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100题答案

刑法100题答案

刑法100题答案
刑法100题答案

厚大司考徐州分校

刑法内部练习100题答案

1[答案]AB

[考点]刑法概说

[解析]A: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犯罪是要体现国民意志的。国民的意志是通过国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法定的方式制定犯罪和刑罚的内容。注意:国民意志的体现不能等同于民意。判决的时候只能依据法律与事实,网民的意见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正确B:立法、司法、执行都是保障国民利益,体现了执法为民。正确C:协助强迫劳动的行为不再被认定为帮助犯,而是实行犯。错误D:没有违反依法治国的精神。错误

2[答案]ACD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解析]A:行政法律法规不能作为刑法的法律渊源,不能创设刑罚法则。正确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正确C:扩大解释的技巧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是被允许采用的,但扩大解释的结论并不必然合理且符合罪刑法定原则。错误D:下列做法违反禁止事后法的原则:(1)对行为时并未禁止的行为科处刑罚;(2)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罚禁止(未规定法定刑)的行为科处刑罚;(3)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而增加犯罪可能性;(4)事后提高法定刑;(5)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事后允许以较少或较简单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正确

3[答案]ABCD

[考点]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A项,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在时间效力方面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因此在旧法重于轻法的情形下,新法有溯及力,故A项正确,当选。B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需要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价值判断的要件要素,比如,XX罪,情节严重,判处XXX刑。这里的“情节严重”就是个规范的要件要素,何为“情节严重”,需要法官自己主观判断一下,这个“情节严重”就是不明确的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具有明确性,但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刑法规范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所决定的。而且,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冲突。因此B项正确,当选。C项,罪刑相适应的具体要求为:以客观行为的违法性与主观意识的有责性相结合的罪行程度以及犯罪主体再次犯罪的危险程度,作为刑罚的尺度。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累犯从重是为了从量上补足前次刑法的欠缺,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C项正确,当选。D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1)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处罚。(2)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5)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6)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所以在有利于被告人的情况下刑法可以溯及既往。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因此D项正确,当选。

4[答案]ACD

[考点]刑法的解释

[解析]A: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其效力等同于法律,但不是法律本身。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时候,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其限制不同:立法解释和其他主体的解释一样,都得遵循解释法律的规则。刑法不允许类推解释,那么无论是立法解释,还是司

法解释、学理解释都不得违背这一法则。错误B:正确C:同一结论,在学理解释中属于类推解释的,在司法解释中也是类推。错误D: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不适用于刑法的解释,仅适用于案件证据和事实的判断。错误

5[答案]ABCD

[考点]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推解释,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界限并不仅仅是用语界限问题。从形式上说,扩大解释所得出的结论,并未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是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内进行解释;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是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从着重点上说,扩大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身,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从与立法者的意思的关系上说,扩大解释,是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确化;类推解释,是在立法者的意思之外主张解释者自己所设定的原理。从论理方法上说,扩大解释是扩张性地界定刑法的某个概念,使应受处罚的行为包含在该概念中;类推解释则是认识到某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将其作为处罚对象。从实质上而言,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尽管如此,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界限仍然难以区分。

6[答案]BCFGH

[考点]刑法的解释方法

[解析]A:举证责任倒置是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不能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基本方法。把“说明来源”解释成“说明合法来源”,属于限制解释。正确B:两个“绑架”之间没有关系。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应该只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错误C:我国刑法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罪以及劫持船只、汽车罪,如果劫持电车,则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错误D:公共秩序范围大于公共场所秩序,属于扩大解释。正确E:将“出售”解释为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属于扩大解释。正确F:把“销售”解释为“有偿使用”是不符合常识和逻辑的。错误G:属于当然解释。错误H:“贪污贿赂犯罪”和“贪污贿赂罪”是两类不同的罪。“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以及与贪污、受贿犯罪密切相关的侵犯职务廉洁性的行为,是一章类型的罪。而“贪污贿赂犯罪”是指贪污罪和贿赂罪。错误I:已经查证属实的、作为定案根据的是证据;其他则为证据材料。正确

7[答案]ADEF

[考点]刑事管辖权

[解析]A:“中国领空”——属地原则管辖。错误B:“子弹穿越中国领土”——属地原则管辖。正确C:属人原则管辖:中国公民包括行为时是中国公民,也包括裁判时是中国公民。正确D:保护原则管辖的前提是:双重犯罪原则,即犯罪地也要认定为是犯罪。错误E:外国人实施了危害我国利益的犯罪,应适用保护管辖原则。错误F:中国公民犯罪,优先适用属人管辖原则。错误

8[答案]ABD

[考点]刑法空间效力各原则的适用

[解析]A项,根据《刑法》第9条,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外国人在外国实施了国际性犯罪;(2)规定该国际犯罪的国际条约必须是为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3)该外国人必须出现在中国境内;(4)适用普遍管辖原则时,对该外国人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刑法,而非国际公约。本案中的汤姆实施的拐卖妇女行为,是国际性犯罪,我国可以依据普遍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A项错误,当选。B项,

凡是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都应依据属地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中的约翰的打人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中国,因此,应根据属地管辖原则而非保护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B项错误,当选。C项,在中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上犯罪,视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一律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因此,对于皮特的行为,应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C项正确,不当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只要在国外犯罪的,无论刑罚是什么,一律适用属人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D项错误,当选。

9[答案]ABC

[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甲、乙、丙三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丙是教唆犯,甲、乙是实行犯。甲、乙两人存在共同故意,无论谁导致了结果发生,无论是否查清谁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甲、乙二人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相应地,甲、乙、丙三人对李某的死亡都要承担刑事责任,三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当然,本案存在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象错误的情形,无论按照法定符合说还是具体符合说,都不影响故意杀人罪的认定。ABC错误,D正确。

10[答案]ABEFG

[考点]刑法的解释方法

[解析]A:将这里的“性关系”解释为性交行为,属于平义解释(当然解释)。错误B: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已决犯,不包括未决犯,脱逃罪的主体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选项中“罪犯”不可以解释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错误C:当然解释的方法蕴含了在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正确D:将“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适用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有利于行为人,属于被允许的类推解释。正确E:刑法明确区分了伪造货币与变造货币,故走私假币罪中的“假币”只能是伪造的货币。错误F:洗钱罪上游犯罪所得很可能是被害人的合法财产,不能没收,应当及时返还被害人,这是补正解释。错误G:单位实施只能由自然人成立的犯罪行为,直接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这是平义解释。错误

11[答案]ABCD

[考点]刑法的解释

[解析]A:正式的刑法解释主要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且立法解释等同于立法,效力高于司法解释,但两者都不能超出语言文字的含义。正确B: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是相对的。正确C:刑法的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依法制定的刑事成文实体法律规范,具体包括刑法典(含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不包括行政法规与规章、习惯或者习惯法、判例、国际条约与国际公约等。正确D:罪状描述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与采用何种罪状描述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正确12[答案]ABD

[考点]刑法上的行为

[解析]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侵害或威胁法益并为成立某一犯罪所必需的行为。A:不侵害任何法益,不属于危害行为。正确B: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属于是预备行为,“诽谤”行为属于实行行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编造”和“传播”行为属于实行行为。正确C:此情形的推倒行为是为了使他人的人身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是不为法律所禁止的。错误D: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必须具有法益侵犯的紧迫、现实危险性,而且还必须是社会生活不允许的行为。赠送他人领带属于社会生活中的正常行为,不能成为法律上被禁止的行为,因此,不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不属于杀人行为,而是意外事件。正确

