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气候研究回顾及展望_陈维政

组织气候研究回顾及展望_陈维政

组织气候研究回顾及展望_陈维政
组织气候研究回顾及展望_陈维政

第27卷第8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7No.8 2005年8月Foreign Economies&Management Aug.2005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5)0820018Ο08

组织气候研究回顾及展望

陈维政,李金平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组织气候是西方组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组织气候研究的起源和对西方学者的组织气候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组织气候的内涵、结构,以及组织气候研究的作用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组织气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气候;组织文化;员工效能;组织绩效

上世纪60年代,组织气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国内也有人译作组织气氛)已经成为西方组织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为止,我国有关组织气候的研究还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范畴,而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组织气候研究非常少见。本文拟对国外和国内(主要是台湾学者)的组织气候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并提出了适用于企业管理的组织气候研究构想。

一、组织气候的内涵

组织气候一词源于Tomas提出的“认知地图”的概念,即个体为理解其周围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内部图示,作为对心理环境的解释。后来,Kurt Lewin(1930)提出了团体氛围(at mos2 p here)或气候(climate)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组织内部个体的共同知觉或个体所形成的认知“地图”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1]

众多的研究者试图对组织气候进行更准确、更具操作性的界定,然而迄今为止,组织气候仍是一个“模糊且庞杂”的概念。有关组织气候的定义,也存在很多争论,我们按照研究者定义组织气候的不同重点和角度,对这些定义进行归类整理如下:

1.根据组织气候整体特性界定的定义。这类学者认为,组织气候是组织内部环境的相对持久的特性(Argyris,1958;Tagiuri和Litwin,1968),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独特风格(Haplin, 1962;Sliver,1983;Hoy和Miskel,1987;张一心,2000),是一系列可以通过个体主观知觉测量

收稿日期:2005205225

作者简介:陈维政(1951-),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约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李金平(1981-),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的工作环境属性集合。[1~4]

2.按照组织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内涵界定的定义。这类学者认为,组织气候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工作环境的知觉和感受(Camp bell,1970;Schneider和Hall,1972;Schneider,1975; Dessler,1979;Schneider和Reichers,1983;J ames,1989),组织的工作环境包括组织的领导风格、角色、沟通、安全等内容(J ames,1989;Pritchard和Karasick,1973),而这种感受包括有自主、结构、报酬、温暖、支持和开发等层面(Dessler,1979),是一个多维的概念。[5~9]

3.按照组织气候作用界定的定义。这类学者认为,组织气候的稳定性和独特性使得一个组织能够有别于其他组织(Pritchard和Karasick,1973;Nicholson,1990),能够表现组织生活特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趋势(Nicholson,1990),并通过组织成员的知觉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动机和工作表现(许士军,1972;张瑞春,1999)。组织气候作为组织内在的心理环境(许士军, 1972),是介于组织环境与组织成员行为之间的桥梁,并且不同于工作满意度。[8~10]

4.组织气候的综合定义。这类学者认为,组织气候作为一个庞杂、模糊的概念,很难从某一方面对其进行明晰的界定。但不难看出,组织气候具有以下特征:是组织内部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具有多种层面;能够为组织成员所知觉,并通过组织成员的知觉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能够通过员工的主观知觉来加以测量(Forehand和Glimer,1964;蔡培村,1980,1985;许士军, 1988;任金刚,1996;黄昆辉,1996;Hellriegel和Slocum,1974)。[11]

总之,关于组织气候的定义,存在颇多争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组织气候的性质上。关于组织气候的性质,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12]一类观点是将组织气候定义为心理气候的总和,心理气候则是个体从组织气候对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角度出发所表达的一系列个体对包括组织特征在内的工作环境的感知和评价。[13,14]组织气候是个体所具有的、表示个体对组织的一般感知。另一种观点认为,组织气候是组织而非个体的,是经过社会和组织过程形成的一系列非心理组织变量,是描述个体行为的组织情景。[2,9]这些组织变量主要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际影响(Schneider,1985),在组织意识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观感受。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从结构上对组织气候进行了定义,包括人际影响、主观意识形成、政策、实践,并且认为组织气候并不仅仅是个体心理气候的总和。[7~9,12]目前,关于组织气候究竟是一种可以分享的感知还是可以分享的一系列情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不少争议(Denison,1996)。

由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气候进行了定义,因此,仅从一个角度去解释组织气候显然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组织气候与个体心理气候(个体对组织环境的感知)、组织文化是互相区别的不同概念,并结合Litwin和St ringer(1968)以及许士军(1988)的定义,从组织气候的总体特征、形成原因和作用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组织气候是组织内部环境相对持久的特性,是组织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也是一系列可测量的工作环境属性的集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能够被组织成员直接或间接地知觉或感受,并通过组织成员的主观知觉来进行测量;同时,组织气候能够通过组织成员的知觉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工作表现,是介于组织系统与组织成员行为之间的桥梁。[4]

二、组织气候类型与维度研究

由于组织气候定义的多样性以及研究者各不相同的研究目的,因此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组织气候的维度进行了研究。张润书(1976)认为,确定维度有助于对组织气候的研究,组织气候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东西,所以必须加以具体化,这样才能够作为测量工具;而对

其维度的厘清,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组织气候主要有以下作用:(1)可以准确地描述组织的状况;(2)可以将各个维度与具体的动机和行为进行深度阐释;(3)可以测量组织状况的变化(何淑妃,1996)。

