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历史与文化 简答题

台湾历史与文化 简答题

1. 简述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的历史条件?
答:①政治上,清朝统一全国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清军开始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郑军,致使退守金、厦两岛的郑军面临严峻压力,迫切需要一个战略后方。
②实力上,郑成功率军夺取厦门后,由于治军严谨,军纪严密,军事实力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东南沿海最主要的抗清力量,具备收复台湾的军事实力;台湾方面,许多人由于战乱避居台湾,使得在台湾的汉族人口大增,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力量也随之增强。
③能力上,郑成功深谋远虑,力排众议,主张收复台湾,
④情报上,原郑芝龙部将何斌从台湾潜回厦门,带回了台湾地图和荷兰人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提供可靠的保证。

2. 试述台湾中秋佳节习俗?
答:台湾人与闽南地区一样,在中秋佳节有“博饼”习俗。若能在游戏中赢得“中秋饼”的,便说是有“秋闱夺元”的好兆头。同时中秋又是团圆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只特大的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月饼,配上香蕉、凤梨、文旦柚、莲雾中秋四果,和用芋头块炒成的米粉,放在庭院中供奉月亮的。等到月回升到中庭,阖家人焚香拜月之后,就开始举行各种形式的庆贺活动。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分食着月饼、果品,饮酒赏月。

3. 原住民的歌唱特点是什么?
答:(1)朴实率真。台湾原住民淳朴悍勇,热情奔放。他们的歌谣似乎就是这种天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清纯朴实,犷野率真,具有一种内在美。他们歌谣的词句不带任何修饰,像是脱口而出的话。
(2)乐观风趣。台湾原住民性格开朗乐观。歌谣中总是透露着对生活的乐观信心,即使是在一些表现曲折、不幸的歌谣里,也透露着阳刚之气和乐天情调。更多的歌谣则表现出快活、幽默的情趣。
(3)喜用比兴。用比兴、暗喻来表现细腻的感情,使歌谣显得更加委婉曲折,极富生活气息。
(4)回环复沓的节奏。原住民歌谣的艺术美在咏唱时充分表现出来。这种歌咏性带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咏唱所形成的回环复沓的节奏。意境反复出现,歌谣富有音乐节奏美。

1. 试述施琅前三次攻台失败的原因?
答:从表面上看,这三次失利是由于天时、风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但从其内部原因来看,却是清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攻台行动的必然结果。当时康熙皇帝年纪尚幼,由鳌拜等重臣佐理朝政。雄心勃勃的鳌拜使用阴谋手段排除异己,培植党羽,逐渐形成了独揽朝政的局面,使清廷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断激化,削弱了清政府

的政治
力量。同时,当时盘踞西南和东南地区的“三藩”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撤回台湾的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力量,防守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2. 简述台湾汉族婚礼的三个阶段?
答:①议婚:男方的父母或长辈,若有意为男方迎娶某女,男方父母或长辈还是会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中,俗称“探家”。
②订婚:婚姻双方在取得一致后,开始筹备“送定”之礼。送定即订婚约,男方由媒人陪同到女家,送金银首饰等礼品,女方以礼回赠。当日男女双方大事邀宴亲友,藉以宣布其子女的婚事已完成“送定”之礼。
③完婚:新郎由媒人和傧相陪同,前来女家迎娶新娘。

3. 台湾汉族移民常用的粥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答:(1)清粥,如番薯粥等;
(2)甜粥,如绿豆粥等;
(3)咸粥,如芋头粥(主要材料芋头、米)或绿豆粥(主要材料绿豆、米)、米豆粥(主要材料大豆、米)或菜瓜粥(主要材料丝瓜、米)等;
(4)半咸甜粥,如金瓜粥(主要材料南瓜、甘薯)等。

1. 简述清政府对台湾的开发?
答:①在台湾设立府县,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和开发。
②大批沿海民众迁往台湾,形成移民高潮。在台湾的移民人数很快增加到二、三十万人,台湾中部和北部的荒野也得到成片的开发。
③大陆农业种植技术在台湾广泛使用,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得以兴建。
④与台湾开发、经济发展一起,商品经济也相应发展起来,一些商业口岸发达起来。
⑤在文化教育方面,清代设有府县儒学、书院、义学、社学、社学及民学六种,极力推崇儒学,发展儒家教育,特别是在对原住民的教化上成果显著。