[考点]不作为犯罪

[解析]不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的条件有:(1)行为人负有某种行为义务,这种义务可能来源于法律规定、行为人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需要、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法律规范与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该特定的义务从而造成危害结果。不作为的核心是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行为人在应当履行义务而不履行义务的期间所实施的其他行为,不是该不作为的内容,也不影响不作为的成立。A 项,认为不作为行为对危害结果没有原因力、不存在因果关系问题是不正确的。A项错误,当选。B项,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行为人因不作为而构成了法定犯罪行为本身应是作为的犯罪,其不纯正性在于,人的行为形式与法定的犯罪行为形式不一致,是适用法律认定犯罪的非常态问题,因此在认定的时候要求该不作为与作为行为构成该罪具有“相当性”(等价性),可见B、D两项也是正确的,不当选。C项,不作为犯并非没有积极行为,而是没有法律要求或者禁止的积极行为。故而C项也是正确的,不当选。

14[答案]ABC

[考点]不作为犯

[解析]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应做具体分析:(1)当刑法就某种故意犯罪行为规定了结果加重犯,或者因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时,由于可以将该加重的危害结果评价在相应的结果加重犯或者另一重罪中,先行的犯罪行为并不导致行为人负有防止严重结果发生的义务。例如,行为人故意轻伤他人,在具有重伤危险的情况下不予救助的,以故意重伤论处即可。再如,行为人非法拘禁他人,并对他人使用暴力,在具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行为人不予救助,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的规定直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即可。(2)当刑法没有就某种故意犯罪行为规定结果加重犯,也没有规定发生某种严重结果而成立其他严重犯罪的情况下,如果先行的犯罪行为导致另一法益处于危险的状态,则应认为该故意犯罪行为导致行为人具有防止另一法益受侵害的义务。例如,行为人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树木倒下时砸着他人头部,行为人明知其不立即救助会发生该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其并未救助而是迅速逃离现场,结果被害人死亡。行为人先行的盗伐树木行为构成《刑法》第344条的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但该罪并不存在结果加重犯形态,即造成死亡的行为以及死亡结果不能评价在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中。此时,只能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5[答案]A

[考点]不作为、分则罪名

[解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首先,甲不构成盗窃罪。单纯地妨碍他人利用财物的意思,不能评价为盗窃罪中的利用意思,只有自己利用才是这里的利用意思;其次,由于甲将老人手机拿走,导致无法联系到家人,进而导致医生不能及时为被害人做手术,因此,应将被害人的死亡归责于甲,从而成立故意杀人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6[答案]ABD

[考点]刑法上的罪数理论

[解析]A:以暴力方法劫持汽车并致人死亡的,构成劫持汽车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实行数罪并罚。错误(注意此情形与劫持航空器的区别)B:猥亵儿童,致使儿童重伤的,构成猥亵儿童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错误C:强奸罪中的“暴力手段”,其对象只能是被害妇女,如果暴力手段针对阻止其实施强奸行为的第三者,构成其他犯罪(故意伤害罪等),应该数罪并罚。正确D :抢夺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属于加重情节。错误

[考点]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析]A:在共同正犯中,由于所有的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其行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正确B:甲实施了信用卡诈骗的行为,但对方识破了骗局,尽管对方仍然给付了钱财,但并非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因此甲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未遂),乙构成职务侵占罪(既遂)。错误。C: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甲取得财物的行为与暴力行为无因果联系,与其敲诈勒索行为有因果关系。正确D:甲实施了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并导致了被害人死亡,其中介入因素并未中断因果关系,只是客观因果发展进程不同于甲的预期,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的情形,不影响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判断。错误

18[答案]AD

[考点]因果关系的认定

[解析]A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中的“因”必须是违法犯罪行为,因合法行为而造成结果的,根本谈不上因果关系。本题中,甲追赶小偷的行为是一个合法行为,即使小偷被疾驶的汽车撞死,该结果也与甲的追赶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的行为与小偷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A项当选。B项,虽然交付财物与暴力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但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的结果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因此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项不当选。C 项,根据条件说,只要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就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虽然最后的发生结果的方式与行为人预想的方式不同,但结果在客观上仍然是行为造成的,因此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项不当选。D项,死亡的结果是被害人自身的行为所造成,与行为人的绑架行为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因此D 项情形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当选。

19[答案]C

[考点]因果关系的认定及其刑事责任

[解析]甲无罪。首先,导致乙死亡的原因,是其自己跳入河中的行为,甲的行为在客观上没有对乙形成心理或物理方面的强制,其行为不符合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次,乙的行为不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因为该罪中的“人”,只能是他人而不能是自己,故甲也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只能以无罪论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答案]ABC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解析]A:甲即使进行救助也没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其不救助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正确。B:李某将手雷踢开的行为属于正常的介入因素,没有中断因果关系。正确C:丙为抢劫财物,实施了足以压制李某反抗的手段行为,并事实上压制了李某的反抗,强行取得了财物,故手段行为与取财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成立抢劫罪(既遂)。但如果事实上并未压制李某反抗而取得财物(取财过程中被害人一直未醒来),则手段行为与取财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成立抢劫罪未遂与盗窃罪既遂,数罪并罚。正确D:丁故意实施了足以导致李某死亡的暴力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丁的杀人行为,而非丁的强奸行为。错误

21[答案]AC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解析]A:按照条件说,被害人的特殊体质不会中断因果关系,至于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还要取决于故意或者过失的判断。正确B:这种情形属于因果关系错误中事前故意的情

形,不影响因果关系。错误C:作为“专业人士”的甲支配了乙的行为,引起乙服药死亡的,没有中断因果关系,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正确D:丙的行为中断了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

22[答案]ABC

[考点]犯罪主体

[解析]关于A项。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法定的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情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即在押犯)。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本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范围略小于脱逃罪的主体范围,只包括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已决犯),不包括被关押的未决犯,如:嫌疑人、被告人。因此A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B项。《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因此,B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CD项。对于涉及金融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刑法》第200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单位犯本节第192条(集资诈骗罪)、第194条(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即只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贷款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此,C项的说法错误,当选;D项的说法正确,不当选。、

23[答案]ACD

[考点]犯罪主体

[解析]A项,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A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当选。B项,刑法中的身份只是针对实行犯而言的,因此,不具有此身份的人,可以与具有此身份的人一起,成立后者实施犯罪的共犯。例如,贪污罪的实行犯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立贪污罪的共犯。因此,B项正确。C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C项的说法错误,当选。D项,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加重处罚,虽然存在着结果加重犯,但其与加重处罚不是一回事。因此,D项错误,当选。

24[答案]ABC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A:单位犯罪要求法定性,贷款诈骗罪未被规定为单位犯罪,则只能以此罪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正确B:单位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犯罪的,无论是否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仍然成立单位犯罪。正确C:此说法符合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正确D:单位犯罪后,因某种原因单位不再存在的,只能处罚自然人,不能处罚单位。错误

25[答案]ABC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A: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此选项中国有公司的五位领导并不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故不成立私分国有资产罪。错误B:看守所可以成立

单位受贿罪,但不能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错误C:该公司是为了犯罪而专门设立的,属于自然人犯罪,不成立单位犯罪。错误D:成立公司后,王某以犯罪作为主要活动,属于自然人犯罪,不成立单位犯罪,故王某成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正确

26[答案]ABC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A项,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只有以单位名义实施,且为单位谋利的,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才可能成立单位犯罪。A项情形构成单位犯罪,而非自然人犯罪,因此A项错误,当选。B项,在司法实践中,分支机构、内设机构也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B项错误,当选。C项,单位犯罪后分立或者合并的,只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无需再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C项说法错误,当选。D项,作为与不作为的方式均可构成单位犯罪,且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也可以是过失,因此D项说法正确,不当选。

27[答案]ABD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者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定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且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A项,单位犯罪并非严格责任犯罪,而是与自然人一样,要求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在有的情况下,还要求具有特定目的。单位的主观罪过是故意,很好理解。但如何理解单位基于过失而实施的犯罪?需注意,认定单位犯罪的过失,也要求构成过失犯罪的行为本身,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作出的。这并不意味着决策机构的决定构成了过失犯罪的行为本身,而是指决策机构的决定构成了过失犯罪的行为本身。因此,A项正确。B项,单位犯罪主体不区分所有制性质,无论是国有单位,还是私有单位,只要符合单位犯罪的一般条件,都可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B项正确。C项,盗用单位名义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就不再属于单位犯罪,而应是个人犯罪。因为,单位犯罪通常是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者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如果仅仅将非法利益归于少数个人,则应以个人犯罪论处。因此,C项错误。D项,单位犯罪后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因此,D项正确。