关于组织气候维度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Haplin和Croft(1962)在研究时将组织气候具体细分为士气、关切、重视绩效、疏离、阻碍、亲密、离心和以身作则等八个维度。Tagiuri(1968)对组织环境的分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把组织环境分为生态学、背景环境、社会系统和文化四个维度。[3]Likert(1967)将组织气候分为剥削权威型、仁慈权威型、民主商讨型和民主参与型四种不同的类型,并且用七个维度(领导过程、激励过程、沟通过程、互动—影响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和命令过程、控制和考核过程特征)来进行描述。Litwin 和St ringer(1968)将“组织气候”分为成就、归属或权力三种类型,并提出了测定组织气候的九个维度:结构、责任、奖酬、风险、人情、支持、标准、冲突和认同。[4]Schneider和Bartlett(1968)将组织气候分为管理层支持、对新员工的关怀、内部冲突、工作独立性、普遍满足和管理结构等六个维度。Sisk(1969)将组织气候分为组织规模、互动状态、成员个性、目标一致、决策阶层和组织状态等六个维度来进行研究。Churchill、Ford和Walker(1976)将组织气候分为主管监督的严密性、绩效标准、沟通频率、上级单位数量、创新需要、角色模糊性和角色冲突等七个维度来进行研究。Wallach(1983)将组织气候分为组织机构的科层性(bureaucratic)、创新性和对员工的支持性。[15]K opelan、Brief和Guzzo(1990)提出了以目标导向、手段导向、奖励导向、任务支持和社会情绪支持五个核心维度作为组织气候的共同要素。Sherman和Olsen(1996)认为,组织气候维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承受力、支持、自主权、开放式沟通和冲突管理开放性等,还包括领导艺术,如领导的心理距离,使工作简易化,管理层信任和关心员工,横向、垂直和外部沟通,热情,能力,礼貌,质量导向,报酬导向,正式化和组织认同。Adam Stetzer等(1997)在研究组织气候与组织低效能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质量、顾客服务、合作和信任等四个变量来测量组织气候。Schneider(1990)认为,把组织气候分为不同的类型来进行研究,可以解决组织气候定义之争,如把组织气候分为安全、动机、顾客满意度、缺勤、创新等不同的特定气候。同时,Schneider指出,组织有多种气候,不同的气候与组织不同的职能相关。组织气候同自然界中的气候一样,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方向。气候强度取决于组织成员对组织气候的认可程度;气候方向指的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不同(层次)问题的共同知觉。

此外,我国台湾的很多学者也对组织气候的测量维度进行了研究。罗启峰(1995)在以组织气候为干扰变量考察寿险业务员训练方式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时,将组织气候分为责任心、支持认同、人情、结构、薪酬、积极冒险、和谐、自律及开放竞争等九个维度。任金刚(1996)在组织文化与组织气候的研究中,通过测量、分析,将组织气候分为领导、薪资、规章、升迁、发展、考绩、福利和沟通八个维度。张瑞春(1999)在关于组织气候对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中,将组织气候分为权责结构、领导类型、人际关系和制度规划等四个维度。蒋景清(2002)在组织气候、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将组织气候分为领导形态、人际关系、形式结构及责任风气等四个维度。张震、马力和马文静(2002)在对组织气候与员工参与关系的研究中,将组织气候分为组织机构科层性(bureaucraty)、创新性和对员工的支持性。刘荣钦(2004)在领导行为、组织气候与工作投入关系的研究中,将组织气候分为管理形态、人际关系、官僚文化以及相互信任等四个维度。

通过以上对组织气候维度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众多的研究都试图以有限的维

度来概括含义广泛的组织气候。这些研究都多少存在片面之嫌,难以真正全面、精确地厘清组织气候的维度。鉴于学术界没能就组织气候维度的内涵达成一致,笔者提出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1)组织气候有哪些维度得到了公认?(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气候维度是否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气候内涵?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对查阅到研究文献的29位国内外研究者(其中国外研究者21人,我国大陆及台湾学者8人)有关组织气候维度内涵的观点进行了简单归类和分析。本文先将这29位学者关于组织气候的21种分类输入excel 软件,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意思接近的项目进行归类,共得出了12种组织气候维度分类,包括组织科层性、人际关系与沟通、领导与支持、成员个性与能力、激励与报酬、创新、决策参与、组织认同、工作独立自主和挑战、顾客服务、组织的物质资源、社会情绪支持,并对每个项目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气候维度分类总体频率统计 图1显示,组织科层性(76119%)、人

际与沟通(76119%)、领导与支持

(76119%)和组织认同(57114%)得到了

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同时,激励与报

酬(38110%)、工作自主与挑战

(33133%)、个性与能力(28157%)也被很

多学者作为测量组织气候的维度。但是,

组织物质资源和社会情绪支持只是在个

别学者的研究中出现,看来能否作为测量

组织气候的维度,还有待于检验。

图2 国内外文献组织气候维度划分比较 同时,本文对29位学者的研究按照

不同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对中国本土化背

景下的组织气候维度研究与西方背景下

的组织气候维度研究进行了比较,统计出

不同维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出现频率,

结果如图2所示。在图2中,我们可以发

现,组织科层性、人际与沟通、领导与支持

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都显示出非常高的

出现频率。不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中国

文化背景下,这几个项目在研究中都被作

为组织气候的重要维度来进行研究。此外,激励与报酬、工作自主与挑战、创新在两类文献中的出现频率相当。而在其他一些项目上,两类文献则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比如,在组织认同上,在西方背景的文献中的出现频率(85171%)要远远高于在中国文化背景文献中的出现频率(14129%),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相关文献则几乎没有把决策参与、顾客服务、组织物质资源、社会情绪支持作为组织气候的维度。这说明中外学者关于组织气候维度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差别,也意味着开发中国本土化组织气候测量量表,将有助于更加精确地确定组织气候的测量维度。

