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西南政法大学

本科学年论文题目: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法学院法学专业 2011 级 5 班

学号 2011031270

姓名林婉君

指导教师胡江

成绩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制

2013 年 11 月 20 日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林婉君法学院2011及学号:201103127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女性犯罪率也不断增长,关于女性杀人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研究女性杀人犯罪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女性杀人犯罪概述,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的探讨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行为特征,并针对预防女性杀人犯罪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的杀人犯罪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女性杀人犯罪;犯罪心理;心理成因;犯罪行为;行为特征;

预防措施

一、女性犯罪与女性杀人犯罪概述

女性犯罪,即指女性实施的犯罪。传统的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都是以男性犯罪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女性犯罪在犯罪中的总体比重还是比较低,但在发展趋势上,女性犯罪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犯罪类型日益多样,手段更加高明,危害越来越大。根据我国有关统计,1987年女性案犯只占全部案犯的2.5%[1]左右,然而近年来,女性犯罪已经占到全部犯罪的10%[2]左右。因此,对女性犯罪群体给予关注是十分有

[1]李晓明:《中国犯罪学论纲》,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年版,(P)293。

[2]梅传强.《犯罪心理学》,2010年7月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P)150。

必要的。

(一)女性杀人犯罪的含义

女性犯罪尽管涉及的类型比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性犯罪、财产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等方面,女性杀人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犯罪类型,显然其从属于女性暴力型犯罪,是女性犯罪的类型之一。虽然女性犯罪的类型以性犯罪和侵犯财产罪居多,但由于这两类犯罪引起的其他暴力性犯罪也对社会有巨大的危害,比如女性杀人犯罪,尽管其比例没有性犯罪和侵犯财产犯罪的比例大,但由于其社会危害性大,特别是有些大案、要案对社会的负性影响面大,因此,对女性杀人犯罪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女性杀人犯罪的传统特征

1、女性杀人起因多为情欲纠葛

相比于男性的理性化,女性是更加情绪化的群体,感情生活在她们人生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们尤其看重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将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最为个人幸福的重要部分。然而,女性的意志却比较薄弱,她们极易感性化的,所以当她们感情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时,嫉恨报复心理和怨恨绝望的情绪就会使她们的行为丧失理智的判断,使她们容易选择通过一些偏激、暴力的行为来报复他人或自暴自弃,例如杀人、抢劫、盗窃等种种犯罪行为。此外,女性扭曲畸形的母爱、情爱会是她们有时候不惜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来获取金钱方面的物资利益,从而满足孩子、情人、恋人等的物质需求。

2、女性杀人罪犯具有恶逆变倾向

女性杀人犯罪的恶逆变倾向是指其成为女性杀人罪犯具有二重性,即女性罪犯在成为加害者之前往往都是受害者。首先,在生理上,女性与男性的差异是以生俱来客观存在的,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女性无法得到如同男性一般的平等待遇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比如就业方面、竞争反面等等。尤其是在比较不发达的地区,歧视女性显然被看做一种常态,这容易使女性在遭受不平等待遇或者歧视时产生报复心理、仇恨心理。其次,有的女性由于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轻信他人以致被人利用,甚至成为他人犯罪的工具,当她们认识到上当受骗时容易导致极大的心理落差,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图谋报复甚至其它杀人犯罪人员勾结,同流合污,互相利用,进行一系列暴力犯罪活动。此外,当女性成为家庭暴力、家庭虐待的受害者时,当她们忍无可忍时就极有可能通过杀人犯罪来反抗施暴者,因为她们认为杀死施虐者才可以结束遭受暴力侵害的状态,从而不惜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

3、女性杀人犯罪的手段欺骗性、间接性、隐蔽性大

犯罪学家桑戈?波拉克等认为女性具有以生俱来的虚伪、秘密、不坦白等性格特征, 实施犯罪行为时, 喜欢采用隐蔽、曲折或诡诈的方法[3]。同样,女性在实施杀人犯罪时具有预谋,她们一旦下决心实施杀人犯罪时,往往处心积虑,考虑再三,不露声色,暗自进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计划性和欺骗性。而且其采取的杀人犯罪手

[3]范大裕.《关于女性犯罪的思考》.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月第6 期第17 卷,(P)94.

段大多是隐蔽的,含蓄的,甚至是教唆其他男性实施。例如在实行杀人犯罪时采用麻醉、投毒等间接手段。而女性杀人犯罪时选择的作案场所为家庭的也最多,这种选择表现出女性胆子小的特点,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比男性差,而家庭具有私密性强的特点,易于掩饰女性杀人的整个作案过程,有利于其从容作案,销毁证据,掩盖事实,从而逃避法律的追究。

(三)女性杀人犯罪的新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深入社会活动的领域相比较于过去显然有所扩大,相应的女性犯罪类型、犯罪手段、犯罪工具等等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这使得女性杀人犯罪除了具备传统的一般特征之外,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女性杀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加剧

我国在解放初期,女性犯罪的比例极小,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中都没有女性犯罪。“文化大革命”时期男女性的犯罪比例为9:1,女性犯罪率极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25岁以下的女性青少年犯罪急剧增长。2000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女性罪犯是289人,2001年猛增为466人,2002年是518人,2003年则是579人,可见数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此外随着早熟现象的出现,女性犯罪的年龄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加剧,其犯罪的高峰年龄由以前的25岁、24岁向18岁、17岁降低,特别是近年来,14岁以下的少女犯罪数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一些犯罪学家认为,

[4]《羊城晚报》2004年3月8日A11版

女性犯罪的比例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尽管相比较于男性,女性杀人犯罪的比重较低,但是在竞争激烈、社会问题复杂、男女有别观念根深蒂固的今天,女性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和困惑也更加严峻,这难免会使她们在极端情绪下采取杀人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志,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恨,所以在发展趋势上,女性杀人犯罪也如同女性犯罪一样呈现出上升趋势和犯罪主体低龄化的趋势。

