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探讨

金融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探讨

金融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探讨
金融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探讨

金融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探讨

邓忠华刘政卿

内容摘要: 金融危机环境下,金融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稳定及金融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针对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从法律、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构建全方位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做到惩治和预防相结合,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职务犯罪惩治防范

作为腐败的高级形式的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金融职务犯罪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腐败现象。这种犯罪使国家和人民大量的资金流入到犯罪分子的私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威胁着金融资本运作安全,破坏着经济发展,损害了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一、危害金融安全的顽疾:新形势下金融职务犯罪特点

1、金融形势复杂化,金融职务犯罪机率加大

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金融业务

的日益发展,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与国内金融机构并存,金融业务设备也不断更新,但我国金融法规健全程度、金融监管到位程度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够协调,使金融权力寻租机会加大。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采取违规违法经营等不正当手段达到竞争目的,腐败发生的机率增大,一定程度上容易诱发金融职务犯罪。

2.发案环节较为集中,基层要害岗位和业务一线发案多

基层金融机构的许多要害部门,直接掌握着信贷、现金及其他信用工具的经办或审批权,加之权力的约束性少和工作的便利性,已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天津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1件105人。涉及银行系统58人,保险系统30人,证券系统8人,非银行融资机构9人。其中,基层操作岗位工作人员有89人,占涉案人员的84.8%。这些案件大部分集中在基层的会计部门、出纳部门、信贷部门、储蓄部门等“管钱、管帐、管物”的要害部门。

3、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

金融职务犯罪主体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较为丰富,对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熟悉,深知本单位管理制度和机制中的漏洞,规避法律的手段越来越狡猾,以权谋私的行为方式愈加隐蔽。除“传统型”的违反有关金融规章制度的作案方式,如帐外经营、偷支储户存款、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假名冒名借贷等手法贪污、挪用等外,出现了大量利用信用卡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伪造变造凭证、违规大额透支、假借拆借资金挪用公款以及空存骗支等高智

商、高科技手段作案的现象。

4、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涉案金额巨大

近年来金融领域接连暴发了大量窝案和串案,往往“查处一个,带出一串”。他们往往相互串通、配合,形成金融犯罪团伙,有稳定的组织形式,犯罪成员之间联系紧密,有领导、有分工、有预谋地实施金融犯罪。团伙犯罪和金融业的特性,使得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一般都很大,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案件屡屡出现。

二、利益与机制的博弈:金融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探析

1.金融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金融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存在大量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运作管理手段不断创新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监督制度跟不上,部分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比较粗糙,不够严密,可操作性差,出现了一些漏洞。另外,金融系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业已形成的相对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又由于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使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甚至个别单位有章不循,缺乏案件和事故防意识和防范措施,以惯例、经验、信任代替制度规定,走捷径、图方便省事,致使没有认真抓落实,违反制度纪律的做法不及时纠正,反而习以为常,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1

2.金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打击和惩处力度不够

少数精通业务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业务优势钻法律空

子,成为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是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规章的法律层次低,法律效力弱,助长了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并导致其向犯罪行为演变。二是刑法在调整金融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金融职务犯罪的处罚方面仍有刑点较低,刑罚轻的问题,一些新类型的金融违法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成为可能。如在金融职务犯罪中玩忽职守造成多则几千元、上亿元,少则达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就难以追究其责任,多数玩忽职守案量刑较低,且为缓刑,使得罪刑不相符,难以有威慑力。三是办案力度不够。由于金融职务犯罪的专业性极强,犯罪情节复杂,智能化程度高,而侦查人员金融知识相对缺乏,侦查手段单一,发现线索难,成案率低。

3. 金融职务犯罪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贪欲膨胀,存在侥幸心理

金融职务犯罪人员都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思想和利己动机,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犯罪及导致何种后果存在模糊认识,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利益最大化并以非法手段牟取。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资金稀缺,供求失衡,对银行等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大搞权钱交易,通过金钱物质,拉拢腐蚀金融干部职工,为部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以贷谋私”提供了温床和土壤,成为诱发金融职务犯罪的“助推器”。2