三、组织气候的研究范式及研究进展

组织气候作为组织成员对组织整体环境的主观感受,会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和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许士军,1988),因此组织气候研究对于组织和个人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16]组织气候如同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组织气候对于管理者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组织气候观念可以帮助管理者掌握和改进组织行为模式,增加组织成员积极的行为动机,从而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进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学者们分析组织气候的范式(许士军,1984)一般采用三种变量处理方法:(1)将组织气候作为其他变量的影响因素,即自变量。例如,组织气候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绩效等,即把组织成员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视为因变量。(2)视组织气候为中间变量,注重其中介或干扰作用。例如,认为组织气候是受某些变量的影响而形成的,而组织气候又会影响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以及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等。(3)把组织气候当作因变量,即将组织气候视为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因素。下面,笔者根据组织气候在现有研究文献中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对组织气候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分类。

(一)组织气候与领导行为关系的研究

领导行为作为影响组织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研究。1939年,Kurt Lewin等在著名的“领导风格”研究实验中,采用民主、专制和放任自流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来营造不同的群体气氛,结果发现领导行为与群体气氛的形成显著相关。我国台湾众多的相关研究也表明,领导行为与组织气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蔡培村,1985;林新发,1990;谢惠卿,2001),而且领导的关怀行为与组织气候之间的相关性最高,有助于提高组织气候的支持度、专业度和亲密感(张一心,2000),是预测内部组织气候的最重要指标(陈义鸿,2000)。此外,K oene(2002)等和张双文(2003)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方式与创新型组织气候密切相关。黄荣钦(2004)在对领导行为与组织气候进行了相关性研究以后发现,除了领导行为中的工作行为维度与组织气候中的相互信任维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以外,其他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

(二)组织气候与员工绩效关系的研究

由于组织成员对组织气候的感知,能够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态度,并进一步影响工作绩效,因此众多学者也深入探讨了组织气候与员工绩效以及与员工绩效相关的员工态度、心理之间的关系。Wallach(1983)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气候中有三个维度对员工参与度(employee in2 volvement)最具有解释力,即组织机构的科层性、创新性和对员工的支持度。[15]Shore和Wayne(1993)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这三个维度对员工参与度都产生较大的影响。科层性低、创新性和支持度高的组织气候会显著提高员工参与水平;企业的科层式管理体制是影响员工参与水平的最显著因素(张震等,2002)。组织气候在领导风格和组织承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林玫玫,1996),组织气候中的领导行为和制度规划维度对工作投入、组织承诺或工作满意度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张瑞春,1999)。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气候与员工的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邱奕光,2001;邱台生,2002),对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OCB)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蒋景清,2002)。蒋景清提出了以下组织气候与组织承诺和OCB之间的关系模型:

图3 蒋氏组织气候与组织承诺和OCB 关系模型 蒋景清经研究发现,组织气候同组织承诺与

组织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组

织气候会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

组织公民行为。此后,黄荣钦(2004)在研究领导

行为、组织气候与员工工作投入度之间的关系

时,进一步提出了领导行为、组织气候与工作投

入度的关系模型。

黄荣钦经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员工个体特征(如职务、学历等)会影响员工对组织气候的感知和员工的工作投入度,而组织气候各个维度与工作投入度(工作责任心和认同工作的重要性)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图4 黄氏领导行为、组织气候与工作投入关系模型

Christop her P.Parker 和Boris B.Baltes

(2003)在参考了有关组织气候与员工心理和

行为的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员工对

组织气候的感知与工作绩效的综合模型,揭示

了组织气候的形成过程以及组织气候对员工

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作用。[16]图5 组织气候员工感知与工作绩效综合模型 总的来看,组织气候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和

行为,并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来进一步影

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三)组织气候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

组织气候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是组

织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K opelman 、Brief 和

Guzzo (1990)根据组织气候和文化对绩效的影

响,建模揭示了组织气候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过

程(参见图6)。

图6 组织气候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过程

此外,Sherman 和Olsen

(1996)对研发过程不同阶段的

组织气候与组织绩效关系进行

了研究,发现在不同研发阶段,

组织气候与组织绩效呈现不同

的相关性。Neal 和Griffin

(1997)根据任务绩效理论提出

了一个安全绩效模型,并且发现

个体的安全知识在组织气候和安全绩效之间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Neal 和Griffin (2000)对组织气候与安全绩效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通过组织气候可以预测组织的安全状况,组织气候的整体改善会极大地促进组织安全状况的改善,组织气候的改善会促进安全绩效的提高。张双文(2004)指出,组织气候和安全绩效相互影响,能共同促进和发展。Markus Bare 和Michael Rrese (2003)研究发现,组织的创新过程必须伴随组织气候的积极性和员工心理安全维度;积极性和心理安全气候与

组织绩效的两个测量指标(资产回报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正相关性,并在创新过程与组织

绩效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17] (四)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的研究