28[答案]C

[考点]防卫过当

[解析]甲成立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只有暴力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行为才能成为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针对非暴力的上述行为,只能进行一般正当防卫。此时,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或等于所保护的法益,否则即为防卫过当。需要指出的是,防卫过当,基本是过失犯罪,但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犯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9[答案]A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丙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作为正当防卫对象的“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的不法侵害,对于过失的不法侵害以及无过失的不法侵害,在符合其他条件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这是命题人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本案中,甲利用了无过失的乙实施不法侵害,丙可以对乙进行正当防卫。

30[答案]C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该妇女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本案中,该妇女曾多次遭到强奸,这次也不会例外。当男子非法侵入妇女住宅的时候,不法侵害就已经开始了,就已经可以对男子实施正当防卫了。妇女给男子吃有毒的包子,就是一种防卫行为。如果非要等到男子实施强奸才允许妇女实施防卫,恐怕将会丧失防卫的机会,所以应当允许妇女适当地提前防卫。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1[答案]BCD

[考点]刑法上的正当防卫

[解析]A:不作为的法益侵害行为属于不法侵害,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错误B:正确C:在假想防卫中,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不成立故意犯罪,但如果应当认识到这一内容,则成立过失犯罪,否则属于意外事件。正确D:由于不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故将不法侵害人打伤的行为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但不法侵害人的抢劫行为结束旋即被发现,应视其行为仍在进行中,被害人为夺回财物将其打伤的行为成立一般正当防卫。正确

32[答案]ABC

[考点]刑法上的故意犯罪

[解析]A、B、C:间接故意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瞬间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例如突发性“捅刀子”案件。故ABC 中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正确D:这种情形属于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而且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被害人死亡,对这一结果持希望、追求的态度,故属于直接故意。错误

33[答案]A

[考点]刑法上的罪过

[解析]A:甲只向一个茶杯投放毒药,故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丙、丁为不可罚的不能犯,不构成犯罪。错误B:甲实施了一个行为,产生了一个危害后果,仅认定为一罪。由于客观上其口袋里装的是毒品,因此只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正确C:甲在公用电话亭里放置加入了毒药的饮料,属于针对某一特定人的犯罪,成立故意杀人罪,而非投放危险物质罪。正确D:甲导致了乙死亡,但甲没有杀人故意,也没有伤害故意,更不属于意外事件,而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其中“走火”一词凸现了甲的这一罪过心理。正确34答案]AD

[考点]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解析]A: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在对象错误中,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一致:该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认定,只成立故意犯罪一罪。正确B、C、D:实行犯包括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在同一犯罪行为中,不可能同时存在正犯和间接正犯。甲实行了杀人行为,属于正犯,则乙不可能再构成间接正犯。乙的行为属于帮助行为,故乙在共同犯罪中属于帮助犯。D正确

35[答案]D

[考点]罪过的认定

[解析]刑法中的罪过,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类,前者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后者则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具体到本题,A项,甲点燃打火机是故意的,但这个故意不是对

火灾之危害结果的故意,事实上他对于发生火灾的后果在当时是没有预见的,但甲应当预见这样的后果,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所以应当定失火罪,而不能定放火罪。B项,甲应该明知丙的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而间接故意只能是放任,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此,应认定为直接故意。C项,根据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可以认定甲的行为是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项,甲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6[答案]ABCD

[考点]事实认识错误

[解析]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因此,对客观事实的认识错误就可能影响故意。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两类。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三类。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所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因而也被称为不同犯罪构成要件间的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只有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两种情况。具体到本题,A项,属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里的对象错误,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想杀人,而客观上又杀了人,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B项,因为行为人没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统一原则,应认定为盗窃罪;C项,属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里的对象错误,丙把同伴误认作野猪而射杀,丙根本没有射杀同伴的故意,因此只考虑是否成立过失犯罪的问题;D项,属于对象不能犯,成立拐卖妇女罪的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7[答案]ABD

[考点]刑法上的故意犯罪

[解析]A:甲客观上只取得了数额较大的普通财物,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甲只成立抢夺罪。错误B: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对其行为对象发生认识错误的情形,适用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象错误的处理原则,即这种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以客观事实确定最终的罪名。错误C:《刑法》第263 条规定了8 种加重情形,行为人误将军用物资当作金融机构资金抢劫的,属于选择性构成要件要素之间的认识错误,适用“抢劫军用物资”的加重情形;甲误将军用物资当做普通财物而抢劫,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甲只成立普通抢劫罪。正确D: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女实施了杀害行为,但乙并不是因为此杀害行为而死亡的,故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甲以为乙是女尸,没有认识到乙是“妇女”,故甲没有强奸罪的故意,只有侮辱尸体罪的故意;客观上甲实施了强奸行为,从规范意义上可以评价为侮辱尸体的行为。按照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根据法定符合说,甲的行为在侮辱尸体罪的范围内主客观一致,成立侮辱尸体罪既遂。错误

38[答案]ACD

[考点]刑法上的罪过问题

[解析]A:犯罪故意是一个规范的专业术语,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成立犯罪的所有客观违法事实,其含义不同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正确B:不作为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但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导致自己负有救助义务的事实本身即可。错误C:盗窃罪的成立通常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数额较大”这一事实,虽然甲在客观上盗窃了乙10 万元的财物,但行为时甲只认识到该财物价值1 元,故甲没有犯盗窃罪的故意,不成立盗窃罪。正确D:甲是对自己患有癫痫病明知,而不是对交通事故抱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因此甲成立过失犯罪。正确

39[答案]BC

[考点]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

[解析]A:此种情形属于事前故意,仍然存在因果关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正确B:乙准备有毒咖啡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当其丈夫偶然提前回家饮用有毒咖啡时,乙又没有杀人故意,只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故乙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而犯罪构成提前实现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的情形,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并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是相对于行为人预想的因果发展进程而言,犯罪结果提前实现而已。错误C:李某成立受贿罪,丙某成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错误D: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对象,在这二者之间存在认识错误的时候,适用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象错误的处理原则,即这种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判断,以客观事实为准确定罪名,仅成立拐卖儿童罪一罪。正确

40[答案]BCDE

[考点]刑法上的罪过问题

[解析]本案中,甲教唆乙、丙实施(入户)抢劫,三人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属于教唆犯,乙、丙属于实行犯。甲属于教唆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按照《刑法》第29 条第1 款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乙、丙二人发现被害人身无分文,不得已将被害人释放,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得逞”的情形,属于犯罪未遂,而非中止。当然,甲也属于教唆未遂的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乙、丙二人将被害人继续关押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不再认定为非法拘禁罪。至于乙、丙认错被害人的事实,属于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象错误的情形,无论根据什么学说,都不影响抢劫罪的判断。丙属于犯罪时未满18 周岁的人,甲在审判时已满75 周岁(犯罪时74 周岁,两年后案发,审判时确定已满75 周岁),对甲、丙两人的处罚不能适用死刑,但对乙而言,其入户抢劫的行为可适用死刑。

41[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甲、乙二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故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属于共同犯罪。

42[答案]ABCD

[考点]构成要件要素

[解析]A:正确B:骗取出境证件罪中“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属于主观目的的规定。正确C:伪造、变造行为的判断只需要自然的、直观的观察即可,不需要价值的、规范的判断,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公文的判断却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范的判断,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D:行贿罪规定中“国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政策并结合公务的认定才能判断,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

43[答案]ACD

[考点]不作为犯罪

[解析]A:甲故意不消除火灾危险引发火灾的行为,成立不作为放火罪;之前的过失行为与火灾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成立失火罪。正确B:尽管乙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但由于生命法益包含了健康法益,只能按照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理。错误C:丙没有能力履行义务,因为履行该义务对其自己生命存在紧迫危险,故不成立不作为犯罪。正确D:丁缺乏结果回避的可能性,不成立不作为犯罪。正确

