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2009年10月第22卷第5期

阴山学刊

Y I N S HAN ACADE M I C J OURNAL

Oc.t2009

V o1.22No.5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

)))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李样举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基本权利冲突是在基本权利从主观的公权逐步演变为客观的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适用于私人之间关系后产生的现象,无论从宪法规范层面,还是从司法实践的现实层面来看,基本权利冲突都是切实存在的。在界定基本权利冲突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产生的背景、根本属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宪法和部门法的关系以及权力分立的政治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间的差别和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的有限性。

关键词:基本权利冲突;社会实力主体;泛化说;虚无说;公权力介入说

中图分类号:D911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5-0080-06

近些年来,学界对基本权利冲突的讨论呈现白热化的趋势,1学者们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为便于叙述,笔者把这些观点总结如下:/泛化说0、/虚无说0和/介入说0。以上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法律权利冲突和基本权利冲突之间的关系,并对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做出了界定。但是,对于其中一些认识,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商榷。

一、/泛化说0面临的理论困境

/泛化说0认为,几乎所有法律权利的冲突都可以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所有法律冲突都在基本权利冲突射程之内,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基本权利冲突涵盖了一切法领域的冲突。如:在盗窃案中,小偷与被偷人之间存在劳动权和财产权两种基本权利的冲突等。就司法过程而言,/泛化说0主张法官在法律已经对具体案件争议事项如何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要把法律权利冲突上溯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从宪法层面重新加以价值衡量。[1]从泛化说的主张我们不难看出,其不但否认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冲突之间的区别,模糊了两种冲突之间的界限,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违对立法机关的尊重

立法机关是一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立法机关在各国称谓不同,但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民意代表机关和最高权威机关,尤其是在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更是如此,其他机关对它都要保持高度的尊重,自然司法机关也不例外。虽然在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司法机关的地位不同,但是,总体看来,无非存在以下两种情形:

1.在奉行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和相互牵制构成了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国家运作的整个过程。三者之间地位上的平等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促使它们在机关运作中相互之间保持尊重成为必然。首先,就司法过程而言,其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都要保持高度遵守,虽然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创制一些判例,但是司法机关的丝毫的能动和前卫都会招致各方面的非议,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风险。这使司法

*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李样举(1983-),男,河南周口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论文有5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辨析6等。

1虽然各种观点中在表达宪法上的权利时用语不一:有的用宪法权利,有的用基本权利,但是从其要表达的意思来看,无论是宪法权利还是基本权利指向都是一致的,笔者在本文当中统一使用基本权利一词。

机关对法律的遵守犹如铁律一般,雷打不动。其次,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违宪与否未确定之前,司法机关亦要遵循/合宪性推定原则0推定其合宪。[2](P127~131)这不仅仅是保持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和宪政秩序稳定的需要,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尊重使然。

2.在议会主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至上,所以,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尊重更是自不待言,甚至可以说尊重是无所不在。/泛化说0的做法无异是司法机关在以司法方式进行/立法0,这不但有违权力分立和议会主权的政治原理,而且亦存在使/法治国0 (D er Rechtsstaat)变成/法官国0(Vo m Rechtsstaat zum R ichterstaat)的危险。进言之,即便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具体法律中对争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有失公允的情况存在,然而自有宪法解释制度和违宪审查制度来层层控制,司法机关亦无必要把法律权利冲突再上溯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从宪法层面重新加以价值衡量,固然促使/基本权利效力最大化0,发挥对私法的影响力语出良善,但是/这一影响力的发挥主要是私法立法者的任务,它的职责在于,将基本法的内容在私法规范中具体化,尤其是要区分界定受到基本权保护的私人之间彼此之间的法律地位。各法院不允许凭借基本权或者根据司法裁量的理由修改立法者的决定与裁量。0[3](P287)所以,/盖宪法之具体化,系立法机关主要任务,法院应予尊重,守其分际也0[4](P244),所以泛化基本权利冲突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二)影响对基本权利本质属性的判断

从理论上看,/真正的基本权利是享有自由的个人权利,而且是与国家相对峙的权利。0[5](P175)基本权利作为公民在宪法上的一种重要权利,是对抗国家权利的一种价值,5德国基本法6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基本权利作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法律,使立法行政司法机构承担义务。这充分说明基本权利对抗国家性。同时,在司法实践方面,司法机关通过判决的方式也反复强调它的这一特性。在联邦宪政法院于1970年做出的/离婚记录案0的判决中写到: /联邦宪政法院反复承认,个性形成于个人的隐私领域,且宪法保护公民免受国家对这一领域的侵犯。这项宪法命令要求(政府)去尊重(个人)生活的隐私0[6](P369~370),由此可见公民的基本权利存在的宪法意义或者说主要功能在于抵御国家的侵害,维护公民作为一个有尊严的独立个体的存在。

虽然在/作为主观权利的法是建立社会的前提,它必须被尊重,只有法被作为客观规范和客观价值秩序主观权利才能实现0[7](P275)这样的认识下,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得到了强化,但是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的国家相对抗性这一根本属性(功能)却是一直没有改变,这也正是它与私法权利井然有别之处。所以,我们在认识基本权利冲突现象的时候,固然一定要看到基本权利作为一种客观价值秩序对私法规范的渗透,但是切不可夸大它的客观价值秩序的功能而忽略了制宪者赋予基本权利的历史使命)))对抗国家,防御国家侵害。这也是基本权利最为核心的功能。否则,/如果一开始就否定宪法权利规范对私法领域的无效力说,将宪法权利规范调整的范围无限泛化,那么尽管可以解决芦部信喜教授所关注的上述问题,但是却可能导致个人与国家的二元对峙结构的相对化或稀释化,从而恰恰没有把握到近代以来的立宪主义精神0[8](P10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泛化说0过于强调了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以至于把所有的权利冲突现象都推及为基本权利冲突。这种认识既不利于认识基本权利的本质属性,也不利于认清其与法律权利冲突的区别,更有可能产生/硬要将国家力量注入私人生活,造成私人关系的不平等,无异敲起自由之丧钟0[9](P308)的危险。