三、加大全方位惩治和打击力度:减少金融职务犯罪滋生的

有效选择

1、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加大对金融职务犯罪的执纪和监督力度

根据金融业务不断变化的新特点,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将金融机构的各项经营行为全部纳入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下,保证各项业务操作起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要经过科学论证、集体研究,规定程序办理。推行财产抵押、担保贷款、审贷分离、离岗审计、岗位轮换等制度,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内部监控的全方位和系统化,以保证金融业务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其内部的纪委、监察部门应当提高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查处意识,对案件严查紧跟,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对金融机构领导严重失职,无原则的所谓维护声誉,或出于私心袒护包庇经济犯罪活动,使金融资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领导责任和法律责任。3

2. 司法机关加大对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惩处,做到有罪必究,罪无可逃

金融职务犯罪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有以强有力的手段对金融职务犯罪形成“严打”和高压态势,给犯罪分子或预备犯罪的人以强大的威慑,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案率,减少损失。司法部门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要着力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环境,加大打击金融职务犯罪工作力度。

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加大财力投入,加强侦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办理金融职务犯罪案件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因金融职务犯罪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案件,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避免和减少国家、集体财产的损失。针对当前金融职务犯罪查处工作中,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那部分案件办理力度不够的问题,检察机关要发挥立案监督的职能优势,督促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人民法院在审理金融职务犯罪中,应当更新刑罚观念,依法扩大对金融职务犯罪的罚金刑的适用,使金融职务犯罪的成本增加,让犯罪分子得不偿失。

3、加强内外协作,构建相互衔接的案件移送和协查工作机制

首先是加强金融系统内部协作。各家金融机构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系统内部自查案件的督办、指导和协调,抓好案件分级管理责任制和办案责任制的落实。其次是加强与金融系统外部的协作。金融机构自身在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和对违纪案件立案调查过程中,发现金融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要及时向检察机关移送,积极协助检察机关对犯罪分子做好布控和严防其携款潜逃,以便提取证据,查清案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

对于检察机关发现并已立案的犯罪,金融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应作为违纪案件立案,并积极协查案件。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检察院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其认定的案件事实,可以作为党纪政纪处理的依据,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尽快恢复发案单位的工作秩序。

四、金融机构和检察机关携手推进源头治理:防范金融职务

犯罪的治本之策

建立社会化预防体系,积极探索铲除金融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金融职务犯罪的必然选择。

1、加强预防立法建立针对金融职务犯罪法律“防火墙”

世界上治理腐败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取得明显成效的国家和地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加强预防腐败的立法工作。在财政金融领域,比较典型的有韩国的实名制法、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督核心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问题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等。4目前我国有关惩治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体系已见雏形,如国家先后出台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反洗钱法》以及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增加了七项对银行业内部犯罪和外部欺诈进行制裁的条款。但专门针对金融领域的预防性立法还是略显不足,而且有些随着金融形势的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有必要对对刑法相关条款、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信托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全而梳理,在立法中充分体现严格监管和注重防范的思路,进一步加以修改完善,形成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协调统一,预防和惩治金融职务犯罪并重,配套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2、联合建立健全预防金融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是惩治金融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对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深刻的研究,金融机构和检察机关加强协作,优

势互补,是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最佳组合。金融机构和检察机关要建立共同的预防金融领域职务犯罪联系协调机制。可以成立预防协调和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联系、组织和协调工作。对于双方联系工作机制、预防犯罪的政策、措施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的相互通报、检察建议的提出、落实与回访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建立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制度,金融机构要经常地、主动地与检察机关取得联系,共同分析案件形势,共同研究预防措施,提高法纪教育质量,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防范案件效果。5

3、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从深层次上铲除滋生金融职务犯罪土壤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同时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离”的原则,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序的金融体制,促进信贷资金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加金融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其次是进行金融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金融审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制约金融监管权和运作权,简化、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效率。三是进行财务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和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各项管理规定,坚决取消“小金库”,全面实行基建项目和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制度,制止“一把手”管财务和废止“一支笔”审批办法。从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4.建立防范金融职务犯罪的预测预警机制

