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八)

2021年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八)

2021年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八)
2021年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八)

2021年高中生物课时提升作业(八)

一、选择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xx·银川模拟)将少量棉花纤维放在载玻片上,滴上草履虫培养液,盖上盖玻片,沿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滴墨汁,可以看到墨汁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并在体

内环流。下列关于墨汁进入草履虫体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

B.墨汁向草履虫体内扩散

C.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随着水分向草履虫体内渗透

2.在培养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

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

是(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ATP的形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和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相同

3.(xx·厦门模拟)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图均表示主动运输

B.图甲、乙和丁中均表示自由扩散

C.图甲和图丙表示主动运输,图乙和图丁表示被动运输

D.图丙一定表示主动运输,而图甲、乙和丁可表示被动运输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

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5.(xx·东莞模拟)下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运输(每种运输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6.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A.a、N

B.b、M

C.c、N

D.c、M

7.(xx·安徽联考)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物质进出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

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8.(xx·厦门模拟)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C.葡萄糖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

9.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C.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10.(xx·福州模拟)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氧浓度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氧浓度、离子浓度

11.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依靠膜上的钠-钾泵维持的,如下图所示,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Na+为逆浓度梯度,K+也为逆浓度梯度

D.该过程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12.(能力挑战题)(xx·中原名校联考)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

侧为

细胞

外,

乙侧

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13.(18分)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2)本实验的名称是。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4)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14.(22分)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C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甲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甲中编号。

(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草履虫吞噬墨汁颗粒属于胞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墨汁颗粒不能通过跨膜运输进入细胞,A、B、D均错误。

2.【解析】选D。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这一过程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题干中“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能量供应体系是正常的,可知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负离子和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相同,形成了竞争性抑制。

3.【解析】选D。图甲应表示自由扩散。图丙中的物质运输方向为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图乙和图丁表示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因此表示的是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

4.【解析】选C。从题中的信息“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

5.【解析】选A。a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自由扩散方式,因而a物质可能是水、甘油、胆固醇和氧气;b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因而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6.【解析】选C。由图丙知,最终细胞内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由图乙可知,曲线M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被运输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M 表示的是自由扩散;曲线N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度与被运输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而超过一定的范围后,物质的运输速度与被运输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N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要消耗能量,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由图甲可知,应为c所示跨膜运输方式。故选C。

7.【解析】选D。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故B项错误;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故C项错误;胞吞和胞吐为非跨膜运输,通过膜的层数为0,故D项正确。

【方法技巧】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必须抓三个关键:

关键一:分析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

关键二:明确被运输物质微粒的性质(大分子、小分子、离子)。

关键三:分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

蛋白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8.【解析】选A。分泌蛋白的分泌是胞吐过程,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当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9.【解析】选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所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氨基酸,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膜运输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ATP,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细胞膜可能是红细胞膜,B正确。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与线粒体无关,C、D错。

10.【解析】选B。根据曲线中点的位置判断,A、B两点表示的是不同氧浓度下,N的运输速率不同,载体蛋白是相同的,但氧浓度不同,细胞呼吸强度不同,能量不同;B、C两点所对应的氧浓度相同,能量是相同的,但不同离子的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是不同的。

11.【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具有相对专一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Na+与K+均为逆浓度梯度运输;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易错提醒】消耗ATP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12.【解析】选D。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原因是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细胞要不断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而运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分析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钠离子驱动,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13.【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能量。从图中可知,甲、乙的自变量是有无HgCl2,甲、丙的自变量是细胞的成熟程度,观察指标是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变化,即细胞吸收磷酸盐的量。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甲、乙两组都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乙中加入了HgCl2,影响ATP的水解,结果是乙组吸收磷酸盐量比甲少,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丙组与甲组的不同是甲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丙是幼嫩的胡萝卜片,甲组吸收磷酸盐量比丙组多,说明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或幼嫩组织新陈代谢不如成熟组织旺盛,产能少)。

答案:(1)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任选两个)

(4)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

14.【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质结合成糖脂。

(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膜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半流动性)。

(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完全依赖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a、e两种方式需载体蛋白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即已摆脱浓度制约,甚至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5)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跨膜方式应为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

(6)该实验缺乏对照,应增设不同温度处理;可以通过观察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长短来判断实验结果。

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

(2)选择透过性(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b a (5)b a

(6)①对照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39225 9939 餹T]29486 732E 献37439 923F 鈿m (034482 86B2 蚲t ?39309 998D 馍26892 690C 椌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章 单元检测