(三)有违司法裁判规则

在司法过程中,就选择适用某一案件的法律而言,法院遵循着诸多法律适用规则。在选定适用某一案件的法律后,为了更好地找到法律适用中的大前提以涵摄具体案件,此时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对法律规范的解释。法律解释是探求法律内涵的一项活动,它通过对规范条款所使用的词语,条款所处的结构位置以及条款制定的目的等的分析,从规范内部为司法判案探寻依据。解释方法固然有很多种,对内涵不明确的条款,人们首先采用并不是合宪性解释,而是/大致遵循以下规律)))先文义解释、伦理解释(包括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等0[4](P245~246),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司法过程中,对规定明确的条款应该予以直接适用,对规定不明确的条款,司法机关应该运用各种解释方法在规范内部探寻规范内涵,而不应该在未作此项工作的情况下就寻求宪法价值上的判断。由此可见,/泛化说0的做法显然有违司法规则的要求,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法律解释制度功能的发挥,更为司法实践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正如德国学者赫塞(Konrad H esse)所言:/法官在审判私法个案时,

所要的是更明确、更详细及更确定的规范来解决争议,若法官花更大的精力来讨论基本权利的效力和限制问题,则困难极了0[9](P308),/如果宪法的基本权利规定可直接适用民事关系,则法官必须适用宪法理论作为审判依据,其不妥性可想而知0[9](P308)。

同时,/泛化说0在谈到基本权利冲突解决模式时主张:/首先是普通法律的优先适用,其次才是个案衡量与法律的合宪性解释0[1],笔者认为,从启动违宪审查的一般模式设置来看,对法律的合宪性疑问的权利一般都赋予了诉讼当事人,法院只是在具体案件中主动地适用法律,并没有权利去质疑法律的合宪性。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是普通法律的优先适用,同时又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做宪法层面的价值衡量,二者显然是矛盾的,更有可能置法官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尤其是在法学界对司法过程中如何适用宪法的争论余烟未消的情况下,关于这方面的论争浩如烟海,于此不赘述。[10]所以,我们不得不对这种可能导致基本权利冲突/泛化0的认定标准保持一种适当而又必要的谨慎和警觉。

二、/虚无说0无视基本权利可直接主张功能

/虚无说0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法律权利冲突,没有基本权利冲突。认为/宪法(基本)权利冲突从根本上说,是作为-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冲突,是人性本身所导致的冲突,是更高层次、更宏观、更深刻、更具有终极性的人性自我冲突0[11]。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基本权利是制宪者通过宪法确认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它之于公民具有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稳定性和母体性。世界各国宪法大都专辟一章悉数列举公民的基本权利。甚至有学者认为现代宪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机构,另一部分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基本权利部分是宪法的实体部分,国家机构部分是宪法的程序部分并服务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由此可见基本权利不同寻常的重要性。但是,宪法基本权利规范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抽象性,以至于基本权利的实现主要依靠具体化立法,藉此大量的基本权利得以保障。这也就是/虚无说0否认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理论基础。

但是,基本权利的实现是不是都要依靠具体化立法呢?是不是在立法机关对基本权利具体化立法加以保护之后,就如/虚无说0认为的那样它就失去了它的直接救济功能呢?笔者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宪法和法律在功能、价值以及救济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如:在救济方面宪法显然不具有部门法那样细致、具体、明确的特点等。但是,二者在对基本权利的保护方面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功效。所以,我们不能以法律的救济的模式来评价宪法的救济模式,/虚无说0显然是在用法律的救济模式来否定宪法在权利救济方面起到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就不同的基本权利而言,统一以具体化方式来保护也并非均能奏效,比如,一些国家宪法中规定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良心自由,这些基本权利只需要国家消极的不干涉即可,如果通过具体化制定法律反生干涉或侵害这些基本权利之嫌。所以,在基本权利保护方面,/虚无说0动辄谈通过立法具体化保护基本权利亦是不恰当的。

最后,我们知道,权利是一种可以向义务人主张的请求。那么,基本权利具有可以直接主张的救济功能亦是它作为权利的应有之义。这一点在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如德国、韩国等国的宪法诉愿制度和一些国家的宪法诉讼制度的存在就是对这一事实的有力佐证。详言之,在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中,如果立法怠惰或立法不作为,那么,公民可以依据基本权利条款诉诸司法机关敦促立法机关积极开展立法,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12](P413~418)如果立法机关的立法侵犯到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特定主体可以依据基本权利条款向法院或宪法法院提起违宪审查之诉,要求宣布违宪的立法无效或者在穷尽法律救济之后向特定机关提起宪法诉愿。甚至,就未列举基本权利而言,司法机关亦设法运用各种方法把其认定为新的基本权利类型来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保护。[13]由此可见,即便是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方式实现对自由权这一类基本权利的保护之后,它们仍然可以成为公民向国家直接主张救济的依据。

对那些可诉性颇具争议的社会权利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权利观念的转变,它们之于人类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在司法过程中慢慢受到保障,除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公民可以依据宪法诉立法机关不作为外,[12]又试图通过更为娴熟的司法技术和法律解释技术促进它们的实现。从而解决了社会权利在未被立法具体化的情形下的救济问题。由此可见社会权利也可以直接向国家主张的。

所以,/虚无说0以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原则性为由,否认基本权利救济功能的存在,这种认识既不

