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第4课导学案

必修1第4课导学案

必修1第4课导学案
必修1第4课导学案

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课标点击】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自主认知】

知能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_______不稳、内乱屡生。

(2)明初沿袭元朝制度,明太祖认为

_________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同时,裁撤_______和

_______,以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②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③使中国历史上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④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知能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确立

(1)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2)“内阁”出现:________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内阁的发展

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_______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4、内阁的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________。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知能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________,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2)设置南书房,三足鼎立扩大皇权

为了适应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_______,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加强了君权。

2.设置

_______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__________,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3.影响

(1)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核心突破】

1.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始终隐含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什么?为解决这两对矛盾,明初是怎样解决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解决:改革地方官制:废行省、设三司;改革中央官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这是对元朝行省制度的一大发展。但使皇权空前强化,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2.清朝建立后,中央的权力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清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的,其政治制度的变化体现了由落后的部落议事逐渐演化为汉族地区相对先进的封建

君主专制,验证了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同化。

答案:①皇太极建国号清后,把八旗旗主议事制改名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军国大事;增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前者权力凌驾于后者之上。②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参预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形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者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③雍正帝时,设置了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政大权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相继撤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4.军机处职责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职责:由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特点:勤、密、速。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特点:①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大臣充任。②机构非常简单,办事效率高。③军机大臣只是负责“跪受笔录”,决策大臣集中于皇帝。

影响:在秦朝的时候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那么,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的一个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西汉、唐朝、明朝时期是怎样一步步解决的?

提示:皇权至上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最主要的特征。不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在试图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削弱相权的。本题试从历史纵的角度审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西汉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唐朝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分工不同,但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最终权力集中到皇帝那里,从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明朝时: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解决了中国两千多年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案例导析】

1.明太祖决定改革政治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C.废除宰相制度 D.协助处理繁多的政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结合改革的社会背景和改革者的阶级实质分析问题,可以得出答案选B。

[思维点悟]

1.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明太祖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其行为最本质的目的是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2.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南书房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内阁的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历史结论的理解能力。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相继取消,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制政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故答案选B。

[思维点悟]

2.创设一个新的知识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再认再现并理解历史知识。审清题干中限制的最主要的条件是“君主专制的顶峰”,是解决好本题的关键。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趋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点同样是考查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已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开始近代化的历程,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为了维持地主阶级的统治,皇权的加强走向了极端。说明这种制度依靠正常的运行已经不能维护其利益,而要依靠极端手段来达到其目的。故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不再是封建制度本身的完善,相反是这种制度走向没落的表现,故选B项。

[思维点悟]

3.把握好中国历史的阶段性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的时期。这种阶段特点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顽强上,也体现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极端加强。

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思维点悟]

C 此题主要考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权不断加强,秦朝设立丞相是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来因为相权逐渐增大,威胁到了皇权。历代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清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实战练兵】

1.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

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

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3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4.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

5.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因为内阁首辅()

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

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

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

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

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皇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 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8.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峰的象征是()

A.设参知政事 B.实行行省制度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10.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③

B.①

② C.①③ D.②③

11.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

从 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2.下列现象,发生于明代是()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3.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产物和表现

②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③内阁本身并无决策权④对皇权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5. 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1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

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

治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18.“内阁”是中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内阁的最大不

同是()

A.掌握着最高的决策权

B.是最高的行

政机构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是皇权专制

的产物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为军机面面相觑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陶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经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指出军机处最初的名称、设置的时间、所在的地点和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2020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4课李白诗三首练习题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4课 李白诗三首 学案1 文本研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 ②天姥. ( ) ③剡.溪( ) ④渌. 水( ) ⑤谢公屐.( ) ⑥水澹澹. ( ) ⑦洞天石扉.( ) ⑧訇. 然中开( ) ⑨霓.为衣( ) ⑩鸾. 回车( ) ○11魂悸.( ) ○12噫吁嚱.. ( ) ○13鱼凫.( ) ○14秦塞. ( ) ○15石栈.( ) ○16猿猱. ( ) ○17萦.岩峦( ) ○18扪参.. 历井( ) ○19酣. 高楼(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屐( )屦( ) ②????? 倚( )依( ) ③????? 侍( )峙( ) ④????? 膺( )鹰( )赝( ) ⑤????? 暝( )瞑( ) 冥(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势拔.五岳掩. 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栗.深林兮惊. 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霓为.衣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鸾回.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开国何.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但.见悲鸟号古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文本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谈谈你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9-12课+答案

9.《谈生命》参考答案 1 2 3 略 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7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8、“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9、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10.“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11.(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只有生命不息、奋斗前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12.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达标检测答案:1.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荫,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2. 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严乐观 3.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4.第一问:“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如果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第二问:这表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慧玲,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书在本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所以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及影响。我主要通过开展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高学生表达、总结问题的能力。 (2)、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我主要通过资料引入、开展辩论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与学法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专题五第 4 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下图反映了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3.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4.下表是某一时期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国内市场的饱和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政府的宏观调控5.继1876 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 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C.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 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6.下表格摘编自陈衡 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7.18 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 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 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870 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 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习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与技术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 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水力织布机④电话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 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6.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7.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8.《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9.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D.跨国公司的建立 10.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B.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D.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 11.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2.“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第12课时 《平移》导学案