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可以联合组建跨部门的“金融廉政执法机构”,加强对一定地区、一定部门、一定时期的金融职务犯罪形势的分析、预判和研究,发现和掌握本地区一定时期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形成科学的金融职务犯罪预测预警工作机制。金融廉政执法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信息,通报典型案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措施。必要时可以组织开展专项协查行动,始终掌握应对犯罪的主动权。

1具体表现有:一是不认真执行双人临柜、双人管库、离岗交接登记制度。二是不能严格执行日清月结和业务与会计对账制度。三是不按有关规定管理计算机,或不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程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或违反保密规定使用计算机。四是在办理贷款业务中不认真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造成信贷业务违规操作和以贷牟利或收受贿赂。

2 唐小平:“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广西农村金融研究(双月刊)》,2003年第1期,总第241期。

3 陈敏:“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防范金融职务犯罪”,《福建金融》,2005年第3期。4袁伟:“金融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2 月第1期,总第92期。

5 有些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建立了专门联动机构,携手打击金融职务犯罪行为。如河北省的“惩治预防金融犯罪指导委员会”、北京市的“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网络”等。

如何预防金融犯罪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34900441.html, 如何预防金融犯罪 金融行业做为国家经济的先锋行业,因其经营货币的特殊性,注定要成为经济犯罪的主要战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加以控制,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稳健经营。信用社如何减少或杜绝金融犯罪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大家不想犯罪 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人,是不会做出违背法律与道义的事。所以在信用社系统之内,经常对员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要求我们学会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遵循正确的原则。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认真,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做损害集体与他人的事。让大家都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都知道如何守法遵纪,所以每个队伍都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用社系统应该以人为本,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的理性化管理,把队伍建设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提高在社会工作中的免疫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让职工认识到,若以身试法,结果是是失去比得到的多的多。 二、提高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让大家不愿犯罪 集体荣誉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它是振奋精神,激励斗志,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强大动力。有了集体荣誉感,团队才有凝聚力,才有进取心,才有向上的朝气。也只有这样,职工们才会达到以社为家的境界,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观念,这样,使大家都不愿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伤害到整个大集体。这样的员工才是称职的员工,他不仅会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还会时刻监督并提醒同事们,不要因为一已之私,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 一个人集体荣誉感的来源,在于他对本职单位的热爱,只有从领导层开始,给大家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让大家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样才可以做到把自己的荣誉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去,知道自己的力量也许并不足够强大,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懂得一个木桶少一块木板都会影响贮水量的道理,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摘要:金融职务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其造成的物质损失的金额大大超过抢劫、杀人等犯罪形态所造成损失的总和。目前我国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一系列案件曾出不穷,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在预防、打击职务犯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遏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打击各种职务犯罪,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立法,遏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字:职务犯罪现状职务犯罪侦查预防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内金融企业发现迅速,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改革,也逐步展开,四大国有银行成功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业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北京银行、大连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在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我国国内金融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金融机构为谋求上市或高额利润,引发大量金融领域职务犯罪。作为我国法律的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此外检察机关还负有一项特别的职能----预防犯罪。目前在检察机关的内

部机构设置中,也都设有犯罪预防部门,如何预防犯罪、特别是如何预防金融领域的犯罪,促进国内金融领域健康发展,也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金融领域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总部位于山东济南的齐鲁银行卷入伪造存款证实书等金融凭证的金融票据诈骗案,该案涉及案值50多亿元,坐落在山东省内的中国重汽等多家大型企业涉及该案,其中中国重汽集团下属的济南桥箱有限公司在伪造金融票证案涉案银行存款5亿元,该存款与伪造金融票证案有关联。随后齐鲁银行的多名高层被要求协助司法机关调查。在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发生后,有报道称在由普华永道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中提到,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为此,《报告》注明了"保留意见"。"保留意见"问题直指该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报告》称:"贵行部分贷款及承兑汇票业务,由第三方共计48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作为质押。我们从独立渠道获取的上述业务借款人2008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能匹配,且与贵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信息存在较大不一致。"在普华永道的《报告》直指齐鲁银行部分承兑汇票存在造假问题。是否还有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业卷入其中,还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追诉标准】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追诉标准】 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