组织文化不同于组织气候,学者们更多地把组织气候看作是组织潜在价值在表面层次的显示(Deniso n ,1996);相对于组织气候而言,组织文化是更深层次、具有较少主观意识成分的东西(Reichers 和Schneider ,1990);而组织气候是可见的组织日常生活层面(Rousseau ,1988)。组织文化对组织气候的形成产生显著的影响(Moran 和Volkwein ,1992),但特定的组织文化不一定就能产生特定的组织气候(Ashfort h ,1985)。有学者认为组织气候可能是组织文化与员工效能之间的一个可能影响变量(Schneider ,1985);另有学者在研究组织气候与员工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关系时发现,组织气候是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中间影响变量(K opel 2man 、Brief 和Guzzo ,1990);还有学者发现,除了组织气候维度的少数指标(如离职意愿)之外,并不存在以组织气候为中介的影响(任金刚,1996),但确存在显著的干扰作用。因此在组织内

部,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肯定存在交互作用。

[18]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展望

首先,由于组织气候的定义颇多,对其类型和维度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绝对一致的认识。究其原因,组织气候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广泛。而单纯把组织气候作为一个变量来研究,也很难真正揭示组织气候内在的各个维度变量与其他变量交互作用的关系,对实践也很难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因此,未来应该从特定构面的组织气候(安全气候、创新气候、服务气候等)出发,或者针对特定的组织(非营利组织、服务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来研究组织气候问题。图7 组织气候研究综合模型 其次,目前关于组织气候与员工绩效

关系的研究,往往只考察组织气候与为数

有限的几个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

对组织气候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员工

参与等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

研究。而在实践中,这些变量都具有明显

的相关性,因此控制其中大部分变量,而研究组织气候与其中少数几个变量的关系的做法,很难得出可靠的结论。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综合模型,全面地研究组织气候与员工效能的关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在这里,综合上述学者对组织气候与其他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成果,笔者构建了一个关于组织气候研究的综合模型(参见图7)。

在该模型中,根据以往的组织气候与领导行为和组织文化研究成果,将领导行为和组织文化看作影响组织气候形成的变项;在组织气候形成过程中,组织气候的中介或干扰作用会进一步影响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知觉,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包括组织承诺、工作投入两个变项)来进一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的绩效。同时,领导行为和组织文化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以及组织绩效之间也存在相关影响。这里员工的个人特征可以作为干扰变量,对组织气候的形成、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知觉以及员工的绩效都产生影响作用。

再者,随着实践的发展,特别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发展,组织也越来越迫切需要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理论指导。组织内在的价值观和文化对组织和员工绩效的影响,必须通过人

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成员所能感知到的组织气候和个人的情感认知来发挥作用。所以,研究组织气候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导、招聘、考核、工作分析、薪酬)相互作用的机理,将会对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最后,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由外国学者取得的,即使国内研究也是直接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分析工具和量表等。所以,开发本土化的测量工具,构建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气候模型,并且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ewin,K Lippit&White,R K.Pattern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experimentally created“social climate”[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igy,1939,10:271-299.

[2]Argyris,C.Some problems in conceptualiz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a case study of a bank[J].Administrative Sci2

ences Quarterly,1958,2:510-520.

[3]Tagiuri R.The concept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A].In Tagiuri R,Litwin G H 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anizational climate:exploration

of a concept[C].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11-32.

[4]Litwin,G H and St ringer,R A.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1968.

[5]Schneider,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anizational climate:individual preferences and organizational realities revisited[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5,60:459-479.

[6]Dessler,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contingency approach[M].Englewood Cliff s,NJ:PrenticeΟHall,1976.

[7]Schneider,B&Reichers,A E.On t he etiology of climate[J].Personnel Psychology,1983,56:19-39.

[8]Pritchard,R D,&Karasick,B W.The effect 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managerial job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2

t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3,9:126-146.

[9]G lick,W H.Concept ualizing and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limate:pitfall in multilevel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3)10:601-616.

[10]Schneider,B&Snyde,R A.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Journal of Ap2

plied Psychology,1975,60:318-328.

[11]Forehand,G A&G limer,B H.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n st udie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Psychological Bulle2

tin,1964,62:127-143.

[12]G lick,W H.Response:organizations are not central tendencies.Shadow boxing in t he dark[J].Academy of Manage2

ment Review,1988,13:133-137.

[13]J ames,L R.Aggregation bias in estimates of perceptual agre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2,67:219-

229.

[14]J ames,L R,Joyce,W F,&Slocum,J W,J 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ment:organizations do not cogniz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129-132.

[15]Wallach E.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 he cultural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37:29-36.

[16]Christopher,P Parker,Boris B Baltes,Scott A.Y ou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limate perceptions and

work outcomes:a metaΟ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389-416.

[17]Markus Bare&Michael Rrese.Innovation is not enough:climates for initiative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process inno2

vations,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45-68.

[18]Charles G lisson,Lawrence R J ames.The crossΟlevel effect s of cult ure and climate in human service team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767-794.

[19]Argyris,C.Overcoming organizational defenses: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M].Boston:Aillyn and Bacon,

1990.

[20]Compbell,J P,Dunnette,M D,Lawler,E E&Weick,K E.Managerial behavior,proformance,and effectiveness

[M].New Y ork:Mc GrawΟHill,1970:4,7.

