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用地现状测绘报告

深圳市用地现状测绘报告

深圳市用地现状测绘报告
深圳市用地现状测绘报告

深圳市用地现状测绘报告

项目名称:南头城股份有限公司收地

用地单位:南头城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发展部

宗地号:

用地位置:南山区同乐村与宝安区交界处二线公路东委托单位:深圳市征地拆迁办公室

年月日

2007年09月28日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委托单位 (1)

1.2 项目要求 (1)

1.3 项目地点 (1)

1.4 项目时间 (1)

1.5 报告说明 (1)

2. 测绘说明 (1)

2.1 技术依据 (1)

2.2 坐标系统 (1)

2.3 测量仪器 (1)

2.4 质量保证 (1)

2.4.1 质量目标 (1)

2.4.2 保证体系 (1)

3. 果林分户面积测量 (2)

3.1 控制测量 (2)

3.2 收地范围果林面积测量 (3)

3.2.1 土地边界的现场确定 (3)

3.2.2 测量方法 (3)

3.2.3 果林边界点坐标表 (3)

3.2.4 面积计算 (29)

4. 地面建筑物与地面构筑物、附着物测绘 (33)

4.1 建筑物与地面构筑物、附着物编号 (33)

4.2 建筑物现状测绘 (33)

4.2.1 测绘方法 (33)

4.2.2 测绘成果 (34)

4.3 构筑物现状测绘 (34)

4.3.1 测绘方法 (34)

4.3.2 测绘成果 (34)

5. 工作量统计 (34)

6. 附件 (34)

1.项目概况

1.1委托单位

深圳市征地拆迁办公室。

1.2项目要求

(1)测量收地范围各农户的果林分户面积;

(2)收地范围内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查丈。

1.3项目地点

南山区同乐村与宝安区交界处二线公路东。

1.4项目时间

2007年06月14日~07月20日。

1.5报告说明

本报告出具时间以封面盖章日期为准。

2.测绘说明

2.1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

(3)《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 SZJG/T22-2006 );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2.2坐标系统

(1)平面系统:深圳市独立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

2.3测量仪器

(1)TOPCON GTS-226(№:UN4318)全站仪一台;

(2)Trimble5700GPS(Trimble s/n 11909444)接收机一台;

(3)经检验合格的5米钢卷尺和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各一部。

2.4质量保证

2.4.1质量目标

本测绘项目的质量目标为质量优良,顾客满意。

2.4.2保证体系

本测绘项目实行二检一审的质量保证制度。即作业组检查、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审

核)。

作业组检查:内业检查比例100%,外业巡视100%,外业抽测30~50%;

过程检查:内业检查比例100%,外业巡视100%;

最终检查:内业检查比例30%,外业巡视10%。

3.果林分户面积测量

3.1控制测量

(1)测区地处丘陵,控制点破坏严重,因此本次图根控制测量直接利用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采用Trimble 5700GPS接收机进行GPS图根控制测量。

(2)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检核:利用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检核了测区附近的两个I级导线点I2-356 和I2-357的平面坐标,经计算两已知点平面位置最大较差为2.0CM,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证明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程序运行正常,可靠,成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控制点成果检核表(见表一)。

已知控制点成果检核表

表一

(3)GPS图根控制测量: 利用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测区布设了12个图根控制点, 坐标见(表二)。

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表二

3.2收地范围果林面积测量

3.2.1土地边界的现场确定

测量工作开展前,由深圳市征地拆迁办公室工作人员会同南头城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及土地承包人进行现场指界,测量人员根据权利人认可的果林边界位置在实地打入木桩,在木桩上喷红油漆编写点号。本次打入木桩771个、房角75个、围墙角14个,画十字56个, 并利用原测量的果林边界点2个,从S1号编至S918号, 实际共测点916个,(详见南头城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发展部果林面积分户示意图)。

3.2.2测量方法

使用拓普康GTS-226全站仪在各控制点上设站,用相邻控制点定向,经检核无误后,采用极坐标方法直接测量出果林边界点坐标,对于离控制点较远或通视条件较差的边界点,通过支站进行测量,支站总站数不超过4站,总长度不超过450米。3.2.3果林边界点坐标表

果林边界点坐标表

表三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项目地点: 深圳 完成情况: 2006.06~2010.08编制完成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08-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金牛奖; 主要设计人员: 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罗彦、李卫峰、黄卫东、杜雁、周铭 项目简介: 2006年6月,深圳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目标为:一是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二是为有效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约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指明路径。