第一章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应激性离不开细胞 B.人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人完成反射活动离不开神经细胞 D .细胞内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可以离开细胞进行 2.2009年12月11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患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 972例,死亡病例22例。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的病原体说法正确的是() A.能引发传染病,但无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B.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可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培养 D.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DNA B.都具有增殖能力 C.都属于原核生物D.都含有核糖体 4.酸奶中的一个乳酸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哪个层次() A.细胞B.器官 C.种群D.生态系统 5.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A.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6.下列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为“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7.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以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 8.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7: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原因的是( ) A .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成功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 .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2.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 .YR ∶Yr =1∶1 B .YR ∶yr =1∶1 C .R ∶r =1∶1 D .Y ∶R ∶r =2∶1∶1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 1产生基因型YR 的卵和基因型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和基因型为yr 的比例为1∶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 ) AaBb ――→① 1AB ∶1Ab ∶1aB ∶1ab ――→②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 子代9种基因型 ――→④ 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有人种了100株番茄,它们都是同一植株的后代,发现其中有37株为红果、短毛叶;19株为红果、无毛叶;18株为红果、长毛叶;12株为黄果、短毛叶;7株为黄果、长毛叶;7株为黄果、无毛叶。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 B .亲本性状为红果、长毛叶 C .子代(F 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 D .子代(F 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 6.在F 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 .F 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 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 .必须有足量的F 2个体 7.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 1,F 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3·福州模拟)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4.(2013·龙岩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5.下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 别最可能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6.生态系统是指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其各组成成分交叉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下列对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第4节课时

第二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下列物质或结构中都含有糖类物质的是(C) ①A TP②DNA③染色体④脂肪⑤淀粉酶⑥纤维素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解析]①ATP中含有核糖,①正确;②DNA中含有脱氧核糖,②正确;③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中含有脱氧核糖,③正确;④脂肪中不含糖类,④错误; ⑤淀粉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不含有糖类,⑤错误;⑥纤维素是多糖,⑥正确。故选C。 2.(2019·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糖类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所有的糖类分子都能为人体内细胞氧化供能 B.葡萄糖、果糖、乳糖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C.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 D.血糖过低时,肌肉细胞中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 [解析]并非所有的糖类都能为人体内细胞氧化供能,如纤维素是一种多糖,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不能为人体细胞氧化供能,A错误;乳糖是二糖,需要在人的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B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C正确;血糖过低时,肝细胞中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C。 3.下列图中有关动植物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关系正确的是(A) [解析]乳糖和糖原都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淀粉、麦芽糖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

中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A项正确;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B项错误;固醇和脂肪都属于脂质,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项错误;固醇分子量较小,不是生物大分子,D项错误。 4.(2019·湖北襄阳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糖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多糖彻底水解后可以生成许多单糖 C.乳糖可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D.甜菜中含有较多的麦芽糖,其与斐林试剂温水浴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多糖彻底水解后可以生成许多单糖,B正确;1分子乳糖由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结合而成,所以乳糖可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C正确;甜菜中含有较多的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其与斐林试剂温水浴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5.(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物质比脂肪(A) A.耗氧少,产生能量少B.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解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物质比脂肪耗氧少,产生能量少。故选A。 6.(2017·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C正确。 7.(2019·安徽省安庆市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糖类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糖原与脂肪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9:3.3 DNA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 1. 关于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目相等 B.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C. 解旋时需要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和解旋酶的作用 D.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 2. 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变异),发现某条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内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内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 A. O B. l C. 2 D. 4 3. 真核细胞DNA分子的复制( ) A. 可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上进行 B.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 以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 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4.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 下列实验使用和同位素标记法的有几项() ①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大肠杆菌繁殖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④鲁宾和卡门证实光合作用中的氧气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6.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2P个体的比例为1:31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8.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 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C.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可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9.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1个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特点是()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10.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4基因的表达

