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第一章民间文学综论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学

欣赏《世上哪见树缠藤》

二、中国民间文学具有不菲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手抄本

三、拓宽思维,树立跨区域和跨学科的意识去探讨讨民间文学。

☆“跨区域”中的“区域”既指“国度”,也指“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域”。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

四、民间文学的定义

民间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口头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一)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以口头的方式来反映大众的生活和情感。

民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情歌: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到哪里都有你。(二)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欣赏刘三姐山歌《只有山歌敬亲人》

(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五、民间文学的分类

(一)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二)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三)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包括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民间小戏等。

六、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实用价值

1、生产劳动与娱乐的工具

鲁迅关于民间文学的最初雏形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人类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人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大跃进时期的民歌《我来了》:湖南民歌: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唱得好来唱得乖,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唱得莲花朵朵开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唱得小妹挨拢来。

2、社会斗争工具

3、教育工具

河北童谣: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奶奶嫌我下得稠,我给奶奶倒香油。奶奶嫌我倒得香,我给奶奶切块姜。奶奶嫌我切得辣,我给奶奶算个卦。奶奶嫌我算得灵,我给奶奶打个绳。

(二)艺术价值

郭沫先生曾经做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1、欣赏价值

广东民歌《妹相思》: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2、借鉴价值

(三)科学价值(教材26页)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及民间文学的传承一、民间文学在内容方面的特性——直接人民性

(一)直接表现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客家山歌:唱歌不是贪风流,唱歌本为解忧愁,唱到忧愁随水去,唱到云开见日头。

(二)直接描写民众生活,传达民众的政治见解。

明末浙江民歌《富春谣》:富春江之鱼,富春江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

(三)直接反映民众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民间文学在形式上和流传方式上的特性

(一)口头性: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湖南情歌:小妹生得白又白,情哥生得黑又黑。黑字写在白纸上,你看合色不合色?

(二)变异性

1、变异的原因:没有固定的书面形式流传;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在场听众的反映造成表述语言、情节构成等方面的变异。

2、变异的表现:表现在内容与语言这两个方面。

(三)传承性:流传有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传承性,艺术形式上的传承

(四)集体性:民间文学在创作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1、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体现在它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集体创作、流传的方式: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完成;个人完成雏形。

在流传中众人加工:民间传说——作家再创作——艺人加工——广为流传。

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如河北地区《状元杀和尚》的故事(修小桥为母行孝,杀和尚替父雪耻)(五)民间文学的总体特征——立体性(教材21页)

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一)作者的差异

(二)传播载体的差异

(三)反映内容的差异

(四)功能上的差异

欣赏纳西族《栽秧调》

四、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

(一)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后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记载了《九歌》的源起:“窜伏其域,忧怀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太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朱熹《楚辞集注》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土家族民间情歌: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情),你看路边那个妹,又想恋郎又怕人。十天下了九天雨,风吹毛雨满山中,山头山坳雾蒙蒙,问妹想晴(情)不想晴(情)。狂风吹来起乌云,又想落雨又想晴(情),情妹说话吞又吐,又想恋哥又怕人。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三)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

班固《咏史》: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秦代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我们韵文史上一切新的花样都是从民间来的。——胡适

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时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不识字的作家虽然不及文人的细腻,但他却刚健、清新。——鲁迅

(四)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民歌《子夜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鲁迅

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鲁迅

五、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一)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

(二)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为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的,但一沾他们的手,这东西也要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鲁迅

六、增强民间文艺的精品意识和保护意识

(一)关于民间文学的精品意识

◇我国的许多民间文学佳作为何不能成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精品?答:成为文学经典但已与民间无缘;成为民间经典但非艺术典范;属于艺术典范但由于民

族语言的障碍而未能推向世界。

◇如何让民间文学佳作成为精品?答:1、有意识地留心采录有代表性的作品。2、有意识地选取民间文学佳作进行编辑出版。如:1980年发行的木偶动画电影《阿凡提的故事》曾获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一等奖、1991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二)关于民间文学的保护意识

◇目前在保护民间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不重视、不作为、任意篡改、败坏名声。

◇应立法加以保护(民间文学资料及民间文学传承人)

七、民间文学新走向

(一)传统民间故事的整理出版与新故事的兴盛

◇新故事以书面形式流传,吸取文人文学创作的叙述、描写手法,使故事形式新颖丰富。

(二)传统民歌的重新演绎与通俗歌曲的风行

◇第一个特点是通俗,歌词浅显易懂而又意味深长。

如《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如《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第二个特点是吟唱的随意性。既打破传统民歌固定字数的限制,又打破固定曲套。

(三)影视艺术的发展与民间文学资源在影视领域的应用

“通俗艺术跟民间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它是商业文化中的一种个人艺术。某些‘民间’的成分得以保存下来,即使艺术家取代了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

——《通俗文化》

☆影视艺术对民间资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对民间类型故事的再现、改编或重新演绎,对民间叙事形式与结构的借鉴,对音乐、戏曲、曲艺等民间文艺形式的传承与创新,对沉淀于民间资源中的原型意象的运用。

☆对经典的民间文本进行戏仿,充分运用调侃、嘲讽、游戏的手法加以模仿,让观众在对比中体验夸张和戏谑所带来的喜剧效果。

《大话西游》是对经典民间文学作品的解构与戏仿

(四)网络文学的风靡

☆淘宝体

外交部招聘淘宝体:“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裴勇俊李英爱宋慧乔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6名,有意咨询65962175,不包邮。”

☆HOLD住体

hold住的人生才是成功滴。

这么优惠,你还hold得住吗?快来抢购吧!