2、高学历女性杀人犯罪有增多趋势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推广,相比于过去,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然而高学历女性杀人犯罪也不断出现,一些具有高等学历如大中专甚至研究生学历的女性实施杀人犯罪也是可见的。据统计,1997年至2002年,全国在押女犯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女犯上升了56.3%[5]。随着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如管理、政治、金融等岗位,从而在这些非大部分传统女性工作的岗位出现了女性杀人犯罪、职务犯罪等高学历女性犯罪类型。这类女性杀人罪犯往往智力优秀,犯罪时重思考、有预谋,犯罪容易得逞,犯罪后常常毁灭证据,犯罪更不容易被发现和侦破。可见,高学历女性杀人犯罪已是趋势,其理性色彩相比较于传统女性杀人犯罪较重,潜在的社会危害性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女性杀人犯罪方式趋向男性化

女性杀人犯罪的犯罪形式逐步趋向于男性化,主要是指女性实施[5]陈莹陈沙麦.《从多视角看女性职务犯罪》.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06

杀人犯罪的行为、手段、方法、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客观方面趋向男性。特别是有些犯罪时间长、经验丰富、恶习深厚的女性杀人罪犯,她们在实施杀人犯罪时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令人震撼。在众多女性杀人犯罪案件当中,大多数案件的犯罪对象为女性罪犯的丈夫、男友和邻居等日常熟悉的人,这些女性罪犯往往在成为杀人罪犯之前,或是受虐待凌辱、家庭暴力,或是被欺骗而失去贞操等等,有着一段凄凉悲惨、令人同情的经历,由于处于弱势或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她们没有选择正确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选择了过激的暴力方法,对他人实施报复,使自己从最初的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例如,在2005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张凤君在与一男子保持了十多年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后,因不堪忍受该男子的折磨,遂将其骗至北京,在某饭店内将这一男子扎了一百多刀,手段极其残忍,最后,张凤君因故意杀人一审被判处死刑。

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及其成因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支配其实施杀人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的心理因素,即女性罪犯实施杀人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从总体上讲,诱发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既有自身心理等主观因素,又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多种原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女性杀人犯罪产生和发展。

(一)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特征

1、动机特征

女性杀人犯罪动机的产生不仅受其需要的支配,且很大程度上与诱因直接相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女性杀人犯罪动机具有恶逆变倾向。许多女性杀人罪犯实施犯罪之前往往是受害者,由于性格的软弱以及封建道德观念的桎梏,为了脸面、名声便消极忍受或自暴自弃,当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候,如果有犯罪诱因的刺激,女性就会像火山爆发,不顾一切实施杀人、伤害、投毒、纵火等恶性犯罪。

第二,女性杀人犯罪动机以官能享受、母爱情爱和报复动机为主。许多女性贪图享乐,具有强烈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为了占有财产满足不断膨胀的物质需要,容易导致极端暴力型犯罪。同时,有些女性为了追求歪曲的甚至是变态的生理欲望,性关系紊乱,常常导致多方面的纠纷,进而逐渐演变成杀人犯罪的悲剧。其次,在畸形的母爱情爱的驱使下,丧失基本原则的女性,为了自己的丈夫、恋人、孩子就很有可能走上杀人伤人的犯罪道路。此外,女性的报复动机大多是由于客观上存在不法侵害所引起的,根据调查,女性实施报复犯罪的原因中27.3%是因为家庭矛盾,18.2%是因为婚恋受挫,18.2%是因为抢劫杀人,9.1%是因为经济纠纷[6]。在因报复动机而杀人的案件当中,大部分女性经历了从承受到爆发的心理历程,其基本模式包括:承受

[6]周密主编:《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P)107.

期、抑制期和爆发期。从对自己所受的不法侵害的默默承受,到侵害加剧时情感的自我压抑和内心极端绝望的矛盾,在到特定情境出现时,如再次受到家庭暴力、虐待等,原先压抑的情感就会以更加猛烈的方式存在于女性意识当中,最终迫使其采取杀人犯罪的方式发泄自己积累已久的愤恨,以此惩罚施害者。

2、个性特征

第一,人生观腐朽堕落,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女性犯罪人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追求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在道德方面,容易是非不分,也容易走极端,有的迷信于封建道德观念,如男尊女卑、狭隘的贞操观等等,而有的女性则全盘接受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追求过分的“性自由”、“性解放”;此外,一些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受教育机会有限,法律知识缺乏,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借助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导致最终走极端,触犯刑法,由被害人演变为犯罪人。

第二,需要层次低级、需要结构畸形。女性杀人犯罪人由于知识贫乏,人生观腐朽堕落,道德水平低,因此其需要层次局限于生理需要和低级的精神需要,缺乏高级需要的调控,使得低级需求如物质享受、性欲满足等恶性膨胀。

第三,性情柔弱但欺骗性强。女性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温柔顺从、胆小忍耐、缺乏主见、情绪波动大等,这使得她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容易走上极端,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感情用事,有的破罐破摔,从而实施暴力型报复。欺骗性特点使女性实施杀人犯罪时往往采取间接性,隐蔽性的犯罪手段,她们甚至教唆、指使其他男性,凭借自身的

性别优势假装顺从于男性,利用男性的同情或者关心实施杀人犯罪。

第四,自我保护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低。女性依附性强,即大多数女性具有依附于男性的观念,他们容易将男性的言行权威化,但由于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她们往往容易受男性的暗示和诱骗,从而被别人利用而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

3、认知特征

女性杀人犯罪人其认知特征主要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认识水平低。第一,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甚至显得愚昧无知,她们容易为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斤斤计较。

第二,认识、评价事物往往不是以道德和法律为标准,而是以自身的需要和经验为标准。

第三,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逻辑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和盲从,看问题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从多角度认识事物,认识问题缺乏逻辑性而情绪色彩较浓。

4、情感特征

第一,扭曲的母爱、情爱。女性注重感情生活,尤其重视家庭生活、婚姻恋爱,为此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当她的付出得不到圆满的结果时,她的行为就会丧失理智,例如,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就会导致伤害孩子;恋发生变故,被丈夫、恋人抛弃是可能滋生强烈怨恨与仇恨的情绪而导致杀人犯罪等等。