第 1 页 共 7 页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4基因的表达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tRNA 与mRNA 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 )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2.(2013·温州模拟)图示DNA 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T C T A G ----??----?①………… ②………… 信使RNA ③……-A-U-C-…… 转运RNA ④……-U-A-G-…… 氨基酸 ⑤……—异亮氨酸—…… A.图中包含8种核苷酸 B.DNA 双链中②为模板链 C.在③链上可以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 D.⑤代表的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转运RNA 搬运 3.下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相同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 的消耗 4.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 转运 B.该过程需要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 提供能量 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D.DNA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5.图甲表示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图乙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对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7 页 A.图甲中y 代表核糖,z 代表含氮的碱基 B.图甲与DNA 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在于y 和z C.图乙所示的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图乙中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位于b 端 6.(2013·绍兴模拟)如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 1和M 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 2 7.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遗传信息由②传递到⑤需要RNA 作媒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 8.已知AUG 、GUG 为起始密码子,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 碱基排列顺序如下: A-U-U-C-G-A-U-G-A-C ……(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章第1节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3日,在CBA总决赛中,运动员们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在篮球对抗中,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B) A.下肢B.细胞 C.大脑D.运动系统 [解析]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 2.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D) A.单个细胞活动B.人体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解析]膝跳反射是在各种分化的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不是一个或一种细胞独立完成的,但也并不是人体各系统都参与了该反射。 3.(2019·湖北襄阳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B.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结构层次,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解析]生物生活的环境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植物没有系统,细菌也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所以不是每种生物体都有各个层次的,B错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任一层次,但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C正确。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层次,D错误。 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层次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0:1.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2 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 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 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 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 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3 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 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 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 D.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4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5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 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xx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

时间 / 30分钟 基础巩固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4.山油茶籽可以用来榨取茶油,其花蜜中含有生物碱和茶皂素,中蜂、意蜂取食花蜜会死亡,而攻击力强的土栖蜂可以山油茶花蜜为食,并为其传粉.研究人员将土栖蜂与中蜂杂交获得M蜂.M蜂繁殖多代后再与土栖蜂杂交以恢复其野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栖蜂利于保持山油茶基因多样性 B.山油茶与土栖蜂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增加产量 5.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6.[20xx·江西玉山第一中学5月模拟] 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森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 C.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2.4(生物 )必修一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糖类在人体中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C.糖原是动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答案 D 解析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者对应有误,A错误;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需经过氧化分解才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C错误;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D正确。 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 B.乳糖可水解成两分子半乳糖然后被吸收 C.葡萄糖、果糖都可在沸水浴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D.糖类在细胞内有些作为能源物质,而有些是结构成分 答案 B 解析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多糖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其单体是葡萄糖;乳糖是二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可水解成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然后被小肠吸收;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是还原糖,都可在沸水浴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糖类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糖原等可作为细胞内的能源物质,而核糖、纤维素等是

细胞内的结构成分。 3.如图为糖类的组成及关系图,则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⑤依次是:单糖、二糖、多糖、纤维素和肌糖原 B.因消化道中缺少相应的酶,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糖是④ C.肝糖原和肌糖原只是存在部位不同,其作用完全相同 D.动植物细胞内用于储存能量的分别是糖原和淀粉 答案 C 解析糖原根据储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等,植物体内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A正确;由于消化道中缺乏水解纤维素的酶,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B正确;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肌糖原储存在骨骼肌中,肝糖原可水解产生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C错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D正确。 4.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主要是() A.葡萄糖、淀粉B.淀粉、糖原 C.糖原、淀粉D.淀粉、纤维素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6: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对点强化] 强化点1中心法则 1.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能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 [解析]HIV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该DNA又和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HIV的DNA分子在人体细胞又可以复制,还可以转录出RNA,并以RNA为模板翻译成病毒的蛋白质。 [答案] D 2.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解析]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需要特定的逆转录酶,故B 选项错误。 [答案] B

3.遗传信息从RNA→RNA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发生该传递途径的生物是() A.烟草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大肠杆菌 [解析]由RNA→RNA说明发生了RNA的复制,该过程只发生在RNA病毒中。烟草、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遗传信息是通过DNA→RNA→蛋白质途径传递的。 [答案] B 4.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和c在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能发生 B.c过程中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逆转录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内须通过d、b、c过程才能最终合成蛋白质 D.细胞中的基因通过b、c过程合成的蛋白质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的性状[解析]a、b、c、d、e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整个生命过程中,A正确;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也就没有相对应的tRNA,B错误;逆转录病毒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先经逆转录合成DNA,再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经转录和翻译过程最终合成蛋白质,C正确;b和c为基因表达,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影响生物性状,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 [答案] B 5.《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动物能否被驯化并和人类很好相处,取决于这种动物的“驯化基因”。在生物体中,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