符合权利救济的原理,也不符合法治发展的现实。尤其是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人权条款的入宪、法律解释制度和司法技术日益成熟,基本权利的救济功能也将更加彰显。同时/虚无说0亦没有看到基本权利与法律权利在救济方面的差异,以法律救济的特征来评价基本权利救济,有失偏颇。

三、/介入说0和/虚无说0存在对规范的误读

/公权力介入说0:它认为/个人之间的权利冲突是以基本权利为基础的私法权利冲突,是形式上的私法权利冲突,实质上的基本权利冲突0[14]。在公权力介入私法权利冲突之前,所有的权利冲突均为私法权利冲突,一旦公权力介入其中,该私法权利冲突旋即转变为基本权利冲突。由此可见,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承认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这与/虚无说0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我们知道,任何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的权利发生摩擦甚至是冲突碰撞,加之权利的不断社会化,以致任何权利都不再绝对地不受限制,基本权利也不例外。如言论自由的行使要存在相应的限度,财产所有权从过去的绝对不受侵犯到现在要受到诸如公共利益的制约等。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基本权利的这种不断社会化趋势逐渐在宪法和一些国际公约中得到反映,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宪法中出现大量从规范本身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的条款。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01966年的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6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言论自由的界限:(1)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名誉,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2)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如果前述各国宪法和一些公约的规定只是个别特例的话,那么,葡萄牙1976年宪法的规定就显得格外特别,其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有关权利、自由以及保障之宪法规定,直接使用于各公、私实体,并对之有约束力。0该条笼统地赋予了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防范功能。

通过对上述各国宪法关于基本权利条款的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基本权利规范本身就已暗藏着基本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产生的权利冲突现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第三人效力问题,虽然我们在对这些条款进行解释或适用时,要在适用范围上做恰当的拿捏。但是,可见当时制宪者对此已有所预见。正如德国学者康德拉#黑塞教授所言/当基本法赋予了某项基本权对于第三人明确的效力时,那么第三人效力便毫无疑问是适用的,例如像基本法第9条第3项中结社自由中所体现的。当基本法第9条第3项第2句规定)))试图限制结社权利的约定属于无效约定的时候,那么第三人效力的拘束效果是显而易见了,这一点得到一致的赞同。0[3](P283)所以/介入说0和/虚无说0均没有看到制宪者赋予基本权利条款的独特内涵,以致在规范层面和现实层面都无视基本权利冲突的切实存在。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宪法中明确规定某一具体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问题的,那么该项基本权利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其对第三人的/放射效应0自无疑义,如德国宪法关于结社自由的第三人效力问题的规定。但是,对于那些/放射效应0宪法未予明确化的基本权利条款,在司法过程则要另当别论。此种考虑不无道理,这也是基于基本权利的对抗国家性而作出的谨慎处理。

综上来看,上述几种观点对基本权利冲突的认识存在不同的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基本权利冲突重新认识,重新界定其存在的空间以便于更好地区分法律权利冲突与基本权利冲突以及正确认识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四、结语:基本权利冲突之再认识

(一)固有理论的重申和坚持

法谚道:/无救济,则无权利。0所有的权利都要依靠相应的救济制度来保障。如果在现行法律已经对权利冲突解决方案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则只须依据部门法律规定解决。没有必要把其认定为基本权利冲突,从宪法层面再加以价值考量。这不仅仅是基于正确处理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发挥部门法体系功能和作用的需要,更是基于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国家,而不是对抗其他私主体,在通常情形下其不能直接约束私人。正如施密特所言:真正的基本权利是享有自由的个人权利,而且是与国家相对峙的权利。

(二)适当发挥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

1.确定基本权利的最低保护标准

在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对权利的保护程度的强弱成为衡量该国法治化程度一个重要指标,而基本权利又作为共同体客观法秩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基本权利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随着以法人和行使类似公权力的组织为主的社会实力主体的日渐增

多,各种利益冲突日渐显性化。以至于/人之自由不仅会受到国家的威胁,而且还会受到非国家性势力的威胁,而且在今天,后者的威胁还大于来自前者的威胁。0[3](P279)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防范社会实力主体对基本权利的侵害,我们应该在个案中合理区分基本权利影响力上的差别和确定基本权利的最低保护标准,一方面在社会实力主体侵害到基本权利的本质内核时及时地提供救济;另一方面也尽可能低程度地限制社会实力团体的经济自由活动。如:在私人之间订立合同时,其中一方的言论自由受到部分限制也是允许的,某一位雇主仍然可以因为某位雇员的信仰和政治观点而雇用他,并给予同样的理由回绝另外一位求职者,被继承者可以将其遗产单独给他的儿子或者给他的女儿继承。针对这些情形,可以适当地允许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存在,在合理限制范围之内都不宜把其视为基本权利冲突。但是,对基本权利的限制不得侵犯该基本权利的核心内涵或本质内容(K er n),这也是对基本权利之所以成为基本权利之根本内容的保障(W esensge-haltgarantie)的需要。

2.恰当选择第三效力放射路径

在宪法对基本权利能够一般性地或者个别性地发挥对第三人效力予以明确化规定的情形下,如果来自社会实力主体或他人的侵害已经使基本权利核心内涵被剥夺,权利已是名存实亡,但是鉴于保持私法体系的独立性,维护其精神和价值的考虑,我们认为仍有必要在符合宪法秩序的情况下探寻适当保护受侵害基本权利的手段,恰当选择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放射路径,不宜直接发挥基本权利对私法体系的放射效力。如:通过对私法体系中的原则条款的解释等。这样既能保护基本权利,又不至于破坏私法体系的独立和其精神价值。在这一点上,笔者更赞成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间接效力说0。笔者认为这一司法技术的运用将在解决基本权利冲突、保护基本权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成功判例,于此不赘。