☆TVB体

如安慰失恋的人:“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

安慰期待放假的大学生的焦虑的心情:“哪,读大学呢,最紧要是开心。放假这些事,是不能强求的。没有假放,是学校不懂得体贴。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我中秋放假回家,要不要一起?”

☆网上流传的《哈利·波特》的武侠小说版:

“只见那波特抓牢飞天扫把,一跃而上,如离线之箭一样飞出,台下的观众纷纷交口称赞:好俊的功夫……”

“只见老魔杖尖吐出了3尺上下青芒,左手掐了个法诀,右手紧住宝杖,脚踏七星步,向哈利突然射出一记食死派镇山绝学,啊哇嗒喀嗒啦。好个哈利,不慌不忙,双掌运圆成盾,使出破心护,将索命咒威力化解得无影无踪。哈利连消带打,大喝一声,刹那间,密室里鬼影重重,满场都是哈利的身影……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和整理

一、何谓田野作业?

二、进行田野作业需掌握的几个环节(教材379)

1、对民间文学传承人进行识别。(教材380)

2、掌握民间文学的传承特点。(教材383)

3、坚持“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教材384)

☆全面搜集(教材385)

如河北谚语:休前妻,悔稚苗,后悔到老。

表演理论体现出来的内容。(教材387)

☆忠实记录(教材388)

※记下最形象地表现某种思想和性格的语言。

如形容人爱财:

见钱眼红、见钱眼开

钱眼里看人

把小钱看得有磨盘大哩

头尖得可以从钱眼里钻进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

※要保持语言原有的艺术风格:

1、记下当时最有特色的词,生动的方言土语。

地主——财主,二流子——花里虎(河北)

2、记下民间文学特有的传统用语、修辞手法。

如套语:去了三天三夜、过了七天七夜

3、记下当地流行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外号。

如:打破沙锅问到底(成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谚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歇后语)

4、记下讲述者个人特有的生动语言,如口头禅、语气、表情、手势等。

5、保持语言的民族风格,记下特有名称、风俗习惯、美学趣味,不可随意修改。☆慎重整理(教材389)

四、搜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方式(教材391)

第四章:神话

一、神话的含义和本质

(一)神话的含义

◇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这是神话的文学特质。

◇从文化现象来看待,神话不仅是融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还是上古初民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述形式。

(二)神话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其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然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原始人解释客观世界主要采用“人化自然界”的方法,将万物想成与自己一样地感知、思想和行动。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人在自然面前感到渺小——对它产生敬畏——把自然力偶像化

布依族《力戛撑天》:从前天地只相隔3尺3寸3分,人们生活很不方便。后生力戛浓眉大眼,膀壮腰圆,身长9尺9寸9分,力量胜过99头犀牛,能吃3石3斗3升糯米饭。他用双手一撑,天就被上撑到99999丈高;双脚一蹬,地就下沉99999丈深,于是天地便形成了,中间有一个空阔高远的空间。

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充满幻想,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幻想和人格化是神话创作的两个途径。

《扶桑浴日》(一):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扶桑浴日》(二):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扶桑浴日》(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3、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神话故事在起源时都是些真实而严肃的叙述,因此,Mythos的定义就是‘真实的叙述’。”——[意大利]维柯

☆神话以“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为思想基础。

自然崇拜: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

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对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埃及金字塔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神话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一)人类神话内容和普遍类似的神话母题

(二)中国神话的分类和内容

1、宇宙起源神话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三五历纪》

☆表现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五运历年记》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北岳,足为西岳。——《述异记》☆体现原始人创造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以及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

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凉山彝族《送魂》歌:头发已燃烧,头发变青草。骨头已烧化,骨头变石头。肉已被焚化,血已变成气,肉化变成地,血融变成雨。剩下无影魂,随烟飘离地。

哈尼族“莫搓搓”舞

2、人类起源神话

(1)自然造人

与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

图腾崇拜的实质:原始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它们就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2)神灵创造

汉族的女娲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太平御览》

云南独龙山地区的独龙族神话:洪荒时代,地上没有人,天上的大神嘎美和嘎沙来到这个地方造人,二神各用泥巴捏出一人,先捏成的是男人,后捏成的是女人,不过女人比男人更为聪明和能干,因为捏她的时候在肋巴骨上多放了些泥土。这样二神分别捏出的二人没有兄妹关系,不费周折就可以结婚繁衍。

☆大神造人的神话反映了民众的神灵崇拜观念。

3.洪水再生神话

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

江西南昌一带流传的洪水再生神话情节:兄妹父亲与雷公斗法,雷公被捉住;雷公得兄妹帮助逃脱,走时拔下一颗门牙赠给兄妹,雷公为报仇而发洪水,人类几乎灭绝,只有兄妹坐那颗门牙长成的葫芦瓜得救;为了繁衍人类,兄妹结婚。★此神话对洪水灾害及起因的叙说反映了初民对无法控制的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

★兄妹婚情节是原始社会血缘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唐代李冗《独异志》

★逃生方式的讲述与我国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

4、族群起源神话

关于殷民族始祖契诞生的神话: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关于周民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话: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原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山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关于汉代刘邦诞生的神话:“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5、文化发明神话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苍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

6、部落战争神话

黄帝与蚩尤之战:“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阪泉之战:“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鹰、雕、鸢为旗帜。——《列子·黄帝》

三、神话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

(一)神话的思想内容

1、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2、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山海经·海内经》

3、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神话的艺术特征1、庄严虔诚的虚构;2、奇丽荒诞的幻想

四、神话的文化价值

(一)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

(二)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五、主要神话理论简介(教材114)

