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 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2010.12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 “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 “天人合一” “天时地气” “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 。 、 “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 、 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 “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 。 ,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 现抽象的“意” 。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 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 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 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 ,以欧阳 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 ,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 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 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 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 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

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 (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 (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 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 (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 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 。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它们的平衡和相称。 奥古斯丁把物质美的一切形式规律看作为最高的真和善的表现, 绝对的整体同时就是绝对的 真和善。中世纪的手工技艺和绘画。建筑、雕塑都被称为机械艺术。奥古斯丁把世界的结构规范几乎全部归结为
审美规律,而审美规律也是艺术的基础。 16、从美学上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有以下特点: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的束缚,注重人本身;关注使用美的辩证关系; 沿用古希腊美学的审美标准。 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美学思想产生原因。 答: (P43 第三段) 一是工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地位稳固,作为住在封建社会思想的宗教神学 思想受到严重冲击,艺术家和美学领域注重“人”本身的口号逐渐喊响;二是自然科学的日益发达,给人文主义 者带来理性和经验两大武器, 搜易关注人本身的口号的到不断巩固; 三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由于受到古代思想家 的启发,结合事件进行自由的探讨,比如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研究,在16世纪达到高潮。在文艺复兴时 期是一个充分肯定和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尊重人的地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尽量摒弃繁琐的装饰,在 设计造型上以简洁单纯、实用和谐为其基本特征。 18、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19、巴洛克美学设计史16-17世纪交替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

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经荷兰传遍 欧洲。 20、巴洛克家具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答: (P45 最后第二段)一是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和舒适感的统一;二是注 重装饰与实用的统一 21、新古典主义遵循两个信条。 答:(P47 最后一段) 一是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绝对的标准。人性是符合理性的,符合理性的东西就必然带有普遍 性和永久性。二是根据第一条推断,永恒经久的东西就是好的,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就值得学 习,因此新古典主义对其的复兴是这一时期艺术的主题。 22、新古典主义有以下美学特征。 答: (P48 第二段) 以自然为原则,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 有序之中; 以古希腊、 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 艺术创作带有更多人的风格追求和时代印迹。 注重规则, 讲究形式,轻视想象。这也是新古典主义之所以无法使艺术上升到更高的原因。这个领域涉及到设计的美学家有 很多,比如法国的文克尔曼、英国的何加斯等。 23、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是由拉斯金和莫里斯倡导发起的。 24、1857年莫里斯设计的“红屋”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上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哪四条原则。 答: (P53第二段)第一,在形状、装饰和材料上,每个室内都应该是结构和面的逻辑派生。第二,每个室内都必 须具有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个性,但与此同时,它又必须是一个将房房连接的主题的变调。第三,每个室内都应 该展现其结构成分。第四,每个室内,从最大的面积到最小的细节,都必须使用与整体相协调的材料。 25、新艺术运动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26、新艺术运动在设计上虽然主张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但始终是一场折衷主义的装饰设计的运动。 27、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 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论。 其主要作品有: 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等。柯布西埃提出了“住房就是居住的机器”为宣言的“机械美学“理论。 28、什么是包豪斯?答: (P61 第二段)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成立的设计学院, 是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集合。 创立人是沃尔特? 格 罗皮乌斯。 29、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旨是为了否定现代主义的设计美学的思想。它的特征是什么?(P62-63) (1)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折中设计风格,要求个性与审美的结合,创造人性化、装饰的、传统的设计形式; (2)反对现代主义过分

注重理性和规范,过分注重功能的设计倾向,更多地注重人的情感和设计形式的丰富 性。 30、内容是指事物的全体组成部分。即其特性、内部过程、联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统一。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 现方式、类型和结构。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既可被看做是内容,也可被看做是形式。 31、形式美原则:1比例和尺度;2对称和均衡;3对比与协调;4变化和统一; 32、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用的功能美。 33、实用功能是通过设计物和人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直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也称之为物质功能。 34、物质属性是指设计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能。认知功能是由设计物的外在形式所实现的一种精神功能。 审美功能是指事物的内在和外在形式唤起的人们审美感受,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是设计物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 高级精神功能因素。 35、功能与美虽然是两个不同价值领域,但是在产品设计中,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这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P77-P78) 第一个方面:功能5美是依附于产品的功能而存在,不可脱离其功能随心所欲的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感 第二个方面:功能美又是能够超越功利性的,因为不是所有使用的产品都具有审美价值,所以,不能将实用 性作为唯一功能,而放弃任何其他形式因素,甚至将功能与形式对立。
第三个方面;功能本身不能直接构成美,功能主义“有用即美”的推论并不成立。 第四个方面:功能美的实现不仅是通过合目的性的造型结构形式来表达,还要通过审美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36、作为技术美,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P80)第一个方面:产品是运用自然规律所完成的技术创造 第二个方面:作为人的劳动的物化,在产品中凝结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把人的理想、欲求和情趣通过人的 活动而注入到产品中去。 37、循石造型是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一种设计思维观念。 38、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提出人为“符号的动物”的著名观点。 39、材料的特性:材料的符号性;材料的情感性;材料的地域性;材料的习惯性 40、中国传统色彩观特征。(P99第三段)一、象征性 二、主观意向性 三、装饰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