(三)认定为基本权利冲突

基本权利冲突是个人行使基本权利时,侵害到他人的基本权利,两个基本权利处于对立状态。这是学界对基本权利冲突做出的界定,但是,在认识这一现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它产生的背景)))它是在基本权利从主观的公权逐步演变为客观的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适用于私人之间关系后产生的现象。由此可见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发生是基本权利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基本权利/放射效应0的发生,就无基本权利冲突现象可言。

随着以法人为主的社会实力主体的出现和法人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的地位的巩固,1我们认为,有必要基于基本权利冲突现象发生领域的不同而对其发生条件做进一步的区分:

1.在公民之间:即便是宪法对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我们还应遵循部门法优先的原则来解决权利冲突,若出现采用部门法手段无法解决的情况,方可考虑运用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来为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提供救济,如果使用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仍会侵害到另一方的权利本质使其权利名存实亡,在出现这种无法可循又要保护基本权利的情况下,就应该把该权利冲突现象认定为基本权利冲突,进而交由司法机关予以解决。正如康德拉#黑塞教授所言:/立法之际没有考虑到这一情况或者考虑不周到时,那么凡所涉及的规范,就必须在-基本权意义的阳光照耀下.被解释出来。当基本权的效力通过这一方法仍然无法展现,或者就根本不存在该项规范时,那么各级法院便负有保护此类权利的义务。0[3](P288)在这种情形下,之所以如此设计基本权利冲突任定步骤和标准,主要基于如下考虑:因为此时司法机关所从事的无疑是/造法0

1通常,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具有某一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也就是一国公民。并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如我国宪法第二章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德国基本法基本权利一章,制宪者虽然使用了/人0这一字眼,但是从中不难发现,这其中所指的基本权利主体仍然是具有德国国籍自然人。由此可见,具有某一国籍的自然人是该国宪法基本权利主体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共识。那么除此之外,基本权利还有没有其他主体呢?法人是否包括在基本权利主体之内呢?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基本权利的主体包括法人已为许多国家认可。/早在1891年以普奥为主体而建立的-德意志联邦议会.所制定的宪法,首次承认了个人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享有宪法上的权利,这就是社会组织和教会拥有财产权,随后法兰克福宪法又承认了-法人及团体.的请愿权。0/19世纪末,美国以判例的形式将人权的内容扩大适用于法人,法人实际上已经成为人权利益的享有者。德国的波恩宪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基本权利限于其性质上的可能,也适用于国内法人。0以此为标志,法人作为人权主体在人权史上有了成文规范。日本宪法在德美两国宪法的影响下,在制宪的时候,同样把人权的主体资格赋予了法人。1946年日本国宪法起草者宫泽俊一指出/宪法中有关国民的权利同样适用于法人。01970年6月,日本最高法院对/八幡制铁0政治捐款案所做的判决中承认:/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具有对国家政党的特定政策给与支持、推进或反对等政治行为的自由。0由此来看法人在享有财产权之外,还享有了参政权。0由此可见,基本权利的主体不但包括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关于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的文章具体还可详见:杜强强:5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6载5法学家62009年第二期,第12)21页。

行为,显有越权嫌疑。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笔者认为此时是可以适度允许司法机关如此行事。同时,面对这种越权/造法0的行为,我们又要对司法机关的这种/造法0行为进行更为严格的程序控制,以维护最基本的权力分立。

2.在私人与社会实力主体之间:我们知道,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理论的应用最先出现在私人和社会实力主体为两造的案件中,因为这些社会实力主体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地位使得私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其可以支配的对象,进而使其对私主体基本权利的侵害成为可能。/此种-社会权力.对私人人权的侵害乃成问题,产生了私人间强者对弱者侵害的宪法问题0[15](P55)。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解决二者之间的争议的时候,仍要遵循前述公民与公民之间争议的解决步骤,但是,在基本权利冲突认定标准方面,则应该比公民之间基本权利冲突的认定条件更为严格,因为/当越是涉及到为了防范经济与社会实力的侵涉而保护私人自由的情形时,那么基本权利对于私法规范的影响也就越深远,因为此处同个人与国家关系相似,最低限度的自由受到了威胁,而这一最低限度,是基本权利作为共同体客观法秩序的要素应该保障的。0[3](P288)所以,此时更应该发挥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以对抗社会实力主体,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应轻易将其界定为私主体与社会实力主体之间的基本权利冲突。

基于此,笔者认为基本权利冲突的存在空间是很有限的。

1参考文献2

[1]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结构与解决模式[J].法商研

究,2006,(4).

[2]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康德拉#黑塞.联邦德国宪法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7.

[4]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5](德)卡尔#施密特著,刘锋译.宪法学说[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5.

[7]郑贤君.基本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

社,2007.

[8]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1.

[9]陈新民.德国公法基础理论(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

出版社,2001.

[10]徐秀义,韩大元.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11]马岭.宪法权利与法律权利冲突之区别)))兼与张翔

博士商榷[J].法商研究,2006,(6).

[12]韩大元,莫纪宏.外国宪法判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

[13]屠振宇.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方法[J].法学,2007,(9).

[14]徐振东.基本权利冲突认识的几个误区)))兼与张翔

博士、马岭教授商榷[J].法商研究,2007,(6).

[15]阿部照哉等著,周宗宪译.宪法)))基本人权篇(下册)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责任编辑韩芳2

O n t he V ie w s of the Conflicts of Funda m ental R ights: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 he L iving Space of the Conflict of the Funda m ental R ights

LI Y ang-j u

(Facu lty of Po litics and La w,Cap italNor m alUn i v ersity;B eiji n g100048)

A bstract:The conflicts o f the funda m en tal ri g hts appeared after t h e funda m enta l ri g hts gradually had evo lved fr o m the sub jecti v e ri g ht to t h e ob jecti v e va l u e syste m and the correspondi n g syste m,especia lly after t h e effecti v e-ness of the f u nda m ental ri g hts had been app li e d to the thir d parties.Conflicts o f funda m ental rights ex it both in the constitutional nor m s and i n the j u d icial practices.W e shou l d take i n to accoun,t no t on l y the background and funda-m enta l properties o f the funda m enta l ri g hts,but also the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the Constit u ti o n and o t h er sectors' la w,as w ell as the po litical princi p le of po w ers separati o n w hen w e defi n e t h e conflicts o f the funda m enta l ri g hts. That is the on l y w ay to a better understand i n g of t h e d ifference bet w een the con flicts o f the f u nda m ental rights and the con flicts o f legal rights,as w ell as t h e space-li m itati o n of the con flicts o f the f u nda m ental rights.

