类精子库技术规范》和《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两个《办法》和《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实施以来,对促进和规范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特别是保护妇女和后代的健康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类精子库技术和生命伦理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从两年来在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情况看,《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出来,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使其更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并以此促进技术应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参考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相应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对原《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进行了修改。为了保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能安全、有效地在我国全面实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修改稿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应用相关技术的机构设置标准、技术实施人员的资质要求及技术操作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技术实施中的伦理原则。同时,为了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滥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技术,切实贯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维护人的生命伦理尊严,把该技术给社会、伦理、道德、法律、乃至子孙后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修改稿对控制多胎妊娠、提高减胎技术、严格掌握适应症、严禁供精与供卵商业化和卵胞浆移植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规范、更具体的技术和伦理要求。 现将我部重新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予以公布。该《技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工作

附件1 绍兴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马国灿 副组长:郑杰金红柱王宏达 成员:鲁百云、刘和法、应鑫德、邱晓毅、毛小明、阮伯金、徐来潮、凌秀凤、何炳福、董华 领导小组职责:认真贯彻国家、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以下简称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的有关法规与政策、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等,并进行监督;审核绍兴市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规划;协调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管理集中整治等重大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基妇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阮伯金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有关处室和单位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协调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相关新闻宣传、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政治处:负责协调辅助生殖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 计财处:配合做好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配合做好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经费预算申请工作。

基妇处:组织实施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的有关法规与政策、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并实施绍兴市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对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的现场论证;组织开展辅助生殖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执业资格认定工作;负责辅助生殖技术实施监督管理、信息管理;负责辅助生殖技术相关项目的管理。 医政处:协助建立相关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协助监督指导医疗机构合法合规开展业务。 卫监食安处:负责查处未取得执业许可擅自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 监察室:负责协调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卫生行政人员和医疗机构负责人按纪律法规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构追究其刑事责任。 科教处:组织协调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及岗位人员的培训。 市妇幼保健院:为制定全市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规划、管理规定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基妇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的现场论证、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定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 市卫生监督所:协助卫生局相关处室承担辅助生殖技术的卫生监督、培训与管理工作,负责查处未取得执业许可擅自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开展必须条件

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须遵守本规范。 一、人工授精技术规范 人工授精根据精子来源分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Semen, 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 Semen, AID)。根据授精部位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Intravaginal Insemination, IVI)、宫颈内人工授精(Intracervical Insemination, ICI)、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和输卵管内人工授精(Intratubal Insemination, ITI)等。 (一)基本要求 1、机构设置条件 (1) 必须是具有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2)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实施丈夫精液人工授精必须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证书; (3)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必须同获得《人类精子库批准证书》的人类精子库签有供精协议; (4)具备法律或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条件。 2、人员要求 (1)最少具有从事生殖医学专业的医师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2名,护士1名,且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从业医师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临床妇产科和生殖内分泌理论及实践经验,具备妇科超声经验。负责人须具备副高及其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精液分析和精子处理能力。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 3、场所要求 场所包含候诊室、诊室和检查室、B超室、人工授精实验室、授精室和其他辅助区域。总面积不得少于100 M2 ,其中人工授精实验室和授精室的专用面积各不少于20 M2 。另外,医疗机构须具备妇科内分泌测定、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相关检查条件。 4、设备条件 (1)妇检床2张以上; (2)B超仪1台(配置阴道探头); (3)生物显微镜1台; (4)小型离心机1台; (5)百级超净工作台; (6)二氧化碳恒温箱; (7)液氮罐2-3个; (8)冰箱。 以上设备要求运行良好,专业检验合格。

辅助生殖技术现状与展望

辅助生殖技术现状与展望 1978年7月25日,随着世界首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的诞生,揭开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研究的序幕,此后,体外受精(IVF)技术不断成功用于多种不孕症的治疗。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400万的婴儿通过该技术出生,IVF技术发明人Robert Edwards博士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RT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中国生殖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ART在近30年里也飞速发展。 一、中国ART的发展现状 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在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随后首例赠胚试管婴儿于198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诞生。1995年2月,中国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诞生。目前,中国内地已经有百余个生殖医学中心能够开展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且能保持稳定的成功率。中国ART衍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在比利时诞生了人类首例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试管婴儿。1996年4月,中国首例ICSI试管婴儿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诞生。目前,无论是来自自然射精的精液,还是取自附睾、睾丸、逆行射精膀胱内的精子行ICSI,甚至是精细胞ICSI,都获得了成功。然而,ICSI技术避开了人类生殖的自然选择过程,有可能会增加后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已有研究表明,Y染色体长臂基因或基因簇微缺失与无精或严重少弱精有关。此外,严重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异常包括嵌合体比例较正常人群高。因此,ICSI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重视术前的遗传学咨询及检查。1989年,英国学者Handyside成功地采用PCR技术分析卵裂球的性别构成,完成了世界首例植人前遗传学诊断(PGD),开创了产前诊断的新纪元。中国首例PGD于1999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植入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及胚胎性别获得成功后,多重PER、荧光PCR 和多色FISH等技术,特别是1999年以来开展的间期核转换、全基因组扩增和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相继用于PGD,促进了PGD技术的应用。目前中国有2O余家PGD中心能够进行相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冷冻技术在中国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中国首个人类精子库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创立,并于2004年向社会开放自存精子服务。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癌症患者的增加,女性生育能力保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卵母细胞及卵巢组织冷冻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2006年1月,我国首例、国际上第2例“三冻(冻卵、冻精、冻胚胎,再解冻移植入母体子宫内)”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目前,国内开展卵母细胞冷冻的中心有30余家,尽管2011年应用卵母细胞冷冻技术治疗的患者仅有300余例,但临床妊娠率也达到了30%的较高水平。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多胎妊娠率高,促排卵药物的过度使用,配子捐赠在临床应用时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等相关问题。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申请报告

贺州市人民医院优生遗传生殖科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申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及临床专科准入管理的通知》要求,我院优生遗传生殖科准入需进行准入评审申请,特作以下申请报告: 全球的不孕不育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在15%左右,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一些城镇地区的发病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该发病率的提高与不断加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持续退后的生育年龄、男性精子数量快速下降有密切的关系;我过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已经从90年代的23岁上升到2009年的27岁,一些城市的平均生育年龄甚至接近30岁。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滑,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的可能性也会不断提高。随着育龄人群基数的扩大和患病率的不断提高,我国需要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群数量也将快速增长,整体需求预计将持续保持旺盛。如按存量7000玩育龄(25-30岁)妇女,15%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和30%采用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IVF)计算,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在年310万例手术左右,是目前手术量的10余倍;如按年新增量(新进入25-30岁阶段),以相同比例计算,未来几年的新增峰值可能达到近60万例,是目前手术量的2-3倍。目前在全国IVF规模领先的医院,年估计在1-2万例,但其他的很多机构的业务量仅仅在1000例左右的规模,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我贺州地区及梧州地区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仍是空白,贺州地区约223万人口及梧州地区约 327."33万人口,1 我贺州市地处粤、湘、桂交界,如根据以上比例计算,辅助生殖技术的市场需求尤为明显,供不应求状态将持续。 我院已通过国家三级医院评审,而我院具有开展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开展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目前我院已经开展染色体分析、提取第三者血清淋巴细胞治疗免疫性不孕;妇产科具有150张病床,可行开腹手术、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手术等相关手术。我院优生遗传生殖科人员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