第二,情感丰富、细腻脆弱、波动大。女性的情绪极易发生波动,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平常话,都可能引起女性强烈的情绪变化。而

一旦情绪产生,女性又倾向于不断强化它,加上女性很敏感,甚至无端猜疑,更容易使其理智难以控制情绪,行为受情绪情感左右而实施了极端暴力犯罪。

5、意志特征

女性杀人犯罪者的意志具有两重性的特点。第一,在抵御诱惑和改邪归正的道路上,表现出意志薄弱。女性往往低挡不住男性的、金钱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即使发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也因意志薄弱而缺乏改变的信心。

第二,在实施杀人犯罪过程中,一旦她形成了杀人动机往往表现出顽固和执拗,难以停止以至于其内心具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强烈目的。

(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因

1、女性犯罪人的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主要包括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或者说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当中,其自身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有机体内部平衡的物质需要;回避伤害的需要;性欲满足的需要;对名声地位、友情爱情的需要等等都是作为人类的女性们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适当合理的需要是正常的,然而当这种需要被扭曲甚至发展成享乐主义和变态的性欲时,就容易使女性迷失在欲望的洪流里,特别是在女性的青春期, 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再加上女性不注意用理智控制情感的闸门, 就很容易在不良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走入暴力犯罪的迷途。

此外当女性处于生理周期期间如: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和绝经期,其心理状态会不稳定,从而对其生理、心理状况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如果有不良刺激和诱因,极容易越轨,使女性陷入杀人犯罪的可能性较大。

2、女性犯罪人的认识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虽然使广大妇女在政治、社会乃至家庭生活中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乡村经济、文化教育仍然落后,使不少女性成了新时代的文盲。而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这些女性先前封闭、平静的生活环境被打破,她们原来乐天安命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现代思潮的强烈撞击。然而,因其大部分女性身认知不足,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具备完善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极易形成“浮躁、偏激”的畸形心态,在过分追求自我人格独立的同时,却错误地以抛弃家庭、亲情、人伦道德为待见,以致在认识和处理夫妻、家庭矛盾中丧失理智、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甚至大动干戈,采取极端杀人犯罪行为解决问题。

3、女性犯罪人的性格因素

女性杀人犯罪人的性格特征即是其个性社会化缺陷的表现,在对待社会现实的态度方面,她们往往表现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缺乏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情感,自我意识

突出。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她们一般表现为情绪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心境变化多端,喜怒无常,容易产生激情犯罪。在性格的意志方面,她们行为目标常常与社会要求相悖,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抗挫能力差。这些性格方面的因素往往对女性实施杀人犯罪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并在某些女性杀人犯罪当中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因素。(三)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因

1、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1)家庭结构的缺陷

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那么个体就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的性格和反叛心理。家庭结构的缺陷主要包括:缺损家庭,即因死亡、离婚、遗弃等原因使父母一方或双方缺损,这容易使女性犯罪人从小形成悲观、孤僻、自卑的心理;父母不良行为,指在女性犯罪人小时候父母的不良言行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她们无形当中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并在心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2)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社会化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效果,但是教养方式却更为重要。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早期采用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矛盾型、奢望型的教育方式,则容易使女性成长至成年后形成自私任性、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是非不分、残忍好斗

等一系列不良的性格和习惯,从而是这些心理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激发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3)家庭暴力的影响

家庭暴力是一种破坏社会稳定、家庭美满的“定时炸弹”和“腐蚀剂”,极易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离散,使子女失去双亲的温暖和关爱。发生暴力的家庭农村略高于城市,个人职业多为农民、工人和个体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究其根源,一是有些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到丈夫打骂;二是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丈夫是凌驾于妻子之上的,可以随便打骂,女性在受到家庭暴力时最初的容忍都是像“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便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这种不被遏制的家庭暴力终因施暴者有恃无恐而变本加厉,使受虐的女性在激愤难消的情况下,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以暴制暴”的女性杀人犯罪行为大多是在这种被逼无奈和无助的情况下发生的。

2、学校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

学校是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学校长期的系统教育对个体的行为模式的塑造在现代社会中无以代替,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但学校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却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甚至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这些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薄弱,表现在:第一,重智育,轻德

育,不少学校忽视校园思想文化的建设,没有重视对学生道德观念、积极情趣、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不良行为来排遣。第二,法制教育存在误区。许多学校的普法教育极为薄弱,甚至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切实普及法律知识,从小培养未成年人法制意识的目的。第三,心理教育缺失。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学生在种种压力下容易形成忧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不健康心理。此外,性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极受忽视的领域,这使许多青少年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对于女性则易使她们缺乏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从而容易受到不法分子难以接受的伤害,进而有可能演变出杀人犯罪的惨剧。

(2)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学校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从而客观上为缺点较多的未成年人今后走向杀人犯罪的道路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体制的单轨制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教育结构单一,从小学、高中到大学,由于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升学的愿望,尤其是边远地区、女性学生,许多教育水平较低的人不得不走向社会,由于知识水平、能力不足、不平等对待等原因,在待业期间的女性更容易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走上犯罪道路。第二,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身心发展。我国现行教育存在划一、封闭和机械的弊端,很多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用行政手段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并在教育经费、师资配备、招生录取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这种

变相的歧视性教育容易使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形成自卑、自弃的心理,内心极大的不平衡加上女性容易猜疑妒忌的心理,往往会导致暴力犯罪的产生。

4、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人最终要融入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序的社会秩序,安全的社会治安管理等都有利于减少各种犯罪活动的产生,但是个体不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选择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都会使个人滑向犯罪的泥潭。

(1)不良人际交往的危害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讲究人际交往,人们往往在交往中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交往中,人往往在行为、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各方面都受到其交往群体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的不良的人际交往关系常常给人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效应。而通过对女性罪犯的了解研究发现,不良人际关系是其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个体行为常常容易被同化。有的女性青少年在同坏朋友的交往中,会不自觉的接受其不良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结果便是在交往过程中模仿学习一些坏习惯、不良行为,并在自身的心理中发生主观认同从而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第二,在不良交往中交叉感染。不良群体中个体间不仅可以相互影响、感染彼此,产生犯罪的直接动机,而且还会对犯罪动机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因为在互相交往时,可以产生一