K ey words:Conflicts of the funda m enta l rights;Soc i a l indiv i d ual in a superi o r position;Theor y o fGeneraliza-tion;Theory o fNoth i n gness;Autho rities I nter vene Theory

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项目背景 ............................... 编制目的 ............................... 编制原则 ............................... 编制依据 ............................... 法律法规 ............................. 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 其他相关文件 ........................... 评价范围 ............................... 工作任务 ............................... 评价标准 ............................... 评价技术路线 ............................. 第二章场地概况及未来规划 ........................ 场地地理位置 .............................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分布概况 ......................... 气象气候 ............................. 水文地质勘探 ............................. 场区地层分布特征 ......................... 地下水分布特征 ........................... 场地土地利用状况及未来用地规划 .................... 场地土地利用历史回顾及现状 ...................... 场地未来用地规划 ......................... 第三章场地污染调查与识别 ........................ 场地基本现状 .............................. 场地功能区划及其现状 .......................... 联合厂房(机械加工) ........................ 联合库房 ............................. 配电、辅助区域 ........................... 模锻、下料车间 ........................... 污水处理车间 ........................... 渣场 ................................ 场地相关有毒有害化学品毒性分析 ..................... 石油类物质 ..............................

空间分析实例分析

一、学校选址 1、背景 合理的学校空间位置布局,有利于学生的上课与生活。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2、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 3、数据 1)Landuse(土地利用数据); 2)dem(地面高程数据); 3)rec_sites(娱乐场所分布数据); 4)school(现有学校分布数据); 以上数据位于Ch8\Ex1\Schoolsite.mdb中。 4、要求 1)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几点: A: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B: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C: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D: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5、操作过程 1) 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 2)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A:打开General选项卡,设置工作路径; B: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Landuse 4)从DEM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5)从娱乐场所数据提取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 6)从现有学校位置数据提取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7)重分类数据集 A)重分类坡度数据集 将坡度分为10级,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与较大的适宜性值,陡峭的地方则赋与较小的值。 B:重分类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 也是将等间距分级为10级,距离娱乐场所最近适宜性最高为10,距离最远为1。 C:重分类现有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也是分为10级,距离学校最远的单元为10,最近的为1。 D:重分类土地利用数据集 土地对学校适宜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湿地、水体分布区建学校的适宜性极差,所以在重分类时删除这两个选项。 8)适宜区分析。对各个重分类后数据集的合并计算。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说课讲解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1.1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 1.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 2008)。 2.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V oronoi图的V91模型、RCC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Y(pi)=Y(qi) X(pi)>X(qi)九种方向关系:正东:restricted-east(pi,qi)5.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 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1.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GIS 1、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它是通过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证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解释、预测和调控。 2、什么是地理系统数学模拟?其模拟的一般过程是? 建立地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地理系统的数学模拟(简称地理模型)。 地理系统数学模拟的一般过程是:①从实际的地理系统或其要素出发,对空间状态、空间成分、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建立地理系统或要素的数学模型;②经验检查,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要重新分析,修改模型;若大致相符,则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上机运算,从而输出模型解;③分析模型解,若模型解出错,则修改模型;若模型解正确,则对成果进行地理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实质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式挖掘); (2)挖掘模块集合; (3)数据库和知识库(空间、非空间数据库和相关概念); (4)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如ESRI/Oracle SDE,ArcGIS以及其他空间数据库引擎)。 4、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量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 5、地理空间统计模型的分为几类,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统计、格网空间模型和空间点分布形态。 (1)地统计: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空间分布上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它可以根据离散数据生成连续表面,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空间预测。 (2)格网空间模型:用以描述分布于有限(或无穷离散)空间点(或区域)上数据的空间关系。 (3)空间点分布形态: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许多资料是由点(或小区域)所构成的集合,比如,地震发生地点分布、树木在森林中的分布、某种鸟类鸟巢的分布、生物组织中细胞核的分布,太空中星球的分布等,称之为空间点分布形态,其中点的位置为事件。 6、地理空间分类与聚类算法的差别是什么? (1)地理空间数据聚类是按照某种距离度量准则,在大型、多维数据集中标识出聚类或稠密分布的区域,从而发现数据集的整体空间分布模式。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是根据已知的分类模型把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到给定类别中,进行数据趋势预测分析的方法。(2)分类是将数据库中的对象根据一定的意义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它和聚类算法的差别在于:聚类算法是根据一定要求将对象聚为一个集合,最后得到的分布模式是聚类之前未确知的;分类算法则是根据已知分布模式的属性要求,将数据库对象归入相应的分类中。在机器学习中,数据分类一般称为监督学习,而数据聚类则称为非监督学习。分类目的是通过学习确定一个分类模型(或分类器),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 7、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8、空间分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探测空间数据中的模式(2)研究空间数据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3)提高适合于所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2009年10月第22卷第5期 阴山学刊 Y I N S HAN ACADE M I C J OURNAL Oc.t2009 V o1.22No.5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 )))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李样举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基本权利冲突是在基本权利从主观的公权逐步演变为客观的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适用于私人之间关系后产生的现象,无论从宪法规范层面,还是从司法实践的现实层面来看,基本权利冲突都是切实存在的。在界定基本权利冲突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产生的背景、根本属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宪法和部门法的关系以及权力分立的政治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间的差别和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的有限性。 关键词:基本权利冲突;社会实力主体;泛化说;虚无说;公权力介入说 中图分类号:D911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5-0080-06 近些年来,学界对基本权利冲突的讨论呈现白热化的趋势,1学者们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为便于叙述,笔者把这些观点总结如下:/泛化说0、/虚无说0和/介入说0。以上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法律权利冲突和基本权利冲突之间的关系,并对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做出了界定。但是,对于其中一些认识,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商榷。 一、/泛化说0面临的理论困境 /泛化说0认为,几乎所有法律权利的冲突都可以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所有法律冲突都在基本权利冲突射程之内,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基本权利冲突涵盖了一切法领域的冲突。如:在盗窃案中,小偷与被偷人之间存在劳动权和财产权两种基本权利的冲突等。就司法过程而言,/泛化说0主张法官在法律已经对具体案件争议事项如何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要把法律权利冲突上溯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从宪法层面重新加以价值衡量。[1]从泛化说的主张我们不难看出,其不但否认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冲突之间的区别,模糊了两种冲突之间的界限,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违对立法机关的尊重 立法机关是一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立法机关在各国称谓不同,但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民意代表机关和最高权威机关,尤其是在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更是如此,其他机关对它都要保持高度的尊重,自然司法机关也不例外。虽然在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司法机关的地位不同,但是,总体看来,无非存在以下两种情形: 1.在奉行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和相互牵制构成了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国家运作的整个过程。三者之间地位上的平等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促使它们在机关运作中相互之间保持尊重成为必然。首先,就司法过程而言,其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都要保持高度遵守,虽然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创制一些判例,但是司法机关的丝毫的能动和前卫都会招致各方面的非议,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风险。这使司法 *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李样举(1983-),男,河南周口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论文有5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辨析6等。 1虽然各种观点中在表达宪法上的权利时用语不一:有的用宪法权利,有的用基本权利,但是从其要表达的意思来看,无论是宪法权利还是基本权利指向都是一致的,笔者在本文当中统一使用基本权利一词。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型,可 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场地环境评价的内容、程序 场地环境评价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是否需要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场地污染状况和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场地环境评价的三个阶段为: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的污染识别;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场地环境评价第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场地环境污染的潜在可能。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评价主要通过会谈、场地访问,对过去和现在场地使用情况、特别是污染活动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来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如果第一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可能已受污染,那么在第二阶段评价中将在疑似污染的地块进行采样分析,以确认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确定场地已经受到污染,则将在第三阶段全面、详细评价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并提出治理目标和推荐治理方案,场地环境评价编制程序见图1-1。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图1-1场地环境评价编制流程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1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版)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1.2 2.3相关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号) 1.3 2.4相关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挥发性与有机物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