(一)尤希玛拉斯主义(神话就是历史):所有的神都是历史人物,只是后人把历史涂上宗教色彩,并经过想象,将这些古事进行润色或增删,变成了神话。

(二)自然神话学派:神话就是自然元素演变的结果。

(三)语言游戏学派:语言的疾病导致了神话的产生,神话表现为一种语言游戏。(四)仪式学派:神话和仪式相互印证,缺一不可。

(五)功能主义学派:神话的功能是对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说明和辩护,以巩固它们在生活中的定位。(神话是社会喻教的示范)

(六)心理分析学派:神话是人类心理积郁的投影。

(七)结构主义学派

神话故事:经过口传会产生变异,是可见的产物。

神话结构:将神话异文按照情节性质的不同标上不同的数字,将其中相同的数字情节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神话结构的密码,通过对密码的破译理解,把握神话的结构。

六、研究神话的主要方法

(一)历史的方法

1、研究神话,要区分清楚神话的历史年龄和社会年龄,主要根据社会年龄来研究。要联系这一个神话产生的时代和条件,研究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的思维特征。

2、将神话视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前苏联著名的神话学家洛谢夫说:“不要把神话视为静止的图画,不管这幅图画多么美好。而应当把它视为永远成长着的思维活动。它反映着同样流动着的,同样不安静的,并且创造发展着的历史现实。”

《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晋代出土的《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是夜漏七剑,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

人类学泰斗泰勒曾经说到:“神话是神话创造者的历史,而非神话活动主体的历史。它记录的生活不是超人英雄的生活,而是诗化了的民族的生活。”(《原始文化》)

◇运用历史的方法,选择搜集相应的神话作品与资料,梳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研究它的源头,不同社会时代的发展形态及其演化原因。

(二)比较的方法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比较的方法是必用的。搜集同类型作品,进行史料的钩沉,在比较中分析共性与差异性。

◇共性的基础:人的生理机制是相同的,心理机制是相似的;人类生活的大环境是相同的;所有民族都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且发展道路有极大的共同性。

◇差异性,归根到底就是文化发展时空的差异性在文化中的反映。

☆以各民族射日神话比较分析为例

1、起源。

北纬35度以上的民族较少有射日神话;而北纬30度以下的民族广泛存在射日神

话。

射日神话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如壮族神话《母亲捅日》,年轻母亲背着婴儿舂米,天上12日一起出来,晒化了她的宝贝,母亲大怒,以杵捅日,一个个捅下来,只留一个暖人间。

中期:父系氏族时代初中期。如侗族神话,古时候天上出现12日,晒得江河干涸,五谷难生。章良爬上大马桑树,以通天弓射落11日,留一个照暖大地,因为用力过猛,把大马桑树压弯了,到现在也没有直起来。

晚期:父系氏族衰落期。如蒙古族《乌恩射太阳》,洪水过后,天出12日,乌恩受众人之托射落9日,天帝大怒,用两山压乌恩,乌恩不退缩,两肩架起双峰继续追赶太阳,又射落两个。剩下一个苦苦哀求,被留下来。

2、过程。比如射日主体比较,射日具体过程(准备、赶路、射日、结果)比较。

3、内涵层次。

①结构层次。情节都包含前因、射日、后果三个部分,结构完整,逻辑上呼应。

②目的层次。射日总达到目的,表达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③原始意识层次——神话神话产生的思想根源。其特征是互渗性(人和自然万物的互相渗透)。人与自然可以通过意念或者某种神秘媒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射日神话是氏族社会人们祈雨和驱旱仪式的故事。射日神话中的英雄对着苍天射箭的情节——巫师们进行祈雨仪式的象征性动作,并有一套说明性的故事而已。仪式是神话的引子,根据和现实的启示。它在幻化过程中,用想象加入许多代人的经验。

《楚辞·九歌·东君》中关于太阳神的描述: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幻灯片41

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在远古的时候既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沌”,混沌中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依无托,无边无际,虚无缥缈。记不得是哪年哪月,混沌中忽然闪出一道白光。有了白光,也就有了黑暗;有了明暗,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然后遮帕麻造天空、日月、风雨、白云、彩虹等天上的事物,遮米麻用汗毛织造四面的大地,脸上流下的鲜血成为大海。两人又结婚生育了人类。

印度宗教经典《摩登伽经》中说:“自在以头为天,足为地,木为日月,腹为虚空,发为草木,流泪为河,众骨为山,大小便为海。”

巴比伦神话中说,创世之初,宇宙间只有原始的大洋阿伯苏和大海提阿马特。提阿马特是一个狮身龙首的女怪,她后来被太阳神马尔杜克杀死。马尔杜克将提阿马特的尸体砍开,像杀鱼一样将其破成两半,用一半躯体做成苍穹,用另一半造成大地。

◇盘古垂死化身这个母题产生的心理基础——人化自然界、人与自然万物的互相转化。

◇垂死化身母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日常生活经验。

对人身献祭仪式的合法性与必要性的解释

人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神,神创造自然物→神与自然物像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以新神代替旧神→为了将人转化为神→人祭仪式

商汤王“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将大雨。”

郑振铎先生解释说:“汤之将他自己作为牺牲,而剪发断爪,祷于桑林,并不足以表现他的忠心百姓的幸福,即正是表现他的万不得已的苦衷。这乃是他的义务,这乃是他被逼着不能不去而为牲的。”

◇“垂死化身”母题的神话强调人祭仪式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说明人牲的去向及起到的作用。

第五章传说

一、什么是传说

广义:口头传承的事象,俗称口碑。

狭义:较完整的具有口头叙述特色的文学。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1、传说是散文体的口述作品。

2、传说要有传奇性。

3、传说的内容与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存在过的事以及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这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二、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2、传说的人物与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二)区别