种情绪感染,在犯罪过程中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时互相间可借助彼此的存在来壮胆,同时可消除紧张感,增强行动的信心,减轻自身的罪责感,强化犯罪动机。第三,在不良的人际交往中,彼此间能互相交流传授犯罪知识,总结犯罪经验,学习犯罪成功的方法手段[7]。借此女性罪犯的犯罪技巧越来越熟练,心理对法律的恐惧感逐渐微弱,对社会道德的约束越来越藐视,犯罪行为在其心理成为一种习惯,于是在这种循环中犯罪者越走越远。

(2)不良文化渗透的危害

改革开放极大开拓了我们放眼世界的眼界,经济全球化则使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更为便利和频繁,各种具有冲击性的外来文化随之进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虽然这些文化有的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但是许多中国人在接受这些文化的时并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导致不良文化在中国的文化界肆虐,其中对女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对中国女性的冲击很大,更甚于使有的女性盲目追随西方思潮,在异常性爱心理的支配下,把自己的身体作为资本和商品,以满足其性欲并获取金钱利益,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严格要求,这种畸形的道德观念容易与中国女性解放的现状相冲突,从而引发种种矛盾、纠纷。第二,各种文化传播媒介对黄色淫秽、暴力凶杀、黑色反动等的不良文化进行大肆宣扬,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相对的松泛,使得这些负面的文化得以经过各种

[7]梅传强.《犯罪心理学》.2010年7月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P)154.

渠道浸染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心理影响,更是对女性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的女性便在这样的文化的侵蚀下自身思想防线溃堤,自我防控机制瘫痪,然后走上了犯罪之途。

总之,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内在的因素也包括外在的因素,是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是内外因素综合的产物,从而导致女性杀人的犯罪行为在这些不健康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

三、女性杀人犯罪的行为特征

犯罪行为,作为罪体构成要素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实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体举止,属于犯罪四个构成要件当中的客观方面。女性杀人犯罪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为女性,基于其意志自由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相比较于男性杀人犯罪行为而言,女性杀人犯罪的行为具有自身的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女性杀人犯罪的行为表现

与女性杀人犯罪者的个性特征和认识、情感、意志特征相联系,女性杀人犯罪者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

1、具有冲动性

女性杀人犯罪者的情绪情感极不稳定,常常感情用事,当激情产生或出现犯罪情境时,则难以控制自己,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并外化为犯罪行为。特别是由于家庭矛盾激化引发的杀人犯罪,往往手段极

为残忍。犯罪后,女性杀人犯罪人随着仇恨的消解,又产生悔恨之心。

2、具有预谋性、欺骗性

一般而言,女性实施杀人犯罪行为的过程具有极大的不诚实性。女性往往利用其给人天生柔弱的传统印象,使戒备心理低于女性的男性容易被女性谋划好的骗局所迷惑,深陷阴谋的策划过程当中而不知危险的来临,最终被杀害。

3、具有间接性、隐蔽性

女性杀人犯罪者实施杀人行为时往往经过长时间的权衡利弊,犯罪时心怀采用隐蔽、曲折、诡异的方法。其杀人犯罪行为实施的地点往往选择隐蔽性强的场所,避开公共场所,例如:家庭、洗手间等等。

4、多为非力量型但趋向男性化

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们比较少直接实施力量型犯罪,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精心谋划更加便捷的杀人方法,例如:利用女性的魅力、利用弱者的姿态、利用女性身份博取同情心等待。但是,随着女性地位提高,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许多犯罪时间长、犯罪经验丰富的女性杀人犯罪者,她们往往大胆残忍,不择手段,杀人犯罪的行为越来越趋向男性化,

(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与行为的关联性

犯罪心理与犯罪主体的反社会意识和人格缺陷有关,当主体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将其反社会意识和人格缺陷外化为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女性杀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同样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两者在女性实施整个杀人犯罪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西南政法大学 本科学年论文题目: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法学院法学专业 2011 级 5 班 学号 2011031270 姓名林婉君 指导教师胡江 成绩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制 2013 年 11 月 20 日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林婉君法学院2011及学号:201103127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女性犯罪率也不断增长,关于女性杀人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研究女性杀人犯罪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女性杀人犯罪概述,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的探讨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行为特征,并针对预防女性杀人犯罪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的杀人犯罪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女性杀人犯罪;犯罪心理;心理成因;犯罪行为;行为特征; 预防措施 一、女性犯罪与女性杀人犯罪概述 女性犯罪,即指女性实施的犯罪。传统的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都是以男性犯罪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女性犯罪在犯罪中的总体比重还是比较低,但在发展趋势上,女性犯罪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犯罪类型日益多样,手段更加高明,危害越来越大。根据我国有关统计,1987年女性案犯只占全部案犯的2.5%[1]左右,然而近年来,女性犯罪已经占到全部犯罪的10%[2]左右。因此,对女性犯罪群体给予关注是十分有 [1]李晓明:《中国犯罪学论纲》,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年版,(P)293。 [2]梅传强.《犯罪心理学》,2010年7月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P)150。

【测试】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第三题:水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第四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第五题:夜半敲门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为什么? 第六题:满地木屑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地上残留着许多碎木屑。他

为什么自杀? 第七题:牛吃草 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八题:半根火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第九题:过山车 有一对恋人去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为什么? 第十题:报纸 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一题:雨夜广播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二题:睡美人 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十三题:两个军官 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网络犯罪的犯罪心理分析

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15 —20 16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改卷教师: 学号:136230003 姓名:原豫星得分: 网络犯罪的犯罪心理分析 【容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得以迅速的普及和发展,然而网络技术在带给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走向越演越烈的趋势,研究和分析网络犯罪的心理形成机制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即是基于此背景之下对于网络犯罪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形成机制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犯罪特征心理特点心理形成机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带给我们的却并不仅仅只有便利和快捷,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络犯罪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基础,网络犯罪则即通过以互联网作为其犯罪的手段或工具来达到犯罪目的的新型犯罪行为。其作为现代高科技犯罪技术的一种,正在迅速发展,但对社会生活危害极大。因此,研究网络犯罪,分析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简言