解析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 第一,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原有的、尚未彻底转轨的计划经济的矛盾和冲突。中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多年以来,经济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上。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一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带来了中国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紧紧地依附在计划经济这样一个经济齿轮上运转。人们的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和行为,既受计划的调节、安排和控制,也依赖于计划。社会中的个体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更谈不上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体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的社会状态下,权利体系以及权利意识就不可能发达,一切都是上面“安排”好了,大家循着这样的“安排”生活就行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都在强大的行政控制下被淹没了或被掩盖了。因此,就权利范围而言,不可能形成严重的对立和冲突状态。权利冲突的前提首先是权利要被认可,尤其是要被法律承认。在一个权利不被承认的社会里,也就不可能谈得上权利冲突了。一切都是义务,或者以“人民内部矛盾”为由而付之。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则打破了这样一种凝固的、僵化的社会状态。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均以市场为主导,人们的选择性增强了,随之自主性、独立性也在增强,人开始成为主体。市场化以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各经济主体之间出现了差异和竞争。这样,社会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差异性、竞争性等等,为权利的发展以及相伴随的权利冲突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和因素。[1]但是,由于我国确认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即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至今才10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在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中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市场经济发展了,但不完善;计划经济隐退了,但未完全转轨。我们现在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结构并存的局面,本身就预示着两者之间各自特性的矛盾和冲突。这也为权利冲突埋下了伏笔。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原理 及应用 上机实验

练习1: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1 启动ArcMap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 单击窗口任务栏的Start按扭,光标指向Programs,再指向ArcGIS,然后单击ArcMap。在ArcMap中,单击Tools,在单击Extensions,选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复选框,单击Close按扭。 1、2 添加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条到ArcMap中。 单击View菜单,光标指向Toolbars,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 1.3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层 一旦数据加入后,就能利用ArcMap来显示数据,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改变没一层的属性设置(如符号等等) 1.单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Add Data按扭。 2.找到安装练习数据的文件夹(缺省安装路径就是C:\ArcGIS\ArcTutor\Geostatistics), 按住Ctrl键,然后点击并高亮显示Ca_ozone_pts与ca_outline数据集。 3.单击Add按扭。 4.单击目录表中的ca_outline图层的图例,打开Symbol Selector对话框。 5.单击Fill Color下拉箭头,然后单击No Color。 6.在Symbol Selector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 7.点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Save按扭。新建一个本地工作目录(如C:\geostatistical), 定位到本地工作目录。

1.4 利用缺省值创建表面 1.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Wizard。 2.点击Input Data下拉箭头,单击并选中ca_ozone_pts。 3.单击Attribute下拉框箭头,单击并选中属性OZONE。 4.在Methord对话框中单击Kriging、 5.单击Next按扭。缺省情况下,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Ordinary Kriging与Prediction Map被选中、 6.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单击next按扭。 7.点击next按扭。