1、二者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神话的主人公是神,而传说的主人公是人。

2、神话的超现实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为传播者信以为真的。而传说的幻想只是为了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三、传说的分类

(一)人物传说之神仙传说

如“八仙传说”

如“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

1、牛郎织女传说初创于先秦时代。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

2、形成于汉代。

《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

《四民月令》:“七月七,河鼓、织女二星神当会。”

东汉末年与汉魏之际,文人开始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来创作诗歌。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搜神记》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七月令》

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营窟中。——《荆楚岁时记》

4、定型于唐宋元明清时期。

◆“牛郎织女传说”蕴含的文化意蕴:

◇起源于古人对星象的观察,后被赋予人情人性,表现民众对真善美的认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婚姻制度和婚姻特点。

◇具有中国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牛郎与织女组成了男耕女织的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基本家庭模式和家庭生活的缩影。

☆运用结构主义来解析牛郎织女传说的二元对立关系:

①人物对立关系的表层结构

牛郎织女的私下结合——王母娘娘的强烈干涉

②人物对立关系的深层揭示

牛郎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对立——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青年男女与封建礼教秩序的对立

☆根据列维·施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中的观点,二元对立结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它会从最初的对立走向最后以一种圆满的方式得以消解,从中揭示故事的价值所在。

鹊桥相会(表达民众对社会传统既无能为力又进行无声反抗,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对立

悲剧

民众以圆满的方式消解二元对立

☆四大传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情意相投

爱情受阻

以身殉情,合冢化蝶。

以身殉情,寻求死后相守。

被迫分离

借助外力)终得团聚

四、传说的艺术特征

(一)叙述方式的“可信性”

☆传说核

(二)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传奇性内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夸张性内容,一种是超现实幻想性内容。

传奇性的作用: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民众得到娱乐和放松。

②以魔幻的形式满足民众的愿望。

(三)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思

(四)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类型化是指传说不是用个性化的情节塑造立体型的人物形象,而是在编造故事上有相沿成习的模式,在塑造人物上往往集中于其品性、能力等的某一个侧面。☆“箭垛式”人物是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像许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着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

(五)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变: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梁祝曾为同学,晚唐(张读《宣室志》)梁祝产生爱情,最终合埋,北宋(李茂诚《义忠王庙记》)梁祝并埋后衣裙飞走,南宋(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蝶舞,明代(冯梦龙《情史》及彭大翼《山堂肆考》)衣裙化为蝴蝶与蝴蝶乃梁祝精魂所化,清代(邵金彪《祝英台小传》)整合上述情节,现代书馆谈心、十八里相送、骂媒等

五、传说的价值

(一)娱乐价值——民众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二)教育价值

(三)口传的历史

(四)文化史价值

(五)文化认同功能

◇以广西博白县绿珠传说为例

①文献记载(北宋文学家乐史《绿珠传》):绿珠乃博白县人,生于双角山下,美而艳。西晋太康年间,石崇以三斛明珠聘她为妾。赵王伦专权时,伦党孙秀指名索取,石崇拒绝,后石崇被捕,绿珠坠楼自尽。

①绿珠知恩图报,自杀保节,节烈女子之典范。

②地方民间传说:

A.《绿珠女降生》:晋代绿萝村有一妇人,年过40无儿无女,梦见仙姑让她吃村里莲花圣井里的莲花可生育,一吃,果然,生绿珠,美貌异常,多才多艺。

B.《绿珠井传说》:莲花圣井是女娲炼的碎宝石跌落人间所变,神井。······绿珠后来被大富豪石崇以十斛珍珠强纳为妾,后孙秀想抢夺,绿珠哀叹世道黑暗,跳楼自杀。

C.《绿珠江传说》:······绿珠坠楼化鹤归乡,为感恩,飞过千山摘了一朵最美的金茶花放下绿萝江,之后,江面闪闪发光,水面飘香。

②绿珠是美女、才女和孝女。民众美化其品性,同时强调绿珠对家乡的深情。

①中记载的情节,适合文人欣赏的口味。

②中绿珠被不断神化美化,被视为荣耀的象征,甚至发展到可以保护地方平安、满足民众祈求的神灵。绿珠传说不仅被挖掘出更高的文化道德意义,还被当作是博白人聪明智慧的象征。

②中的传说与地方风物相联系,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就此现象进行过论述:“传说总是和特定的事物相关。传说的核心,必有纪念物。无论楼台庙宇、寺社庵观,也无论是陵丘墓冢、宅门户院,总有个灵异的圣址,信仰的靶的,也可谓之传说之花坛,发源的故地,成为一个中心。”

风物借传说传说使自身获得文化价值,传说借风物流传千古。

不仅让人们牢记绿珠,也使地方增加灵气和文化内涵,强化地方文化认同感和提升地方文化资源的知名度。

1、四大传说共同表现出来的特点。

悲剧结局

凸显人的主体意识、抗争意识

人物外在美与心灵美兼备,具有崇高的人格;

以痛苦、牺牲为主题的情爱故事表现崇高的爱情之美;

洋溢理想色彩。

2、四大传说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

①中国底层民众地位卑贱,深受压迫,民众被剥夺政治权利及许多社会权利后,寄希望于个人及家庭生活的幸福,对爱情追求格外注重,但民众的爱情理想常遭破坏不能实现,郁积为浓厚的爱情悲剧意识。

②因地位低下,生活困苦滋生出抗争意识,悲惨与不幸最容易激发民众对苦难及恶势力的反抗情绪与斗争精神,这往往在民间文学得以宣泄。

③民众极少或根本无缘接受正统教育,民众对于现实人生的痛苦(如爱情生活方面的痛苦),不是自觉控制与化解,而是借助民间文学宣泄。

3、在民间文学中,正义善良的一方往往取得胜利,人们同情、喜爱的主人公常常得到幸福,且中国人崇尚大团圆结局,那为何不幻想四大传说中的主人公如愿以偿过上好日子呢?