(责任编辑:谷化)

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学院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 2015-2016 学年 1 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 任课教师:王永伟 班级: 140802 学号: 88 学生:强 完成日期: 2015/12/10

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 摘要:华为技术是一家于1987年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的,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深入了解华为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使用用PEST分析法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华为PEST分析法外部环境

引言: 华为技术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总部在。华为的支撑平台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华为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在逐步成为全球品牌领先企业。华为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创新研发,2014年研发投入408亿元, 2005-2014年十年间累计研发投入1900+亿元,在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76000名研发员工。到2015年,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且华为现有员工170000名,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228位,华为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如此迅速,与其战略发展密切相关,又与公司外部环境的把握离不开。

一、政治、法律因素(political/legal segment)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 改革,对外开放。在这宽松的市场条件下,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华为公司1987年成立,正巧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对于企业初期发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优势,并积极相应“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 完善,政府对其职能也在进行改革。首先,实行政企分开,充分给予公司、企业经营自主权,在市场上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其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较的自由,华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加上政府的简政放权条件下,获得巨大的发展优势。 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少,华为 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任正非曾跟随国家领导者到国外考察,通过考察习得的容与华为本身相结合。随后华为与IBM合作,建立自己的管理框架。通过与IBM的合作,华为学习西方公司的最佳实践,引入了最佳的全球化视角,由此华为更加容易开辟海外市场。 4.在经过了“思科诉华为案”、“华为诉沪科案”等几个著名的 案件之后,华为公司对部法律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华为的所有法律成员组成的法律部,加强了华为

2018年上海环境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研究报告

2018年上海环境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研究报告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正文目录 上海城投下环保上市平台,“2+4”战略清晰 (5) 国有资产重组,环保平台分立上市 (5) “2+4”战略已定,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加速起航 (6) 上海“生活垃圾+污水”龙头,外阜拓展加速 (10) 垃圾焚烧业务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10) 垃圾焚烧行业“十三五”处于成长期 (10) 固废处理业务深耕上海,外阜拓展加速 (12) 污水处理平稳发展,PPP 拓展可期 (15) 城镇污水处理看存量市场,提标改造带来增量需求 (15) 上海地区市占率高,成都地区潜力大 (17) 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尚处于开拓期 (19) 市政污泥,畅享广阔市场前景 (19) 垄断上海医废牌照,未来医废提价有望增厚业绩 (20) 餐厨垃圾,受益行业需求释放 (23) 土壤修复,提前布局彰显战略眼光 (24) 股东背景强,资源优势明显 (26) 大股东实力雄厚,资产注入可期 (26) 有望借助集团资本运作优势,加快PPP 项目拓展 (29) 内生外延加速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0) 预计2016-2019 年净利润CAGR 为24% (30) 首次覆盖目标价31.2-33.3 元,给予“买入”评级 (31) PE/PB - Bands (31) 风险提示 (31)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历史沿革 (5) 图表2:公司重组历程 (5) 图表3:上海环境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关系(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 (6) 图表4:上海环境“2+4”战略 (6) 图表5:2014-2017H1 上海环境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7) 图表6:2014-2017H1 上海环境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7) 图表7:固废与污水处理收入占比超65%(2016) (7) 图表8:固废与污水处理毛利润贡献近80% (2016) (7) 图表9:主营收入按地区分布情况(2016) (8) 图表10:毛利润按地区分布情况(2016) (8) 图表11:上海环境分部收入(百万元) (8) 图表12:上海环境分业务毛利率情况 (8) 图表13:分业务收入增速 (9) 图表14:上海环境营业总成本与增速(百万元) (9) 图表15:上海环境营业支出情况(百万元) (9) 图表16:多项政策鼓励垃圾焚烧 (10) 图表17:三种垃圾处理方式对比 (10) 图表18: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情况 (11) 图表19: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结构(2015)(万吨/日) (11) 图表2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结构(2020 目标)(万吨/日) (11) 图表21: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持续增长 (12) 图表22:“十三五”期间各省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目标排序 (12) 图表23:公司已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域分布(截至2017 年10 月) (13) 图表24:公司在建/筹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分区域(截至2017 年10 月) (13) 图表25:上海环境已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3) 图表26:上海环境已投运垃圾中转、填埋项目 (13) 图表27:上海市垃圾综合治理处理能力 (14) 图表28:20167 年6 月底已投运/已中标未投运项目处理能力 (14) 图表2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产业链 (15) 图表30: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及排水管网长度(2004-2015 年) (15) 图表31:我国村级污水处理率(2007-2015) (15) 图表32: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规划新增规模前列省市 (16) 图表33: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规划新增规模的投资额前列省市 (16) 图表34: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提标改造规模前列省市 (16) 图表35: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提标改造规模的投资额前列省市 (17) 图表36:上海环境旗下污水处理厂 (17) 图表37:上海市人口(万人) (18) 图表38:成都温江区人口(万人) (18) 图表39:上海环境“2+4”战略 (19)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活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热爱我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我想每天闻着花香,听着鸟儿的欢叫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走在上学的路上。我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更漂亮,你也是这样想的吧?可是,你看看吧: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最难过的污染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马路上的汽车多了,尾汽也就多了;树木砍伐多了,沙尘暴就来了;工厂多了,污水都排放到河里,鱼儿就没家了……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人们的环保意识随着大量的宣传和教育都提高了,在我的家乡青州市侯王村就有一位老爷爷,为了村子的环境卫生,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故事我还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呢。每天早上老爷爷从各家各户的门口把垃圾收走,倒在村头的垃圾池里进行分类,没用的进行销毁,可再利用的就先收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下午老爷爷就拿个袋子和夹子在村子里转一转,夹起路边的垃圾。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这样做时,老爷爷说:“第一是看到村民们能开开心心生活在洁净的环境里而感到自豪。第二是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在路上时说爷爷把卫生打扫的这么干净,我们可不能随手扔垃圾了。”老爷爷还说,这第二点是最重要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其实,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只