场地污染调查

场地污染源调查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污染场地调查流程

项目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技术流程图 样品保存/管理程序 暴露评估 风险识别 毒性评估 确定暴露场景和途径 选定模型和参数值 估算暴露剂量 致癌斜率因子和非致癌参考剂量查询 理化性质参数和污染物控制标准查询 污染物的致癌非致癌风险 致癌、非致癌风险计算值 估算修复值 不确定性分析 确定修复值 风险表征 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环境调查 场地采样与分析 资料审阅 访 谈 场地勘查 原企业场地环境资料 场地使用历史背景资料 用于风险评估的参数资料 场地原建(构)筑物的调查 生产产品及原辅材料调查 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其它勘查重点区域的调查 场地所有人 场地管理人 场地使用人 熟悉场地相关事务的人 建立场地概念模型 重点调查区域 一般调查区域 背景点(对照点)获取 风险评估所需实测参数获取 安全卫生预防守则 检测分析程序与检测委托机构 监测井设置及土 壤、地下水采样 完善 疑似污染物清单 污染物种类、浓度、深度和范围 提出管理建议 场地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料 拟定污染鉴别方法 土壤、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

2.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1. 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2008)。 2. 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 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 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 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 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 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 Voronoi图的V91模型、RCC 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 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九种方向关系:正东: restricted-east(pi,qi)三x(pi)>X(qi) Y(pi)=Y(qi) 5. 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 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1?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4?表达的唯一性

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区别——兼与张翔博士商榷[1](一)

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区别——兼与张翔博士商榷[1](一) 摘要宪法权利冲突不是发生在个人之间、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解决的冲突,而是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所产生的人性自我冲突。法律权利冲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的权利冲突,前者是指立法者在将抽象的宪法权利变成具体的法律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后者是指法官在个案中面对具体的法律权利主体之间已经发生的冲突。在违宪审查中并不涉及权利冲突问题,它只反映权利与权力(或权力与权力)的冲突。关键词宪法权利冲突法律权利冲突立法中的权利冲突司法中的权利冲突违宪审查“权利冲突”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宪法学者参与这一话题时,往往把“权利冲突”等同于“宪法权利冲突”(或“基本权利冲突”)。2]笔者认为,“权利冲突”与“宪法权利冲突”(或“基本权利冲突”)不是一个概念,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明确区分这种差别也是有意义的。一、宪法权利冲突立宪者在宪法中肯定的权利有许多,这些权利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怎么发生冲突,在什么意义上发生冲突?也就是说,当人民制定宪法时,他们是怎么考虑自己的这些权利的?首先,他们肯定自己要享有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国家不得侵犯;同时,他们要求每个人要平等地享有这些权利,禁止特权。在宪法权利关系中有国家权力与个人宪法权利的关系,也有个人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但前者的冲突不是权利冲突(权利冲突是权利与权利的冲突),后者才是。在论述宪法基本权利的冲突时,我们不要忘记宪法基本权利的对立面主要是国家权力,而不

是其他的基本权利,尤其在中国,尤其在现阶段。宪法中的权利大多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其具体的界限通常在法律规范中,宪法最多只提供一个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如“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笔者认为,个人之间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应当是一种具体的法律权利冲突,而不是抽象的宪法权利冲突。在权利领域内,宪法主要是解决作为共同体中的个人应该享有什么权利,而法律的任务主要是为实现这些权利创造条件。因此作为权利冲突,宪法面临的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面临的法律权利冲突是不一样的,应当说后者在实际生活中更常见,也更具有现实性,而宪法权利冲突可能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有相对距离的问题。那么,宪法权利冲突究竟是指什么?笔者认为,是作为“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人性本身所导致的冲突。我们在自己的各种需要面前往往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如果我们只需要劳动权而不需要表达自由,我们就很可能成为劳动的工具,如果我们把言论自由看得比名誉、隐私等人格权更重要,我们就会因为尊严没有保障而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我们认为游行示威的权利高于人身权,就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出现暴力伤害,如果我们认为宗教自由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其他的权利和自由就可能因为居于其下而受到侵害甚至被剥夺。因此宪法权利之间的冲突不是张山与李四的冲突,不是具体的甲和乙之间的“言论自由与人格尊严的冲突,”不是某个人或某群人“游行示威自由的行使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他人行动的自由”,3]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与自己的冲突。制宪者要考虑的是,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

空间分析及GIS学科观察和思考

空间分析(地理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自从有了地图,人们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灵魂,是GIS区别于一般的信息系统、CAD或者电子地图系统的主要标志之一。空间分析,配合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能提供强大、丰富的空间数据查询功能。因此,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在开始阶段,主要是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用于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后来更多的是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实际上自有地图以来,人们就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如在地图上量测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方位、面积,乃至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都是人们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的实例,而后者实质上已属较高层次上的空间分析。 在地学领域中,空间分析一般是指“GIS空间分析”,或“地理空间分析”。任何信息,总含有空间、时间、属性特征。如水文走向含属性和时间特征, 疾病传播含时间、空间和属性特征, 而河道演变则反映了空间形态特征随时间变化性质。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空间分析进行研究(UnWin,1981;李德仁等,1993;Rober t Haining,1994;郭仁忠,1997;王劲峰,2000),但是对空间分析下定义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应用领域给出不同的涵义,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空间分析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或侧重于地理学(地学),或侧重于测绘学(地图学);或侧重于几何图形分析,或侧重于地学统计与建模。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之,GIS空间分析是使用几何分析、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地理计算等方法,对地理空间中的目标的空间关系进行描述、分析、建模,并进一步为空间决策支持提供服务的技术。 一、功能划分 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方法的统称,空间分析是GIS系统的先进性的标志。早期的GIS强调的是简单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功能很弱或根本没有,随着GIS的发展,用户需要更多更复杂的空间分析的功能,这就促进了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多种空间分析技术出现。根据分析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①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②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③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运用各种几何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的地理空间实际问题。本文将常用的空间分析进行适当归纳,将常用空间分析分为几何分析、地形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以及综合模型分析等,如表1所示。