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及其防治

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及其防治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经济犯罪案件尤其是金融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飙升。犯罪分子利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之处,在金融领域大肆作案,而现行体制对金融诈骗犯罪的控制与防范机制尚未完备,导致此类犯罪的涉及面和涉案金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本文对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作了阐述,并从金融体制和立法等方面分析了该类犯罪产生的成因,希望通过这些方面进一步寻求控制和解决此类犯罪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诈骗犯罪

目录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 (1) 二、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 (1) (一)涉案金额巨大 (1) (二)犯罪分子趋于团伙作案 (2) (三)金融诈骗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2) (四)金融诈骗趋于国际化 (2) 三、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 (3) (一)当前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存在不平衡 (3) (二)价值观存在偏差 (3) (三)职业素养较低,防范意识较差 (4) (四)被害人自身存在的原因 (4) (五)法律规定不完善 (4) 四、金融诈骗犯罪的防治 (5) (一)经济、政策方面的对策 (5)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5) (三)加强法制建设 (5)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 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领域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他人财物、破坏国家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涉及金融诈骗犯罪的罪名共有八种,即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普遍遭受金融诈骗犯罪的困扰,尤其涉是近30 年来,欧州国家的此类犯罪案件急剧增加。我国金融市场是从上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对金融犯罪方面的规定很少,对此类犯罪的处罚基本以诈骗罪处罚。随后在1995 年 6 月30 日通过的《关于惩治金融犯罪的决定》中增设了七类金融诈骗的罪名,并将其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在1997 年刑法修订案中对金融诈骗犯罪设专节作了规定,并增加了一类金融诈骗犯罪,至此,金融犯罪共计八类罪名。 从早期的农业银行巨额信用证欺诈案开始,金融诈骗犯罪大量集中于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领域,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并且与传统诈骗手段相比,金融诈骗犯罪手段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犯罪主体也趋于类型化。因此,我国刑法用专节规定此类犯罪,体现了我国对金融诈骗犯罪危害性的清醒认识,也表明已经做好全面防范、打击此类犯罪的决心。 二、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 金融诈骗犯罪是发生于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与普通的诈骗行为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更具复杂性。 (一)涉案金额巨大 从金融犯罪案件的立案数看,金融诈骗犯罪的高峰期集中在两个时期。1995 年伴随全国出现大范围的盲目投资以及重复建设,信贷规模出现失控局面,犯罪分子趁此局面进行贷款诈骗,因此诱发了第一个金融诈骗高峰期。针对此情况,金融系统与司法部门在随后的三年积极部署,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情况持续到1998 年发生了变化。此时我国实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银行为了控制风险,收缩信贷,抑制了信贷扩张,在短期内必然影响资金面

商业银行行长在公司客户经理“廉洁合规文化季”主题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商业银行行长在公司客户经理“廉洁合规文化季”主题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诚信敬业廉洁合规 ——***行长在公司客户经理“廉洁合规文化季”主题教育大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根据支行的统一安排,由我为公司条线客户经理上一堂诚信敬业、廉洁合规教育课。 作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尤其是客户经理,需要具备诚信敬业、廉洁合规的良好素养。 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客户经理的诚信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公司、对同事、对客户的真诚和立信。古语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工作中,对别人诚信,别人也会对你诚信。和同事诚信,能获得友谊、协作和进步,有助于发挥团队配合并激发出最大潜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双赢;和客户诚信,对客户真诚,重视****长期的品牌和信誉,客户就会亲近你,支持你,宣传你,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海尔公司有句宣传语就是“真诚到永远”,可见他们也十分重视诚信。我们以诚信打动一个客户,可能这个客户会带来十个潜在的优质客户;反之,一个客户的抱怨,信誉度的下降,可能一夜之间会失去成百上千的客户。大家听说过三株口服液的故事,三株帝国,员工数万人,就因为一个顾客的投诉,而迅速垮塌。 敬业是一种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支行业务额很大部分由公司业务部门创造,支行业务部门业绩的好坏,对整个支行影响最大。大家都为支行的业务发展作出很多贡献,都是非常敬业的。所以在此就多罗嗦点,希望再接再厉,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翁,公司像自己的家一般每天陪伴着你,工作细致认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位经理认真地对待每笔业务并且坚持下来,潜移默化地支行效益和大家的绩效一定会迅速增加的。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作为一名客户经理,在营销客户时,一定要做到廉洁合规。廉洁和合规是相辅相成的,廉洁的生活作风,能降低很多违规的因素,进而提高工作成绩,增加经验和合法所得,有利于发扬廉洁。要注意思想上的微小变化,防腐拒腐,也要在经营中严格遵守规范,不马虎大意。这次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大家应该都去看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各种事或者来自不同利益主体的诱惑多了,而且形式更多样多变,可能一时麻痹大意,思想上疏忽赏金,腐化或者违规,造成严重后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追悔莫及。频发的大案要案,以权谋私,挪用公款,违规放贷等等,国开原副行长王益受贿罪判处死刑,还有其他,这就不多说了。总之,不论级别高低,都不要以身试法,因为大家都有个很好的平台,大有发展前途,加之金融业作为国家不断强化监督完善的重点行业,没有必要因眼前小利而断长远的发展。 事实上,合规操作,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与配合才能顺利地发展。 现代银行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就是合规经营加创新。可见合规经营在我们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之所以强调合规经营。因为: 一、合规经营是银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管理实践之一,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银行业作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文章标题: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规)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