1、传统社会是男权社会,男女主人公的内在关系与当时社会的标准有所悖离。

2、四大传说中的女强男弱违背了传统文化的性别角色期待,显示出悖离文化传统的婚姻内涵,此为民众赋予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少数民族与汉族山川名胜传说比较在后页

(二)地方风物传说

1、山川名胜传说

南朝宋代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因以为名焉。

黄山飞来石

张家界仙人桥

少数民族与汉族山川名胜传说比较:

●风物传说的阳刚美与阴柔美(从地域分布与生产方式来看)

北方民族生活在大漠草原,以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为主。宽广的天气、恶劣的天气造就人们坦荡豪放的性格与不屈不挠的意志。传说以阳刚为美。

南方民族生活在江河蜿蜒、山岭连绵的自然环境中,以农耕为主。宁静生活使他们温柔多情、性格内向,复杂多变的地貌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传说构思奇妙,描写细腻,以阴柔美为主。

●风物传说的人格化与历史化(从表现方式来看)

◇在少数民族的传说中,自然物常常被拟人化。

◇在汉族传说中,将山川名胜历史化。

◇少数民族传说具有趣味性,生活气息较浓,而汉族传说具有知识性,力求达到以物显名、借名扬物的目的。

●风物传说的爱情主题与宗教化倾向(从主题来看)

◇少数民族传说常常用来表达爱情的主题,偏向世俗化。

◇汉族传说后来多被宗教改造和利用,增强了自然景物的知名度。

2、物产传说

3、习俗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

仙女下嫁穷汉故事

为什么仙女下嫁的对象是穷汉?答: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穷汉们的焦渴心灵得到慰藉补偿的反映。

织女神为什么没有被置换成凡人?答: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作品的创作与传播首先从男子的需要出发。

为何仙女在一定时刻一定情况下总要离开穷汉?答:仙女具有非凡能力,率性而为,但这些无法被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容。

第六章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

广义的民间故事

狭义的民间故事

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

二、民间故事的特点

故事的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1、贴近生活。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

2、泛指性。

3、类型化。

民间故事的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

4、风格理想化。

三、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1、共同点:三者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

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

2、不同处:

传说的内容虽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

四、故事的情节类型学与AT分类法(教材P66)

1、由来

★1910年芬兰的安蒂·阿马图斯·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将芬兰和北欧地区的国家的民间故事分来编排,统一编号。

★1928年,美国的斯蒂·汤普森出版《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其老师的体系进行补充和修订。

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2、类型(type):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

3、母题(motify):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按照AT分类法,民间故事按内容分为四个大的基本类型: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以田螺姑娘型故事为例

该型故事最早见于晋代的《搜神后记·白水素女》

母题

1、拾螺归养

螺髻

幻灯片7

2、化身现形(变形)

困境

☆诱发变形的因素

①故事的主人公在情感、经济或其他方面的缺乏,陷入危机,从而引发变形物对他进行帮助。

②要变形的人或物自身直接面对困境与危机,试图加以解决。

根本原因:主人公在情感和经济上的双重缺乏而引发了变形物的出现

过程简单

☆实现变形的途径

异类蜕去外壳变为人

体现古代人“万物交融相通,生命可以互相转化”的信仰观念

3、窥视离去

设禁体现着人与异类的隔阂,违禁导致悲剧的发生则人们对自己的美丽幻想不能不被黑暗现实所打破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类型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剖贯穿于同一类型众多异文中的母题,由母题及其组合情况来考察故事的文化内涵及文学特色。同时有利于追寻故事的来龙去脉。

☆故事类型的跨国、跨民族的比较研究:

①历史起源的比较。将各现象之间的相似看作它们在起源上有亲缘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后来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的。

②历史类型学的比较。将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现象在演化上的相似,解释为有相似的社会发展条件。(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与规律性)

③认定国际间文化的相互作用。

☆从主题学的角度对民间故事进行研究。

母题是基本情节单元。

主题可以是一个情节单元,又可以指称整个民间故事所表现的抽象意念或信条。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人物研究、母题研究、主题研究等层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题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和主题,而是不同作品中,同一题材、同一人物、同一母题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主题学经常研究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根源。”《比较文学概论》

五、童话(民间幻想故事)的分类

1、童话的概念(教材71)

童话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

★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

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神奇变幻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

★动物故事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

六、中国主要经典幻想故事的情节类型

☆灰姑娘型故事

汤普森认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故事了。”

世界上该类型故事的最早记载是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叶限》。

母题:

反映后母与非血亲子女见的矛盾

1、后母虐待

2、神鱼相助

与百越民族的物质生产与精神信仰有关

3、洞节奇缘

真实反映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节日择配习俗

4、以鞋验婚

真实反映南方地区以鞋定情的习俗

灰姑娘型故事的主题——一个受虐待的女子最终获得爱情与地位的故事。

★反映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地位沦失,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不得不依赖于男性与依从男权文化。

三寸金莲

美国民俗学家詹姆森在《中国的灰姑娘》中说道:“灰姑娘故事的确是个好故事,因为它是一剂良药,是一剂精神和社会的良药。”

七、民间幻想故事的艺术特征

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B、艺术手法丰富多样。

C、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并具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