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1其具有以下几个具体特征: 1.智能性 网络犯罪的犯罪手段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得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智能性。若要具体实施网络犯罪,犯罪人要掌握相当的技术及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并擅长实用操作技术,才能逃避安全防系统的监控,掩盖犯罪行为。所以,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大多是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洞悉网络的缺陷与漏洞,运用丰富的电脑及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进攻,进行破坏。而网上犯罪作案的时间短,手段复杂隐蔽,许多犯罪行为的实施,可在瞬间完成,且往往不留痕迹。 2.隐蔽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而犯罪人的专业技术更是为这种隐蔽提供了保障,使得很多案件难以被发现,甚至发现了也难以追查。 3.低龄化和部人员多 主体的低龄化是网络犯罪的作案人员年龄越来越小和低龄的人占整个罪犯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从时下发现的网络犯罪来看,犯罪分子大多年龄较低,熟知一定的网络专业技术。 4.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传统犯罪所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传统的犯罪一般只局限于一时一地,针对的是特定的犯罪或者一定围的不

犯罪心理学 读后感

读《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有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犯罪人其犯罪的心理原因或心理背景能够被人理解。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其犯罪的心理状态与正常犯罪人有所不同,属于某种变态心理的犯罪。《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变态心理以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谓变态心理,是指离开正常人健康的人际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既有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异常改变,又包括能够反映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整个特征的个性或人格的异常,即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体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着重从变态心理的角度探讨研究各类变态心理者的犯罪行为,关于变态心理,目前许多学者描述为:变态心理犯罪,可以理解为由于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或者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 行为。 《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着重研究了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智力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这五类变态心理患者的犯罪类型、犯罪的变态心理原因以及犯罪行为特点,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介绍心境障碍与犯罪一章中抑郁症患者“扩大杀人”的杀人行为。“扩大自杀”是指患者在极端抑郁而萌发自杀念头的同时,可能出于“怜惜”动机而将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先杀死,呈现“利他性杀人”或“慈悲性杀人”。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2002年3月10日下午,陈良将14岁的儿子铭铭从外婆家引诱至一栋高楼的顶层平台上,从塑料马甲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榔头、菜刀和围兜,趁儿子低头喝水时,先是用榔头猛砸儿子的头顶,后又用菜刀砍向儿子。儿子面对父亲的凶杀行为,一边躲闪一边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求爸爸不要杀死他。经过两人的激烈拼斗后,儿子终于倒在血泊中。 真的不敢相信亲生父亲怎么会如此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啊!后经司法鉴定:陈良意识清楚,接触行为被动,合作欠佳,动作言词缓慢,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有自责消极观念,无自制力,符合抑郁症的诊断。这不禁让我想起广东母亲溺死自己脑瘫儿子的新闻。那个母亲虽然没有抑郁症,但也是算是“慈悲性”杀人。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但就是因为母爱让一个母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韩群凤与丈夫黄卓林1996年结婚,1998年生下一对孪生儿子黄浩佳、黄汝佳,两个孩子经医院确诊均为脑性瘫痪,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韩群凤得知后没有放弃对两个儿子的治疗。她在东莞市石碣镇租下出租屋,请专人专职照顾两个儿子的日常生活,方便当地按摩师每天进行物理治疗。直至2010年11月,韩群凤因找不到护工便将儿子接回自己家中自行照顾,还辞去工作专职照料儿子。因见两个儿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韩群凤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丈夫及家人便产生杀害儿子然后再自杀的念头。2010年11月20日下午,韩群凤写下遗书,等待丈夫外出便实施计划。当天22时许,韩群凤趁黄卓林外出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1 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2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3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犯罪:、5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67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8 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9 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10触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犯罪行为: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11。

指不同: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犯罪心理结构类型12。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 有的不同犯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罪心理状况的特点。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犯罪动机是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 13 是犯罪心 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5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累犯:14年内再犯应当 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 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犯罪心理15 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 理倾向。: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 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团伙犯罪16 体的总称。:是指在掌 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犯罪心理矫正17成为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守法的公民。: 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内省疗法18 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1 :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依犯罪经历的差异,2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渐变型、突变型、机遇 型3 、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定型化阶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表现形式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近5年来女性官员的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去年前11个月的职务犯罪人数比2009年全年上升33%。当女性官员也腐败的时候,她们对党和国家的腐蚀作用,并不比男性官员小。总的来看,女性官员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色谋权。在一些男性官员拥权贪色抱红颜的时候,一些女性官员为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更善于以色谋权拥知己,主动利用对方的权力攫取利益,或者积极配合男性贪腐犯罪行为。如,曾被称为三湘第一女巨贪的湖南省建工集团原副总经理蒋艳萍屡屡利用色相,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升至副厅级的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仅用了10多年时间。又如,近日被中纪委通报的山西**市委原副书记张秀萍和高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晓波,均被指与他人通奸,这是中纪委首次对女性贪官用此表述,具有极强的震慑作用,也警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慎待手中的权力,不能以色谋权。 二是为情所累。相对于男性而言,为兼顾家庭和工作,女性的付出会更多一些。尤其是身处官场的女性,当手中握有一定权力时,常常会为了家庭和子女的发展铤而走险。如原广东省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触犯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受贿罪一案正是源于为家族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与李启红相比,原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宝云案更为典型。郭宝云离异后,把儿子当成感情寄托,为扶持儿子发大财贪污受贿93万多元,违法违纪为子女牟利近3000万元,于2004年被判刑18年。 三是为美而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能让自己青春永驻,一些女性官员在美丽面前变得毫无抵抗力,大肆谋取不当利益来为美丽投资,导致美容腐败现象频发。如,**市原国税局女局长刘光明,不仅为了留住容颜花费大量钱财去美容,而且前后花500万元去香港等地整容,光臀部整形费就达50万元,使得旧貌换新颜,平添了许多以色谋权的资本。又如,原北京市财政局干部杨苹利用担任经济二处处长和农业处处长的职务之便,共受贿70.8万元,杨苹将其中的55.8万元用于美容,约占受贿款的八成。 四是物欲至腐。近年来,因受虚荣心的影响而接受贿赂的案例在女性职务犯罪中也十分常见。诸如名表、名包、高档皮鞋、名牌衣物等奢侈品都是很多女官员的心头爱。如有著名LV女王之称的辽宁**市原副秘书长江润黎,在国土规划部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大量贿赂。之后专门用一座190平方米的宅子来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名牌手表、253个LV手提包和600多件金银首饰,所有物品合计2200多件,总价值超过420万元。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集及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 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1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12、犯罪心理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1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1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16、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17、犯罪心理矫正: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18、内省疗法: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 二、填空题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