44[答案]D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A:针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因为无法避免其不法侵害

行为。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因为在不法侵害人财产侵害行为结束之后,在现场或者随后追赶的过程中,被害人或者第三者使用强力夺回财产的行为,可以减少或者避免不法侵害,因此视为不法侵害行为仍在进行当中,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此外,正当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就不再认定为自救行为。错误C:作为正当防卫前提条件的不法侵害,要求具有进攻性、破坏性或者紧迫性的客观违法行为,至于不法侵害人本身是否具有责任在所不问。错误D:丁某没有不法侵害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正确

45[答案]AC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A:假想防卫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因此不成立故意犯罪;如果应当认识到这一内容,则存在过失,否则属于意外事件。正确B:乙不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故甲将其打伤的行为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但乙抢劫行为结束之后即被甲发现,应视其行为仍在进行当中,甲为夺回财物将其打伤的行为成立一般正当防卫。错误C:正确D:不作为方式的犯罪亦属于不法侵害行为,对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错误

46[答案]D

[考点]责任主义原则

[解析]按照责任主义的原则,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成立犯罪的所有客观违法事实,然后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过失犯罪为例外。对于过失犯罪(过失违法行为),只有刑法明文规定的,才成立犯罪。故意和过失之间不是对立关系,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责任形式,实际上,两者是位阶关系,故意是比过失更严重的责任形式。换言之,从法律评价上说,故意也是符合过失成立条件的责任形式,因此,在故意、过失之间存在疑问时,至少可以评价为过失。相应地,同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过失责任就成立犯罪,那么,故意的情形更成立犯罪;但故意的情形成立犯罪,过失的情形不一定成立犯罪。D正确。

47[答案]B

[考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解析]A项,实行犯如果在预备阶段中止,帮助犯成立犯罪预备。因此,A项错误。不当选。B项,实行犯如果在实行阶段中止,帮助犯成立犯罪未遂。因此,B项正确,当选。C 项,宋某在能够达到既遂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符合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应成立犯罪中止。C项错误,不当选。D项,杨某已经成功控制了财物,达到既遂状态,不能再成立中止。因此,D项错误,不当选。

48[答案]BC

[考点]犯罪未遂

[解析]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关于A项。绑架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绑架行为,将被害人置于控制之下,即成立既遂。王某将小明骗到自家房中,将其反锁在屋中,其行为已经构成绑架既遂。因此,A项不当选。关于B项。谢某潜入一家单位的财务室意图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门外的风声,以为有人上来,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匆匆逃离,其行为符合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构成盗窃罪未遂。因此,B项当选。关于C项。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因此而产生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物,将该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行为人指定的其他人。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和错误处分是欺骗行为所导致。如果被害人处分财物不是因为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是因为对行为人的怜悯,就表明欺骗行为没有发挥欺诈作用,没有导致被害人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处分,即便行为人自以为起到了作用,也不成立诈骗罪既遂。李某识破骗局,赠送财物,其财产权并未受到侵犯,而是自愿放弃,所以不符合诈骗罪的既遂条件,张某成立诈骗未遂。因此,C

项当选。关于D项。赵某、郑某二人搭车只是犯罪的预备行为,还没有实行抢劫罪的实行行为,因此犯罪尚未着手,属于犯罪预备,而非未遂。因此,D项不当选

49[答案]ABC

[考点]刑事法定年龄与共同犯罪

[解析]A:乙、丙二人虽然没达到刑事法定年龄,但都实行了违法犯罪行为,成立盗窃罪,在违法层面成立共犯。正确B:乙、丙是共同共犯,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共犯的违法事实的结果要归于共犯两个人的。被害人的1 万元无论归于乙还是丙都是正确的。正确C:甲是利用乙侵犯法益,要承担责任。而乙的盗窃罪数额为1万元所以甲的数额也是1 万元。正确D:因为乙的行为与甲有关联,乙、丙是共犯,乙要对丙盗窃的结果承担责任所以甲也要对丙的结果承担责任。错误

50[答案]ABC

[考点]教唆犯

[解析]A:未遂的教唆是指客观上教唆的行为绝对不可能侵犯法益,相应地教唆者也不可能侵犯法益,教唆者便不成立犯罪。正确B:甲乙成立共犯。因为走私淫秽物品完全符合走私普通物品,任何逃避关税的行为都符合走私普通物品罪,两者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正确C:乙听了甲的教唆,实施了抢劫的行为,所以甲、乙在抢劫罪上成立共犯,且甲在乙抢劫的2000 元上要负责。但是乙入户抢劫的情形与甲的教唆没有关系,甲只唆使了乙路边抢劫,因此甲对“入户抢劫”这一加重情节不承担刑事责任。正确D:教唆犯的中止一定要真实地阻止被教唆者的行为发生,打消念头。甲单凭一个电话并不能达到阻止的效果,防止结果的发生。错误

51[答案]ABCDF

[考点]帮助犯

[解析]A:丁的行为对乙来说没有影响力和作用力,所以并不成立帮助犯或共犯。正确B:乙完全不知情,甲的望风行为根本不对乙的心理有强化作用,客观上也没有对乙的盗窃行为有帮助作用。正确C:此案中甲的行为确实对乙的盗窃有帮助作用,是片面的帮助犯,成立共犯。正确D:乙没有杀人的故意,虽然客观上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但对此并不负责任。而甲客观上实施了帮助乙的行为,并且有帮助杀人的故意,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正确E:甲才有抚养的义务,所以甲是实行犯,乙成立的是帮助犯。错误F:乙确实实行了帮助的行为,只是半途离开了,也有帮助的故意,因此和甲两人是共犯,乙也成立盗窃罪,但因为后来离开了所以成立盗窃罪中止。正确

52[答案]CD

[考点]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

[解析]A:甲单独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错误B:甲、乙具有共犯关系,但都是实行犯。错误C:单纯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不成立犯罪。正确D:刑法将该行为直接规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当然,税务人员与逃税人相勾结不征、少征税款的,税务人员成立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逃税罪(共犯),属于想象竞合犯。正确

53[答案]BCD

[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A: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二人的盗窃数额均为1 5万元。正确B:甲的抢夺行为已经结束(财产犯罪之后被害人随即追赶犯罪人的情形视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只适用于认定被害人夺回财物的行为能否评价为正当防卫),乙之后帮助甲逃跑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抢夺罪的共犯。乙明知道甲是犯罪的人而帮助甲逃跑,属于窝藏行为,成立窝藏罪;将被害人打成重伤的行为同时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想象竞合犯。错误C:乙属于片面的帮助犯,按照共犯原则处罚。错误D:教唆犯中止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打消他人犯罪念头,或者阻止犯

罪行为的实施,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错误

54[答案]CD

[考点]事实认识错误与共同犯罪

[解析]本案中,丙主观上以为自己实施了绑架罪的帮助行为,但客观上是为甲、乙诈骗与敲诈勒索竞合的行为提供了帮助行为,这属于抽象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按照法定符合说,丙的行为在敲诈勒索罪的范围内主客观一致,成立敲诈勒索罪。丙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因为没有绑架罪的行为;丙主观上也没有诈骗的故意,也不成立诈骗罪;但绑架罪的故意中包含敲诈勒索罪的故意,故成立敲诈勒索罪。

55[答案]B

[考点]共犯关系的脱离

[解析]甲成立盗窃罪中止,系共犯关系的脱离。共犯关系的脱离,实际是在讨论其他共犯人的既遂结果是否可以客观归责于脱离共犯者。是否离开了现场,并不是认定共犯关系脱离的唯一标准,而应看脱离者是否切断了之前的共犯行为与最终的既遂结果之间的物理或心理的因果关系。本案中的甲即属这种情形,系犯罪中止。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6[答案]ABCD