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银行(信用社)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信用社)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一些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违反金融法规,伪造变造金融票据、银行结算凭证、信用证、信用卡等。一旦这些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进入金融活动领域或被犯罪分子用作金融诈骗的工具,同样会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如某银行会计利用工作之便,窃取空白牡丹卡一套,趁打卡员不在之际,私自打卡,然后持卡取现10000元。 2、出纳业务中的犯罪形式出纳即现金收付活动。常见的犯罪形式

浅谈金融诈骗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

浅谈金融诈骗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得金融、证券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各种金融、信贷、证券机构应运而生。过去主要的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整的职能,已逐步由金融机构来承担。然而在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加重,金融机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器的同时,围绕金融活动的各种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增加,严重的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必须重视金融诈骗罪的预防。 一、金融诈骗罪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一)、我国的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社会主义金融秩序、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遭受重大危害的行为。金融诈骗罪与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基本特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金融改革滞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公开性、规范性。 2、金融法制建设缓慢,金融市场无法可依的现象普遍。 3、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诈骗罪防范能力薄弱。 4、惩治金融诈骗罪的刑事司法工作滞后,打击力度不

够。 (二)、金融诈骗罪与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基本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金融诈骗罪所危害的是国家的金融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担负着调整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使命,金融秩序如果遭到破坏,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无疑等于釜底抽薪。 2、刑事违法性。金融诈骗罪,不仅严重违反了《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规,也直接触犯了刑法,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统一。 (三)、金融诈骗罪除了具备一般刑事犯罪的基本的特征外,还具备一些自己的特征。 1、行业性。金融诈骗罪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金融诈骗罪发生在金融活动中,几乎在金融行为的各个领域,如货币、证券、信贷、票据、保险等,都有金融诈骗罪的发生。 2、欺诈性。各种金融诈骗罪尽管变化多端,表现各异,但其本质上都离不开一个“骗”字。 3、复杂性。犯罪人除了利用金融方面的知识之外,还利用高技术、高科技作案。作案手段、方式较一般刑事犯罪更为复杂。 二、预防金融犯罪的对策 1、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换金融机构职能。我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及其预防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2009/5/16 非常感谢,根据市检察院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探讨有关职务犯罪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建设,以及国家预防腐败监督管理局的成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五年规划》)的出台,这些都足以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职务犯罪的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从以往的单纯重打击到打击与预防并重这么一个格局,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当然,可能有的同志会问,既然现在这么重视预防,是不是就不用打击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打击的力度更大,从去年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你比如陈良宇、郑筱萸的案子。尤其是郑筱萸的案子就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5月29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筱萸受贿649万余元,一审判处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郑也就成为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第三位被判处极刑的省部级高官。郑一审被判死刑可以说突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因为郑有坦白的情节,认罪态度也教好,所有的脏款都已上缴,这也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国家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坦白、认罪、退赃”即可免死的这么一个惯例。对郑筱萸判处死刑,我个人觉得除了郑筱萸他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高层向那些高官犯罪发出了紧急叫停的这么一个响亮的信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危害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所要共同探讨的四个问题。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主要罪名 关于职务犯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一些国家称其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专门指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防范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防范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加剧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从而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2005年,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派出检查组15 280次,检查金融机构68 360个。处罚违规金融机构1 205个,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6 8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25人。银监会通过现场检查共查出金融机构违规金额7 671亿元,比上年增加1 671亿元。 在金融领域竞争加剧,金融风险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情况下,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数字,警示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彻底认清银行风险的成因,才能从源头上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的主要问题。 1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1.1 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隐含担保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对于银行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护。1998年国家注资2 700亿元,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专门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计划剥离1996年前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的不良贷款13 000亿元;2000年国家核销1.4