80后职务犯罪特点及侦防对策杨少凯

Vol.9No.10 2012年10月 第9卷第10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ct.2012一、职务犯罪与“80后”的概念 (一)职务犯罪概念 职务犯罪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员或依法履行职责的单位,利用职务便利,从事非法活动,或在职务活动中不正确履行职责、不履行职责,过失或故意的严重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管理活动并侵害其他法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总称。①这种职务犯罪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之为“腐败问题”。 近年来,继“59岁现象”、“一把手现象”、“窝串案现象”之后,全国范围内的职务犯罪再呈年轻化态势,腐败意识发生代际转移。“80后”年轻干部逐渐成为行贿人的重点“投资对象”,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绩优股”。 (二)“80后”概念 所谓“80后”,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在日常用语上对某一特定人群的称谓。它泛指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年龄约在二十岁至三十几岁之间的一群年轻人。目前,大批“80后”年轻干部陆续走上科处级领导岗位,但是他们人生阅历尚浅、缺乏足够政治经历,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往往经不起利益诱惑,最终可能走上职务犯罪道路,不但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还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危害极大。 二、“80后”职务犯罪的特点 “80后”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相比,虽有共性,但因“80后”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因而衍生出不同的特点,如犯罪前表现出无常与无知心态,犯罪时内心充满挣扎与困惑,犯罪后内心充满惶恐与自责等。笔者的实践发现,“80后”职务犯罪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从犯罪性质看,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犯罪罪名交织“80后”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工作时间尚短,未完全走向领导岗位,但逐步成为部门业务骨干或中层副职,享有一定的权力。统计发现,“80后”年轻干部职务犯罪的罪名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居多,伴随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渎职犯罪。两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 (二)从犯罪行为看,职务犯罪肆无忌惮,与年龄特点不符“80后”职务犯罪在作案手段上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度与无畏,对国家、单位、家庭极其不负责任,为了自身利益或一时快感而肆无忌惮的犯罪。如在受贿犯罪中,索贿现象经常发生,他们把手中的权力变成生钱的工具。他们的涉案金额一般较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与其职位、职级不成正比。但他们作案后又出现极度惶恐心态,百般推卸责任,心存侥幸,想以耍赖、耍泼等方式,试图逃避法律惩罚,显得心智极不成熟。 (三)从案发单位看,有鲜明行业特点,窝案、串案多 根据实践统计,“80后”职务犯罪多高发于行政执法、建筑、教育、卫生医疗、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等行业部门领域。涉嫌职务犯罪的年轻人大多为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享有一定的事务性权力。例如在公安执法领域,年轻的公安民警虽无行政职务,但他们拥有排他性极强的行政执法权力及相应的执法自由裁量权。对年轻干部而言,权力的突然赋予或过多赋予,使其权力欲望瞬间膨胀,为他们的受贿行为发生提供了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当某一个体的“80后”年轻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后,处于同一工作环境的很多同龄人亦可能竞相效仿,甚至是以“传帮带”的方式,逐渐衍生出成腐败的犯罪链,使个案转变为窝案、串案。 (四)从作案手段看,作案方式更加智能、隐蔽 “80后”具有高智商、高学历特点;具有较宽广的视野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善于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因此其作案时往往精心策划、规避法律,作案后又找各种借口来掩盖犯罪。由于他们的职务犯罪活动在客观上存在智能性和隐蔽性,导致在认定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侦破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性。例如“80后”犯罪嫌疑人在贪污犯罪中就常采用截留货款、公款私存、虚填报销单等几十种作案手段,作案手段复杂。 (五)从赃款去向看,个人挥霍居多 笔者统计发现,“80后”通过职务犯罪活动所获取的非法利益多用于个人不正当生活享受上,如出国旅游、上网赌博、玩网络游戏、去酒吧、买彩票、买奢侈品、注册公司、炒股、炒房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是“80”后职务犯罪的潜在动因,其通过职务犯罪获得的非法利益又用于更多不健康的生活享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六)从犯罪后果看,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作用,“80后”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而他们中的少部分精英,通过层层选拔才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也被寄予厚望。但他们初入职场,就因职务犯罪而入狱,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家庭的打击几近毁灭,对当事人而 “80后”职务犯罪特点及侦防对策 杨少凯1,张 辉2 (1.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广东广州510800;2.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 要:“80后”国家工作人员已成为公务员系统的生力军,是国家政策、法律执行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职务犯罪呈现“年轻化”趋势,腐败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际转移至该群体,并展示出独有特点。新的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工作对反腐倡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80后”;职务犯罪;侦防对策 108··