主要内容: 1.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在城市发展总目标下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支撑,结合深圳市已出台的各类城市发展指标并突出空间属性,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3.延续已有的轴带组团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联系,构筑了“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4.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

深圳市总体布局现状分析与构思

深圳市总体布局现状分析与构思 土木与建筑学院城规1120班汪建 201117020224 概述 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并有通车里程较高的城市地铁;由于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其中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该市的文化、体育等硬件设施水平可与北京、上海、广州看齐,在中国大陆属先进,2011年8月还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深圳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市的建设用地包括国土口径的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以及交通运输用地六类。200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72.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29.0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57%,特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00.0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89%,特区外建设用地面积572.74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74.11%。 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 新增住房主要供应于南山区、龙城、龙岗、新安、西乡、沙井、横岗、光明新区、坪山、坑梓、龙华、民治、大浪、布吉、坂田、南湾、石岩和松岗街道等。 构建“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空间,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和谐社会空间。对分布在中心城区、二线周边地区、轨道沿线地区、东部滨海地区、新城及组团中心、其他地区等六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居住用地,分别采取差异化的

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

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项目主持人:林群汪弘毅 项目参加人:宗传苓王冠玲刘远强吴江薛博曾严 一、规划背景 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拥有2020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交通需求迅速增大,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重。过去五年,全市人口年增长率为8%,同期小汽车保有量的年增长率更高达26%,深圳私人小汽车家庭拥有率已居全国第一,特区内罗湖上步组团的路网已基本饱和。 虽然今后人口数量的增长将逐步趋缓,但根据居民出行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暂住人口中家庭户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提高。暂住家庭户人口的出行特征与常住人口相近,其出行需求远大于暂住集体户人口。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将使交通需求继续快速增长。预测特区内出行需求将由现在的1817万人·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4225万人·公里,增长133%,而同期特区内规划路网的容量仅能增长67%,远较出行需求的增长为低,个体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上升将使矛盾进一步尖锐。 单纯依靠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来扩大路网供应能力不能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交通需求总是趋于超过道路供给。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抑制个体交通的拥有和使用,将导致城市交通的全面恶化。因此,在完善道路网络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协调城市建设与公交发展的关系,使公共交通成为深圳市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和运输局于1996年6月联合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进行“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 全市公交发展策略; 各公交方式的发展规模、线网结构及协调方案; 全市公交场站控制规模、枢纽点布设及特区内场站落实; 特区内公交线网调整方案和近期改善计划。 二、技术路线 本规划的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 三、公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1997年底,全市拥有特区专营公共大巴1384辆标准车,年客运量3.62亿人次;城镇大巴1100辆标准车,年客运量1.06亿人次;公共中小巴3306辆,年客运量2.24亿人次;的士8418辆,年客运量约0.60亿人次;特区公交分担率已达到25%,为国内最高。特区率先在国内实行公交专营、无人售票、IC卡售票等先进的营运和管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外协遴选文件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背景介绍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2019年3月15日,我局下发了《深圳市规划

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环评法的要求,需针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我市2020 年至2035 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视角对总体规划成果的科学评估,对我市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拟委托专业机构协助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二、项目基本要求 (一)技术要求 1. 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特点及资源禀赋,重点对深圳市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论证规划的环境目标可达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规划分析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内容,梳理规划的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析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区域“三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描绘了深圳市未来发展远景和近景图,提出跨界合作行动、民生福利普惠行动、土地集约节约行动、产业布局优化行动、城市特色塑造行动、生态环境保育行动、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和城市安全保障行动等八大行动推动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 城市性质: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 发展目标: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 空间结构:三轴两带多中心 空间策略:南北贯通、西联东拓 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公共财税政策、深港合作机制的完善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与香港共 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分目标,并制定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作为检测和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手段和依据;构筑“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规划采用保障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效益型城市理念的“非土地扩张型”总体规划编制模式,提出“增改用地”概念;同时还提出基于社会和谐的“管理服务人口”概念,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规划积极探索规划编制技术与内容的创新,努力实现深圳总体规划从空间布局规划转向公共政策、从传统物质规划转向综合性规划的“两个转变”,力争在全国规划编制与管理领域建立起示范样板。 通过确立深圳转型期总体规划设施所需要的六大类创新性政策和体制保障,力争搭建起公开、透明、高效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政策平台。此外,规划还创造性地将公众参与发展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 总则 日期: 2007-11-20 第1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 2.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促进深圳与珠三角地区其它城市协调发展。 3.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一步服务香港,支持香港发展。在经贸、服务业、环保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功能互补。 4.适应全球化和城市价值链重组的世界经济格局,推动深圳的产业结构向自主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两个方向发展转型。 5.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培育和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建设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7.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和宏观调控职能,统一规划、综合协调。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6.《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5条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深圳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6区,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第6条本规划是深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7条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日期: 2007-11-20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深圳测绘发展总体规划

