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0601021 研究现状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S0601021 研究现状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S0601021 研究现状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S0601021 研究现状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1. 陈昌兴《<共产党宣言>的当代视角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27卷第2期

2. 樊学艺《<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意义探析》,《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9月第18卷第3期

3. 王一程房宁《<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

4. 杨金海《<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党建杂志》2002年第1期

5. 徐辉黎万和《<共产党宣言>与经济全球化兼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之策》,《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2期

6.韩云川《<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人民日报》2006 年6 月29日第 007 版7.崔华前《<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分析与当代意义》,《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1月第22卷第6期

8.郝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月第18卷第1期

9. 杨延辉贾志民驳《<共产党宣言>过时论发展/两个必然性理论》,《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总第45期

10. 陈谨祥《从<共产党宣言>解读经济全球化》,《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1. 梁清强《从<共产党宣言>看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年03月07日

12. 杜书瀛《从<共产党宣言>谈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34卷第2期

13. 吴丹《从<共产党宣言>序言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学术新人》2006.1

14. 张宝红黄桂娟余树歆《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第23卷第1期

15. 向德忠《从国际战略角度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观》,《长江论坛》2006.4总第79 期

16. 董小龙段建海《当代中国的<共产党宣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7. 陈建斌《读<共产党宣言>看当代资本主义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第10卷

18. 袁永和《对<共产党宣言>当代价值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2006年第三期

19. 王世雄曹立新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和发展》,《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增刊总第12期

20. 程金良《对马克思阶级分析法的二重性理解——<共产党宣言>解读》,《理论导刊》2006第11期

21. 马昊《基于<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中国入世历程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6.9

22. 穆美琼张思明《试论<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的法哲学观》,《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5月第33卷第3期

23. 凌志凌晨《试析<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纲领建设——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

24. 史家亮《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的深层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33卷第1期

25. 陈卫华用《<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全球化》,《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7卷第1期

26. 郑卫丽贾朋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重读<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保定师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月第18卷第1期

27. 文成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读<共产党宣言>序言有感》,《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总第26期

28. 胡英《重读<共产党宣言>的几点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2月第17卷第4期

29. 伊苍龙《尊重人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重读<共产党宣言>的启示》,《特区理论与实践》2006.1

30. 方福前《<共产党宣言>在西方再度成为热点》,《高校理论战线》1999.6

31. 刘建明《背叛<共产党宣言> 的苏联》,《南风窗》1999.1

32. 聂锦芳《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33. 姚润田郭振汉《论<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第19卷第6期

34. 谢志红《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月第15卷第1期(总第61期)

35. 张爽爽《论<共产党宣言>与党的先进性》,《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0卷第3期

36. 申桂兰杨培凤张锐《论<共产党宣言>中的“三个代表”思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月第23卷第6期

37. 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38.张爱军李俊《目的与手段——<共产党宣言>研究的新视角》,《襄樊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

39. 赵文娟《浅论<共产党宣言>中蕴涵的人文关怀》,《云梦学刊》2005年5月第3期

40. 赵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6.5

41. 段伟夏建国《试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五期

42. 穆美琼张思明《试论<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的法哲学观》,《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5月第33卷第3期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赵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

帜——<共产党宣言>的写作

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高

校理论战线》2006.5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苏东之所以发生两个必然性的逆转,究其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背弃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往往要经历反复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灭亡"因为,这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失败,而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事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它在一个地区或国家遭到挫折,在另一个地区或国家仍在继续前进“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必然阶段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取决于一时一国的失败"何况失败和挫折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会带来积极的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胡英《重读<共产党宣言>的

几点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1年12月第

17卷第4期

从《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的80多年中,其思想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几个主要思想,如人类解放的目标、阶级斗争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今天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均来源于《共产党宣言》。

——谢志红《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

的影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2年1月第15卷第

1期(总第61期)

《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

——赵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

帜——<共产党宣言>的写作

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高

校理论战线》2006.5

二、《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全球化”的前瞻性

马克思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本性是不断寻求发展空间,建立世界贸易市场,这样势必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各国渗透,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形成。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描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见,当时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徐辉黎万和《<共产党宣言>

与经济全球化兼论中国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之

策》,《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

报》2006年3月第2期

《宣言》认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昊《基于<共产党宣言>中

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中国入世

历程思考》,《社会科学论坛》

2006.9

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首先,垄断统治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整个链条上的环节。由于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一切原来还能闭关自守的国家和地区毫无例外地被垄断资本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此“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自在的单位,已经变成所谓世界经济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 其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深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在原料、市场等方面的依赖,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控制,造成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畸形发展而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加深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这样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空前加强,相应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陈谨祥《从<共产党宣言>解读

经济全球化》,《江西社会科

学》2001年第2期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

言》

三、《共产党宣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迄今仍是人们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指导思想。

——赵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

帜——<共产党宣言>的写作

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高

校理论战线》2006.5

《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对于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方面,《共产党宣言》中说这些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著作,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

——梁清强《从<共产党宣言>看和

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

年03月07日

四、《共产党宣言》与“三个代表”的理论传承

“三个代表”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从继承马克思主义来说,“三个代表”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那里都可以找到

理论的渊源。比如,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张宝红黄桂娟余树歆《从<共产

党宣言>到三个代表》,《中山大学

学报论丛》2003年第23卷第1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路明灯,它促使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转折点,是在新形势下对《共产党宣言》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与《共产党宣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新世纪的中国的共产党宣言。

——申桂兰杨培凤张锐《论<共产党

宣言>中的“三个代表”思想》,《长

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月第

23卷第6期

五、《共产党宣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肯定:“这个《宣言》中所论述的一般原则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文成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品质读<共产党宣言>序

言有感》,《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总第26期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在其诞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其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巨大世界影响和勃勃生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反复强调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曾不止一次的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公开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者仍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发展的眼光修改它、补充它、完善它。

——王世雄曹立新对《<共产党宣

言>的修改和发展》,《渭南师范

学院学报》2004年增刊总第12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再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修正、丰富和发展,如此循环不已。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迄今仍然完全正确,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它的精神实质,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决不能照搬,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而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即与时俱进的。

——郑卫丽贾朋俭《与时俱进: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重读<

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保

定师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

月第18卷第1期

(历史学院童杰整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