[考点]共犯的认定

[解析]根据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观点,共同犯罪,只要具有共同的违法行为即可,不要求具有共同的责任,换言之,各共犯人的罪名可以各自不同。本题中,A项中的甲成立组织卖淫罪,乙成立协助组织卖淫罪;B项中的乙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甲成立资助恐怖活动罪;D项中的张某、重某成立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王某成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虽然罪名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同的行为,都应认定为共同犯罪。至于C项,双方成立合同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当无疑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57[答案]ABCD

[考点]过失致人死亡、结果加重犯

[解析]凡是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能够评价为其他犯罪,就不再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A: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B:甲的行为成立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C: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法律将其行为拟制成立为故意杀人罪。D:甲的行为成立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犯。

58[答案]AD

[考点]刑罚的执行

[解析]A:管制要实行社区矫正,执行机关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错误B:根据《刑法》第39条管制犯的义务。正确C:正确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只要具有劳动能力,都应接受无偿劳动改造。错误

59[答案]ACD

[考点]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解析]A: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对甲应当适用《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后者规定,审判时已满75 周岁的,一般不适用死刑;该规定比旧刑法的规定更有利于行为人,应当适用。正确B:对甲不能适用死刑,因为审判时甲已满75周岁;甲教唆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但本案没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错误C:乙犯罪时不满18 周岁,而且在审判时(羁押过程中,一直到执行死刑时)曾经有过怀孕现象,因此对乙不能适用死刑。正确D:由于乙犯罪时不满18 周岁,而且没有正在怀孕,即使符合其他缓刑条件,也不属于应当缓刑的情形,但属于可以缓刑的情形。正确

60[答案]ABC

[考点]关于没收财产

[解析]A: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要刑法规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就应当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可以采取随时追缴的方式。错误B:没收财产之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应当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人民法院不能未经请求主动进行偿还。这里的“没收财产之前”是指判决没收财产刑罚之前。错误C:没收财产与犯罪行为获利没有必然联系。错误D:先民后刑原则。正确

61[答案]ABEGH

[考点]关于自首

[解析]A:没有自动投案,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检察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所掌握的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成立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正确B:犯案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成立自首。正确C :甲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应适用“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错误D: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错误E:正确F:罪行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的,成立自首。但如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在其身上、随身携带的物品、驾乘的交通工具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不属于自首。错误G:正确H:正确

62[答案]D

[考点]死刑的限制适用

[解析]可以对甲适用死刑。怀孕的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只有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才能被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此时才可以免除死刑。本案中,孕妇甲实施了两个行为,对故意杀人罪虽不得适用死刑,但对爆炸罪则可以适用死刑。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3[答案]B

[考点]假币类犯罪罪名的认定

[解析]首先,所有的假币类犯罪都是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对假币的性质具有明确的认识,明知是假币,否则不成立犯罪。其次,出售、购买假币罪是一选择性罪名,也是对合犯,该对合犯的特征是必须同时成立,如果只有一方成立而另一方不成立的话,那么先成立的一方只能成立使用假币罪。这是这个罪名的特别之处。本案中,乙不具有购买假币的故意,不成立任何犯罪。甲虽然具有出售假币的故意,但由于乙不能成立购买假币罪,因此,甲也不能成立出售假币罪,而只能认定为使用假币罪。“使用”,是将假币当作真币而使用。既可以是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假币,如购买商品、兑换另一货币、存入银行、赠与他人,或者将假币用于交纳罚金或者存款等,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货币,如用假币赌博。此外,将假币交付给不知情的人使用的,以及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假币以取得商品的,均成立使用假币罪。需特别注意的是,将假币作为证明自己信用能力的资本而给他人查看的,如为了与对方签订合同,将假币给对方查看,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履行合同的,不成立使用假币罪,而应成立持有假币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4[答案]AC

[考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解析]A: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甲没有还款的能力还继续集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此案中甲构成两罪,应当数罪并罚。正确B:伪造金融票证罪指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

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伪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证的行为。甲构成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后来持卡消费是牵连犯的行为,择一重罪处罚。错误C:伪造相应的证件进行诈骗是牵连犯的行为。正确D:成立的是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触犯此罪的从重处罚。错误E: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与贪污罪,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错误

65答案]BD

[考点]洗钱罪

[解析]A: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通过存入金融机构、投资或者上市流通等手段使非法所得收入合法化的行为。对于乙挪用公款那部分的钱,公款不属于贪污贿赂类型的犯罪,所以甲构成的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是挪用产生的利息,属于贪污的范围,所以符合洗钱罪的范围。错误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属于贿赂犯罪,集资诈骗也属于金融秩序犯罪,符合洗钱罪的范围。正确C:只要有违法行为的发生,满足洗钱罪的构成,即便乙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确实有违法事实的发生,所以甲仍旧成立洗钱犯罪。错误D:事先同谋成立共犯。正确

66[答案]A

[考点]保险诈骗罪

[解析]A: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此案中并不成立保险诈骗罪,而是只成立故意杀人罪。错误B:正确C:正确D:正确

67[答案]BC

[考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解析]A: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数罪并罚。错误B:正确C:正确D:按照司法解释的立场,“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侵犯著作权的,不成立诈骗罪,只成立侵犯著作权罪。错误

68[答案]ABC

[考点]非法经营罪

[解析]A、B、C: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均构成非法经营罪。D:丁构成的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69[答案]DEFG

[考点]扰乱市场秩序罪

[解析]扰乱市场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对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正当竞争,从事非法经营贸易或者中介服务活动,以及强行进行交易,扰乱和破坏等价有偿、公平竞争和平等交易的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A:必须是虚假的事实才构成扰乱市场秩序罪。错误B:甲构成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错误C:甲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共犯。错误D、E、F、G:正确。H: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错误

70[答案]BCD

[考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解析]A:生产、销售假药罪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只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成立犯

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成立要求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但司法解释规定,销售金额不到5万元,只要货值达到3倍以上(15万元),则按照未遂处理。当行为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特定伪劣商品犯罪时,属于法条竞合的情形,刑法规定适用重法条定罪处罚。正确B:当存在不同的生产者、销售者时,二者事前通谋的,则成立共犯;否则不成立共犯。错误C: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毒死羊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该行为不成立投放危险物质罪,因为没有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没有危及公共安全;之后销售有毒羊肉的行为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罪数罪并罚。错误D:丁存在抽象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范围内主客观一致(假药属于严重的劣药)。错误

71[答案]BC

[考点]走私犯罪

[解析]走私假币罪中的“假币”不包括变造的货币。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仅限于从境内走私至境外,如果从境外走私至境内的,则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或者走私其他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成立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72[答案]ABD

[考点]数罪并罚

[解析]本案中,甲成立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共犯),其中非法买卖枪支的行为被走私武器、弹药罪吸收

73[答案]ABCD

[考点]货币犯罪

[解析]A:伪造货币版样,属于伪造货币的行为。正确B:伪造货币的本质在于将非货币的材料变成货币的形式,而变造货币的本质在于将真实货币改变成不同数量、面额的同种货币,如果改变成其他币种,则属于伪造。如果将伪造和变造的货币拼接的,同样成立伪造货币罪。金属货币融化之后不再属于货币,再将其铸造成货币的行为属于伪造货币。正确C: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不属于伪造的货币,使用这种“货币”购物的行为成立诈骗罪,不成立使用假币罪。正确D:正确

74[答案]BC

[考点]非法经营罪

[解析]甲、乙、丙成立非法经营罪,丁成立赌博罪。

75[答案]AC

[考点]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诈骗罪

[解析]A: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同时成立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因为甲只有一个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正确B:乙的行为成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但择一重罪处罚。错误D:丁的行为成立诈骗罪,不成立合同诈骗罪,因为丁并没有利用经济合同本身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产。