万亿元的不良资产;2004年国家又注资450亿美元,并且批准中行、建行两家用自有资本近3 000亿元核销其不良资产。如此一连串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特别保护。另外,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由地方政府控制,其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左右,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也是由地方政府买单。这种隐含的担保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识:有困难政府会解决,很容易造就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也会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因为有政府的保护,银行就很有可能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 1.2 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也更加诡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比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案、关联企业骗贷案、票据欺诈案等等。近年来出现的骗贷大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都有银行的内部人员的参与,而骗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企内外勾结。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某些职员甚至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规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分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海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分行同时被骗贷,说明银行风险内控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1.3 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 前面的数据显示,2004年,银监会及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4 294人,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市场日臻成熟,金融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杠杆。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具有大规模的资金融合以及超前性、投机性、风险性等特点,加之市场运作尚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制保障,金融无序现象还时有突出,以致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失职等犯罪仍呈高发趋势,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金融领域各种犯罪不仅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使国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正确认识当前金融领域各种职务犯罪的态势,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遏制金融职务犯罪活动,铲除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隐患,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金融领域犯罪的发展态势 1.犯罪活动范围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跨行业的特点。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所查办的案件情况来看,金融犯罪活动范围已由以往单一的银行信贷、储蓄、结算与交换等环节,拓展到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尤其是一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业务对犯罪分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而言,一是同业拆借市场权钱交易活动猖獗。主要是拆借各方承办人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各种名义的“手续费”、“信息费”,千方百计将公款中饱私囊。二是证券交

易市场犯罪突出。主要表现为利用证券、股票交易处置权,侵吞国民存款;利用证券价格的时间差、地区差,炒卖股票和国库券,从中谋利。三是票据贴现市场犯罪日益严重。为了在金融市场筹集到短期资金,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以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以换取现金。与此同时,金融部门内的不法分子也在这种交易方式中大量侵吞国家财产。 2.犯罪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共同犯罪增多,单位犯罪时有发生。 从近年来的办案实践来看,无论是发生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还是非职务犯罪案件,其犯罪活动在组织上较多地以共同作案形式出现,团伙作案、集团作案较多,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人员互相勾结作案。有的为盗用存款与电脑操作人员勾结;有的相互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人批我贷的方式,合伙挪用信贷资金。二是内外勾结,里应外合作案。有的利用私人企业的账户转账;有的为他人提供现金,从中受贿。三是拉拢腐蚀,共同作案。有的因收受贿赂而违法放贷;有的为侵吞资金而串通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与之配合。金融领域内的职务犯罪,往往与管理决策权力相关联,因而掌握相应权力的金融机构领导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犯罪,一直占较大比例。同时,由于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机构管理不严,制度不实,一些从事具体操作工作的人员同样有机会实施犯罪,这就使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日趋基层化、低龄化,基层一线和年轻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于金融业务交叉,计算机联网操作,单独作案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金融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防范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加剧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从而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成因风险防范2005年,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派出检查组15 280次,检查金融机构68 360个。处罚违规金融机构1 205个,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6 8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25人。银监会通过现场检查共查出金融机构违规金额7 671亿元,比上年增加1 671亿元。在金融领域竞争加剧,金融风险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情况下,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数字,警示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彻底认清银行风险的成因,才能从源头上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的主要问题。1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1.1 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隐含担保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对于银行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护。1998年国家注资2 700亿元,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专门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计划剥离1996年前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的不良贷款13 000亿元;2000年国家核销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2004年国家又注资450亿美元,并且批准中行、建行两家用自有资本近3 000亿元核销其不良资产。如此一连串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特别保护。另外,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由地方政府控制,其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左右,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也是由地方政府买单。这种隐含的担保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识:有困难政府会解决,很容易造就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也会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因为有政府的保护,银行就很有可能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1.2 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也更加诡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比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案、关联企业骗贷案、票据欺诈案等等。近年来出现的骗贷大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都有银行的内部人员的参与,而骗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企内外勾结。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某些职员甚至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规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分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海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分行同时被骗贷,说明银行风险内控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1.3 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前面的数据显示,2004年,银监会及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4 294人,依法取消各类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244人;2005年,银监会处理违规人员6 8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25人。如此多的违规操作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另一个原因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薄弱。在众多的金融风险中,造成损失程度最严重、最难控制的就是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包括显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贪污、受贿等,也包括潜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为追求部门利益、短期利益而发生的违规操作等。近年频繁出现的金融案件,不管是挪用银行资金或者携款外逃,还是骗贷或者票据欺诈,无不与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empirenews.page--]1.4 信贷体制存在缺陷一是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前文的骗贷案中,银行信贷人员对该案涉嫌犯罪公司提供的贷款材料没有严格审核,对贷款人、保证人以及担保人的真实性和履约能力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也没有按照银行方面规定的先抵押后贷款的程序,就直接给该公司办理了贷款手续,并将贷款直接划拨到该公司账户上。2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2.1 拓展业务范围,强化抵御风险能力除了经营信贷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下大力气开发中间业务。服务费收入、结算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已逐步成为四大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一是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国际业务发展的力度,促进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发展。银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自己提

