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生子女政策利弊

独生子女政策利弊

独生子女政策的正面效应是计划生育30年,中国少生3亿人口,减少了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凡事利弊相随,其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少年性别比例失调。在传宗接代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为破坏性别比例的事件屡屡发生,导致人的性别比例失调,有资料显示,男孩与女孩的比例是1.15:1。按照这个比例,2025年后将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在“四二一”(“四”指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二”指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指孩子)家庭结构下,中国将会出现1200万个“男光棍”,到时候将不只是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而将成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二是中国提前进入老年社会。从2005年开始,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年社会是“国先富、人后老”,我国是“国未富、人先老”,社会养老成本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都很大。由于社会保障滞后,我国亏欠已经退休的两代工人阶级的养老成本达2万亿元,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下,20年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结婚成家,届时需要赡养的老人将是7~8人,养老负担重、成本大。所以,我国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必将带来新的更多的社会问题,孕育着新的社会矛盾。


三是未来劳动力不足。有人指出: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是人口红利在发挥作用,但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给是周期性的辩证的,即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低——产品成本低——产品的市场优势明显——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供不应求……。现在,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已出现劳工荒,用不了十年,内地省区也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状况,这与独生子女政策不无关系。


四是青少年教育难度加大。现在,独生子女进入了上大学的年龄,这些孩子在家受到两代或三代人的溺爱,加大了学校对他们的教育难度。到了大学后,他们表现为高傲、自负、不合群、容不得人、心理脆弱,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需要我们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独生子女品行弊端与教育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夫妇都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不仅冲击了旧意识,旧习惯,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且给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虽然人们世世代代积累了教养子女的丰富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在前进,以往的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要使独生子女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健康成长,必须具备许多新

知识、新理念。

大家都喜欢把一些比较难教育的儿童称之为“问题儿童”,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也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现在的独生子女真是越来越难教了。”不知从几何时起,“问题儿童”成了独生子女的代名词。而实际上独生子女并非什么“问题儿童”,只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以及来自于孩子周围社会环境的一些不利因素给孩子在品德和行为上带来了一些问题,所谓的“问题儿童”也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附属产物”。

我们必须承认独生子女在智能、体魄和某些知识技能上有他们的优势。如:经济收入按人口平均,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使独生子女的饮食、学习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比较充裕,主要表现为独生子女的智能较强,身体更健康。又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谈话,带孩子参观、游玩、解答问题,这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打开孩子的思路,启迪孩子的智慧,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独生子女在知识面上显得更宽广,性格更活泼,思想不受拘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然,在优越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确实容易滋长某些缺点,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弊端,以下,我将谈谈在工作中发现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些不良品德及行为。

(一)任性、爱发脾气

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而这一通病又是派生其他弱点的根源,由于家长的屈服、迁就及家庭生活的优越感,使独生子女不能接受行为准则的约束,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发脾气。

(二)懒惰、动手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

不少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失去了养成生活自理的机会,形成了懒惰的习惯,一旦失去了成人的照顾,独生子女便不知所措。

(三)不爱惜物品

因为家庭生活的优越性,致使一些孩子不懂得物品来之不易的道理,更不懂得如何去爱惜物品。如家中一些有少许破损的物品,本可以继续使用的,却被成人随意地扔掉,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
 (四)挑吃挑穿

由于受家长饮食及穿着习惯的影响,不少孩子不愿吃粗茶淡饭和蔬菜,造成营养不均衡,不愿穿款式不入时的服装,这无疑又是娇生惯养的又一结果。

(五)没有礼貌,不尊敬长辈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的优越感,以致父母在

子女的心目中失去了父母本应有的正确形象。不少孩子在家中不是受教育者,而是一个主要消费者和支配者,于是,出言不逊、待人不尊,任意指使他人的现象也就随之发生了。

(六)自私、团结友爱差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无法建立伙伴关系,缺乏“手足之情”,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有东西应和别人一起分享,容易产生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七)胆小、孤僻

由于一些父母的过分教养,过分担心,不少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和同伴交往,缺乏交往的经验,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人际交往的障碍,由此出现了胆小怕事及孤僻的心理。

独生子女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呢?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的问题,更重要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并非每个独生子女都是“问题儿童”,“独生”和“问题儿童”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遵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都意识到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他们细心探索、潜心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独生子女的教育又出现了新问题,又有了新发展,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要重视独生子女的品德教育

通过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最薄弱的就是品德教育。幼儿时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大,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都要给予合理的教育,克服独生子女在品德上的弱点,让他们在品德方面健康地发展。教育孩子严是爱,松是害,家长只有及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以健康的人格影响独生子女,才能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品格。

(二)要帮助独生子女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自我意识是使个性的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如果出现不良倾向,就可能使独生子女发生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幼儿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独生子女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及评价自我的倾向,增强孩子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增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力

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情感脆弱,他们不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往往不能维持心理平衡和稳定,容易

产生各种消极心态。因此,我们应该在独生子女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独生子女应付心理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独生子女形成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性格。