2. 简述台湾汉族婚礼的三个阶段?
答:①议婚:男方的父母或长辈,若有意为男方迎娶某女,男方父母或长辈还是会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中,俗称“探家”。
②订婚:婚姻双方在取得一致后,开始筹备“送定”之礼。送定即订婚约,男方由媒人陪同到女家,送金银首饰等礼品,女方以礼回赠。当日男女双方大事邀宴亲友,藉以宣布其子女的婚事已完成“送定”之礼。
③完婚:新郎由媒人和傧相陪同,前来女家迎娶新娘。

3. 简述台湾的新文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1)20世纪20年代,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已达25年,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体系日趋完备;
(2)台湾抗日斗争方式从武装反抗转换到非武力的对抗,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统治的策略也由“武治”向“文治”转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殖民地发生了民族觉醒的

潮流的冲击,特别是祖国大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进步的台湾知识分子发起了文化思想的民族解放运动。

1. 试述台湾早期居民的来源?
答:台湾的早期居民来自大陆。据学者考证,台湾早期居民由闽而台,再由台而南洋群岛乃至西南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大陆东南原南岛语族向海洋的流布路线。后来南洋群岛的少数南岛语族人口又逆向返迁台湾,成为台湾土著民族的晚源和次源。台湾海峡形成前,已经有一部分大陆早期居民进入台湾岛;在台湾海峡形成过程中,也有一批早期居民,通过“东山陆桥”进入台湾岛。即使在台湾海峡形成后,依然有大陆居民飘扬过海,前往台湾。

2. 台湾汉族移民常用的粥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答:(1)清粥,如番薯粥等;
(2)甜粥,如绿豆粥等;
(3)咸粥,如芋头粥(主要材料芋头、米)或绿豆粥(主要材料绿豆、米)、米豆粥(主要材料大豆、米)或菜瓜粥(主要材料丝瓜、米)等;
(4)半咸甜粥,如金瓜粥(主要材料南瓜、甘薯)等。

3. 列举台湾著名产陶区及其陶艺特色?
答:南投和莺歌是台湾著名的产陶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艺多元。南投陶源起于清嘉庆年间,蓬勃于咸丰时期,并在日据时代写下最光荣的一页。南投陶的三绝:陶棺、金鱼缸和习字砖。其工艺成熟,精巧,产品多姿多彩。莺歌陶瓷也有二百多年历史,有“陶瓷之都”的美誉,又被称为“台湾景德镇”。它有各式各样的陶瓷,其种类之丰富齐备可谓世界上绝无仅有。

1. 康熙对台的战略是什么?
答:康熙对台的战略,经过征剿和议和的变化。最后确定为“因剿寓抚”。先剿,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后抚,减少阻力分化对方。在康熙看来,两岸都是大清臣民、大清领土,能抚则抚;多年来招抚政策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郑氏集团还有割据实力,必须在消灭郑氏军队主力的基础上,逼使“东宁小朝廷”接受城下之盟。因此,“剿”则是“抚”能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不“剿”则“抚”无从谈起;不“抚”则付出的代价太大。这就是康熙从实际斗争中总结的经验。

2. 50年代,台湾“回忆文学”或“乡愁文学”流行的原因?
答:第一,亲情和乡情是人类的感情领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台湾长期孤悬海外,那里的同胞久怀亡国之痛,代代相传着对原乡故土的怀念,对祖国大陆的向往,因而它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乡愁成为台湾社会独特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感情的体现。这种在台胞中长期积淀的民族心理和由此形成的台湾独特的文化、文学传统,无疑对台

湾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大批背井离乡随国民党来台的大陆军民,随着“反共复国”的希望彻底破灭,“老家回不去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焦灼感随之而生,“怀乡病”一时弥漫台岛。

3. 简述三义木雕。
答:苗栗三义乡的木雕,古雅美观,色彩鲜亮,是台湾省著名的手工艺品。三义木雕源起于一九二○年代,乡民吴进宝采取遍布于山坡地、遭白蚁和风雨蠹蚀的樟木树根加以整理修饰,是为天然的奇木艺品,获日人江崎兄弟的珍藏,进而合作成立“东达物产”从事木雕的加工买卖,逐渐拓展开来。之后,吴进宝之子吴罗松,因颇具艺术天份,乃向日本人学习天然物、动物与人像的雕刻,然后在三义经营雕刻生意,并将雕刻技艺传给有心学习的乡民。从而使三义成为台湾木雕之乡。三义最盛时约有近二百家经营雕刻生意,以木雕为业者更不计其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