76[答案]ABD

[考点]扰乱市场秩序罪

[解析]A:甲不成立损害商品声誉罪,该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捏造虚假事实,如果只是公布真实的信息,不成立犯罪。错误B:乙不成立虚假广告罪,该罪的成立要求广告内容是虚假的。错误C:正确D:丁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因为单纯发放高利贷的行为属于正常的民事借贷行为。错误

77[答案]D

[考点]扰乱市场秩序罪

[解析]A:无罪。错误B: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罪处罚。错误C:成立强迫交易罪,不成立强迫劳动罪。错误D:成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属于加重情节;但索取、收受贿赂数额特别巨大的,择一重罪处罚。正确

78[答案]AC

[考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解析]A:原则上只成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一罪。错误B: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包括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正确C:丙吸收公众存款并非用于货币资本的运营,而是用于实业,没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不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丙明知没有还款能力,假冒他人名义贷款的,成立贷款诈骗罪。错误D:丁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因为在贷款时并无非法占有目的;之后通过打虚假官司的方式转移财产的行为,欺骗了法官,从而将抵押财产转移,导致银行受损的,成立诈骗罪。正确

79[答案]BC

[考点]抢劫罪、诈骗罪

[解析]甲为抢劫杀人,之后取走戒指与手机的行为都只成立抢劫罪一罪,因为财物不属于专属法益,应当统一评价,只要满足压制反抗进而强取财物的行为结构,就成立抢劫罪。两天后甲从尸体上拿走钱包的行为属于侵占行为(针对遗忘物),但由于数额不够(1万元),不成立侵占罪。甲去银行柜台用存折冒领钱的行为成立诈骗罪,不成立金融凭证诈骗罪,因为后者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

80[答案]AC

[考点]强奸罪、犯罪对象转换

[解析]如果行为对象的转移导致个人专属法益的主体发生变化,则不再是行为对象转换,而是另起犯意。本案中,性的法益系个人专属法益,因此甲的行为成立对A女的强奸中止和对B女的强奸既遂,由于甲的两行为只侵犯了一个法益,最终应认定为强奸罪(既遂)一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81[答案]C

[考点]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首先,甲没有杀人的故意;其次,甲也没有故意伤害罪的故意,该罪的成立要求轻伤以上。甲的本意仅仅是让乙在腿上做个记号,一般来说,这种行为不会导致轻伤以上的后果。不要把刑法中故意伤害的故意与日常生活中的伤害故意相混淆。所以,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82[答案]A

[考点]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共犯

[解析]乙无罪。首先,杀人行为包含伤害行为;其次,乙降低了甲的犯意,并建议其不要立即实施伤害行为,其对甲的最终伤害行为没有“加功”,即没有原因力,故应认定为无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3[答案]D

[考点]强奸罪及其罪数形态

[解析]本案中,甲男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强奸罪(未遂)的想象竞合犯,并与侮辱尸体罪实行数罪并罚。甲的暴力行为,既是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也是强奸罪的实行行为,系想象竞合犯,但甲男并未实现强奸目的,只能成立犯罪未遂。至于后来的奸尸行为,自然应评价为侮辱尸体罪,且应数罪并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84[答案]C

[考点]强制猥亵妇女罪

[解析]甲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本罪与强奸罪都侵犯了妇女性的自主决定权,都侵犯了妇

女性的羞耻心,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行为人可以强迫妇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但行为人却不可能强迫妇女对自己实施强奸行为。由于网络传输具有即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即使不在现场,但仍能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5[答案]D

[考点]强奸罪

[解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强奸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理。甲的暴力行为,既是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也是强奸罪的实行行为,系想象竞合犯。至于乙女的死亡,则是影响量刑的情节。甲先前的暴力行为,是强奸罪的手段行为。但是,暴力行为本身,就已经是强奸罪的实行行为了。同时,它又是杀人的实行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86[答案]ABC

[考点]共同犯罪、故意杀人罪

[解析]根据学说①,甲、乙不成立共犯,根据学说②,甲、乙是共犯的关系。这样的话因为不能判断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的死亡,因此:A:不成立共犯,存疑有利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不负责任。正确D:错误B:至少是在伤害的范围成立共犯,且两人都是实行犯,按照部分实行负全部责任,甲、乙都要对死亡结果负责任。正确C:甲成立故意杀人罪,乙成立故意伤害罪,是否成立共犯,不影响罪名。正确

87[答案]BC

[考点]故意伤害罪

[解析]A:只成立故意伤害罪。2010 年5 月还没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所以甲总是成立故意伤害罪。若没有2010 年5 月这个时间限制,放在现在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错误B:无论卖多少钱都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正确C:正确D:只构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333 条第2 款规定: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故意伤害罪论处。错误

88[答案]BCD

[考点]强奸罪、故意杀人罪、侮辱尸体罪、想象竞合犯

[解析]A:只成立强奸罪中止一罪。错误B:甲为强奸而实施足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成立强奸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想象竞合犯,因为强奸罪不能包含故意杀人的行为。之后奸尸的行为成立侮辱尸体罪。正确C:正确D:应当知道是推定知道。正确

89[答案]ABCE

[考点]非法拘禁罪

[解析]A:正确B:非法拘禁本身行为致被害人死亡的,是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与法律规定的“非法拘禁后又使用暴力致伤残、死亡的”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不同。正确C:正确D:典型的绑架行为,构成绑架罪。错误E:15 岁的甲不能定绑架罪,但是绑架行为中有非法拘禁,构成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情形,即便没有杀人或者伤害的故意,法律仍对甲的行为拟制为故意杀人。正确F:只构成绑架罪,绑架行为本身包含着非法拘禁。错误

90[答案]ABCDEFGH

[考点]绑架罪

[解析]A:绑架罪既遂不以收到财物为准,而以是否已实际控制了被害人质,并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正确B:还未控制人质,绑架罪未遂;绑架罪不包含故意杀人的行为,所以两罪构成想象竞合犯。正确C:还未控制人质所以绑架罪未遂。正确D:二人只在故意杀人层面成立共犯,所以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正确F:甲没有把乙当作人质利用被害人家属来索要财物的意图,只是实际控制了人质而已,抢劫罪也是控制了人质索要财物。

正确G:“赎人”说明甲是以乙当作人质来控制的。乙没说实话并不影响甲绑架罪的成立。正确H:正确

91[答案]AD

[考点]拐卖妇女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刑事责任法定年龄

[解析]A: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两罪之间没有吸收关系,后来又强奸李某之后强迫其卖淫,只构成强迫卖淫罪,所以甲三罪并罚。正确B:乙拐卖妇女过程当中为了控制对方将李某打成重伤,只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结果加重犯,不再成立故意伤害罪,但猥亵行为不包括在里面,所以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与多名未成年人诈骗他人财物因为未达到3000 元以上,所以不成立诈骗罪但成立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数罪并罚。错误C:丙还成立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错误D:丁15 岁,对强奸罪负责任,所以成立强奸罪,且适用轮奸的法定刑。正确

92[答案]ABCDE

[考点]诬告陷害罪、伪证罪、滥用职权罪

[解析]A:“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还包括使司法机关去调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等,但是只是意图使他人被调查立案并不是“意图使他人受刑罚处罚”,两者含义不一样。错误B:在这里的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是有关联的,只能择一重罪处罚。错误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来诬告陷害的确构成滥用职权罪,但在这里与诬告陷害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错误D:成立诬告陷害罪既遂。只要告发使得司法机关意图开始调查便成立既遂。错误E:不成立诬告陷害罪,只要确实有违法事实,不论情节严重程度如何,罪名准确与否,都不成立诬告陷害罪。错误F:注意规定。正确。

93[答案]BEF

[考点]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解析]A:正确B:邮政工作人员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的话应该成立贪污罪。错误C: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定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正确D:正确E:甲负有扶养义务,是实行犯;乙是帮助犯。错误F :这属于当然解释。错误G:正确H: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从重处罚。正确I:正确