八年级生物家庭作业

八年级生物家庭作业 第一次作业: 1、(2011长沙)我们常吃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它们在水中生活,用什么呼吸 A.皮肤B.鳃C.气管D.肺 2、(2011临沂)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蚯蚓—体壁②鲫鱼—鳃③家鸽—肺和气囊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3、(2011聊城)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4、(2011巢湖)鸟的下列结构中与“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含义不符的是() A. 体内有气囊 B. 胸肌发达 C. 前肢变成翼 D. 有角质喙 5、(2011潍坊)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哺乳动物都是体表被毛胎生 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6、(2011湘潭)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 A.蚯蚓的刚毛B.蛇的鳞片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 7、(2011怀化)家鸽和蚯蚓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A、奔跑、蠕动 B、飞行、攀缘 C、飞行、蠕动 D、跳跃、爬行 8、(2011 广东)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100米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活动情况是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9、(2010苏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 B.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10、(2011郴州)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 A.有利于觅食B.有利于避敌 C.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上述三项都是 11、(2011荆州)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雌猫的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1福州)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柬看,小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高三生物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单元评估检测十 (1)

单元评估检测(十) 必修3 第5、6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网中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 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 C.对于濒危物种易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 D.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某同学做了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是A→B→C B.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C种群 5.(2013·衢州模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被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6.据报道,由于市民的不断放生致使大明湖中的部分湖区巴西龟泛滥成灾,小巧可爱的巴西龟成了公认的生态杀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龟泛滥成灾是因为湖中缺少其天敌或其天敌较少 B.巴西龟的入侵却能增加大明湖湖区的物种多样性 C.巴西龟刚侵入大明湖时,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引入的外来生物都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7.(14分)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3章第1节课时

第三章第1节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占比重最大的分子决定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膜上的蛋白质受体完成 C.任何情况下细胞膜都能根据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不是由占比重最大的分子决定,A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膜上的蛋白质受体完成,B正确;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一定的限度,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可以利用其提取细胞膜,但是不能提取细胞器膜,D错误。故选B。 2.(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面,细胞外物质也不能进入 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解析]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A错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是相对的,B错误;细胞间直接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还有通过体液运输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生物体作为完整的生命系统进行生命活动,D正确。 3.(2019·北京东城高一期末)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C) 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B和D错误;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30: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萨顿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理由()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和染色体中的一个 2.摩尔根的重要贡献是() A.首先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总结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 C.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首先提出了“基因”一词 3.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5.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D、d之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不相等6.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配套练习册的答案作业本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配套练习册的 答案作业本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一道又一道防线。皮肤和 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炎症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抗体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 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二)单项选择题 1、病原体是指(B)。 A.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B.能够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c.能够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等D.垃圾、废物和污水等 2、李明每天锻炼身体,还接种各种疫苗,请你判断其目的是(c)。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上述三个选项都正确 3、医生让患肺结核的病人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目的是(A)。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研究结核杆菌 4、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A)。 A.握手,共进午餐B.无保护性接触 c.共用针筒注射毒品D.患病母亲分娩胎儿 5、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c)。 A.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B.给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c.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6、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移入器官的细胞相当于(A)。 A.抗原B.抗体c.一种酶D.生长激素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 A.ATP B.H2O和CO2 C.H2O和丙酮酸 D.乳酸和ATP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酵母菌在进行细胞呼吸时一定释放CO2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 3.(2013·聊城模拟)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缺氧状态,此时其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分解提供的( ) A.二氧化碳 B.葡萄糖 C.酒精 D.乳酸 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 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5.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叙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需酶参与 B.能释放CO2 C.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D.能生成大量的ATP 6.(2013·福州模拟)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7.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关于“自体保藏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 8.在某恒定的温度条件下,测得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 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9.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6部分来自叶绿体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10.下列有关图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研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 B.实验前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 C.微生物发酵时的呼吸作用强弱受温度影响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章第1节第2课时课时

第六章第1节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C)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 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解析]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正确。 ①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B正确。②染色体和DNA 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③中染色体和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2.(2019·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之处是(A) A.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 B.中期都形成赤道板结构 C.后期都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D.末期都形成细胞板结构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C错误;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形成细胞板结构,D错误。 3.(2019·吉林省五地六校)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由于细菌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形成,因此细菌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B.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均可进行无丝分裂 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

D.无丝分裂过程中无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不分裂,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丝的变化,C 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C。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DNA复制发生于S期,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S期。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的作用效果,用A和B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C) A. B.推测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 C.药物B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 D.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解析]根据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正确;药物A处理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B正确;药物B处理后,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B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G1期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A、B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则G1期细胞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明显增大,说明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D 正确。 5.(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A) A.细胞壁、染色体B.染色体、细胞板 C.染色体、赤道板D.叶绿体、染色体 [解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壁、染色体等,A正确;细胞板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中期没有细胞板,B错误;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板,并不存在,C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