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一、树立环保意识; 二、懂得节约资源,不浪费水,不浪费饭菜; 三、使用布袋,恢复以前的使用菜篮子和布袋的购物方式,德国的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四、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和校车; 五、倡导步行、骑自行车,这样既能欣赏路边的美景,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和锻炼身体; 六、不燃放烟花爆竹,不要毁了我们美丽的星空; 七、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太能能灯…… 虽然,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是有一些没行动起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地球的明天会很美好,很整洁。 摘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活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热爱我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 的碧草蓝天。虽然,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是有一些没行动起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地球的明天会很美好,很整洁。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篇2] 环保灶行业发展已可谓要经历比较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中的艰

机械科学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机械科学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 作者:

日期: 机械科学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治、政府和法律环境 《“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国家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通过科技制度改革和科技规划的实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 1.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国务院体改办(2003 )9 号文件“关于深化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转制的科研院所也要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有步骤地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2.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 3.加入WTO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科技企业支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入世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加入WTO 后,机械行业特别是在汽车、机床、高技术产品、中档产品方面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机械行业由国内竞争走向国际竞争。 入世给机械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 由于我院主营业务不突出,产品种类繁多,参与竞争的市场分散,开拓市场的成本较大;2院改制后,原来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到期。 (二)、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促进了我国经济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从国际环境看,未来10年,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局

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每年将保 持3%左右的增长率。入世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制造业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2.国内经济环境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预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未来10年有望保持年平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我国GDP将达到22万亿元。 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股份制将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 机械工业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市场,依靠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了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机械工 业的发展。 3.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和相关产业大发展给制造业提供了机 遇。 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东北 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实施,给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也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院服务的客户主要为机械制造加工业,在冶金、电力、机械、电子、能源、石油化工、基础设施工程(如港口、道路、桥梁、输油、气水管)等方面,是近五年来随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最受惠的产业群体。特别是200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3个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约512亿元。我院所主导产品中,多数为发电装备服务,有很大的机遇。 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其中轿车需求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15%以上。当大批机械制造企业介入汽车工业发展时,汽车零部件生产快速提高,受益的既是汽车工业,更是机械制造产业。涉及我院的有机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分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96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 1.美国于1936年颁布的《全国洪水控制法案》,第一次正式规定运用(? )分析方法评价洪水控制和水域资源开发项目。 ?A.投入-产出? ?B.费用-效益? ?C.费用-效果? ?D.成本-收益 用户答案:[B] ??得分: 2.我国技术经济学科21世纪以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 ?)成为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热点。 ?A.项目评价技术方法? ?B.技术经济创新管理? ?C.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 ?D.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用户答案:[C] ??得分: 3.从项目评价文献的角度看,比重最大的研究领域是(? ?)。 ?A.项目评价实证研究;? ?B.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C.项目评价综述研究;? ?D.项目评价案例分析。 用户答案:[B] ??得分: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 1.国务院于1983年9月发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实施条例》,规定只有在(? ?)得到批准后,合资企业才可开展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 ?A.项目建议书? ?B.初步设计文件? ?C.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D.项目实施方案? ?E.项目申请报告 用户答案:[AC] ??得分: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建设项目不能仅仅追求微观和宏观经济利益,所以在项目评价中逐步重视(? )等方面的分析评价。 ?A.政策环境? ?B.自然资源? ?C.生态环境? ?D.社会发展? ?E.国际环境 用户答案:[BCD] ??得分: 3.工程咨询作为对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咨询服务的专业智力服务,强调对工程建设活动要有(? ?)。 ?A.控制力? ?B.监督性? ?C.指令性? ?D.预见性?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世界环境展望

3 全球环境展望过去、现在和未来 综述GEO -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版权 在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可以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以任何形式转载本出版物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用于教育或非盈利目的。如蒙惠寄使用本书作为资料来源的出版物,环境规划署将不胜感激。 未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事先书面许可,不得转售本出版物或将之用于商业目的。 声明 本出版物的内容不一定代表环境规划署或参与组织的观点或政策。本出版物中所使用的名称及其表述不意味着环境规划署或参与组织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疆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 本报告所提及的商业公司或产品不意味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其的认可。禁止将本书内容用于产品公告或广告用途。 UNEP GEO项目组编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期预警和评估司(DEWA) 邮政信箱:30552, Nairobi, Kenya 电话:+254 2 621234 传真:+254 2 623943/44 电子信箱:geo@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 设计、制作:https://www.doczj.com/doc/341434101.html, 本出版物是再生纸印刷 原始资料、来源和有关感谢内容可从GEO-3中获取