女性犯罪心理概述

女性犯罪心理概述 摘要: 女性是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女性的犯罪率的提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本文将在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与对策提出个人观点。 引言: 女性犯罪率逐年增长无论是国内范围,还是国际范围内,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当今女性,面对繁杂的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女性犯罪现象日益增长,其中以性犯罪、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较为突出。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犯罪特点 正文: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类型趋向多样化 随着社会阶段的发展,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层次。近年来,女性犯罪从多发的性犯罪,开始蔓延到各种犯罪案件中,这其中包括秘密窃取、诈骗、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由于女性犯罪富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且女性犯罪又多发在从属性及犯罪配角位置,故而女性的犯罪年龄也发生了变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严重。 (二)外来打工的女性犯罪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城市外来人口流动越来越大。一些农村务工女性的进入,由于其专业技能的缺失,且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便产生犯罪的邪念,周围的老乡或者不明实情的“朋友”并成为其“无可奈何”的牺牲品。也有部分正处在年轻的花季少女,因为一时贪念,误入歧途,便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刺激性犯罪 刺激性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 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一般比较无知,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在无理智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情感及做法,尤其对配偶、亲人等对自己的欺骗难以忍耐和理性对待。调查中,女性因故意伤害导致犯罪的案例中,均属于此类犯罪。 (四)女性高智商犯罪 当今社会,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男性均等。一个高知女性犯罪人群蔓延开来。她们利用她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及女性身份的便利性,参与到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中,而她们与外来务工人员或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不同,她们的犯罪是在懂法的基础上,禁不住利益诱惑,知法犯法。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一)感性大过理性、无法驾驭个人情感

脑控系列纪实(十七)--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三

脑控系列纪实(十七)--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三 脑控系列纪实(十七) ――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三上一篇,对具有“智能型犯罪”的脑控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做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分析。脑控犯罪是群体犯罪,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其参与成员分工明确、组织精密,借助高科技脑控武器的隐蔽性和多重攻击功能。这些犯罪人熟练掌握这种高科技脑控装备,具有巧妙的身份伪装能力和多种欺骗受害人的手段,一旦受害人戳穿其阴谋,又暴露出其奸诈狡猾的特点和暴力残忍的特性;整个犯罪过程体现的是智能与暴力相结合的犯罪特点。 下面对暴力型犯罪的犯罪人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做简要分析。 暴力,根据汉语词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强暴的力量即武力,二是特指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对敌对阶级使用的力量。 暴力犯罪,是指以强暴的力量实施刑法规定的,应予以制裁的行为。强暴的力量包括对人体实施侵害性行为,也包括以强暴的力量相威胁(如实施犯罪行为时携带武器)。 暴力犯罪类型: 1.根据犯罪侵害的对象,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以人身为侵害对象的暴力犯罪和 以财物为侵害对象的暴力犯罪。 2.根据暴力犯罪的危害程度,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严重暴力犯罪和一般暴力犯 罪。 一般来说,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分严重暴力犯罪和一般暴力犯罪。一是行为结果,导致被害人死亡、重伤的犯罪,是严重的暴力犯罪;导致被害人轻伤以 下则是一般暴力犯罪。二是行为手段,使用枪支武器、刀具、炸药等具有较强 杀伤力的工具实施的犯罪或手段残忍的犯罪,是严重暴力犯罪;使用普通器械 或仅借助自身体力实施的犯罪,是一般暴力犯罪。 3.根据暴力犯罪的组织性,可以将暴力犯罪分为个体暴力犯罪和群体暴力犯罪。 4.根据暴力犯罪侵害的客体,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侵犯国家、集体 和个人财产权利的暴力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暴力犯罪;妨害婚姻家庭 的暴力犯罪。 5.根据暴力犯罪的心理准备性,可以分为预谋型的暴力犯罪和情境型的暴力犯 罪。其共同特点在于都具有凶残性。

完整版:08年美国FBI变态犯罪心理题(有标准答案)-雷!(转载)

1绿衣服 一个刚退伍的老兵,一天夜里起床上厕所时,发现老伴没有睡在身边,枕头掉在木头地板上,然后很疑惑的他走进厕所发现了马桶上有一件很小的绿色衣服,当场就被吓死了,请问為什麼? 关键字提示:老兵枕头绿色衣服(不是其他顏色) ? 2七点十二分?一名男子很惧怕坐飞机,但是由於工作的关係不得不乘坐飞机在各国间出差往来。他每次都对於时差现象特别不适应,有一次他来到了一个跨洲的国家后,下飞机后看了一下手錶,显示的是早上七点十二分,他随后就哭著自杀了,请问為什麼??关键字提示:跨洲的国家七点十二分 ?3钥匙?一名保险推销员下班后去超市买过耶诞节送给女友的礼品,他最终买的是 一个刻有月亮图案的纯银掛件。出超市后,他看见一个小姑娘在路边哭泣,就过去看怎麼回事,突然发现那个小姑娘胸前有一串钥匙。第二天,警方发现小姑娘全身赤裸地死在街边,试分析原因。?关键字提示:保险推销员全身赤裸 4 半张相片 女孩和男孩恋爱很久,当初是男孩先追求的女孩。女孩过生日了,男孩送给她一个音乐盒,虽然是旧的,但女孩十分高兴。不久后有一天,女孩不小心把音乐盒摔坏了,发现里面夹这一张只剩半截的旧相片,上面很模糊地像是一条狗的影像,女孩马上吓死了, 5混血儿请问為什麼??关键字提示:旧的音乐盒半张相片一条狗的影??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是名英国医生,他的母亲是一名日本的英语教师,他从小就因為自己是混血儿而倍感自豪。有一天他翻开母亲上课準备的讲义,发现里面有一张很久前的便条纸,上面画了一面英国国旗,没涂顏色,他立刻回家刺杀了父亲,请问為什麼? ?关键字提示:医生英语教师国旗没涂顏色 ?6 MSN头象?一名有前科的男子刚从警局回家,他由於某件杀人事件而三不五时地被召唤去警局盘问,但由於证据不足被释放了。回家后他和往常一样打开了MSN聊天,忽然发现一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 2、犯罪心理结构 3、犯罪目的 4、犯罪心理预测 5、变态心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________与累犯,偶犯与_________。 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5、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罪犯进行_____________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前提。 8、虞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哪几点?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5、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6、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的不同。 2、进入9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请从女性犯罪心理角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 2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二) ——从易善玲案谈女性职务犯罪预防 一、案情介绍 易善玲,女,原中共江苏省溧水县人大副主任。2010年6月18日,被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没收财产人民币35万元。其丈夫张世龙作为共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腐败经历: 在易善玲堕落轨迹中,溧水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董事长吴某扮演了重要角色。法院认定易善玲受贿的192.7万元中,吴某就“贡献”了161.2万元。在掌控A公司之前,吴某并不知名,正是2001年下半年A公司的改制,让他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A公司原先是永阳镇的集体企业。当时A公司名义上的“一把手”是时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王某,得知公司要改制后他马上表示出兴趣。不过,王某很快就发现,吴某早已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内定为A公司改制后的负责人了。王某经过别人“提醒”,去找时任永阳镇党委书记的易善玲,给她送去了5万元现金。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不久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还是被更改为吴某,王某只好认输。后来,他自己出来组建新的开发公司,靠着易善玲的帮忙,也做了不少项目。