第12课时《平移》导学案 一、请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会有什么改变吗? 图形经过平移后,图形的位置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__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简记为:“一变二不变” 二、试说明下面四幅图中的三角形是如何平移的,若把把对应点连接成线段,会发现什么? (假设一个方格边长为1cm) 学习指导 比如教室里课桌的移动等。 第一个图中,A点到A'点是水平向右移动cm。B点移到B'是 C点移到C'点是 这说明⊿ABC中任何一点都是 第二个图中,D点移到D'点是垂直向下移动cm。E点移到E'点是 F点移到F'点是 这说明⊿DEF中任何一点都是 第三个图中的点的移动方向能单独说成按水平方向或垂直向下方向吗?可以怎么说。

图形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 .........,互相或在, 并且大小。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中对应线段 ....: 互相或在,并且大小, 对应角大小,图形的面积。 3、图形的移动方向指的是任意点的移动方向,可由对应点 的位置指向位置决定的射线方向。 根据以上平移图形的性质,你可以画出以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吗? 例: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 第四个图中,⊿ABC移动到⊿DEF,你能说出是怎么移动的吗? 理解什么叫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分清楚“对应线段”与“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 的区别。 根据性质1,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说明AA'∥BB'。AA'容易画出,BB'如何画呢?

3题图F E C B A D 练习: 1、在下列说法中: ①△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 ②△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 ③△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 ④△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 3、如图,△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 ∠C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AC B、∠BOD,BA C、∠F,BA D、∠BOD,AC 4、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在一条直线上 D、互相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5、如图,△FDE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DB长 B.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CD长 C.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BD长 D.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DC长 解题指导 用自己的三角板进行平移实验,进行感受。 图形平移有“一变二不变”及“移动方向一致” 必须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图形平移的性质要熟记。 平移的方向是“射线”的方向。“射线”的端点是一个对应点的初始位置。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二 第4课 第1框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11日,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反馈,点名芜湖、亳州一些地方弄虚作假、隐瞒问题,应对督察。这告诫各地政府应(A) A.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敢于担当 B.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C.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D.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 [解析]一些地方弄虚作假、隐瞒问题,这告诫各地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敢于担当,A正确。政府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政府应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不是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C与题意不符。材料并不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①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和程序来约束权力②政府要包办一切,正确行使权力③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④政府管理部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这启示我们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和程序来约束权力,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①③正确,④与题意不符。②选项“包办一切”的表述错误。故选A。 3.2019年1月1日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条强调,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由此可知 (C) ①中央政府依法行使决定权②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③政府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④政府要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政府要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②③正确。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政府的权力,①说法错误。

八下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导学案)

八下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主备:王家骏审核: 【复习要求】 1.正确认识和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2.认识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杜绝不良嗜好。 3.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4.了解黄、赌、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抵制不良诱惑。 【自主学习】教材知识要点: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①从众心理影响我们的判断。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已见,盲目自信等特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②好奇心的双重性。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好奇心可以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沼泽。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那些超越道德和规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不良嗜好及危害。①吸烟。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受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②饮酒过量。饮酒过量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出现酒精中毒而死亡。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已,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蹉跎一生。③网络成瘾。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

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十二课《卖油翁》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积少成多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 2、积累字词: (1)注音:咨()矜()圃()睨()矢() 颔()忿()酌()覆()杓() (2)解释字词: 善:矜:尝:释: 睨:去:颔:精: 汝:但:忿然:安:酌油: 置:覆:徐:沥:遣: (3)一词多义: , 射: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之:睨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课文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课文 1.范读课文,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层次阅读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3、重点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目标】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活动内容】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 ②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 目的: 为了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 、 措施: (1) 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 规定:以后不许设立丞相 4、 影响: 中国历史上延续 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加强了皐权,君主专制达到 了新的高度 {能力提升} 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丞木 _______ 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分散相 权,加强皇权 明朝初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调整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的创立 1、背景:①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多, 身心疲惫,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 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②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需要。 2、过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职责: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明成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 职责: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标志内阁制 度正式确立 V 注:内阁的由来: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即: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后来(明神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特别是万历初 年,首辅张居 正当权时,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全盛 政务繁 奠定基础 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 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 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 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 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 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 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4)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 (5)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6)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2019京改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钗头凤教案语文

《钗头凤》教案 教学目标 1. 感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感情美。 2. 从两首钗头凤的紧密联系理解两位作者间的挚爱真情。 重难点 1. 感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感情美。 2. 从两首钗头凤的紧密联系理解两位作者间的挚爱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都知道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婉。那么,大家可知道,有一位生活在宋代的诗人也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他不仅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豪壮理想,也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凄婉低回。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陆游的婉约之词《钗头凤》。 二、作品简介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以至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唐琬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依然很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页1 第 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面对唐琬的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编制:韦平佳审批: 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 亡教训,, , 。 2.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 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3.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2)接受的建议,“, ”。把 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 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时期的帝开始的。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统治时。 6.年,建立东汉,定都,他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 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结果:出现了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