八、民间写实故事的定义

九、民间写实故事的艺术特征

(一)智慧洋溢的艺术空间。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大部分最流行的故事和笑话都与机巧有关。有时,人们的兴趣在于一个聪明人和愚蠢人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而且主要的兴趣还在于后者。有时,人们最关心的是聪明人作恶的骗术本身,而且还特别关心源于东方文学的民间故事中所提到的那些骗术。绝大多数故事讲述者似乎都注重于显示聪明才智本身。——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

如巧媳妇型故事与长工与地主型故事。

子孙桶

缠脚架

(二)诙谐幽默。

(三)超脱现实生活世界——在叙事时保持现实生活的种种样相,实际是对生活的“戏仿”。

俄国巴赫金:“民间创作的幻想是现实的幻想。这个幻想从不越出这里现实的物质世界,它从不用任何理想的彼世的东西来修补这个世界的不足,······这个幻想依靠人类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这里的可能性不是近期的实际行动计划,而是指人的潜力和需求,指现实中人的本性所具有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取消的永恒要求。这些要求是会永远存在下去的,只要有人在,就无法压制这些要求。”

中国故事传承的不足与出路:

(一)故事传承的不足

1、民间讲故事的艺术一直被排斥在外。

“‘讲故事’是‘叙事’这种文化活动的一个核心功能,是一个区域最普通的讲述行为,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入故事当中。叙述与故事乃一体两面的共在关系,故事是叙述所述之事,而叙述则是说故事。”——尼古拉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叙述”词项

2、民间故事的改写或再创作的环节被忽视。

(二)故事学新视野

1、正视传统故事的变化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说到:“把活生生的民间文学保持在它的某一自然状态使之不发生任何变化的企图从一开始便注定要失败。”

通过录音录像,将民间故事制作成文件由档案馆、博物馆保存,保持真实面貌,2、构建声音故事学(不仅要研究记录文本而直接对处于声音和演说状态的民间故事进行研究。)

3、立体性地理解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种文化行为、生活经历,应关注故事的讲述者、听众、现场及在场人参与享用的过程。

4、“行为视角”的故事学

1969年,《美国民俗学刊》发表了美国学者罗伯特·乔治斯的论文《迈向对叙述事件的理解》,他提出了对故事的动态的研究方案。因为在故事叙述中不仅是语言,连非语言和超越语言的渠道例如手势、面部表情、音调和语调也能传达信息,这些方式对于信息的产生和意义的阐发至关重要。

关注这种行为的形成、方式、具体状态、在场者身体语汇的表达以及这种活动的生活意义,讨论这种面对面叙述的各种可能性、叙述人身份的确立、叙事的行为。参与传承故事的参与者以什么方式参与互动,以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参与故事制作的?

5、关注故事文本的制造过程

故事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探讨它如何被制造,在什么规范下被制造,如何被操弄及使用,努力挖掘背后的东西。

思考: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1、以富为耻、以贫为荣。

2、没有法律观念。

☆灰姑娘型故事长久不衰的原因:

★后母虐待非亲生子女的劣根性长期存在,人们对这个在继母淫威下幸运生存下来并获得美满结局的女子寄予同情。

★生活状况不好的女子通过与生活状况好的男子缔结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3)蛇郞型故事

(人与异类婚恋的故事)

母题:嫁蛇、遇害、变形、团圆

★旧时婚俗的写照

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表现出女性对美好婚姻和婚后奇迹的憧憬。

★女性不屈不挠捍卫自己的人生权利

★男权社会中女子依附于男子,自身命运决定于婚嫁的反映。

第七章:史诗

第一节史诗概说

一.史诗的含义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中国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二.中国史诗的流传情况(教材292)

北方少数民族史诗带,多为英雄史诗

南方少数民族史诗带,多为创世史诗

★流传方式既有文本形式的流传,也有活形态的流传,形式上为韵散结合的“讲唱形式”。

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

一.创世史诗的含义(教材302)

又称为“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

①南方史诗带的民众多生活在高山深谷、密林或丘陵地区。多从事农耕生活,因此民众更关注自然万物的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万物有灵观”的观念十分浓重。

③山岭阻隔,交通封闭,难以形成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氏族部落和平相处。南方多数是创世史诗(神话史诗)。

创世史诗一般由三部分情节构成:自然万物的创造,人类自身的创造与文化发明,民族历史大事。

如苗族的《苗族古歌》:太阳造好了,月亮造好了,还有满天星,由啥来变成?以前造日月,举锤打金银,银花溅满地,颗颗亮晶晶,大的变大星,小的变小星。

二.英雄史诗(教材P308)

1.含义: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

民族的事业与民族的命运是英雄史诗世界的基础。

英雄史诗是“一个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黑格尔《美学》)

2.英雄史诗的总体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部、西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在内的地区。

英雄史诗在上述地区兴盛发达的原因:

①就地域环境、生产方式、民族性格而言

地形多为高原、草原,生产方式以草原游牧为主,性格剽悍、骁勇,精于骑射,为了争夺生活空间、草场和畜群,部落战争连绵不断,出现勇猛的首领,民族意识在征战中不断觉醒、强化,民族英雄崇拜意识增强,英雄传说多,英雄史诗多。

②有分有合、有聚有散的生活方式

散落在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居素普·玛玛依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演唱《玛纳

斯》,为其助兴。

③具有以诗歌言情叙事的传统

江格尔奇朱乃在聚会上演唱《江格尔》

3.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教材312)

唐卡: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选自《格萨尔王传·门岭大战》第十九回格萨尔征服门国