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郝铁川 近年来,权利冲突继20世纪80年代权利义务、20世纪90年代权利本位之后成为法学界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这是权利本位问题讨论的延伸与深化。既然要以权利为本位,那么当一个人的权利与另一个人的权利发生冲突时,该以何人的权利为本位?可见,权利冲突问题的提出是有意义的,它把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权利本位的激情呼唤,转变成了对权利本位的现实论证。 一、守望权利边界,何来权利冲突 我认为,被学界搞得沸沸扬扬的权利冲突,实际上是一场误会,是一个伪问题。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大家忽略了任何权利都有自己的特定边界(范围),只要人们找到边界,不越雷池一步,根本就不会发生所谓的权利冲突。这种边界,有的被立法者明确标出;有的因为立法粗糙而被疏漏需要去解释;有的被法理统摄;有的被公序良俗昭示。守望权利边界,即可避免权利冲突。下面我们以若干案例和事例加以说明。 1.英国连体女婴分离手术引发的所谓一个人的生命权与另一个人生命权的 冲突。 英国一位名叫马耳他的孕妇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生下了她的连体婴儿。这对姐妹一出生腹部就相连,脑袋各朝一边。姐姐茱迪体内有一套健全的心、肝和肺,而妹妹的这些器官却没有生理功能,甚至连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全部依赖姐姐的这套器官维系生命。圣玛丽医院的产科医生在诊断书上写道:如果不施行分离手术的话,那么两人共享的一个心脏和一对肺叶将很难承受日益增大的压力。这对小生命最多只能活3~6个月,就算奇迹发生的话,也绝对不可能长大成人。但婴儿的父母固执地认为医生无权提前剥夺她们中任何一个的宝贵生命。于是,他们向英国高等法院起诉医生企图“谋杀”自己的孩子,请法官们做出生死抉择。英国高等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是:分离手术必须进行。孩子的父母立即提出上诉,这桩案子呈送英国上诉法院。该院法官作出的裁定是维护一审判决。最后,连体女婴茱迪和玛丽终于在英国曼彻斯特圣玛丽医院接受了分离手术。《医生道德通报》的编辑理查德?尼尔逊表示,法院的这个判决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 我觉得,尼尔逊的观点是不对的。从形式来说,连体姐妹二人各有独立的生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一)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一) 内容提要: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法制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存在于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观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法律理论问题,如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作者认为,要解决好权利冲突问题,有几个关键点应该强调:其一,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权利平等保护的观念,而这一看似已经解决的简单的问题,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其二,权利冲突的解决是一个法制机制的综合性的作用过程,而不只是靠一个单一的法制机制的解决手段;其三,在综合性的法制机制中,作者更加看重和强调立法对于解决权利冲突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权利冲突,权利平等,权利种类,司法过程,立法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大量的权利冲突现象存在。这些权利冲突现象既存在于一些立法中,更多地则存在于司法过程、执法过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问题。而权利冲突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有许多需要我们予以关注的理论命题和理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什么权利冲突变得这么普遍和广泛?它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实质、界限是什么?如何解决权利冲突?我们应该确立哪些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是否存在着某些原则?这些都是研究权利冲突问题必然要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生活实践和法律实践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完满的答案,但我们应该重视它们、研究它们。因此,我拟对以下几个有关权利冲突的理论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一,权利冲突的界限我这里用“权利冲突的界限”这一命题,是想用来指称什么才是我所想说的、所想表达的“权利冲突”?我想先用“排除法”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违法犯罪行为是不是权利冲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是合法行为,不可能是合法性权利,因此也不可能具有正当性。其次,侵权行为(行政侵权、民事侵权、司法侵权)是不是权利冲突?这有点儿复杂。一般来讲,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性权利和合法性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从侵权行为的种类来看,有过错侵权行为、无过错侵权行为;有主观过错侵权行为、客观过错侵权行为,等等。有些侵权行为属违法行为,这类行为不属于权利冲突,因为这种行为不具有权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而有些侵权行为的行为本身属合法权利和正当权利,如娱乐权(打麻将),采访权等,但在行使过程中侵犯了其他人的权利,发生了权利冲突。无论是民事侵权,还是行政侵权、司法侵权,都存在着这样两种可能性,即违法行为的侵权,或合法权利、正当权利行使中的侵权。于是,我想给“权利冲突”给出一个界限,即什么才是我所说的权利冲突?我认为,权利冲突应该是指合法性、正当性权利1]之间所发生的冲突。通常来讲,权利冲突发生于、存在于两造或两造以上之间,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合法权利主体之间。它们可能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个体与国家之间,也可能发生于团体与团体、团体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但实践中,我们往往多注意到的是那些个体之间的权利冲突现象,而不大关注个体、团体、国家三者相互之间所发生的权利冲突现象和问题。什么又是合法性、正当性权利?首先它指法定权利当是无疑的。两个法定权利之间的权利发生冲突,是典型的权利冲突现象。这里的难点是,推定的权利,或者说道德权利、自然权利属不属于权利冲突的一方或双方因素?从权利冲突现象来看,推定权利、道德权利、自然权利也可能是导致、发生权利冲突的一个因素。因为有的权利冲突现象的产生、发生是由于行为人的道德意识或主观观念的因素所致。在非法律领域,这种推定权利、道德权利是有着很重要的理论分析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它也可能会对立法产生影响。因此,从发生学和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权利冲突既包括法定的权利冲突,也包括推定权利、道德权利等的冲突。但如果进入到现实的法律领域,尤其是进入到诉讼领域时,有法律意义的是法定的权利冲突。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