1 1 972年是现代环境主义的重要里程碑。那一年,第一次国际性的环境大会—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 1 3个国家及其它的利益相关集团相聚一堂,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从那时起的3 0年里,环境问题被纳入到从全球到地方各种层次的议程之中。诸如“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等措词引导了许多不同层次的行动。各种环境政策和新的法规体系纷纷出台。但由于环境问题蕴含内容过于复杂,以致于人类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充分清楚地予以表述。 自斯德哥尔摩大会以来所制定的决策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了治理、商业和经济活动,确定了国际环境法律体系框架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和双边关系,并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选择。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某些方面仍然没有进展。例如,环境还没有被充分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前两期G E O 报告中所强调的贫困和过度消费这两大人类社会问题,依然对环境造成非常严峻的压力。不幸的结果是,对于全球6 0亿人来说,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行动与目前的环境问题尚不相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G E O -3对过去3 0年全球的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就社会、经济及其它因素如何影响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 环境状况与政策响应( 1 9 7 2 - 2 0 0 2 ) 土地 1 972年以来,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的主要驱动力是食物生产的不断增长。 2 002年全球需要养活的人口比1 972年多出2 2.2亿。1 985—1 995年间,世界上许多地区呈现出了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的局面。由于灌溉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低效的灌溉会导致水涝与土壤的盐碱化。1 980年代,据估计每年有1 000万h m 2的灌溉土地被废弃。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包括不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和对土壤与水资源缺乏管理、森林砍伐、自然植被破坏、过度使用重型机械、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粮食轮作与农业灌溉等。1 992年地球峰会将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向前推进了一步。它要求每个国家必须履行2 1世纪议程,这为制定土地资源政策奠定了基础。此外,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又重申了 非洲保护区 注:保护区数,包括I U C N目录I-V I中的一部分来源:根据UNEP-WCMC 2001b汇编 综述 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压力,另外土地退化也是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处理、食物进口、医疗与水土保持费用越来越高,不仅加剧了人类的脆弱性及对健康的威胁,而且还不断消耗着非洲国家的经济资源。 农业扩展到边缘地区以及开发森林与湿地等自然栖息地,成为土地退化的主要 驱动因素。生物资源的损失意味着未来经济与商业发展潜力会受到损害。不过 这些消极的变化已经通过积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得到了缓解,主要包括建立 一个有序的保护区网络和各区域履行多边环境协议。非洲国家还参与了许多区 域与亚区范畴内的协议与项目。取得的突出成就有:1 9 6 8年制定的非洲保护自 然与自然资源协定(现在已经作了修改)。1 9 9 1年关于禁止非洲进口和控制与管理非洲内部危险物质跨界转移的巴马科协定。 典型区域:非洲

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营销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荣昌县总人口8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为66.13万人,人口密度751人/平方千米,并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夏士莲在荣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营销机会也多。随着荣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者更追求时尚、健康、自然的洗发产品,而夏士莲也正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夏士莲洗发水在荣昌市场的前景是可观的。 经济环境:荣昌县经济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2011年荣昌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552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253元,比上年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80元,同比增长13.8%;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093687万元,比年初增长21.2%。这表明人们的购买力明显增强,如果夏士莲可以采取方式刺激人们的需求和消费欲望,这里将会有很大一块市场。 社会和文化环境:荣昌县整个环境一直很不错,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很强,夏士莲处在荣昌这个位置,是很容易和整个荣昌的环境融为一体的。还有,荣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时尚、更美观的物质,洗发水也并不例外,如果夏士莲能将功效和时尚结合起来,那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更喜欢追求名牌的东西,追求个性化的东西,但是荣昌县市民的消费水平还达不到可以让他们随时都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水平,因此,他们在选择产品时有比较慎重。 政治环境:荣昌县是直辖市重庆的一个县城,重庆市的经济政策是很多的,相比其他省有很多优惠政策,夏士莲在荣昌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科技环境: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同时提供了许多创新产品和便捷服务,比如一些网站和自助缴费机等,方便顾客和厂商联系沟通。 微观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公众分析:企业的营销活动必然会影响公众的利益,因而企业必须处理好和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环境与发展失调的结果。它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那么,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吗?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越出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一、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气候变暖的效应。过去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增加了55PPM,地球气温升高摄氏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2000年将达260亿吨,是1860年工业革命开始时的50多

倍。二、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人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紫外线的困扰。最近,北极上空臭氧层也日益稀薄。臭氧层破坏产生以下后果: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多,皮肤癌患者每年增加30万,白内障患者每年增加170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受破坏;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其后果是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食物来源;影响人类对疾病的斗争;影响生产原料供给。与我们一同生活的可爱生灵他们曾给予我们多少欢乐,而如今,却走在了灭绝的边缘…… 四、我们天天呼吸的大气,由于硫、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大气含水逐步酸化,形成酸雨。1990年,只美国自家排的SO2,NO2就有近4000吨。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酸雨危害: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腐蚀;树木枯萎;鱼类死亡;湖泊酸化。五、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市场也因此蓬勃发展,大大小小出现了千百个品牌。那么,究竟这个行业的现状如何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小组以华为公司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采用PESTL分析法对手机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手机行业的基本特征以及行业竞争结构,SWOT分析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以此达到研究华为经营战略的目的,并通过这个华为成功的案例扩张到整个行业,也给一些小企业得以借鉴。 关键词: 华为销售额盈利环境分析机会技术市场因素文化 1.公司概况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健康成长。 2.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PESTL分析) 2.1.1政治环境分析 国际环境 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出于各国国内政治利益的考虑,各种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全球经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中国威胁论正喧嚣尘上。纵观公司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这些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国内环境 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 2.1.2经济环境分析 国际经济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各个国家都把通信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火车头”。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经济模式的改变,通信成本的下降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造了