深圳市测绘发展总体规划 (2005~2015年)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二O O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前言 (1) 二、深圳市测绘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2) (一)深圳市测绘事业发展现状 (2) (二)深圳市测绘发展需求分析 (4) 三、深圳市测绘发展战略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战略目标 (6) 四、主要任务 (7) (一)进一步完善测绘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7)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测绘政策和法制体系.. 7(三)建设先进实用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9) (四)建立一体化动态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技术体系 (10) (五)构建完备的...数字深圳?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11) (六)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12) (七)推进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技术体系建设 (12) (八)开创测绘信息服务和应用的新局面 (14) (九)建立测绘科技支撑体系 (16)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7) (一)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17) (二)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18) (三)积极发展国内外测绘交流和合作 (19) (四)建立实施机制,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19)

一、前言 测绘事业是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面对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势头,测绘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担负着继续发挥改革先驱作用的历史重任,也担负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既为测绘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机遇,也对测绘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测绘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当前深圳市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向全面实现现代化迈进、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水平是深圳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合理地制定深圳市测绘发展总体规划是新时期测绘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从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站在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跳出测绘看测绘”,编制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政策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高层次测绘发展规划。 本规划以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事业的需求为出发点,调研国内外科技和管理经验对深圳市测绘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深圳市总体环境与条件分析测绘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深圳特色的深圳市测绘事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

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总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一、引言 二、规划背景 三、城市及交通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现状调查与分析 四、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五、现状公交调查与问题识别 第三部分公交发展策略 六、交通需求分析及规划目标 七、公交发展策略 第四部分规划方案 八、公共大巴车辆发展规划 九、公交线路发展规划 十、近期公交线路调整建议 十一、公交场站发展规划 十二、投资估算与方案评价 1.引言 1.1项目简介 1.1.1为进一步协调城市建设与公交发展的关系,使公共交通成为深圳市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和深圳市运输局于1996年6月联合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进行“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项目研究。规划基年为1995年,规划年为2010年。主要研究内容有:.全市公交发展策略; .各公交方式的发展规模、线网结构和协调方案; .全市公交场站控制规模、枢纽点布设及特区内场站落实; .特区内公交线网规划方案和近期改善计划。 1.1.2按照工作计划,项目组于1996年11月完成了《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期报告》,并向两局作了中期汇报,对现状分析、前期假设以及规划目标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汇报并征询两局意见,作为下一步

工作的基础。 1.1.3项目组于 97年7月和 9月分别完成发展策略、车辆发展规划、场站发展规划初步方案,并向两局作了第二次汇报,主要对初步规划成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协调,其中场站规划方案是重点讨论内容。 1.1.4项目组于 1997年 11月完成了《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终期报告》。在市规划国土局和运输局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项目组通过与各规划国土分局和分区规划、法定图则编制单位认真协调,使部分困难场站得到落实。在《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终期报告》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修订并完成了《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总报告》和《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报告附本》。 1.2工作程序 1.1.2本规划的工作程序参见下图。 1.2.2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前景假设:研究“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00)”以及各分区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作为确定深圳市未来城市与交通发展状况的依据。 .现状分析: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和公交营运情况调查结果分析深圳市居民出行特征和现状公交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掌握公交发展能力、制定公交发展策略、确定公交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外协遴选文件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一、项目背景介绍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2019年3月15日,我局下发了《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环评法的要求,需针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我市2020年至2035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视角对总体规划成果的科学评估,对我市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拟委托专业机构协助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二、项目基本要求 (一)技术要求 1.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特点及资源禀赋,重点对深圳市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论证规划的环境目

标可达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规划分析 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内容,梳理规划的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析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区域“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同层位规划的符合性,识别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2)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分析深圳市资源利用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现状。结合深圳市污染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结合深圳市“三线一单”现阶段研究结果,分析深圳市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等现状与区域资源利用上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等管控要求之间的关系,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规划方案内容和年限,识别和分析评价期内规划实施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和方式,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筛选出受规划实施影响显著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作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重点。衔接深圳市“三线一单”现阶段成果,结合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针对环境影响识别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根据不同阶段规划目标设置预测情景,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环境质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摘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第7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