94[答案]ABD

[考点]强奸罪、共同犯罪、数罪并罚

[解析]A:甲为强奸而实施足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成立强奸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想象竞合犯,因为强奸罪不能包含故意杀人的行为。之后奸尸的行为成立侮辱尸体罪。正确B:乙对被害人实施了两个没有关联性的犯罪行为,不属于“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情形,应数罪并罚。正确C:丙的行为应当数罪并罚,不属于加重情节。错误D: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李某、王某奸淫了被害人,丁也要承担刑事责任,三人都成立强奸罪既遂,属于轮奸的加重情形。正确

95[答案]ABC

[考点]非法拘禁

[解析]A:非法拘禁的行为可以有形方式实施,也可以无形的方式实施。正确B:利用他人的恐惧心理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也成立非法拘禁罪。正确C:甲成立绑架罪,但乙不知道绑架的事实,只以为是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成立非法拘禁罪;由于绑架行为也是一种非法拘禁的行为,故甲、乙成立非法拘禁罪的共犯,但分别定罪。正确D:由于甲、乙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债务,这种情形属于甲单方面主张的债务,故甲将乙非法拘禁并向其家属索要财物的行为成立绑架罪。错误

96[答案]ABD

[考点]拐卖妇女、儿童罪

[解析]A:甲以出卖为目的,偷盗男童予以控制的,就成立拐卖儿童罪既遂。错误B:甲为出卖妇女,将妇女打伤予以控制的行为,成立拐卖妇女罪既遂,属于拐卖致使被拐卖的妇女重伤的加重情节,不再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之后又强制猥亵乙女的,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这一行为不能认定为“奸淫被拐卖妇女”这一加重情节。错误C:甲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一罪,因其实施的强迫卖淫、引诱幼女卖淫的行为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结合犯,属于加重情节;但乙只实施了强迫卖淫、引诱幼女卖淫的行为,没有参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行为,故乙只成立强迫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并罚)。正确D:甲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又出卖的,成立拐卖妇女罪一罪,其中强奸的行为不能并罚,应评价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其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不再并罚,因其属于拐卖妇女行为的组成部分;乙只成立非法拘禁罪;丙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错误

97[答案]ACD

[考点]刑事责任年龄、故意杀人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罪

[解析]A:15周岁的甲虽然对绑架行为不负责任,但绑架行为也是一种非法拘禁行为,甲的行为属于“非法拘禁之后使用超出非法拘禁的暴力,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适用法律拟制,成立故意杀人罪。本案中对甲不能直接适用《刑法》第232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此不能直接认定甲存在杀人故意。正确B:乙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罪的教唆犯,指使儿童盗窃的行为成立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错误C:甲只成立拐卖妇女罪既遂一罪,其中强奸行为与强迫卖淫的行为都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15周岁的李某只对强奸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成立强奸罪。正确D:丁成立拐卖妇女罪的教唆犯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共犯,数罪并罚,不属于牵连犯或者吸收犯,两个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正确

98[答案]D

[考点]诬告陷害罪、伪证罪、故意杀人罪

[解析]A:甲成立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但两个行为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择一重罪处罚。正确B:乙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寓意散布,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成立诽谤罪;如果乙到司法机关进行告发的,则成立诬告陷害罪。正确C:司法工作人员丙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被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一罪。正确D:丁的行为成立诬告陷害罪,因为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必然会处罚负责任的自然人,因而诬告单位犯罪的行为,必将引发可能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结果。错误

99[答案]D

[考点]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解析]A:成立强迫劳动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并罚),不成立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正确B:正确C: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同时也符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二者并非对立关系。正确D: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邮件窃取财物的,成立贪污罪;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的,成立盗窃罪,从重处罚。错误

100[答案]ABCD

[解析]A:两罪不是对立关系。正确B:正确C:两罪不是对立关系。正确D:两罪不是对立关系。正确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构成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 13、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产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4、李某带匕首去杀张某,途中腹痛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

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道判断题(含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130道判断题 (含答案)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只能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 2.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 3.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3人。( ) 4.询问证人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 ) 5.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 6.询问多个证人时,可同时询问,互相印证。( ) 7.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 8.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涉及国家的证据,应当严格。( )

9.现场勘验是对现场遗留的与犯罪有关的物品进行提取、保全的活动。( ) 10.人身检查时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11.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又是刑罚执行机关。( ) 12.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只对刑事案件的侦查、逮捕予以负责。( ) 13.公安机关能够对部分刑罚进行执行。( ) 14.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 15.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要平等地适用法律。( )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做为证据使用。( ) 17.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 18.侦查机关必要时可连续传唤犯罪嫌疑人。( ) 1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聘请律师。( ) 20.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 21.必要时,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进行强制检查。( ) 22.现场勘验需要进行侦查实验时,不得有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 ) 23.搜查时,必须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320道刑法经典练习题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320道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构成犯罪的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 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宪法B:民法 C:行政法D: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A:有期徒刑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D: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程序法B:实体法 C:特别法D: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D:李某 答案: C 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 C: 18周岁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2016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100题(附答案)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100题 试题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提高国民素质 B: 发展科学教育 C: 加强道德建设 D: 培养“四有”新人 答案: D 试题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A: 实事求是原则 B: 伸张正义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实力原则 答案: C 试题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指()。 A: 通过发动革命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 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以推翻统治阶级的社会变革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作用 C: 凡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时候,就必须发动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B 试题4: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主题 C: 直接动力 D: 中心 答案: C 试题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 指导方针 B: 基本方针 C: 战略方针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6:在()的报告中、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答案: B 试题7:1955年,()代表党和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剑英 答案: B 试题8: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 内容 B: 目标 C: 指导方针 D: 基本方针 答案: B 试题9: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统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D: 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答案: D 试题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开始。 A: 城市 B: 边远地区 C: 农村 D: 北京 答案: C 试题11: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 A: 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C: 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 D: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B 试题1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公安基础知识 选择题、简答题(100题)

公安基础知识100题 一、判断题(11题) 1.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三条第一款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2.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4.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6.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7.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2 【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8.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答案】错误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71563

刑法分类练习题 ◆◆刑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判断题 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 1.(事故型犯罪、法条竞合)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 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用。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 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 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失火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甲某开办一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因为生产场地狭小,违反成品不能堆放于生产车间的规定,将成品堆放于生产车间。.工人在 操作时不慎打出火花,引燃火药,继而引爆堆放的成品,引起巨大 爆炸,致使在车间工作的十几人死亡。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过失爆炸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危险物品肇事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破坏型犯罪、想象竞合犯)甲某见村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 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 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 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 )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 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 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4.(破坏型犯罪)甲某为泄愤,在夜晚先后到乙、丙、丁三家打谷场(不在一起)上放火,烧毁乙某稻谷3000公斤,稻草2000公斤;丙某稻谷50}oO公斤;丁某稻谷3500公斤,稻草2万公斤,造成直接损失1.5万元。甲某的行为:( ) A.构成放火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不构成犯罪 5.某甲的公司购买工业用基础油,未经检验鉴定使用于生产饼干50余吨,分别销往各地。其中X X镇幼儿园因购买了4箱该厂生产的饼干,分给311名儿童食用,造成了 44名儿童集体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该单位构成:( ) A.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过失投放危险物品罪 6.甲某(越南人)对婆婆乙某心生怨恨,萌生毒死乙某的恶念。某日将灭鼠药放入丈夫为公公丙某、婆婆乙某煎的中药内。乙某先倒给丙喝,在丙某喝时,甲某害怕罪行败露未予制止。丙某中毒死亡。