【环境-管理】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近年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人类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对此十分重视,围绕这些问题举行的会谈、讨论日趋增多,仅1989年讨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际会议就达9次之多。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解决这些总问题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许多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这说明,人类正在为有效地控制全球性环境问题作出积极努力。 一、地球变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在2000年前,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然而,即使碳排放量维持现在平稳的水平,也仍然超过全球海洋和森林能够吸收的能力,导致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的不断增加。1994年末,大气中的碳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浓度从上一年度末的357/0ppm上升到358.9ppm,是6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头。1980年以来,大气中增加了3500亿吨碳,其中约有1500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一、酸雨污染 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值小于7而大于5.6。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例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酸雨的危害也是跨国界的,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酸雨纠纷。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另外,酸雨还会使农作物减产。 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 1989年环境日主题为“警惕全球变暖”。为什么要警惕全球变暖?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暖又有什么危害? 大家知道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开绿灯,允许它们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后,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升高后,就要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则能吸收,不让其通过,同时把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反射给地面。这样就使热量滞留于地球表面。这种现象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所以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等。 大气温室效应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就不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人类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徘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高达65亿吨。中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国。因此中国对目前的温室效应具有重大的贡献。科学监测表明,最近1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确实升高了。19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获取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2.培养其实践与知识结合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是,代谢废物不能够排除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它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问题: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答:1.这说明: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结论分析: 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识讲解: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变化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上午6h上午10h中午12h下午2h傍晚6h晚上9h 母亲37.0℃37.0℃37.3℃37.4℃37.2℃37.1℃父亲36.8℃36.8℃37.1℃37.3℃37.1℃36.9℃自己37.1℃37.1℃37.4℃37.5℃37.3℃37.1℃

外部环境和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我的职业探索报告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我家住在xx,从小父母都特别疼爱我,但父母从来不溺爱我。在我小的 时候,我犯错误后,父母不是对我打骂,而是耐心的教导我,引用实际例子和我讲道理,教我如何做人。虽然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我并没有一些娇惯的坏毛病,因为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有责任心好和上进心,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之人。 2.学校环境分析:我读的学校是一个刚刚升本的院校,但它的理工科历史非常悠久,声誉 也特别好,发展前景被外界看好。现在我就读的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我们学校也正在逐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风也越来越良好。学校搬入新校区以来,硬件设施非常完美,为我们学生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 3.社会环境分析 政治:土木工程技术涉及到各种建筑,现在我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同时为了加大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合作,需要大批量技术性人才。建筑行业也关乎百姓,是一个国家不能轻视的行业。 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在逐步发展,为了现代化建设,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尤其是各种高新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奠定了建筑行业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文化: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在增加。我们不仅要建造出安全的建筑物,还要有一定的舒适性和美观性,体现出建筑物独有的文化特色。 就业:由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目标,建筑行业处于辉煌期,其就业率很高,需要各种方面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 4.目标地域分析:我希望将来我可以去二线城市工作,二线城市相对来讲生活压力小,并 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好。二线城市经济不太发达,但物价比较低,生活环境比较舒适。 二、职业环境分析 1.目标行业分析:目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都在发展,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各项基础的建 设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也仍需推进。所以土木工程的建设前景依旧广阔,国家还需要重点发展其行业。 2.目标职业分析: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工程师,目前工程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薪酬也很 高。工程师对于知识水平的要求非常严格,我首先要在学校内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当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还要有责任心并严于律己。 3.目标岗位分析:我最想当一名总工程师,这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岗位。这个岗位不仅 需要有强大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带领团队走向辉煌。我需要为了这个目标岗位而奋斗,让自己更加成熟稳重。 4.目标企业分析:我想进入民营地产企业,民营企业对于员工非常严格,但可以锻炼我们 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工作经验。另外,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非常好,我希望进入企业之后,

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讲解学习

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 前言:要是说当前什么问题最让人关注,我想恐怕就是环境问题吧。全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关于先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及各国领导人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温室效应,水体污染,资源利用,人口问题。 关于是否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又分成了两大派系,一部分是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一部分是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悲观的环保主义一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为首的罗马俱乐部在20实际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21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 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全球环境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选择。 我觉得通过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还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而且我们也别无选择,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这一个星球——地球,适合我们人类居住。 关于人类是如何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呢?当然是有一个过程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增长的极限》——引起全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我们共同的未

来》——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的重要飞跃,联合国环保与发展大全——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当前世界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就全球范围来说有温室效应,水体污染,绿化带极具减少,物种的灭绝,人口过多及人口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减少,能源的分配不均等,就中国而言,世界存在的问题在国内也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说是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能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科学家还在寻找,全世界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案。 首先是气候变暖问题,这一问题引发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当然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比如说是绿化带的问题,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被人们形象的誉为“绿色之肺”,但是这个“肺”每一分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世界人们都要求那些国家的人民停止砍伐树木,但是这样就阻断了那些国家的经济来源,所以我们就要像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全世界的力量来使植树,不仅是在赤道附近植树,还要在世界各地植树,我们可以借助一切科技的力量使绿色植物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也可以号召一切又能力的组织和力量来帮助那些以砍伐树木来维持经济收入的国家,我们乐意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发展,让他们一另一种方式来维持生计。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会解决很多的问题了。 然后是水体的污染问题,我们都知道地球70%都是海洋,如果海洋坏掉了,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活到头了。现在有很多的海域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污染,其原因很明显,就是人们的任意排放污染物和废水超出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海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