银行业犯罪及刑事责任要点

一、金融犯罪概述 1、金融犯罪,是在货币资金融通过程中,行为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使公私财产权利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 2、金融犯罪的种类: (1)根据金融犯罪的行为方式的不同,分为:①诈骗型金融犯罪②伪造型金融犯罪③利用便利型金融犯罪④规避型金融犯罪。 (2)根据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分为:①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的犯罪②危害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犯罪③危害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犯罪。 【多选判断】 (3)根据金融犯罪的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①针对银行的犯罪(外部犯罪)②银行人员职务犯罪(内部犯罪) 3、金融犯罪的构成 (1)犯罪客体: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包括银行、货币、外汇、信贷、证券、票据、保险管理秩序等。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包括自然人、单位、“公众”等),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各种金融票证、有价证券、信用证、信用卡等)。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金融管理法规(客观特征),非法从事货币资金融通活动(表现形式),危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本身及其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或者同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危害货币管理罪 (1)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货币管理法规,依照货币的式样,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 (2)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指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 (3)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行为。 (4)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违反货币管理法规,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 【判断】 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5)变造货币罪是指对货币采用挖补、剪贴、涂改、拼凑等方法,使原货币加大数量或者改变面额,数额较大的行为。(对真币进行加工,变真为部分真) 2、破坏金融机构组织管理罪 (1)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行为。

银行职务犯罪罪名及案例司法解释后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一百八十四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2、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指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非法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7号)的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3、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本人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权以及利用与上述职权有关的便利条件。 4、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允诺为他人实现某种利益。该利益是合法还是非法,该利益是否已谋取到,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网络金融犯罪分析及防范