今日太阳光照下,赤面厉妖赐与我。

辛赤娃娃难逃命。我这虎皮箭筒内,

你欲逃往自在界,空中灭敌神变箭,

空间彩虹被我阻。是天神的伏魂箭,

哪还有你脱生路?莲花生的密藏箭,

修行母的长寿箭,

昔日上届梵天王,今日射你老魔君,

曾与大士把记授,临死快把喇嘛念,

命我降服辛赤王。你若不会默念神,

我这豹皮弓袋内,嗡嘛呢叭咪哞,

野羊幡身大宝弓,一箭让你归阴司。

歌罢,格萨尔王射出一支神箭,正中辛赤胸部两乳之间,将他射得尸碎万块,从彩虹梯上滚落下来。

4.英雄史诗《玛纳斯》(教材310)

☆谱系式的叙事结构——依次叙述玛纳斯家族八代人的英雄事迹

《玛纳斯》第五章玛纳斯征战空托依:

玛纳斯绕了一个圈子,像只山鹰从天而降。只见他手中握着长矛,矛头闪烁着逼人的寒光。长矛在英雄的手中抖动,像一道电光刺进敌人胸膛。不可一世的空托依呀,像一棵无根草飘落在地上。雄狮般的英雄玛纳斯,苍狼般的英雄玛纳斯,他有猛虎般的臂力,他有豹子般的胆量。一斧砍掉了敌人的脑袋,“玛纳斯,玛纳斯!”叫声雷动,在草原上震荡。

5.英雄史诗《江格尔》(教材308)

蕴含浓厚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

选自《江格尔》第三章洪古尔与萨布尔的战斗

右肩扛着锋利的月牙斧。

“在这荒凉的旷野,江格尔率领八千名勇士,二十一个日夜马不停蹄,都是为了寻找你!我如果不活捉你这个魔鬼,今生违犯江格尔的命令,死后看守阎罗的地狱,不得再生!”高尚的洪古尔厉声怒吼,这吼声震得山石翻滚。他右手紧握着阴阳宝剑,剑柄滴落着液浆。他高呼着宝木巴的战斗口号,催动青马冲向敌人。

6.中国英雄史诗的艺术特点

①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弘壮阔。

《玛纳斯》第五章玛纳斯征战空托依

广阔的阔克奥依墩操场,鲜花儿盛开,绿草如茵。玛纳斯率领自己的人马,在此和空托依对阵。柯尔克孜的众多兵马,聚集在阔克奥依墩草原上。人流滚滚像湖水掀起波浪,个个斗志旺盛,情绪激昂;人喊马嘶,震耳欲聋,人人忙于备战,个个摩拳擦掌。老年人英姿焕发跃跃欲试,银白的胡须在风中飘扬。年轻人虎背熊腰胆大气壮,都要在战斗中显示力量。

②塑造的英雄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

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历史悠久,地广人多,长期的创作与积淀,使中国民间文学成为一个令世界钦羡的巨大宝库。中国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周代的民歌民谣开始,各民族历代都有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流传。中国的民间文学是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间文学,它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的起源、传承与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当代,对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作简要梳理。 关键词: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一.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起源——原始社会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化还是混沌一团的统一体,所以民间文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阶级斗争和人际交往等紧密连成一体。 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是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原始的口头文学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我们现在只能根据考古文物、古籍上的零星记载和当代原始民族的口头文学来推测它们的形态。 关于原始歌谣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曾经有过无数的歌谣创作,可惜他们那原始的歌声,与他们那粗犷彪悍的舞姿一起早已随着时间飘逝了。而神话的起源,既与先民们为争取生存而与大自然的斗争有关,也与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对民间传说和故事的起源,原始人关于神的故事即神

话,其讲述多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因为对神的虔诚,使他们在讲述这类神圣故事时存在着许多禁忌,这一点已为大量的田野调查所证实。因此,他们在平时的闲暇中,很可能会讲一些较为轻松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与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的神话逐渐衰亡,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逐渐成为民间文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叙事作品。 中国民间文学的源头,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出土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从腊玛古猿到北京猿人,从旧石器文化到青铜时代,从无文字社会到狭义的历史时代,有一条较明晰的文化进化链,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一个文化传统。 二.先秦古籍对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 先秦时期,古籍杂陈,很多民间文学资料从这时起就有了零散的记载。先秦古籍里,记载神话资料最为丰富的,当首推《山海经》。很多重要的神话都赖此书得以存其大概,这些神话,脉络清晰,情节生动,不仅富于想象,而且包含有部族观念、图腾信仰,展现出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和不同时期的神话形态。但这些先秦古籍并不是专门的神话书籍。 与神话相比,先秦古籍中所保存的歌谣更为丰富。除后人记录的生动概括了古人狩猎活动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及《孟子》引《尚书·汤誓》所载相传为反对夏桀虐政的歌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等外,《周易》里还保存了不少周以前的民间歌谣。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认为是我国采风之始。《诗经·国风》号称十五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曹、桧、豳等地民歌一百五十多首,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区,是中国古代民歌的总汇。《国风》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各地的民间创作,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愿望。《诗经》可以说是先秦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民歌,与之相隔大约四百年左右的《楚辞》,则可以看做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民歌的代表。《楚辞》在我国歌谣学方面的一大贡献是保存了楚歌,即楚地民歌。 除古代神话、民歌外,先秦古籍中还记载有大量的寓言。战国时代是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 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徳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 《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徳国,《国际民俗学科目》 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 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 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貝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而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四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 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泄稿,处在不断变化中。(表现:1、作品的语言变化2、作品的内容、情廿、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而在不断变化,另一方而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泄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左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表现:作品的内容上2、作品的形式上3、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立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第三章神话 左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讲述