女儿买房老板出手百万 这次蹊跷的改制,让吴某与易善玲之间的关系突飞猛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A公司遇到困难时,吴某都会想到找易善玲帮忙。2001年下半年,A公司买到了一块地要开发项目,可是公司缺少土地出让金,易善玲想办法从镇里借了90万元,让A公司顺利开工。同一年,易善玲接受吴某的请托,出面与溧水县政府协调,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让A公司得到了88亩土地的开发权。 吴某深知这样的关系是需要“维护”的。从2001年到2004年,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易善玲拜年,同时送上1万元红包。易善玲的女儿出国留学前,吴“资助”了10万元学费。2005年,易善玲的女儿从外国留学归来,每年的春节两家人都在一起吃饭,他每次都给她女儿2万元压岁钱。易善玲的女儿回国后在上海定居发展,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吴某在易善玲的办公室里闲聊。易善玲抱怨说,“上海房价太高了,为给女儿买房都要找亲戚凑钱。”“房价是高啊,回头我给你弄点钱。”吴某赶紧回应。“哦好的,你有我就跟你借点。”易善玲随口说。第二天上午,吴某从银行账户取了100万元放在车上,接着就打电话给易善玲的丈夫张世龙:“你女儿买房子困难,我给你弄点钱,你有空来取。”[4]张世龙随即开车过来,大大方方地拿走了钱,只留下一句“谢谢”。对于吴某这个大老板,张世龙在缺钱花时也不“客气”。2007年下半年,他以女儿的名义投资了一家粉末厂,但付款时资金有困难,于是直接让吴某“解决40万元”。吴很快就取出40万元送给了他。

犯罪心理学重点

第一套题 1.天生犯罪人论的提出者:龙勃罗梭 2.性犯罪的一般特点: (一)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率较高 (二)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较低、智力较低 (三)性犯罪人多为青少年 (四)女性性犯罪突出 (五)作案人员广泛,作案手段多样 (六)性犯罪人的心理类型: ①正常型; ②性变态者; ③心理变态者; ④性变态兼心理变态 3.犯罪心理结构的变化发展是什么: (一)潜在形态:当个体不良心理因素不断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犯罪意向 (二)恶变形态:犯罪动机的产生、调整和外化行为 (三)衰落形态:实施犯罪行为后的松弛、乏力状态 4.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①认识方面。诈骗者的认识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想象和联想。

②个性方面。诈骗者给人的外部印象是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较强。 ③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诈骗犯罪人的情绪色彩不明显,也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作案过程中意志努力也不明显。 5.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①错误的认知:崇尚鬼神,迷信色彩浓厚 ②狂热的情绪、情感:虔诚,畏惧,痴迷 ③坚定的犯罪意志 ④荒谬的动机 ⑤异常的人格特征:否认原来的自我 6.情绪型犯罪是指什么: 情绪型犯罪,又称情感型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呈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因素,由不良的情绪性动机引起的犯罪行为。 7.犯罪心理学研究人的多维视角包括哪些: ①人的物质属性 ②人的生物属性 ③人的思想属性 ④人的社会属性 8.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①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变态者多受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解释 ②从作案目的看,人格变态者作案目的不明显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操作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 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 二、填空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 括、、及、几种人。 2、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3、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几个子系统。 4、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5、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6、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7、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8、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9、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几个环节的演化 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等特征 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 有、、、、。 三、简述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 2、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3、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5、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6、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 7、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 8、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 9、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 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

心理测试变态杀人狂犯罪测试

心理测试变态杀人狂犯罪测试.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第1题:牛吃草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2题:过山车有一对恋人去游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请推理这个男孩是怎么死的? 第3题:报纸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4题:雨夜广播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5题:睡美人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6题:两个军官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第7题:滴水声有个女孩的父母都出差了,她晚上一个人睡觉,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爱犬。半夜,她突然听到天花板传来滴水声。为了不害怕,她把手伸到床边,让爱犬舔了舔自己的手,这才又安心的睡了。第二天清晨,女孩看到了爱犬的尸体吊在天花板上,据分析是在半夜被杀的,可那时爱犬不是还在吗?请问怎么回事? 第8题:买足球一个男孩酷爱足球。有一天,他决定去商店买个新的。商店的老板娘把店里最后一个足球卖给了他。他高兴的晚玩了一个下午。到了晚上,这个男孩回到家打开电视,当他看到一则新闻后立刻吓得一身冷汗。为什么? 第9题:喝果汁一个女人独居了很长时间。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玩,两人一直聊天聊到很晚。到了晚上11点,那位朋友在床底下拿东西时,突然说要女主人陪她去外面买果汁,那时候商店已经关门,可是客人仍然坚持要去,说有一种果汁她必须喝到。为什么? 10 绿衣服 一个刚退伍的老兵,一天夜裏起床上厕所时,发现老伴没有睡在身边,枕头掉在木头地板上,然后很疑惑的他走进厕所发现了马桶上 有一件很小的绿色衣服,当场就被吓死了,请问为什麽? 关键词提示:老兵枕头绿色衣服(不是其他颜色) 11七点十二分 一名男子很惧怕坐飞机,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不得不乘坐飞机在各国间出差往来。他每次都对于时差现象特别不适应,有一次他来到了 一个跨洲的国家后,下飞机后看了一下手表,显示的是早上七点十二分,他随后就哭著自杀了,请问为什麽? 关键词提示:跨洲的国家七点十二分 12钥匙 一名保险推销员下班后去超市买过圣诞节送给女友的礼品,他最终买的是一个刻有月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