(四)要防止独生子女怪癖的形成

独生子女的怪癖是很多的,比如口吃、吮手指、咬被子、偏食等,这些坏毛病大多在孩子入园前就已经形成了,因此不难看出,3岁前(即入园前)是独生子女怪癖最容易形成的时期。因为怪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以要纠正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需要教师和成人,特别是家长的不断努力和耐心教育,才能收到效果。因此,成人在纠正孩子怪癖时,切忌态度过严,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孩子不良心理倾向。

(五)要防止独生子女养成任性的习惯

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倔强的脾气让许多年轻的父母束手无策,最后只有依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十分任性;而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正常合理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或受到父母粗暴地拒绝,而形成任性的特点。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孩子任性,成人特别是家长都应该做适当的自我检讨,我们应该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在爱护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防止任性行为的发生。

(六)要防止独生子女性情孤僻

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相仿的伙伴,因而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情,表现为郁郁寡欢、内向胆怯,要不就是另一个极端,唯我独尊、孤芳自赏。显然,这两种性格都无法使人喜欢。因此,作为家长,应带孩子多出去见识新鲜事物,允许孩子与友善的成人和小伙伴交往;作为教师,则更有义务让每一个独生子女站在沸腾的集体生活之中,让他们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否则独生子女就会生活在忧虑和不自在的自我折磨之中。

(七)让独生子女处于受教育的地位

在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表现时,我们已经知道,目前,不少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主要的消费者和支配者,而不是一个受教育者,这样一来,无疑助长了独生子女的许多缺点。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的责任,独生子女的品行弊端,通过教育是可以逐渐改变和克服的。因此老师与家长之间应保持经常的联系,在教育观与价值观上保持一致,采取步调一致的教育措施,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独生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八)要培养独生子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大多数的独生

子女都比较依赖成人,不会也不肯料理自己,不少家长也习惯去包办孩子的一切,认为这样做比较方便,又快又省时,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权利。其实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实际练习中,孩子的动作才能由呆板变得利索,随之发展的是智力和情感,只有孩子做完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才会感到高兴、满足、自信,逐渐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性格。

独生子女的教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孩子又有着不同的禀赋、性格和才能,中国要赢得二十一世纪,就必须赢得独生子女的教育。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共同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关心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父母和教师的光荣职责。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正确的爱,科学的教育方法,精心培养下一代,使孩子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祖国建设的开拓型合格人才。

除了上面提到的性别比失衡和加速老龄化之外,独生子女政策还有许多弊病。从军事上来说, 当独生子女参军入伍后,谁来支撑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家庭?一旦有战事,谁还能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独生子女一旦罹难, 就有可能造成这个家庭的断子绝孙。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独柴难烧、独子难教”,古有明训。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材问题的困扰。一个孩子并不能绝对保证成材,如果孩子不成器,就可能成为大问题:老无所靠反成其累。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看, “兄弟姐妹”等传统词语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了实行35年了,独生子女政策也已经26年了,其中的利弊,早已是了然心目。没有永远的对,也没有永远的错,一项政策也是如此。

一、与已不利

小皇帝,是我们对独生子女的一个特定称谓,而“孤独、骄傲、自私、冷漠、缺乏理解与团结合作精神”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带给他们的必然特性,独立能力虽强,但这个社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社会,单打独斗会很难很难。没有兄弟、没有姐妹,只有过多父母、祖父母的溺爱,虽然经济条件上、物质给予上他们得到要多些,但失去的是否也更多些呢。

二、与家不利

只有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而言,存在的风险确实太大。经济学家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培养孩子也是一样,一旦有天灾人祸,那对家庭而言将是灭顶之灾。在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条

件下,养儿防老这句古话依然是一个真理,当祖父母、父母逐渐年迈,养活全家九口人的担子(祖、外祖父母,父母,夫妻二人,一个孩子)将全部压在独生子女夫妻二人的肩上。这样的家庭,能够幸福吗?就算是幸福的,也是没有保障与根基,危机四伏。

三、与国不利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物质再生产,二是人口再生产。中国四千多年人口一直波动在两千万到六千万之间,而庞大人口基数也一直是中国长久以来昌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值今日,人口资源也依然是我们国防建设的基石。

万物有始就有终,计划生育政策,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特产,一个其实出于无奈,但也曾发挥过一定作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既然有它产生的原因,自然也就会有它去除的时机。从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1、城镇户口只准生一胎,农村户口却可以生二胎,为什么?结果又会如何?2、计生部门纯粹变成了一个罚款部门,计生工作完全变成了罚款工作,只要有钱,随便生。

对待人口的增长,我们是否也该向大禹学习呢,采取疏导,而不是硬堵的办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人性的政策,而不是简单的、甚至是粗暴的“一家只准生一个”。而我们的政府部门是否也该在教育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多解决一些问题,多承担一些责任,而不是简单一句“罚款!”然后把问题推给百姓自己解决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