第一章:绪论 (GJM DMF整理) 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范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说唱、小戏。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同——形式上通俗易懂;异——创作者(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个人); 流传形式(口语创作和流传/书面创作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民族集体创作,反映民族或整体的思想情趣/个人的生活感受,商业因素相关,思想与艺术水平良莠不齐)。 我国民间文学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主要有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神话);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即“民间文学之学”。 性质: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还具有国际性。 1、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 2、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3、民间文艺学更加需要历史学帮助; 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 5、民间文艺学需要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以口语为载体; 6、民间文艺学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系密切; 7、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历史地理法)。 任务: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目的:丰富文学知识;增进对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民间文艺学知识。 要求: 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 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历史; 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等。

民间文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研究 作为学科的民间文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这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的结合。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的特点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有田野调查的参与。田野作业要求研究者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努力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尤其要参与观察当地民间文学演述的全过程,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精彩和美妙。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切身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某种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诞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变迁及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案头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除了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外,通过对前人整理的民间文学采风资料的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从而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后续的田野调查工作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此外,对于大部分研究者来说,田野调查的时间和可调查的地区都是有限的,往往只能关注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在研究的覆盖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配合调查所进行的文本研究就是对此必不可少的补充,它可以使研究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在空间跨度上,能够将研究对象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对比,在时间跨度上,能够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从而对其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目前民间文学的研究基本可以划分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评论两大板块,在研究和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基本的民间文学的评论鉴赏方法,也要了解如何进行民间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一个合格的民间文学研究者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当前,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几个较为热门的领域。第一,是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者能够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从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对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是跨国、跨民族的文学比较,以探究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共性和不同及其原因,揭示出其中包含的规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横向比较,综合宗教、民俗和文学的知识,考察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其联系,以更好地揭示这几种民间文化事象的特质,探求文化演进的轨迹。第二,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通过研究和整理某一故事的丰富异文,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者得以将它们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并对其中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进行探析,从而还原一个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第三,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的民间文学研究,通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吸收其文化研究中积累的丰富成果,研究者可以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文化要素。第四,即民间文学的评论研究,通过对相关民间文学作品和相关语境材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文献记述和田野调查成果,研究者得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从而从中引申出相应的科学结论来。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民间文学研究,都需要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两种工作方法的综合,各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只是侧重不同,而不能专门使用一种方法而摒弃另一种方法。在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过度重视田野调查使得民间文学从对象到方法皆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强势学科重合,无形中消解了民间文学的特点,被边缘化乃至于涵化,,因此呼吁“告别田野”,然而,因为过度关注田野而彻底放弃田野,本身也是令一种极端。不可否认,在当代民间文学界的确存在一些研究者将民间文学在生活中的展演而不是民间文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 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 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 2.神话有哪些种类?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 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白蛇传与端午节 7.民歌有什么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2.“类型”与“AT 分类法” 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大三民间文学期末复习完整版

期末复习 1.原生态民间文学 存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民间文学。 2.再生态民间文学 经过整理、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试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 3.新生态民间文学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融合了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民间文学。 4.民众性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民众直接参与创作,直接反映民众的生活,直接表达民众的心声,具有直接的民众性。民众性是民间文学在内容上的本质特征。 表现: ○1民间文学的题材主要是直接表现民众的生活,记述民众的活动。民众的创作是他们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直接反映他们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生活情况的。他们最熟悉自己的生活,许多反映民众生活的作品是一般文人写不出来的。如明末浙江民歌《富春谣》。 ○2民间文学直接表现民众的思想感情。民间文学是民众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之情的流露,因而对民众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作家更直接更丰富也更强烈。 5.集体性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表现: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这一情况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型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祟阳的民间叙事长诗《双合莲》。 6.口头性及其表现 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儿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口头性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表现: ○1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主要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它包含着极大的情感因素,绘声绘色,生动传神。 ○2民间文学作品一旦用文字乃至更先进的辅助手段记录下来,便会失去很多元素。 ○3在长期的口头讲唱实践中,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艺术传统。如,民间故事的三段式情节结构,民间传说的草垛式人物形象。 7.变异性及其表现、成因 变异性又称“变易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只是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一、单选题 1.(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 B.傩戏 C.采茶戏 D.道情戏 2.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3.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 B.第一人称叙述体 C.第二人称叙述体? D.自传体 4.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 B.人鱼互生 C.宇宙卵 D.世界末日 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C)。 A.典型人物形象 B.平面人物形象 C.箭垛人物形象 D.历史人物形象 6.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 B.伏羲 C.黄帝 D.神农 7.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 B.新 C.四川 D.云南 8.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D)。 A.《楚辞》 B.《庄子》 C.《尚书》 D.《山海经》 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10.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 B.生活歌 C.儿歌 D.劳动歌 11.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12.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 B.《勒俄》 C.《伊利亚特》 D.《俄索折怒王》 13.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B)。 A.专项调查 B.专题调查 C.专访调查 D.随机调查 14.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 B.唐初 C.魏晋南北朝 D.宋末元初 15. (B)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 B.神话 C.史诗 D.民间谚语 16.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D)。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 C.History D.Folklore 17.“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C)。 A.《蛇郎》 B.《灰姑娘》 C.《一千零一夜》 D.《田螺姑娘》 18.(C)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 B.歌谣 C.史诗 D.神话

完整word版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 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 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 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 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 1=1 o 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 AT分类法”。 6、史诗: 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 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 “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 、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北语201903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 201903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学习中心 学号 专业年级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民间文学》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9年1月21日--3月18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 2、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3、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4、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5、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二、论文写作要求

------------------------------------------------------------------------------------------------------------------------------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西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5号宋体)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著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文章——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网站地址 页面设置: 页边距:左3cm 右2.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54cm ,下2.54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