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

公共基础训练题---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领导集团的变更 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b. 裁减人员的数量 c. 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3. 下面()是政府办事机构。 a. 中央办公厅 b. 县工商局 c. 乡工商所 d. 县驻京办事处 4. 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c( )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包答案解析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1.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女侦查人员 C. 医师 D.女医师 2.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的情形是( ) A.有其他见证人在场的 B.有他的家属在场的 C.有邻居在场的 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3.对决定扣押的物证、书证,要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 )份。 A.1 B.2 C.3 D.4 4.( )可以作为鉴定人。 A.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B.教授 c.有正常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人D.科研单位 5.《鉴定书》由( )签名。 A.侦查人员 B.刑事技术部门的领导 C.鉴定人 D.公安局长 6.( )可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B.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 A.取保候审 B.传唤 C.拘传 D.拘留 8.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是( )小时。 A.8 B.12 C.24 D.48 9.取保候审中的保证方式是( ) A.提出担保人 B.交纳保证金 C.提出担保人和交纳保证金 D.提出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 10.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12 11.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的是( ) A.侦查 B.起诉 c.审判D.执行全部刑罚 12.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 )

A.决定逮捕 B.审查起诉 c.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D.给予行政处理 13.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 )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A.刑法 B.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C。口供D.犯罪行为 14.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要依法直接接受( )的法律监督。 A.人大常委会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本级人民政府 1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收集证据。 A.应依照法定程序 B.可采取必要措施 C.真实的证据可使用必要的非法手段 D.可诱导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16,为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 )之间应当互相协作和配合。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D.公检法 17.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 A.1 B.2 C.3 D.4 18.传唤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9.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通知( )到场。 A.法定代理人 B.教师C,居委会主任D.派出所所长 20.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医师 C.女侦查人员和医师 D.女侦查人员或医师 21.取保候审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人民政府 22.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 ) A. 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23.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 12 24.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 )以内进行讯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练习题答案2016年

显示答案【单选题】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说明: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显示答案【单选题】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说明: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显示答案【单选题】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说明: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显示答案【单选题】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

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说明: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显示答案【单选题】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说明: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显示答案【单选题】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 说明: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练习题

科技常识练习题 1. (单选题)以下属于低碳经济的做法是()。 A. 秸秆粉碎沤沼一沼渣肥田一反哺农田作物 B. 发电厂对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 C. 许多废弃物不填埋或焚烧,而是回收利用 D. 采用空气源热能或者地下水循环调节室温 2. (单选题)低碳经济的起点是()。 A. 技术创新 B. 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C. 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改变 3. (多选题)下列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 无纸化办公 B.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D.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E. 开私家车上班 4. (多选题)下列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B. 减少煤炭石油等消耗 C. 寻找新的可利用能源 D. 增加使用天然气能源 5. (单选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 建筑中使用中空玻璃 B. 电冰箱中保持较多的霜 C.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D.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6. (单选题)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 PM2.5源于一次颗粒物排放,也源于二次颗粒物排放 C. 当前,以臭氧(O3)、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D. 我国PM2.5监测的时间表即将正式出台 7. (单选题)霾和雾的区别在于()。 A. 水汽含量的大小 B. 气象现象的颜色 C. 行程消散的时间 D. 细小颗粒物的成分 8. (多选题)下列关于“雾霾”说确的是()。 A. 雾霾天气少开窗 B. 雾和霾没有区别

C.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 D.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人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 9.(单选题)2011年11月,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由于提出了PM2.5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有 误的一项是()。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 PM2.5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C.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 D. PM2.5在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是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B. 雾霾常出现在城市地区 C.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D. 雾霾即是PM2.5 11. (单选题)下列对世界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成立的是()。 A. 15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 B. 世界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 C. 第五次科技革命包括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两个阶段 D. 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尚未结束 1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 燃机车 B. 网络购物 C. 按揭消费 D. 潮汐发电 13. (单选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 (单选题)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导致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兴起的发明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汽轮机 D. 燃机 15. (单选题)过去5个世纪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这些革命出现的顺序是()。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与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警察”一词英文为police,它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国家的统治方法或国家行政。(×)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通知方法或都市行政 2.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从全民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这就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 在当代的一些国家中,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士,没有设置具有武装性质的专职警察力量。(×)国家与警察同步产生 4.警察和警察机关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5.近代警察机关的建立及其体制和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 6.社会主义民主主要通过公安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民主要通过整个国家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公安机关。 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8.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9.管制权的主体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县级以上 10.公安机关权力的特殊强制性,是指公安机关权力以暴力为后盾,能够采取行政的、刑事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采取人身方面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权力的实施对象只能服从。(√) 11.纪律严明并不是要求每位民警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严格服从纪律,在有些时候是有条件的。(×)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 12.戒严一般是指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3.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工作内容。(√) 1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受侵犯。(√)15.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6.维护辖区内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治安案件和突发事件是巡逻警察的职责之一。(√)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18.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9.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20.把公安机关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发挥其职能作用,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2.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3.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4.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6.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 间歇性精神病人 C. 又聋又哑的人 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7.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8.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9.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 A. 盗窃枪支、弹药罪 B.劫持航空器罪 C. 武器装备肇事罪 D.间谍罪 10.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1.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 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2019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

2019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 1.下列人员中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母亲 B.外孙女 C.兄弟姐妹 D.堂兄妹 2.行政决策与其他决策相比,其特点是()。 A.具有狭隘性 B.以营利为目的 C.无强制性 D.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3.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政府的________职能。 A.社会 B.文化 C.经济 D.政治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政府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法拟定并择或选择方案的过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是行政决策与其他决策重要区别。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促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提升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故保护生态

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政府的社会职能。政府的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主要有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职能。政府的经济 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的职能,主要有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职能。政治职能是 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 会秩序的职能,主要有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故本 题答案选A。

公安基础知识同步测试卷(五).doc

不予 )处罚。 不予 A. 自然人 B. 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日然人 D. 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9.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 免予 B.从轻 C.减轻 D. 10.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 A. 免予 B.从轻 C.减轻 D. 11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 公安基础知识同步测试卷(五) ——单项选择题 二、 单项选择题 1. 限制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是( )。 A.强制戒毒 B . 强制治疗 C.约束 D . 查封、扣押、冻结 2. 下列不周于公安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o A.强制划拨,强制拆除 B . 强制扣除 C.代履行,强制金 D . 拘传 3. 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 A.强制拘留 B.遣送出境 C . 警告 D. 4.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罚,罚款幅度一般情况为 ( )元以上,( A. 1, 200 B . 100, 500 C. 50, 500 D . 200, 1000 5. 拘留时间以天为计算单位,期限为( )LI 以上,( )日以下。 A. 1, 7 B . 3, 10 C. 1, 15 D . 5, 30 6. 拘留适用的对象是( )。 A.自然人和法人 B . 自然人 C.法人 D . 自然人或法人 7.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木质的特征是( )o A.社会危害性 B . 应受惩罚性 C.违法性 D . 情节轻微性 8. ( )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劳动教养 )元以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刑法分则概述)

《刑法分则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条文中只简单地写明犯罪名称,而不具体叙述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2.在刑法规范中较为详细地描述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3.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多数采取( )原则。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4.下列规定法定刑的方式,未被我国刑法采取的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以上都不正确 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犯罪的(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方法 6.某法院在判决书中以盗窃罪判处行为人 4 年有期徒刑,根据放火罪判处行为人11 年有期徒刑,最终决定执行15 年有期徒刑。这15 年有期徒刑属于( )。 A.法定刑B.宣告刑C.执行刑D.宣告刑和执行刑 7.下列哪个条文属于空白罪状?( ) A.《刑法》第345 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 B.《刑法》第127 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 C.《刑法》第129 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D.《刑法》第335 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 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8.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我国刑法分则中没有绝对确定法定刑的条款 B.我国刑法分则的所有条文都是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 C.《刑法》第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该条文表述属于叙明罪状 D.《刑法》第348 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 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该条文没有表明犯罪的主观方面,根据罪状的基本原理,行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 故意 9. 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10.在条文中指明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1、A 2、C 3 、C 4、B 5、B 6、B 7、A 8、D 9、B 10 、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刑法第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状属于( )。 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 2. 《刑法》第121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 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这里的法定刑是( )。 A.绝对确定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法定刑 C.相对确定法定刑D.以上都不对 3.关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总则与分则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B. 总则与分则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总则与分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