网络金融犯罪分析及防范 发表时间:2009-10-29T13:10:52.890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4期供稿作者:韩梅[导读] 网络金融犯罪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了金融领域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韩梅,工作单位: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现为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金融犯罪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我国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并主要从打击、防治网络金融犯罪的法律和网络技术 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网络金融的实践,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在网络时代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网络网络金融网络金融犯罪对策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The E finance Crime Han Mei Abstract:At firs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 finance,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E finance crime,The paper has offer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w and network.To benefit the practice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 finance industry is the paper s purpose. Keywords:NetworkE financeE finance crime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20-02 近年来,网络金融犯罪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了金融领域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我国网络金融犯罪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种类上都在扩张,且手段智能化高、隐蔽性强。因此,应认真研究网络金融犯罪,探讨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的相应对策,使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1.当前网络金融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1.1当前网络金融犯罪的情况。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犯罪数额趋大、危害性增大。据统计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占整体计算机犯罪的61%,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最大的涉案金额高达1400余万元,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我国95%上网的网管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从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查处的涉网金融犯罪案件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1.1非法入侵网上银行信息系统。据统计,网络攻击对象为金融信息系统的占重点领域信息系统攻击案件总数的30%以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病毒、木马程序等技术手段,攻击网上银行、证券信息系统和个人主机,改变数据,盗取银行资金,操纵股票价格,危害极大。 1.1.2利用“网络钓鱼”的方式。目前,大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钓鱼”犯罪手法发布虚假信息,建立假冒的银行、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或大量发送携带木马病毒的电子邮件,截取用户账号和密码,进而窃取受害人资金,对网上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1.1.3网络洗钱活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从事洗钱违法犯罪活动。犯罪分子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后,往往通过网络电子商务购物等方式洗钱,以达到牟取不法利益的目的。而且,借助全球庞大的金融电子网,洗钱行为往往很难被发现。 1.2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金融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点: 1. 2.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金融犯罪。在网络金融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大。网络金融犯罪主体中年青者占较大的比例与年轻人对网络的情有独钟的特有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作案人主要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复核和系统管理人员,其中20岁~35岁的年轻人占90%以上。 1.2.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网络金融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只有他们能够借助本身技术优势对系统网络发动攻击,对网络信息进行侵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1.2.3犯罪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各种网络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除了较常见的通过入侵网络金融系统获取信息进行诈骗外,在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条件下,犯罪分子还创造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手段,如搭线窃听。 1.2.4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网络金融犯罪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工作之便作案占据有利的客观环境,因需要破译密码和进网程序,网络金融犯罪筹划阶段一般较长。但是,一旦进人系统网络,一项犯罪指令,只须用秒来计算。它具有瞬间性,不露痕迹,容易毁灭证据。由于此类犯罪作案时间短、手段隐蔽、专业性强,给预防和取证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有力地惩处。 1.2.5犯罪成本低,作案工具简单。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犯罪,网上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实施、风险低等优势,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较少的上网费、租赁或制作网页费用、软件工具购买费和租赁服务器的费用就可以实施犯罪,并且获利数额巨大,犯罪手段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而成为犯罪分子青睐的一种作案方式。 2.网络金融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涉网金融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内控制度松懈。一些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操作人员严重缺乏,造成人员缺岗、分工不明。如操作人员不按规程加设口令、密码或口令、密码不注意保密,主机控制台密钥不按规定保管,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各种原始表证不注意妥善保管,损坏、报废凭证账表不按规定销毁,随意丢放。这种不按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防范工作,警惕性不高的直接后果,就是留下了犯罪隐患。 2.2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为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手段。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网络应用与发展,但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犯罪工具。近年来,以窃取银行账号、密码和个人信息,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木马和间谍软件工具迅速增多,而且简单易用,成为实施入侵攻击的主要工具。 2.3犯罪成本较低,实施容易。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犯罪,网上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实施、风险低等优势,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较少的上网费、租赁或制作网页费用、软件工具购买费和租赁服务器的费用就可以实施犯罪,并且获利数额巨大,犯罪手段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而成为犯罪分子青睐的一种作案方式。 3.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的对策建议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使银行人员自觉筑牢拒腐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2人。近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特点 (一)从案件性质看,金融系统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类案件比例高,占查办案件总数的95.6%。其中贪污案件比例40.4%,占第一位;挪用公款案件比例为36.4%,占第二位;受贿案件比例为18.7%占第三位。特别是受贿案件和挪用公款案件,横向比较比其它行业高5-1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大多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行业的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职权谋取私利。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等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在10件犯罪案件中,管理财务、信贷、储蓄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占40%,单位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犯罪的比例占发案总数的28%。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我们对铜川市近几年情况进行分析,在金融系统涉嫌犯罪中,35-55岁是金融系统犯罪高发阶段,但近几年呈现低龄化趋势,仅去年查办的案件中,35岁以下占近50%。 (四)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 二、主要成因 (一)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随着金融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制度日趋完善。但问题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为金融业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